车载手机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15945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车载手机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属于汽车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车载手机支架。



背景技术:

现在的车载手机支架安装不稳,有部分车载手机支架的左右两侧固定的部分需要手动夹紧,对于需要使用车载手机支架的朋友来讲非常的不方便,而且有可能会发生不可预料的危险。

另外,部分车载手机支架的内部的结构比较复杂,使用齿轮等来实现传动,不仅在制作上不方便,且极为浪费材料。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载手机支架。

具体地,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载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夹持机构及设在支架本体背部并用于与汽车连接的夹持爪或吸盘,所述支架本体包括支架前盖及支架后盖,所述支架前盖与支架后盖连接并形成容置空间,所述夹持机构设置在容置空间内,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左夹持臂、右夹持臂、夹持座及连杆组件,所述左夹持臂及右夹持臂自容置空间分别向左、右两个方向延伸并外露于所述支架本体,所述左夹持臂位于容置空间的一端开设有长条形凹槽,所述右夹持臂与左夹持臂的长条形凹槽相对的一端设有与长条形凹槽匹配的滑杆,所述左夹持臂及右夹持臂通过长条形凹槽及滑杆实现滑动的连接,所述夹持座自容置空间向下延伸并外露于所述支架本体,所述连杆组件驱动左夹持臂、右夹持臂及夹持座并将手机夹持在车载手机支架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载手机支架的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及第四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及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支架后盖内侧旋转的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左夹持臂旋转的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右夹持臂旋转的连接,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及第四连杆的一端与夹持座旋转的连接,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左夹持臂旋转的连接,所述第四连杆的另一端与右夹持臂旋转的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载手机支架的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杆组件还包括:第一固定柱及第二固定柱,所述第一固定柱自支架后盖内侧向容置空间内延伸,所述第二固定柱固设于夹持座的上端并贯穿所述夹持座,所述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通过第一固定柱与支架后盖内侧实现旋转的连接,所述第三连杆及第四连杆通过第二固定柱与夹持座实现旋转的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载手机支架的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杆组件还包括扭簧,所述扭簧的一条臂抵接在第一连杆的内侧,所述扭簧的另一条臂抵接在第二连杆的内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载手机支架的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架后盖内侧设有左夹持臂及右夹持臂移动的第一导槽,所述第一导槽包括上挡板和下挡板,所述上挡板和下挡板平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载手机支架的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架后盖内设有夹持座移动的第二导槽,所述第二导槽包括左挡板和右挡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载手机支架的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手机支架还包括无线充电组件,所述无线充电组件包括线圈、电路板及连接线,所述线圈及连接线分别与电路板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载手机支架的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架前盖与支架后盖拆卸连接或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载手机支架的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架前盖、左夹持臂、右夹持臂及夹持座与手机接触的部位设有弹性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载手机支架的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夹持座呈L型结构。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首先,支架后盖内侧设置有左夹持臂及右夹持臂运行的第一导槽,从而车载手机支架的左夹持臂及右夹持臂在水平方向更顺畅的运动,并将手机固定在左夹持臂、右夹持臂及夹持座中;其次,通过在车载手机支架背部设置固定爪或者吸盘,从而车载手机支架既可以固定在汽车出风口等片状物体上,也可以将车载手机支架固定在桌面、玻璃或者其他平面或者曲面结构上;再次,车载手机支架还包括无线充电组件,从而车载手机支架在固定手机在汽车上时,同时可对手机进行充电,实现了一物多用;最后,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车载手机支架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图1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车载手机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车载手机支架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图3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车载手机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图4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车载手机支架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支架本体10;

支架前盖110;

支架后盖120;

第一导槽121;上挡板122;下挡板123;

第二导槽124;左挡板125;右挡板126;

夹持机构;

左夹持臂210;

长条形凹槽211;

右夹持臂220;

滑杆221;

夹持座230;

连杆组件;

第一连杆241;

第二连杆242;

第三连杆243;

第四连杆244;

第一固定柱245;

第二固定柱246;

扭簧247;

夹持爪30;

无线充电组件;

线圈410;

连接线420;

线圈盖430。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申请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部件,但这些部件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部件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范围的情况下,第一电连接器也可以被称为第二电连接器,类似地,第二电连接器也可以被称为第一电连接器。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

图1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车载手机支架的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图1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车载手机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车载手机支架的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图3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车载手机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图4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车载手机支架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一种车载手机支架,用于将手机固定在汽车上,并对手机进行充电,所述手机支架包括支架本体10、夹持机构20及设在支架本体10背部并用于与汽车连接的夹持爪30或吸盘(图中未示出),所述支架本体10包括支架前盖110及支架后盖120,所述支架前盖110与支架后盖120连接并形成容置空间,所述夹持机构20设置在容置空间内,所述夹持机构20包括:左夹持臂210、右夹持臂220、夹持座230及连杆组件,所述左夹持臂210及右夹持臂220自容置空间分别向左、右两个方向延伸并外露于所述支架本体10,所述左夹持臂210位于容置空间的一端开设有长条形凹槽211,所述右夹持臂220与左夹持臂210的长条形凹槽211相对的一端设有与长条形凹槽211匹配的滑杆221,所述左夹持臂210及右夹持臂220通过长条形凹槽211及滑杆221实现滑动的连接,所述夹持座230自容置空间向下延伸并外露于所述支架本体10,所述连杆组件驱动左夹持臂210、右夹持臂220及夹持座230并将手机夹持在车载手机支架内。

优选地,所述夹持座230呈L型结构,所述长条形凹槽211的自由端靠近支架前盖110的一侧和靠近支架后盖120的一侧设置有前挡板和后挡板,所述前挡板和后挡板的作用为:当滑杆221在长条形凹槽211内水平方向滑动时,前挡板和后挡板限制滑杆221偏离长条形凹槽211的轨道,由此,左夹持臂210、右夹持臂220在夹持手机的过程中更顺畅。

具体地,所述支架本体10背部即为支架后盖120的背部,当支架本体10的背部安装的是夹持爪30时,夹持爪30可与汽车上的片状物品配合并将车载手机支架固定在汽车上;当支架本体10的背部安装的是吸盘时,吸盘吸附在汽车上的玻璃、平面或者曲面,从而,车载手机支架可与不同的物体配合使用。

所述支架前盖110与支架后盖120拆卸连接或固定连接,可选地,所述前盖110与支架后盖120拆卸的连接,从而,当支架本体10内部个别零件损坏时,可进行修理或更换。

所述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241、第二连杆242、第三连杆243及第四连杆244,所述第一连杆241的一端及第二连杆242的一端与支架后盖120内侧旋转的连接,所述第一连杆241的另一端与左夹持臂210旋转的连接,所述第二连杆242的另一端与右夹持臂220旋转的连接,所述第三连杆243的一端及第四连杆244的一端与夹持座230旋转的连接,所述第三连杆243的另一端与左夹持臂210旋转的连接,所述第四连杆244的另一端与右夹持臂220旋转的连接。

优选地,所述连杆组件还包括:第一固定柱245及第二固定柱246,所述第一固定柱245自支架后盖120内侧向容置空间内延伸,所述第二固定柱246固设于夹持座230的上端并贯穿所述夹持座230,所述第一连杆241及第二连杆242通过第一固定柱245与支架后盖120内侧实现旋转的连接,所述第三连杆243及第四连杆243通过第二固定柱246与夹持座230实现旋转的连接。

所述连杆组件还包括扭簧247,所述扭簧247的一条臂抵接在第一连杆241的内侧,所述扭簧247的另一条臂抵接在第二连杆242的内侧,由此,当手机下端抵接在夹持座230时,在手机重力的作用下,夹持座230给第三连杆243及第四连杆244向下的力,进而与第三连杆243及第四连杆244旋转连接的左夹持臂210及右夹持臂220向下运动的同时相互靠近,在扭簧247的作用下,手机固定在左夹持臂210、右夹持臂220及夹持座230之间。

所述支架后盖120内侧设有左夹持臂210及右夹持臂220移动的第一导槽121,所述第一导槽121包括上挡板122和下挡板123,所述上挡板122和下挡板123平行,其中,第一导槽121的宽度大于左夹持臂210、右夹持臂220宽度,从而,确保左夹持臂210及右夹持臂220在第三连杆243及第四连杆244的下拉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并相互靠近。

所述支架后盖120内设有夹持座230移动的第二导槽124,所述第二导槽124包括左挡板125和右挡板126,从而夹持座230向下运动时,第二导槽124的左挡板125及右挡板126限制夹持座230并确保夹持座230沿着第二导槽124移动,由此,手机更为顺畅的夹持在左夹持臂210、右夹持臂220及夹持座230之间.

所述手机支架还包括无线充电组件,所述无线充电组件包括线圈410、电路板及连接线420,所述线圈410及连接线420分别与电路板电性连接,由此,车载手机支架不仅可以将手机固定在汽车上,更可以对手机进行充电。

具体地,所述线圈410包括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车载手机支架的其中一个实施例是:线圈410及连接线420的一部分通过一半圆形板固定在容置空间内,当手机的底部接触夹持座230,在手机重力的作用下,左夹持臂210及右夹持臂220分开以使手机卡合在左夹持臂210、右夹持臂220及夹持座230内,此时,手机的背部正对应着无线充电组件,进一步,将连接线420与电源连接即可实现对手机进行充电。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车载手机支架的另一个实施例是:支架前盖110开设有一容置线圈410的孔及自孔向支架前盖110外侧延伸的容置连接线420的槽,通过一线圈盖430与支架前盖110配合并盖合线圈410,进一步地,当手机的底部接触夹持座230,在手机重力的作用下,左夹持臂210及右夹持臂220分开以使手机卡合在左夹持臂210、右夹持臂220及夹持座230内,此时,手机的背部正对应着无线充电组件,此时,将连接线420与电源连接即可实现对手机进行充电。

所述支架前盖110、左夹持臂210、右夹持臂220及夹持座230与手机接触的部位设有弹性层,从而,当手机卡合在手机支架中时,与手机背部接触的支架前盖110、与手机两侧接触的左夹持臂210、右夹持臂220及与手机底部接触的夹持座230的弹性层可以更好的保护手机,防止手机被划伤。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首先,支架后盖内侧设置有左夹持臂及右夹持臂运行的第一导槽,从而车载手机支架的左夹持臂及右夹持臂在水平方向更顺畅的运动,并将手机固定在左夹持臂、右夹持臂及夹持座中;其次,通过在车载手机支架背部设置固定爪或者吸盘,从而车载手机支架既可以固定在汽车出风口等片状物体上,也可以将车载手机支架固定在桌面、玻璃或者其他平面或者曲面结构上;再次,车载手机支架还包括无线充电组件,从而车载手机支架在固定手机在汽车上时,同时可对手机进行充电,实现了一物多用;最后,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