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外发射管移动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41497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调节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红外发射管移动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红外发射管可广泛用于红外摄像机、音频输出等红外引用产品中,其里面晶片功率大小通常决定发射距离,但红外监控摄像机效果又与红外二极管的角度,灯组多少,机板,镜头等有关。红外摄像机设计距离较近就用角度较大的IR发射管。现有的红外发射管不方便进行插接,且对红外发射管进行移动调节不方便,对红外发射管进行调试操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以将红外发射管插接在安装孔中,移动调节座的移动可以控制红外发射管实现移动调节,方便对红外发射管进行调试处理的红外发射管移动调节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红外发射管移动调节装置,包括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呈竖直布置,第一侧板的下部设有第一固定座,第二侧板的下部设有第二固定座;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的端部之间设有第一导向轴与第二导向轴,第一导向轴与第二导向轴呈水平布置;第一导向轴与第二导向轴的一端与第一侧板的端部之间设有第一扣座,第一导向轴与第二导向轴的另一端与第二侧板的端部之间设有第二扣座;第一导向轴与第二导向轴的外周面套装有移动调节座,移动调节座的顶部设有若干第一安装孔,移动调节座的侧部位置设有若干第二安装孔。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调节座的轴向位置设有开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板的下部与第一固定座之间设有第一固定杆。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侧板的下部与第二固定座之间设有第二固定杆。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扣座与第一侧板的端部之间设有固定销。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调节座下部与上部均设有固定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第一固定座可以方便对第一侧板进行固定安装,通过第二固定座可以方便对第二侧板进行固定安装,通过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可以方便对第一导向轴与第二导向轴的两端进行牢固安装,通过第一扣座与第二扣座可以方便对第一导向轴与第二导向轴的两端进行牢固扣接;使用者可以将红外发射管插接在第一安装孔或第二安装孔中,移动调节座的移动可以控制红外发射管实现移动调节,方便对红外发射管进行调试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红外发射管移动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红外发射管移动调节装置,包括第一侧板1与第二侧板2,第一侧板1与第二侧板2呈竖直布置,第一侧板1的下部设有第一固定座3,第二侧板2的下部设有第二固定座4;第一侧板1与第二侧板2的端部之间设有第一导向轴7与第二导向轴8,第一导向轴7与第二导向轴8呈水平布置;第一导向轴7与第二导向轴8的一端与第一侧板1的端部之间设有第一扣座9,第一导向轴7与第二导向轴8的另一端与第二侧板2的端部之间设有第二扣座10;第一导向轴7与第二导向轴8的外周面套装有移动调节座12,移动调节座12的顶部设有若干第一安装孔13,移动调节座12的侧部位置设有若干第二安装孔14;移动调节座12的轴向位置设有开槽15;第一侧板1的下部与第一固定座3之间设有第一固定杆5;第二侧板2的下部与第二固定座4之间设有第二固定杆6;第一扣座9与第一侧板1的端部之间设有固定销11;移动调节座12下部与上部均设有固定轴16。

本实用新型红外发射管移动调节装置,通过第一固定座3可以方便对第一侧板1进行固定安装,通过第二固定座4可以方便对第二侧板2进行固定安装,通过第一侧板1与第二侧板2可以方便对第一导向轴7与第二导向轴8的两端进行牢固安装,通过第一扣座9与第二扣座10可以方便对第一导向轴7与第二导向轴8的两端进行牢固扣接;使用者可以将红外发射管插接在第一安装孔13或第二安装孔14中,移动调节座12的移动可以控制红外发射管实现移动调节,方便对红外发射管进行调试处理。

其中,移动调节座12的轴向位置设有开槽15;所以通过开槽15可以节省移动调节座12的材料。

其中,第一侧板1的下部与第一固定座3之间设有第一固定杆5;第二侧板2的下部与第二固定座4之间设有第二固定杆6;所以通过第一固定杆5可以方便对第一侧板1的下部与第一固定座3进行对接,通过第二固定杆6可以方便对第二侧板2的下部与第二固定座4进行对接。

其中,第一扣座9与第一侧板1的端部之间设有固定销11;所以通过固定销11可以方便对第一扣座9与第一侧板1的端部进行牢固安装。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