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视频码流技术的工业交换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40453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视频码流技术的工业交换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基于视频码流技术的工业交换机,属于电子设备设计领域。



背景技术:

工业交换机也称作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即应用于工业控制领域的以太网交换机设备,由于采用的网络标准,其开放性好、应用广泛以及价格低廉、使用的是透明而统一的TCP/IP协议,以太网已经成为工业控制领域的主要通信标准。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1020106715.2的一种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由以太网交换模块、串口通信模块、工业现场总线通信模块、外壳、电源模块组成,以太网交换模块汇接串口通信模块与工业现场总线通信模块,工业以太网交换机之间通过以太网交换模块进行通信与组网,上述电路安装在一个外壳里。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具备工业以太环网组网功能,可以为工业现场本地设备提供以太网通信、串口通信、总线通信设备的接入功能,具有远程浏览、管理、维护、配置功能。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接口丰富,简化了工业现场的布线也节约了设备投资。但是其不足之处在于本地传输的图象质量和传输质量在网络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稳定运行性能较低,无法满足不同的行业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视频码流技术的工业交换机,以解决本地传输的图象质量和传输质量在网络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稳定运行性能较低,无法满足不同的行业需求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基于视频码流技术的工业交换机,其结构包括机壳、托架、散热板、安装件、侧板、电源模块、码流传输装置、交换模块端口,所述机壳为长方五边体结构,所述机壳横向长度大于纵向长度,其前纵向长小于后纵向长,上盖采用前斜后直技术制成,所述机壳前板左侧设有交换模块端口,所述电源模块设在机壳前板右侧,所述机壳左右设有侧板,所述安装件下端贯穿侧板与机壳内壁紧固连接,所述机壳上表面设有散热板,散热板外壁采用栅栏结构,所述散热板左右端通过机壳横跨设于侧板上腔,所述机壳后侧设有托架且垂直连接,托架背靠机壳后侧呈L形,所述机壳前板通过电源模块与码流传输装置构成连接关系。所述码流传输装置由对接口、存储腔、摄像头、USB插口、码流编码器、线孔组成,所述对接口设于存储腔上端,所述存储腔前板设有摄像头,所述USB插口设于存储腔后端,所述码流编码器通过电子线路与摄像头线端连接,所述线孔横向左侧设有USB插口,所述对接口与电源模块采用嵌入配合方式紧固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交换模块端口横向后侧设有电源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侧板前板上端与安装件采用装配方式活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板直板与机壳相互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侧板与机壳垂直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托架纵向长度与机壳高度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摄像头分为实时视频图像、报警抓拍图像。

进一步地,所述存储腔为圆角长方体中空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设有码流传输装置,通过码流编码器采用的双码流技术能够实现本地传输和远程传输两种不同的带宽码流需要,摄像头获得更高的高清录像存储性能,输出选择性高,数据传输稳定运行,从而满足不同的行业需求。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视频码流技术的工业交换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码流传输装置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码流传输装置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机壳-1、托架-2、散热板-3、安装件-4、侧板-5、电源模块-6、码流传输装置-7、对接口-701、存储腔-702、摄像头-703、USB插口-704、码流编码器-705、线孔-706、交换模块端口-8。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视频码流技术的工业交换机,其结构包括机壳1、托架2、散热板3、安装件4、侧板5、电源模块6、码流传输装置7、交换模块端口8,所述机壳1为长方五边体结构,所述机壳1横向长度大于纵向长度,其前纵向长小于后纵向长,上盖采用前斜后直技术制成,所述机壳1前板左侧设有交换模块端口8,所述电源模块6设在机壳1前板右侧,所述机壳1左右设有侧板5,所述安装件4下端贯穿侧板5与机壳1内壁紧固连接,所述机壳1上表面设有散热板3,散热板3外壁采用栅栏结构,所述散热板3左右端通过机壳1横跨设于侧板5上腔,所述机壳1后侧设有托架2且垂直连接,托架2背靠机壳1后侧呈L形,所述机壳1前板通过电源模块6与码流传输装置7构成连接关系。所述码流传输装置7由对接口701、存储腔702、摄像头703、USB插口704、码流编码器705、线孔706组成,所述对接口701设于存储腔702上端,所述存储腔702前板设有摄像头703,所述USB插口704设于存储腔702后端,所述码流编码器705通过电子线路与摄像头703线端连接,所述线孔706横向左侧设有USB插口704,所述对接口701与电源模块6采用嵌入配合方式紧固连接,所述交换模块端口8横向后侧设有电源模块6,所述侧板5前板上端与安装件4采用装配方式活动连接,所述散热板3直板与机壳1相互平行,所述侧板5与机壳1垂直连接,所述托架2纵向长度与机壳1高度相等。

在进行使用时,首先将码流传输装置7的线孔706与电源模块6接线连通电源后,通过码流编码器705采用的双码流技术能够实现本地传输和远程传输两种不同的带宽码流需要,摄像头703获得更高的高清录像存储,采用USB插口704与USB插口704输出通道,输出选择性高,数据传输稳定运行,从而满足不同的行业需求。

本专利所说的码流编码器705采用双码流技术,能实现本地传输和远程传输两种不同的带宽码流需要,本地传输采用高码流可以获得更高的高清录像存储,远程传输采用较低的码流以适应CDMA/ADSL等各种网络而获得更高的图像流畅度。

本实用新型的机壳1、托架2、散热板3、安装件4、侧板5、电源模块6、码流传输装置7、交换模块端口8,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本地传输的图象质量和传输质量在网络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稳定运行性能较低,无法满足不同的行业需求,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可以通过码流编码器采用的双码流技术能够实现本地传输和远程传输两种不同的带宽码流需要,摄像头获得更高的高清录像存储性能,输出选择性高,数据传输稳定运行,从而满足不同的行业需求。具体如下所述:

对接口701设于存储腔702上端,所述存储腔702前板设有摄像头703,所述USB插口704设于存储腔702后端,所述码流编码器705通过电子线路与摄像头703线端连接,所述线孔706横向左侧设有USB插口704,所述对接口701与电源模块6采用嵌入配合方式紧固连接。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