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制式共享室内分布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29637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多制式共享室内分布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制式共享室内分布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各种无线制式的发展应用,目前已有GSM、 TDSCDMA、WLAN、WCDMA等多种无线通信技术进行室内分布系统的建设。由此产生同一覆盖区域内,同一家运营商多次进行不同无线制式的室内分布建设现象,造成整体投资成本增加。此外,同一区域建设多套传输系统对于业主而言协调难度极大,且多套室内分布系统共存时,电磁环境复杂,系统与系统间的干扰问题难以解决,如果拆除原有的分布系统重新建设势必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进行室内分布系统的建设必须着眼于未来,既要保证信号质量,又要减少投资成本。目前,各运营商分别建设各自的室内分布系统,由此所带来的重复投资、重复建设、人力资源浪费、运维成本高昂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工信部发布了《关于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紧急通知》,要求电信基础设施要进行共建共享,以减少重复投资和建设,实现节能减排。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方案还未能实现这一要求。另外,现有的室内布置系统的供电部分的电路结构复杂,成本较高,且由于缺少相应的电路保护功能,造成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能降低投资成本、避免产生干扰、实现共建共享和节能减排、电路结构较为简单、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较高的多制式共享室内分布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多制式共享室内分布系统,包括信号源设备、多系统合路平台、天馈线系统和供电模块,所述供电模块与所述信号源设备连接,所述信号源设备和多系统合路平台均置于弱电井内,所述天馈线系统布置于各楼层、电梯内和地下车库内,所述信号源包括电信CDMA800制式信源设备、电信CDMA2000制式信源设备、电信 LTE-FDD制式信源设备、联通WCDMA制式信源设备、联通LTE-FDD制式信源设备、移动GSM900制式信源设备、移动TD-SCDMA制式信源设备和移动 TD-LTE制式信源设备,分布的方式采用分布式基站方式,所述多系统合路平台分别对所述电信CDMA800制式信源设备输出的信号、电信CDMA2000制式信源设备输出的信号、电信LTE-FDD制式信源设备输出的信号、联通WCDMA 制式信源设备输出的信号、联通LTE-FDD制式信源设备输出的信号、移动 GSM900制式信源设备输出的信号、移动TD-SCDMA制式信源设备输出的信号和移动TD-LTE制式信源设备输出的信号进行调制,并整合至一条通道后进行信号的发射,所述天馈线系统接收所述信号后将其均匀分布于楼宇内的各个角落;

所述供电模块包括MCU、开关、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MOS管、第一二极管、第二稳压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电池组和电池管理单元,所述开关的一端接地,所述开关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稳压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稳压管的阴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和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八电阻的一端、第三电容的一端、第一电感的一端和电池组的正极连接,所述MCU通过所述第四电阻分别与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和第五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八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和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二电容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和第四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MOS管的源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感的另一端和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池组的负极接地,所述MOS管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和第六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电池管理单元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池管理单元还与所述信号源设备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制式共享室内分布系统中,还包括微型多阵列熔纤箱以及设置在地下车库通信机房内的电信传输设备、联通传输设备和移动传输设备,所述微型多阵列熔纤箱设有电信CDMA800制式接入端口、电信 CDMA2000制式接入端口、电信LTE-FDD制式接入端口、联通WCDMA制式接入端口、联通LTE-FDD制式接入端口、移动GSM900制式接入端口、移动 TD-SCDMA制式接入端口和移动TD-LTE制式接入端口,所述电信传输设备通过所述电信CDMA800制式接入端口、电信CDMA2000制式接入端口和电信 LTE-FDD制式接入端口分别与所述电信CDMA800制式信源设备、电信 CDMA2000制式信源设备和电信LTE-FDD制式信源设备连接,所述联通传输设备通过所述联通WCDMA制式接入端口和联通LTE-FDD制式接入端口分别与所述联通WCDMA制式信源设备和联通LTE-FDD制式信源设备连接,所述移动传输设备通过所述移动GSM900制式接入端口、移动TD-SCDMA制式接入端口和移动TD-LTE制式接入端口分别与所述移动GSM900制式信源设备、移动 TD-SCDMA制式信源设备和移动TD-LTE制式信源设备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制式共享室内分布系统中,所述天馈线系统包括地库天馈线系统和布置于各楼层和楼道内的楼道天馈线系统,所述地库天馈线系统沿着地下车库中的桥架或吊杆进行布线,所述楼道天馈线系统沿着楼道天花板内的桥架或吊杆进行布线。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制式共享室内分布系统中,所述楼道天馈线系统包括第一耦合器、第二耦合器、第一吸顶天线、第二吸顶天线和第三吸顶天线,所述第一耦合器的一端与所述多系统合路平台连接,所述第一吸顶天线与所述第一耦合器连接,所述第一耦合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耦合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耦合器还分别与所述第二吸顶天线和第三吸顶天线连接,所述第二吸顶天线与所述第三吸顶天线之间的间距为10米。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制式共享室内分布系统中,所述地库天馈线系统包括第三耦合器、第四耦合器、第一板状天线、第二板状天线和第三板状天线,所述第三耦合器的一端与所述多系统合路平台连接,所述第一板状天线与所述第三耦合器连接,所述第三耦合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耦合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耦合器还连接所述第二板状天线和第三板状天线,所述第二板状天线和第三板状天线之间的间距为20米。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多制式共享室内分布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设有信号源设备、多系统合路平台、天馈线系统和供电模块,多系统合路平台能将电信CDMA800、电信CDMA2000、电信LTE-FDD、联通WCDMA、联通 LTE-FDD、移动GSM900、移动TD-SCDMA、移动TD-LTE等各制式的信号进行调制,整合至一条通道进行信号的发射,从而大幅减少楼宇内安装的信源设备,降低楼宇内用电负荷,另外,供电模块包括MCU、开关、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MOS管、第一二极管、第二稳压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电池组和电池管理单元,供电模块使用的元器件较少,第二电容用于旁路,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均用于防止干扰,第七电阻和第八电阻均用于限流保护,因此能降低投资成本、避免产生干扰、实现共建共享和节能减排、电路结构较为简单、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较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制式共享室内分布系统一个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所述实施例中供电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多制式共享室内分布系统实施例中,该多制式共享室内分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图1中,该多制式共享室内分布系统包括信号源设备、多系统合路平台2、天馈线系统和供电模块5,供电模块5与信号源设备连接,其中,信号源设备和多系统合路平台均置于弱电井内,天馈线系统布置于各楼层、电梯内和地下车库内。上述信号源包括电信CDMA800制式信源设备11、电信CDMA2000制式信源设备12、电信LTE-FDD制式信源设备13、联通WCDMA制式信源设备14、联通LTE-FDD制式信源设备15、移动GSM900 制式信源设备16、移动TD-SCDMA制式信源设备17和移动TD-LTE制式信源设备18,多为分布式基站,即:BBU+RRU。

多系统合路平台2分别对电信CDMA800制式信源设备11输出的信号、电信CDMA2000制式信源设备12输出的信号、电信LTE-FDD制式信源设备13 输出的信号、联通WCDMA制式信源设备14输出的信号、联通LTE-FDD制式信源设备15输出的信号、移动GSM900制式信源设备16输出的信号、移动 TD-SCDMA制式信源设备17输出的信号和移动TD-LTE制式信源设备18输出的信号进行调制,并整合至一条通道后进行信号的发射,天馈线系统接收该信号后将其均匀分布于楼宇内的各个角落。

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多系统合路平台2,可以实现7种制式的有效合路,尤其成功将电信LTE1.8GHz与联通LTE 1.8GHz进行整合,两个系统间的隔离度提高到25dB以上,有效解决干扰问题。传统技术中也可以实现异频频段合路,如将900MHz、2100M MHz等不同频段多路信号通过合路器整合,输出1路信号;若同频段信号合路,则会产生较大的干扰。由于技术受限,行业内通常将电信2G、3G、4G信号合路,联通2G、3G、4G信号合路,移动2G、3G、4G 信号合路,因此同一栋楼宇内将至少建设3套室内信号分布系统,这样就会造成成本的浪费。本实用新型相对于传统技术,各制式经过多系统合路平台2之后,最小衰耗低于2.5dB,最大衰耗低于5.5dB,比传统设计方法降低30%的功率损耗,从而大幅度减少楼宇内安装的信源设备的数量,降低楼宇内用电负荷,节能减排。因此能降低投资成本、避免产生干扰、实现共建共享和节能减排,同时还能实现低碳环保,减少污染,具有广泛的推广空间。

通过资源的整合,减少了浪费;有利于不同的企业根据不同的发展策略和市场需求,综合地规划自己的无线通信网络,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建筑施工的统一,方便后期管理,能避免重复建设,能节约资源和美化城市环境。独特的运营模式,能降低运营商的资金压力,方便快捷的服务百姓。

图2为本实施例中供电模块的电路原理图,图2中,该供电模块5包括MCU、开关、第一三极管V1、第二三极管V2、MOS管N1、第一二极管VD1、第二稳压管VD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电池组BAT和电池管理单元BMU。

其中,开关K的一端接地,开关K的另一端与第二稳压管VD2的阳极连接,第二稳压管VD2的阴极分别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和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第一三极管V1的基极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八电阻R8的一端、第三电容C3的一端、第一电感L1的一端和电池组 BAT的正极连接,MCU通过第四电阻R4分别与第三电阻R3的一端和第五电阻R5的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第一三极管V1的集电极连接,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与第二三极管V2的基极连接,第一三极管V1的发射极与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

第二三极管V2的发射极分别与第七电阻R7的一端和第二电容C2的一端连接,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和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均接地,第二三极管V2 的集电极分别与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和第四电容C4的一端连接,第四电容C4 的另一端与MOS管N1的栅极连接,MOS管N1的源极分别与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和第一电容C1的一端连接,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电池组BAT的负极接地,MOS管N1的漏极分别与第一二极管VD1的阳极和第六电阻R6的一端连接,第一二极管VD1的阴极与电池管理单元BMU连接,第六电阻R6 的另一端接地,电池管理单元BMU还与上述8个信号源设备(电信CDMA800 制式信源设备11、电信CDMA2000制式信源设备12、电信LTE-FDD制式信源设备13、联通WCDMA制式信源设备14、联通LTE-FDD制式信源设备15、移动GSM900制式信源设备16、移动TD-SCDMA制式信源设备17和移动TD-LTE 制式信源设备18)连接。

由于该供电模块5使用的元器件较少,因此电路结构较为简单。另外,第二电容C2为旁路电容,用于旁路,第三电容C3和第四电容C4均为耦合电容,用于防止第一三极管V1、第二三极管V2和MOS管N1之间的干扰,第七电阻 R7和第八电阻R8均为限流电阻,第七电阻R7用于对第二三极管V2的发射极所在的支路进行过流保护,第八电阻R8用于对第一三极管V1的发射极所在的支路进行过流保护,因此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较高。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三极管V1为PNP型三极管,第二三极管V2为NPN型三极管,MOS管为P沟道MOS管。当然,在本实施例的一些情况下,第一三极管V1也可以为NPN型三极管,第二三极管V2也可以为PNP 型三极管,MOS管为N沟道MOS管,但这时电路的结构也要相应发生变化。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二电容C2的电容值为30PF,第三电容C3 的电容值为50PF,第四电容C4的电容值为100PF,第七电阻R7的阻值为3.3K Ω,第八电阻R8的阻值为4.7KΩ。

本实施例中,该多制式共享室内分布系统还包括微型多阵列熔纤箱(图中未示出)以及设置在地下车库通信机房内的电信传输设备41、联通传输设备42 和移动传输设备43,电信传输设备41、联通传输设备42和移动传输设备43相当于BBU,电信CDMA800制式信源设备11、电信CDMA2000制式信源设备 12、电信LTE-FDD制式信源设备13、联通WCDMA制式信源设备14、联通 LTE-FDD制式信源设备15、移动GSM900制式信源设备16、移动TD-SCDMA 制式信源设备17和移动TD-LTE制式信源设备18相当于RRU。

其中,微型多阵列熔纤箱设有电信CDMA800制式接入端口、电信 CDMA2000制式接入端口、电信LTE-FDD制式接入端口、联通WCDMA制式接入端口、联通LTE-FDD制式接入端口、移动GSM900制式接入端口、移动 TD-SCDMA制式接入端口和移动TD-LTE制式接入端口,电信传输设备41通过电信CDMA800制式接入端口、电信CDMA2000制式接入端口和电信LTE-FDD 制式接入端口分别与电信CDMA800制式信源设备11、电信CDMA2000制式信源设备12和电信LTE-FDD制式信源设备13连接,也就是说,电信CDMA800 制式接入端口连接电信CDMA800制式信源设备11,电信CDMA2000制式接入端口连接CDMA2000制式信源设备12,电信LTE-FDD制式接入端口连接电信LTE-FDD制式信源设备13。

本实施例中,联通传输设备42通过联通WCDMA制式接入端口和联通 LTE-FDD制式接入端口分别与联通WCDMA制式信源设备14和联通LTE-FDD 制式信源设备15连接,也就是说,联通WCDMA制式接入端口连接联通 WCDMA制式信源设备14,联通LTE-FDD制式接入端口连接联通LTE-FDD制式信源设备15。

本实施例中,移动传输设备43通过移动GSM900制式接入端口、移动 TD-SCDMA制式接入端口和移动TD-LTE制式接入端口分别与移动GSM900制式信源设备16、移动TD-SCDMA制式信源设备17和移动TD-LTE制式信源设备18连接。也就是说,GSM900制式接入端口连接移动GSM900制式信源设备 16,移动TD-SCDMA制式接入端口连接移动TD-SCDMA制式信源设备17,移动TD-LTE制式接入端口连接移动TD-LTE制式信源设备18。

由此可见,3家运营商(电信、联通和移动)8个网络制式共用1根多芯光缆,合理规划纤芯分配,保证业务使用,并且将传统技术中的8个光缆终端盒改进为1个微型多阵列熔纤箱,按照网络制式预留接入端口,极大提高资源利用率。而传统技术中,3家运营商分别敷设光缆,各制式单独1根光缆(共计8 根),每组信号源设备安装处均需配置8个光缆终端盒。光缆及接续盒数量繁多,空闲大量光缆纤芯,造成资源浪费;并且故障点多,布局混乱,易导致误操作,造成通信中断。本实用新型与传统技术相比,通过实现光缆组网结构的创新,可以为设备开通提供便利,后续维护容易判断故障原因,提高成功率。

本实施例中,天馈线系统包括地库天馈线系统31和布置于各楼层和楼道内的楼道天馈线系统32,地库天馈线系统31沿着地下车库中的桥架或吊杆进行布线,楼道天馈线系统32沿着楼道天花板内的桥架或吊杆进行布线。

本实施例中,楼道天馈线系统32包括第一耦合器321、第二耦合器322、第一吸顶天线323、第二吸顶天线324和第三吸顶天线325,其中,第一耦合器 321的一端与多系统合路平台2连接,第一吸顶天线323与第一耦合器321连接,第一耦合器321的另一端与第二耦合器322的一端连接,第二耦合器322还分别与第二吸顶天线324和第三吸顶天线325连接,第二吸顶天线324与第三吸顶天线325之间的间距为10米,此时使用的设备数量较少,降低成本,且能达到楼层的全面覆盖。

本实施例中,地库天馈线系统31包括第三耦合器311、第四耦合器312、第一板状天线313、第二板状天线314和第三板状天线315,其中,第三耦合器 311的一端与多系统合路平台2连接,第一板状天线313与第三耦合器311连接,第三耦合器311的另一端与第四耦合器312的一端连接,第四耦合器312还连接第二板状天线314和第三板状天线315,第二板状天线314和第三板状天线 315之间的间距为20米,此时使用的设备数量较少,降低成本,且能达到地下车库的全面覆盖。

本实施例中,在室内不同条件下的典型区域使用GSM/TD系统模拟发射机进行模拟测试,测试包括室内覆盖测试和室外泄漏测试。使用GSM/TD的DT 测试仪表对室内的所有区域进行测试(通话模式),对室内接收电和通话质量等关键指标进行分析,汇总GSM/TD信号有问题的范围。根据设计规范和现场的测试情况,做分布系统设计,保证GSM系统指标的同时,数据热点区域酌情考虑后期TD系统的覆盖。

本实用新型可同时承载手机信号和无线WIFI业务,并且WIFI信号可以来源于业主现有宽带,不需新开户,不增加额外费用。同时,对于写字楼和商场等场所,可根据业主要求,实现“瘦”架构,便于升级,实现差异化服务。如:可将视频系统、门禁系统和入侵报警系统等建立统一的服务器平台,将楼宇内的实时动态信息收集到一起。工作人员和往人员可以通过WIFI网络或者4G网络快速访问服务器平台,实现远程办公、远程购物等服务,提高楼宇的现代化水平。而传统技术中仅承载手机信号。

总之,本实施例中,移动、电信和联通等通信运营商以租赁的方式,获取该多制式共享室内分布系统的使用权,能够真正实现共建共享,节能减排,减少污染,绿色环保。且供电模块5相对于传统的供电电路,其电路结构较为简单,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较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