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发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60699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微型发声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扬声器技术领域,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型发声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得到广泛的应用,消费类电子产品的相关技术发展迅速。本领域技术人员逐渐改善产品中各零部件的性能,从而提高消费类电子产品的整体性能,改善用户的应用体验。

发声装置是消费类电子产品中不可缺少的配件,其广泛应用于手机的听筒、扬声器以及耳机。其中得到最多应用的是动圈式发声装置。但是,随着动圈式发生装置的设计日趋成熟,其性能技术的改进也达到了瓶颈,难以作出进一步改进。

然而另一方面,消费者对电子产品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发声装置具有更好的声学性能。其中,灵敏度是重要的声学性能指标,发声装置的灵敏度越高,对于额定电压的声音信号能够更好的作出相应,发出音量足够的声音。所以,如何充分利用现有发声装置中的空间,以获得更高的灵敏度,是本领域面临的一大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微型发声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微型发声装置,包括:

振膜;

第一音圈和第二音圈,所述第一音圈和第二音圈分别连接在所述振膜的两侧;

第一磁路系统和第二磁路系统,所述第一磁路系统中形成有第一磁间隙,所述第一音圈与所述第一磁间隙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二磁路系统中形成有第二磁间隙,所述第二音圈与所述第二磁间隙的位置相对应;

壳体,所述壳体被配置为用于承载所述振膜、第一音圈和第二音圈以及第一磁路系统和第二磁路系统。

可选地,所述第一磁路系统包括第一中心磁铁、第一中心导磁板和第一磁轭,所述第一中心磁铁设置在所述振膜的一侧,与所述振膜的中心区域位置对应,所述第一磁轭设置在所述第一中心磁铁的远离所述振膜的一侧,所述第一中心导磁板设置在所述第一中心磁铁的靠近所述振膜的一侧,所述第一磁间隙位于所述第一中心磁铁的侧壁的外侧。

可选地,所述第一磁轭具有磁轭侧壁,所述磁轭侧壁与第一中心磁铁的侧壁之间的区域构成所述第一磁间隙。

可选地,所述第二磁路系统包括第二边磁铁、第二边导磁板和第二磁轭,所述第二边磁铁设置在所述振膜的一侧,与所述振膜的边缘区域位置对应,所述第二边导磁板设置在所述第二边磁铁靠近所述振膜的一侧,所述第二磁轭设置在所述第二边磁铁远离所述振膜的一侧,所述第二磁间隙位于所述第二边磁铁的侧壁的内侧。

可选地,所述第二磁轭中间具有环形弯折壁,所述环形弯折壁与第二边磁铁的侧壁之间的区域构成所述第二磁间隙,所述环形弯折壁在所述第二磁轭的中间围成镂空的出声口。

可选地,所述环形弯折壁上设置有环形磁铁。

可选地,所述振膜具有中心部、折环部和固定部,所述折环部将所述中心部和固定部连接,所述固定部连接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一音圈和第二音圈分别连接在所述中心部的两侧表面上。

可选地,所述第二磁路系统包括第二边磁铁和第二边导磁板,所述第二边导磁板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上,所述第二边磁铁设置在所述第二边导磁板上,所述折环部向远离所述第二边导磁板的一侧弯折。

可选地,所述壳体内具有容纳区,所述振膜设置在所述容纳区中,所述振膜将所述容纳区分割为后声腔和前声区,所述第一磁路系统设置在所述后声腔中,所述第二磁路系统设置在所述前声区处,所述第二磁路系统上具有出声口,所述出声口供所述振膜振动时产生的声音从所述壳体中传出。

可选地,所述第一音圈和第二音圈形成串联或并联的电路结构,所述第一音圈和第二音圈被配置为接收相同的声音信号。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微型发声装置的灵敏度相对于现有的发声装置得到了显著提升。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微型发声装置的侧面剖视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进的微型发声装置,该微型发声装置包括振膜:第一音圈和第二音圈、第一磁路系统和第二磁路系统以及壳体。所述壳体用于承载上述微型发声装置中的各个部件,所述振膜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特别地,所述振膜的两侧表面上都设置有音圈。所述第一音圈和第二音圈分别连接在所述振膜的两侧表面上。

所述第一磁路系统中形成有第一磁间隙,第二磁路系统中则形成有第二磁间隙。上述磁间隙是由磁路系统形成的磁场区域,在发声装置中,音圈通常处在磁间隙中。当音圈中通入声音信号时,磁间隙处的磁场能够驱动音圈移动。特别地,所述第一音圈与所述第一磁间隙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二音圈与所述第二磁间隙的位置相对应。这样,当第一音圈中通入声音信号时,第一音圈能够与第一磁间隙处的磁场相互作用,使第一音圈带动振膜移动;相应地,当第二音圈中通入声音信号时,第二音圈能够与第二磁间隙处的磁场相互作用,使第二音圈也带动振膜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型发声装置中,所述振膜能够由第一音圈和第二音圈共同带动发生振动。所述第一磁路系统和第二磁路系统是相互独立的,分别对第一音圈和第二音圈形成驱动作用。所述振膜在两套磁路系统和两支音圈的驱动作用下,灵敏度得到显著的提高。相应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型发声装置的灵敏度相对于现有的动圈式发声装置有了明显提升。在输入的声音信号的电压额定时,所述微型发声装置能够做出更好的响应,发出的声音音量更大。

所述第一音圈和第二音圈分别位于所述振膜的两侧表面上,相应地,所述第一磁路系统和第二磁路系统也可以分别设置于所述振膜的两侧,以便于使所述第一音圈伸入所述第一磁间隙;使第二音圈伸入第二磁间隙。所述第一磁路系统和第二磁路系统可以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本实用新型并不对两个磁路系统的设置方式进行限制,可以根据具体的实施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

可选地,在如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磁路系统可以包括第一中心磁铁41、第一中心导磁板42和第一磁轭43。所述第一中心磁铁41可以设置在所述振膜的一侧,与所述振膜1的中心区域相对应的位置处,其以基本平行与所述振膜1的分布方式设置在振膜1的一侧。所述第一磁轭43设置在所述第一中心磁铁41的远离所述振膜1的一侧,而所述第一中心导磁板42则设置在所述第一中心磁铁41的靠近所述振膜1的一侧。所述第一中心导磁板42和第一磁轭43用于修正所述第一中心磁铁41产生的磁场。这样,在所述第一中心磁铁41的侧壁的外侧能够形成匀强磁场或较均匀的磁场,进而形成所述第一磁间隙401。

进一步地,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磁轭43具有磁轭侧壁431,如图1、2所示。所述磁轭侧壁431包围在所述第一中心磁铁41的侧壁的外围,磁轭侧壁431与第一中心磁铁41之间留有一定间距。该部分区域构成所述第一磁间隙401。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音圈2伸入到所述磁轭侧壁431和第一中心磁铁41的侧壁之间的磁间隙中。这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相对简单,可靠性高。

采用所述磁轭侧壁与所述中心磁铁配合形成所述第一磁间隙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只能采用这种结构。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例如也可以在所述第一中心磁铁周围设置第一边磁铁,第一边磁铁的侧壁与第一中心磁铁的侧壁之间构成所述第一磁间隙。第一边磁铁上还可以设置有第一边导磁板。这种实施方式的第一磁间隙中形成的磁场强度更强,能够进一步提高振膜的灵敏度。

可选地,对于第二磁路系统,参照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磁路系统可以包括第二边磁铁51、第二边导磁板52和第二磁轭53。所述第二边磁铁51设置在所述振膜的一侧,可以是与第一中心磁铁不同的另一侧。所述第二边磁铁51设置在与所述振膜1的外围、边缘相对应的位置处,其自身的延伸方向基本平行于所述振膜1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二边磁铁可以是分离的几块,逐个分布在振膜的边缘;或者,也可以是一块整体的环状结构,漏出所述振膜的中心区域。本实用新型不对此进行限制。

所述第二边导磁板52设置在所述第二边磁铁51的靠近所述振膜1的一侧,所述第二磁轭则设置在所述第二边磁铁51的远离所述振膜1的一侧。这样,在所述第二边磁铁51的内侧侧壁外能够形成有匀强磁场或较均匀的磁场,进而形成第二磁间隙501。

对于如何构成所述第二磁间隙,本实用新型并不进行具体限制。如图1、2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磁轭53的中间区域可以具有环形弯折壁531。所述环形弯折壁531向平行于第二边磁铁51的侧壁的方向弯折延伸;进一步可选地,还可以向靠近所述第二边磁铁51的侧壁的方向延伸一端距离。在所述第二边磁铁51的侧壁与所述环形弯折壁531之间留有一定间隙,该间隙用于构成所述第二磁间隙501。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音圈3伸入到所述第二磁间隙501中。所述环形弯折壁531在所述第二磁轭53的中间围成镂空的出声口532,所述出声口532被配置为供振膜振动产生的声音传出。

进一步优选地,在所述环形弯折壁上还可以设置有环形磁铁,所述环形磁铁与所述第二边磁铁之间的间隙构成在所述第二磁间隙。这种优选实施方式能够增强第二磁间隙中的磁场强度,进一步增强振膜的灵敏度。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其它结构的固定方式,在第二磁路系统的中心区域设置磁铁,从而形成磁间隙。

可选地,如图2所示,所述振膜1可以具有中心部11、折环部12和固定部13。所述折环部12连接在所述中心部11和固定部13之间,所述折环部12主要用于振膜的振动变形。所述固定部13可以固定连接在所述壳体6上,而所述中心部11则通过所述折环部12悬于振膜1的中心区域。所述第一音圈2和第二音圈3分别连接在所述中心部11的两侧表面上,如图2所示。当第一、第二音圈中通入声音信号,从而产生移动、振动时,所述振膜的折环部12会产生变形,从而使所述中心部11随音圈一同移动、振动。

在图1、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边导磁板52直接压设在所述固定部13上,所述第二边磁铁51设置在所述振膜1上。而所述折环部12则向远离所述第二边导磁板52的一侧弯折,避免折环部12发生变形时与第二边导磁板52接触,减少第二边导磁板52、第二边磁铁对折环部12的变形的影响。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如果所述第二边导磁板、第二边磁铁不会妨碍到折环部的变形,则所述折环部也可以向上弯折,本实用新型不对此进行限制。

如图1所示,所述壳体6内部可以具有容纳区,用于容纳微型发声装置中的各个部件。所述振膜1设置在所述容纳区中,并且将所述容纳区分割为后声腔和前声区。所述第一磁路系统可以设置在所述后声腔中,相应地,第一音圈2也位于所述后声腔内。所述第二磁路系统则可以设置在所述前声区处。这种结构设计充分利用了所述微型发声装置的前声区的空间,在有限的空间内大幅提高微型发声装置的灵敏度。所述第二磁路系统的第二磁轭53自身可以形成用于出声的声腔和出声口532,代替了传统发声装置中的前盖等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音圈和第二音圈可以在微型发声装置中形成并联或串联的电路结构,这样,第一音圈和第二音圈在微型发声装置中能够接收一致性较高的、相同的声音信号。这种电路配置方式使第一音圈和第二音圈进行相同的、一致性较高的振动动作,进一步提高微型发声装置的灵敏度。

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