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字媒体信息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39794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数字媒体信息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多媒体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数字媒体信息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数字媒体文件是指将音视频数据以预定的方式编码、然后以预定的格式封装获得的文件。随着高清视频技术的普及,数字媒体文件的编码和封装格式也日益多样化。数字媒体播放设备需要获知数字媒体文件的封装格式,然后对音视频数据进行解码,才能播放声音和图像。

在现有技术的数字媒体文件的编码过程中,直接对原始数字媒体数据执行格式转换算法。在播放过程中,数字媒体播放设备采用相关的解码算法来实现文件的解码和播放。然而,现有技术的数字媒体文件的编码方法和解码方法对于整个系统,只能采用固定的编码算法,解码形式相对固定。

数字媒体播放系统需要将接收的信号进行频移解调,因此多媒体数字播放系统具有频移解调电路,传统多媒体数字播放系统的频移解调电路对于频率偏移小的信号解调时,易出现工作不稳定的情况,且存在结构复杂和造价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字媒体信息处理装置,达到解码性能高,频移解调稳定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数字媒体信息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信号接收电路,信号处理模块以及播放设备,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包括解码单元、频移解调电路和接口模块电路,解码单元接收来自信号接收电路的数字媒体信息,并将解码后的数字媒体信息传输到频移解调电路,频移解调电路将数字媒体信息解调后通过接口模块电路输出;

所述频移解调电路包括,第一放大电路、第二放大电路和输出电路;

所述第一放大电路包括串联的电容C1和电容C2,电阻R1的一端与放大器IC1的反相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在电容C1和电容C2之间,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频移解调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至放大器IC1的同相输入端,所述放大器IC1的同相输入端上还连接有相互串联的电阻R2和滑动变阻器RP1,滑动变阻器RP1的一端接地,放大器IC1的输出端与反相输入端短接,放大器IC1的输出端上还连接有二极管D1,二极管D1输出端通过电阻R3和电容C3并联接地,二极管D1的输出端作为第一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与输出电路的放大器IC3的反相端连接;

所述第二放大电路包括串联的电容C4和电容C5,电阻R4的一端与放大器IC2的反相端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在电容C4和电容C5之间,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频移解调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至放大器IC2的同相输入端,所述放大器IC2的同相输入端上还连接有相互串联的电阻R5和滑动变阻器RP2,滑动变阻器RP2的一端接地,放大器IC2的输出端上还连接有二极管D2,二极管D2输出端通过电阻R6和电容C6并联接地,二极管D2的输出端作为第一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与输出电路的放大器IC3的同相端连接。

进一步,所述输出电路包含放大器IC3,所述放大器IC3的输出端与电阻R7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与三极管VT连接,所述三极管VT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作为频移解调电路的输出端。

进一步,所述解码单元包含解析模块、第一解码单元、第二解码单元以及旁路电路,解析模块解析来自信号接收电路的第一数字媒体文件;若所述第一数字媒体文件包含识别码,则将所述第一媒体文件传输至第一解码单元,所述第一解码单元对第一数字媒体文件进行解码,以生成第二数字媒体文件并传输至第二解码单元,第二解码单元将第二数字媒体文件作为标准数字媒体文件进行解码并输出,若所述第一数字媒体文件不包含识别码,则将第一媒体文件通过旁路电路传输至第二解码单元,第二解码单元将第一数字媒体文件作为标准数字媒体文件进行解码并输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更好地对数字媒体文件进行解码输出,同时在对频移偏小的信号进行解调时也能问题定工作,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解码单元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频移解调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数字媒体信息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信号接收电路,信号处理模块以及播放设备,信号接收电路用于接收数字媒体信息,并将数字媒体信息传输至信号处理模块,信号处理模块包括解码单元、频移解调电路和接口模块电路,解码单元接收来自信号接收电路的数字媒体信息,并将解码后的数字媒体信息传输到频移解调电路,频移解调电路将数字媒体信息解调后通过接口模块电路输出;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解码单元示意图,解码单元包含解析模块、第一解码单元、第二解码单元以及旁路电路,解析模块解析来自信号接收电路的第一数字媒体文件;若第一数字媒体文件包含识别码,则将所述第一媒体文件传输至第一解码单元,第一解码单元对第一数字媒体文件进行解码,以生成第二数字媒体文件并传输至第二解码单元,第二解码单元将第二数字媒体文件作为标准数字媒体文件进行解码并输出,若第一数字媒体文件不包含识别码,则将第一媒体文件通过旁路电路传输至第二解码单元,第二解码单元将第一数字媒体文件作为标准数字媒体文件进行解码并输出。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频移解调电路图,频移解调电路包括,第一放大电路、第二放大电路和输出电路;

第一放大电路包括串联的电容C1和电容C2,电阻R1的一端与放大器IC1的反相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在电容C1和电容C2之间,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至频移解调电路的输入端,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至放大器IC1的同相输入端,放大器IC1的同相输入端上还连接有相互串联的电阻R2和滑动变阻器RP1,滑动变阻器RP1的一端接地,放大器IC1的输出端与反相输入端短接,放大器IC1的输出端上还连接有二极管D1,二极管D1输出端通过电阻R3和电容C3并联接地,二极管D1的输出端作为第一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与输出电路的放大器IC3的反相端连接;

第二放大电路包括串联的电容C4和电容C5,电阻R4的一端与放大器IC2的反相端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在电容C4和电容C5之间,电容C4的另一端连接至频移解调电路的输入端,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至放大器IC2的同相输入端,放大器IC2的同相输入端上还连接有相互串联的电阻R5和滑动变阻器RP2,滑动变阻器RP2的一端接地,放大器IC2的输出端上还连接有二极管D2,二极管D2输出端通过电阻R6和电容C6并联接地,二极管D2的输出端作为第一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与输出电路的放大器IC3的同相端连接。

输出电路包含放大器IC3,放大器IC3的输出端与电阻R7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与三极管VT连接,三极管VT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作为频移解调电路的输出端。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