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计算机用中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42055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计算机用中继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继器,具体是一种新型计算机用中继器,属于网络连接设备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中继器是工作在物理层上的连接设备。适用于完全相同的两类网络的互连,主要功能是通过对数据信号的重新发送或者转发,来扩大网络传输的距离,中继器是局域网环境下用来延长网络距离的最简单最廉价的网络互联设备,同时中继器也常常用于计算机网络安全维护。

当中继器用于计算机网络安全维护时,其工作量普遍较大,为了保证中继器内部元器件不受损害,所以中继器壳体多数为密封结构,所以当中继器工作量较大时其散热性能往往不能满足需要。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新型计算机用中继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新型计算机用中继器。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新型计算机用中继器,包括外壳体以及设置在外壳体内腔的中继器内壳体,所述中继器内壳体围成有位于其内部的用于安装中继器元件的安装腔,且中继器内壳体一侧端面向安装腔一侧凹陷形成四方体结构的固定腔,所述安装腔内侧壁贴合安装有首尾相互连接的输液管,且输液管表面关于固定腔对称安装有结构一致的第一循环泵和第二循环泵,且第一循环泵和第二循环泵分别通过位于其表面的进液管和出液管接入输液管,所述外壳体两端一侧均安装有固定耳板,且固定耳板表面安装有固定垫片,所述固定耳板和固定垫片均被固定螺栓贯穿。

优选的,所述输液管位于固定腔一侧表面接入有中空结构的换热板,且换热板嵌合安装至中继器内壳体侧壁,所述中继器内壳体和换热板相互密封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循环泵和第二循环泵内部均安装有驱动马达,且驱动马达输出端安装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一侧安装有与其啮合的从动齿轮,且驱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圆心的连接轴线与进液管和出液管之间的连接轴线重合。

优选的,所述第一循环泵和第二循环泵均嵌合安装在中继器内壳体侧壁上,且第一循环泵和第二循环泵分别与中继器内壳体侧壁相互密封。

优选的,所述固定腔靠近换热板的一侧设置散热叶片,且散热叶片通过输出轴连接至降温马达输出端,所述降温马达固定在外壳体内侧壁表面。

优选的,所述固定腔靠近换热板的一侧两端设置流线型结构的导流条板,且导流条板一侧外壳体的侧壁表面设有若干个通气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设置了相互套接的外壳体和中继器内壳体,在保证整个中继器内部元件处于密封环境的前提下,以降温风机、换热板、输液管、第一循环泵和第二循环泵构成的液冷降温机构提升了中继器的散热能力,加强了中继器在高温环境下的工作能力,在进行散热时,由两个流线型结构的导流条板将热气流导出外壳体,实现对中继器的彻底散热,提升中继器在进行网络安全维护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循环泵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体,101、通气孔,2、中继器内壳体,201、安装腔,3、降温马达,301、输出轴,302、散热叶片,4、固定腔,401、导流条板,5、换热板,6、输液管,7、第一循环泵,8、第二循环泵,9、固定螺栓,10、固定耳板,11、固定垫片,12、进液管,13、出液管,14、驱动齿轮,15、从动齿轮,16、驱动马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所示,一种新型计算机用中继器,包括外壳体1以及设置在外壳体1内腔的中继器内壳体2,所述中继器内壳体2围成有位于其内部的用于安装中继器元件的安装腔201,且中继器内壳体2一侧端面向安装腔201一侧凹陷形成四方体结构的固定腔4,所述安装腔201内侧壁贴合安装有首尾相互连接的输液管6,且输液管6表面关于固定腔4对称安装有结构一致的第一循环泵7和第二循环泵8,且第一循环泵7和第二循环泵8分别通过位于其表面的进液管12和出液管13接入输液管6,所述外壳体1两端一侧均安装有固定耳板10,且固定耳板10表面安装有固定垫片11,所述固定耳板10和固定垫片11均被固定螺栓9贯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输液管6位于固定腔4一侧表面接入有中空结构的换热板5,且换热板5嵌合安装至中继器内壳体2侧壁,所述中继器内壳体2和换热板5相互密封设置,保证中继器内部的元件处于密封状态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第一循环泵7和第二循环泵8内部均安装有驱动马达16,且驱动马达16输出端安装有驱动齿轮14,所述驱动齿轮14一侧安装有与其啮合的从动齿轮15,且驱动齿轮14和从动齿轮15圆心的连接轴线与进液管12和出液管13之间的连接轴线重合,使驱动齿轮14和从动齿轮15与进液管12和出液管13处于同一直线上,使第一循环泵7和第二循环泵8的作用得打最大化的发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第一循环泵7和第二循环泵8均嵌合安装在中继器内壳体2侧壁上,且第一循环泵7和第二循环泵8分别与中继器内壳体2侧壁相互密封,保证中继器内部的元件处于密封状态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固定腔4靠近换热板5的一侧设置散热叶片302,且散热叶片302通过输出轴301连接至降温马达3输出端,所述降温马达3固定在外壳体1内侧壁表面,实现散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固定腔4靠近换热板5的一侧两端设置流线型结构的导流条板401,且导流条板401一侧外壳体1的侧壁表面设有若干个通气孔101,便于热风的导出。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中继器所需的元件安装在由中继器内壳体2围成的安装腔201内部,通过外壳体1两侧的固定耳板10和固定垫片11将整个中继器放置在指定位置,通过固定螺栓9进行固定。

进行中继器的散热时,在第一循环泵7和第二循环泵8内部通过驱动马达16带动驱动齿轮14传动,驱动齿轮14带动与其啮合的从动齿轮15转动,由驱动齿轮14和从动齿轮15之间的相互啮合转动形成吸合作用,使冷却介质在首尾相互连接的输液管6内部循环流动,冷却介质在吸收安装腔201内部的热量后流至换热板5时,通过由降温马达3、散热叶片302和输出轴301构成的降温风机产生的气流将换热板5内部冷却介质的热量带动,气流吹至换热板5表面后由流线型结构的导流条板401引导至通气孔101排出,实现散热。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得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