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声装置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06500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电声装置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声装置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终端轻薄化要求日益提高,移动终端内的电声装置也相应地被要求更薄。目前,电声装置通常将微型扬声器布置在用作共振空间的封闭壳体中,该封闭壳体安装在电子设备中,并且微型扬声器发出的声音在封闭壳体中发生共振并从封闭壳体发射出,从而减少声音干扰并改善音质。由于扬声器的导气孔通常设置扬声器的底部,扬声器底部与封闭壳体之间的间距很小,导致导气孔的流阻变大,电声装置的音质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音质较佳的电声装置及移动终端。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声装置,包括盒体、振膜、框架及驱动组件,所述盒体中空且具有相对设置的顶壁和底壁,所述顶壁设有出音口,所述振膜固定在所述顶壁上且封盖所述出音口,所述框架收容在所述盒体内,所述框架包括底板及连接所述底板周缘的周侧板,所述底板固定在所述底壁上且与所述振膜相对设置,所述周侧板将所述盒体内部空间分隔成容置空间及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外侧的共振空间,所述周侧板远离所述底板的顶侧与所述顶壁之间形成通气道,所述通气道用于连通所述容置空间与所述共振空间,所述驱动组件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用于驱动所述振膜振动以发出声波。

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上述电声装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电声装置的通气道形成在周侧板的顶侧与盒体的顶壁之间,因此通气道为敞开的通道,流通面积大,通气道的流阻小,气流能够充分、快速地在容置空间与共振空间之间流动。当电声信号通过驱动组件驱动振膜振动时,容置空间中的瞬时大气压频繁改变,容置空间与共振空间之间的瞬时大气压力的差通过通气道快速克服,使得振膜可以平稳地振动,从而改善了电声装置的音质,也提高了电声装置的音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如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移动终端的电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移动终端的部分结构分解图。

图4是图2所示电声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所示电声装置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所示电声装置的再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2所示电声装置的再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此外,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申请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申请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为了更好、更清楚地说明及理解本申请,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在……上”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或者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若本说明书中出现“工序”的用语,其不仅是指独立的工序,在与其它工序无法明确区别时,只要能实现该工序所预期的作用则也包括在本用语中。另外,本说明书中用“~”表示的数值范围是指将“~”前后记载的数值分别作为最小值及最大值包括在内的范围。在附图中,结构相似或相同的单元用相同的标号表示。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100。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移动终端100可以是任何具备通信和存储功能的设备,例如:平板电脑、手机、电子阅读器、遥控器、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笔记本电脑、车载设备、网络电视、可穿戴设备等具有网络功能的智能设备。

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声装置200,电声装置200可以应用于移动终端100。电声装置200包括盒体1、振膜2、框架3及驱动组件4。盒体1中空且具有相对设置的顶壁11和底壁12。盒体1还具有连接在顶壁11和底壁12之间的周侧壁13。顶壁11设有出音口110。振膜2固定在顶壁11上且封盖出音口110。框架3收容在盒体1内。框架3包括底板31及连接底板31周缘的周侧板32。底板31固定在底壁12上且与振膜2相对设置。周侧板32将盒体1内部空间分隔成容置空间101及位于容置空间101外侧的共振空间102。周侧板32远离底板31的顶侧与顶壁11之间形成通气道103,通气道103用于连通容置空间101与共振空间102。驱动组件4位于容置空间101内,用于驱动振膜2振动以发出声波。

在本申请中,由于电声装置200的通气道103形成在周侧板32的顶侧与盒体1的顶壁11之间,因此通气道103为敞开的通道,流通面积大,通气道103的流阻小,气流能够充分、快速地在容置空间101与共振空间之间流动。当电声信号通过驱动组件4驱动振膜2振动时,容置空间101中的瞬时大气压频繁改变,容置空间101与共振空间102之间的瞬时大气压力的差通过通气道103快速克服,使得振膜2可以平稳地振动,从而改善了电声装置200的音质,也提高了电声装置200的音量。

可选的,盒体1可以是塑胶件,也可以是金属件。框架3可以是塑胶件,也可以是金属件。振膜2的周缘21可通过粘接方式固定连接周侧板32的顶侧。振膜2在周缘21和中心区域22之间设有褶皱23。褶皱23沿振膜2的周向延伸。褶皱23减小振膜2的张力,从而使得振膜2的中心区域22更容易产生形变振动。驱动组件4向振膜2施加大致垂直于振膜2的驱动力,带动振膜2产生形变而发生振动,以发出声波。通气道103的流通方向大致垂直于振膜2的振动方向。振膜2发出的声波部分朝远离容置空间101的方向传播,以供用户接受声波。振膜2的材质可以是纸质、纤维材质、金属材质、羊毛材质、蚕丝材质等。

可选的,驱动组件4包括第一驱动件41和第二驱动件42。第一驱动件41固定在振膜2上,例如连接在振膜2的褶皱23处。第二驱动件42固定在框架3上,例如固定底板31上。第一驱动件41可相对第二驱动件42振动,以带动振膜2振动。第一驱动件41沿大致垂直于振膜2的方向相对第二驱动件42往复振动,从而带动振膜2沿大致垂直于自身的方向往复振动,振膜2振动带动气流流动,从而产生声波。

举例而言,第一驱动件41为线圈,第二驱动件42为磁体。第一驱动件41接收电流信号后,产生磁场。第二驱动件42为永磁体,第二驱动件42的磁场方向不会产生变化。第一驱动件41在变化的电流信号下产生变化的磁场,变化的磁场与第二驱动件42的固定磁场相互作用,使得第一驱动件41向靠近或远离第二驱动件42的方向移动,进而带动振膜2振动。

第二驱动件42包括固定于周侧板32内侧的第一磁体421和位于第一磁体421内侧的第二磁体422。第一磁体421和第二磁体422之间存在间距间隙。第一驱动件41的顶部固定连接振膜2的褶皱23,第一驱动件41的底部收容于间隙内,也即第一驱动件41的底部位于第一磁体421和第二磁体422之间。第一磁体421上设置有对应于通气道103的通道,以延伸通气道103,使气流在容置空间101和共振空间102之间快速流动。

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3,移动终端100包括壳体101和固定于壳体101内的主板102。电声装置200固定于壳体101的底端。电声装置200的第一驱动件41电连接主板102,接收主板102的电流信号,进而可以相对第二驱动件42滑动,并使得电声装置200发声。

壳体101包括前盖1011和相对前盖1011盖合的背盖1012。前盖1011向背盖1012的方向为移动终端100的厚度方向。前盖1011具有玻璃盖板和显示屏。背盖1012为金属电池后盖。移动终端100还包括中框103,中框103固定于前盖1011和背盖1012之间。主板102和电声装置200均固定于中框103上。电声装置200固定于中框103的底端。中框103的底端是移动终端100的受话器相对的一端。电声装置200的底板31大致平行于前盖1011且朝向前盖1011,电声装置200的振膜2朝向背盖1012。振膜2与背盖1012之间存在间距以形成传播空间。背盖1012底端设扬声孔1013。振膜2振动所形成的部分声波沿传播空间传播至扬声孔1013,并经过扬声孔1013传播至用户。

请结合参阅图2和图4,在一种实施例中,振膜2的周缘21设有第一加强件51,第一加强件51位于振膜2远离顶壁11的一侧。第一加强件51用于增加振膜2的周缘21的结构强度,以降低振膜2的周缘21因频繁形变而导致失效的风险,延长了振膜2的使用寿命。此时,振膜2的靠近顶壁11的一侧直接固定在顶壁11上,例如通过粘接固定。

请结合参阅图2和图5,在一种实施例中,振膜2的周缘21还设有第二加强件52,第二加强件52连接第一加强件51且位于振膜2靠近顶壁11的一侧。此时,振膜2的周缘21夹持在第一加强件51与第二加强件52之间,使得振膜2的周缘21得到全面的保护。第二加强件52固定在顶壁11上,例如通过粘接固定。

可选的,如图2所示,振膜2的周缘21位于盒体1的顶壁11与周侧板32的顶侧之间。也即,振膜2的周缘21固定在顶壁11的朝向底壁12的一侧。

请结合参阅图2和图6,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加强件51包括本体511及连接本体511的定位柱512。本体511承载振膜2的周缘21,定位柱512支撑在本体511与周侧板32的顶侧之间。定位柱512有助于实现振膜2与框架3的彼此定位,使得收容于容置空间101的驱动组件4能够更准确地移动以带动振膜2振动,且驱动效率高、能耗低。

进一步地,周侧板32的顶侧设有定位槽321,定位柱512卡入定位槽321,以防止定位柱512支撑于周侧板32的顶侧的端部相对周侧板32的顶侧滑动。

可以理解的,定位柱512可以为圆柱、圆锥柱、椭圆柱等。定位柱512为细且长的柱子,定位柱512的设置对通气道103流阻的影响很小。

可选的,请结合参阅图2,电声装置200还包括透气的阻挡件6,阻挡件6连接盒体1的顶壁11与周侧板32的顶侧以遮挡通气道103。共振空间102内填充有吸音材料7。阻挡件6用于允许气流通过并阻挡吸音材料7,防止吸音材料7进入容置空间101而导致污染电声装置200。

振膜2发出的声波部分向容置空间101传播,然后经通气道103向共振空间102传播。填充在共振空间102内的吸音材料7能够吸收这部分声波。吸音材料7吸收声波后在盒体1内振动,使得声波能量被转化为机械能量,经通气道103进入共振空间102的声波被消除。

其中,阻挡件6可采用网型阻挡件或海绵型阻挡件。网型阻挡件呈片状或板状,可为网布或网板。

请结合参阅图2和图7,在一种实施例中,盒体1的顶壁11上设有限位凸台14,限位凸台14朝盒体1的底壁12凸起。阻挡件6抵持限位凸台14。限位凸台14的设置不仅能够用于对阻挡件6进行限位,防止阻挡件6滑动,同时也增加了阻挡件6与盒体1的连接面积,使得阻挡件6固定得更为牢固。

可选的,振膜2的周缘21抵持限位凸台14的远离阻挡件6的一侧。由于振膜2的周缘21固定在盒体1的顶壁11的朝向底壁12的一侧,组装时定位难度较大,限位凸台14的设置有助于实现振膜2的快速定位,提升组装效率。同时也增加了振膜2的边缘与盒体1的连接面积,使得振膜2固定得更为牢固。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