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传导扬声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60253发布日期:2018-08-14 13:28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扬声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骨传导扬声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骨传导扬声器,其工作原理和传统的扬声器不同,是通过骨振动来实现声音传导。通常人耳是通过外耳道将空气的振动传至耳膜触动耳神经而感知声音,现有的骨传导技术是通过人体颅骨直接传导至耳神经而感知声音的。骨传导技术的应用时间不长,产品仍然存在不少技术问题亟待解决;现有微型骨传导扬声器(扬声器)中,除压电陶瓷振子外,几乎都由磁铁、线圈、振动板及传振装置组成,振动系统也几乎都是由平衡板组成的积层状结构,骨传导是一种声音传导方式,即将声音转化为不同频率的机械振动,通过人的颅骨、骨迷路、内耳淋巴液传递、螺旋器、听神经、听觉中枢来传递声波,骨传导扬声器工作时,伴随着振动板的振动,通过与皮肤骨骼的接触将振动进行传递,长时间接触人的皮肤骨骼,人们会感到不适特别的骨传导扬声器制作的耳机长时间使用容易造成对耳膜的损伤,损害听力,其灵敏性非常低,使用具有不便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音质好、振动小、漏音小的骨传导扬声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骨传导扬声器,包括第一外壳,第二外壳、U型支架、磁铁块、金属弹片、磁铁盖板、以及线圈;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之间形成有空腔;所述线圈固定在第一外壳上,所述金属弹片夹在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之间,所述U型支架固定在金属弹片上,所述磁铁块固定在U型支架中间,所述磁铁盖板固定在磁铁块另一平面端,所述第二外壳与第一外壳均为导音效果灵敏性极强的致密材料。

其中,所述U型支架为U型导磁和挡磁支架,所述U型支架设置在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之间形成空腔的之间。

其中,金属弹片为中间带有通孔的环形金属片,所述金属弹片固定与U 型支架连接。

其中,所述线圈固定在第一外壳上并与第一外壳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骨传导扬声器通过第一外壳,第二外壳、线圈、磁铁盖板、金属弹片、U型支架、以及磁铁块之间的结合,极大的提高了其灵敏性和耐用性通过骨骼传递声音,降低漏音,有效的保护耳膜,保护听力,不伤耳膜,长期佩戴骨传导扬声器的耳机可以提高听力。本实用新型结构简易,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骨传导扬声器的高中低音,延长了使用寿命,降低了骨传导喇叭因震动给使用者带来的不适感,是音乐爱好者的福音,实用性强,易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骨传导扬声器的刨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骨传导扬声器的45度刨面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10、第一外壳 11、第二外壳

12、磁铁块 13、磁铁盖板

14、线圈 15、U型支架

16、金属弹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骨传导扬声器,包括第一外壳10,第二外壳 11、U型支架15、磁铁块12、金属弹片16、磁铁盖板13、以及线圈14;所述第一外壳10和第二外壳11之间形成有空腔;所述线圈14固定在第一外壳 10上,所述金属弹片16夹在第一外壳10和第二外壳11之间,所述U型支架15固定在金属弹片16上,所述磁铁块12固定在U型支架15中间,所述磁铁盖板13固定在磁铁块12另一平面端,所述第二外壳与第一外壳均为导音效果灵敏性极强的致密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骨传导扬声器通过第一外壳10,第二外壳 11、线圈14、磁铁盖板13、金属弹片16、U型支架15、以及磁铁块12之间的结合,极大的提高了其灵敏性和耐用性通过骨骼传递声音,降低漏音,有效的保护耳膜,保护听力,不伤耳膜,长期佩戴骨传导扬声器的耳机可以提高听力。本实用新型结构简易,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骨传导扬声器的高中低音,延长了使用寿命,降低了骨传导喇叭因震动给使用者带来的不适感,是音乐爱好者的福音,实用性强,易于推广使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U型支架15为U型导磁和挡磁支架,所述U型支架 15设置在第一外壳10与第二外壳11之间形成空腔的之间。

本实施例中,金属弹片16为中间带有通孔的环形金属片,所述金属弹片 16固定与U型支架15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线圈14固定在第一外壳10上并与第一外壳10连接。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