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圈及包含有该音圈的发声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60248发布日期:2018-08-14 13:27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声产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音圈及包含有该音圈的发声器。



背景技术:

发声器作为完成电信号与声音信号之间的能量转换器件,是便携式电子设备的重要声学部件。发声器通常包括外壳及收容于该外壳内的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振动系统通常包括有振膜和音圈。其中,音圈是发声器的驱动部件,其通常是由音圈线绕制而成,当交变音频电流通过音圈时,音圈产生随音频电流变化的磁场,该变化的磁场与发声器磁路系统的磁场相吸或相斥,进一步使音圈产生切割磁力线的机械振动,从而带动振膜振动发出声音。

随着发声器的不断发展,便携且美观的发声器越来越受消费者青睐。因此,发声器的设计尺寸越来越小,形状也越来越不规则。但这种尺寸小且不规则的设计对发声器中音圈的尺寸、精度及复杂度的要求也更高,而常规的使用金属线绕制的音圈对其尺寸和形状要求严格,无法形成复杂形状的结构,同时,绕制音圈受线制线材影响,阻抗和重量调整空间也有限,从而导致音圈灵敏度降低、散热不良、气流噪声较大,难以外接信号等问题发生。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音圈,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音圈,以解决现有的音圈在尺寸很小时,较难获得性能且稳定性好的结构较为复杂的音圈以及得到的音圈容易存在灵敏度低、散热不良、气流噪声大、难以外接信号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含上述音圈的发声器。

为达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音圈,该音圈包括骨架、位于该骨架外侧表面的柔性基底以及位于该柔性基底外侧表面的导电金属线。

优选地,所述柔性基底为无纺布。

优选地,所述柔性基底通过粘结固定的方式与所述骨架固定结合。

优选地,所述导电金属线丝网印刷或水转印于所述柔性基底外侧表面。

优选地,所述导电金属线呈螺旋状围绕于所述柔性基底外侧表面,且所述导电金属线的两个端部均设有焊盘。

优选地,所述焊盘上连接有导电线。

优选地,所述导电金属线和导电线的材质分别为银、铜和铝中的一种。

优选地,所述音圈还包括覆盖所述导电金属线外侧表面的绝缘层。

优选地,所述绝缘层上包括有由所述绝缘层的外侧表面向内凹陷形成的凹陷部,该凹陷部呈螺旋状围绕于所述绝缘层的外侧表面上;且在音圈的延伸方向上,所述凹陷部的形成位置与所述导电金属线错位布置。

为达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音圈,该音圈包括振动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结合在一起的振膜和音圈,所述音圈为上述提供的音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音圈的技术方案中,在音圈骨架外侧表面设置柔性基底,并于该柔性基底外侧表面设置导电金属线,利用柔性基底具有柔性及形状的可塑性的特点,使得即便在骨架形状很复杂尺寸很小的条件下,依然能够紧密且精确的将导电金属线很好的结合于该柔性基底上进而更好的结合于该骨架上。通过该技术方案,使得音圈,尤其是当尺寸微小且形状复杂时,难以获得发声性能好且结构稳定的音圈,同时解决了这一类音圈容易存在的灵敏度低、散热不良、气流噪声大、难以外接信号等问题。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音圈的发声器,其与所述发声器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音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音圈结构的剖面图。

图3示出图2中剖面图标示5示出部分的放大图。

图4示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柔性基底上结合有导电的金属线的展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附图中相似的部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现有的音圈结构中,通常是由音圈线绕制而成,但这种绕制形成的结构并不适合尺寸小、形状复杂以及精密度要求高的音圈,为了解决此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音圈,如图1-图3所示,该音圈包括骨架1、位于该骨架1外侧表面的柔性基底2以及位于该柔性基底2外侧表面的导电金属线3。

本实施例中,骨架的材质可为导电金属,其形状可根据具体所需的音圈的基本形状而定,由于骨架并非是绕制的音圈线,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选择合适的工艺形成其结构。进一步地,由于在骨架和导电金属线间设置了柔性基底作为载体,利用该柔性基底柔性好可塑性强的特点,一方面可将导电金属线结合于其表面,另一方面可通过其强的可塑性,而将形状调整为更贴合该骨架,从而可获得具有复杂形状的结构稳定且灵敏度高、散热性好且能很好改善气流噪音的音圈,同时,这种结构还增加了空间利用率,尤其适用于小尺寸且结构复杂的音圈。

为了进一步改善得到的音圈产品尤其是小尺寸且结构复杂的音圈产品中导电金属线与骨架的匹配度,在一个优选示例中,所述柔性基底2为无纺布。无纺布可与导电金属线牢固结合且其柔性好、强度高,使得产品结构稳定性及发声性能更优。

本实施例中,对柔性基底与骨架的结合方式无具体限定,能使两者牢固结合而不影响该音圈的发声性能即可。在一个优选示例中,所述柔性基底通过粘结固定的方式与所述骨架固定结合,该结合方式简单且结合强度高。例如,可通过胶粘剂进行粘结固定。

在又一个优选示例中,所述导电金属线3丝网印刷或水转印于所述柔性基底2外侧表面。当所述导电金属线丝网印刷与该柔性基底外侧表面时,先采用丝网印刷技术将导电金属线印刷至柔性基底外侧表面,在将印刷有导电金属线的柔性基底固定结合于所述骨架上。如图4所示,所述柔性基底2包括沿第一方向的一对长边21和沿第二方向的一对短边22,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定义的第一方向为柔性基底在制作过程中展开的水平方向,第二方向为在竖直平面内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当柔性基底第二方向的两个短边为配合的斜边时,所述第二方向也应在竖直平面内与所述第一方向呈斜向配置,但这并不影响本领域技术人员对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以及二者之间配置关系的理解。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两短边22间通过丝网印刷有若干斜向平行设置的导电的金属线31,其中,所述导电的金属线31的起始端311位于一侧的短边22边沿处,末端312位于另一侧的短边22的边沿处,且相邻的导电的金属线31中,上一导电的金属线31的末端312与下一导电的金属线31的起始端311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使得将该柔性基底包覆结合固定在骨架上时,能够保证上一导电的金属线的末端与下一导电的金属线的起始端相连,形成串联且导电的呈螺旋状结构的导电金属线。通过丝网印刷的方式将导电金属线设置于柔性基底外侧表面不仅可以提高两者间的结合强度,还可以通过调整丝网印刷线路粗细、长度以及调整骨架的形状和厚度,从而得到需要的音圈重量和阻抗,从而提升音圈的灵敏度,有利于散热及改善气流噪声。当所述导电金属线水转印于所述柔性基底外侧表面时,则是先将柔性基底结合固定于所述骨架上,再采用水转印的方式将导电金属线水转印在得到的结构外侧表面上,从而使得该导电金属线呈螺旋状围绕于所述柔性基底外侧表面。该水转印的方式所具有的优势与丝网印刷大致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明了,本实施例中,导电金属线即为音圈线,其呈螺旋状围绕于所述柔性基底外侧表面。在一个优选示例中,所述导电金属线的两个端部均设有焊盘,通过在该焊盘上设置其它导电结构,从而将该音圈与外部结构电连接。例如,在进一步更优选地示例中,所述焊盘上连接有导电线。通过该导电线,实现该音圈与外部的金属弹片电连接。

此外,需要说明,本实施例中对所述导电金属线和导电线的材质均无特殊限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即可。例如,所述导电金属线3和导电线的材质可各自独立地选自银、铜和铝中的一种。

为了更好的保护该音圈结构,防止其与其它结构发生短路等问题的发生,在一个优选示例中,所述音圈还包括覆盖所述导电金属线3外侧表面的绝缘层4。在进一步地优选示例中,所述绝缘层4上包括有由所述绝缘层4的外侧表面向内凹陷形成的凹陷部41,该凹陷部41呈螺旋状围绕于所述绝缘层4的外侧表面上;且在音圈的延伸方向上,所述凹陷部41的形成位置与所述导电金属线3错位布置。此时,当在焊盘上连接有导电线时,可通过该凹陷部引出并且放置该导电线,从而更节省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发声器,其包括振动系统,该振动系统包括结合在一起的振膜和音圈,其中,所述音圈为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音圈。

由于该音圈可以设置成各种复杂的结构且发声性能优异,同时还可具有小尺寸,因此,包含有该音圈的发声器也与所述发声器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

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明了,本实施例的发声器还包含有常规的发声器所具有的其它组成结构,例如,还包括磁路系统,具体地磁路系统的组成应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在此也不赘述。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