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以太网的智能终端交互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85812发布日期:2018-07-07 12:10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以太网的智能终端交互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通信系统,仍旧以一个主站对应多个终端这样“一对多”的传输方式为主进行信息传递,终端与终端间还无法实现互联互通,不能实现信息共享。如图1所示,每个终端只和主站之间实现信息上行下传,该种通信方式存在许多不足。

例如,对于电力终端系统,有些电能表设备因为所处环境较差,GPRS信号不佳,当主站向下发出报文命令后,可能存在该某些电能表无法收到命令,进而不能完成主站交给的任务,或者当该某些电能表向主站上报数据时,因为通信质量不佳,致使上报的数据项丢失数据,主站无法接收到完整数据,造成采集率低下,电能数据缺失。

研究者虽曾尝试通过485线实现终端与终端间的信息交互,但该方式存在总线利用率低、单主网络数据传输率低、速度慢、无容错机制和通信失败率高等不足,无法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以太网的智能终端交互系统,该系统的终端与终端间通过以太网方式连接,进行信息交互,能实现终端与终端间的数据共享,减小主站压力,提高系统信息传输的稳定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以太网的智能终端交互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主站,向终端发送命令和接收终端上传的数据;

至少两个终端,与所述主站相连,实现信息传输;

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与相邻终端间通过以太网方式连接,形成以太局域网,实现终端与终端间信息共享;

所述终端中的一个或数个作为中继站,与所述主站相连,用以转发所述命令或传送所述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终端与相邻终端间以透传或广播方式通过以太局域网进行信息交互。

进一步的,所述主站向所述至少两个终端发送命令的方式为:

所述中继站接收所述主站发送的报文命令;

所述中继站以透传或广播方式通过以太局域网向相邻终端转发所述报文命令;

所述相邻终端继续以透传或广播方式通过以太局域网向其他相邻终端转发所述报文命令,直至所有终端均接收到所述报文命令。

进一步的,所述终端向所述主站上传数据的方式为:

需上传数据的终端将数据以透传方式通过以太局域网传输给所述中继站;

所述中继站对所述数据进行判断,若判断出所述数据是发给主站,则将该数据原样传输至所述主站。

进一步的,所述中继站通过识别所述数据中的目标MAC地址来判断所述数据是否发送给主站。

进一步的,所述数据中还包含用于标识所述数据来源的信源MAC地址,所述主站依据所述信源MAC地址获知需上传数据的终端。

进一步的,所述中继站与所述主站间通过GPRS无线公网进行信息传输。

进一步的,所述中继站由信号接收和传输质量良好的终端构成。

进一步的,所述以太局域网采用网线作为传输媒体,连接所述终端与相邻终端。

进一步的,所述终端与终端间通过以太局域网实现升级、错误信息的纠正;所述终端设有供通讯模块配置的网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以太网总线利用率高、通信数据传输快且不会出现数据丢失,通信失败率低,有可靠的错误处理和检错机制,采用该组网方式实现终端与终端间的信息交互,使所有的终端在一个信道下实现数据共享,能有效避免“一对多”式主站-多终端存在的信息丢失,信息传输不全面的问题,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一主站-多终端的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基于以太网的智能终端交互系统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2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以太网的智能终端交互系统的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该系统具有一个主站、多个终端,相较于现有技术的主站-终端的“一对多”连接方式(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主站与多终端中的一个或数个信号传输质量好的通过GPRS无线公网连接,该一个或数个信号传输质量好的终端即作为中继站,用来转发来自主站的命令和上传来自终端的数据。为实现该目的,本实施例中的每个终端与相邻终端间通过以太网组网方式连接,传输媒体采用的是网线,,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传输介质。

以太网采用IEEE802.3标准规定的CSMA/CD协议,具有共享信道的特点,能允许多个终端共用一个信道进行数据传输,实现资源共享。现有的485线组网方式总线利用率低、数据传输率低速度慢、无容错机制、通信失败率高,无法满足不同终端间信息交互的实际使用需求,而以太网总线利用率高,通信数据传输速度快且不会出现数据丢失,通信失败率低,具有可靠的错误处理和检错机制,采用基于以太网的新方式来通信能大大提升终端交互性能。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主站与选中的中继站间采用GPRS无线公网相连,终端与终端间通过网线以以太网方式进行级联,,形成终端以太局域网,所有终端在一个信道下实现数据共享。

若向下发送报文命令,则中继站如选择的终端1,通过无线公网GPRS收到主站发送的二进制报文命令,并以透传或者广播的方式通过以太局域网继续转发该报文命令,以太网继续传输该二进制串给下一终端,直至局域网内的所有终端均收到与主站下发的完全相同的报文命令,每个终端按照该报文命令完成主站交代的任务,如采集相关电能量、数据用电量、各种终端相关事件数据等。

若需要上传数据,则请求上传数据的终端首先通过网线将例如电能数据等二进制串透传给信号良好的终端1,终端1在接收到此透传数据帧后,通过识别该数据帧中的目标MAC地址来判断该数据帧是发送给终端本身还是发给主站,若是要求发送给主站,则该数据帧会被原封不动的通过GPRS无线公网传送给主站,同时该数据帧中还包含有信源MAC地址,主站通过识别该信源MAC地址能判断该数据是来自哪个终端。

无论是发送报文还是上传数据,所有信息都先经过作为中继站的一个或数个终端,然后再由该中继站转发或上传,这样的传输方式避免了“一对多”式主站-多终端的连接中,可能因为某些终端安装位置不好,GPRS信号不佳,无法收到报文命令或无法完整上传数据的问题,同时减轻了主站的压力,从而能有效保证整个通信系统的稳定性。

同时,该连接方式能实现当某些终端出现时间错乱时,能以以太网将具有正确时间的终端对应的时间信息发送给错误的终端,进行校准;而且该方式能实现远程终端升级,通过以太网传输对所连接的终端进行升级,速度快,可靠性高。

除了上述改进外,其他相类似的改进也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改进范围内,此处就不在赘述。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