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62889发布日期:2018-07-04 08:45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手机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机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汽车也作为交通代步工具进入千家万户。广大车主通常在开车的时候,使用手机导航软件来给自己导航,使用手机导航离不开车载手机支架。

现有的车载手机支架种类繁多,例如手机支架与汽车的固定方式可以有吸盘式、磁吸式、出风口夹式的等等;手机支架和手机的固定方式也可以是夹持式、磁吸式等。然而,当手机通过磁吸的方式与手机支架连接时,容易导致手机从手机支架中脱落,而采用夹持式进行固定时,需要用户进行比较繁琐的操作,这导致带来了行车的安全隐患。驾驶员在开车过程中,需要手扶方向盘,传统的手机支架安装和拿出不便,使用过程中同样也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因此,如何实现便捷操作的手机支架结构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实现便捷操作的手机支架结构。

为此,根据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手机支架,包括:

后侧壳体,用于提供支架本体固定位;下支架,可相对后侧壳体上下移动地设置在后侧壳体的前端面上,下支架的底端设置有下护垫,用于支撑手机;复位弹性件,设置在后侧壳体和下支架之间;复位弹性件的一端相对后侧壳体固定,复位弹性件的另一端连接于下支架上;复位弹性件用于向下支架提供与重力方向相反的复位弹力;左支架和右支架,分别设置在下支架的左右两侧,左支架的一端和右支架的一端分别可旋转固定在后侧壳体上靠近下支架的左右两侧,左支架的另一端和右支架的另一端分别向远离下支架的左右两侧延伸;左支架的另一端和右支架的另一端上分别设置有左护垫和右护垫,用于夹持手机的两侧;左支架的一端和右支架的一端上分别设置有旋转孔;传动连杆,分别将左支架的旋转孔和右支架的旋转孔连接至下支架;下支架相对后侧壳体上下移动时,通过传动连杆分别带动左支架和右支架绕各自与后侧壳体的可旋转固定点旋转。

可选地,下支架上开设有竖向的行程槽,用于对下支架的上下行程进行限位。

可选地,复位弹性件预收缩设置在后侧壳体和下支架之间。

可选地,左支架的旋转孔设置在左支架和后侧壳体的可旋转固定点与支架之间,左支架的旋转孔位于左支架和后侧壳体的可旋转固定点的上方;右支架的旋转孔设置在右支架和后侧壳体的可旋转固定点与支架之间,右支架的旋转孔位于右支架和后侧壳体的可旋转固定点的上方。

可选地,还包括:无线充电模块,位于左支架和右支架之间,用于对左支架和右支架夹持的手机提供无线充电电源。

可选地,还包括:电源线,与无线充电模块连接,用于向无线充电模块提供电源。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手机支架,由于传动连杆分别将左支架的旋转孔和右支架的旋转孔连接至下支架;下支架相对后侧壳体上下移动时,通过传动连杆分别带动左支架和右支架绕各自与后侧壳体的可旋转固定点旋转,使得在下支架上置放手机后,可以通过传动连杆驱动左支架和右支架旋转,从而夹持祝放置在下支架的手机,在拿除手机后,在复位弹性件的驱动下可以使下支架以及左支架和右支架复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手机支架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手机支架的一种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手机支架正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无线连接,也可以是有线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为了实现便捷操作的手机支架结构,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手机支架,请参考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实施例手机支架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手机支架的一种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手机支架正视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公开的手机支架包括:后侧壳体9、下支架14、复位弹性件13、左支架8、右支架17和传动连杆19,其中:

后侧壳体9用于提供支架本体固定位。

下支架14可相对后侧壳体9上下移动地设置在后侧壳体9的前端面上,下支架14的底端设置有下护垫15,本实施例中,下护垫15用于支撑手机。具体地,可以将手机放在下支架14的下护垫15上,通过下护垫15可以支撑住手机。当然,在其它可替换的实施例中,也可以支撑其它的移动终端。本实施例中,下护垫15可以呈倒勾状,以便支撑手机或其它移动终端。

复位弹性件13设置在后侧壳体9和下支架14之间;复位弹性件13的一端相对后侧壳体9固定,复位弹性件13的另一端连接于下支架14上;复位弹性件13用于向下支架14提供与重力方向相反的复位弹力。在具体实施例中,复位弹性件13可以是例如弹簧等。在具体实施例中,复位弹性件13预收缩设置在后侧壳体9和下支架14之间。

左支架8和右支架17分别设置在下支架14的左右两侧,左支8架的一端和右支架17的一端分别可旋转固定在后侧壳体9上靠近下支架14的左右两侧,左支架8的另一端和右支架17的另一端分别向远离下支架14的左右两侧延伸;左支架8的另一端和右支架17的另一端上分别设置有左护垫7和右护垫18,用于夹持手机的两侧。具体地,当手机放置在下支架14上时,左支架8和右支架17分别向下支架14靠拢,通过左护垫7和右护垫18夹持住手机。

请参考图2,本实施例中,左支架8的一端和右支架17的一端上分别设置有旋转孔。传动连杆19分别将左支架8的旋转孔和右支架17的旋转孔连接至下支架14;下支架14相对后侧壳体9上下移动时,通过传动连杆19分别带动左支架8和右支架17绕各自与后侧壳体9的可旋转固定点旋转。具体地,当手机放置在下支架14上时,由于重力的作用,会带动下支架14向下移动,此时,下支架14通过传动连杆19分别驱动左支架8和右支架17绕各自的可旋转固定点向靠拢下支架14的方向旋转,由此夹持住手机;当手机从下支架14拿开时,在复位弹性件13的作用下,使下支架14复位,通过传动连杆19的传动使左支架8和右支架17复位。

在具体实施例中,左支架的旋转孔设置在左支架和后侧壳体的可旋转固定点与支架之间,左支架的旋转孔位于左支架和后侧壳体的可旋转固定点的上方;右支架的旋转孔设置在右支架和后侧壳体的可旋转固定点与支架之间,右支架的旋转孔位于右支架和后侧壳体的可旋转固定点的上方。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下支架14上开设有竖向的行程槽,用于对下支架14的上下行程进行限位。在具体实施例中,行程槽的大小及行程可以根据经验确定。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该手机支架还包括:无线充电模块,无线充电模块位于左支架和右支架之间,用于对左支架和右支架夹持的手机提供无线充电电源。在具体实施例中,无线充电模块可以通过线圈2、PCB电路板3和磁盘4来实现。在具体实施例中,无线充电模块可以通过中框5结构来固定,即,中框5设置在下支架的上面,至少部分覆盖下支架、左支架和右支架,将无线充电模块设置在中框5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实施例中,各个部件可以通过固定螺丝来实现固定,例如固定螺丝6和固定螺丝16来固定左支架和右支架以及复位弹性件等,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的方式来固定连接,例如卡接。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该手机支架还包括:电源线12,电源线12与无线充电模块连接,用于向无线充电模块提供电源。具体地,电源线12可以从手机支架本体的底部穿出,连接至车载电源或者其它的外部电源。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该手机支架还包括:后夹10,通过固定螺丝11将后夹10与后侧壳体9固定,从而可以通过后夹10将后侧壳体连接至汽车上。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该手机支架还包括:前壳1,前壳1覆盖在无线充电模块上,以对各个部件进行保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手机支架,由于传动连杆分别将左支架的旋转孔和右支架的旋转孔连接至下支架;下支架相对后侧壳体上下移动时,通过传动连杆分别带动左支架和右支架绕各自与后侧壳体的可旋转固定点旋转,使得在下支架上置放手机后,可以通过传动连杆驱动左支架和右支架旋转,从而夹持祝放置在下支架的手机,在拿除手机后,在复位弹性件的驱动下可以使下支架以及左支架和右支架复位。

此外,通过无线充电模块,可以连接车充等设备给无线充电模块供电,通过无线充电技术来实现手机随时放上随时充电的效果,本实施例技术方案可以无需用户为手机单独配充电线,降低了用户使用成本。并且避免了用户在给手机充电时反复对接充电接口的问题,提高了驾驶汽车的安全系数。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