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处理装置、电子设备、再现装置、再现程序及再现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13376发布日期:2019-01-05 09:28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图像处理装置、电子设备、再现装置、再现程序及再现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图像处理装置、电子设备、再现装置、再现程序及再现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按每个拍摄区域以不同的曝光时间进行摄影的拍摄装置(参照专利文献1)。但是,完全没有触及对每个拍摄区域的摄影条件的记录。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9719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本发明的第1方案,图像处理装置具备:读出部,其读出拍摄元件的、在被设定了第1拍摄条件的第1拍摄区域及被设定了第2拍摄条件的第2拍摄区域拍摄得到的被摄体的图像、和上述第1拍摄条件及上述第2拍摄条件;以及确定部,其使用由上述读出部读出的第1拍摄条件和第2拍摄条件,从上述图像确定出进行图像处理的被摄体。

根据本发明的第2方案,图像处理装置具备:读出部,其从记录有对拍摄元件的第1拍摄区域设定的第1拍摄条件和对拍摄元件的第2拍摄区域设定的第2拍摄条件的记录部读出上述第1拍摄条件和上述第2拍摄条件,上述拍摄元件具有能够设定拍摄条件的多个拍摄区域;以及设定部,其在由上述读出部读出的图像中设定以上述第1拍摄条件拍摄的被摄体的区域和以上述第2拍摄条件拍摄的被摄体的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第3方案,图像处理装置具备:读出部,其从记录部读出拍摄条件和图像;以及确定部,其使用所读出的上述拍摄条件,从上述图像确定出进行图像处理的被摄体。

根据本发明的第4方案,图像处理装置具备:读出部,其从记录有对拍摄元件的多个拍摄区域设定的拍摄条件的记录部读出上述拍摄条件,上述拍摄元件具有能够设定拍摄条件的多个拍摄区域;以及设定部,其从由上述读出部读出的图像,设定基于上述拍摄条件拍摄的被摄体的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第5方案,电子设备具备:拍摄元件,其具有多个拍摄区域,对被摄体进行拍摄并输出图像数据;设定部,其能够对多个上述拍摄区域设定不同的拍摄条件;以及图像处理部,其使用由上述设定部设定的拍摄条件,确定出根据从上述拍摄元件输出的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处理的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第6方案,电子设备具备:输入部,其输入拍摄部的多个拍摄区域的位置的信息和上述多个拍摄区域的拍摄条件,上述拍摄部具有能够设定不同的拍摄条件的多个拍摄区域;以及生成部,其根据从上述输入部输入的上述位置的信息和上述拍摄条件,生成与上述拍摄区域有关的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第7方案,再现装置具备:输入部,其输入由拍摄部生成的图像数据、和针对每个拍摄区域的拍摄条件,上述拍摄部具有多个拍摄区域且使拍摄条件按每个上述拍摄区域而不同;以及再现部,其根据从上述输入部输入的上述拍摄条件生成与上述拍摄区域有关的信息,并根据所生成的与上述拍摄区域有关的信息将上述图像数据再现。

根据本发明的第8方案,再现程序使计算机执行以下步骤:输入步骤,输入由拍摄部生成的图像数据、和针对每个拍摄区域的拍摄条件,上述拍摄部具有多个拍摄区域且使拍摄条件按每个上述拍摄区域而不同;以及再现步骤,根据在上述输入步骤输入的上述拍摄条件生成与上述拍摄区域有关的信息,并根据所生成的与上述拍摄区域有关的信息将上述图像数据再现。

根据本发明的第9方案,在再现方法中,输入由拍摄部生成的图像数据、和针对每个拍摄区域的拍摄条件,上述拍摄部具有多个拍摄区域且使拍摄条件按每个上述拍摄区域而不同,根据所输入的上述拍摄条件生成与上述拍摄区域有关的信息,并根据所生成的与上述拍摄区域有关的信息将上述图像数据再现。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拍摄装置的构成的框图。

图2是示意地表示拍摄元件的拍摄面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文件的构成的示意图。

图4是静态图像拍摄功能a的说明图。

图5是示意地表示在使用静态图像拍摄功能a进行了拍摄的情况下所创建的图像文件的构成的图。

图6是动态图像拍摄功能a的说明图。

图7是示意地表示在使用动态图像拍摄功能a进行了拍摄的情况下所创建的图像文件的构成的图。

图8是静态图像拍摄功能b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大组的布局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0是示意地表示在使用静态图像拍摄功能b进行了拍摄的情况下所创建的图像文件的构成的图。

图11是动态图像拍摄功能b的说明图。

图12是动态图像拍摄功能b的说明图。

图13是示意地表示在使用动态图像拍摄功能b进行了拍摄的情况下所创建的图像文件的构成的图。

图14是混合拍摄功能的说明图。

图15是示意地表示在使用混合拍摄功能进行了拍摄的情况下所创建的图像文件的构成的图。

图16是示意地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存储卡的目录结构的图。

图17是示意地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各文件的结构的图。

图18是示意地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各文件的结构的图。

图19是变形例2的说明图。

图20是变形例3的说明图。

图21是变形例4的说明图。

图22是变形例7的说明图。

图23是层叠型拍摄元件的剖视图。

图24是说明拍摄芯片的像素排列和区块的图。

图25是与拍摄芯片的单元对应的电路图。

图26是示意地表示变形例1的图像文件的结构的图。

图27是示意地表示变形例1的图像文件中的数据部的结构的图。

图28是变形例6的说明图。

图29是示意地表示将第3实施方式的图像文件(静态图像)以一次性保存形式(时序型)记录的情况下的结构的图。

图30是示意地表示将第3实施方式的图像文件(静态图像、动态图像)以一次性保存形式(时序型)记录的情况下的结构的图。

图31是示意地表示将第3实施方式的图像文件以一次性保存形式(图像集合型)记录的情况下的结构的图。

图32是示意地表示第3实施方式中的掩码信息和hdr掩码信息的图。

图33是示意地表示将第3实施方式的图像文件以分割保存形式记录的情况下的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首先,对搭载于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例如拍摄装置10)的层叠型拍摄元件22进行说明。此外,该层叠型拍摄元件22是本申请的申请人在先申请的wo2013/164915号公报所记载的层叠型拍摄元件。图23是层叠型拍摄元件22的剖视图。拍摄元件22具备:背面照射型拍摄芯片2111,其输出与入射光对应的像素信号;信号处理芯片2112,其对像素信号进行处理;和存储芯片2113,其存储像素信号。这些拍摄芯片2111、信号处理芯片2112及存储芯片2113被层叠,由cu等具有导电性的连接部2109相互电连接。

此外,如图23所示,入射光主要朝向以空心箭头所示的z轴正向入射。另外,如坐标轴所示,将与z轴正交的纸面左方向设为x轴正向,将与z轴及x轴正交的纸面近前方向设为y轴正向。在以后的若干图中,以图23的坐标轴为基准,以明确各图的朝向的方式显示坐标轴。

拍摄芯片2111是例如cmos图像传感器。拍摄芯片2113具体是背面照射型的mos图像传感器。拍摄芯片2111具有微透镜层2101、彩色滤光片层2102、钝化层2103、半导体层2106及布线层108。拍摄芯片2111朝向z轴正向以微透镜层2101、彩色滤光片层2102、钝化层2103,半导体层2106及布线层108的顺序配置。

微透镜层2101具有多个微透镜l。微透镜l将入射的光汇聚到后述的光电转换部2104。彩色滤光片层2102具有多个彩色滤光片f。彩色滤光片层2102具有分光特性不同的多种彩色滤光片f。彩色滤光片层2102具体地说具有主要使红色成分的光透过的分光特性的第1滤光片(r)、主要使绿色成分的光透过的分光特性的第2滤光片(gb、gr)、和主要使蓝色成分的光透过的分光特性的第3滤光片(b)。彩色滤光片层102例如以拜耳阵列配置第1滤光片、第2滤光片及第3滤光片。钝化层2103由氮膜或氧化膜构成,保护半导体层2106。

半导体层2106具有光电转换部2104及读出电路2105。半导体层2106在作为光的入射面的第1面2106a与第1面2106a的相反侧的第2面2106b之间具有多个光电转换部2104。半导体层2106沿x轴方向及y轴方向排列有多个光电转换部2104。光电转换部2104具有将光转换成电荷的光电转换功能。另外,光电转换部2104蓄存基于光电转换信号的电荷。光电转换部2104是例如光电二极管。半导体层2106在比光电转换部2104靠第2面2106b侧的位置具有读出电路105。半导体层2106沿x轴方向及y轴方向排列有多个读出电路2105。读出电路2105由多个晶体管构成,读出由通过光电转换部2104进行光电转换得到的电荷而生成的图像数据并向布线层2108输出。

布线层2108具有多个金属层。金属层是例如al布线、cu布线等。布线层2108被输出由读出电路2105读出的图像数据。图像数据从布线层2108经由连接部2109向信号处理芯片2112输出。

此外,连接部2109可以按每个光电转换部2104而设置。另外,连接部2109也可以按每多个光电转换部2104而设置。在连接部2109按每多个光电转换部2104而设置的情况下,连接部2109的间距可以大于光电转换部2104的间距。另外,连接部2109也可以设于配置有光电转换部2104的区域的周边区域。

信号处理芯片2112具有多个信号处理电路。信号处理电路对从拍摄芯片2111输出的图像数据进行信号处理。信号处理电路是例如将图像数据的信号值放大的放大电路、进行图像数据的噪声降低处理的相关双采样电路及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模/数(a/d)转换电路等。信号处理电路可以按每个光电转换部2104而设置。

另外,信号处理电路也可以按每多个光电转换部2104而设置。信号处理芯片2112具有多个贯穿电极2110。贯穿电极2110是例如硅贯穿电极。贯穿电极2110将设于信号处理芯片2112的电路相互连接。贯穿电极2110也可以还设于拍摄芯片2111的周边区域、存储芯片2113。此外,也可以将构成信号处理电路的一部分元件设于拍摄芯片2111。例如,在模/数转换电路的情况下,可以将进行输入电压和基准电压的比较的比较器设于拍摄芯片111,将计数器电路、锁存电路等电路设于信号处理芯片2112。

存储芯片2113具有多个存储部。存储部存储被信号处理芯片2112实施了信号处理得到的图像数据。存储部是例如dram等易失性存储器。存储部可以按每个光电转换部2104而设置。另外,存储部也可以按每多个光电转换部2104而设置。存储于存储部的图像数据输出到后级的图像处理部。

图24是说明拍摄芯片2111的像素排列和单位区域2131的图。尤其示出拍摄芯片2111的从背面(拍摄面)侧观察到的状况。在像素区域中以矩阵状排列有例如2000万个以上的像素。在图24的例子中,相邻的2像素×2像素这4像素形成一个单位区域2131。图中的格子线示出相邻的像素被分组而形成单位区域2131的概念。形成单位区域2131的像素的数量不限于此,也可以是1000个左右,例如32像素×32像素,还可以是其以上或其以下,或者也可以是1个像素。

如像素区域的局部放大图所示,图24的单位区域2131内置由绿色像素gb、gr、蓝色像素b及红色像素r这4个像素构成的所谓拜耳阵列。绿色像素gb、gr是具有绿色滤光片作为彩色滤光片f的像素,接收入射光中的绿色波段的光。同样地,蓝色像素b是具有蓝色滤光片作为彩色滤光片f的像素,接收蓝色波段的光,红色像素r是具有红色滤光片作为彩色滤光片f的像素,接收红色波段的光。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针对1个区块而至少包括1个单位区域2131的方式定义多个区块。即,1个区块的最小单位为1个单位区域2131。如上所述,作为形成1个单位区域2131的像素的数量而可取的值中的最小的像素数量为1个像素。因此,在以像素单位定义1个区块的情况下,可定义1个区块的像素数量中的最小的像素数量为1个像素。各区块能够以各自不同的控制参数来控制各区块中包含的像素。各区块以相同的拍摄条件控制该区块内的全部单位区域2131、即该区块内的全部像素。也就是说,能够在某个区块所包含的像素组和其他区块所包含的像素组中获取拍摄条件不同的光电转换信号。控制参数的例子为帧频、增益、间除率、将光电转换信号相加的相加行数或相加列数、电荷的蓄存时间或蓄存次数、数字化的位数(字长)等。拍摄元件22不仅能够自由地进行行方向(拍摄芯片2111的x轴方向)上的间除,也能够自由地进行列方向(拍摄芯片2111的y轴方向)上的间除。而且,控制参数也可以是图像处理中的参数。

图25是说明单位区域2131中的电路的图。在图25的例子中,由相邻的2像素×2像素这4像素形成一个单位区域2131。此外,如上所述,单位区域2131所包含的像素的数量不限于此,也可以是1000像素以上,还可以是最小1个像素。通过符号a~d表示在单位区域2131的二维位置。

单位区域2131所包含的像素的重置晶体管(rst)构成为能够按每个像素单独地进行on/off。在图25中,设有将像素a的重置晶体管on/off的重置布线2300,将像素b的重置晶体管on/off的重置布线2310与上述重置布线2300分开设置。同样地,将像素c的重置晶体管on/off的重置布线2320与上述重置布线2300、2310分开设置。对其他的像素d,也设有用于将重置晶体管on/off的专用的重置布线2330。

关于单位区域2131所包含的像素的传输晶体管(tx),也构成为能够按每个像素单独地进行on/off。在图25中,分开地设有将像素a的传输晶体管on/off的传输布线2302、将像素b的传输晶体管on/off的传输布线2312、将像素c的传输晶体管on/off的传输布线2322。对于其他的像素d,也设有用于将传输晶体管on/off的专用的传输布线2332。

而且,关于单位区域2131所包含的像素的选择晶体管(sel),也构成为能够按每个像素单独地进行on/off。在图25中,分开地设有将像素a的选择晶体管on/off的选择布线2306、将像素b的选择晶体管on/off的选择布线2316、将像素c的选择晶体管on/off的选择布线2326。对于其他的像素d,也设有用于将选择晶体管on/off的专用的选择布线2336。

此外,电源布线2304在单位区域2131所包含的像素a到像素d中被共用地连接。同样地,输出布线2308在单位区域2131所包含的像素a到像素d中被共用地连接。另外,电源布线2304在多个单位区域间被共用地连接,但输出布线2308按每个单位区域2131单独设置。负载电流源2309向输出布线2308供给电流。负载电流源2309既可以设在拍摄芯片2111侧,也可以设在信号处理芯片2112侧。

通过将单位区域2131的重置晶体管及传输晶体管单独地on/off,对于单位区域2131所包含的像素a至像素d,能够控制包含电荷的蓄存开始时间、蓄存结束时间、传输定时在内的电荷蓄存。另外,通过将单位区域2131的选择晶体管单独地on/off,能够将各像素a到像素d的光电转换信号经由共用的输出布线2308输出。

在此,关于单位区域2131所包含的像素a到像素d,公知有对行及列以有规则的顺序控制电荷蓄存、即所谓卷帘快门方式。若根据卷帘快门方式按每行选择像素之后再指定列,则在图25的例子中,以“abcd”的顺序输出光电转换信号。

通过像这样以单位区域2131为基准构成电路,能按每个单位区域2131控制电荷蓄存时间。换言之,能够分别输出基于单位区域2131间不同帧频的光电转换信号。另外,在拍摄芯片2111中,通过在一部分区块所包含的单位区域2131进行电荷蓄存(拍摄)的期间使其他区块所包含的单位区域2131休停,而能够仅在拍摄芯片2111的规定区块进行拍摄,并输出其光电转换信号。而且,也能够在帧间切换进行电荷蓄存(拍摄)的区块(蓄存控制的对象区块),以使拍摄芯片2111的不同区块逐次进行拍摄,并输出光电转换信号。

如上所述,与单位区域2131各自对应地设有输出布线2308。由于拍摄元件22层叠有拍摄芯片2111、信号处理芯片2112及存储芯片2113,所以通过对这些输出布线2308使用利用了连接部2109的芯片间的电连接,能够不在面方向上增大各芯片地拉绕布线。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拍摄装置的构成的框图。拍摄装置10是镜头一体型的相机。拍摄装置10具备拍摄光学系统21、拍摄元件22、控制部23、液晶显示器24、存储卡25、操作部26、dram27、闪存28和录音部29。

拍摄光学系统21由多个透镜构成,使被摄体像成像于拍摄元件22的拍摄面。此外在图1中,将拍摄光学系统21图示为1片透镜。

拍摄元件22是例如cmos、ccd等拍摄元件,对由拍摄光学系统21所成像的被摄体像进行拍摄并输出拍摄信号。控制部23是对拍摄装置10的各部分进行控制的电子回路,由cpu及其周边电路构成。在作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的闪存28中,预先写入有规定的控制程序。控制部23具有记录控制部、生成部、读出部、确定部和设定部,从闪存28读入控制程序并执行,由此进行各部分的控制。该控制程序将作为易失性存储介质的dram27用作作业用区域。

液晶显示器24是利用了液晶面板的显示装置。控制部23以每隔规定周期(例如1/60秒)使拍摄元件22反复对被摄体像进行拍摄。并且,对从拍摄元件22输出的拍摄信号实施各种图像处理来创建所谓实时预览画面,并将其显示于液晶显示器24。在液晶显示器24上,除了上述实时预览画面以外,还显示例如对拍摄参数(拍摄条件)进行设定的设定画面等。

控制部23的记录控制部基于从拍摄元件22输出且从未图示的输入部输入的拍摄信号,创建后述的图像文件,并将图像文件记录于作为移动性记录介质的存储卡25。操作部26具有按钮等各种操作部件,与这些操作部件被操作相应地向控制部23输出操作信号。录音部29由例如麦克风等构成,将环境声音转换成声音信号并向控制部23输入。此外,也可以不将图像文件40记录于作为移动性记录介质的存储卡25,而是将其记录于内置在拍摄装置10中的未图示的作为记录介质的硬盘等。

图2的(a)是示意地表示拍摄元件22的拍摄面30的俯视图,图2的(b)是将拍摄面30的局部区域30a放大后的俯视图。如图2的(b)所示,在拍摄面30上呈二维状排列有大量拍摄像素31。拍摄像素31分别具有未图示的彩色滤光片。彩色滤光片由红(r)、绿(g)、蓝(b)这3种构成,图2的(b)中的“r”、“g”及“b”这样的符号表示拍摄像素31所具有的彩色滤光片的种类。如图2的(b)所示,在拍摄元件22的拍摄面30上,按照所谓拜耳阵列排列有具备这样的各彩色滤光片的拍摄像素31。

具有红色滤光片的拍摄像素31对入射光中的红色波段的光进行光电转换并输出受光信号(光电转换信号)。同样地,具有绿色滤光片的拍摄像素31对入射光中的绿色波段的光进行光电转换并输出受光信号。另外,具有蓝色滤光片的拍摄像素31对入射光中的蓝色波段的光进行光电转换并输出受光信号。

本实施方式的拍摄元件22构成为能够针对由相邻的2像素×2像素共计4个拍摄像素31构成的单位组32的每一组,由控制部23单独进行控制。例如,关于彼此不同的两个单位组32,在同时开始了电荷蓄存时,能够在一个单位组32中从电荷蓄存开始起1/30秒后进行电荷的读出、即受光信号的读出,在另一个单位组32中从电荷蓄存开始起1/15秒后进行电荷的读出。换言之,拍摄元件22能够在一次拍摄中对每个单位组32设定不同的曝光时间(电荷蓄存时间,所谓的快门速度)。

拍摄元件22除了上述的曝光时间以外,也能够针对每个单位组32使拍摄信号的放大率(所谓iso感光度)不同。拍摄元件22能够针对每个单位组32使开始电荷蓄存的定时、读出受光信号的定时变化。即,拍摄元件22能够针对每个单位组32使动态图像拍摄时的帧频变化。

综上,拍摄元件22构成为能够针对每个单位组32使曝光时间、放大率、帧频等拍摄条件不同。例如,若构成为用于从拍摄像素31所具有的未图示的光电转换部读出拍摄信号的未图示的读出线按每个单位组32设置、并能够按每个单位组32独立地读出拍摄信号,则能够针对每个单位组32使曝光时间(快门速度)不同。另外,若构成为按每个单位组32独立地设置将由进行光电转换得到的电荷而生成的拍摄信号放大的未图示的放大电路、并能够按每个放大电路独立地控制基于放大电路的放大率,则能够针对每个单位组32使信号的放大率(iso感光度)不同。

此外,构成单位组32的拍摄像素31的数量也可以不是上述的2×2这4像素。单位组32具有至少1个拍摄像素31即可,相反地,也可以具有多于4个的拍摄像素31。另外,能够针对每个单位组32而不同的拍摄条件也可以是上述条件以外的条件。例如,若在拍摄元件22设置具有能够按每个单位组32独立地进行控制的分区(1个分区与1个单位组32对应)的液晶面板,并用作能够on/off的减光镜(neutraldensityfilter),则能够针对每个单位组32控制明亮度(光圈值)。

接下来,对控制部23的记录控制部所创建并记录于存储卡25的图像文件40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文件的构成的示意图。图像文件40由报头部41和数据部42这两个区块构成。

报头部41是位于图像文件40的首部的区块,以文件基本信息部43、掩码(mask)部44、拍摄信息部45的顺序保存这些内容。在文件基本信息部43中记录有例如图像文件40内的各部分(报头部41、数据部42、掩码部44、拍摄信息部45等)的大小、偏移量(offset)。在掩码部44中记录有后述的拍摄条件信息、掩码信息(与拍摄区域有关的信息)等。在拍摄信息部45中记录有例如拍摄装置10的机型名、拍摄光学系统21的信息(例如像差等与光学特性有关的信息)等与拍摄有关的信息。数据部42是位于报头部41后方的区块,记录图像信息、声音信息等。

接着,对拍摄装置10所具有的拍摄功能和通过各拍摄功能创建(记录)的图像文件40进行说明。使用者能够对操作部26所具有的操作部件进行规定操作来切换(选择)以下说明的各拍摄功能。控制部23基于所选择的拍摄功能进行拍摄,创建图像文件40并将其记录于存储卡25。

(1)静态图像拍摄功能a(单一的静态图像)

静态图像拍摄功能a是将拍摄画面划分成多个部分区域并对这些多个部分区域单独设定拍摄条件来拍摄静态图像的功能。

图4的(a)中示意地示出拍摄元件22的拍摄画面50(拍摄范围)和被摄体51。说明利用静态图像拍摄功能a对图4的(a)所示的被摄体51进行拍摄的顺序。控制部23在正式拍摄前对被摄体51进行一次拍摄。以下,将该正式拍摄之前进行的拍摄称为预拍摄。此外,预拍摄也可以兼为例如用于创建实时取景图像(所谓实时预览画面)而进行的拍摄。

控制部23对通过预拍摄得到的被摄体51的图像(拍入了被摄体51的图像)执行规定的图像解析处理。图像解析处理是利用例如周知的被摄体检测技术(对特征量进行运算来检测规定的被摄体所存在的范围的技术)对主要被摄体部分和背景部分进行检测的处理。利用图像解析处理将拍摄画面50划分成主要被摄体部分所存在的主要被摄体区域52、和背景部分所存在的背景区域53。

此外,在图4的(a)中,将大体包含被摄体51的区域图示为主要被摄体区域52,但主要被摄体区域52也可以是沿着被摄体51外形的形状。也就是说,可以以尽可能不包含被摄体51以外的部分的方式设定主要被摄体区域52。

控制部23的设定部在主要被摄体区域52内的各单位组32和背景区域53内的各单位组32中设定不同的拍摄条件。例如,对前者的各单位组32设定比后者的各单位组32快速的快门速度。于是,在正式拍摄中,在主要被摄体区域52中难以产生像抖动。

另外,在因存在于背景区域53的太阳等光源的影响下而主要被摄体区域52成为逆光状态的情况下,对前者的各单位组32设定相对高的iso感光度,和/或设定低速的快门速度。另外,对后者的各单位组32设定相对低的iso感光度,和/或设定快速的快门速度。于是,在正式拍摄中,能够防止逆光状态下的主要被摄体区域52的发黑和光量大的背景区域53的泛白。

此外,图像解析处理也可以是与上述的对主要被摄体部分和背景部分进行检测的处理不同的处理。例如,可以是对拍摄画面50整体中的明亮度为一定值以上的部分(过亮的部分)、明亮度不足一定值的部分(过暗的部分)进行检测的处理。在将图像解析处理设为这样的处理的情况下,控制部23对于前者的区域所包含的单位组32,以曝光值(ev值)低于其他区域所包含的单位组32的方式设定快门速度、iso感光度。另外,对于后者的区域所包含的单位组32,以曝光值(ev值)高于其他区域所包含的单位组32的方式设定快门速度、iso感光度。于是,能够将通过正式拍摄得到的图像的动态范围扩展得比拍摄元件22的本来的动态范围大。

图5是示意地表示在使用静态图像拍摄功能a进行了拍摄的情况下所创建的图像文件40的构成的图。在掩码部44中,以识别信息60、拍摄条件信息61、掩码信息62a的顺序记录有这些内容。识别信息60是表示该图像文件40是利用静态图像拍摄功能a而创建的文件这一内容的信息。

拍摄条件信息61是表示单位组32中存在什么用途(目的、作用)的信息。例如,在如上所述将拍摄画面50(图4的(a))划分成主要被摄体区域52和背景区域53的情况下,各个单位组32是属于主要被摄体区域52还是属于背景区域53。也就是说,单位组32具有“对主要被摄体部分进行静态图像拍摄”这一用途、还是具有“对背景部分进行静态图像拍摄”这一用途。拍摄条件信息61是表示在创建该图像文件40时在单位组32中存在“对主要被摄体部分进行静态图像拍摄”、对“背景部分进行静态图像拍摄”这两种用途、以及对这些用途的每一种用途分配的唯一编号的信息。例如,将1这一编号分配给“对主要被摄体部分进行静态图像拍摄”的用途,将2这一编号分配给“对背景部分进行静态图像拍摄”的用途。

掩码信息62a是表示各个单位组32的用途(目的、作用)的信息。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掩码信息62a设为“与单位组32的位置相匹配地以二维图(map)的方式表述被分配给拍摄条件信息61的编号的信息”。也就是说,在利用由两个整数x、y实现的二维坐标(x,y)对排列成二维状的单位组32进行确定时,存在于(x,y)位置的单位组32的用途由存在于掩码信息62a的(x,y)位置的编号表述。例如,在掩码信息62a的坐标(3,5)的位置写入了“1”这一编号的情况下,可知对位于坐标(3,5)的单位组32赋予了“对主要被摄体部分进行静态图像拍摄”这一用途。换言之,可知位于坐标(3,5)的单位组32属于主要被摄体区域52。

将与图4的(a)所示的拍摄画面50对应的掩码信息62a的例子示于图4的(b)。在属于主要被摄体区域52的单位组32的位置保存有“1”,在属于背景区域53的单位组32的位置保存有“2”。

在数据部42中,以掩码信息62b、图像信息64、tv值图(map)65、sv值图(map)66、bv值图(map)67、av值信息68的顺序保存有这些内容。掩码信息62b是与保存于掩码部44的掩码信息62a相同的信息。在此,在掩码部44和数据部42双方中保存有相同的掩码信息62a、62b的原因在于,是为了易于处理图像文件40。

详情后述,但在利用其他功能创建的图像文件40中,有时在掩码部44和数据部42中保存彼此不同的掩码信息62a、62b。在静态图像拍摄功能a中,若例如在数据部42中保存掩码信息62b、在掩码部44中没有保存掩码信息62a,则图像文件40的结构会按每个功能而变化。于是,图像文件40的处理变得烦杂,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特意将相同的掩码信息62a、62b写入到掩码部44和数据部42双方,使图像文件40的结构针对每个功能的不同成为最小限度。此外,也可以省略掩码信息62a、62b中的某一方,在该情况下,能够削减图像文件40所占的存储区域的大小。另外,即使在记录了掩码信息62a、62b双方的情况下,利用识别信息也可知是否需要读入掩码信息62a、62b双方,因此,在判断为在再现处理等中无需掩码信息62a、62b中的一方的情况下,通过跳过对这一方的读入,而能够缩短文件读入时间。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保存于掩码部44的掩码信息62a和保存于数据部42的掩码信息62b总称为掩码信息62。

图像信息64是以实施各种图像处理之前的形式记录利用正式拍摄从拍摄元件22输出的拍摄信号的信息,是所谓raw图像数据(原始图像数据)。tv值图65是与单位组32的位置相匹配地以二维图的方式表述tv值的信息,该tv值表示对每个单位组32设定的快门速度。例如能够通过查找tv值图65的坐标(x,y)中保存的tv值来判别对位于坐标(x,y)的单位组32设定的快门速度。

sv值图66与tv值图65同样地是以二维图的方式表述sv值的信息,该sv值表示对每个单位组32设定的iso感光度。bv值图67与tv值图65同样地是以二维图的方式表述bv值的信息,该bv值表示在正式拍摄时按每个单位组32测定出的被摄体亮度、即入射到各个单位组32的被摄体光的亮度。av值信息68是表示正式拍摄时的光圈值的信息。在本实施方式中,av值与tv值、sv值、bv值不同,不是针对每个单位组32而存在的值。因此,与tv值、sv值、bv值不同,av值仅保存单一的值,不是将多个值呈二维状图而成的信息。

如以上那样,控制部23的记录控制部将图像文件40记录于存储卡25,该图像文件40是将通过进行基于静态图像拍摄功能a的拍摄而由拍摄元件22(其能够按每个单位组32设定拍摄条件)生成的图像信息64、和每个单位组32的与拍摄条件有关的数据(拍摄条件信息61、掩码信息62、tv值图65、sv值图66、bv值图67等)建立关联而成的。在本说明书中将这样的图像文件的保存形式称为一次性保存形式(时序型)。

此外,在上述的说明中,说明了图像信息64为raw图像数据,但也可以不为raw图像数据而为压缩(显像)后的图像数据。

(2)动态图像拍摄功能a(单一的动态图像)

动态图像拍摄功能a是将拍摄画面划分成多个部分区域、并对这些多个部分区域单独设定拍摄条件来拍摄动态图像的功能。与静态图像拍摄功能a的不同点在于,不是对静态图像而是对动态图像进行拍摄。由于不是对静态图像而是对动态图像进行拍摄,所以在静态图像拍摄功能a中所叙述的“各个单位组32的用途”存在按每一帧而变化的可能性。

图6的(a)中示意地示出拍摄元件22的拍摄画面50(拍摄范围)和被摄体51。控制部23在正式拍摄前进行预拍摄。并且,对通过预拍摄得到的被摄体51的图像(拍入了被摄体51的图像)执行规定的图像解析处理。利用图像解析处理,将拍摄画面50划分成主要被摄体部分所存在的主要被摄体区域52、和背景部分所存在的背景区域53。控制部23的生成部在主要被摄体区域52内的各单位组32和背景区域53内的各单位组32中,设定不同的拍摄条件,进行第1帧的正式拍摄,并创建图像数据。将此时的掩码信息62的例子示于图6的(b)。在图6的(b)所示的掩码信息62中,作为一个例子,将“1”这一编号分配给属于主要被摄体区域52的单位组32,将“2”这一编号分配给属于背景区域53的单位组32。

接着,控制部23对第1帧的图像数据执行图像解析处理,检测主要被摄体部分和背景部分。由此,第1帧的图像数据如图6的(c)所示,被划分成主要被摄体区域52和背景区域53。控制部23的设定部在主要被摄体区域52内的各单位组32和背景区域53内的各单位组32中,设定不同的拍摄条件,进行第2帧的正式拍摄,并创建图像数据。将此时的掩码信息62的例子示于图6的(d)。

在与预拍摄的结果对应的掩码信息62(图6的(b))和与第1帧的正式拍摄的结果对应的掩码信息62(图6的(d))中,由于在不同的时刻进行了拍摄(存在时间差),因此,在例如被摄体51正在移动的情况、使用者移动了拍摄装置10的情况下,这两个掩码信息62成为不同内容。换言之,掩码信息62是伴随时间经过而变化的动态信息。因此,在某个单位组32中,在第1帧的正式拍摄时和第2帧的正式拍摄时,设定了不同的拍摄条件。

控制部23的记录控制部将各帧的掩码信息62b、tv值图65、sv值图66、bv值图67及av值信息68与各帧的图像信息64一起记录于图像文件40。因此,在拍摄后,能够从图像文件40完全取得拍摄时的信息,能够将这些信息有效灵活运用于动态图像再现等。

此外,第3帧以后的正式拍摄时的处理与上述的第2帧的处理相同,因此省略说明。控制部23反复执行上述的处理直到拍摄完成(例如经过规定时间或使用者进行规定的拍摄结束操作)。

图7是示意地表示在使用动态图像拍摄功能a进行了拍摄的情况下所创建的图像文件40的构成的图。以下,详细叙述与图5所示的静态图像拍摄功能a的情况的不同。

识别信息60表示该图像文件40是利用动态图像拍摄功能a而创建的文件。拍摄条件信息61是对静态图像拍摄功能a的拍摄条件信息61附加了帧频而成的。也就是说,拍摄条件信息61是表示在创建该图像文件40时在单位组32中存在例如“以60fps对主要被摄体部分进行动态图像拍摄”、“以30fps对背景部分进行动态图像拍摄”这两种用途、以及对这些用途的每一种用途分配的唯一编号的信息。例如,将1这一编号分配给“以60fps对主要被摄体部分进行动态图像拍摄”的用途,将2这一编号分配给“以30fps对背景部分进行动态图像拍摄”的用途。

掩码信息62a是与上述的静态图像拍摄功能a相同的信息。不过,在动态图像拍摄的情况下,如前所述,掩码信息62是按每一帧而变化的动态信息,因此必须确定是哪一帧的掩码信息62记录于报头部41。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表示在第1帧的拍摄时对各单位组32设定的拍摄条件的掩码信息62a、即图6的(b)所例示的掩码信息62记录于报头部41。这样设置的原因在于,如也在静态图像拍摄功能a的说明中叙述那样,防止图像文件40的处理变得烦杂。

在数据部42中,按每一帧,以拍摄顺序保存有与1帧相应的区块70。1个区块70由掩码信息62、图像信息64、tv值图65、sv值图66、bv值图67和av值信息68构成。另外,在数据部42中,与针对每一帧的区块70一起保存有声音信息71。声音信息71按每一帧量的信息而被分割,并与区块70多路复用而保存于数据部42,以使得易于进行动态图像再现。此外,声音信息71的多路复用也可以不是按每一帧量进行,而是按每规定数量的帧量进行。区块70内的各信息除了按每一帧记录以外,与静态图像拍摄功能a的情况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此外,并不限定在图像文件40中与各帧的图像信息一起记录各帧的掩码信息62b。例如,在如基于监控摄像头进行动态图像拍摄的情况那样同一拍摄场景连续时,使用初始帧的掩码信息62直到拍摄场景发生变化、即掩码信息62发生变化。该情况下,控制部23的记录控制部将在第1帧的拍摄时设定的掩码信息62a记录于报头部41。在第2帧的拍摄时设定的掩码信息62与第1帧的掩码信息62a相同的情况下,控制部23的记录控制部不在数据部42的第2帧的区块70中记录掩码信息62b,并且对其赋予表示没有掩码信息62b的信息(掩码有无信息)。作为掩码有无信息,例如在被赋予“1”这一编号的情况下表示在数据部42中记录了掩码信息62b,在被赋予“0”这一编号的情况下表示没有对数据部42赋予掩码信息62b。即,在上述的第2帧的区块70中作为掩码有无信息而赋予了“0”。

对于以后的帧,也是在所拍摄的场景与第1帧相同的情况下,在数据部42各自的区块70中不记录掩码信息62b,作为上述的掩码有无信息而被赋予“0”。在所拍摄的场景从以第1帧拍摄的场景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控制部23的记录控制部对数据部42的相应帧的区块70作为掩码有无信息而赋予“1”,记录与场景的变化相应地设定的掩码信息62b。由此,在同一拍摄场景连续的情况下,能够削减数据部42的掩码信息62b,从而减小存储区域的大小。

而且,在拍摄场景与前一帧相同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前一帧的掩码信息62。该情况下,控制部23的记录控制部将第1帧的拍摄时设定的掩码信息62a记录于报头部41。在第2帧的拍摄时设定的掩码信息62与第1帧的掩码信息62a相同的情况下,控制部23的记录控制部不在数据部42的第2帧的区块70中记录掩码信息62b,并且对其赋予表示掩码信息62b与前一帧的掩码信息62a相同这一情况的信息(掩码相同信息)。作为该掩码相同信息,例如在被赋予了“1”这一编号的情况下,表示拍摄场景与前一帧不同因此在数据部42中记录了掩码信息62b。在被赋予“0”这一编号的情况下,表示拍摄场景与前一帧相同因此没有对数据部42赋予掩码信息62b。即,在第2帧的区块70中作为掩码相同信息而赋予了“0”。

在第3帧的拍摄场景与第2帧的拍摄场景不同的情况下,控制部23的记录控制部设定第3帧的掩码信息62,对数据部42的第3帧的区块70作为掩码相同信息而赋予“1”,并记录掩码信息62b。在以后的帧中也是,控制部23的记录控制部在得到了与前一帧的拍摄场景不同的拍摄场景的情况下,对数据部42的相应帧的区块70作为掩码相同信息而赋予“1”,在此基础上记录掩码信息62b,在得到同一拍摄场景的情况下作为掩码相同信息赋予“0”并不记录掩码信息62b。由此,在同一拍摄场景连续的情况下,能够削减数据部42的掩码信息62b,从而削减存储区域的大小。

如以上那样,控制部23的记录控制部将图像文件40记录于存储卡25,该图像文件40是将通过基于动态图像拍摄功能a的拍摄而由拍摄元件22(其能够按每个单位组32设定拍摄条件)生成的图像信息64、和每个单位组32的与拍摄条件有关的数据(拍摄条件信息61、掩码信息62、tv值图65、sv值图66、bv值图67等)建立关联而成的。在本说明书中将这样的图像文件的保存形式称为一次性保存形式(时序型)。

(3)静态图像拍摄功能b(多个静态图像)

静态图像拍摄功能b是在一次拍摄中同时拍摄多张拍摄条件相互不同的、与同一被摄体有关的静态图像的功能。

图8的(a)中示意地示出拍摄元件22的拍摄面30。另外,图8的(b)中示出将拍摄面30的局部区域30b放大后的示意图。在静态图像拍摄功能b中,将配置成二维状的多个单位组32进一步分类成多个大组81。此时,以使属于某个大组81的单位组32在拍摄面80整体一样地配置的方式对单位组32进行分类。例如在图8的(b)中,将全部单位组32分割成由2×2这4个单位组32构成的区块82,将各区块82的左上的单位组32分类成第1大组811,将左下的单位组32分类成第2大组812,将右上的单位组32分类成第3大组813,将右下的单位组32分类成第4大组814。此外在图8的(b)中,示意地图示的1个四边形表示1个单位组32,四边形中记载的数字表示该单位组32所属的大组81的种类。

控制部23在正式拍摄时在属于第1大组811的单位组32、属于第2大组812的单位组32、属于第3大组813的单位组32、和属于第4大组814的单位组32中,使拍摄条件不同。例如,将快门速度和/或iso感光度设定成彼此不同的值并进行正式拍摄。控制部23的记录控制部将这样拍摄得到的图像信息记录于图像文件40。在此记录的图像信息意图如图8的(c)示意地所示那样将各像素值按每个大组81集中利用。

例如,如图8的(c)所示,若仅将与属于第1大组811的单位组32对应的像素值从图像信息64抽出并排列成二维状,则会获得由拍摄元件22的像素数的1/4的像素值构成的第1图像信息641。同样地,若仅将与属于第2大组81的单位组32对应的像素值从图像信息64抽出并排列成二维状,则会获得由拍摄元件22的像素数的1/4的像素值构成、且以与上述第1图像信息641不同的拍摄条件拍摄得到的、拍有与第1图像信息641相同的被摄体51的第2图像信息642。同样地,会获得第3图像信息643、第4图像信息644。这4个图像信息641、642、643、644全部是对同一被摄体51进行拍摄得到的图像,并且是拍摄条件相互不同的图像。也就是说,如之前所述那样,可以说是在一次拍摄中对拍摄条件相互不同的与同一被摄体51有关的4个静态图像同时进行了拍摄。

此外,图像文件40内的图像信息64是将来自拍摄元件22的各拍摄像素31的像素输出如拍摄像素31的位置那样排列而成的图像。也就是说,创建上述4个图像信息641、642、643、644的处理在从存储卡25读出图像文件40的再现时、显像时进行。另外,该图像信息64未必仅用于创建4个图像信息641、642、643、644。若直接利用(再现等)图像信息64,则由于在相邻的单位组32的每个单位组中拍摄条件不同,而会成为例如显现方格图案的不自然图像。然而,由于在图像文件40中记录有针对每个单位组32的拍摄条件(例如tv值、sv值等),所以只要将这些拍摄条件和图像信息64组合来进行显像,就能够防止成为这样的不自然图像。例如,在曝光值(ev值)比其他单位组32高的单位组32中,与其他单位组32相比抑制明亮度来进行显像即可。

以上,对将单位组32分类成4个大组811、812、813、814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4个,可以分类成任意数量的大组81并对任意数量的静态图像同时进行拍摄。另外,大组81的布局(单位组32的分类方法)也不限于将2×2的单位组32一个一个地分类成不同的大组81。

针对这一点,在图9的(a)、(b)中举例。在图9的(a)中,将全部单位组32划分成3×3共计9个组,在各个组中,将上述组所包含的9个单位组32分别分配给第1~第9大组81。通过采用这样的布局,能够在一次拍摄中对拍摄条件不同的9个图像641~649同时进行拍摄。另外,在图9的(b)中,将全部单位组32划分成3×3共计9个组,在各个组中,将左上角的单位组32分配给第1大组81,将右下的2×2共计4个单位组32分配给第2大组81。剩余的4个单位组32不用于拍摄。于是,在一次拍摄中,能够对拍摄条件不同的两个图像641、642同时进行拍摄,与第2大组81对应的图像642相较于与第1大组81对应的图像641,成为具有4倍像素数的图像。也就是说,能够在一次拍摄中对拍摄条件不同的两个图像641、642同时进行拍摄,并且使这两个图像641、642的像素数彼此不同。

图10是示意地表示在使用静态图像拍摄功能b进行了拍摄的情况下所创建的图像文件40的构成的图。以下,详细叙述与图5所示的静态图像拍摄功能a的情况的不同。

识别信息60表示该图像文件40是利用静态图像拍摄功能b而创建的文件这一内容。拍摄条件信息61是表示在单位组32中存在什么用途的信息。在静态图像拍摄功能b中,各个单位组32具有例如“构成第1图像信息641”这一用途、“构成第2图像信息642”这一用途、“构成第3图像信息643”这一用途、“构成第4图像信息644“这一用途中的某一用途。拍摄条件信息61是表示在创建该图像文件40时在单位组32中存在这4种用途、以及对这些用途中的每一种用途分配的唯一编号的信息。例如,1~4的编号分别分配给“构成第1图像信息641~第4图像信息644”的用途。

静态图像拍摄功能b中的掩码信息62a与静态图像拍摄功能a的情况同样地,是表示各个单位组32的用途的信息。即,掩码信息62a是“与单位组32的位置相匹配地以二维图的方式表述被分配给拍摄条件信息61的编号的信息”。例如,在掩码信息62a的坐标(3,5)中写入了“1”这一编号的情况下,可知坐标(3,5)的单位组32属于第1大组811,即构成第1图像信息641。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0”这一编号的大组81是表示没有利用于拍摄的单位组32的特殊大组81。也就是说,在掩码信息62a中被分配了“0”这一编号的单位组32没有利用于拍摄(在正式拍摄时不读出拍摄信号),表示在记录于数据部42的图像信息64中不包含与该单位组32有关的信息(或者,作为与该单位组32有关的信息而记录有无效的虚设信息)。

例如,在只要能够同时以3种拍摄条件进行拍摄就足够、无需以4种拍摄条件进行拍摄的情况下,将“0”这一编号分配给图8的(b)所示的单位组32中的记作“4”的单位组32的掩码信息62a即可。

数据部42的构成与静态图像拍摄功能a相同。即,在数据部42中保存有掩码信息62b、图像信息64、tv值图65、sv值图66、bv值图67和av值信息68。另外,掩码信息62b是与保存于掩码部44的掩码信息62a相同的信息。

此外,作为掩码信息62b,也可以是,不保存与掩码部44的掩码信息62a相同的信息,而是保存表示单位组32各自的有效/无效的信息。例如,可以对没有利用于拍摄(拍摄时不读出拍摄信号)的单位组32分配数值“0”,对利用于拍摄(拍摄时读出拍摄信号)的单位组32分配数值“1”,使将该数值与单位组32的位置相匹配地排列成二维状而成的图作为掩码信息62b保存于数据部42。在后述的动态图像拍摄功能b、混合拍摄功能中也是同样的。

如以上那样,控制部23的记录控制部将图像文件40记录于存储卡25,该图像文件40是将通过进行基于静态图像拍摄功能b的拍摄而由拍摄元件22(其能够按每个单位组32设定拍摄条件)生成的图像信息64、和每个单位组32的与拍摄条件有关的数据(拍摄条件信息61、掩码信息62、tv值图65、sv值图66、bv值图67等)建立关联而成的。在本说明书中将这样的图像文件的保存形式称为一次性保存形式(图像集合型)。

(4)动态图像拍摄功能b(多个动态图像)

动态图像拍摄功能b是在一次拍摄中对拍摄条件相互不同的、与同一被摄体有关的动态图像同时进行拍摄的功能。与静态图像拍摄功能b的不同点在于,不是对静态图像而是对动态图像进行拍摄。虽然是动态图像的拍摄,但不会如动态图像拍摄功能a那样,将被分类于某个大组81的单位组32按每一帧分类到不同的大组81。不过,通过帧频的设定,某个帧所包含的(在某个帧中是有效的)单位组32有时不包含于其他的帧(在其他的帧中是无效的)。以下,按照帧频的设定,对动态图像拍摄功能b进行说明。

(4-1)在全部大组81中帧频被统一的情况

图11是在全部大组81中帧频相同的情况下的动态图像拍摄功能b的说明图。该情况下,针对每个大组81而不同的拍摄条件是除了帧频以外的拍摄条件(例如快门速度、iso感光度等)。即使曝光时间不同,由于帧频、即信号读出的周期相同,因此,在全部大组81中,拍摄信号的读出以与帧频对应的每个规定周期t1进行。

由于在全部单位组32中以相同帧频进行拍摄,所以在全部帧中,全部单位组32被利用于拍摄。换言之,在全部帧中,从全部单位组32读出拍摄信号,在全部帧的图像信息64中包含从全部单位组32读出的拍摄信号。例如,在从拍摄开始时刻t0起规定周期t1后的时刻t1,创建第1个图像信息64。在该图像信息64中包含第1大组81中的第1帧(在图11中标记为#1的帧。以下也是同样的)的图像、第2大组81中的第1帧的图像、第3大组81中的第1帧的图像、和第4大组81中的第1帧的图像。关于第2个以后的图像信息64,也是同样的。

(4-2)针对每个大组81而帧频没有统一的情况

图12是在全部大组81中设定了相互不同的帧频的情况下的动态图像拍摄功能b的说明图。在该例中,对第1大组811设定了60fps的帧频,对第2大组812设定了50fps的帧频,对第3大组813设定了24fps的帧频,对第4大组814设定了25fps的帧频。

像这样,在帧频在大组81彼此中不同的情况下,控制部23的记录控制部以最快的帧频为基准记录各帧。也就是说,以与60fps对应的每个规定周期t2(约16.7毫秒)记录图像信息64。例如,在从拍摄开始时刻t0起规定周期t2后的时刻t11,创建基于从属于第1大组811的单位组32读出的拍摄信号的图像信息64,并记录于图像文件40。在时刻t11的时间点,由于在其他的大组812、813、814中没有进行第1帧的拍摄信号的读出,所以在该图像信息64中不包含这些大组的拍摄信号。此外在图12中,没有从特定的单位组32读出拍摄信号,以“x”这样的符号标记图像信息64中不包含该拍摄信号的情况。

在从时刻t11起规定周期t2后的时刻t12,不仅第1大组811的第2次(第2帧)的正式拍摄完成,第2大组812(50fps)的第1次(第1帧)的正式拍摄也完成。因此,控制部23的记录控制部将从属于第1大组811的单位组32和属于第2大组812的单位组32读出的拍摄信号记录于图像文件40。不从属于第3大组813的单位组32、属于第4大组814的单位组32读出拍摄信号,也不记录于图像文件40。

像这样,在帧频在大组81彼此中不同的情况下,有时图像信息64的一部分会缺失(成为无效)。控制部23的记录控制部利用按每一帧记录的掩码信息62b,表示与特定的单位组32对应的拍摄信号没有包含于图像信息64这一情况。具体的掩码信息62b的构成将在后叙述。

图13是示意地表示在使用动态图像拍摄功能b进行了拍摄的情况下所创建的图像文件40的构成的图。以下,对与图7所示的动态图像拍摄功能a和图10所示的静态图像拍摄功能b的情况的不同进行详细叙述。

识别信息60表示该图像文件40是利用动态图像拍摄功能b而创建的文件这一内容。拍摄条件信息61是表示在单位组32中存在什么用途的信息。动态图像拍摄功能b中的拍摄条件信息61是对静态图像拍摄功能b的拍摄条件信息61附加帧频而成的。也就是说,拍摄条件信息61是表示在创建该图像文件40时在单位组32中存在例如“构成作为60fps的动态图像的第1图像信息641”、“构成作为50fps的动态图像的第2图像信息642”、“构成作为24fps的动态图像的第3图像信息643”、“构成作为25fps的动态图像的第4图像信息644”这4种用途、以及对这些用途的每一种用途分配的唯一编号的信息。例如,1~4的编号分别被分配给“构成第1图像信息641~第4图像信息644”的用途。

动态图像拍摄功能b中的掩码信息62a与静态图像拍摄功能b的情况同样地,是表示各个单位组32的用途的信息。即,掩码信息62a是“与单位组32的位置相匹配地以二维图的方式表述被分配给拍摄条件信息61的编号的信息”。例如,在掩码信息62a的坐标(3,5)中写入了“1”这一编号的情况下,可知坐标(3,5)的单位组32属于第1大组811,即构成第1图像信息641。

数据部42的构成与动态图像拍摄功能a相同。即,在数据部42中按每一帧以拍摄顺序保存有与1帧相应的区块70。1个区块70由掩码信息62b、图像信息64、tv值图65、sv值图66、bv值图67和av值信息68构成。另外,在数据部42中,与针对每一帧的区块70一起保存有声音信息71。

在掩码信息62b中不仅保存有由上述的拍摄条件信息61确定的编号(例如1~4的编号),有时也保存“0”这一编号。该“0”这一编号表示在对应的帧中,单位组32没有利用于拍摄(拍摄时不读出拍摄信号)。如上所述,在对帧频不同的多个动态图像进行拍摄的情况下,有时在某个帧的图像信息64中没有保存与特定的单位组32对应的拍摄信号。在这样的情况下,控制部23在上述帧中将与该单位组32对应的掩码信息62的数值设定为“0”。在此,关于掩码信息62b的数值被设定为“0”的单位组32,对于除了图像信息64以外的信息、即tv值图65内的tv值、sv值图66内的sv值、bv值图67内的sv值,也没有记录有效的值。

此外,关于掩码信息62b的数值被设定为“0”的单位组32,也可以将该单位组32的前帧中的拍摄信号记录于图像信息64。关于tv值图65内的tv值、sv值图66内的sv值、bv值图67内的sv值,也可以同样地记录前帧中的值。关于后述的混合拍摄功能也是同样的。

另外,即使在如上述(4-2)那样在大组81彼此中帧频不同的情况下,也可以不在数据部42中记录掩码信息62b。例如,即使在上述的、对第1大组811设定了60fps的帧频、对第2大组812设定了50fps的帧频、对第3大组813设定了24fps的帧频、对第4大组814设定了25fps的帧频的情况下,也会以规定周期从构成全部大组81的单位组32读出拍摄信号。即,按每一规定周期,也会在某一单位组32中作为掩码信息62有规则性地出现没有保存“0”的帧。控制部23的记录控制部生成表示该规则性的信息并记录于报头部41,不在数据部42中记录掩码信息62b。该情况下,若作为表示规则性的信息而列举图12所示的情况为例,则控制部23的记录控制部将表示第1帧中大组811为有效且大组812~814为无效、第2帧中大组811、812为有效且大组813、814为无效、第3帧中大组811~814为有效的信息记录于报头部41即可。通过记录有规则性的信息,无需对各帧的每一个记录掩码信息62b,能够削减图像文件40所占的记录区域的大小。

如以上那样,控制部23的记录控制部将图像文件40记录于存储卡25,该图像文件40是将通过进行基于动态图像拍摄功能b的拍摄而由拍摄元件22(其能够按每个单位组32设定拍摄条件)生成的图像信息64、和每个单位组32的与拍摄条件有关的数据(拍摄条件信息61、掩码信息62、tv值图65、sv值图66、bv值图67等)建立关联而成的。在本说明书中将这样的图像文件的保存形式称为一次性保存形式(图像集合型)。

(5)混合拍摄功能(动态图像和静态图像)

混合拍摄功能是将静态图像拍摄功能b和动态图像拍摄功能b组合而成的功能,是在一次拍摄中对拍摄条件相互不同的、与同一被摄体有关的静态图像和动态图像同时进行拍摄的功能。

在混合拍摄功能中,控制部23与静态图像拍摄功能b、动态图像拍摄功能b同样地,将配置成二维状的多个单位组32进一步分类成多个大组81。控制部23对一部分的大组81,与动态图像拍摄功能b同样地进行动态图像拍摄。控制部23在该动态图像拍摄中,使用剩余的大组81,与静态图像拍摄功能b同样地进行静态图像拍摄。该静态图像拍摄既可以例如以固定周期反复进行(自动拍摄),也可以根据由使用者进行特定操作来进行(手动拍摄)。

图14是混合拍摄功能的说明图。在此假定4个大组811~814,其中在第1大组811中进行60fps的动态图像拍摄,在第2大组812中进行50fps的动态图像拍摄,在第3大组813和第4大组814中对静态图像进行拍摄。

控制部23与动态图像拍摄功能b同样地,以最快的帧频(例如60fps)为基准记录各帧。在不进行静态图像拍摄的期间,对于属于第3大组813和第4大组814的单位组32,始终不进行拍摄信号的读出。也就是说,在按每一帧记录的图像信息64中,不包含与静态图像对应的属于第3大组813和第4大组814的单位组32的拍摄信号。控制部23在进行了静态图像拍摄的情况下,在静态图像拍摄完成的定时(从属于第3大组813和第4大组814的单位组32读出了拍摄信号的定时),使与后一帧对应的图像信息64中包含由静态图像拍摄读出的拍摄信号。

图15是示意地表示在使用混合拍摄功能进行了拍摄的情况下所创建的图像文件40的构成的图。以下,对与图13所示的动态图像拍摄功能b的情况的不同进行详细叙述。

识别信息60表示该图像文件40是利用混合拍摄功能而创建的文件这一内容。拍摄条件信息61是表示在单位组32中存在什么用途的信息。混合拍摄功能中的拍摄条件信息61是表示例如在创建该图像文件40时在单位组32中存在“构成作为60fps的动态图像的第1图像信息641”、“构成作为30fps的动态图像的第2图像信息642”、“构成作为静态图像的第3图像信息643”、“构成作为静态图像的第4图像信息644”这4种用途、以及对这些用途的每一种用途分配的唯一编号的信息。例如,1~4的编号分别被分配给“构成第1图像信息641~第4图像信息644”的用途。

混合拍摄功能中的掩码信息62a与动态图像拍摄功能b的情况同样地,是表示各个单位组32的用途的信息。即,掩码信息62a是“与单位组32的位置相匹配地以二维图的方式表述被分配给拍摄条件信息61的编号的信息”。例如,在掩码信息62a的坐标(3,5)中写入了“1”这一编号的情况下,可知坐标(3,5)的单位组32属于第1大组811,即构成第1图像信息641。

在混合拍摄功能中,对报头部41进一步追加了索引(index)部73。在索引部73中记录有索引信息74,该索引信息74表示在记录于数据部42的多个区块70(与多个帧分别对应)中的哪个区块70中保存有静态图像。在索引信息74中包含1个或多个(与静态图像拍摄的次数相应)例如“在第5帧的图像信息64所包含的第3图像信息643中含有静态图像”这样的信息。索引部73被设为能够从大量区块70中迅速地检索静态图像。

此外,索引信息74也可以不是基于帧数来确定静态图像的记录位置。例如,也能够基于动态图像的再现时刻来确定静态图像的记录位置。该情况下,索引信息74成为例如“在3分15秒这一时间点的图像信息64所包含的第3图像信息643中含有静态图像”这样的信息。

控制部23的记录控制部在基于混合拍摄功能的拍摄中每次进行静态图像的拍摄时,将进行了静态图像的拍摄的帧编号、时刻作为索引信息74追记于索引部73。此外,也可以是,并不直接追记于存储卡25内的图像文件40的索引部73,而是暂时存储于dram27,在混合拍摄功能结束时,将dram27内的信息转发到存储卡25内的图像文件40的索引部73。

数据部42的构成与动态图像拍摄功能b相同。即,在数据部42中,针对每一帧,以拍摄顺序保存有与1帧相应的区块70。1个区块70由掩码信息62、图像信息64、tv值图65、sv值图66、bv值图67和av值信息68构成。另外,在数据部42中,与针对每一帧的区块70一起,保存有声音信息71。

如以上那样,控制部23的记录控制部将图像文件40记录于存储卡25,该图像文件40是将通过进行基于混合拍摄功能的拍摄而由拍摄元件22(其能够按每个单位组32设定拍摄条件)生成的图像信息64、和每个单位组32的与拍摄条件有关的数据(拍摄条件信息61、掩码信息62、tv值图65、sv值图66、bv值图67等)建立关联而成的。在本说明书中将这样的图像文件的保存形式称为一次性保存形式(图像集合型)。

接下来,说明由控制部23进行的图像的再现处理。图像的再现处理是从利用上述各种拍摄功能而记录于存储卡25的图像文件40创建被摄体的图像的处理。控制部23将创建出的图像显示于例如液晶显示器24,或作为与上述图像文件40不同的其他文件记录于存储卡25。

控制部23的读出部打开图像文件40(图5、图7、图10、图13、图15),首先经由未图示的输入部读出文件基本信息部43。由此,判明图像文件40的掩码部44和数据部42等的偏移量及大小。接着控制部23的读出部从图像文件40的掩码部44经由未图示的输入部读出识别信息60。由此,控制部23识别该图像文件40是利用哪个拍摄功能而创建的文件。以后的处理按每个拍摄功能而不同。因此,以下,按上述拍摄功能的每种功能说明图像的再现处理。

(1)静态图像拍摄功能a(单一的静态图像)

若识别为图像文件40是图5所示的利用静态图像拍摄功能a创建的文件,则控制部23的读出部从掩码部44经由未图示的输入部读出拍摄条件信息61及掩码信息62a。由此,控制部23的确定部能够识别拍摄画面整体中的哪个范围(哪个单位组32)是主要被摄体部分、或者是背景部分,能够在主要被摄体部分和背景部分中使图像处理发生变化。例如,能够对主要被摄体部分以变得更锋锐的方式实施边缘增强处理、并对背景部分实施模糊处理来强调主要被摄体部分。

接着,控制部23的读出部从数据部42读出图像信息64、tv值图65、sv值图66、bv值图67及av值信息68。然后,基于tv值图65、sv值图66、bv值图67及av值信息68,对图像信息64执行所谓显像处理。在图像信息64是raw数据的情况下,控制部23的生成部例如对不具有颜色信息的图像信息64执行周知的去马赛克(demosaic)处理,创建具有颜色信息的图像。另外,控制部23基于sv值图66等,进行色彩、明亮度等的调整,进行降噪等图像处理。例如,对于sv值大的(感光度高的)单位组32,与其他单位组32相比易于附带噪声。因此,sv值越大,控制部23越提高(增强)降噪的强度。控制部23使如以上那样创建而成的图像显示于例如液晶显示器24、或记录于存储卡25。

如以上那样,控制部23的读出部在对利用静态图像拍摄功能a而创建的图像文件40进行再现时,与图像信息64等记录于数据部42的信息相比先读出被记录于掩码部44的拍摄条件信息61及掩码信息62a。由于掩码部44与数据部42相比记录在前,因此,能够使在进行再现处理时产生的搜索(seek)为最小限度。

此外,如前所述,在数据部42中保存有与报头部41中保存的掩码信息62a相同的掩码信息62b。因此,控制部23的读出部也可以从数据部42读出掩码信息62b来替代掩码信息62a。

(2)动态图像拍摄功能a(单一的动态图像)

若识别为图像文件40是图7所示的利用动态图像拍摄功能a而创建的文件,则控制部23从掩码部44读出掩码信息62a。控制部23判别拍摄画面整体中的哪一范围(哪个单位组32)是主要被摄体部分、或者是背景部分。接着,控制部23的读出部从掩码部44读出拍摄条件信息61。由此,控制部23识别主要被摄体部分和背景部分的帧频。接着,控制部23的读出部从数据部42的首部的区块70按顺序读出图像信息64、tv值图65、sv值图66、bv值图67及av值信息68,对构成动态图像的各帧进行创建。

控制部23的读出部在对各帧进行创建时,首先从区块70读出掩码信息62b。然后,在上述帧中识别哪一范围(哪个单位组32)是主要被摄体部分、或者是背景部分。之后,控制部23如在静态图像拍摄功能a的说明中已叙述那样,在主要被摄体部分和背景部分中执行不同的图像处理。控制部23将由以上那样创建的帧构成的动态图像显示于例如液晶显示器24,或记录于存储卡25。

如以上那样,控制部23在对利用动态图像拍摄功能a而创建的图像文件40进行再现时,与记录于区块70内的图像信息64等的信息相比先读出掩码信息62b。由于掩码信息62b与图像信息64等相比记录在前,因此能够使再现处理产生的搜索为最小限度。

此外,由于数据部42的首部区块的掩码信息62b和记录于掩码部44的掩码信息62a是相同信息,所以控制部23的读出部也可以不从掩码部44读出掩码信息62a。

(3)静态图像拍摄功能b(多个静态图像)

若识别为图像文件40是图10所示的利用静态图像拍摄功能b而创建的文件,则控制部23的读出部从掩码部44读出拍摄条件信息61及掩码信息62a。由此,控制部23识别同时拍摄了何种静态图像,另外,识别哪个单位组32构成了哪个静态图像。即,识别存在几个大组81,各单位组32属于哪个大组81。

接着,控制部23的读出部从数据部42读出图像信息64、tv值图65、sv值图66、bv值图67及av值信息68。然后,控制部23的生成部针对每个大组81,基于tv值图65、sv值图66、bv值图67及av值信息68,对图像信息64执行所谓显像处理来创建静态图像。由此,创建出多个静态图像(例如4个静态图像)。控制部23将以上那样创建出的图像显示于例如液晶显示器24,或记录于存储卡25。

如以上那样,控制部23在对利用静态图像拍摄功能b而创建的图像文件40进行再现时,与图像信息64等记录于数据部42的信息相比先读出记录于掩码部44的拍摄条件信息61及掩码信息62a。由于掩码部44与数据部42相比记录在前,因此能够使在进行再现处理时产生的搜索为最小限度。

此外,如前所述,在数据部42中保存有与报头部41中保存的掩码信息62a相同的掩码信息62b。因此,也可以从数据部42读出掩码信息62b来代替掩码信息62a。

(4)动态图像拍摄功能b(多个动态图像)

若识别为图像文件40是图13所示的利用动态图像拍摄功能b而创建的文件,则控制部23的读出部从掩码部44读出掩码信息62a和拍摄条件信息61。由此,控制部23识别同时拍摄了何种动态图像,哪个单位组32构成了哪个动态图像,并且识别各动态图像的帧频。即,识别存在几个大组81,各单位组32属于哪个大组81,各大组81以怎样的帧频进行了拍摄。接着,控制部23从数据部42的首部的区块70按顺序读出图像信息64、tv值图65、sv值图66、bv值图67及av值信息68,对构成各动态图像的各帧进行创建。

控制部23的读出部在创建各帧时,首先从区块70读出掩码信息62b。然后,控制部23识别在上述区块70的图像信息64中包含与哪个大组81对应的像素信号。之后,控制部23创建与各大组81对应的帧,但对于在上述区块70的图像信息64中不包含像素信号的大组81,不创建帧。控制部23将由以上那样创建而成的帧构成的动态图像显示于例如液晶显示器24,或记录于存储卡25。

如以上那样,控制部23在对利用动态图像拍摄功能b而创建的图像文件40进行再现时,与记录于区块70内的图像信息64等信息相比先读出掩码信息62a、62b。由于掩码信息62a、62b比图像信息64等记录在前,因此能够使在进行再现处理时产生的搜索为最小限度。

此外,由于数据部42的首部区块的掩码信息62b与记录于掩码部44的掩码信息62a是相同信息,所以控制部23的读出部也可以不从掩码部44读出掩码信息62a。

(5)混合拍摄功能(动态图像和静态图像)

若识别为图像文件40是图15所示的利用混合拍摄功能而创建的文件,则控制部23的读出部从掩码部44读出掩码信息62a和拍摄条件信息61。由此,控制部23识别同时拍摄了何种动态图像和何种静态图像、哪个单位组32构成了哪个静态图像及动态图像、以及各动态图像的帧频。即,控制部23识别存在几个大组81,各大组81是静态图像还是动态图像,若是动态图像则其帧频是多少,各单位组32属于哪个大组81。接着,控制部23的生成部从数据部42的首部的区块70按顺序读出图像信息64、tv值图65、sv值图66、bv值图67及av值信息68,对构成各动态图像的各帧及各静态图像进行创建。

控制部23在创建动态图像的各帧、静态图像时,首先从区块70读出掩码信息62b。然后,识别在上述区块70的图像信息64中包含与哪个大组81对应的像素信号。之后,控制部23创建与各大组81对应的帧、静态图像,但对于在上述区块70的图像信息64中不包含像素信号的大组81,不创建帧、静态图像。控制部23将由以上那样创建而成的帧构成的动态图像、静态图像显示于例如液晶显示器24,或记录于存储卡25。

如以上那样,控制部23的读出部在对利用混合拍摄功能而创建的图像文件40进行再现时,与记录于区块70内的图像信息64等信息相比先读出掩码信息62a、62b。由于掩码信息62a、62b与图像信息64等相比记录在前,因此能够使在进行再现处理时产生的搜索为最小限度。

此外,由于数据部42的首部区块的掩码信息62b和记录于掩码部44的掩码信息62a是相同信息,所以控制部23的读出部也可以不从掩码部44读出掩码信息62a。

图像的再现处理设为上述的从利用各种拍摄功能记录到存储卡25的图像文件40创建被摄体的图像的处理,但也可以是针对向存储卡25记录之前的图像文件40创建静态图像、动态图像的处理。还可以是,控制部23在创建了静态图像、动态图像之后实施压缩处理。

此外,也可以是由与拍摄装置10不同的电子设备(以后称为再现装置)执行上述的再现处理。例如,若将存储卡25从拍摄装置10拆下,并将存储卡25安装到设于拍摄装置10外部的pc等再现装置,则也可以由再现装置从存储卡25读出图像文件40并执行上述的再现处理,对图像进行再现。另外,还可以是,通过在拍摄装置10与再现装置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等数据通信,来进行图像信息64等的交接。

根据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拍摄装置,获得以下作用效果。

(1)拍摄元件22具有多个单位组32(拍摄区域),能够按每个单位组32设定拍摄条件。控制部23的记录控制部将由拍摄元件22生成的图像信息64(图像数据)和针对每个单位组32的与拍摄条件有关的拍摄条件信息61、掩码信息62、tv值图65、sv值图66、bv值图67等数据(拍摄条件数据)建立关联地记录。由此,能够提供在作为拍摄结果的图像文件40的再现时等可知在各个像素中适用了怎样的拍摄条件的、使用方便的拍摄装置10。

(2)在与图像信息64建立关联地记录的、与拍摄条件有关的信息中,包含例如与由拍摄元件22拍摄被摄体时的曝光有关的信息、与由拍摄元件22进行了拍摄的被摄体的明亮度有关的信息。具体地说,包含与由拍摄元件22进行了拍摄的被摄体的亮度有关的信息即bv值图67、基于未图示的光电转换部对电荷的蓄存时间即tv值图65、基于未图示的放大部的放大率即sv值图66等。这些信息均能够说是与拍摄元件22的拍摄动作有关的信息。由此,在图像文件40的再现时,能够进行更恰当的图像处理。

(3)控制部23的记录控制部与图像信息64建立关联地记录每次拍摄时发生变化的与拍摄条件有关的信息。由此,能够针对每个图像文件40附加恰当的信息,在再现时进行更恰当的图像处理。

(4)控制部23的记录控制部将与图像信息64分别对应的与拍摄条件有关的多个信息按时序顺序记录到单一的图像文件40内。由此,在例如在图像文件40中记录了动态图像的情况下,能够容易进行基于这些信息的图像处理。

(5)控制部23的记录控制部在具有报头部41和记录图像信息64的数据部42(图像数据部)的图像文件40中,在报头部41及数据部42中的至少某一方中记录与拍摄条件有关的信息。由此,在例如图像文件40的再现时,能够得知在各个像素中适用了怎样的拍摄条件。

(6)控制部23的记录控制部将与针对多个单位组32的每个单位组的用途有关的拍摄条件信息61及掩码信息62与图像信息64建立关联地记录。由此,在例如图像文件40的再现时,能够得知在各个像素中适用了怎样的拍摄条件。

(7)掩码信息62包含伴随时间经过而变化的动态信息。具体地说,在图像信息64中包含以下信息:表示是否包含从属于单位组32的拍摄像素31读出的像素信号所对应的像素值的信息,或者表示多个单位组32各自被分类到相互不同多个组中的哪一个的信息。由此,在例如图像文件40的再现时,能够进行利用了动态信息的图像处理。

(8)掩码信息62包含不会伴随时间经过而变化的静态信息。具体地说,包含表示多个单位组32的作用的信息。另外,掩码信息62a包含表示在拍摄最初多个单位组32各自被分类到相互不同的多个组中的哪一个的信息。由此,在例如图像文件40的再现时,能够进行利用了静态信息的图像处理。

(9)控制部23的记录控制部将与多个图像信息64分别对应的多个掩码信息62b按时序顺序记录到单一的图像文件40内。由此,在例如图像文件40的再现时,能够按时序顺序追踪拍摄条件。

(10)控制部23的记录控制部在具有报头部41和记录图像信息64的数据部42(图像数据部)的图像文件40中,在报头部41及数据部42中的至少某一方中记录掩码信息62。由此,在例如图像文件40的再现时,能够得知在各个像素中适用了怎样的拍摄条件。

(11)在多个单位组32中,包含以第1帧频进行拍摄的单位组32、和以比第1帧频慢的第2帧频进行拍摄的单位组32,控制部23的记录控制部基于第1帧频记录多个图像信息64。由此,能够无遗漏地可靠地记录与全部帧有关的信息。

(12)控制部23的记录控制部在多个图像信息64的拍摄期间将对应的声音信息71(声音数据)与多个图像信息64建立关联地记录。由此,能够进行也包含声音在内的动态图像再现。

(13)控制部23的记录控制部将与图像信息64的拍摄模式有关的信息、与图像信息64的保存方式有关的信息、和每个单位组32的与拍摄条件有关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信息,记录到由报头部41和数据部42这两个区块构成的图像文件40的报头部41。由此,在例如图像文件40的再现时,能够得知在各个像素中适用了怎样的拍摄条件。

(第2实施方式)

第2实施方式的拍摄装置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的拍摄装置10相同的构成,但静态图像拍摄功能b、动态图像拍摄功能b、混合拍摄功能中的图像文件40的记录方式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以下,详细叙述该点。

如前所述,静态图像拍摄功能b、动态图像拍摄功能b、以及混合拍摄功能是在一次拍摄中同时拍摄多个与同一被摄体有关的静态图像、动态图像的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23的记录控制部将这样拍摄得到的多个静态图像、动态图像不是记录于单一的图像文件40,而是分割成多个图像文件40而记录。此时,控制部23的记录控制部将分割而记录的各个图像文件40彼此建立关联地记录。因此,虽然这些多个图像文件40出于方便而记录为各自独立的文件,但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并不有损是通过单一拍摄获得的文件这一信息。换言之,在之后对这些多个图像文件40进行处理时,能够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识别为通过单一拍摄获得的文件来进行处理。

图16是示意地表示存储卡25的目录结构的图。在存储卡25的根目录90中存在dcim目录91a。另外,在dcim目录91a内进一步存在图像保存用的子目录91b。每进行基于静态图像拍摄功能b、动态图像拍摄功能b及混合拍摄功能的一次拍摄,控制部23就在该子目录91b内创建1个拍摄设置目录92。也就是说,1个拍摄设置目录92与一次拍摄对应。

在拍摄设置目录92中,创建1个管理数据文件93,并针对单位组32的每个用途创建子目录94。例如,在单位组32的用途存在4个的情况下,创建4个子目录94。在各个子目录94中,创建至少1个与单位组32的用途相应的图像文件40。例如,在单位组32的用途是动态图像拍摄的情况下,在与该用途对应的子目录94内仅记录1个动态图像文件401。另外,在单位组32的用途是静态图像拍摄的情况下,在与该用途对应的子目录94内记录与拍摄次数相应的静态图像文件402。此外,在静态图像拍摄功能b的情况下,在一次拍摄中,针对每个用途仅记录1个静态图像文件402,因此各子目录94内记录1个静态图像文件402。

图17的(a)是示意地表示管理数据文件93的结构的图。管理数据文件93是记录有将记录于各子目录94内的图像文件40彼此建立关联的信息的文件,由文件基本信息部43、掩码部44、索引部73和拍摄信息部45构成。文件基本信息部43、掩码部44及拍摄信息部45与在图15等中说明的图像文件40中的同名的各部分相同。在索引部73中记录有表示各个子目录94与单位组32的哪个用途对应的布局信息96。

图17的(b)是示意地表示记录于子目录94内的静态图像文件402的结构的图。在静态图像文件402中记录有掩码信息62b、图像信息64、tv值图65、sv值图66、bv值图67和av值信息68。关于av值信息68,与在图10中说明了的av值信息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掩码信息62b、图像信息64、tv值图65、sv值图66和bv值图67分别是从在图10中说明了的同名信息仅提取与1个大组81对应的值并排列成二维状而得到的信息。例如,在图10中说明了的图像文件40中,掩码信息62b是“与单位组32的位置相匹配地以二维图的方式表述被分配给拍摄条件信息61的编号的信息”,掩码信息62b所包含的值的个数与单位组32的个数相同。与此相对,静态图像文件402中的掩码信息62b是从这些全部的值中仅提取与对应于本子目录94的大组81相对应的值并以二维图的方式表述的信息。关于图像信息64、tv值图65、sv值图66、bv值图67也是同样地,在1个静态图像文件402中仅包含与1个大组81对应的值。

图18是示意地表示记录于子目录94内的动态图像文件401的结构的图。在动态图像文件401中,针对每一帧,按拍摄顺序保存有与1帧相应的区块70。1个区块70由掩码信息62b、图像信息64、tv值图65、sv值图66、bv值图67和av值信息68构成。另外,在动态图像文件401中,与针对每一帧的区块70一起保存有声音信息71。关于av值信息68,与在图13中说明了的av值信息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掩码信息62b、图像信息64、tv值图65、sv值图66和bv值图67分别是从在图13中说明了的同名信息仅提取与1个大组81对应的值并排列成二维状而得到的信息。关于该点,与上述的静态图像文件402的情况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如以上那样,控制部23的记录控制部将由能够按每个单位组32设定拍摄条件的拍摄元件22生成的图像信息64、和每个单位组32的与拍摄条件有关的数据(拍摄条件信息61、掩码信息62、tv值图65、sv值图66、bv值图67等)建立关联地记录于存储卡25。虽然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不是单一图像文件40这样的形式,但记录于存储卡25的管理数据文件93、动态图像文件401和静态图像文件402利用管理数据文件93内的布局信息96而相互建立关联。在本说明书中,将这样的图像文件的保存形式称为分割保存形式。

根据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拍摄装置,得到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第3实施方式)

第3实施方式的拍摄装置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的拍摄装置10相同的构成。第3实施方式的拍摄装置与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在以上述第1实施方式、第2实施方式说明的一次性保存形式(时序型)、一次性保存形式(图像集合型)及分割保存形式中,记录表示单位组是以大动态范围进行正式拍摄的高动态范围(以后称为hdr)的对象这一情况的信息。以下,分为一次性保存形式(时序型)、一次性保存形式(图像集合型)及分割保存形式来进行说明。

<一次性保存形式(时序型)>

首先,作为一次性保存形式(时序型),说明拍摄了1张静态图像(即静态图像拍摄功能a)的情况下的图像文件40的构成。在以下的说明中,设为使用静态图像拍摄功能a,对各个单位组32中的构成第1图像信息641~第4图像信息644的单位组32的每个单位组设定了不同的拍摄条件进行拍摄来予以说明。例如,设为在构成第1图像信息641的单位组32中,表示快门速度的tv值被设定为1/500,在构成第2图像信息642的单位组32中,tv值被设定为1/2000,在构成第3图像信息643的单位组32中,tv值被设定为1/8000,在构成第4图像信息644的单位组32中,被设定为hdr。设为构成被设定了hdr的第4图像信息644的单位组32包含于tv值被设定为1/2000的第1hdr区域和tv值被设定为1/500的第2hdr区域中的一方。

图29中示意地示出所创建的图像文件40的构成。此外,以下,主要说明与在图10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中使用静态图像拍摄功能a创建的图像文件40之间的不同点。拍摄条件信息61除了如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那样表示针对每个单位组32设定的用途和对该用途的每一个分配的唯一编号的信息(以后,称为区域分割信息61a)以外,还具有表示设定了hdr的单位组32包含于哪个hdr区域的hdr信息61b。hdr信息61b是表示在创建图像文件40时,设定了hdr的单位组32被按哪个hdr区域分配的唯一编号的信息。例如,1的编号被分配给“tv值为1/2000的第1hdr区域”,2的编号被分配给“tv值为1/500的第2hdr区域”。此外,作为hdr信息61b,编号“0”被分配给没有设定hdr的单位组32,即第1图像信息641~第3图像信息643的单位组32。

报头部41的掩码信息62a与第1实施方式的情况同样地,是将对表示各个单位组32的用途的信息、即拍摄条件信息61的区域分割信息61a分配的编号与单位组32的位置相匹配地以二维图的方式表述的信息。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是,表示在掩码信息62a中被分配了“0”这一编号的单位组32没有利用于拍摄(正式拍摄时不读出拍摄信号),在记录于数据部42的图像信息64中不包含与该单位组32有关的信息(或者,作为与该单位组32有关的信息,记录了无效的虚设信息)。

关于数据部42的构成,除了与第1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的构成以外,还具有表示设定了hdr的单位组32的分布的hdr掩码信息62c。即,在数据部42中,保存有掩码信息62b、hdr掩码信息62c、图像信息64、tv值图p65、sv值图66、bv值图67和av值信息68。

hdr掩码信息62c是将分配给hdr信息61b的编号与单位组32的位置相匹配地以二维图的方式表述的信息。例如,在hdr掩码信息62c的坐标(1,4)中写入了“1”这一编号的情况下,可知坐标(1,4)的单位组32属于第1hdr区域。另外,被分配了“0”这一编号的单位组32表示没有设定hdr地进行了拍摄的单位组32、即属于第1图像信息641~第3图像信息643的单位组32,或在掩码信息62b中被分配了“0”这一编号的单位组32。

此外,也可以将掩码信息62b和hdr掩码信息62c设为统合而成的1个掩码信息。该情况下,在将掩码信息的各单元(cell)设为8bit的情况下,能够构成为例如在上位的4bit中与掩码信息62b同样地写入区域分割信息61a和与有效/无效有关的信息,在下位的4bit中与hdr掩码信息62c同样地写入与hdr区域有关的信息。

另外,作为掩码信息62b,也可以不保存与报头部41的掩码信息相同的信息,而保存表示单位组32各自的有效/无效的信息。例如,可以对没有利用于拍摄的(拍摄时不读出拍摄信号的)单位组32分配数值“0”,对利用于拍摄的(拍摄时读出了拍摄信号的)单位组32分配数值“1”,使将该数值与单位组32的位置相匹配地排列成二维状的图设为掩码信息62b并保存于数据部42。此外,也可以将掩码信息62b和hdr掩码信息62c设为统合而成的1个掩码信息。该情况下,在将掩码信息的各单元设为8bit的情况下,能够构成为例如在上位的4bit中写入与有效/无效有关的信息,在下位的4bit中与hdr掩码信息62c同样地写入与hdr区域有关的信息。

此外,在上述的说明中,设为在报头部41中记录有掩码信息62a,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在报头部41中除了掩码信息62a以外,还可以记录hdr掩码信息62c。或者,也可以在报头部41中记录将掩码信息62a和hdr掩码信息62c统合而成的掩码信息。该情况下,如上所述,在将掩码信息的各单元设为8bit的情况下,能够构成为例如在上位的4bit中与掩码信息62b同样地写入区域分割信息61a和与有效/无效有关的信息,在下位的4bit中写入与hdr区域有关的信息。

此外,也可以取代创建1个hdr掩码信息62c,而针对第1图像信息641~第4图像信息644的每一个创建hdr掩码信息。即,创建与构成第1图像信息641的单位组32对应的第1hdr掩码信息、与构成第2图像信息642的单位组32对应的第2hdr掩码信息、与构成第3图像信息643的单位组32对应的第3hdr掩码信息、和与构成第4图像信息644的单位组32对应的第4hdr掩码信息。该情况下,在第1hdr掩码信息~第3hdr掩码信息中,对单位组32的位置分配编号“0”。在第4hdr掩码信息中,对单位组32的位置分配编号“1”或“2”。

另外,也可以将第4hdr掩码信息分割为表示第1hdr区域的hdr掩码信息、和表示第2hdr区域的hdr掩码信息。该情况下,在表示第1hdr区域的hdr掩码信息中,对包含于第1hdr区域的单位组32的位置分配编号“1”,对包含于第2hdr区域的单位组32的位置分配编号“0”。在表示第2hdr区域的hdr掩码信息中,对包含于第1hdr区域的单位组32的位置分配编号“0”,对包含于第2hdr区域的单位组32的位置分配编号“2”。

接下来,作为一次性保存形式(时序型),说明拍摄了静态图像和动态图像的情况下的图像文件40的构成。在以下的说明中,设为在构成第1图像信息641的单位组32中以iso400拍摄30fps的动态图像、在构成第2图像信息642的单位组32中以iso400拍摄静态图像、在构成第3图像信息643的单位组32中以iso1600拍摄30fps的动态图像、在构成第4图像信息644的单位组32中以hdr拍摄30fsp的动态图像来予以说明。设为构成设定了hdr的第4图像信息644的单位组32包含于被设定为iso400的第1hdr区域和被设定为iso1600的第2hdr区域中的一方。

图30中示意地示出该情况下所创建的图像文件40的构成。与上述的拍摄静态图像而创建的图像文件40同样地,报头部41的拍摄条件信息61记录有区域分割信息61a和hdr信息61b。在图30所示的例子中,在hdr信息61b中,表示1的编号被分配给“iso400的第1hdr区域”,2的编号被分配给“iso1600的第2hdr区域”。此外,作为hdr信息61b,编号“0”被分配给没有设定hdr的单位组32。

在报头部41的掩码信息62a中,保存有表示单位组32的有效/无效的信息。在掩码信息62a中,被分配了“0”这一编号的单位组32没有利用于拍摄(正式拍摄时不读出拍摄信号),表示在记录于数据部42的图像信息64中不包含与该单位组32有关的信息(或者,作为与该单位组32有关的信息,记录有无效的虚设信息)。

数据部42具有掩码信息62b、和表示设定了hdr的单位组的分布的hdr掩码信息62c。hdr掩码信息62c与上述的静态图像拍摄的情况同样地,是与单位组32的位置相匹配地以二维图的方式表述被分配给hdr信息61b的编号的信息。

在图30所示的例子中,在第1帧中设为在构成第2图像信息642的单位组32中没有拍摄静态图像。该情况下,在与第1帧对应的区块70的掩码信息62b中,在构成第2图像信息642的单位组32的位置,分配有编号“0”。在构成第1图像信息641、第3图像信息643及第4图像信息644的单位组32中,分别分配有编号“1”。另外,与第1帧对应的区块70的hdr掩码信息62c与静态图像拍摄功能b的情况同样地,与单位组32的位置相匹配地以二维图的方式表述被分配给hdr信息61b的编号。

在图30所示的例中,在第2帧中设为在构成第2图像信息642的单位组32中拍摄了静态图像。该情况下,在与第2帧对应的区块70的掩码信息62b中,在构成第1图像信息~第4图像信息644的各个单位组32的位置,分别分配有编号“1”。在与第2帧对应的区块70中,在hdr掩码信息62c中,也与单位组32的位置相匹配地以二维图的方式表述被分配给hdr信息61b的编号。在动态图像的拍摄中由于被摄体的移动等而导致第1hdr区域和第2hdr区域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根据该变化,hdr掩码信息61b上的坐标上分配的编号也发生变化。

此外,也可以将掩码信息62b和hdr掩码信息62c设为统合而成的1个掩码信息。该情况下也是,在将掩码信息的各单元设为8bit的情况下,能够构成为例如在上位的4bit中写入与掩码信息62b同样的与有效/无效有关的信息,在下位的4bit中写入与hdr掩码信息62c同样的与hdr区域有关的信息。

此外,也可以是,掩码信息62a是表示各个单位组32的用途的信息、即将被分配给拍摄条件信息61的区域分割信息61a的编号与单位组32的位置相匹配地以二维图的方式表述的信息。该情况下也是,可以将掩码信息62b和hdr掩码信息62c设为统合而成的1个掩码信息。即,在将掩码信息的各单元设为8bit的情况下,能够构成为在上位的4bit中写入同于与掩码信息62b的区域分割信息61a有关的信息的信息,在下位的4bit中写入与hdr掩码信息62c同样的与hdr区域有关的信息。

<一次性保存形式(图像集合型)>

首先,作为一次性保存形式(图像集合型),说明拍摄了1张静态图像(即静态图像拍摄功能b)的情况下的图像文件40的构成。该情况下,在所生成的图像文件40的数据部42中,记录有针对每个大组81的掩码信息和hdr掩码信息。在以下的说明中,列举利用与在说明一次性保存形式(时序型)时例示的拍摄条件相同的拍摄条件拍摄了静态图像的情况的例子。

图31中示意地示出所生成的图像文件40的结构。在与第1图像信息641对应的大组81的掩码信息62b中,对各单位组32的位置分配有编号“1”,在hdr掩码信息62c中,对各单位组32的位置分配有编号“0”。在与第2图像信息642对应的大组81的掩码信息62b中,对各单位组32的位置分配有编号“2”,在hdr掩码信息62c中,对各单位组32的位置分配有编号“0”。在与第3图像信息643对应的大组81的掩码信息62b中,对各单位组32的位置分配有编号“3”,在hdr掩码信息62c中,对各单位组32的位置分配有编号“0”。在与第4图像信息644对应的大组81的掩码信息62b中,对各单位组32的位置分配有编号“4”,在hdr掩码信息62c中,对各单位组32的位置分配有编号“1”或“2”。

该情况下,在数据部44中,可以取代按各大组81记录掩码信息62b和hdr掩码信息62c,而记录将掩码信息62b和hdr掩码信息62c统合而成的统合掩码信息。该情况下,如在一次性保存形式(时序型)中说明那样,在将掩码信息的各单元设为8bit的情况下,能够构成为例如在上位的4bit中写入区域分割信息61a和与有效/无效有关的信息,在下位的4bit中写入与hdr区域有关的信息。

或者,在数据部44中,也可以取代按各大组81记录掩码信息62b和hdr掩码信息62c,而记录表示区域分割的单一值和hdr掩码信息62c。即,表示区域分割信息的单一值不为进行二维状的图得到的信息。该情况下,作为与第1图像信息641对应的大组81的区域分割信息而分配了编号“1”,在hdr掩码信息62c中,对各单位组32的位置分配了编号“0”。作为与第2图像信息642对应的大组81的区域分割信息而分配了编号“2”,在hdr掩码信息62c中,对各单位组32的位置分配了编号“0”。作为与第3图像信息643对应的区域分割信息而分配了编号“3”,在hdr掩码信息中,对各单位组32的位置分配了编号“0”。作为与第4图像信息644对应的大组81的区域分割信息而分配了编号“4”,在hdr掩码信息62c中,对各单位组32的位置分配了编号“1”或“2”。

另外,在各大组81所包含的单位组32的个数不相同的情况下,在各大组81中掩码信息及hdr掩码信息62c的数据大小不同。该情况下,可以使各大组81的掩码信息及hdr掩码信息62c的数据大小相同。

图32中示意地示出该情况下的掩码信息62b和hdr掩码信息62c。图32的(a)示出如下情况:作为与上述第4图像信息644对应的大组81的掩码信息62b(例如,4×6),对各单位组32的位置分配了编号“4”,作为hdr掩码信息62c(例如,4×6),对各单位组32的位置分配了编号“1”或“2”。图32的(b)和图32的(c)示出使该掩码信息62b和hdr掩码信息62c与其他掩码信息和hdr掩码信息的数据大小相同的情况。此外,图32的(b)和图32的(c)示出使掩码信息62b和hdr掩码信息62c的大小与例如拍摄元件22的拍摄画面50所包含的全部单位组32的个数(例如,9×12)相匹配的情况。

图32的(b)中,对全部单位组(9×12)中的例如一部分区域(图例中的左上端部)分配了图32的(a)的掩码信息62b和hdr掩码信息62c所示的编号,对其他区域分配了编号“0”。图32的(c)中,在掩码信息62b中,对与第4图像信息644对应的单位组32的位置分配了编号“4”,对其他单位组32的位置分配了编号“0”。另外,在hdr掩码信息62c中,对与第4图像信息644对应的单位组32的位置分配了编号“1”或“2”。

此外,也可以将图32的(c)所示的hdr掩码信息62c分割为表示第1hdr区域的hdr掩码信息62c1、和表示第2hdr区域的hdr掩码信息62c2。图32的(d)中示意地示出该情况下的hdr掩码信息。在表示第1hdr区域的hdr掩码信息62c1中,对第1hdr区域所包含的单位组32的位置分配了编号“1”,对其他单位组32的位置分配了编号“0”。在表示第2hdr区域的hdr掩码信息62c2中,对第2hdr区域所包含的单位组32的位置分配了编号“2”,对其他单位组32的位置分配了编号“0”。

在拍摄了静态图像和动态图像的情况下的一次性保存形式(图像集合型)的图像文件40中,与拍摄了1张静态图像的情况同样地,在所生成的图像文件40的数据部42中记录有针对每个大组81的掩码信息和hdr掩码信息。

此外,在以上述的一次性保存形式(图像集合型)记录静态图像、动态图像的情况下,也可以将hdr掩码信息62c记录到数据部42的最后部分。该情况下,掩码信息62b记录在数据部42的最前部分。此外,也可以代替掩码信息62b而将表示区域信息的单一值记录在数据部42的最前部分。该情况下,可以在报头部41的掩码部44中记录表示hdr掩码信息62c被记录的位置的地址信息。

或者,也可以将hdr掩码信息62c记录到与图像文件40不同的其他文件。该情况下,将掩码信息62b记录到图像数据40的数据部42。也可以取代掩码信息62b而记录表示区域信息的单一值。该情况下,可以在图像文件40的报头部41的掩码部44中,记录表示记录有hdr掩码信息62c的文件的位置的文件路径信息。

<分割保存形式>

首先,作为分割保存形式,说明拍摄了1张静态图像的情况下的图像文件40的构成。该情况下,在记录于子目录94内的静态图像文件402中,记录有针对各大组81的每一个的掩码信息和hdr掩码信息。在以下的说明中,列举利用与在说明一次性保存形式(时序型)时所例示的拍摄条件相同的拍摄条件拍摄了静态图像的情况的例子。

图33中示意地示出所生成的静态图像文件402的结构。在将与第1图像信息641对应的大组81的单位组32集中而成的文件中,在掩码信息62b中对各单位组32的位置分配了编号“1”,在hdr掩码信息62c中对各单位组32的位置分配了编号“0”。在将与第2图像信息642对应的大组81的单位组32集中而成的文件中,在掩码信息62b中对各单位组32的位置分配了编号“2”,在hdr掩码信息62c中对各单位组32的位置分配了编号“0”。在将与第3图像信息643对应的大组81的单位组32集中而成的文件中,在掩码信息62b中对各单位组32的位置分配了编号“3”,在hdr掩码信息62c中对各单位组32的位置分配了编号“0”。在将与第4图像信息644对应的大组81的单位组32集中而成的文件中,在掩码信息62b中对各单位组32的位置分配了编号“4”,在hdr掩码信息62c中对各单位组32的位置分配了编号“1”或“2”。

此外,该情况下也是,可以取代按各文件记录掩码信息62b和hdr掩码信息62c,而如在一次性保存形式(图像集合型)说明那样,记录将掩码信息62b和hdr掩码信息62c统合而成的统合掩码信息。另外,也可以按各文件记录表示区域分割的单一值和hdr掩码信息62c。即,可以不记录掩码信息。

另外,在分割保存形式的情况也是,可以与在一次性保存形式(图像集合型)中使用图32说明那样,使掩码信息62b和hdr掩码信息62c的数据大小相同。

在拍摄了静态图像和动态图像的情况下的分割保存形式的图像文件40中,与拍摄了1张静态图像的情况同样地,在记录于子目录94内的静态图像文件402和动态图像文件401中,记录有针对各大组81的每一个大组81的掩码信息和hdr掩码信息。

根据上述第3实施方式的拍摄装置,除了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以外,还会得到以下的作用效果。

控制部23的记录控制部在设定了hdr的情况下,将掩码信息62b和hdr掩码信息62c中的至少一方记录到报头部41和数据部42中的一方。由此,能够在图像文件40的再现时等知晓对各像素中的哪个像素设定了hdr,能够提供使用方便的拍摄装置10。

如下那样的变形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也能够将变形例的一个或者多个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组合。

(变形例1)

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再现图像文件40时创建第1图像信息641、第2图像信息642,但也可以将其预先记录于图像文件40。换言之,在第2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针对每个大组81作为各自的文件记录于各自的子目录94的动态图像、静态图像记录于单一的图像文件40。在该情况下,记录于图像文件40内的与1帧相应的数据分别与1个大组81相对应。

例如,在第2实施方式中考虑将分为两个文件记录的两个动态图像(第1动态图像和第2动态图像)记录于单一的图像文件40的情况。此时,能够从数据部42的首部起按顺序,以时序顺序记录与第1动态图像的第1帧、第2帧、第3帧,...有关的数据,然后,以时序顺序记录与第2动态图像的第1帧、第2帧、第3帧,...有关的数据。由此,能够降低再现处理的负荷。

另外,作为与其不同的记录方法,也能够将与第1动态图像的各帧有关的数据和与第2动态图像的各帧有关的数据以各帧的时序顺序记录。也就是说,可以如第1动态图像的第1帧、第2动态图像的第1帧、第1动态图像的第2帧,...那样,以按拍摄时序顺序排列的方式记录两个动态图像的各帧。由此,能够将降低记录处理的负荷。

如上述那样,在将第1图像信息641和第2图像信息642等分别记录于图像文件40的情况下,通过设为以下那样的记录方式,能够削减掩码信息62b。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列举如图14所示那样以混合拍摄功能生成图像文件40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另外,图26中示意地示出此时所生成的图像文件40的结构。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将与1帧相应的数据、即1个区块70与1个声音信息的组称为帧数据7。

在图像文件40中,按时序顺序单独地记录有包含与第1~4大组81对应的图像信息64的帧数据7。此外,关于各个帧数据7所包含的tv值图65等,也当然设为是与各个图像信息对应的状态。在以图14所示的混合拍摄功能进行了拍摄的情况下,以第1帧拍摄得到的图像信息64(即第1图像信息641)作为第1个帧数据7而被记录于数据部42。以第2帧拍摄得到的图像信息64(即第1图像信息641和第2图像信息642)分别作为第2个、第3个帧数据7而被记录。以第3帧拍摄得到的图像信息64(即第1图像信息641、第2图像信息642、第3图像信息643)分别作为第4个、第5个、第6个帧数据7而被记录。

图26中示意地示出所生成的图像文件40的结构。在如上述那样记录图像信息64时,在各帧数据7中取代掩码信息62b,而记录上述的报头部41的掩码部44中记录的与作为识别信息60分配的唯一编号对应的图像识别信息621、和表示下一帧数据7的记录位置的下一图像地址622。即,如图27中仅示意地示出图像文件40的数据部42的情况那样,在第1个及第2个帧数据7的图像识别信息621中,记录有表示是第1图像信息641这一情况的“1”的编号。在第3个帧数据7的图像识别信息621中,记录有表示是第2图像信息642这一情况的“2”的编号。其结果为,与如实施方式的情况那样将掩码信息62b记录于数据部42的情况相比较,能够削减记录区域的大小。

此外,作为下一图像地址622,也可以代替表示下一帧数据7的记录位置,而表示记录有具有同一图像识别信息621的下一图像的帧数据7的记录位置。

在将上述那样的图像文件40再现的情况下,控制部23一边参照数据部42的图像识别信息621和下一图像地址622,一边检索要再现的图像信息64。在图27中,在检索图像信息642的情况下,控制部23参照第1个帧数据7的图像识别信息621并判断为不是图像信息642,参照下一图像地址622之后跳到第2个帧数据7。由于第2个帧数据7中的图像识别信息621也表示不是图像信息642,所以控制部23参照下一图像地址622之后跳到第3个帧数据7。由于在第3个帧数据7的图像识别信息621中记录有表示图像信息642被记录的编号“2”,所以控制部23的读出部从该帧数据7读入图像信息642。因此,在读出图像时,能够跳过与所期望的图像不同的图像信息64、tv值图65、sv值图66、bv值图67、av值信息68,所以能够缩短为了检索所期望的图像而需要的时间。

(变形例2)

在第1实施方式的说明中,论述了图像信息64、各种图信息如拍摄元件22中的单位组32的排列那样记录于利用动态图像拍摄功能b及混合拍摄功能而创建的图像文件40的数据部42。也可以将其设为与单位组32的排列不同的排列来记录。以下,详细论述这一点。

图19是变形例2的说明图。在此,与图8的(b)同样地将单位组32分类成4个大组81。不过,之后控制部23所生成的图像信息64不是如单位组32的排列那样对拍摄信号进行排列而成的信息。具体而言,在针对每个大组81将拍摄信号集中后,通过将这些信号连结,生成了图像信息64。例如,在将图像信息64划分成2×2这4个区域时,来自属于第1大组81的单位组32的拍摄信号集中于左上的区域,来自属于第2大组81的单位组32的拍摄信号集中于左下的区域,来自属于第3大组81的单位组32的拍摄信号集中于右上的区域,来自属于第4大组81的单位组32的拍摄信号集中于右下的区域。

此外,在如以上那样变更图像信息64中的拍摄信号的排列的情况下,tv值图65、sv值图66、掩码信息62等的排列也需要与其相匹配地变更。

另外,也可以利用除此以外的方法变更图像信息64的排列。也就是说,在图像文件40内,只要图像信息64内的排列对应于与其他拍摄条件有关的信息(掩码信息62等)内的排列,则其排列自身就可以是任意的。

(变形例3)

在动态图像拍摄功能b和混合拍摄功能中,也可以针对每1帧使单位组32的用途变化。例如,如图20所示,在奇数帧中,单位组32被分别分类成第1~第4大组81,能够获得包括拍摄条件不同的4个图像信息641、642、643、644的图像信息64。并且,在偶数帧中,单位组32仅被分类成第5大组81,仅获得单一图像信息64。也就是说,也可以是,分时地对拍摄条件不同且像素数相对较少的多个图像、和像素数相对较多的单一图像进行拍摄。另外,也能够将该变形例3适用于上述的变形例1、变形例2。

(变形例4)

在动态图像拍摄功能b和混合拍摄功能中,1个单位组32也可以具有多个用途。例如,也可以是,如图21所示,单位组32分别被分类成第1~第4大组81,且全部的单位组32也被分类成第5大组81。该情况下,若按照前者的分类进行图像文件40的再现(显像等),则能够获得包括4个图像信息641、642、643、644的图像信息64,若按照后者的分类进行图像文件40的再现(显像等),则能够获得像素数更多的单一的图像信息64。

(变形例5)

在静态图像拍摄功能b的说明中,叙述了在掩码信息62上分配有“0”这一编号的单位组32并没有利用于拍摄,表示在记录于数据部42的图像信息64中并不包含与该单位组32有关的信息这一情况,在静态图像拍摄功能a、动态图像拍摄功能a中,“0”这一编号也可以具有同样的意思。

另外,在报头部41的掩码信息62中,也可以使“0”这一编号表示没有利用于拍摄的情况。例如,在静态图像拍摄功能b、动态图像拍摄功能b中,在以2×2这4个单位组32对拍摄画面整体进行划分、并将各自不同的用途分配给这4个单位组32的情况下,若单位组32的纵向的数(行数)是奇数,则仅产生1行剩余的行。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是,设为将该剩余的1行不用于拍摄,在记录于报头部41的掩码信息62中,将“0”这一编号分配给该剩余的1行。

此外,上述“0”这一编号是一个例子,也可以将其他编号设为与上述“0”这一编号同样的处理。

(变形例6)

图像文件40的结构也可以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不同。另外,记录于图像文件40的与拍摄条件有关的信息也可以与在第1实施方式等中说明的信息不同。例如,可以省略sv值图66等一部分信息的记录。相反地,也可以进一步追加与上述信息不同的其他信息。另外,记录方式也可以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例如,可以将av值信息68与tv值、sv值等同样地,作为将针对每个单位组32的av值排列成二维状的av值图来记录。

也可以在数据部42中进一步记录与上述各种信息不同的信息。例如,可以在数据部42中记录通过周知的测距技术而测定出的至被摄体的距离信息。另外,该距离信息可以是将针对每个单位组32测定出的至被摄体的距离排列成二维状的所谓深度图(depthmap)。作为其他例子,还能够记录与拍摄光学系统21的状态(例如焦点距离等)有关的信息。另外,也可以考虑这些信息在动态图像的摄像中变化这一情况而将这些信息按每一帧记录。

或者,也可以省略掩码信息62的记录。该情况下,控制部23在进行再现时,使用tv值图65、sv值图66、bv值图67,生成表示与掩码信息62相当的各个单位组32的用途(目的、作用)的信息(掩码相当信息)。例如,控制部23参照tv值图65及/或sv值图66。控制部23在所参照的tv值图65上,将保存有相同的快门速度的坐标(x,y)视为同一区域。

例如,如图28的(a)所示,在tv值图65中,在存在快门速度相互不同的区域r1和r2的情况下,控制部23判断成与区域r1和r2对应的拍摄画面50上的各个区域相当于主要被摄体区域52和背景区域53。例如在区域1中的快门速度比区域2的快门速度高的情况下,控制部23的确定部将与区域r1对应的拍摄画面50上的区域视为主要被摄体区域52,将与区域r2对应的拍摄画面50上的区域视为背景区域53。并且,控制部23生成图28的(b)所示的掩码相当信息63。在图28的(b)中,在主要被摄体52所包含的单位组32的位置保存有“1”,在背景区域53所包含的单位组32的位置保存有“2”。

此外,在使用sv值图66的情况下,控制部23的设定部能够将保存有相同的iso感光度的坐标(x,y)视为同一区域,并同样地生成掩码相当信息63。在使用tv值图65及sv值图66双方的情况下,控制部23的设定部能够将保存有相同的快门速度的坐标和保存有相同的iso感光度的坐标视为同一区域,因此能够详细地进行区域的分割。另外,控制部23通过除了tv值图65及/或sv值图66以外还参照bv值图67,而能够将被摄体亮度的分布利用于区域的分割,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区域的分割精度。

而且,控制部23也可以参照bv值图67来生成掩码相当信息63。该情况下,控制部23将保存有规定范围内的被摄体亮度的坐标(x,y)视为同一区域,并与上述情况同样地生成掩码相当信息63。在记录了上述的距离信息、即深度图的情况下,控制部23能够使用深度图和bv值图67来生成掩码相当信息63。该情况下,控制部23参照bv值图67将被分割于同一区域的区域中、保存有相同的被摄体距离的坐标(x,y)视为同一区域,并生成掩码相当信息63。例如,对于被摄体亮度低的区域,能够分割与呈黑色的被摄体自身对应的区域和与该被摄体的影子对应的区域。

如以上那样,即使在图像文件40中没有记录掩码信息62的情况下,控制部23也能够在再现时基于拍摄条件而生成掩码相当信息。因此,无需在图像文件40中记录掩码信息62,能够削减图像文件40所占的记录区域。

此外,在以上的说明中,说明了使用tv值图65、sv值图66、bv值图67生成与在静态图像拍摄功能a、动态图像拍摄功能a时生成的掩码信息62相当的掩码相当信息63的情况,但不限定于该例。例如,控制部23参照tv值图65、sv值图66,能够将与保存有相同的快门速度的坐标和保存有相同的iso感光度的坐标对应的单位组32视为构成相同的图像信息64的单位组,并生成与在静态图像拍摄功能b、动态图像拍摄功能b、混合拍摄功能时生成的掩码信息62相当的掩码相当信息63。

此外,在拍摄条件相同的单位组的区域存在多个的情况下,也可以将这些区域合为1个区域。另外,在拍摄条件相同的单位组的区域存在多个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各区域的间隔(距离)在间隔窄时将这些区域设为1个区域,在间隔宽时将这些区域设为独立的区域。

(变形例7)

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对具有拍摄元件22和控制部23的作为单一电子设备的拍摄装置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样的实施方式。也能够将本发明适用于例如对设于外部的拍摄元件22进行控制的电子设备。以下,详细叙述从外部设备控制具有拍摄元件22的拍摄单元1001的方式。

图22是示意地表示变形例7的拍摄系统的构成的框图。图22所示的拍摄系统1000由拍摄单元1001和电子设备1002构成。拍摄单元1001具备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拍摄光学系统21和拍摄元件22,而且还具备第1通信部1003。另外,电子设备1002具备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控制部23、液晶显示器24、存储卡25、操作部26、dram27、闪存28及录音部29,而且还具备第2通信部1004。第1通信部1003及第2通信部1004能够利用例如周知的无线通信技术、光通信技术等进行双向的数据通信。另外,拍摄单元1001和电子设备1002也可以是第1通信部1003和第2通信部1004利用基于有线电缆等的有线连接来进行双向的数据通信的结构。

在变形例7的拍摄系统1000中,控制部23通过借助第2通信部1004及第1通信部1003的数据通信来进行拍摄元件22的控制。例如,通过在其与拍摄单元1001之间收发规定的控制数据,来设定按每个单位组32而不同的拍摄条件、或从各个单位组32读出拍摄信号。

如以上所述那样,在拍摄系统1000中,进行针对每个单位组32的控制的是控制部23。电子设备1002不具备拍摄元件22,但通过对设于电子设备1002外部的拍摄元件22(拍摄单元1001)进行控制,而进行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控制。也就是说,本发明能够适用于不具有拍摄元件22的电子设备。

(变形例8)

为了削减图像信息64的数据量,也可以通过周知的可逆压缩技术将图像信息64压缩后记录。另外,也可以将图像信息64以与相邻像素的差分值的形式记录。例如,可以在记录某个像素的像素值(拍摄信号)的位置,记录其与左侧相邻的像素的差分值。或者,记录与规定区域内的全部像素的像素值的平均值之间的差分值,或记录与全部像素的平均值之间的差分值。

另外,在动态图像的情况下,只要记录与前面的帧的相同位置的像素值之间的差分值,就能够进一步削减数据量。或者,还可以仅在值与前面的帧的相同位置的像素值不同时记录像素值,在像素值与前帧相同的情况下不记录该像素值。这也能够适用于拍摄条件(sv值、tv值等)。例如,对于某个单位组32,在sv值与前帧相同的情况下,可以不记录该sv值。

此外,在以以上所述那样的形式记录图像信息64的情况下,在再现时(显像时),需要执行从这些形式将原来的像素值复原的处理。

(变形例9)

设为在动态图像拍摄功能b、混合拍摄功能时,在大组81彼此中帧频不同的情况下,控制部23的记录控制部以最快的帧频为基准来记录各帧,但不限定于该例。例如,控制部23的记录控制部也可以以与各个帧频的最小公倍数相当的帧频记录各帧。如图14所示,在第1大组811中进行60fps的动态图像拍摄、在第2大组812中进行50fps的动态图像拍摄的情况下,以60fps和50fps的最小公倍数即300幅/秒记录帧。即,只要以每5幅记录基于来自被设定成60fps的大组811的拍摄信号得到的图像信息64,并以每6幅记录基于来自被设定成50fps的第大组812的拍摄信号得到的图像信息64即可。

(变形例10)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将本发明适用于镜头一体型相机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能够将本发明适用于例如镜头更换型相机。另外,本发明并不限于相机,也能够适用于pc、移动电话、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带相机的电子设备。

只要不有损本发明的特征,本发明就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对于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可想到的其他形态,也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下面的优先权基础申请及公报的公开内容作为引用文编入于此。

日本专利申请2016年第76527号(2016年4月6日提出申请)

wo2013/164915号公报

附图标记说明

10...拍摄装置,21...拍摄光学系统,22...拍摄元件,23...控制部,24...液晶显示器,25...存储卡,26...操作部,27...dram,28...闪存,29...录音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