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终端、及通信终端的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731810发布日期:2019-05-22 02:54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通信终端、及通信终端的控制方法与流程

以下的公开涉及一种能够进行与其他终端的近距离无线通信的通信终端。



背景技术:

近年来,正在开发使用了近距离无线通信的各种服务。专利文献1及2中公开了其一个示例。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具有能够通过无线响应非接触ic(integratedcircuit)卡的收发功能的自动交易装置。在该自动交易装置中,在交易执行后用于该交易执行的非接触ic卡存在于本装置的附近的情况下,进行非接触ic卡被遗忘的通知。

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其使用近距离无线通信接收与通信对象的设备的状态有关的信息,将该信息显示于显示部并转移至与该信息对应的模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日本特开2000-48245号公报(2000年2月18日公开)”

专利文献2: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日本特开2015-211412号公报(2015年11月24日公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对于专利文献1及2的技术而言,在两个终端间进行了使用无线的通信后,进行所述的引导或显示,该引导或显示并不是在不可能进行该通信的状态下进行。因此,对于专利文献1及2的技术而言,在成为所述不可能的状态的情况下,用户无法对成为那样的状态进行识别,因此存在有无法理解其原因、或无法采取用于消除该状态的处置的可能性。

因此,以下的公开的目的在于,实现一种能够向用户通知无法进行与其他终端的特定的种类的通信的状况的通信终端。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所述的课题,本公开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终端,具备:通信部,其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检测部,其对其他终端进行检测;判定部,其在所述检测部检测到所述其他终端的情况下,对是否能够进行经由所述通信部的与所述其他终端的特定的种类的通信进行判定;及通知部,其在所述判定部判定为无法进行所述通信的情况下,通知该主旨。

而且,为了解决所述的课题,本公开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终端的控制方法,所述通信终端具备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的通信部,其中,所述通信终端的控制方法包含:检测步骤,对其他终端进行检测;判定步骤,在所述检测步骤中检测到所述其他终端的情况下,对是否能够进行经由所述通信部的与所述其他终端的特定的种类的通信进行判定;及通知步骤,在所述判定步骤中判定为无法进行所述通信的情况下,通知该主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终端及其控制方法,可起到如下效果:能够向用户通知无法进行与其他终端的特定的种类的通信的状况。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功能框图。

图2为表示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nfc显示器的具体的构成的图。

图3为表示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处理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

图4为表示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显示例的图,(a)为表示未被便携式设备遮盖的情况下的显示例的图,

(b)为表示被便携式设备遮盖且便携式设备的p2p模式无效的情况下的显示例的图。

图5为表示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功能框图。

图6为表示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nfc显示器的具体的构成的图。

图7的(a)及(b)为对图6所示的触摸面板的原理进行说明的图,(c)及(d)为表示物体与触摸面板接触时产生的传感器信号的示例的图。

图8为表示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处理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

图9为表示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显示例的图,(a)为表示未被便携式设备遮盖的情况下的显示例的图,

(b)为表示被便携式设备遮盖且便携式设备的nfc通信功能无效的情况下的显示例的图。

图10为表示本公开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处理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

图11为表示本公开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显示例的图,(a)为表示既未被nfc搭载的便携式设备遮盖也未被nfc非搭载的便携式设备遮盖的情况下的显示例的图,(b)为被nfc非搭载的便携式设备遮盖的情况下的显示例的图。

图12为表示本公开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处理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在以下的各实施方式中,基于图1~图4,对使用了近距离无线通信的数据处理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

另外,近距离无线通信表示到达距离短的全部无线通信。近距离无线通信例如包含利用了非接触ic卡或非接触ic标签等的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技术的通信。在本实施方式中,只要没有特别明确说明,“通信”这样的语句可以理解为是指近距离无线通信。在以下的各实施方式中,作为近距离无线通信的一个示例,例示了nfc(nearfieldcommunication)进行说明。

(显示装置1的概要)

首先,参照图1及图2,对显示装置(通信终端)1的概要进行说明。图1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功能框图。图2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的nfc显示器11的具体的构成的图。

显示装置1为显示图像的装置,如图1所示,具备nfc显示器11、nfc控制器(检测部)13、控制部14及存储部15。显示装置1例如也可以用作数字标牌。

nfc显示器11为,具备实施与后述的便携式设备(其他终端)100的近距离无线通信的机构的显示器。nfc显示器11具备保护玻璃110、nfc通信部(通信部)112、及显示部(通知部)113。

在此,参照图2对nfc显示器11的具体的构成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nfc显示器11从用户对图像进行目视确认的一侧按照保护玻璃110、nfc通信部112、显示部113的顺序重叠各构件来构成。

nfc通信部112为,用于实施与便携式设备100近距离无线通信的通信装置。另外,便携式设备100为,具有与显示装置1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nfc通信)的功能的设备,例如智能电话等便携式电话机、平板电脑等。换言之,便携式设备100具有实施与nfc通信部112的通信的nfc通信功能(通信功能)。

nfc通信部112具备具有对便携式设备100进行感知来实施数据的收发的功能的透明天线即nfc天线114(天线)。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nfc通信部112为设置在保护玻璃110与显示部113之间的片状的构件。另外,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nfc通信部112为具备一个nfc天线114的构成,但nfc天线114的数量、尺寸、位置并不限定于图2的示例。此外,nfc通信部112的位置并不限定于图2所示的保护玻璃110与显示部113之间。例如,也可以将nfc通信部112配置于显示部113的背面(即,用户对图像进行目视确认的一侧的相反侧),在该情况下,nfc天线无需是透明的。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nfc通信部112与显示部113是相互重叠的构成,但nfc通信部与显示部也可以不必重叠。

显示部113为,将从控制部14供给的各信息作为图像显示于显示区域的显示装置。显示部113例如为lcd(liquidcrystaldisplay,液晶显示器),但并不限定于该例。另外,显示装置1是作为通知部而具备显示部113的构成,本公开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终端并不限于此。即,通知部能够将显示装置1进行处理的信息向用户通知即可,例如也可以由led(lightemittingdiode)、扬声器等构成。此外,通知部也可以对显示装置、led、扬声器等进行组合来构成。

nfc控制器13为,对便携式设备100进行检测的检测部。更详细而言,nfc控制器13对nfc显示器11是否被便携式设备100遮盖进行检测。在本实施方式中,nfc控制器13接收由控制部14发出的附加有规定的参数的find命令,根据该find命令及规定的参数,对nfc通信部112(nfc天线114)进行驱动,从而尝试便携式设备100的检测。

更详细而言,nfc控制器13将请求用于特定便携式设备100所储存的便携式设备100的类别的介质信息的请求信号(即,用于检测便携式设备100的信号),作为无线信号(微弱电波)经由nfc通信部112持续地向外部输出。并且,nfc控制器13在请求信号的输出后的规定时间内,对是否存在有对该请求信号的响应进行确认,将其确认结果,作为尝试所述检测的结果向响应信号检测判定部141发送。上述nfc控制器13的动作由后述的响应信号检测判定部141来控制。

此外,nfc控制器13经由nfc通信部112,执行显示装置1与便携式设备100之间的规定的数据的收发处理。该nfc控制器13的动作由后述的传输处理执行部143来控制。

控制部14综合地控制显示装置1的各部,并实施显示部113的控制、nfc控制器13的控制、及存储部15所存储的软件(应用程序)的启动或控制等。控制部14、nfc显示器11及nfc控制器13以能够通信的方式连接。另外,对于控制部14的具体的构成将在下文中叙述。此外,存储部15对显示装置1所使用的各种数据进行存储。

另外,图1所示的控制部14的各部的功能也可以由独立于显示装置1而单独地设置的外部装置来实现。在该情况下,所述外部装置具备所述各部的功能,并作为能够与显示装置1协作地实施与便携式设备100的近距离无线通信的通信终端发挥功能。此外,显示装置1与所述外部装置经由收发部(未图示)实施数据的收发。该数据的收发也可以由有线或无线中的任一者来实施。此外,显示装置1与所述外部装置也可以经由路由器等中继装置实施数据的收发。

(控制部14的具体的构成)

接着,参照图1,对控制部14的具体的构成进行说明。

控制部14具备响应信号检测判定部(检测部)141、通信模式判定部(判定部)142、及传输处理执行部143及通知控制部(通知部)144。

响应信号检测判定部141对nfc控制器13进行控制,从而与nfc控制器13一起实施便携式设备100是否被遮盖于nfc显示器11的确认。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响应信号检测判定部141具有作为与nfc控制器13一起检测便携式设备100的检测部的功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响应信号检测判定部141对是否检测到响应信号进行判定,从而来实施所述的确认,响应信号为对相对于便携式设备100发送的请求信号的响应。在该情况下,响应信号检测判定部141相对于nfc控制器13发出附加有规定的参数的find命令,并向nfc控制器13发送。

具体而言,响应信号检测判定部141将请求便携式设备100所储存的介质信息的请求信号持续地向nfc控制器13发出。nfc控制器13如上所述,将发出的请求信号作为无线信号,并经由nfc通信部112向外部输出,从而对是否有来自便携式设备100的响应进行确认,使该确认结果向响应信号检测判定部141返回。

在nfc显示器11被便携式设备100遮盖的情况下,便携式设备100接收所述请求信号,并所述规定时间内,将相对于该请求信号的响应信号向显示装置1发送。nfc控制器13在所述规定时间内,经由nfc通信部112接收所述响应信号,将该主旨作为所述确认结果向响应信号检测判定部141发送。

在此,nfc控制器13仅接收遮盖nfc显示器11的便携式设备100的数量的所述响应信号。例如在被一个便携式设备100遮盖的情况下,nfc控制器13作为所述确认结果,而将表示检测设备数(检测介质数)为1的数据向响应信号检测判定部141发送。

即,响应信号检测判定部141在接收到表示检测设备数为1以上的数据的情况下,判定为nfc控制器13检测到响应信号。

另一方面,在nfc显示器11未被便携式设备100遮盖的情况下、或被不具有nfc通信功能的便携式设备遮盖的情况下,nfc控制器13无法接收相对于所述请求信号的响应信号。因此,在该情况下,nfc控制器13将在所述规定时间经过后无法接收响应信号的主旨(即,表示检测设备数为0的数据)作为所述确认结果,向响应信号检测判定部141发送。由此,响应信号检测判定部141判定为nfc控制器13未检测到响应信号。

通信模式判定部142在由响应信号检测判定部141判定为nfc显示器11被便携式设备100遮盖的情况(即,由nfc控制器13检测到便携式设备100的情况)下,对是否能够实施经由nfc通信部112的与便携式设备100的特定的种类的通信进行判定。在本实施方式中,通信模式判定部142作为特定的种类的通信,对是否能够实施使用了p2p(peertopeer)模式的通信进行判定。

对于nfc,例如能够实施使用了p2p模式的通信、使用了读/写模式的通信、或使用了卡仿真模式的通信。p2p模式为,能够在相互具有nfc通信功能的两个设备间实施各种数据的传输的模式。在该设备间经由nfc通信部直接实施数据的传输的情况下,该p2p模式需要是有效的。此外,p2p模式也称作,能够实施具有nfc通信功能的便携式设备之间的各种数据的收发的模式、即能够实施与便携式设备100的双向的通信的模式。另一方面,读/写模式为,能够相对于nfc卡、nfc标签实施数据的读写的模式。此外,卡仿真模式为,能够将具有nfc通信功能的设备用作nfc卡、nfc标签的模式。即,读/写模式及卡仿真模式是能够实施具有nfc通信功能的便携式设备之间的一个方向的通信的模式,而不是能够实施双向的通信的模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信模式判定部142在判定为响应信号检测判定部141检测到响应信号的情况下,对nfc控制器13接收到的响应信号进行分析。

在本实施方式中,便携式设备100当经由nfc通信部112接收请求信号时,使包含表示本设备的通信方式的介质类别的介质信息,包含于响应信号并向显示装置1发送。因而,在作为便携式设备100的通信模式设定有p2p模式的情况下,响应信号中含有包含表示通信方式为p2p模式的介质类别的介质信息。另一方面,在作为便携式设备100的通信模式设定有p2p模式以外的通信模式的情况下,响应信号中含有包含表示通信方式为p2p模式以外的通信模式的介质类别的介质信息。

因而,通信模式判定部142通过对响应信号进行分析,对是否表示响应信号所包含的介质信息为p2p模式进行确认,对是否实施与被遮盖的便携式设备100使用p2p模式的通信进行判定。

通信模式判定部142在判定为能够实施使用了p2p模式的通信的情况下,判定便携式设备100中p2p模式有效,将该主旨向传输处理执行部143通知。另一方面,在判定为无法实施使用了p2p模式的通信的情况下,判定为便携式设备100中p2p模式无效,将该主旨向通知控制部144通知。

另外,上述的nfc控制器13及响应信号检测判定部141对便携式设备100的检测判定、以及通信模式判定部142对通信方式的判定的方法只不过是一个示例,如果能够实施该判定则并不限于该方法。

传输处理执行部143在由通信模式判定部142判定为能够实施使用了p2p模式的通信的情况下,执行显示装置1与便携式设备100之间的规定的数据的收发处理。例如,传输处理执行部143执行从显示装置1向便携式设备100的规定的数据的传输处理。

通知控制部144在由通信模式判定部142判定为无法实施使用了p2p模式的通信的情况下,将该主旨向显示部113通知。即,通知控制部144与显示部113一起作为实施所述的通知的通知部发挥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通知控制部144向显示部113输出包含催促使便携式设备100的p2p模式有效的消息(即,表示用户应采用的处置方法的消息)的图像,从而能够对便携式设备100的用户通知该主旨。

此外,替代显示部113,在通知部由一个或多个led实现的情况下,通知控制部144例如通过对led的点亮进行控制来实施所述的通知。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在led点亮时记载有用户应采用的处置方法的说明书呈现于显示部113的附近等用户易于观察的位置。此外,在通知部由扬声器实现的情况下,通知控制部144也可以通过从扬声器输出例如蜂鸣音那样的单调的声音来实施所述的通知。在该情况下,与led点亮时同样地,也可以将记载有在从扬声器输出蜂鸣音时用户应采用的处置方法的说明书呈现于所述位置。此外,通知控制部144也可以将包含通知的内容(所述处置方法)的语音从扬声器输出,以替代蜂鸣音。而且,通知部也可以通过所述构件的组合来实现,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利用所述的通知的组合来进行通知。例如,在通知部由显示部113及扬声器构成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包含表示所述处置方法的消息的图像显示于显示部113,并且从扬声器输出包含该消息的语音。

(本实施方式中的显示装置1的处理)

接着,参照图3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1的处理(控制方法)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图3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1的处理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

首先,nfc控制器13及响应信号检测判定部141经由nfc通信部112(nfc天线114)对是否有来自便携式设备100的响应进行确认(s1)。在本实施方式中,响应信号检测判定部141通过对nfc控制器13进行控制,对nfc控制器13是否接收到相对于请求信号的响应信号(即,检测设备数是否为1以上)进行确认,从而对是否有所述的响应进行确认。

也就是说,通过s1的处理,实施nfc显示器11是否被便携式设备100遮盖的判定。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说s1的处理为,利用nfc控制器13及响应信号检测判定部141对便携式设备100进行检测的处理(检测步骤)。

在响应信号检测判定部141判定为存在有来自便携式设备100的响应的情况(s1中为是)下,对便携式设备100的通信模式是否被设定为p2p模式进行判定(s2;判定步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信模式判定部142对nfc控制器13接收到的响应信号所包含的介质信息进行分析,对便携式设备100的p2p模式是否有效进行判定。另一方面,在s1中判定为没有响应的情况(s1中为否)下,重复s1的处理,直至有所述响应为止(直至便携式设备100被遮盖于nfc显示器11)。

在由通信模式判定部142判定为便携式设备100的p2p模式有效的情况下,即判定为能够实施与便携式设备100使用p2p模式的通信的情况(s2中为是)下,传输处理执行部143执行对便携式设备100的规定的数据的收发处理(s3)。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传输处理执行部143执行对便携式设备100的规定的数据的传输处理。

另一方面,在由通信模式判定部142判定为便携式设备100的p2p模式没有效的情况下,即判定为无法实施与便携式设备100使用p2p模式的通信的情况(s2中为否)下,通知控制部144经由显示部113通知该主旨(s4;通知步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知控制部144将催促使便携式设备100的p2p模式有效的消息显示于显示部113。并且,返回s1的处理。

在经由s4的处理后,当用户使便携式设备100的p2p模式有效并使该便携式设备100再次遮盖nfc显示器11时,s1的处理中存在有来自便携式设备100的响应,s2的处理中,判定为该便携式设备100的p2p模式有效。因此,在s3的处理中,执行规定的数据的收发处理。

(本实施方式中的显示例)

接着,参照图4,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1中的显示例进行说明。图4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1中的显示例的图,(a)为表示便携式设备100未被遮盖的情况下的显示例的图,(b)为表示便携式设备100被遮盖且便携式设备100的p2p模式无效的情况下的显示例的图。在本例中,示出便携式设备100取得显示装置1所存储的规定的数据的情况下的显示例。

如图4的(a)所示,在便携式设备100未被遮盖的状态下,在显示装置1中,利用控制部14的控制,而使包含催促遮盖便携式设备100(即,能够获取规定的信息)的消息m1(本例中“通过触摸进行信息获取”)、和遮盖便携式设备100的位置p1的图像显示于显示部113。控制部14在例如成为使用nfc通信实施数据的传输的场景时,将该图像显示于显示部113。

在图4的(a)的状态下,当由对消息m1进行了确认的用户将便携式设备100遮盖于nfc显示器11的所述位置p1时,如上所述,在显示装置1中,由nfc控制器13及响应信号检测判定部141对便携式设备100进行检测,对便携式设备100的p2p模式是否有效进行判定。并且,在判定为p2p模式没有效的情况下,如图4的(b)所示,显示包含表示该主旨的消息m2(本例中“请使nfc的p2p模式有效”)的图像。即,通知控制部144在判定为

p2p模式没有效的情况下,通过将消息m1切换为消息m2,能催促便携式设备100的用户使便携式设备100的p2p模式有效。

(第一实施方式的主要的效果)

如以上所述,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1对是否能够经由nfc通信部112实施与便携式设备100的使用了p2p模式的通信,在无法实施该通信的情况下,通知该主旨。由此,用户能够对便携式设备100的p2p模式无效的可能性进行识别。因此,用户将便携式设备100的通信模式的设定变更为p2p模式有效,能够使显示装置1实施与便携式设备100的通信。

另一方面,在使p2p模式有效的便携式设备100被遮盖的情况下,不实施所述那样的通知。因此,显示装置1能够顺畅地实施与便携式设备100的通信。

〔第二实施方式〕

基于图5~图9对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以下所示。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对与所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件具有相同的功能的构件,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显示装置1a的概要)

首先,参照图5及图6,对本实施方式中的显示装置1a的概要进行说明。图5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1a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功能框图。图6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1a的nfc显示器11a的具体的构成的图。

如图5所示,显示装置1a具备nfc显示器11a及控制部14a,以替代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显示装置1的nfc显示器11及控制部14。此外,显示装置1a具备触摸面板控制器(检测部)12。

如图5及图6所示,nfc显示器11a除第一实施方式中的nfc显示器11的结构,还具备触摸面板(检测部)111。具体而言,如图6所示,nfc显示器11a从用户对图像进行目视确认的一侧按照保护玻璃110、nfc通信部112、触摸面板111、显示部113的顺序重叠各构件来构成。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nfc显示器11a中,无需nfc通信部112与触摸面板111重叠。此外,nfc通信部112也可以设置于触摸面板111(即,也可以使触摸面板111与nfc通信部112成为一体)。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显示部113为与nfc通信部112及触摸面板111重叠的构成,但显示部113也可以不必与nfc通信部112及触摸面板111重叠。

触摸面板111为对包含便携式设备100的各种物体进行检测的检测部。触摸面板111具备接受物体的接触的触摸面、用于感知物体与触摸面之间的接触及由接触产生的输入位置的检测机构。触摸面板的检测机构根据检测原理的不同,而存在有红外线方式、静电容量方式、红外线相机方式、双波段方式、阻抗膜方式等方式。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触摸面板111的检测机构为静电容量方式进行说明。此外,触摸面板111也可以不与物体接触,而将触摸面板111与物体的距离处于规定距离以内的所谓的接近状态作为接触进行感知。另外,触摸面板111的动作由后述的触摸面板控制器12来控制。

在此,参照图7对静电容量方式的触摸面板111的详情进行说明。图7的(a)及(b)为用于说明触摸面板111的原理的图,图7的(c)及(d)为表示触摸面板111与物体接触时产生的检测信号的示例的图。

如图7的(a)所示,触摸面板111通过使沿y方向延伸的透明电极115与沿x方向延伸的透明电极116重合来形成。并且,如图7的(b)所示,当具有导电性的物体(图7的(b)中为手指f)与触摸面板111接触时,静电容量发生变化。此时,通过对哪个电极间静电容量发生变化进行检测,能够特定物体接触的坐标。

图7的(c)及(d)为表示作为物体而搭载有nfc通信功能的便携式设备100(在此,对便携式设备100的筐体不具有导电性的情况进行说明)与触摸面板111接触时的表示静电容量的变化量的检测信号的示例的图。另外,便携式设备100具备用于实现nfc通信功能的天线线圈,利用该天线线圈的导电性,触摸面板111能够对便携式设备100的接触进行检测。

当使便携式设备100与触摸面板111接触时,会产生图7的(c)所示那样的检测信号。当利用俯视图对其进行表示时,如图7的(d)所示,根据便携式设备100的接触面(与触摸面板111接触的面)的形状可清楚看见产生传感器信号的情况。具体而言,会产生与天线线圈的形状对应的形状的传感器信号。如此,在静电容量方式的触摸面板111中,即使便携式设备100的nfc通信功能无效,由于nfc天线114为电介质并且天线线圈具有大概类似的大小和形状,因此能够根据由触摸面板111获得的信息对便携式设备100是否与触摸面板111接触进行检测。

触摸面板111将该传感器信号作为检测信号向触摸面板控制器12输出。具体而言,触摸面板111以1秒钟60次~240次的频率将检测信号向触摸面板控制器12输出。

另外,虽未图示,但在手指等物体与触摸面板111接触的情况下,不会产生图7的(c)那样的广泛范围的传感器信号(换言之,宽的传感器信号),会产生狭窄范围的传感器信号(换言之,细的传感器信号)。

返回图5,触摸面板控制器12对触摸面板111的动作进行控制。具体而言,触摸面板控制器12基于表示触摸面板111检测到便携式设备100等物体的检测信号(触摸面板111对物体进行检测时产生的传感器信号)的分析结果,对便携式设备100进行检测。

即,触摸面板控制器12还具有所述检测部的功能。触摸面板控制器12将是否检测到便携式设备100的信息向后述的终端有无判定部145输出。

另外,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图5所示的控制部14a的各部的功能也可以通过独立于显示装置1a而单独地设置的外部装置(通信终端)来实现。

(控制部14a的具体的构成)

控制部14a对显示装置1a的各部综合地进行控制,除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部14以外,还实施触摸面板控制器12的控制。控制部14a与nfc显示器11a以能够通信的方式连接。

此外,控制部14a具备响应信号检测判定部(判定部)141、通信模式判定部142、传输处理执行部143、通知控制部144及终端有无判定部(检测部)145。即,控制部14a除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部14的各部以外,还具备终端有无判定部145。

终端有无判定部145通过对触摸面板控制器12进行控制,与触摸面板控制器12一起对具有nfc通信功能的便携式设备100是否触摸nfc显示器11a进行确认。

如上所述,触摸面板控制器12基于所述检测信号的分析结果,能够对便携式设备100进行检测。因而,终端有无判定部145在从触摸面板控制器12接收到表示检测到便携式设备100的检测结果的情况下,判定为便携式设备100被触摸。另一方面,终端有无判定部145在从触摸面板控制器12接收到表示未检测到便携式设备100的检测结果的情况下,判定为未触摸便携式设备100。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终端有无判定部145具有与触摸面板111及触摸面板控制器12一起作为检测便携式设备100的检测部的功能。

此外,无论便携式设备100的nfc通信功能有效还是无效(即,动作中还是停止中),触摸面板控制器12均能够通过对所述检测信号进行分析来检测便携式设备100。因此,即使在由响应信号检测判定部141判定为便携式设备100未遮盖于nfc显示器11a的情况下,也能够由触摸面板控制器12及终端有无判定部145判定为被便携式设备100触摸。即,即使在nfc通信功能无效的情况下,能够对触摸的便携式设备100进行检测。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由响应信号检测判定部141判定为未检测到响应信号的情况下,实施终端有无判定部145对便携式设备100的有无判定。

响应信号检测判定部141在由终端有无判定部145判定为nfc显示器11a被便携式设备100触摸的情况(即,由触摸面板111及触摸面板控制器12检测到便携式设备100的情况)下,经由nfc通信部112对是否能够实施便携式设备100的特定的种类的通信进行判定。在本实施方式中,响应信号检测判定部141作为特定的种类的通信能够对是否能够实施nfc通信进行判定,所述nfc通信为从便携式设备100接收相对于请求信号的响应信号。

即,响应信号检测判定部141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作为检测便携式设备100的检测部发挥功能,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对是否能够实施所述通信(nfc通信)进行判定的判定部发挥功能。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信模式判定部142以能够实施nfc通信为前提,作为特定的种类的通信而对是否能够实施使用了p2p模式的通信进行判定。

通知控制部144(1)在由通信模式判定部142判定为无法实施使用了p2p模式的通信的情况下,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将该主旨向显示部113通知。此外,通知控制部144(2)在由终端有无判定部145判定为便携式设备100与nfc显示器11a触摸且由响应信号检测判定部141判定为无法实施nfc通信的情况下,将无法实施nfc通信的主旨向显示部113通知。在本实施方式中,通知控制部144输出包含催促使便携式设备100的nfc通信功能有效的消息(即,表示用户应采用的处置方法的消息)的图像,从而向便携式设备100的用户通知该主旨。

无论是否由触摸面板111检测到便携式设备100,在nfc控制器13无法接收到相对于请求信号的响应信号的情况下,假定便携式设备100的nfc通信功能无效(off)。因此,在所述(2)的情况下,通知用户使nfc通信功能有效(on),从而能够使用nfc通信。

(本实施方式中的显示装置1a的处理)

接着,参照图8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1a的处理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图8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1a的处理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

首先,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s1中,由响应信号检测判定部141判定来自便携式设备100的响应的有无。响应信号检测判定部141在判定为没有来自便携式设备100的响应的情况(s1中为否)下,将该主旨向终端有无判定部145通知。终端有无判定部145在响应信号检测判定部141接收到该主旨的通知时,对是否由触摸面板111检测到便携式设备100进行判定(s11)。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s11的处理为,由触摸面板控制器12及终端有无判定部145对便携式设备100进行检测的处理(检测步骤)。换言之,对便携式设备100是否被触摸进行检测的处理,在本实施方式中,由触摸面板控制器12及终端有无判定部145来实施,而不是s1中的nfc控制器13及响应信号检测判定部141。

此外,在s1的处理中,在存在有来自便携式设备100的响应的情况下,实施经由nfc通信部112的通信(nfc通信)。另一方面,在没有来自便携式设备100的响应的情况下,不实施nfc通信。因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说s1的处理为,对是否能够实施作为特定的种类的通信的nfc通信进行判定的处理(判定步骤)。

在由终端有无判定部145判定为检测到便携式设备100的情况(s11中为是)下,通知控制部144将无法实施nfc通信的主旨向显示部113通知(s12;通知步骤)。也就是说,在以无法实施nfc通信的状态检测到便携式设备100的情况下,无论是否被具有nfc通信功能的便携式设备100遮盖,假定该功能无效。因此,在s1的处理中为否及s11的处理中为是的情况下,判定为检测到的便携式设备100的nfc通信功能无效,实施所述的通知。在本实施方式中,通知控制部144将催促使便携式设备100的通信功能有效的消息显示于显示部113。并且,返回s1的处理。

在经由s12的处理后,当用户使便携式设备100的nfc通信功能有效并使该便携式设备100再次遮盖nfc显示器11a时,s1的处理中,nfc控制器13及响应信号检测判定部141能够接收来自便携式设备100的响应,因此判定为能够实施与便携式设备100的nfc通信。

另一方面,在s11中检测到便携式设备100的情况(s11中为否)下,返回s1的处理。在该情况下,能够判定为nfc显示器11a未被便携式设备100遮盖。

另外,s2~s4的处理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其在此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中的显示例)

接着,参照图9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1a中的显示例进行说明。图9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1a中的显示例的图,(a)为表示未被便携式设备100遮盖的情况下的显示例的图,(b)为表示被便携式设备100遮盖且便携式设备100的nfc通信功能无效的情况下的显示例的图。在本例中,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示出便携式设备100取得显示装置1a所存储的规定的数据的情况下的显示例。另外,图9的(a)所示的状态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4的(a)的状态相同,因此省略其在此的说明。

在图9的(a)的状态下,当由对消息m1进行了确认的用户使nfc通信功能没有效的便携式设备100触摸nfc显示器11a的所述位置p1时,如上所述,在显示装置1a中,无法由nfc控制器13及响应信号检测判定部141检测便携式设备100,但由触摸面板111检测便携式设备100。也就是说,判定为检测到的便携式设备100的nfc通信功能无效。因此,在该情况下,如图9的(b)所示,显示包含表示无法实施nfc通信的主旨的消息m3(本例中“请使nfc的通信功能有效”)的图像。即,通知控制部144在判定为便携式设备100的nfc通信功能没有效的情况下,将消息m1切换为消息m3,从而能够催使便携式设备100的用户使携式设备100的nfc通信功能有效。

(第二实施方式的主要的效果)

如以上所述,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1a对是否能够实施与便携式设备100的nfc进行判定,在无法实施该nfc通信的情况下,通知该主旨。具体而言,显示装置1a在由触摸面板111检测便携式设备100且无法实施与便携式设备100的nfc通信的情况下,通知无法实施该nfc通信的主旨。由此,用户能够对便携式设备100的nfc通信功能无效的可能性进行识别。因此,用户使便携式设备100的nfc通信功能有效,能够使显示装置1a实施便携式设备100的通信。

另一方面,在被使nfc通信功能有效的便携式设备100遮盖的情况下,不实施所述那样的通知。因此,显示装置1a能够顺畅地实施与便携式设备100的通信。

此外,在便携式设备100的nfc通信功能有效的情况下,实施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处理。因此,在该情况下,可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第三实施方式〕

基于图10~图11对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以下所示。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对与所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件具有相同的功能的构件,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具有与图5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1a同样的结构。并且,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终端有无判定部145与触摸面板111及触摸面板控制器12一起作为检测便携式设备100的检测部发挥功能。此外,响应信号检测判定部141作为对是否能够实施nfc进行判定的判定部发挥功能。

如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述,终端有无判定部145根据触摸面板控制器12对触摸面板111的检测信号的分析,能够对与触摸面板111接触或接近的物体是具有nfc通信功能的便携式设备100、还是不具有nfc通信功能的便携式设备(nfc非搭载(nfc非对应)的便携式设备)进行判定。

具体而言,便携式设备100具有nfc通信部(nfc天线)。另一方面,nfc非搭载的便携式设备不具有nfc天线。因此,触摸面板控制器12根据上述的分析,在便携式设备100的情况下,能够获得反映nfc天线114的材质及形状的检测信号,但在nfc非搭载的便携式设备中,无法获得那样的检测信号。例如,在nfc非搭载的便携式设备的筐体由金属框架构成的情况下,至少该金属框架的配置位置与nfc天线的配置位置不同。此外,根据nfc天线的有无便携式设备的内部构成不同。因此,由便携式设备100与nfc非搭载的便携式设备获得的检测信号互不相同。因而,根据上述的分析,终端有无判定部145能够对触摸的便携式设备是否具有nfc通信功能进行判定。

也就是说,在第二实施方式及本实施方式中,终端有无判定部145作为基于所述检测信号对遮盖于nfc显示器11a的便携式设备(其他终端)是否具有nfc通信功能进行判定的通信功能有无判定部发挥功能。

通知控制部144在由终端有无判定部145判定为被便携式设备100遮盖的情况(即触摸面板111检测到便携式设备100的情况)下、且响应信号检测判定部141判定为无法实施nfc通信的情况下,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将无法实施nfc通信的主旨向显示部113通知。

在本实施方式中,除所述的通知以外,通知控制部144在触摸面板111检测到nfc非搭载的便携式设备的情况下,将该便携式设备不具有nfc通信功能的主旨向显示部113通知。在本实施方式中,假定通知控制部144能够实施与便携式设备的数据通信,并输出包含nfc以外的通信方式的图像。作为nfc以外的通信方式,例如可列举qr码(注册商标)。

(本实施方式中的显示装置1a的处理)

接着,参照图10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1a的处理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图10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1a的处理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另外,s1~s4的处理及s12的处理与图8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1a的处理相同,因此省略在此的说明。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图8所示的s11的处理中,在由触摸面板111未检测到便携式设备100的情况下,返回s1的处理。即,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无论是在遮盖于nfc显示器11a的便携式设备不具有nfc通信功能的情况下,还是实际上nfc显示器11a未被任何物体遮盖的情况下,返回s1的处理。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s22,对由触摸面板111检测到的物体是否是nfc非搭载的便携式设备进行确认,实施与该确认结果对应的处理。

具体而言,在由响应信号检测判定部141判定为存在有来自便携式设备(便携式设备100或nfc非搭载的便携式设备)的响应的情况(s1中为否)下,终端有无判定部145对是否由触摸面板111检测到便携式设备100(nfc便携式设备)进行判定(s21)。并且,在由终端有无判定部145判定为检测到便携式设备100的情况(s21中为是)下,转移至s12的处理,实施通知控制部144的通知(例如,使nfc通信功能有效的主旨的通知)。

另一方面,在终端有无判定部145判定为未检测到便携式设备100的情况(s21中为否)下,对是否由触摸面板111检测到nfc非搭载的便携式设备进行判定(s22)。并且,在由终端有无判定部145判定为检测到nfc非搭载的便携式设备的情况(s22中为是)下,通知控制部144通知nfc非搭载的便携式设备不具有nfc通信功能的主旨(s23:通知步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知控制部144将包含便携式设备取得的nfc以外的通信方式的图像显示于显示部113。并且,结束上述步骤。另一方面,在由终端有无判定部145判定为未检测到nfc非搭载的便携式设备的情况(s22中为否)下,返回s1的处理。

如此,s21的处理与s11的处理同样地是对便携式设备100进行检测的检测步骤。另一方面,s22的处理也可以说是,对作为与便携式设备100不同的其他终端的便携式设备进行检测的检测步骤。此外,s21及s22的处理也可以说是,对与触摸面板111触摸的便携式设备是否具有nfc通信功能进行判定的通信功能有无判定步骤。

(本实施方式中的显示例)

接着,参照图11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1a中的显示例进行说明。图11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1a中的显示例的图,(a)为表示既没有触摸便携式设备100也没有触摸nfc非搭载的便携式设备的情况下的显示例的图,(b)为被表示nfc非搭载的便携式设备触摸的情况下的显示例的图。在本例中,示出nfc非搭载的便携式设备取得显示装置1a所存储的规定的数据的情况下的显示例。另外,图11的(a)所示的状态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图9的(a)的状态相同,因此省略其在此的说明。

在图11的(a)的状态下,当由对消息m1进行了确认的用户使nfc非搭载的便携式设备触摸nfc显示器11a的所述位置p1时,如上所述,在显示装置1a中,无法由nfc控制器13及响应信号检测判定部141对该便携式设备进行检测,但由触摸面板111检测该便携式设备。并且,由终端有无判定部145判定为检测到的便携式设备为nfc非搭载的便携式设备。因此,在该情况下,如图11的(b)所示,显示包含表示不具有nfc通信功能的主旨的消息m4(在本例中,作为nfc以外的通信方式的qr码(注册商

标))的图像。即,通知控制部144在未被nfc非搭载的便携式设备遮盖的情况下,将消息m1切换为消息m4,从而即使是nfc非搭载的便携式设备也能够催促该便携式设备的用户切换为能够实施数据通信的通信方式。

(第三实施方式的主要的效果)

如以上所述,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1a基于触摸面板111的检测信号,对与nfc显示器11a触摸的便携式设备是否具有nfc通信功能进行判定,在不具有nfc通信功能的情况下,通知该主旨。由此,用户能够对被nfc非搭载的便携式设备触摸的情况进行识别。

此外,显示装置1a在对假定nfc非搭载的便携式设备能够实施与显示装置1a通信的nfc以外的通信方式进行了通知的情况下,用户能够使用该通信方式使显示装置1a实施与该便携式设备的数据通信。

此外,在被便携式设备100遮盖的情况下,实施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的处理。因此,在该情况下,可起到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第四实施方式〕

对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以下所示。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对与所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件具有相同的功能的构件,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二实施方式不同,显示装置1a的nfc通信部112及nfc控制器13(即,显示装置1a的nfc通信功能)在便携式设备100触摸nfc显示器11a之前,以无效为前提。并且,关于便携式设备100是否触摸nfc显示器11a,本实施方式的控制部14a在对判定是否由触摸面板111检测到便携式设备100进行确认后,对判定是否能够实施nfc通信进行确认。

接着,参照图12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1a的处理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图12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1a的处理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另外,s1~s4的处理及s12的处理与图8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1a的处理相同,因此省略在此的说明。此外,s21的处理与图10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1a的处理相同,因此省略在此的说明。

具体而言,如图12所示,首先,终端有无判定部145对是否由触摸面板111检测到便携式设备100进行判定(s21,检测步骤)。

在由终端有无判定部145判定为检测到便携式设备100的情况(s21中为是)下,控制部14a使显示装置1a的nfc通信功能有效(s31)。之后,响应信号检测判定部141为了检测便携式设备100而向nfc控制器13发送请求信号,nfc控制器13对是否从便携式设备100接收到相对于该请求信号的响应信号进行确认(s1)。并且,响应信号检测判定部141在存在有来自便携式设备100的响应的情况下,判定为能够实施与便携式设备100的nfc通信(判定步骤)。

在由响应信号检测判定部141判定为无法实施与便携式设备100的nfc通信的情况(s1中为否)下,控制部14a使显示装置1a的nfc通信功能无效(s32)。接着,在由响应信号检测判定部141判定为无法实施与便携式设备100的nfc通信的情况下,假定便携式设备100的nfc通信功能无效,因此通知控制部144向显示部113通知无法实施nfc通信的主旨(s12,通知步骤)。

另外,在由响应信号检测判定部141判定为能够实施与便携式设备100的nfc通信的情况(s1中为是)下,也可以在通过控制部14a使显示装置1a的nfc通信功能无效后(s33),实施s2~s4的处理。此外,在触摸面板111未检测到便携式设备100的情况(s21中为否)下,重复检测步骤(s21)的处理,直至检测到便携式设备100。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所述处理顺序,能够预先使显示装置1a的nfc通信功能无效,直至触摸面板111对便携式设备100进行检测。故此,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1a,能够抑制直至检测到便携式设备100的显示装置1a的功耗。

另外,通常,在nfc通信部112的情况下,如果使便携式设备100靠近至距nfc显示器11a为规定的距离(几英寸)则实施通信,能够对便携式设备100进行检测。另一方面,在触摸面板111的情况下,在与所述规定的距离相比进一步靠近时,对便携式设备100进行检测较为困难。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以显示装置1a的nfc通信功能有效为前提,在触摸面板111中的检测判定之前实施nfc通信部112中的检测判定。因此,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果便携式设备100的nfc通信功能有效,则在触摸面板111无法检测便携式设备100的范围内,能够可靠地对便携式设备100进行检测。

〔由软件实现的示例〕

显示装置1及1a的控制模块(特别是,控制部14及14a的各部)也可以通过形成于集成电路(ic芯片)等的逻辑电路(硬件)来实现,也可以使用cpu(centralprocessingunit)通过软件来实现。

在后者的情况下,显示装置1及1a具备:执行作为实现各功能的软件的程序的命令的cpu、以计算机(或cpu)可读取的方式记录有所述程序及各种数据的rom(readonlymemory)或存储装置(将它们称作“记录介质”)、对所述程序进行展开的ram

(randomaccessmemory)等。并且,通过计算机(或cpu)从所述记录介质读取并执行所述程序,能够达到本公开的目的。作为所述记录介质,能够使用“非临时性的有形的介质”,例如磁带、磁盘、卡、半导体存储器、可编程的逻辑电路等。此外,所述程序也可以将该程序经由可传输的任意的传输介质(通信网络、广播波等)供给至所述计算机。另外,本公开即使是所述程序通过电子传输而具体化的、埋入于载波的数据信号的方式也可实现。

〔总结〕

本公开的第一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终端(显示装置1、1a)具备:通信部(nfc通信部112),其实施近距离无线通信(nfc通信);检测部(nfc控制器13、响应信号检测判定部141、触摸面板111、触摸面板控制器12、终端有无判定部145),其对其他终端(便携式设备100、nfc非搭载的便携式设备)进行检测;判定部(通信模式判定部142、响应信号检测判定部141),其在所述检测部检测到所述其他终端的情况下,对是否能够实施经由所述通信部的与所述其他终端的特定的种类的通信(使用了p2p模式的通信、nfc通信)进行判定;及通知部(显示部113、通知控制部144),其在所述判定部判定为无法实施所述通信的情况下,通知该主旨。

根据所述构成,在判定为无法实施经由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的通信部与由检测部检测到的其他终端的特定的种类的通信的情况下,能够通知该主旨。故此,能够向用户通知无法实施与其他终端的所述通信的状况。

也就是说,用户在其他终端所具备的通信部的特定的种类的通信功能处于停止状态、或无法实施与其他终端的通信部的数据的通信的状态的情况下,能够对其状态进行识别。因此,用户能够采取用于消除该状态的处置。此外,能够避免用户无法对所述的状态进行识别而等待所述通信的执行的状态。

而且,本公开的第二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终端优选为,在所述第一方式的基础上,所述判定部(通信模式判定部142)对作为所述特定的种类的通信,是否能够实施与所述其他终端的双向的通信(使用了p2p模式的通信)进行判定。

根据所述构成,在能够实施与其他终端的双向的通信的情况下,用户能够对该主旨进行识别。

而且,本公开的第三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终端(显示装置1)也可以构成为,在所述第一或第二方式的基础上,所述检测部(nfc控制器13)将用于检测所述其他终端的信号输出至外部,通过对是否存在有对该信号的响应进行确认来检测所述其他终端。

根据所述的结构,能够根据对所述信号的响应的有无来实施其他终端的检测。

而且,本公开的第四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终端(显示装置1a)优选为,在所述第一或第二方式的基础上,所述检测部为触摸面板(111),在所述触摸面板检测到所述其他终端(便携式设备100)的情况下、且所述判定部(响应信号检测判定部141)判定为无法实施所述通信(nfc通信)的情况下,所述通知部通知无法实施所述通信的主旨。

无论触摸面板是否检测其他终端,在无法实施与其他终端的所述通信的情况下,其他终端所具备的通信部的通信功能成为停止状态的可能性较高。根据所述构成,在所述的情况下,通知无法实施所述通信的主旨,因此用户能够对作为所述停止状态的可能性较高的情况进行识别。

而且,本公开的第五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终端优选为,在所述第一、二或四方式的基础上,所述检测部为触摸面板,所述通信终端还具备:通信功能有无判定部(终端有无判定部145),所述通信功能有无判定部基于表示所述触摸面板检测到所述其他终端的检测信号,对所述其他终端是否具有实施与所述通信部的通信的通信功能(nfc通信功能)进行判定,在由所述通信功能有无判定部判定为所述其他终端不具有所述通信功能的情况下,所述通知部通知所述其他终端不具有所述通信功能的主旨。

在其他终端不具有所述通信功能的情况下,通信终端无法实施经由其他终端和通信部的通信。根据所述构成,在基于触摸面板的检测信号判定为其他终端不具有所述通信功能的情况下,通知该主旨。因此,用户能够对其他终端不具有所述通信功能的情况进行识别,并且,能够采取用于实施不经由通信部的与其他终端的通信的措施。

而且,本公开的第六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终端的控制方法,所述通信终端具备:实施近距离无线通信的通信部,所述通信终端的控制方法包含:检测步骤,对其他终端进行检测;判定步骤,在所述检测步骤中检测到所述其他终端的情况下,对是否能够经由所述通信部实施与所述其他终端的特定的种类的通信进行判定;及通知步骤,在所述判定步骤判定为无法实施所述通信的情况下,通知该主旨。

根据所述方法,可起到与第一方式同样的效果。

而且,本公开的各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终端也可以由计算机来实现,在该情况下,通过使计算机作为所述通信终端所具备的各部(软件要素)进行动作而由计算机实现所述通信终端的通信终端的通信控制程序、及记录该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也包含于本公开的范畴。

〔与现有技术文献所涉及的发明的区别〕

本公开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终端及其控制方法与现有技术文献所涉及的发明的区别还在于以下的方面。

即,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在交易前后对非接触ic卡是否是相同的卡进行确认,相对于此,在本公开的一个方式中,对是否能够经由通信部实施与其他终端的特定的种类的通信进行判定。

此外,在专利文献2的技术中,接收与通信对象(图像形成装置)的设备的状态有关的信息并对其状态进行显示的是,便携式设备。另一方面,在本公开的一个方式中,在判定为无法实施经由通信部的与其他终端的特定的种类的通信的情况下通知该主旨的是,被其他终端(例:便携式设备)遮盖的一侧的装置即通信终端(例:显示装置)。

此外,在专利文献2的技术中,显示的信息为,图像形成装置的状态“通常”、或“来电”、或“错误”这样的与图像形成装置的状态有关的信息。另一方面,本公开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终端通知的内容为,判定为无法实施经由通信部的与其他终端的特定的种类的通信的主旨,且可以说是与其他终端(例:便携式设备)有关的信息、或与通信终端和其他终端的关系有关的信息。

此外,在本公开的一个方式检测部为触摸面板的情况下,这一点也与专利文献1及2的技术不同。

〔标注事项〕

本公开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内能够实施各种变更,通过对不同的实施方式分别公开的技术手段适当组合而获得的实施方式也包含于本公开的技术的范围。而且,通过对各实施方式分别公开的技术手段进行组合,能够形成新的技术的特征。

(关联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申请基于2016年10月5日提出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日本特愿2016-197470要求优先权的利益,通过对其进行参照,将其全部内容包含于本说明书。

附图标记说明

1、1a:显示装置(通信终端)

12:触摸面板控制器(检测部)

13:nfc控制器(检测部)

100:便携式设备(其他终端)

111:触摸面板(检测部)

112:nfc通信部(通信部)

113:显示部(通知部)

141:响应信号检测判定部(检测部、判定部)

142:通信模式判定部(判定部)

144:通知控制部(通知部)

145:终端有无判定部(检测部、通信功能有无判定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