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无线电接入网络系统中的分布式MIMO和/或发送分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02622发布日期:2019-10-18 22:09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云无线电接入网络系统中的分布式MIMO和/或发送分集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要求2016年12月23日提交的题为“distributedmimoand/ortransmitdiversityinacloud-ransystem”的美国临时申请序列号62/438,597的权益,其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背景技术:

长期演进(lte)是用于移动电话和数据终端(这里被统称为“用户装备”或“ue”)的高速无线通信的标准。lte标准由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标准组织开发。

lte支持多种下行链路传输模式,其中大多数支持使用多个天线的下行链路传输。实际上,支持使用多个天线是lte的核心特征。

通常,使用预编码来执行这些多天线lte下行链路传输模式。预编码执行v个x符号的序列到p个y符号的序列的矩阵变换,其中v对应于正在被使用的层的数量,并且p对应于正在被使用的发送天线端口的数量。正在被使用的层的数量也称为“传输秩”。每层发送一个或两个数据码字。预编码器矩阵w被用于预编码。

采用预编码的多天线lte下行链路传输模式使用发送分集(transmitdiversity)或空间复用。

在发送分集的情况下(例如,lte下行链路传输模式2),从多个天线发送单个符号序列。单个码字被发送。在使用两个发送天线的发送分集的情况下,使用由lte标准指定的基于空频块编码(space-frequencyblockcoding,sfbc)的预编码矩阵w来完成预编码。在使用四个发送天线的发送分集的情况下,使用由lte标准指定的基于sfbc和频移发送分集(frequency-shifttransmitdiversity,fstd)的预编码矩阵w来完成预编码。

在空间复用的情况下,从多个天线同时发送多个层。一些形式的多天线传输(例如,lte下行链路传输模式4)利用码本。码本是包括可被选择用于预编码的若干预定义的预编码器矩阵w的表。

特定于小区的参考符号(cs-rs)被插入在被发送到ue的数据符号之间。ue使用cs-rs来生成信道状态信息(csi),信道状态信息(csi)被反馈给enodeb。该csi包括秩指示符(ri)和预编码器矩阵指示符(pmi)。ri指示对于当前信道条件应当使用多少个层,并且pmi指示被包括在码本中的预定义预编码器矩阵中的哪一个应当被用于当前信道条件。

然而,与这样的多天线lte下行链路传输模式一起使用的预编码方案没有被设计用于与具体的基站或无线电接入网络配置一起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一个实施例针对利用使用多个天线端口的下行链路传输模式来重用资源元素以将用户数据发送到多个用户装备项的方法。下行链路传输模式使用从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器矩阵对符号序列进行预编码。预编码产生预编码符号序列。该方法包括使用分配矩阵对预编码符号序列执行线性变换。分配矩阵被配置成使得多个预编码器矩阵中的每个预编码器矩阵向被用于下行链路传输模式的天线端口的多个不相交子集中的对应一个子集提供发送功率的完美导向(perfectsteering)。该方法还包括确定资源元素是否可以被重用于将用户数据发送到多个用户装备项。该方法还包括:当资源元素可以被重用时,重用该资源元素以通过以下方式将用户数据发送到多个用户装备项:将使用天线端口的多个不相交子集中的相应的子集的相应的同播组(simulcastgroup)分配到多个用户装备项中的每个用户装备项,并使用相应的预编码器矩阵将用户数据发送到每个用户装备项,该预编码器矩阵为用于该用户装备项的相应的同播组中的天线端口的该相应的子集提供完美导向。

另一个实施例针对一种向用户装备提供无线服务的系统。该系统包括被通信地耦合到无线服务提供商的核心网络的控制器以及用于向用户装备发送并从用户装备接收射频信号的多个无线电点。每个无线电点与至少一个天线相关联并且远离控制器。多个无线电点被通信地耦合到控制器。控制器和多个无线电点实现用于无线电接入网络的基站。该系统被配置为重用资源元素以便利用使用多个天线端口的下行链路传输模式将用户数据发送到多个用户装备项。该系统被配置为实现下行链路传输模式,该模式使用从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器矩阵对符号序列进行预编码,其中预编码产生预编码符号序列。该系统被配置为使用分配矩阵对预编码符号序列执行线性变换。分配矩阵被配置成使得多个预编码器矩阵中的每个预编码器矩阵向被用于下行链路传输模式的天线端口的多个不相交子集中的对应一个子集提供发送功率的完美导向。该系统被配置为确定资源元素是否可以被重用于将用户数据发送到多个用户装备项。当资源元素可以被重用时,该系统被配置为重用资源元素以通过以下方式将用户数据发送到多个用户装备项:将使用天线端口的多个不相交的子集中的相应一个子集的相应的同播组分配到多个用户装备项中的每个用户装备项,并使用相应的预编码器矩阵将用户数据发送到每个用户装备项,该预编码器矩阵为用于该用户装备项的相应的同播组中的天线端口的相应的子集提供完美导向。

公开了其他实施例。

在附图和以下描述中阐述了各种实施例的细节。其他特征和优点将从说明书、附图和权利要求中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无线电接入网络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框图,在该无线电接入网络中可以以分布式方式实现多天线下行链路传输模式。

图2是示出了无线电接入网络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框图,在该无线电接入网络中可以以分布式方式实现多天线下行链路传输模式。

图3是示出了用于使用分配矩阵对预编码符号序列执行线性变换的方案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框图。

图4是利用分布式天线使用多天线下行链路传输模式发送数据的方法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5是图1的无线电接入网络中示出的另一示例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了无线电接入网络(ran)100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框图,在该无线电接入网络中可以以分布式方式实现多天线下行链路传输模式。ran100被部署在站点102处,以为一个或多个无线网络运营商提供无线覆盖和容量。站点102可以是,例如,建筑物或校园或其他建筑群(例如,由一个或多个企业、政府、其他企业实体使用)或一些其他公共场所(诸如酒店、度假村、游乐场、医院、购物中心、机场、大学校园、竞技场、或户外区域诸如滑雪场、体育场或人口密集的市区)。

在图1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至少部分地使用点对多点分布式基站架构来实现站点102处的ran100,该点对多点分布式基站架构采用至少一个中心控制器104和多个无线电点(rp)106。每个rp106包括或被耦合到一个或多个天线108,下行链路rf信号经由该一个或多个天线108被辐射到用户装备110,并且由用户装备(ue)110发送的上行链路rf信号经由该一个或多个天线108被接收。

更具体地,在图1中所示的示例中,每个rp106包括两个天线108。每个rp106可以包括或被耦合到不同数量的天线108。

ran100通过适当的回程(back-haul)被耦合到每个无线网络运营商的核心网络112。在图1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互联网114被用于ran100和每个核心网络112之间的回程。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其他方式实现回程。

这里将图1中所示的ran100的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为被实现为使用lte空中接口提供无线服务的长期演进(lte)无线电接入网络。lte是由3gpp标准组织开发的标准。在该实施例中,控制器104和rp106一起被用于实现lte演进节点b(这里也被称为“enodeb”或“enb”),lte演进节点b用于向用户装备110提供对无线网络运营商的核心网络112的移动接入以使得用户装备110能够无线地传送数据和语音(使用例如lte语音承载(volte)技术)。

此外,在该示例性lte实施例中,每个核心网络112被实现为演进分组核心(epc)112,演进分组核心(epc)112包括标准lteepc网络元素,诸如例如移动性管理实体(mme)和服务网关(sgw)以及,可选地,家庭enodeb网关(henbgw)和安全网关(segw)(所有这些都未在图1中示出)。

此外,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每个控制器104使用ltes1接口与epc核心网络112中的mme和sgw通信,并使用ltex2接口与其他enodeb通信。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控制器104经由ltex2接口与室外宏enodeb(未示出)通信。

控制器104和无线电点106可以被实现为使用支持频分双工(fdd)和/或时分双工(tdd)中的一者或多者的空中接口。此外,控制器104和无线电点106可以被实现为使用支持多输入多输出(mimo)、单输入单输出(siso)、单输入多输出(simo)、多输入单输出(miso)和/或波束成形方案中的一者或多者的空中接口。例如,控制器104和无线电点106可以实现lte传输模式中的一个或多个。此外,控制器104和/或无线电点106可以被配置为支持多个空中接口和/或支持多个无线运营商。

在图1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用标准以太网网络118来实现将每个控制器104通信地耦合到一个或多个rp106的前传(front-haul)。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其他方式实现控制器104和rp106之间的前传。

通常,ran中的一个或多个节点执行用于空中接口的模拟射频(rf)功能,以及执行用于空中接口的(开放系统互连(osi)模型的)数字层1、层2和层3功能。

在图1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每个控制器104包括一个或多个基带调制解调器(bbm)(或其他单元)120,其执行用于lte空中接口的数字层3、层2和层1处理,并且每个rp106(可选地)包括实现在控制器104中没有被执行的用于空中接口的任何层1处理的一个或多个层1单元(未示出)和实现用于空中接口以及与该rp106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天线108的rf前端功能的一个或多个射频(rf)电路(未示出)。

控制器104中的基带调制解调器120可以被配置为执行用于空中接口的所有的数字层3、层2和层1处理,而rp106(具体地,rf电路)仅实现用于空中接口和与每个rp106相关联的天线108的rf功能。在此情况下,在控制器104和rp106之间传送用于空中接口的表示时域符号的iq数据。传送这样的时域iq数据通常需要相对高数据速率的前传。该方法(通过前传传送时域iq数据)适合于前传以太网网络118能够提供所需的高数据速率的那些实现方案。

如果前传以太网网络118无法提供前传时域iq数据所需的数据速率(例如,使用典型的企业级以太网网络实现前传的情况下),则可以通过在cu104和rp106之间传送用于空中接口的表示频域符号的iq数据来解决此问题。该频域iq数据表示在执行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之前的频域中的符号。可以通过在没有保护带零或任何循环前缀的情况下对表示频域符号的iq数据进行量化并且通过前传以太网网络118传送所得到的压缩的量化的频域iq数据来生成时域iq数据。关于这种传送频域iq数据的方法的附加细节可以在2013年2月7日提交的题为“radioaccessnetworks”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13/762,283中找到,该申请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在在控制器104和rp106之间前传频域iq数据的情况下,每个控制器104中的基带调制解调器120可以被配置为执行除了下行链路中的快速傅立叶逆变换(ifft)和上行链路中的快速傅里叶变换(fft)之外的所有的用于空中接口的所有数字层3、层2和层1处理。在此情况下,每个rp106中的层1功能可以被配置为实现没有在控制器104中执行的用于空中接口的数字层1处理(即,下行链路中的ifft和上行链路中的fft)。

在前传以太网网络118无法提供前传(未压缩)时域iq数据所需的数据速率的情况下,可以在通过以太网网络118传送之前对时域iq数据进行压缩,从而降低通过以太网网络118传送这样的iq数据所需的数据速率。

可以以其他方式(例如,使用公共无线电接口(cpri)和/或开放式基站体系结构倡议(obsai)规范系列中规定的前传接口和技术)来在控制器104和rp106之间前传数据。

控制器104中的每个基带调制解调器120提供单个蜂窝扇区的容量。对于传统基站(例如,对于传统的小小区或分布式基站),由每个基带调制解调器提供的容量创建单独的小区,该小区具有与该小区相关联的单独的物理小区标识符,并且发送与该小区相关联的单独的控制和参考信号。传统上,当由若干基带调制解调器(例如,以若干小小区基站的形式)提供的容量被密集部署在站点内时(其中由每个基带调制解调器提供的容量创建单独的小区),会创建在小区边界处具有干扰的多个重叠的小区。即使当存在协调多个小小区基站的传统中心服务控制器时,也会发生这种情况。该服务控制器可以协助网络配置和优化、切换和回程聚合,但是没有解决每个基带调制解调器形成单独的独立小区并干扰其相邻的单独的独立小区的问题。这些重叠区域中的信号质量会显著下降,从而降低数据速度并降低语音质量。此外,创建多个单独的小区会(例如,以边界区域中的静止用户的“乒乓”形式,或者当用户在站点附近移动时)生成频繁的切换。这进一步降低了用户体验并且产生了切换失败的可能性。

为了解决由每个基带调制解调器提供的容量创建单独的小区所带来的这些问题,在图1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由多个基带调制解调器120提供的容量可在公共的单个“超级”小区126内使用,从而共享公共的物理小区标识符,并为该单个“超级”小区126发送公共的控制和参考信号。在这个实施例中,每个控制器104包括中心协调器128,该中心协调器128跨与基带调制解调器120相关联的所有用户装备110和所有rp106为所有这些基带调制解调器120执行中心资源块调度。频率重用技术可以被用于在单个超级小区126内创建虚拟扇区,其中不同的基带调制解调器120向虚拟扇区中的每一个提供容量。中心协调器128还可以充当用于使用多个基带调制解调器120和多个rp106所发送和接收的数据的聚合点。

中心协调器128可以调度多个rp106以联合地向单个ue110进行发送,从而帮助克服干扰宏信号而不必增强rp发送功率以致它将干扰宏。类似地,中心协调器128可以调度多个rp106以联合地接收来自单个ue110的上行链路传输,这些上行链路传输然后在控制器104处(在基带调制解调器120中或在中心协调器128中)被组合。该rp间上行链路组合使得ue110能够以较低功率进行发送,从而减少其对宏上行链路的干扰。关于创建这样的超级小区126的附加细节可以在上面提到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13/762,283中找到。

每个控制器104中的基带调制解调器120和中心协调器128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合适的可编程处理器上被执行的软件或固件中实现。每个控制器104中的基带调制解调器120和中心协调器128(或其部分)可以以其他方式实现(例如,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专用集成电路(asic)等中)。每个控制器104中的基带调制解调器120和中心协调器128可以以其他方式实现。

类似地,每个rp106中的一个或多个层1单元(未示出)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合适的可编程处理器上执行的软件或固件中实现。每个rp106中的一个或多个层1单元(或其部分)可以以其他方式实现(例如,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专用集成电路(asic)等中)。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rf集成电路(rfic)和/或分立部件来实现每个rp106中的一个或多个rf电路。每个rp106中的层1单元和rf电路可以以其他方式实现。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使用来自多个控制器104的基带调制解调器120来创建公共的单个超级单元126,其中跨来自该多个控制器104的所有基带调制解调器120执行资源块调度(例如,使用控制器104中的中心协调器128中的一个或多个中心协调器和/或使用单独的全局协调器)。

尽管图1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利用中心协调器128来创建如上所述的超级小区126,但是应该理解,其他实施例以其他方式实现(例如,控制器104不包括这样的中心协调器128,而是将这种协调功能合并到每个基带调制解调器120中的情况)。

控制器104还可包括某些mme功能(未示出)和sgw功能(未示出),从而允许流量直接在ue110与互联网114上或站点102处的本地网络上的目标节点之间流动,而无需穿过运营商的核心网络112。

在图1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管理系统130例如经由互联网114和以太网网络118(在rp106的情况下)被通信地耦合到控制器104和rp106。

在图1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管理系统130使用互联网114和以太网网络118与ran100的各种元件通信。此外,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管理系统130向控制器104发送并从控制器104接收管理通信,每个控制器104又反过来向rp106或者从rp106转发相关的管理通信。

如上所述,控制器104和rp106一起用于实现lteenodeb。在该示例中,控制器104和rp106被配置为以分布式方式实现多天线lte下行链路传输模式。多天线lte下行链路传输模式以“分布式”方式实现,意思是用于给定的逻辑enodeb的多个天线彼此不共置,而是使用彼此远离的无线电点106进行部署。

每个下行链路传输模式利用一个或多个“天线端口”,这些“天线端口”是通过它们参考信号序列来区分的逻辑实体。因此,每个多天线下行链路传输模式利用多个天线端口。在这里描述的实施例中,对于正在被使用的下行链路传输模式,每个天线端口被分配给ran100中的相应的一个或多个天线108。

如图1所示,对于四天线下行链路传输模式,每个天线端口可以被分配四个天线端口索引(0、1、2或3)之一。ran100中的每个分布式天线108也可以被分配四个天线索引(0、1、2或3)之一,其中每个天线索引对应于用于该传输模式的相应的天线端口索引。

通常,rp106(以及相关联的天线108)被物理地布置在ran100的覆盖区域内,使得四个相邻天线108将被分配四个不同的天线索引。此外,天线108被分配和布置为使得物理上彼此接近的具有相同天线索引的天线108的数量最小化。

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每个rp106包括或被耦合到两个天线108。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其他方式实现其他实施例(例如,如图2所示)。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每个rp106被分配两个rp索引(0或1)中的相应一个,其中被分配rp索引0的rp被标记为“rp0”,并且其中被分配rp索引1的rp被标记为“rp1”。与每个rp0相关联的两个天线108分别被分配天线索引0和1(并且分别被标记为“天线0”和“天线1”),并且与每个rp1相关联的两个天线108分别被分配天线索引2和3(并分别被标记为“天线2”和“天线3”)。在该示例中,相邻的rp106对被分配不同的rp索引,使得相关联的天线108被分配四个不同的天线索引。

在该示例中,rp106通常以“棋盘”图案布置,其中被分配第一rp索引的rp106与被分配第二rp索引的rp106在两个方向上交替。

图2示出了其中每个rp106包括或被耦合到单个天线108的另一示例。在该示例中,每个rp106被分配四个rp索引(0、1、2或3)中的相应一个,其中被分配rp索引0的rp106被标记为“rp0”,被分配rp索引1的rp106被标记为“rp1”,被分配rp索引2的rp106被标记为“rp2”,并且被分配rp索引3的rp106标记为“rp3”。与每个rp0相关联的每个天线108被分配天线索引0(并且被标记为“天线0”),与每个rp1相关联的每个天线108被分配天线索引1(并且被标记为“天线1”),与每个rp2相关联的每个天线108被分配天线索引2(并且被标记为“天线2”),并且与每个rp3相关联的每个天线108被分配天线索引3(并且被标记为“天线3”)。在该示例中,相邻的四元组rp106被分配不同的rp索引,使得相关联的天线108被分配四个不同的天线索引。

这些分配可以手动进行(例如,使用管理系统130)。在ran100的初始化期间,对于许多用户装备位置,在每个rp106处进行用户装备传输的接收功率测量。这些功率测量用于确定天线和无线电点分配。使控制器104和rp106知晓各种分配。

如本文所使用的,用于给定ue110的“同播组”是被用于将下行链路用户数据发送到该ue110的rp106和相关联的天线108的集合。从ran100中的所有天线108和rp106辐射特定于小区的参考符号。作为结果,基于来自所有天线108和rp106的传输来选择秩指示符(ri)(即,应该将多少个层用于当前信道条件)和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即,包括在码本中的哪个预定义预编码器矩阵应当被用于当前信道条件)。

然而,在该示例中,用于每个ue110的用户平面数据是从少于所有天线108和rp106的天线108和rp106辐射的。即,仅从在每个ue的同播组中的天线108和rp106来辐射用于该ue110的用户平面数据。这可能导致每个ue110解调和解码用户平面传输时的偏差。该偏差由每个ue110接收特定于小区的参考符号的复合rf信道与每个ue110接收用户平面传输的复合rf信道之间的差异导致。

如这里所使用的,“重用”指的是两个或更多个ue110使用相同小区中的相同资源元素来接收用户平面传输的情况。当重用被用于多天线下行链路传输模式时,支持这样的重用的一种方法是定义同播组,该同播组包括被分配到由该下行链路传输模式使用的所有天线端口的天线108(以及相关联的rp106)。即,在这种类型的重用正在被用于使用四个天线端口的下行链路传输模式的情况下,重用中的用于ue110的每个同播组包括被分配给所有四个天线端口的天线108(以及相关联的rp106)。

例如,该重用可以被用于使用四个天线端口的下行链路传输模式,其中,由第一同播组向第一ue110提供无线服务,该第一同播组包括第一对rp0和1(以及相关联的四个天线0、1、2和3),并且由第二同播组向第二ue110提供无线服务,该第二同播组包括第二对rp0和1(以及相关联的四个天线0、1、2和3)。每个ue与另一ue的同播组的天线108在物理上充分分离,以实现这样的资源元素重用。该第一重用方法在这里也被称为“远”重用(farreuse)。

然而,可能没有很多机会采用远重用。

采用重用以用于多天线下行链路传输模式的另一种方法是定义同播组,该同播组包括被分配到比多天线下行链路传输模式所使用的所有天线端口少的天线端口的天线108(以及相关联的rp106)。例如,在重用正在被用于使用四个天线端口的下行链路传输模式的情况下,每个同播组可以包括被分配到两个天线端口的物理天线108(以及相关联的rp106)。

利用该第二重用方法,对于每个ue110和对应的同播组,天线端口当中的一些天线端口将被映射到该同播组中的相应天线108和相关联的rp106,而其他天线端口将不被映射到任何物理天线108或相关联的rp106,并且用于那些其他天线端口的符号将不被发送。

例如,重用可以被用于使用四个天线端口的下行链路传输模式,其中,由第一同播组向第一ue110提供无线服务,该第一同播组包括第一rp0(以及相关联的两个天线0和1),并且由第二同播组向第二ue110提供无线服务,该第二同播组包括rp1(以及相关联的两个天线2和3)。每个ue与另一ue的同播组的天线108在物理上充分分离,以实现这样的资源元素重用。该第二重用方法在这里也被称为“近”重用(nearreuse)。

通过从少于所有天线端口的天线端口发送用于每个ue110的用户平面数据,可以减少干扰并且可以增加近重用的机会的数量(相对于远重用的机会的数量)。然而,在没有以下描述的技术的情况下,近重用可能导致每个ue110解调和解码用户平面传输时的偏差。该偏差由每个ue110接收特定于小区的参考符号的复合rf信道与每个ue110接收用户平面传输的复合rf信道之间的差异导致。

如下所述,近重用可以与远重用组合。

图3是示出了用于解决带有偏差的该问题的方案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框图。图3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在这里被描述为使用图1中所示的ran100来实现,但是应当理解,可以以其他方式实现其他实施例(例如,使用图2中所示的示例)。

图3中所示的方案可以在控制器104、无线电点106或者控制器104和无线电点106两者中实现。更具体地,这里描述的处理可以至少部分地在软件或固件中实现(例如,通过编程可编程处理器诸如通用微处理器或使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该处理还可以至少部分地以其他方式实现(例如,在分立电路中实现或使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实现)。

如图3所示,从层映射器302接收v个x符号序列301,该层映射器302为所选择的lte下行链路传输模式执行标准lte层映射(如果需要),其中,v对应于正在被使用的层的数量。

为所选择的lte下行链路传输模式执行x符号序列301的标准lte预编码。使用预编码器矩阵w304来执行该标准lte预编码。预编码器矩阵w304是p×v矩阵,其中p对应于被用于所选择的lte下行链路传输模式的发送天线端口的数量,并且v再次对应于正在被使用的层的数量。

执行标准lte预编码的结果是p个y符号序列303。

对从标准lte预编码所得到的y符号序列303执行线性(矩阵)变换。使用第二矩阵g306来执行该第二矩阵变换。该第二矩阵变换在这里也被称为“分配”变换,并且第二矩阵g在这里也被称为“分配”矩阵g。

分配矩阵g306是p×p矩阵,其中p再次是被用于所选择的lte下行链路传输模式的发送天线端口的数量。分配矩阵g306被配置为跨正被用于相关联的下行链路传输模式的各个发送天线端口在空间上分配发送功率。

一些lte下行链路传输模式采用闭环空间复用。对于这样的传输模式,在分配矩阵g306的输入处插入特定于小区的参考符号(cs-rs)r305。作为结果,由ue110生成的并且被反馈到控制器104的csi(包括ri和pmi)反映了使用分配矩阵g306执行的变换。

使用分配矩阵g306执行分配变换的结果是p个y符号序列307,其中p对应于正在被用于所选择的lte下行链路传输模式的发送天线端口的数量。所得到的y符号序列307然后被用于控制器104和/或无线电点106中的后续的标准lte处理308(例如,资源元素映射310和ofdm信号生成312)。

通过包括适当配置的分配矩阵g,ue110应该能够准确地测量参考符号的接收功率,而与每个ue110的位置和参考符号的选择无关。为此,分配矩阵g被配置为酉矩阵(unitarymatrix),并且对于分配矩阵g的每个列,针对与每个天线端口相关联的条目具有显著(非零)增益。不这样做会在天线端口上引入相关性,并且因此降低吞吐量。

当使用特定预编码器矩阵时,分配矩阵g可以被配置为将发送功率朝特定天线端口(以及相关联的rp106)引导。在某些情况下,这样做可以被用于实现两个或更多个ue110对相同的资源元素的近重用。

即使在不采用这样的近重用时,使用这样的分配矩阵g(当使用特定的预编码器矩阵时,该分配矩阵g将发送功率朝特定的天线端口和相关联的rp106引导)也可以使得靠近特定rp106的个体ue110的吞吐量稍高一些。

在以上结合图1描述的近重用示例中,在不使用如以下更详细描述的分配矩阵g的情况下,到uea和b中的每一个ue的用户平面下行链路传输所经历的信道与特定于小区的参考符号到uea和b中的每一个ue的传输期间所经历的信道是不同的。在这样的情况下,特定于小区的参考符号是使用所有天线端口(以及相关联的天线108和rp106)被发送到每个uea和b的,而用户数据是仅从为uea定义的同播组中的具体rp0和相关联的天线0和1向uea发送的,并且用户数据是仅从为ueb定义的同播组中的具体rp1和相关联的天线2和3向ueb发送的。

对于这样的被重用的资源元素,通常会从rp1(以及天线2和3)发送到uea的符号不被发送(即,“清除”)。同样,对于这样的被重用的资源元素,通常会从rp0(以及天线0和1)发送到ueb的符号被清除。信道的这种差异可能导致uea和b对所接收的符号的解调中的偏差误差。

分配矩阵g可以被用于在对资源元素的这种近重用期间减少或消除这样的偏差。这是通过使用分配矩阵g来实现的,该分配矩阵g被配置为使得,对于给定的lte下行链路传输模式,相关联的码本中的第一预编码矩阵(具有对应的pmi)为被分配到天线0和1的天线端口(以及相关联的rp0)提供发送功率的完美导向,并且相关联的码本中的第二预编码矩阵(具有对应的pmi)为被分配到天线2和3的天线端口(以及相关联的rp1)提供发送功率的完美导向。

如这里所使用的,“完美”导向到给定的一组天线端口(以及相关联的天线108和rp106)指的是向这些天线端口提供峰值功率,同时不向其他天线端口(即,没有被导向的天线端口)提供功率或提供极其有限的功率。例如,这样的完美导向可以被配置为在被导向到的每个天线端口上提供高出3db的功率,使得-3db的输出功率(pa)可以被用于峰值发送功率。

控制器104可以被配置为基于在uea和b处和/或在无线电点106处进行的对参考信号的测量来确定对于一些资源元素两个uea和b是否应当被置于近重用。

例如,可以基于由无线电点106进行的并且被报告给控制器104的功率测量来进行这样的确定。可以基于来自ue110的探测参考信号(srs)传输来进行这些功率测量。

例如,控制器104可以被配置为确定对于两个uea和b的功率测量是否指示对于到一个ue(在该示例中为uea)的用户数据下行链路传输适合使用该第一pmi(其完美地导向到rp0)并且对于到另一个ue(在该示例中为ueb)的用户数据下行链路传输适合使用第二pmi(其完美地导向到rp1)。如果控制器104确定是这种情况,则可以将uea和b置于近重用中,并且控制器104将第一pmi用于到uea的用户数据传输以及将第二pmi用于到ueb的用户数据传输。作为完美地导向到每个ue附近的rp的结果,清除用于相应的另一rp的输出符号不会引起任何偏差,因为峰值功率已经被提供在与相应的附近rp相关联的天线端口上并且非常少的功率被提供在与另一rp相关联的天线端口上。这导致改善的传输性能。

因此,分配矩阵g可以被配置为对于ran100中使用的一层和两层多天线lte下行链路传输模式中的每一者的相应pmi提供到每个rp106的完美导向。这些pmi可以被用于实现资源元素在更多场景中的重用。

分配矩阵g还可以被用于为单用户传输(即,当近重用不被用于ue时)提供提高的传输性能。分配矩阵g可以被配置为使得对于给定的多天线下行链路传输模式,相关联的码本中的预编码器矩阵(具有对应的pmi)将发送功率分配给被用于该下行链路传输模式的所有天线端口。当这样的预编码器矩阵被用于向ue110提供单用户用户平面传输时,针对该ue110定义的同播组将包括与用于该下行链路传输模式的每个天线端口相关联的至少一个rp106(到ue具有相对低的路径损耗)。

例如,在以上结合图1描述的示例中,相关联的码本中的预编码器矩阵(具有对应的pmi)将发送功率分配给被用于下行链路传输模式的所有四个天线端口(以及被分配所有四个天线索引0、1、2和3的天线108以及相关联的rp0和1)。在该示例中,被用于uec的同播组包括与四个天线端口中的每一个天线端口相关联的至少一个rp。即,被用于uec的同播组包括至少一个rp0(以及相关联的天线0和1)和至少一个rp1(以及相关联的天线2和3)。

当ue110与被分配所有天线索引的天线108几乎等距时,这些条件对于单用户传输是重要的。ue110与被分配所有天线索引的天线108几乎等距的这种情况在这里也被称为ue110位于天线108(以及相关联的rp106)的“中心”。

以下是作为酉矩阵的分配矩阵g的一个示例,它为被用于lte的pmi中的至少一个pmi提供完美的功率导向,并为被用于lte的pmi中的至少一个pmi在所有发送天线108处提供峰值功率。

g=sqrt(1/8)*[-1+1i1-1i1+1i1+1i

1-1i-1+1i1+1i1+1i

1+1i1+1i1-1i-1+1i

1+1i1+1i-1+1i1-1i]

凭借分配矩阵g的酉矩阵性质(unitaryproperty),提供完美导向的pmi可能导致发送天线108处的过多功率。这可以使用由lte标准定义的参考信号功率(referencesignalpower)(pa)参数来解决。pa参数可以被设置为使得承载用户数据的资源元素的发送功率等于、大于或小于承载特定于小区的参考信号的资源元素的发送功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解决传输功率过大的问题,当如上所述地对少于所有发送天线端口的发送天线端口使用完美功率导向来启用重用时,控制器104可以使用小于0db的参考信号功率(pa)(即,pa<0db)。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当使用在所有天线发送端口处提供峰值功率的pmi将单用户传输用于rp106之间的ue110时,控制器104可以使用等于0db的参考信号功率(即,pa=0db)。

在这样的实施例中,控制器104可以被配置为监控在无线电点106处进行的ue110的接收功率测量,以确定ue110是否是重用的候选者,并相应地为ue110配置参考信号功率(pa)。

可替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控制器104可以被配置为使用0db的固定参考信号功率(即,pa=0db)和降低的发送功率以避免重用中的饱和,在某些情况下伴随着单用户传输的速率的降低。

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器104执行预编码变换和分配变换二者,并将得到的符号y传送到适当的无线电点104,以用于后续的lte处理。在这样的实施例中,由控制器104执行任何cs-rs的插入。每个符号与相应的发送天线端口相关联,并且被发送到被分配给该ue110的同播组中的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无线电点106。

在另一实施例中,每个无线电点106为被分配到该无线电点106的发送天线端口执行预编码变换和分配变换。在这样的实施例中,控制器104向每个无线电点106传送由层映射器302输出的输入符号x和来自ue110的ri和pmi反馈。每个无线电点106通过执行预编码变换和分配变换两者(使用例如在该无线电点106中实现的预编码器矩阵w304和分配矩阵g306)生成用于被分配到该无线电点106的发送天线端口的输出符号y的序列。每个无线电点106执行任何cs-rs的插入和对所插入的cs-rs的分配变换(使用例如在该无线电点106中实现的分配矩阵g306)。此外,每个无线电点106执行后续标准lte处理308。

图4是利用分布式天线使用多天线下行链路传输模式来发送数据的方法400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流程图。这里将图4中所示的方法400的实施例描述为在图1中所示的ran100中实现。更具体地,这里将与方法400相关联的处理描述为由ran100的控制器104实现。此外,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使用以上结合图3描述的分配矩阵g。应该理解,可以以其他方式实现其他实施例。

方法400包括使用分配矩阵g对预编码符号序列执行线性变换(框402)。

被用于下行链路传输模式的天线端口被划分为多个不相交的子集,其中所使用的子集的数量是基于可以被置于重用中以使用相同的一个或多个资源元素的ue110的数量来确定的。子集是“不相交的”,因为没有天线端口位于两个子集中。

在使用图1中所示的配置实现的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在一对rp0和1附近的多达两个ue110可以被置于近重用中并且,因此,天线端口被划分成两个不相交的子集。天线端口的第一子集包括天线端口0和1,并且与被分配了rp索引0的rp106和被分配了天线索引0和1的天线108相关联。天线端口的第二子集包括天线端口2和3,并且与被分配了rp索引1的rp106和被分配了天线索引2和3的天线108相关联。如以下更详细地描述的,近重用中的两个ue110可以相对于(相对于这两个ue110具有高路径损耗的)一个或多个其他ue被置于远重用中。

如上所述,下行链路传输模式通过使用从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器矩阵对符号序列进行预编码来进行操作。预编码产生预编码符号序列。为被用于该下行链路传输模式的每个天线端口产生相应的预编码符号序列。

该系统被配置为使用分配矩阵g对预编码符号序列执行线性变换。如果每个序列具有n个符号,则使用分配矩阵g执行n个线性变换。第n个变换被获得为gy,其中向量y是p×1向量,其第k个元素是序列k中的第n个符号,并且第n个变换输出向量y表示用于第n个资源元素的p个物理天线输出端口。

分配矩阵g被配置为使得对于被用于下行链路传输模式的天线端口的每个不相交的子集,码本包括一个或多个对应的预编码器矩阵,这些预编码矩阵向该子集中的天线端口提供发送功率的完美导向。

此外,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分配矩阵g被配置为使得至少一个预编码器矩阵向被用于传输模式的所有天线端口提供峰值功率。

方法400包括,对于每个活动ue110,确定是否可以将该ue110与另一活动ue110置于近重用中(框404)。

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如果可以为两个ue110定义“正交”的同播组,并且用于这些ue110中的第一ue110的同播组中的所有rp106(以及相关联的天线108)被分配到天线端口的第一子集,并且用于这些ue110中的另一ue110的同播组中的所有rp106(以及相关联的天线108)被分配到天线端口的第二子集,其中第一子集和第二子集是不相交的,则可以使这两个ue110被置于近重用中。如果为两个ue110定义的同播组不包括任何公共的rp106,则用于这两个ue110的同播组是正交的。如果两个条件都为真,则控制器104将这些同播组用于这两个ue110。

通常,这意味着第一ue110接近被分配到天线端口的第一子集的rp106(以及相关联的天线108)但不接近被分配到天线端口的第二子集的rp106(以及相关联的天线108),并且第二ue110接近被分配到天线端口的第二子集的rp106(以及相关联的天线108)但不接近被分配到天线端口的第一子集的rp106(以及相关联的天线108)。

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控制器104监控在ran100中的每个无线电点106处进行的接收功率测量,并基于该功率测量确定是否可以为这两个ue110定义正交的同播组。

在这样的实施例的一个实现方案中,控制器104使用基于在每个无线电点106处针对每个活动ue110进行的接收功率测量为该ue110确定的“签名向量”(sv)。控制器104为每个ue110维护签名向量,该签名向量包括,对于与小区相关联的每个rp106,指示该rp106正从该ue110接收的功率电平的信号接收度量(例如,信号和噪声加干扰比)(snir)。该签名向量是对ue和与小区相关联的每个rp106的接近度的量度,并且被用于跟踪ue110的移动性。

在这样的实现方案中,控制器104通过基于相对于峰值接收功率度量测量结果在每个rp106处测量的接收功率度量来将用于每个ue110的sv对每个rp106量化为两个值{0,1}中的一个,从而确定是否可以为这两个ue110定义正交的同播组。可以使用各种算法来将在每个rp106处测量的接收功率度量量化为这两个值中的一个。

在该实现方案中,如果对于ue106由rp106测量的接收功率度量被量化为值1,则认为该ue110“接近”该rp106,并且如果对于ue110由rp106测量的接收功率度量被量化为值0,则该ue110不被认为“接近”该rp106。

然后,通过选择在用于ue110的sv中具有1的那些rp106来确定用于每个ue110的同播组。然后,如果为两个ue110定义的同播组不包括任何公共的rp106,则用于这两个ue110的同播组是正交的。此外,确定用于ue110中的第一ue110的所有rp106(以及相关联的天线108)是否被分配到天线端口的第一子集以及用于另一ue110的所有rp106(以及相关联的天线108)是否被分配到天线端口的第二子集,其中第一子集和第二子集是不相交的。

在使用图1中所示的配置实现的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天线端口的第一子集包括天线端口0和1,并且与被分配了rp索引0的rp106和被分配了天线索引0和1的天线108相关联。天线端口的第二子集包括天线端口2和3,并且与被分配了rp索引1的rp106和被分配了天线索引2和3的天线108相关联。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如果可以为活动ue110中的一个ue110定义仅包括被分配到天线端口的第一子集的rp106和天线108的第一同播组,并且为活动ue110中的另一ue110定义仅包括被分配到天线端口的第二子集的rp106和天线108的第二同播组,则可以将这两个活动ue110置于近重用中。即,如果可以为活动ue110中的一个ue110定义仅包括被分配了rp索引0的rp106(以及被分配了天线索引0和1的相关联的天线108)的第一同播组,并且为活动ue110中的另一ue110定义仅包括被分配了rp索引1的rp106(以及被分配了天线索引2和3的相关联的天线108)的第二同播组,则可以将这两个活动ue100置于近重用中。

在图1中所示并且如上所述的示例中,由于为uea定义的同播组仅包括天线端口的第一子集中的rp106(即,rp0以及天线0和1)并且为ueb定义的同播组仅包括天线端口的第二子集中的rp106(即,rp1以及天线2和3),因此uea可以与ueb被置于近重用中。

在其他实现方案中,以其他方式做出关于ue110是否可以与另一活动ue110被置于近重用中的确定。

方法400还包括:如果活动ue110可以与另一活动ue110被置于近重用中,则通过以下方式来重用一个或多个资源元素:向每个ue110分配相应的同播组,该相应的同播组使用天线端口的多个不相交的子集中的相应的子集(框406);以及使用相应的预编码器矩阵将用户数据发送到每个ue110,该预编码器矩阵向被分配到该ue110的同播组中的天线端口的相应的子集提供完美导向(框408)。

在使用图1中所示的配置实现的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如果活动ue110可以与另一活动ue110置于近重用中,则为活动ue110中的一个ue110分配为其定义的第一同播组,该第一同播组仅包括被分配到天线端口的第一子集的rp106和天线108(即,rp0以及天线0和1),并且为另一活动ue110分配为其定义的第二同播组,该第二同播组仅包括被分配到天线端口的第二子集的rp106和天线108(即rp1以及天线2和3)。然后,第一预编码器矩阵可以被用于将用户数据发送到第一活动ue110(图1中所示的示例中的uea),并且第二预编码器矩阵可以被用于将用户数据发送到第二活动ue110(图1中所示的示例中的ueb)。

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方法400还包括:如果活动ue110可以与另一活动ue110置于近重用中,则将小于0db的参考信号功率(pa)(即,pa<0db)用于使用一个或多个共享资源元素向那些ue110进行的用户数据传输(框410)。如上所述,这样做是为了避免发送功率超过峰值。然而,应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没有这样做。

方法400包括,如果活动ue110不能与任何其他活动ue110置于近重用,则通过以下方式来使用所述一个或多个资源元素向ue110之一发送用户数据:向该ue110分配使用用于下行链路传输模式的全部天线端口的同播组(框412),以及使用向所有天线端口提供峰值功率的预编码器矩阵来将用户数据发送到该ue110(框414)。

如上所述,这样做是为了在没有使用频率重用时为单用户传输提供提高的传输性能。

在不能将活动ue110置于近重用中的情况下,控制器104为该ue110定义同播组,该同播组包括与用于所选下行链路传输模式的所有天线端口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rp106(以及相关联的天线108)。

如上所述,在该示例中,分配矩阵g被配置为使得至少一个预编码器矩阵向被用于传输模式的所有天线端口提供峰值功率。

例如,在这里结合图1描述的示例中,控制器104定义为该ue110定义同播组,该同播组包括被分配到所有天线端口的rp106和天线108(即,rp0和1以及天线0、1、2和3)。然后,可以使用向用于传输模式的所有天线端口提供峰值功率的预编码器矩阵来将用户数据发送到这样的ue110。

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方法400还包括:如果活动ue110不能与任何其他活动ue110被置于近重用中,则将等于0db的参考信号功率(pa)(即,pa=0db)用于到该ue110的用户数据传输(框416)。如上所述,这样做是为了在没有使用频率重用时为单用户传输提供提高的传输性能。

可以以其他方式实现其他实施例。

如上所述,近重用可以与远重用组合。即,使用以上结合图4描述的技术处于近重用中的两个ue110也可以与相对于这两个ue110具有高路径损耗的一个或多个其他ue110置于远重用中。例如,在如图1所示的示例中,如果uec相对于uea和b具有高路径损耗,则uea和b可以如上所述被置于近重用中,同时uea和b与uec置于远重用中,使得相同的资源元素可以被用于同时向uea、b和c发送用户数据。近重用和远重用的其他组合是可能的。例如,图5示出了另一示例,其中,ued和e相对于uef和g具有高路径损耗。在图5所示的示例中,ued和e彼此置于如上文所述的近重用中,并且uef和g彼此置于如上文所述的近重用中,并将ued和e相对于uef和g置于远重用中。因此,可以使用相同的资源元素同时将用户数据发送到ued、e、f和g。

此外,分配矩阵g可以选择性地仅与下行链路传输模式中的一些一起使用。例如,在支持lte下行链路传输模式9和10的实施例中,可以在不使用分配矩阵g的情况下(例如,通过跳过分配矩阵g处理或通过使用矩阵g的单位矩阵来执行分配矩阵g处理)实现这些下行链路传输模式9和10。

这里描述的方法和技术可以在数字电子电路中实现,或者利用可编程处理器(例如,专用处理器或诸如计算机的通用处理器)固件、软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体现这些技术的装置可以包括适当的输入和输出设备、可编程处理器和有形地体现用于由可编程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指令的存储介质。体现这些技术的处理可以由可编程处理器执行,该可编程处理器执行指令程序以通过对输入数据进行操作并生成适当的输出来执行所需的功能。该技术可有利地在可在可编程系统上执行的一个或多个程序中实现,该可编程系统包括被耦合以从数据存储系统接收数据和指令并将数据和指令发送到数据存储系统的至少一个可编程处理器、至少一个输入设备,以及至少一个输出设备。通常,处理器将从只读存储器和/或随机存取存储器接收指令和数据。适合于有形地体现计算机程序指令和数据的存储设备包括所有形式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包括例如半导体存储器设备,诸如eprom、eeprom和闪存设备;磁盘,诸如内部硬盘和可移动盘;磁光盘和dvd盘。任何前述内容可以由专门设计的专用集成电路(asic)补充或并入其中。

已经描述了由以下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然而,应该理解,在不脱离要求保护的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因此,其他实施例在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示例实施例

示例1包括利用使用多个天线端口的下行链路传输模式来重用资源元素以将用户数据发送到多个用户装备项的方法,其中下行链路传输模式使用从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器矩阵来对符号序列进行预编码,其中预编码产生预编码符号序列,该方法包括:使用分配矩阵对预编码符号序列执行线性变换,其中分配矩阵被配置为使得多个预编码器矩阵中的每个预编码器矩阵向被用于下行链路传输模式的天线端口的多个不相交的子集中的对应子集提供发送功率的完美导向;确定资源元素是否可以被重用于将用户数据发送到多个用户装备项;并且当资源元素可以被重用时,通过以下方式重用资源元素以将用户数据发送到多个用户装备项:将相应的同播组分配到多个用户装备项中的每个用户装备项,该相应的同播组使用天线端口的多个不相交的子集中的相应的子集;以及使用相应的预编码器矩阵将用户数据发送到每个用户装备项,该预编码器矩阵为用于用户装备项的相应的同播组中的天线端口的相应的子集提供完美导向。

示例2包括示例1的方法,还包括:当资源元素可以被重用时,以小于第二功率电平的第一功率电平发送用户数据,其中参考信号是以第二功率电平被发送到用户装备项的。

示例3包括示例1-2中任一示例的方法,其中分配矩阵被配置为使得至少一个预编码器矩阵在被用于下行链路传输模式的所有天线端口处提供峰值功率;并且其中该方法还包括:当资源元素不能被重用时,通过以下方式使用所述资源元素将用户数据发送到用户装备项中的一个用户装备项:向用户装备项中的所述一个用户装备项分配使用用于下行链路传输模式的所有天线端口的同播组;并且使用向所有天线端口提供完美导向的所述至少一个预编码器矩阵,将用户数据发送到用户装备项中的所述一个用户装备项。

示例4包括示例1-3中任一示例的方法,还包括:当资源元素不能被重用时,以被用于将参考信号发送到的用户装备项的功率电平将用户数据发送到用户装备项中的所述一个用户装备项。

示例5包括示例1-4中任一示例的方法,其中分配矩阵被配置为酉矩阵并且对于分配矩阵的每个列针对与每个天线端口相关联的对应条目具有非零增益。

示例6包括示例1-5中任一示例的方法,其中使用控制器和被通信地耦合到控制器的多个无线电点来实现该方法,每个无线电点与至少一个天线相关联。

示例7包括示例6的方法,其中使用交换的以太网网络将控制器通信地耦合到无线电点。

示例8包括示例6-7中任一示例的方法,其中使用分配矩阵对预编码符号序列执行线性变换包括由控制器使用分配矩阵对预编码符号序列执行线性变换。

示例9包括示例6-8中任一示例的方法,其中使用分配矩阵对预编码符号序列执行线性变换包括在无线电点中的一个或多个无线电点处使用分配矩阵对预编码符号序列执行线性变换。

示例10包括示例1-9中任一示例的方法,其中下行链路传输模式包括多天线长期演进(lte)下行链路传输模式。

示例11包括向用户装备提供无线服务的系统,该系统包括:被通信地耦合到无线服务提供商的核心网络的控制器;用于向用户装备发送并从用户装备接收射频信号的多个无线电点,每个无线电点与至少一个天线相关联并且远离控制器,其中多个无线电点被通信地耦合到控制器;并且其中控制器和多个无线电点实现用于无线电接入网络的基站;其中系统被配置为重用资源元素,以便利用使用多个天线端口的下行链路传输模式将用户数据发送到多个用户装备项;其中系统被配置为实现下行链路传输模式,该下行链路传输模式使用从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器矩阵来对符号序列进行预编码,其中预编码产生预编码符号序列;其中系统被配置为使用分配矩阵对预编码符号序列执行线性变换,其中分配矩阵被配置为使得多个预编码器矩阵中的每个预编码器矩阵向被用于下行链路传输模式的天线端口的多个不相交的子集中的对应子集提供发送功率的完美导向;其中,该系统被配置为确定资源元素是否可以被重用以将用户数据发送到多个用户装备项;并且其中系统被配置为,当资源元素可以被重用时,通过以下方式重用资源元素以将用户数据发送到多个用户装备项:将相应的同播组分配到多个用户装备项中的每个用户装备项,该相应的同播组使用天线端口的多个不相交的子集中的相应的子集;以及使用相应的预编码器矩阵将用户数据发送到每个用户装备项,该预编码器矩阵为用于该用户装备项的相应的同播组中的天线端口的相应的子集提供完美导向。

示例12包括示例11的系统,其中系统被配置为,当资源元素可以被重用时,以小于第二功率电平的第一功率电平发送用户数据,其中参考信号是以第二功率电平被发送到用户装备项的。

示例13包括示例11-12中任一示例的系统,其中分配矩阵被配置为使得至少一个预编码器矩阵在被用于下行链路传输模式的所有天线端口处提供峰值功率;并且其中系统被配置为,通过以下方式使用所述资源元素将用户数据发送到用户装备项中的一个用户装备项:向用户装备项中的所述一个用户装备项分配使用用于下行链路传输模式的所有天线端口的同播组;并且使用向所有天线端口提供完美导向的所述至少一个预编码器矩阵,将用户数据发送到用户装备项中的所述一个用户装备项。

示例14包括示例11-13中任一示例的系统,其中系统被配置为,当资源元素不能被重用时,以被用于将参考信号发送到的用户装备项的功率电平将用户数据发送到用户装备项中的所述一个用户装备项。

示例15包括示例11-14中任一示例的系统,其中分配矩阵被配置为酉矩阵并且对于分配矩阵的每个列针对与每个天线端口相关联的对应条目具有非零增益。

示例16包括示例11-15中任一示例的系统,其中使用交换的以太网网络将控制器通信地耦合到无线电点。

示例17包括示例11-16中任一示例的系统,其中控制器被配置为由控制器使用分配矩阵对预编码符号序列执行线性变换。

示例18包括示例11-17中任一示例的系统,其中无线电点中的一个或多个无线电点被配置为在无线电点中的一个或多个无线电点处使用分配矩阵对预编码符号序列执行线性变换。

示例19包括示例11-18中任一示例的系统,其中下行链路传输模式包括多天线长期演进(lte)下行链路传输模式。

示例20包括示例11-19中任一示例的系统,其中下行链路传输模式使用四个天线端口,并且其中天线端口的多个不相交的子集中的每个子集包括两个天线端口。

示例21包括示例20的系统,其中每个无线电点与两个天线端口相关联。

示例22包括示例20-21中任一示例的系统,其中每个无线电点与一个天线端口相关联。

示例23包括示例11-22中任一示例的系统,其中系统被配置为不将分配矩阵用于至少一个其他下行链路传输模式中的一些下行链路传输模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