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成像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98312发布日期:2019-07-31 09:42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双成像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图像采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成像系统。



背景技术:

图像信息是人类获取的最重要的信息之一。由于图像信息的直观性,现代社会对图像信息的需求不断增大,客观上也推动了图像采集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图像采集技术是大多数数据采集设备的通用技术,图像采集技术大量应用于各类电子设备中,实现拍照、摄像等图像采集功能。最初的图像采集器件只对可见光频段进行采集,虽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图像采集功能的要求的提高,现有的可见光图像传感器的光谱灵敏度扩展到了近红外区(nir),但由于可见光图像传感器受环境亮度的影响比较大,其在雨雾等恶劣天气环境中及夜间的黑暗状态下的成像仍没有很好的解决手段。为克服可见光图像传感器在黑暗状态下成像不佳的问题,可以在黑暗环境下采集肉眼无法分辨的目标图像的红外图像传感器被引入。但现有的图像采集技术中,多采用将可见光图像传感器和红外图像传感器置于不同的摄像头中分别成像的方式。由于摄像头通常比较贵,因此传统方式下将可见光图像传感器和红外图像传感器置于不同的摄像头中分别成像,不仅导致成本增加,而且摄像头体积较大,在如今讲究集成化,小型化的电子设备中,不能缩小化的镜头将占用大量空间,与电子设备的发展方向背道而驰;此外因为复杂的光路系统导致使用以及后期维护的不便,更大的问题是导致成像光路不一致并最终导致成像图像无法真实反映被采集对象而引发图像失真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成像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成像成本高、成像装置偏大、光路复杂、使用和维护不便,且在黑暗条件下的图像处理中,因采用两个摄像头分别成像的方式导致成像光路不一致并最终导致图像失真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双成像系统,所述双成像系统包括:镜头组件、半反半透镜、可见光图像传感器及红外图像传感器;其中,所述镜头组件用于采集待成像物的入射光线;所述半反半透镜位于所述镜头组件远离入射方向的一端,用于将所述镜头组件采集的入射光线进行反射和透射,以将所述入射光线分离为反射光线及透射光线;所述可见光图像传感器位于所述反射光线的光路上,用于接收所述反射光线以实现可见光成像,且所述红外图像传感器位于所述透射光线的光路上,用于接收所述透射光线以实现红外成像;或所述可见光图像传感器位于所述透射光线的光路上,用于接收经所述透射光线以实现可见光成像,且所述红外图像传感器位于所述反射光线的光路上,用于接收所述反射光线以实现红外成像。

优选地,所述双成像系统还包括红外截止滤光片,所述红外截止滤光片贴置于所述可见光图像传感器的表面,用于过滤所述可见光图像传感器接收的光线中的红外光谱。

在另一优选方案中,所述双成像系统包括可见光截止滤光片,所述可见光截止滤光片帖置于所述红外图像传感器的表面,用于过滤所述红外图像传感器接收的光线中的可见光光谱。

在又一优选方案中,所述双成像系统包括红外截止滤光片及可见光截止滤光片,所述红外截止滤光片贴置于所述可见光图像传感器的表面,用于过滤所述可见光图像传感器接收的光线中的红外光谱;所述可见光截止滤光片帖置于所述红外图像传感器的表面,用于过滤所述红外图像传感器接收的光线中的可见光光谱。

在又一优选方案中,当所述可见光图像传感器位于所述反射光线的光路上且所述红外图像传感器位于所述透射光线的光路上时,所述双成像系统还包括可见光截止滤光片,所述可见光截止滤光片位于所述半反半透镜远离所述镜头组件的一端且与所述半反半透镜贴置,用于过滤所述红外图像传感器接收的光线中的可见光光谱。

在又一优选方案中,当所述可见光图像传感器位于所述透射光线的光路上且所述红外图像传感器位于所述反射光线的光路时,所述双成像系统还包括红外截止滤光片,所述红外截止滤光片位于所述半反半透镜远离所述镜头组件的一端且与所述半反半透镜贴置,用于过滤所述可见光图像传感器接收的光线中的红外光谱。

优选地,所述双成像系统还包括反射镜,所述反射镜位于所述透射光线的光路上,用于将所述透射光线反射至所述可见光图像传感器或所述红外图像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可见光图像传感包括ccd图像传感器或cmos图像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双成像系统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可见光图像传感器及所述红外图像传感器均相连接,用于依据入射光线的强度控制所述可见光图像传感器成像或所述可见光图像传感器与所述红外图像传感器共同成像。

优选地,所述双成像系统还包括图像处理模块,所述图像处理模块与所述可见光图像传感器及所述红外图像传感器相连接,用于对所述可见光图像传感器和所述红外图像传感器的成像结果进行处理,以得到最终的成像图像。

优选地,所述双成像系统还包括输出模块,所述输出模块与所述图像处理模块相连接,用于输出所述图像处理模块得到的成像图像。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双成像系统,所述双成像系统包括:镜头组件、冷镜、可见光图像传感器及红外图像传感器;其中,所述镜头组件用于采集待成像物的入射光线;所述冷镜位于所述镜头组件远离入射方向的一端,用于将所述镜头组件采集的入射光线进行可见光反射和红外光透射,以将所述入射光线分离为反射光线及透射光线;所述可见光图像传感器位于所述反射光线的光路上,用于接收所述反射光线以实现可见光成像,所述红外图像传感器位于所述透射光线的光路上,用于接收所述透射光线以实现红外成像。

优选地,所述双成像系统还包括控制模块、图像处理模块及输出模块,其中,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可见光图像传感器及所述红外图像传感器均相连接,用于依据入射光线的强度控制所述可见光图像传感器成像或所述可见光图像传感器与所述红外图像传感器共同成像;所述图像处理模块与所述可见光图像传感器及所述红外图像传感器相连接,用于对所述可见光图像传感器和所述红外图像传感器的成像结果进行处理,以得到最终的成像图像;所述输出模块与所述图像处理模块相连接,用于输出所述图像处理模块得到的成像图像。

本发明还提供又一种双成像系统,所述双成像系统包括:镜头组件、热镜、可见光图像传感器及红外图像传感器;其中,所述镜头组件用于采集待成像物的入射光线;所述热镜位于所述镜头组件远离入射方向的一端,用于将所述镜头组件采集的入射光线进行红外光反射和可见光透射,以将所述入射光线分离为反射光线及透射光线;所述可见光图像传感器位于所述透射光线的光路上,用于接收经所述透射光线以实现可见光成像,所述红外图像传感器位于所述反射光线的光路上,用于接收所述反射光线以实现红外成像。

优选地,所述双成像系统还包括控制模块、图像处理模块及输出模块,其中,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可见光图像传感器及所述红外图像传感器均相连接,用于依据入射光线的强度控制所述可见光图像传感器成像或所述可见光图像传感器与所述红外图像传感器共同成像;所述图像处理模块与所述可见光图像传感器及所述红外图像传感器相连接,用于对所述可见光图像传感器和所述红外图像传感器的成像结果进行处理,以得到最终的成像图像;所述输出模块与所述图像处理模块相连接,用于输出所述图像处理模块得到的成像图像。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双成像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双成像系统结构简单,使用和维护方便,成本低廉,且易于实现小型化;通过在同一光路中同时两次成像,能够有效克服现有技术中可见光图像传感器在雨雾等恶劣天气环境下及黑暗环境中成像不佳,以及红外图像传感器的成像图像对比度低,分辨细节能力较差等问题,通过将可见光图像传感器和红外图像传感器的成像图像有效融合,能使采集图像的清晰度和保真度显著增加。

附图说明

图1至图4显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双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至图8显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双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9至图12显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的双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显示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中的双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显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五中的双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0入射光线

11镜头组件

12半反半透镜

13可见光图像传感器

14红外图像传感器

15红外截止滤光片

16可见光截止滤光片

17反射镜

18控制模块

19图像处理模块

20输出模块

21冷镜

22热镜

θ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至图14。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技术内容的变更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双成像系统,所述双成像系统包括:镜头组件11、半反半透镜12、可见光图像传感器13及红外图像传感器14;其中,所述镜头组件11用于采集待成像物的入射光线10;所述半反半透镜12位于所述镜头组件11远离入射方向的一端,用于将所述镜头组件11采集的入射光线10进行反射和透射,以将所述入射光线10分离为反射光线及透射光线;所述可见光图像传感器13位于所述反射光线的光路上,用于接收所述反射光线以实现可见光成像,且所述红外图像传感器14位于所述透射光线的光路上,用于接收所述透射光线以实现红外成像。其中,图中箭头示意所述入射光线10的传播方向且所述入射光线10穿过所述镜头组件11的中心点。

作为示例,所述镜头组件11包括至少一片透镜。为全面提高成像质量以及减少镜头的重量和长度以有利于镜头的小型化,所述透镜优选非球面透镜,且为增加所述镜头组件11的通光能力,在所述镜头组件11的表面还可进行镀膜,并且镀膜的层数可根据构成所述镜头组件11的透镜的数量而增加。

为使可见光成像和红外成像的成像环境尽量保持一致,所述半反半透镜12与入射光线10的传播路径的夹角θ一般呈45度倾角,当然,根据需要,所述夹角θ也可以做其他调整,具体不做限定。

根据应用的场合不同,所述可见光图像传感13可以选用ccd图像传感器或cmos图像传感器,比如,如果是专业摄影场合,现阶段则优选ccd图像传感器,而在其他场合下,从低功耗和低成本的角度考量则优选cmos图像传感器。随着cmos技术的不断发展,现有一些型号的cmos图像传感器也可能满足专业摄影的需求,故重要的还是确认具体需求以选用合适的可见光图像传感器。需要说明的是,在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会辐射红外线。因此为避免不必要的红外光谱的干扰以提高所述可见光图像传感器13的成像质量,所述双成像系统可以包括红外截止滤光片15,所述红外截止滤光片15贴置于所述可见光图像传感器13的表面,用于过滤所述可见光图像传感器13接收的光线中的红外光谱以避免红外光谱对所述可见光图像传感器13的成像造成的干扰。所述红外截止滤光片15(又叫红外滤光片或吸热过滤片)通过过滤可见光中的红外光谱以阻止红外线进入所述可见光图像传感器13中造成图片失真。此外,将所述红外截止滤光片15和所述可见光图像传感器13紧密贴置还有利于保护所述可见光图像传感器13,避免外界冲击以及避免水汽以及灰尘等杂质进入对所述可见光图像传感器13造成损害。当然,所述红外截止滤光片15也可以是带通型可见光滤光片,即只允许可见光通过而将红外光排除。但从过滤效果的角度考虑,优选红外截止滤光片,因为市面上现有的红外截止滤光片产品比较多,且对红外光谱的截止率很高,一般能高达90%以上。

为提高所述红外图像传感器14的成像质量,所述双成像系统可以包括可见光截止滤光片16,所述可见光截止滤光片16帖置于所述红外图像传感器14的表面,用于过滤所述红外图像传感器14接收的光线中的可见光光谱。所述可见光截止滤光片16可以有效过滤可见光而只允许红外光谱通过,从而极大提升所述红外图像传感器14的成像质量。将所述可见光截止滤光片16和所述红外图像传感器14紧密贴置亦有利于保护所述红外图像传感器14,避免外界冲击以及避免水汽以及灰尘等杂质进入对所述红外图像传感器14造成损害。当然,所述可见光截止滤光片16也可以是带通型红外滤光片,即只允许红外光谱通过而将可见光排除。但从过滤效果的角度考虑,优选可见光截止滤光片,同样因为市面上现有的可见光截止滤光片产品比较多,且对可见光的截止率很高,甚至能高达99.5%以上。

如图2所示,根据具体的设置不同,所述双成像系统还可以包括反射镜17,所述反射镜17位于所述透射光线的光路上,以将所述透射光线反射至所述红外图像传感器14,且所述反射镜17最好与所述半反半透镜12平行设置。这种设置可以将所述可见光图像传感器13和所述红外图像传感器14设置于同一水平线上,可以缩短光路的直线传播距离从而有利于所述双成像系统的小型化。所述反射镜17优选与所述半反半透镜12平行,即与所述入射光线10的传播路径同样成45度夹角,这样能保证所述入射光线10的传播路径不会偏移而保证所述透射光线能反射至所述红外图像传感器14以保证所述红外图像传感器14的成像效果。所述反射镜17表面最好也进行镀膜以增强反射效果。

当然,需要强调说明的是,所述双成像系统可以仅包括所述可见光截止滤光片16而不包括所述红外截止滤光片15,具体如图3及图4所示,或者仅包括所述红外截止滤光片15而不包括所述可见光截止滤光片16(未图示),这种仅使用一个滤光片的双成像系统可以进一步实现结构的小型化且进一步节约成像成本。

作为示例,所述双成像系统还可以包括控制模块18,所述控制模块18与所述可见光图像传感器13及所述红外图像传感器14均相连接,用于依据入射光线的强度控制所述可见光图像传感器13成像或所述可见光图像传感器13与所述红外图像传感器14共同成像。具体的,所述控制模块18可以是一包含光线传感器和开关控制器件的模块,所述光线传感器根据光线的强弱控制开关控制器件从而实现不同环境下的不同工作模式,比如,当光线很好的白天,只需有所需可见光图像传感器13的工作就能完全满足要求;而在完全黑暗的夜晚,则需要依靠所述红外图像传感器14的成像;在雨雾等恶劣天气或光线较差的情况下,依据所述可见光图像传感器13与所述红外图像传感器14的共同成像则能更好地满足所需的图像要求。通过所述控制模块18,能根据不同的环境选择所述双成像系统的不同工作模式,从而能尽量减少所述红外图像传感器14和所述可见光图像传感器13的无效工作时间从而延长所述双成像系统的工作寿命,降低成本。为了对所述可见光图像传感器13和所述红外图像传感器14的成像结果进行处理以得到最终的成像图像,所述双成像系统还可以包括图像处理模块19,所述图像处理模块19与所述可见光图像传感器13及所述红外图像传感器14相连接,当然,在同时具有所述控制模块18的情况下,所述图像处理模块19也可以通过和所述控制模块18的连接而实现和所述可见光图像传感器13及所述红外图像传感器14相连接。对所述可见光图像传感器13和所述红外图像传感器14的成像结果进行处理的具体操作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对两者的成像图像进行图像融合。所谓图像融合是将来自多个相同场景的图像的互补信息合成到一幅图像,使得合成图像相较于任何单幅源图像能更准确反映出待成像物或待成像场景的实际情况。由于可见光成像的细节分辨能力高但对环境光线要求高,而红外成像虽然能克服恶劣环境条件的影响但成像的图像对比度低,分辨细节能力较差,因此在雨雾等恶劣天气或光线较差的情况下,将两者的成像图像进行融合成像能得到高保真度的图像。对红外图像和可见光图像的融合涉及到复杂的算法,该算法存储于所述图像处理模块19中以完成红外成像图像和可见光成像图像的融合以得到最终的高保真高清晰度的图像。需要说明的是,为保证图像的融合效果,可见光图像的梯度与红外图像的像素强度需尽量匹配,即所述可见光图像传感器13和所述红外图像传感器14需相匹配。

作为示例,所述双成像系统还可以包括输出模块20,所述输出模块20与所述图像处理模块19相连接,用于输出所述图像处理模块19得到的成像图像。所述输出模块20可以是有线输出模块,也可以是无线输出模块,当然,也可以同时具有有线输出功能和无线输出功能的输出模块,所述输出模块20也可以分别与所述可见光图像传感器13和所述红外图像传感器14都相连以直接输出对应的成像图像。所述双成像系统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所述存储模块可以在所述输出模块20的异常的情况下提供缓冲存储功能以避免图像的丢失。

作为示例,所述双成像系统还可以包括外壳(未图示),所述镜头组件11、半反半透镜12、可见光图像传感器13及所述红外图像传感器14均位于所述外壳内。当然,在所述双成像系统具有其他模块,比如如前所述的反射镜17、控制模块18、图像处理模块19及输出模块20的情况下,其他模块也优选设置于所述外壳中以避免外界环境的冲击和破坏。根据不同的应用环境,所述外壳的具体形状和材质可以不同。比如,如果所述双成像系统应用于一般的拍照摄像,则所述外壳优选工程塑料或镁铝合金等金属材质;如果所述双成像系统应用于监控领域,则因为监控环境比较复杂甚至常处于室外工作环境下,因此优选镁合金或铝合金。且除考虑外界冲击以及水汽侵袭,微尘污染等情况,还需尽量使所述双成像系统处于一个适宜的温度下以保证所述双成像系统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实施例二

如图5及图8所示,本发明还提供另外一种双成像系统。本实施例的双成像系统与实施例一中的双成像系统的区别在于:实施例一中,所述可见光图像传感器13位于所述反射光线的光路上,用于接收所述反射光线以实现可见光成像,且所述红外图像传感器14位于所述透射光线的光路上,用于接收所述透射光线以实现红外成像;而本实施例中,所述可见光图像传感器13位于所述透射光线的光路上,用于接收所述透射光线以实现可见光成像,所述红外图像传感器14位于所述反射光线的光路上,用于接收所述反射光线以实现红外成像。相应地,如图5及图6所示,在所述可见光图像传感器13的表面可以设置红外截止滤光片15,用于过滤所述可见光图像传感器13接收的光线中的红外光谱以避免红外光谱对所述可见光图像传感器13的成像造成干扰;在所述红外图像传感器14的表面可以设置可见光截止滤光片16,用于过滤所述红外图像传感器14接收的光线中的可见光光谱。同样地,于所述透射光线的光路上也可以设置反射镜17,以将所述透射光线反射至所述可见光图像传感器13。当然,如图7及图8所示,所述双成像系统也可以仅包括可见光截止滤光片16而不包括红外截止滤光片15,或者仅包括红外截止滤光片16而不包括可见光截止滤光片15(未图示)。除上述区别外,本实施例的双成像系统与实施例一中的双成像系统完全相同,具体内容请参考实施例一,此处不再累述。

实施例三

如图9及图12所示,本发明还提供另外一种双成像系统。本实施例的双成像系统与实施例一以及实施例二中的双成像系统的区别在于:实施例一及实施例二中,当所述红外图像传感器14位于所述透射光线的光路上其所述双成像系统包括可见光截止滤光片16时,所述可见光截止滤光片16与所述红外图像传感器14贴置分布;当所述可见光图像传感器13位于所述透射光线的光路上且所述双成像系统包括红外截止滤光片15时,所述红外截止滤光片15与所述可见光图像传感器13贴置分布;而本实施例中,当所述可见光图像传感器13位于所述反射光线的光路上且所述红外图像传感器13位于所述透射光线的光路上时,所述双成像系统还包括可见光截止滤光片16,所述可见光截止滤光片16位于所述半反半透镜12远离所述镜头组件11的一端且与所述半反半透镜12贴置分布,用于过滤所述红外图像传感器14接收的光线中的可见光光谱,具体如图9及图10所示;当所述可见光图像传感器13位于所述透射光线的光路上且所述红外图像传感器14位于所述反射光线的光路时,所述双成像系统还包括红外截止滤光片15,所述红外截止滤光片15位于所述半反半透镜12远离所述镜头组件11的一端且与所述半反半透镜12贴置分布,用于过滤所述可见光图像传感器13接收的光线中的红外光谱,具体如图11及图12所示。除上述区别外,本实施例的双成像系统与实施例一及实施例二中的双成像系统完全相同,具体内容请参考实施例一及实施例二,此处不再累述。这种结构下可以对光学器件进行定制,比如将所述半反半透镜12与所述红外截止滤光片15定制以提高整个光学器件的性能,从而有利于整个双成像系统的进一步优化。

当然,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提及的红外截止滤光片和可见光截止滤光片都是基于常用的单通型滤光片的考虑,即只允许特定光谱的光线通过而将其他光谱的光线过滤,实际应用中根据所用滤光片的类型不同,所述双成像系统的结构还可以略作调整。比如,若使用反射型中性滤光片时,所述滤光片也可以位于所述半反半透镜靠近所述镜头组件的一端且与所述半反半透镜贴置分布,在其他情况下,还可于所述半反半透镜靠近所述镜头组件的一侧设置反射式滤光片而在相对的另一侧设置吸收式滤光片,此处不再展开。

实施例四

如图13所示,本发明还提供另外一种双成像系统,本实施例的双成像系统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及实施例三中的双成像系统的区别在于:上述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及实施例三中均是利用半反半透镜12将镜头组件11采集的入射光线10进行反射和透射,以将所述入射光线10分离为反射光线及透射光线;而本实施例中,利用冷镜21替代半反半透镜12,所述冷镜21同样位于所述镜头组件11远离入射方向的一端,用于将所述镜头组件11采集的入射光线10进行可见光反射和红外光透射,以将所述入射光线10分离为反射光线及透射光线;相应地,所述可见光图像传感器13位于所述反射光线的光路上,用于接收所述反射光线以实现可见光成像,所述红外图像传感器14位于所述透射光线的光路上,用于接收所述透射光线以实现红外成像。由于所述冷镜21已经具备将红外光和可见光进行分离的功能,所以本实施例中无需再单独使用红外截止滤光片和可见光截止滤光片,因此整个双成像系统的结构可以进一步简化。除上述区别外,本实施例的双成像系统的其他结构,比如控制模块18、图像处理模块19及输出模块20的安装和具体选用都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及实施例三相同,具体请参考前述内容,此处不再累述。且同样的,本实施例中同样可以利用反射镜以将透射光路进一步反射,具体不再展开。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根据选用的冷镜21的具体型号不同,所述冷镜21和入射光线10的角度可以进行调整,此处不再展开。

实施例五

如图14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双成像系统,本实施例的双成像系统与实施例四的区别在于:实施例四中使用冷镜将所述镜头组件11采集的入射光线10进行可见光反射和红外光透射,以将所述入射光线10分离为反射光线及透射光线;而本实施例中,采用热镜22将镜头组件11采集的入射光线10进行红外光反射和可见光透射,以将所述入射光线10分离为反射光线及透射光线,所述热镜22同样位于所述镜头组件11远离入射方向的一端。相应的,所述可见光图像传感器13位于所述透射光线的光路上,用于接收经所述透射光线以实现可见光成像,所述红外图像传感器14位于所述反射光线的光路上,用于接收所述反射光线以实现红外成像。同样,由于所述热镜22已经具备将红外光和可见光进行分离的功能,所以本实施例中无需再单独使用红外截止滤光片和可见光截止滤光片,因此整个双成像系统的结构可以进一步简化。除上述区别外,本实施例的双成像系统的其他结构,比如控制模块18、图像处理模块19及输出模块20的安装和具体选用都与实施例四相同,具体请参考前述内容,此处不再累述。且同样的,本实施例中同样可以利用反射镜以将透射光路进一步反射,具体不再展开。

同样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根据选用的热镜22的具体型号不同,所述热镜22和入射光线10的角度可以进行调整,此处不再展开。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双成像系统,包括:镜头组件、半反半透镜、可见光图像传感器及红外图像传感器;其中,所述镜头组件用于采集待成像物的入射光线;所述半反半透镜位于所述镜头组件远离入射方向的一端,用于将所述镜头组件采集的入射光线进行反射和透射,以将所述入射光线分离为反射光线及透射光线;所述可见光图像传感器位于所述反射光线的光路上,用于接收所述反射光线以实现可见光成像,且所述红外图像传感器位于所述透射光线的光路上,用于接收所述透射光线以实现红外成像;或所述可见光图像传感器位于所述透射光线的光路上,用于接收经所述透射光线以实现可见光成像,且所述红外图像传感器位于所述反射光线的光路上,用于接收所述反射光线以实现红外成像。本发明的双成像系统结构简单,使用和维护方便,成本低廉,且两次成像采用同一光路,有利于成像系统的小型化;通过在同一光路中同时两次成像,能够有效克服现有技术中可见光图像传感器在雨雾等恶劣天气环境下及黑暗环境中成像不佳,以及红外图像传感器的成像图像对比度低,分辨细节能力较差等问题,通过将可见光图像传感器和红外图像传感器的成像图像有效融合,能使采集图像的清晰度和保真度显著增加。所以,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