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98306发布日期:2019-07-31 09:42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图像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一种图像处理装置中,根据图像的旋转角度来确保旋转处理所需最小限度容量的缓冲器,并通过与旋转角度相对应的访问方法访问缓冲器内的图像数据,从而执行旋转处理。

另外,在另一种图像处理装置中,针对每个图像块,以90度为单位执行旋转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在如上述图像处理装置那样通过软件处理执行旋转处理的情况下,可以根据旋转角度来确保缓冲器,但在通过硬件处理高速执行旋转处理的情况下,由于使用规定容量的行存储器,因此,旋转角度越大,则需要更大容量的行存储器。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能够使用小规模的行存储器并通过硬件处理执行旋转处理的图像处理装置。

本发明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具备行存储器、块输出部、数据写入部、数据读出部以及控制器,其中,所述行存储器设定于静态ram(random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中具有一定字数的宽度的存储区域中;所述块输出部输出将原稿图像加以分割而获得的图像块的图像数据;所述数据写入部将所述图像块的图像数据写入所述行存储器中;所述数据读出部从所述行存储器逐字读出所述图像数据,并按照与旋转角度对应的顺序输出所述图像数据;所述控制器将所述图像块的块尺寸设定为与所述旋转角度相对应的值。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获得能够使用小规模的行存储器并通过硬件处理而执行旋转处理的图像处理装置。

本发明的上述或其他目的、特征以及优点,在附图的基础上结合以下详细说明将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构成的框图。

图2是对图1中的存储区域3a进行说明的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旋转缓冲部3的构成的一例的框图。

图4是对于图1中的块输出部2设定的块尺寸的说明图。

图5是对第一模式用的存储区域3a的分割进行说明的图。

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一模式下的旋转缓冲部3的构成的一例的框图。

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旋转缓冲部3的构成的一例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的构成的框图。图1所示的图像处理装置例如为扫描仪、复印机、传真机、复合机等,从原稿中以光学方式读取原稿图像,并通过硬件处理使该原稿图像旋转。

图1所示的图像处理装置具备图像读取部1、块输出部2、旋转缓冲部3、图像处理部4以及控制器5。

图像读取部1具备原稿台玻璃、自动原稿进给器、图像读取光学系统、拍摄元件、图像数据生成电路等,其通过图像读取光学系统使拍摄元件拍摄放置于原稿台玻璃上的原稿、或者通过自动原稿进给器输送来的原稿的原稿图像,并通过图像数据生成电路输出通过拍摄元件读取到的图像(原稿图像)的图像数据。在此,拍摄元件为行传感器,图像读取部1逐行输出图像数据。

图像读取部1作为动作模式可以执行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其中,第一模式是指从通过自动原稿进给器输送来的原稿读取原稿图像,第二模式是指从放置于原稿台玻璃上的原稿读取原稿图像。

例如,自动原稿进给器具备用于检测原稿被放置在自动原稿进给器上的传感器,图像读取部1在通过该传感器检测到原稿时,以第一模式执行图像读取,否则以第二模式执行图像读取。

块输出部2是接收从图像读取部1输出的图像数据,并将其作为对原稿图像进行分割而获得的图像块的图像数据输出至旋转缓冲部3的缓冲电路。

块输出部2在从图像读取部1收到与图像块的行数(副扫描方向的宽度)相同数量的行(原稿图像的行)时,将沿主扫描方向对该行进行分割而获得的图像块的图像数据按规定顺序输出。

旋转缓冲部3是为了图像块的旋转处理而暂时保存图像块的缓冲器。

旋转缓冲部3具备未图示的静态ram中具有一定字数宽度的存储区域3a,在该存储区域3a中设定规定的n条(n>1)行存储器11-1~11-n。

图2是对图1中的存储区域3a进行说明的图。

作为读写单位的1个字与n条行中的主扫描方向的同一位置处的n个像素对应,作为存储区域3a而确保m像素×n行的区域。在此,在1个像素的数据量为24位的情况下(例如8位rgb彩色数据的情况下),1个字的位长为24×n位。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旋转缓冲部3的构成的一例的框图。如图3所示,旋转缓冲部3还具备数据写入部12和数据读出部13。

数据写入部12是将上述图像块的图像数据写入行存储器11-1~11-n中的电路。

数据读出部13是从行存储器11-1~11-n中逐字读出图像数据,并按照与旋转角度对应的顺序输出图像数据。

具体来说,作为第j字(j=1、……、m)的图像数据,通过一次的数据读取而读出行存储器11-1~11-n中的第j像素的图像数据(即,n个像素的图像数据)。

回到图1,图像处理部4对于旋转后的原稿图像的图像数据执行规定的图像处理。

控制器5控制图像读取部1、块输出部2、旋转缓冲部3等。尤其是,控制器5将上述图像块的块尺寸设定为与旋转角度相对应的值。

在此,旋转角度可以由用户进行设定,也可以自动设定为使从读取图像中自动检测出的原稿图像的倾斜角度为零。

图4是对于图1中的块输出部2设定的块尺寸的说明图。此外,块尺寸是指图像块的主扫描方向上的宽度(像素数)。也可以将块尺寸设为图像块的副扫描方向上的宽度(像素数)。

在将行存储器11-1~11-n的数量设为n、旋转角度设为d(度)的情况下,块尺寸bs(d)的上限值bsm(d)表示为n=ceil(bsm(d)×sin(d×π/180))+1(其中,ceil(x)是还原x以上最小的整数的函数)。此外,右边的“+1”表示不进行旋转时使用的一条行存储器。例如,在n=20、d=45度的情况下,(20-1)=ceil(bsm(45)×sin(45×π/180)),bsm(45)=26个像素。另外,在n=20、d=10度的情况下,(20-1)=ceil(bsm(10)×sin(45×π/180)),bsm(10)=109个像素。

进而,控制器5执行下述(a)~(c)的处理,即:(a)将上述第一模式下的旋转角度的上限值设定为小于第二模式下的旋转角度的上限值;(b)将第一模式下的块尺寸设定为大于第二模式下的块尺寸;(c)将存储区域3a在字方向上分割成规定的分割数量,并将第一模式下的行存储器的数量设定为少于第二模式下的行存储器的数量,将第一模式下的行存储器的长度设定为大于第二模式下的行存储器的长度。

在第一模式中,为了通过自动原稿进给器连续地读取原稿图像,要求高速执行原稿图像的旋转处理,因而将块尺寸设定得较大,并且与第二模式的情况相比,与该块尺寸相对应地变更相对于行存储器的读写顺序。

图5是对第一模式用的存储区域3a的分割进行说明的图。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一模式下的旋转缓冲部3的构成的一例的框图。

此外,图3表示第二模式下的旋转缓冲部3的构成,图4用于说明第二模式下的块尺寸bs(d)。

在图5所示的情况下,存储区域3a被分割为两个分割区域31、32,如图6所示,实质上(即从读写的观点出发)设定有各行存储器41-i(i=1、……、n/2)的像素数为2×m的n/2条行存储器41-1~41-(n/2)。

即,从物理角度来看,如图2所示那样确保存储区域3a,但从理论上看,如图6所示那样设定有行存储器41-1~41-(n/2)。

并且,从物理角度来看,一个字中执行n个像素的读写,因此,在第一模式下,如图6所示,通过一次写入而写入两个像素位置(j和m+j)的像素数据,通过一次读取而读出两个像素位置(j和m+j)的像素数据。

此外,存储区域3a的字数根据第一模式下的块尺寸和分割数量进行设定。例如,在第一模式下的块尺寸bs1为256个像素、分割数量为2的情况下,按照字数为128(=256/2)的方式确保存储区域3a。

另外,例如将第二模式下的旋转角度的上限值设为45度,将第一模式下的旋转角度的上限值设为2度。

此外,例如块输出部2、旋转缓冲部3、图像处理部4以及控制器5是不包括执行软件处理的处理器而利用专用电路执行上述处理的asic(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

接下来,对上述图像处理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

此外,此处对上述分割数量为2的情况进行说明。上述分割数量也可以为3。

控制器5确定图像读取部1的动作模式(上述第一模式或者第二模式),并将块输出部2和旋转缓冲部3设定为执行与所确定的动作模式对应的动作。进而,控制器5确定原稿图像的旋转角度,并设定于旋转缓冲部3中。

(a)第一模式时

在图像读取部1以第一模式进行图像读取的情况下,控制器5对块输出部2设定第一模式用的规定的块尺寸,进而如图6所示那样设定旋转缓冲部3中的行存储器的构成。

然后,块输出部2依次输出图像块各行的像素位置j、m+j(j=1、……、bs1/2;bs1=2m)这两个像素的图像数据,在旋转缓冲部3中,如图6所示,数据写入部12通过一个字(即一次)的写入将这两个像素的图像数据写入行存储器41-1~41-(n/2)中的对应位置。

这样,将图像块的图像数据依次存储在行存储器41-1~41-(n/2)中,当上述旋转角度所需行数的图像数据被存储于行存储器41-1~41-(n/2)中时,数据读出部13依次读出该图像数据,并执行与旋转角度对应的旋转处理,输出旋转后的一行的图像数据。然后,数据读出部13逐行依次执行同样的旋转处理,并输出旋转后的一行的图像数据。

此时,如图6所示,数据读出部13将各行存储器41-1~41-(n/2)的像素位置j、m+j(j=1、……、m)共计n个图像数据作为一个字读出,并执行旋转处理。即,行存储器41-i的长度为2m,通过m次的读取而读出行存储器41-i内的全部数据。

这样,在第一模式中,旋转缓冲部3从物理角度出发分割固定尺寸的存储区域3a,并将行存储器41-i设定得较长,扩大块尺寸,从而高速地执行旋转处理。

(b)第二模式时

在图像读取部1以第二模式执行图像读取的情况下,控制器5对块输出部2设定与所确定的旋转角度对应的块尺寸,进而如图3所示那样设定旋转缓冲部3中的行存储器的构成。

然后,块输出部2依次输出图像块各行的像素位置j(j=1、……、m)处的一个像素的图像数据,在旋转缓冲部3中,如图3所示,数据写入部12通过一个字(即一次)的写入将该一个像素的图像数据写入行存储器11-1~11-n中的对应位置。此外,此时行存储器11-1的m个像素份的区域中只有块尺寸bs(d)部分的区域被使用。

这样,将图像块的图像数据依次存储在行存储器11-1~11-n中,当上述旋转角度所需行数的图像数据被存储在行存储器11-1~11-n中时,数据读出部13依次读出该图像数据,并执行与旋转角度对应的旋转处理,输出旋转后的一行的图像数据。然后,数据读出部13逐行依次执行同样的旋转处理,并输出旋转后的一行的图像数据。

此时,如图3所示,数据读出部13将各行存储器11-1~11-n的像素位置j(j=1、……、m)处共计n个图像数据作为一个字读出,并执行旋转处理。

这样,在第二模式下,旋转缓冲部3从物理角度出发在固定容量的存储区域3a中将行存储器11-1~11-n的数量设定得较多,并以容许大的旋转角度的方式执行旋转处理。

综上所述,根据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块输出部2输出将原稿图像加以分割而获得的图像块的图像数据。行存储器11-1~11-n设定于静态ram中具有一定字数的宽度的存储区域3a中。数据写入部12将图像块的图像数据写入行存储器11-1~11-n中。数据读出部13从行存储器11-1~11-n中逐字读出图像数据,并按照与旋转角度对应的顺序输出图像数据。控制器5将图像块的块尺寸设定为与旋转角度相对应的值。

由此,(在上述第二模式中)旋转角度越大,则使块尺寸越小,从而可以使用小规模的行存储器11-1~11-n通过硬件处理执行旋转处理。另外,(在上述第二模式中)旋转角度越小,则块尺寸越大,因而处理速度变高。

第二实施方式.

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旋转缓冲部3的构成的一例的框图。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旋转缓冲部3还具备一个或者多个列缓冲器21和运算部22。并且,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数据读出部13将逐字读出的图像数据存储在列缓冲器21中,并根据读出的图像数据和列缓冲器21中存储的图像数据(即,通过前一次的读取而读出的图像数据),在运算部22中与旋转处理一同执行插补处理或者缩放处理。

在此,运算部22通过硬件处理执行上述插补处理或者缩放处理。

此外,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的其他构成和动作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故省略其说明。

综上所述,根据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由于是作为一个硬件处理而与旋转处理一同执行插补处理或缩放处理,因此,即使在要求执行插补处理或者缩放处理的情况下,也不需要单独执行插补处理或者缩放处理的处理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在不脱离其主旨和范围且不减弱其所意图的优点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和修改,由于这些变更和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而这些变更和修改也应该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例如可以适用于扫描仪、复合机等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