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15233151发布日期:2018-08-21 19:56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摄像,具体地,涉及用于对实时取景图像的一部分进行放大显示的摄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存储介质以及技术。



背景技术:

在使用照相机时,在一些情况下,期望在水平保持照相机的同时拍摄被摄体。例如,如果照相机在拍摄诸如建筑或风景等的被摄体时没有被水平保持,则拍摄图像发生倾斜,并且可能获得不适当的结果。为了解决该问题,日本特开2012-060567公开了如下技术,其中该技术用于基于加速度传感器所检测到的重力方向来检测照相机的姿势,并将表示所检测到的照相机姿势的水准器显示连同实时取景一起显示。日本特开2016-163104公开了如下技术,其中该技术用于将实时取景图像上的彼此水平分离的两个不同的区域的放大图像并排显示,从而使得能够以良好精度来从视觉上进行水平调整。

在拍摄能够确认水平线的被摄体的情况下,使用日本特开016-163104所公开的显示使得能够以良好精度来水平调整照相机的姿势。然而,在不存在能够确认水平线的被摄体的摄像场景中,难以有效地使用该显示。

另一方面,基本上,即使在不存在能够确认水平线的被摄体的摄像场景中,使用日本特开2012-060567所公开的姿势引导(水准器显示)也使得用户能够以良好精度来期望地调整照相机姿势。然而,姿势引导的精度可能由于包括诸如温度变化等的环境变化、来自外部的影响和因老化而导致的设备的变形或畸变(例如,在诸如加速度传感器等的姿势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处的变形)的各种因素而劣化。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调整(校准)姿势引导来提高姿势引导的精度。然而,为了进行照相机的精确调整,需要在基准姿势(例如,水平姿势)下精密地设置照相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涉及提供能够以良好精度调整姿势引导的摄像设备、摄像设备的控制方法和记录介质。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一种摄像设备,包括:姿势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摄像设备的姿势;控制单元,用于进行控制,以基于所述姿势检测单元所检测到的姿势来显示用于表示所述摄像设备的姿势的姿势引导;显示控制单元,用于进行控制,以进行二区域放大显示,其中所述二区域放大显示用于在显示单元上并排显示利用摄像单元在彼此水平或垂直分离的两个不同区域中所拍摄的实时取景图像;以及调整单元,用于在正在进行所述二区域放大显示的状态下接收到特定操作的情况下,基于在接收到所述特定操作时所述姿势检测单元所检测到的姿势,来调整所述姿势引导的基准。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摄像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摄像设备具有用于检测所述摄像设备的姿势的姿势检测单元,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进行控制,以基于所述姿势检测单元所检测到的姿势来显示用于表示所述摄像设备的姿势的姿势引导;进行显示控制,以进行二区域放大显示,其中所述二区域放大显示用于在显示单元上并排显示利用摄像单元在彼此水平或垂直分离的两个不同区域中所拍摄的实时取景图像;以及在正在进行所述二区域放大显示的状态下接收到特定操作的情况下,基于在接收到所述特定操作时所述姿势检测单元所检测到的姿势,来调整所述姿势引导的基准。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一种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用于使计算机用作上述的摄像设备的各单元的程序。

通过以下参考附图对典型实施例的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a和1b示出数字照相机的外观。

图2是示出数字照相机的结构的框图。

图3是示出摄像模式处理的流程图。

图4是示出二区域放大处理的流程图。

图5a~5f示出摄像模式处理中的显示示例。

图6a~6f示出二区域放大处理中的显示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应当注意,以下典型实施例仅是用于实现本发明的一个示例,并且可以根据本发明适用于的设备的各构造和各种条件而进行适当修改或改变。因而,本发明决不局限于以下典型实施例。

图1a和1b示出作为根据本发明的设备的示例的数字照相机100的外观。图1a是示出数字照相机100的正面的立体图,以及图1b是示出数字照相机100的背面的立体图。参考图1a和1b,配置在背面上的显示单元28显示图像和各种信息。取景器外显示单元43是配置在顶面的显示单元,并显示快门速度、光圈和照相机100的其它各种设置值。快门按钮61是用于发出摄像指示的操作部。模式选择开关60是用于在各种模式之间进行切换的操作部。端子盖40是用于保护诸如用于连接外部设备和数字照相机100的连接线缆等的连接器(未示出)的盖。主电子拨盘71是操作单元70中所包括的旋转操作构件。转动主电子拨盘71使得能够改变诸如快门速度和光圈等的设置值。电源开关72是用于接通和断开数字照相机100的电源的操作构件。副电子拨盘73是包括在操作单元70中的旋转操作构件,并使得能够移动选择框并进给图像。包括在操作单元70中的十字键74是可以按下上部、下部、左部和右部的十字键(四向键)。可以进行与十字键74上的所按下的部分相对应的操作。包括在操作单元70中的设置按钮75主要用于确定选择项。包括在操作单元70中的实时取景(lv)按钮76在静止图像拍摄模式下开启和关闭实时取景(lv)。在运动图像拍摄模式下,lv按钮76用于指示照相机100开始和停止运动图像拍摄(记录)。放大按钮77是包括在操作单元70中的操作按钮,其在摄像模式的实时取景显示中开启和关闭放大模式,并改变放大模式中的倍率。在重放图像时,放大按钮77放大重放图像并增大倍率。包括在操作单元70中的缩小按钮78减小所放大的重放图像的倍率,以缩小显示图像。操作单元70中所包括的重放按钮79在摄像模式和重放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在用户在摄像模式下按下重放按钮79时,照相机100进入重放模式,并且将记录介质200中所记录的图像中的最近图像显示在显示单元28上。快速返回镜12在系统控制单元50的指示下通过致动器(未示出)而上下移动。数字照相机100使用通信端子10来与可拆卸地安装的镜头相通信。目镜取景器16是用于通过观察聚焦屏13来确认经由镜头单元150所获得的被摄体的光学图像的焦点和构图的内窥型取景器。盖202是用于储存记录介质200的槽的盖。把持部90是具有在用户保持数字照相机100时容易利用右手来把持的形状的保持部。

图2是示出根据本典型实施例的数字照相机100的结构的示例的框图。

参考图2,镜头单元150安装有可更换型摄像镜头。

尽管透镜103包括多个透镜,但是为了简化图2仅示出一个透镜。镜头单元150使用通信端子6来与数字照相机100相通信。数字照相机100使用通信端子10来与镜头单元150相通信。镜头单元150经由通信端子6和10与系统控制单元50相通信。在镜头单元150中,镜头系统控制电路4经由光圈驱动电路2来控制光圈1,并经由af驱动电路3来改变透镜103的位置,以聚焦于被摄体上。

自动曝光(ae)传感器17测量经由镜头单元150的被摄体的亮度。

焦点检测单元11向系统控制单元50输出散焦量信息。系统控制单元50基于该信息来控制镜头单元150,以进行相位差自动调焦(af)。

在进行曝光、实时取景摄像和运动图像拍摄时,在系统控制单元50的指示下通过致动器(未示出)来使快速返回镜12(以下称为镜12)上下移动。镜12使从透镜103入射的光束的目的地在取景器16和摄像单元22之间切换。在通常状态下,镜12通常被配置为反射光束,以将光束引导至取景器16。在摄像和实时取景显示状态下,镜12向上弹起,以将光束引导至摄像单元22,并且从光束退避(镜上升)。镜12的中央部被配置为半透半反镜,以使一部分光透过,从而使得光束的一部分入射至焦点检测单元11以进行焦点检测。

拍摄者可以通过经由五棱镜14和取景器16观察聚焦屏13来确认经由镜头单元150所获得的被摄体的光学图像的焦点和构图。

快门101是在系统控制单元50的控制下能够自由控制摄像单元22的曝光时间的焦平面快门。

摄像单元22是包括电荷耦合器件(ccd)传感器或者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传感器的图像传感器,以将光学图像转换成电气信号。模拟至数字(a/d)转换器23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a/d转换器23用于将从摄像单元22输出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

图像处理单元24对来自a/d转换器23的数据或者来自存储器控制单元15的数据进行预定像素插值、诸如缩小等的改变大小处理以及颜色转换处理。图像处理单元24通过使用所拍摄的图像数据来进行预定计算处理。系统控制单元50基于所获得的计算结果来进行曝光控制和测距控制。这使得能够基于通过镜头(ttl)方法来进行af处理、ae处理和预闪光(ef)处理。图像处理单元24还通过使用所拍摄的图像数据来进行预定计算处理,并且基于所获得的计算结果来进行基于ttl的自动白平衡(awb)处理。

将来自a/d转换器23的输入数据经由图像处理单元24和存储器控制单元15而写入存储器32中,或者经由存储器控制单元15直接写入存储器32中。存储器32存储摄像单元22所拍摄的并且被a/d转换器23转换成数字数据的图像数据,并且存储要显示在显示单元28上的图像数据。存储器32设置有用于存储预定数量的静止图像以及持续预定时间的运动图像和声音的充足存储容量。

存储器32还用作图像显示用存储器(视频存储器)。数字至模拟(d/a)转换器19将存储器32中所存储的图像显示数据转换成模拟信号,并将该模拟信号供给至显示单元28。这样,存储器32中所写入的图像显示数据经由d/a转换器19而显示在显示单元28上。显示单元28在诸如液晶显示器(lcd)等的显示器上显示与来自d/a转换器19的模拟信号相对应的图像。利用a/d转换器23经由a/d转换所生成的并且存储在存储器32中的数字信号被d/a转换器19转换成模拟信号,并且相继被发送至显示单元28。显示单元28显示基于模拟信号的图像,从而用作能够进行实时取景显示的电子取景器。

在取景器内lcd单元41上,经由取景器内显示单元驱动电路42显示表示当前正进行自动调焦的调焦点的框(af框)以及表示照相机100的设置条件的图标。

在取景器外显示单元43上,经由取景器外显示单元驱动电路44显示快门速度、光圈和照相机100的其它各种设置值。

非易失性存储器56是诸如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等的电可擦除可记录存储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56中,存储有系统控制单元50的操作所用的常量和程序。非易失性存储器56中所存储的程序是指用于执行根据本典型实施例的(后述的)各种流程图的程序。

控制单元50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并控制数字照相机100整体。在系统控制单元50执行非易失性存储器56中所记录的上述程序的情况下,实现根据(后述的)本典型实施例的各处理。系统存储器52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将系统控制单元50的操作所用的常量和变量以及从非易失性存储器56读取的程序加载至系统存储器52中。系统控制单元50还控制存储器32、d/a转换器19和显示单元28,以进行显示控制。

系统计时器53是用于测量用于各种控制的时间和内置时钟的时间的时间测量单元。

模式选择开关60、第一快门开关62、第二快门开关64、操作单元70是用于将各种操作指示输入至系统控制单元50的操作部。

模式选择开关60将系统控制单元50的操作模式在静止图像记录模式、运动图像拍摄模式和重放模式之间切换。静止图像记录模式中所包括的模式包括自动摄像模式、自动场景判断模式、手动模式、光圈优先模式(av模式)、和快门速度优先模式(tv模式)。数字照相机100设置有作为针对各摄像场景的摄像设置的各种场景模式、程序ae模式和定制模式。模式选择开关60使得用户能够直接选择这些模式之一。可选地,在通过使用模式选择开关60选择了摄像模式列表画面之后,用户可以通过使用其它操作构件来选择所显示的多个模式中的任一个。同样,在运动图像拍摄模式中也可以包括多个模式。

第一快门开关62在数字照相机100上所设置的摄像操作构件(即,快门按钮61)的操作的中途(半按下)接通,以生成第一快门开关信号sw1。半按下是指第一操作、即摄像准备指示。第一快门开关信号sw1使系统控制单元50开始用于包括af处理、ae处理、awb处理和ef处理的摄像准备处理的操作。

第二快门开关64在快门按钮61的操作完成(完全按下)时接通,以生成第二快门开关信号sw2。完全按下是指第二操作、即摄像指示操作。第二快门开关信号sw2使系统控制单元50开始从自摄像单元22的信号读取到记录介质200中的图像数据写入的摄像处理中的一系列操作。

在用户进行用于选择显示单元28上所显示的各种功能图标其中任一的操作时,操作单元70的各操作构件针对各场景而被适当分配功能,并用作功能按钮。功能按钮的示例包括结束按钮、返回按钮、图像前进按钮、跳跃按钮、缩减按钮和属性改变按钮。例如,在按下菜单按钮70e时,在显示单元28上显示使得能够进行各种设置的菜单画面。用户可以通过使用显示单元28上所显示的菜单画面、十字键74(四向操作键)和设置按钮75来直观地进行各种设置。

操作单元70包括各种操作构件作为用于接收来自用户的操作的输入单元。操作单元70包括至少以下操作构件:操作按钮61、主电子拨盘71、电源开关72、副电子拨盘73、十字键74、设置按钮75、lv按钮76、放大按钮77、缩小按钮78和重放按钮79。十字键74是可以按下上部、下部、右部和左部的四向按钮。尽管在本典型实施例中,将十字键74描述为一体化形成的操作部,但是可以将十字键74设置为四个独立的按钮(上下左右按钮)。以下,将上键和下键统称为上/下键,以及将右键和左健统称为左/右键。操作单元70还包括以下操作部。

af-on(af开启)按钮70b是包括在操作单元70中的推压式按钮开关。按下该按钮以发出用于执行af的指示。af-on按钮70b的按压方向与从透镜103入射至摄像单元22的被摄体光的方向(光轴)平行。

快速设置键70c(以下称为q按钮70c)是包括在操作单元70中的推压式按钮开关。在各操作模式下,按下该键以显示快速设置菜单作为可设置的设置项的列表。例如,在实时取景摄像的摄像待机状态期间按下q按钮70c,将包括电子前帘幕快门、监视器亮度、lv画面wb、二区域放大和静默摄像的设置项的列表以一列的方式叠加在lv上。在用户通过使用上/下键来选择所显示的快速设置菜单中的期望选项、然后按下设置按钮的情况下,用户可以转移至与所选择的设置项有关的设置改变和操作模式。

活动框改变按钮70d是包括在操作单元70中的推压式按钮开关。在(后述的)二区域放大处理中按下该按钮以从两个放大的位置中选择活动放大位置(框)。根据操作模式向该按钮分配不同的功能。在重放模式下按下该按钮以向显示图像赋予保护属性。

菜单按钮70e是包括在操作单元70中的推压式按钮开关。按下该按钮以在显示单元28上显示能够进行各种设置的菜单画面。

功能按钮70f是包括在操作单元70中的三个推压式按钮开关。功能按钮70f被分配不同的功能。功能按钮70f配置在利用用于保持把持部90的右手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指能够操作的位置处。按压方向与从透镜103向摄像单元22入射的被摄体光的方向(光轴)平行。

电源控制单元80包括电池检测电路、直流至直流(dc-dc)转换器和用于选择要供给电力的块的切换电路。电源控制单元80检测电池是否存在,电池类型和剩余电池容量。电源控制单元80还基于检测结果和系统控制单元50的指示来控制dc-dc转换器,以在各种时间段期间将各种电压供给至记录介质200和其它组件。

电源单元30包括一次电池(诸如碱性电池和锂电池等)、二次电池(诸如nicd电池、nimh电池和li电池等)和交流(ac)适配器。记录介质接口(i/f)18是向诸如存储卡和硬盘等的记录介质200的接口。记录介质200是用于记录拍摄图像的诸如存储卡等的记录介质,包括半导体存储器和磁盘。

通信单元54无线或有线地建立连接,以进行图像信号和音频信号的发送和接收。通信单元54还可以与无线局域网(lan)和因特网连接。通信单元54可以发送摄像单元22所拍摄的图像(包括实时取景图像)以及记录在记录介质200中的图像,并且从外部设备接收图像数据和其它各种信息。

姿势检测单元55检测数字照相机100在重力方向上的姿势。基于姿势检测单元55所检测到的姿势,系统控制单元50可以判断摄像单元22所拍摄的图像是在数字照相机100被水平保持的状态下所拍摄的图像还是在数字照相机100被垂直保持的状态下所拍摄的图像。系统控制单元50可以将与姿势检测单元55所检测到的姿势相对应的方向信息添加至摄像单元22所拍摄的图像的图像文件,或者在记录之前旋转图像。可以使用加速度传感器或陀螺传感器作为姿势检测单元55。

本发明描述的单元是示例和/或实施本发明描述的处理的优选的模块。所述模块可以是硬件单元(例如电路、固件、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组件等)和/或软件模块(例如计算机可读程序等)。实现这些步骤的模块没有详尽地描述。然而,在执行某一处理的步骤中,可能存在用于实现相同处理的相应功能模块或单元(由硬件和/或软件实现)。在本公开中包括所有步骤的技术组合和与这些步骤相对应的单元的技术方案。

作为操作单元70的一个组件,数字照相机100设置有能够检测显示单元28上的接触的触摸面板70a。触摸面板70a和显示单元28可以一体化形成。例如,触摸面板70a被配置成使得光的透过不会妨碍显示单元28的显示,并且被安装至显示单元28的显示面的上层。然后,将触摸面板79a上的输入坐标与显示单元28上的显示坐标相关联。这使得能够配置如下的图形用户界面(gui),其中该图形用户界面使得用户能够具有直接操作显示单元28上所显示的画面的感觉。系统控制单元50可以检测触摸面板70a上的以下操作及其状态。

-开始利用尚未与触摸面板70a接触的手指或笔触摸触摸面板70a的操作(以下称为“触及”)

-手指或笔与触摸面板70a接触的状态(以下称为“触摸持续”)

-在与触摸面板70a接触的同时移动手指或笔的操作(以下称为“触摸移动”)

-将手指或笔从触摸面板70a分离、以结束触摸的操作(以下称为“触摸停止”)

-手指或笔没有与触摸面板70a接触的状态(以下称为“未触摸”)。

在检测到触及的情况下,同时检测到触摸持续。在检测到触及之后,通常保持检测触摸持续,直到检测到触摸停止为止。在检测到触摸持续的状态下还检测触摸移动。即使在检测到触摸持续的情况下,如果触摸位置没有移动,则也检测不到触摸移动。在针对与触摸面板70a接触的全部手指或笔检测到触摸停止之后,检测到未触摸。

经由内部总线向系统控制单元50通知上述操作和状态以及手指或笔与触摸面板70a接触的位置的位置坐标。基于所通知的信息,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对触摸面板70a进行了何种类型的触摸操作。对于触摸移动,可以基于位置坐标的改变,针对触摸面板70a的垂直分量和水平分量中的各分量,确定在触摸面板70a上移动的手指或笔的移动方向。在检测到触摸移动了预定距离以上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为进行了滑动操作。在与触摸面板70a接触的同时使手指快速移动特定距离、然后释放手指的操作称为轻拂。换句话说,轻拂是在触摸面板70a的表面上利用手指快速触摸并移动的如快速扫过运动那样的操作。在检测到以预定速度以上触摸移动了预定距离以上、随后检测到触摸停止的情况下,可以判断为进行了轻拂(在滑动操作之后进行了轻拂)。将同时触摸多个位置(例如两个位置)并使这些位置彼此靠近的触摸操作称为“捏合(pinch-in)”。将使这些位置彼此远离移动的触摸操作称为“分开(pinch-out)”。将捏合和分开统称为捏分操作(或者简称为“捏分”)。触摸面板70a可以是包括阻抗膜类型、静电电容类型、表面声波类型、红外线类型、电磁诱导类型、图像识别类型和光学传感器类型的各种类型其中任一。尽管根据类型在手指或笔与触摸面板70a接触时、或者在手指或笔与触摸面板70a接近时检测到触摸,但是可应用任一类型。

图3是示出数字照相机100的摄像待机状态期间的处理的流程图。在系统控制单元50将非易失性存储器56中所记录的程序加载至系统存储器52中、然后执行该程序的情况下,实现该处理。在摄像模式下启动数字照相机100、然后开启实时取景摄像的情况下,数字照相机100开始图3所示的处理。

在步骤s301中,系统控制单元50在显示单元28上显示摄像待机画面。图5a示出摄像待机画面的示例。摄像待机画面显示表示摄像范围整体的实时取景图像501(lv图像501)。将表示当前摄像模式的图标502和与摄像设置有关的信息显示503叠加在lv图像501上。图5b示出显示其它信息的摄像待机画面的另一示例。这使得可以通过将水准器510叠加在实时取景图像501上来简单调整照相机100的水平。水准器510是表示数字照相机100相对于姿势检测单元55所检测到的重力方向的姿势的电子水准器。更具体地,水准器510是姿势引导,用于引导数字照相机100的姿势相对于基准姿势(水平姿势)有多不同。水准器510表示数字照相机100的左右方向(摄像单元22的左右方向)相对于与重力方向垂直的方向(水平方向或基准方向)的倾斜。可以通过调整数字照相机100的姿势以使得在观看水准器510时该倾斜变成0,来获得水平图像。更具体地,对于水准器510,将根据姿势而改变的线511与画面上固定显示的圆形标尺一起显示。线511根据数字照相机100在姿势检测单元55所检测到的重力方向上的倾斜角来改变显示角度。在数字照相机100被水平保持(放置)的情况下(即,在数字照相机100的水平方向与重力方向垂直的情况下),在显示单元28上水平(横向)显示线511。换句话说,数字照相机100的姿势相对于水准器的角度偏差为0度。数字照相机100被水平保持的状态是指数字照相机100在姿势检测单元55所检测到的重力方向上的角度是表示水平的基准角度的状态(数字照相机100处于基准姿势的状态)。可以将水平显示的线511的显示状态与不是水平显示的线511的显示状态有差别地区分开。例如,使水平显示的线511的颜色与不是水平显示的线511的颜色不同。在数字照相机100在姿势检测单元55所检测到的重力方向上的角度不是基准角度的情况下,倾斜地显示线511。参考图5b所示的示例,由于倾斜地显示线511,因此用户可以判断为数字照相机100的当前姿势不是水平(即,数字照相机100在姿势检测单元55所检测到的重力方向上的角度不是基准角度)。通常,倾斜地显示的线511表示数字照相机100的姿势不是水平。因此,在用户想要水平地保持数字照相机100的情况下,用户调整数字照相机100的姿势,以使得线511相对于画面水平地显示。然而,如果水准器510由于诸如温度等的环境因素或者外盖的扭曲而相对于水平偏移,则即使用户调整了数字照相机100的姿势、以使得线511相对于画面水平地显示之后,数字照相机100的姿势也不会变得水平。如果用户注意到该现象,则用户需要通过调整水平器来进行(后述的)水准器调整(校准)。水准器510的显示状态不限于图5b所示的显示状态。例如,可以在水平直线状标尺上的位置处显示标志。在这种情况下,在判断为水平时,在标尺的中央显示标志,以及在判断为不是水平时,在标尺的中央以外的位置处显示标志。其它显示状态可以表示作为数字照相机100的光轴(入射至摄像单元22的被摄体光的方向)相对于与重力方向垂直的方向(水平方向)的角度倾斜的仰角或俯角。图5a所示的显示状态和图5b所示的显示状态可以响应于操作单元70中所包括的信息选择按钮(info按钮)的按下而切换。还可以响应于信息选择按钮的按下而选择如下的显示状态:显示实时取景图像501,并且不显示图标502、与摄像设置有关的信息显示503以及曝光信息504。

在步骤s302中,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是否按下了菜单按钮70e。在按下了菜单按钮70e的情况下(步骤s302中为“是”),处理进入步骤s303。另一方面,在没有按下菜单按钮70e的情况下(步骤s302中为“否”),处理进入步骤s311。

在步骤s303中,系统控制单元50在显示单元28上显示菜单画面。该菜单画面使得用户能够进行包括摄像参数设置、时间设置和语言设置的各种设置。图5c示出菜单画面的显示示例。该菜单画面显示包括菜单项“水准器调整”的多个菜单项。用户可以选择任意菜单项,并且针对所选择的菜单项进行设置。

在步骤s304中,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是否从菜单画面上所显示的多个菜单项中选择了针对水准器调整的菜单项、然后进行了确定操作(设置按钮75的按下)。在选择并确定了针对水准器调整的菜单项的情况下(步骤s304中为“是”),处理进入步骤s306。另一方面,在没有选择针对水准器调整的菜单项的情况下(步骤s304中为“否”),处理进入步骤s305。在步骤s305中,系统控制单元50进行与用户从菜单画面上所显示的多个菜单项中所选择的除水准器调整以外的菜单项相对应的处理。

在步骤s306中,系统控制单元50显示水准器调整画面。图5d示出水准器调整画面的示例。水准器调整画面显示叠加在整体lv图像501上的水准器510、画面标题520、调整执行图标521和二区域放大图标522。尽管图5d所示的示例包括曝光信息504,但是不必需显示该信息。调整执行图标521是表示通过按下设置按钮75来进行水准器510的调整的操作引导(显示项)。调整执行图标521还用作触摸图标,因此在对调整执行图标521进行了触摸操作时进行水准器调整。二区域放大图标522是表示可以通过按下q按钮70c来进行(后述的)二区域放大显示的操作引导。二区域放大图标522还是触摸图标,因此在对二区域放大图标522进行了触摸操作时将画面改变至二区域放大显示。通过观看lv图像501,用户可以确认水准器510是否针对实际的水平正确地进行了显示、然后进行了水准器调整。由于以下原因,lv图像501不必需显示在水准器调整画面中。在监视被设置为外部配件或者设置在三脚架上的水准器510的同时、通过将数字照相机100的姿势调整成水平来进行数字照相机100的水准器调整的情况下,不必始终通过从视觉上识别lv图像501来进行水准器调整。

在步骤s307中,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是否进行了水准器调整执行操作。在按下了设置按钮75或者对调整执行图标521进行了触摸(轻击)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307中为“是”),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为进行了水准器调整执行操作。然后,处理进入步骤s308。另一方面,在没有进行该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307中为“否”),处理进入步骤s309。

在步骤s308中,系统控制单元50进行水准器510的调整(校准)。更具体地,系统控制单元50将数字照相机100在姿势检测单元55在该时刻所检测到的重力方向上的角度作为基准角度记录在非易失性存储器56中。换句话说,系统控制单元50将姿势检测单元55在该时刻所检测到的姿势作为基准姿势(相对于水平的角度偏差为0度)记录在非易失性存储器56中。另外,换句话说,基于姿势检测单元55在该时刻所检测到的姿势,系统控制单元50更新非易失性存储器56中所记录的基准姿势。随后,在数字照相机100在姿势检测单元55所检测到的重力方向上的角度是所记录的基准角度的情况下(在姿势检测单元55所检测到的姿势是基准姿势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为数字照相机100是水平的,并且相对于画面水平地显示线511。更具体地,系统控制单元50显示相对于水平的偏差是0度。在数字照相机100在姿势检测单元55所检测到的重力方向上的角度与所记录的基准角度不同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50根据相对于基准角度的差而倾斜地显示线511。然后,处理进入步骤s301。在图5d所示的状态下进行水准器调整、而不改变数字照相机100的姿势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为在该时刻的姿势是水平的,并且如图5e所示,将水准器510的显示更新成表示水平的显示。

在步骤s309中,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是否进行了用于改变至二区域放大显示的操作。在按下了q按钮70c或者对二区域放大图标522进行了触摸(轻击)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309中为“是”),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为进行了用于改变至二区域放大显示的操作。然而,处理进入步骤s310。另一方面,在没有进行该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309中为“否”),处理返回至步骤s306。

在步骤s310中,系统控制单元50进行二区域放大处理,以进行二区域放大显示。以下将参考图4来说明二区域放大处理。在进行二区域放大处理的情况下(步骤s309中为“是”),作为水准器调整画面,系统控制单元50进行二区域放大显示。因此,除了图6a~6f中所示的示例画面中的显示项以外,如图5f所示,系统控制单元50还显示画面标题520和调整执行图标521。画面标题520表示,作为水准器调整画面,进行二区域放大显示。

在步骤s311中,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是否进行了用于改变至二区域放大显示的操作。用于改变至二区域放大显示的操作是指用于显示快速设置菜单并且选择并确定快速设置菜单中所包括的二区域放大项的操作。更具体地,在摄像待机画面上按下了q按钮70c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50在显示单元28上,将快速设置菜单叠加在实时取景图像501上。快速设置菜单显示彼此挨着配置的并且表示不同项的一组图标。在所选择的图标上显示光标。可以通过利用十字键74进行上下移动操作来移动该光标。在该光标位于表示快速设置项中所显示的多个项中的二区域放大项的图标的位置处的状态下按下设置按钮75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为进行了用于改变至二区域放大显示的操作。在进行了用于改变至二区域放大显示的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311中为“是”),处理进入步骤s310。在步骤s310中,系统控制单元50进行二区域放大处理。以下将参考图4来详细说明二区域放大处理。另一方面,在没有进行用于改变至二区域放大显示的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311中为“否”),处理进入步骤s312。

在步骤s312中,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是否进行了af方式设置改变操作。在进行了af方式设置改变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312中为“是”),处理进入步骤s313。另一方面,在没有进行af方式设置改变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312中为“否”),处理进入步骤s314。在步骤s313中,基于步骤s312中所检测到的用户操作,系统控制单元50改变并设置af方式(将af方式设置存储在系统存储器52或非易失性存储器56中)。根据本典型实施例,在步骤s313中能够设置的af方式包括对用户所设置的1点进行af的1点方式(1点af)、自动确定af位置的ai-af方式、以及对从lv图像检测到的面部进行af的面部af。

在步骤s314中,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快门按钮61是否被半按下,并且sw1是否被设置为on(接通)。在sw1被设置为on的情况下(步骤s314中为“是”),处理进入步骤s316。另一方面,在sw1没有被设置为on的情况下(步骤s314中为“否”),处理进入步骤s315。

在步骤s315中,系统控制单元50进行其它处理。其它处理包括响应于操作而改变各种摄像设置(光圈值、快门速度、曝光校正、图像质量设置、自拍摄像on/off(开启/关闭)、闪光灯on/off(开启/关闭)等),并且包括响应于上述信息选择按钮(info按钮)操作的显示切换。

在步骤s316中,系统控制单元50进行af。除了af以外,系统控制单元50还根据设置进行诸如自动曝光(ae)等的摄像准备处理。在步骤s317中,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是否完成了af。在完成了af的情况下(步骤s317中为“是”),处理进入步骤s318。在步骤s318中,系统控制单元50显示af的执行结果。更具体地,在作为af的结果获得了聚焦状态的情况下,作为获得聚焦状态时要进行的显示,系统控制单元50显示主被摄体上的聚焦框。聚焦框针对摄像待机状态期间所显示的面部框,显示状态(诸如颜色等)有所不同。因此,聚焦框以使得用户能够将其识别为聚焦框的形式来显示。系统控制单元50还从扬声器(未示出)产生表示获得聚焦状态(聚焦声音)的声音。如果聚焦失败(处于离焦状态),则系统控制单元50显示与聚焦框不同的离焦框,并且从扬声器(未示出)产生表示离焦状态的声音。

在步骤s319中,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快门按钮61是否被完全按下并且sw2是否被设置为on。在sw2被设置为on的情况下(步骤s319中为“是”),处理进入步骤s320。另一方面,在sw2没有被设置为on的情况下(步骤s319中为“否”),则处理进入步骤s321。在步骤s320中,根据sw2的on状态,系统控制单元50进行上述摄像处理(从摄像单元22的信号读取到记录介质200中的图像文件写入的摄像处理的一系列操作)。在快速查看被设置为on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50在预定时间段期间在显示单元28上自动显示在紧挨着该摄像处理之后拍摄的图像,从而使得用户能够确认该摄像。当完成了摄像处理时,处理返回至步骤s301。在步骤s321中,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快门按钮61是否维持在半按下状态(sw1的on状态)。在维持sw1的on状态的情况下(步骤s321中为“是”),处理返回至步骤s319。另一方面,在没有维持sw1的on状态的情况下,即在取消了快门按钮61的半按下状态(步骤s321中为“否”),处理返回至步骤s301。

图4是示出步骤s310中的上述二区域放大处理的详情的流程图。在系统控制单元50将非易失性存储器56中所记录的程序加载至系统存储器52中、然后执行该程序的情况下,实现该处理。

在步骤s401中,系统控制单元50在显示单元28上进行二区域放大显示。图6a中示出二区域放大显示画面的示例。在二区域放大显示中,系统控制单元50并排显示在左右方向(水平方向)或者上下方向(垂直方向)彼此分离的两个区域的实时取景图像。图6a示出在一个画面上并排显示的在水平方向上彼此分离的两个区域的实时取景图像的示例。左侧区域601是用于显示在摄像单元22的左侧区域的一部分中当前正拍摄的实时取景图像的显示区域。右侧区域602是用于显示在摄像单元22的右侧区域的一部分中当前正拍摄的实时取景图像的显示区域。左侧区域601和右侧区域602中所显示的实时取景图像在摄像单元22中具有相同的高度。活动框603是表示左侧区域601和右侧区域602中的当前操作对象区域(活动区域)的选择框。参考图6a,活动框603显示在左侧区域601上,这表示左侧区域601是左右移动和af的当前对象。在左侧区域601的左右中央和上下中央处显示辅助线604。辅助线604的交点是左侧区域601的中心。同样,在右侧区域602的左右中央和上下中央处显示辅助线。中央标记605是显示在活动框侧的标记,其表示作为活动框的左侧区域601的中心。在活动框的中心处不显示辅助线604和中央标记605,以使得用户能够确认中心处的被摄体。引导606是表示用于取消二区域放大显示的操作构件(操作方法)的引导显示。引导607是表示用于切换活动框的操作构件(操作方法)的引导显示。放大位置引导610表示在摄像范围整体(摄像单元22所拍摄的实时取景图像整体、或者根据摄像指示在静止图像拍摄中所反映的摄像范围整体)中的左侧区域601和右侧区域602中当前被放大的部分。换句话说,放大位置引导610表示分别与相对于摄像范围整体的左侧区域601和右侧区域602相对应的两个摄像区域的位置和大小。左侧指示符611表示相对于摄像范围整体的左侧区域601中所显示的实时取景图像的范围。右侧指示符612表示相对于摄像范围整体的右侧区域602中所显示的实时取景图像的范围。为了表示在左侧区域601中显示活动框603,利用与右侧指示符612不同的颜色或粗细来显示左侧指示符611。引导606和607以及放大位置引导610叠加在区域中的没有活动框603(非活动框)的实时取景图像上,以使得这些引导不会妨碍具有活动框603的区域的实时取景图像的视觉识别。

在步骤s402中,系统控制单元50显示用于调整水准器510的操作引导。例如,系统控制单元50在从开始二区域放大显示起的预定时间段(例如,6秒)期间将消息“能够利用设置按钮来进行水准器调整”叠加在图6a所示的二区域放大显示画面上。该消息在经过了预定时间段时消失。这使得用户能够知道,在经由二区域放大显示来将照相机100的姿势水平调整成水平之后,还可以一起进行水准器调整(校准)。在作为上述水准器调整画面、开始二区域放大显示的情况下,即在进行二区域放大处理的情况下(在步骤s309中为“是”),如图5f所示,除了仅在预定时间段期间显示的操作引导之外,系统控制单元50还显示画面标题520和调整执行图标521。画面标题520表示作为水准器调整画面而正进行二区域放大显示。即使在经过了预定时间段的情况下,画面标题520和调整执行图标521也不消失,而是在正进行作为水准器调整画面的二区域放大显示的期间保持显示。更具体地,尽管图6a~6f的示例画面中未示出,但是在进行二区域放大处理的情况下(在步骤s309中为“是”),在图6a~6f中的示例画面上还附加地显示画面标题520和调整执行图标521(在步骤s309中为“是”)。在没有选择用于水准器调整的菜单项而开始二区域放大显示的情况下,即在进行二区域放大处理的情况下(步骤s311中为“是”),不显示画面标题520和调整执行图标521。

在步骤s403中,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是否按下了放大按钮77或者缩小按钮78(放大/缩小指示)。在按下了放大按钮77或者缩小按钮78的情况下(步骤s403中为“是”),处理进入步骤s404。另一方面,在没有按下放大按钮77和缩小按钮78的情况下(步骤s403中为“否”),处理进入步骤s405。

在步骤s404中,系统控制单元50根据操作来改变利用二区域放大所显示的lv图像的倍率。在按下了放大按钮77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50将左侧区域601和右侧区域602中所显示的lv图像的各倍率增大,并且使倍率相同(以连动方式放大左侧区域601和右侧区域602中所显示的lv图像)。在按下了缩小按钮78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50将左侧区域601和右侧区域602中所显示的lv图像的各倍率减小,并且使倍率相同。系统控制单元50将改变后的倍率记录在系统存储器52中。即使在一度取消了二区域放大显示之后,在没有断开电源的情况下再次进行二区域放大显示时,系统控制单元50也利用相同的倍率来显示两个lv图像。图6b示出在图6a所示的状态下、通过按下放大按钮77来放大lv图像时的示例画面。图6b所示的左侧区域601和右侧区域602中所显示的实时取景图像比图6a所示的各实时取景图像大。相对于摄像范围整体的显示范围根据放大程度而减小。因此,在图6b所示的放大位置引导610中所显示的左侧指示符611和右侧指示符612比图6a所示的各指示符小。

在步骤s405中,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是否按下了活动框改变按钮70d。在按下了活动框改变按钮70d的情况下(步骤s405中为“是”),处理进入步骤s406。另一方面,在没有按下活动框改变按钮70d的情况下(步骤s405中为“否”),处理进入步骤s407。

在步骤s406中,系统控制单元50将活动框603从操作之前活动框所位于的区域移动至其它区域。图6c示出在图6b所示的状态下按下活动框改变按钮70d并且移动活动框603的情况下的示例画面。如图6c所示,如图6b所示的位于左侧区域601上的活动框603已经移动至右侧区域602。另外,引导606和607以及放大位置引导610以叠加方式移动至作为非活动框的左侧区域601中的位置。

在步骤s407中,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是否操作了十字键74的左/右键。在操作了左/右键的情况下(步骤s407中为“是”),处理进入步骤s408。另一方面,在没有操作左/右键的情况下(步骤s407中为“否”),则处理进入步骤s409。

在步骤s408中,响应于左/右键的操作,系统控制单元50水平地移动利用活动框603所显示的区域的显示范围。更具体地,在按下了左键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50使利用活动框603所显示的区域的显示范围向左移动。在按下了右键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50使利用活动框603所显示的区域的显示范围向右移动。图6d示出图6c所示的状态下按下右键数次的情况下的示例画面。参考图6d,与图6c所示的状态相比,进一步将右侧区域602的利用活动框603所显示的放大区域移动至摄像范围中的右侧(即,图像自身滚动至左侧)。在该时刻,作为非活动框的左侧区域601的显示范围保持不变(在左侧区域601和右侧区域602彼此不相接的情况下,以不连动的方式进行各自的水平移动)。参考图6d所示的放大位置引导610,与图6c所示的状态相比,进一步将右侧指示符612向右移动,以表示进一步将右侧区域602的显示范围向右移动。系统控制单元50将改变后的显示范围(显示位置)记录在系统存储器52中。即使在一度取消了二区域放大显示之后,在没有断开电源而再次进行二区域放大显示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50也在相同的显示范围上进行二区域放大显示。在左侧区域601的显示范围的右端和右侧区域602的显示范围的左端相接的情况下,即使活动框603显示在左侧区域601上,系统控制单元50也响应于进一步向右移动的指示而以连动方式使左侧区域601和右侧区域602的显示范围这两者向右移动。然而,在右侧区域602到达了摄像范围整体的右端的情况下,无法使显示范围是进一步向右移动,从而即使在发出了用于进一步向右移动的指示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50也不移动显示范围。与此相对,在右侧区域602的显示范围的左端与左侧区域601的显示范围的右端相接的情况下,即使活动框603位于右侧区域602上,系统控制单元50也响应于用于进一步向左移动的指示而使左侧区域601和右侧区域602的显示范围这两者向左移动。然而,在左侧区域601到达了摄像范围整体的左端的情况下,无法使显示范围进一步向左移动,从而即使在发出了用于进一步向左移动的指示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50也不会移动显示范围。

在步骤s409中,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是否操作了十字键74的上/下键。在操作了上/下键的情况下(步骤s409中为“是”),处理进入步骤s410。另一方面,在没有操作上/下键的情况下(步骤s409中为“否”),处理进入步骤s411。

在步骤s410中,响应于对上/下键的操作,系统控制单元50以连动方式使左侧区域601和右侧区域602的显示范围上下移动。更具体地,在按下了上键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50以连动方式使左侧区域601和右侧区域602的显示范围向上移动。在按下了下键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50以连动方式使左侧区域601和右侧区域602显示范围向下移动。图6e示出在图6d所示的状态下按下上键数次的情况下的示例画面。参考图6e,与图6d所示的状态相比,使左侧区域601和右侧区域602的显示范围在摄像范围中进一步向上移动(即,图像自身向下滚动)。参考图6e所示的放大位置引导610,与图6d所示的状态相比,使左侧指示符611和右侧指示符612进一步向上移动,以表示使左侧区域601和右侧区域602的显示范围进一步向上移动。系统控制单元50将改变后的显示范围(显示位置)记录在系统存储器52中。即使在一度取消了二区域放大显示之后,在没有断开电源而再次进行二区域放大显示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50也在相同的显示范围上进行二区域放大显示。

在重复上述操作以在基于地平线、建筑物的水平轮廓等的两个分离位置处设置针对二区域放大显示的显示范围之后,用户可以通过在将照相机100的姿势调整成与左侧区域601和右侧区域602中的被摄体的线对齐之后对被摄体进行摄像,来拍摄水平地反映了被摄体的线的被摄体图像。图6f示出在二区域放大显示时的示例画面,其中在二区域放大显示中,左侧区域601设置成包括水平线621的被摄体部分,以及右侧区域602被设置成包括与水平线621的位置分离的位置处的水平线622的被摄体部分。尽管水平线621和622实际上是直线,但是在图6f所示的示例中,左侧区域601中的水平线621和右侧区域602中的水平线622无法被识别为一条直线,而略微不一致。通过监视这些显示,用户可以识别为数字照相机100没有被水平保持。用户可以通过在将数字照相机100的姿势调整为水平线621和622能够从视觉上被识别为一条直线的姿势之后对被摄体进行摄像,来拍摄水平地反映了水平线的图像。此外,可以通过将数字照相机100的姿势调整为水平线621和622能够从视觉上被识别为一条直线的姿势、然后按下设置按钮75,来调整(校准)水准器510。因此,即使在没有外部配件水准器或者没有具有水准器的三脚架的情况下,使用二区域放大显示处理也使得可以在能够拍摄水平被摄体(诸如地平线)的环境下,以良好精度来调整照相机100的水准器(姿势引导)。

在步骤s411中,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快门按钮61是否被半按下并且sw1是否被设置为on。在sw1被设置为on的情况下(步骤s411中为“是”),处理进入步骤s412。另一方面,在sw1没有被设置为on的情况下(步骤s411中为“否”),处理进入步骤s421。

在步骤s412中,系统控制单元50在没有取消二区域放大显示的情况下进行诸如af和ae等的摄像准备操作。对于af,系统控制单元50针对活动框603的中央部(中央标记605所表示的位置)进行af。在作为af的结果获得了聚焦状态的情况下,在维持sw1的on状态的同时使焦点固定(af锁止)。

在步骤s413中,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数字照相机100的当前姿势(数字照相机100在姿势检测单元55所检测到的重力方向上的角度)和水准器510要表示水平的基准角度(非易失性存储器56中所记录的基准角度)之间的差是否等于或大于预定阈值。在该差等于或大于阈值的情况下(步骤s413中为“是”),处理进入步骤s417。另一方面,在该差小于阈值的情况下(步骤s413中为“否”),处理进入步骤s414。

在步骤s414中,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sw1是否被维持在on状态。在sw1被维持在on状态的情况下(步骤s414中为“是”),处理进入步骤s415。另一方面,在sw1没有被维持在on状态的情况下(步骤s414中为“否”),系统控制单元50取消自动调焦锁止状态。然后,处理返回至步骤s403。

在步骤s415中,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是否快门按钮61被完全按下并且sw2被设置成on。在sw2被设置成on的情况下(步骤s415中为“是”),处理进入步骤s416。另一方面,在sw2没有被设置成on的情况下(步骤s415中为“否”),处理返回至步骤s414。

在步骤s416中,系统控制单元50进行上述摄像处理(从摄像单元22的信号读取到记录介质200中的图像文件写入的摄像处理的一系列操作)。通过摄像处理所要拍摄的图像不是要进行二区域放大显示的范围内的图像,而是摄像范围内的图像。当摄像处理完成时,处理返回至步骤s403。在摄像处理完成时,处理可以不返回至步骤s403,并且系统控制单元50可以取消二区域放大显示并恢复成摄像范围整体上的实时取景显示(等倍显示)(换句话说,处理可以进入步骤s301)。

在步骤s417中,系统控制单元50在显示单元28上进行用于询问调整水准器510的必要性的显示。例如,系统控制单元50将消息“照相机姿势与水准器的水平不同。是否调整水准器的水平?”连同“是(调整)”和“否(不调整)”选项一起显示,以使得用户能够选择其中一个选项。如果用户在没有选择“否”的情况下完全按下快门按钮61,则用户可以在不调整水准器510的情况下进行摄像。因此,系统控制单元50可以在不显示“否”选项的情况下,仅显示操作引导“设置:调整水准器”。二区域放大显示是在通过使用作为实时取景图像所要显示的被摄体来将照相机100的姿势调整成水平之后进行摄像的功能。然而,水准器510表示水平的基准角度和步骤s412中的数字照相机100的姿势之间的差意味着水准器510的基准角度与经由二区域放大显示调整后的水平姿势不对应。因此,在步骤s414中,系统控制单元50基于数字照相机100的当前姿势来进行用于询问是否调整水准器510的显示。根据本典型实施例,在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为照相机姿势与快门按钮61被半按下并且进行了af的时刻的基准角度有很大不同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50以这种方式进行用于询问调整水准器510的必要性的显示。这是因为,快门按钮61的半按下被认为是在用户完成了针对数字照相机100的姿势调整之后所要进行的操作。判断照相机姿势与基准角度的差并且进行用于询问调整水准器510的必要性的显示画面的时刻不限于半按下快门按钮61的时刻。该时刻可以是在进行其它操作时的时刻或者其它时刻,只要是用户经由二区域放大显示对数字照相机100的姿势调整可以被认为已经完成的时刻即可。系统控制单元50可以响应于快门按钮61的半按下,在步骤s413中进行af之前进行步骤s412和s417中的处理。

在步骤s418中,系统控制单元50在显示询问水准器510的调整的必要性的状态下判断是否进行水准器调整操作。在选择并确定在询问进行水准器510的调整的必要性的状态下所显示的“是(调整)”的情况下,或者在按下了设置按钮75的情况下(步骤s418中为“是”),处理进入步骤s419。另一方面,在没有进行这种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418中为“否”),处理进入步骤s414。

在步骤s419中,系统控制单元50基于该时刻所检测到的姿势来进行水准器510的调整(校准)。该处理与步骤s308中的上述处理相同。

在步骤s420中,系统控制单元50取消(终止)二区域放大显示,并且恢复成实时取景图像整体。然后,处理进入图3所示的步骤s301。在步骤s301中,系统控制单元50显示实时取景图像整体。

在步骤s421中,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是否进行水准器调整操作。在按下了设置按钮75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为进行水准器调整操作(步骤s421中为“是”),处理进入步骤s419。在步骤s419中,系统控制单元50进行水准器510的调整。另一方面,在没有进行水准器调整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421中为“否”),处理进入步骤s422。仅在从上述水准器调整画面进行二区域放大显示的情况下可以接收到用于指示水准器调整的操作,并且在进行通常二区域放大显示的情况下无法接收到该操作。更具体地,在通常二区域放大显示中,即使在按下了设置按钮75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50也无法进行水准器510的调整。在上述水准器调整画面中进行二区域放大显示的情况是指在步骤s309中的判断结果为“是”、然后正进行二区域放大处理的情况。通常二区域放大显示的情况是指步骤s311中的判断结果为“是”、然后正进行二区域放大处理的情况。

在步骤s422中,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是否按下了二区域放大结束按钮。根据本典型实施例,二区域放大结束按钮是指q按钮70c。在按下了q按钮70c的情况下(步骤s422中为“是”),处理进入步骤s420。另一方面,在没有按下q按钮70c的情况下(步骤s422中为“否”),处理返回至步骤s403。然后,系统控制单元50重复随后的处理。

在上述二区域放大处理中,可以在通过二区域放大显示、根据水平被摄体来将照相机100的姿势调整成水平姿势之后,调整水准器510(可以设置基准姿势),从而使得可以精确地调整水准器510。即使在没有外部水准器的情况下,使用二区域放大显示也使得可以在能够拍摄水平被摄体(诸如地平线等)的环境中,以良好精度来调整照相机100的水准器510(姿势引导)。

即使具有外部水准器,也根据外部水准器的不同,使得与使用外部水准器相比,使用二区域放大显示可能能够以更好精度将照相机100的姿势调整成水平并且调整照相机100的水准器。例如,尽管已知有气泡管式水准器(水平机器),但是根据该构造难以从视觉上判断气泡是否精确地位于气泡管的中央。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用户基于气泡的位置判断为照相机100是水平的,也相对于水平存在一定量的误差。在二区域放大显示中如上所述从视觉上判断水平线621和622是否一致可以更简单且更精确,并且可以使得与使用气泡管式水准器相比,能够以更好的精度将照相机100的姿势调整地水平。

一旦以良好精度调整了照相机的姿势引导,则使用照相机100的姿势引导(水准器显示)使得即使在难以利用二区域放大显示进行水准器调整的摄像场景中,也能够以良好精度调整数字照相机100的姿势。难以利用二区域放大显示进行水准器调整的摄像场景包括不存在可以确认地平线的被摄体的摄像场景。

可以通过一个硬件组件来进行系统控制单元50所要进行的上述各种控制处理,并且可以通过用于分担处理的多个硬件组件来控制设备整体。

尽管基于典型实施例具体说明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而可以在没有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以各种方式进行修改。上述典型实施例被认为是示意性的,而不是对本发明的范围的限制。这些典型实施例可以适当组合。

尽管在上述典型实施例中,将本发明应用于数字照相机100,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本发明还可应用于能够进行二区域放大显示的摄像控制设备。更具体地,本发明可应用于具有照相机功能的个人计算机和个人数字助理(pda)、具有照相机的移动电话终端、具有照相机的便携式图像查看器、具有照相机的音乐播放器、具有照相机的游戏机、以及具有照相机的电子书阅读器等。本发明还可应用于具有照相机的平板终端、具有照相机的智能电话、具有照相机功能和显示器的家用电器和车载设备。本发明还可应用于经由有线或无线通信接收并显示数字照相机等所拍摄的实时取景图像并且远程控制数字照相机(包括网络照相机)的智能电话、平板个人计算机(pc)和台式pc等。

根据本发明,能够以良好精度调整姿势引导。

其它实施例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可以通过如下的方法来实现,即,通过网络或者各种存储介质将执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软件(程序)提供给系统或装置,该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或是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单元(mpu)读出并执行程序的方法。

尽管已经参考典型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局限于所公开的典型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符合最宽的解释,以包含所有这类修改、等同结构和功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