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无线电资源的方法,存储介质以及通信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15701924发布日期:2018-10-19 19:59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通信设备的方法,特别涉及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处理通信设备的无线电资源的方法。



背景技术:

IEEE 802.11是一组用于在未许可(2.4,3.6,5和60GHz)频带中实现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通信的一组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和物理层(Physical Layer,PHY)规范。这些标准和修订为使用非授权频段的无线网络产品提供了基础。例如,IEEE 802.11ac是802.11系列中的无线网络标准,可在5GHz频带上提供高吞吐量WLAN。在IEEE 802.11ac标准中提出了更广泛的信道带宽(20MHz,40MHz,80MHz和160MHz)。

当第一站点(station)(例如路由器或接入点)与第二站点通信时,第一站点可以自适应地重新安排通信的无线电资源。例如,第一站点可以将信道带宽从80MHz改变到40MHz并且改变所支持的速率,以减轻对其他无线电的干扰,或者调整用于通信的空间流的数量(即天线的数量)。当第一站点想重新安排无线电资源时,802.11系列中的无线网络标准规定了第一站点要通知第二站点改变的无线电资源。

在通知改变的无线电资源之后,第一站点不能确定第二站点是否成功的接收到该通知以及相应的遵从该无线电资源安排。如果第二站点不服从改变后的能力,在第一站点和第二站点之间的通信将失败。而且,第一站点由于来自第二站点的传输封包的净荷(payload)不能被解码,所以不会确认通信失败。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处理用于通信设备的无线电资源的方法,存储介质以及通信设备。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处理无线电资源的方法,其包括:第一通信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至少一个通知帧,以指示无线电资源重排;应用重排的无线电资源;根据所述无线电资源重排,确定至少一个无线电资源阈值;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接收封包,以及根据接收的封包和所述至少一个无线电资源阈值,确定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是否应用所述重排的无线电资源;以当确定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没有应用所述重排的无线电资源时,经由所述重排的无线电资源执行特定操作来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通信。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存储介质,用于存储程序,其中所述程序在被执行时使得第一通信设备执行上述处理无线电资源的方法。

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其包括:处理器,存储单元,所述存储单元存储有程序,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程序时使得该通信设备执行上述处理无线电资源的方法;收发器,用于根据所述处理器的处理结果发送和/或接收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根据无线电资源重排确定无线电资源阈值,并根据来自第二通信设备的封包和所确定出的无线电资源阈值确定出第二通信设备是否应用了该重排的无线电资源。通过这种方式,第一通信设备就能确定出第二通信设备是否遵从该无线电资源重排。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原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的原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处理第一通信设备的无线电资源的方法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方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整个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某些术语可以用来指代特定组件。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制造商可以通过不同的名称来指代组件。本发明不以名称来区分组件而是以功能来区分组件。在以下描述和所附的权利要求中,术语“包括”和“包括”以开放式方式使用,因此应当被解释为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此外,术语“耦接”旨在表示间接或直接电连接。因此,如果一个设备耦接到另一个设备,则该耦接可以通过直接电连接,或通过经由其他设备和连接的间接电连接。

请参考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WLAN通信系统10的示意图。该WLAN通信系统10简单的包括多个通信设备(即站点),以及控制其他通信设备的通信,信道建立,无线电资源安排等等的一个(或者多个)通信设备,在该实施例中,该一个(或者多个)通信设备是接入点(access point,AP)。该AP和通信设备用于简单的示出WLAN通信系统10的结构。

AP和通信设备可以配有用于执行波束成形的多个天线,以实现大量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或者分时反转多重存取(time-reversal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RDMA)。也就是说,波束扇区(sector)可以根据大量的MIMO或者TRDMA由天线形成。信号(例如,接收的信号和/或发送的信号)的能量可以被分离或者聚集在相应的波束扇区中。多个通信设备可以被分成多组通信设备,每组通信设备属于多个波束扇区中相应的一个波束扇区。当大规模MIMO或者TRDMA被操作时,可以向通信设备提供空间聚集效果。应当注意的是,如果AP根据TRDMA向通信设备执行传输,则可以进一步降低通信设备的复杂性(complexity)。例如,根据TRDMA通信设备可能仅需要一个接收天线来从网络执行接收。根据上述说明,图1中在AP与多个通信设备之间实现多用户MIMO(MU-MIMO)。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20的示意图。该通信设备20可以是AP或者图1中的任何通信设备,但本发明不限于此。通信设备20可以包括处理装置(例如微处理器或者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存储单元210和通信接口单元220。存储单元210可以是任何数据存储装置,该数据存储装置可以存储由处理装置200访问和执行的程序代码214。存储单元210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用户识别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只读存储器(ROM),闪存(flash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通用光盘(digital versatile disc-ROM,DVD-ROM),蓝光光盘ROM(Blu-ray Disc-ROM,BD-ROM),磁带,硬盘,光学数据存储设备,非易失性存储单元,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有形介质)等。通信接口单元220优选地是收发器,并且用于根据处理装置200的处理结果发送和接收信号(例如,数据,信号,消息和/或封包)。

请参考图3,图3示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方法流程30。该方法流程30可以应用在无线通信系统的第一通信设备中,用于处理与第二通信设备间通信的无线电资源重排(radio resource rearrangement)的失败,其中第二通信设备位于该无线通信系统中。例如,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可以是AP或者图1所示出的WLAN通信系统10中的任何通信设备。方法流程30可以被编译成程序代码214以及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00:开始。

步骤302: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至少一个通知帧,以指示无线电资源重排。

步骤304:应用该无线电资源重排。

步骤306:根据该无线电资源重排,确定至少一个无线电资源阈值。

步骤308:接收来自第二通信设备的封包,并且根据接收的封包和至少一个无线电资源阈值,确定该第二通信设备是否应用了该无线电资源重排。

步骤310:当确定该第二通信设备没有应用该无线电资源重排时,执行特定操作,以与第二通信设备通过重排的无线电资源通信,即与第二通信设备通过重新安排的无线电资源通信。

步骤312:结束。

根据流程30,当第一通信设备想去执行无线电资源重排时,第一通信设备发送至少一个通知帧给第二通信设备,以指示第二通信设备通信使用的至少一个无线电资源将被改变。在一实施例中,当第一通信设备需要与其他通信标准(例如蓝牙Bluetooth)共享天线,第一通信设备需要改变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之间通信的接收信道/空间流的数量/数目(即已使用的天线的数量/数目)。在这种情况下,第一通信设备可以使用802.11ac中指定的超高吞吐量(Very High Throughput,VHT)操作模式通知帧,或者802.11n中指定的空间复用(Spatial Multiplexing,SM)功率节省帧来指示第二通信设备天线改变后的数目。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设备改变该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的信道带宽,以消除对其他无线电的干扰。在这个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设备可以使用802.11ac中指定的VHT操作模式通知帧或者802.11n中指定的通知信道宽度帧来通知第二通信设备改变后的信道带宽。

在发送通知帧之后,第一通信设备应用无线电资源重排来调整与第二通信设备通信的至少一个无线电资源。同时,第一通信设备确定至少一个无线电资源阈值,该至少一个无线电资源阈值用于指示在应用无线电资源重排之后,用于与第二通信设备通信的无线电资源的上限。例如,该至少一个无线电资源阈值可以包括信道带宽的上限和空间流的数量。

在应用无线电资源重排之后的时间间隔中,第一通信设备接收来自第二通信设备的封包,并且确定该第二通信设备是否应用该通知的无线电资源重排。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第二通信设备没有成功的接收通知帧或者没有应用无线资源重排,应用无线电资源重排的第一通信设备不能使用原始的无线电资源安排来解码封包的净荷。然而,第一通信设备将仍会解码封包的PHY报头。因为封包的PHY报头包括目标通信设备的标识信息(例如,站点标识符,诸如包括基本服务集标识(basic service set identification,BSS ID)或站点标识的部分关联标识(association identification,AID)),所以即使第二通信设备没有遵从无线电资源重排,第一通信设备也能够根据标识信息,识别封包是否是第二通信设备发给自己的。当封包的标识信息与自己的标识匹配时,第一通信设备识别出该封包属于自己,并且将包含在该已识别出的封包的PHY报头中的无线电资源信息与至少一个无线电资源阈值进行比较,来确定第二通信设备是否应用该通知的无线电资源重排。

当所识别的封包的无线电资源信息满足对应的无线电资源阈值(例如,无线电资源信息中的空间流的数量和信道带宽小于至少一个无线电资源阈值所指示的上限时,也就是说,无线电资源信息中的空间流的数量小于无线电资源阈值所指示的空间流数量,无线电资源信息中的信道带宽小于无线电资源阈值所指示的信道宽度),第一通信设备确定第二通信设备成功地接收到通知帧并遵循所通知的无线资源重排。当所识别的封包的无线资源信息不满足无线电资源阈值(例如,无线电资源信息超过由至少一个无线资源阈值所指示的上限)时,第一通信设备确定第二通信设备没有接收到通知帧或没有采用所通知的无线资源重排,并利用重排的无线电资源执行特定操作以与第二通信设备进行通信。例如,第一通信设备可以通过重排的无线电资源,采用时分复用(TDM)解决方案与第二通信设备进行通信。或者,第一通信设备可以解除与第二通信设备的关联,并且经由重新安排的无线电资源重建与第二通信设备的连接。作为结果,第一通信设备可以检测无线电资源安排通知是否被第二通信设备成功接收,并且在重新安排无线电资源时避免严重的传输失败。

关于过程30的详细操作,请参见图4所示的示例。在图4中,在步骤401中,通信设备COM1经由α个链路的空间流(例如通过使用α个天线)和信道带宽BW1与另一个通信设备COM2进行通信,其中α是大于1的常数。通信设备COM1和COM2可以是AP或图1所示的WLAN通信系统10所示的通信设备。为了重新安排无线电资源并减轻对其他无线电的干扰,通信设备COM1旨在将通信设备COM2配置的天线数量从α减少到β(例如β=1),并将信道带宽从信道带宽BW1缩小到信道带宽BW2(例如从80MHz到40MHz)的带宽。在步骤402中,在应用无线电资源重排之前,通信设备COM1向通信设备COM2发送通知帧NF,以通知通信设备COM2预期的无线电资源重排,即通知通信设备COM2该通信设备COM1将要采用的无线电资源安排。

然后,在步骤403中,通信设备COM1应用无线电资源重排,并且确定无线电资源阈值RRTH1,该无线电资源阈值RRTH1指示了与通信设备COM2通信所使用的天线的最大数目是β(即,空间流的最大数目是β),以及另一个无线电资源阈值RRTH2指示了与通信设备COM2通信所使用的最大的信道带宽是信道带宽BW2。

如上所述,即使通信设备COM2没有遵循通信设备COM1所通知的无线电资源重排并采用原始的无线电资源安排,通信设备COM1仍然能够解码由通信设备COM2发送的封包的PHY报头。因此,在步骤404中,通信设备COM1从通信设备COM2接收封包,并对接收到的封包的PHY报头进行解码,以获取接收到的封包的部分AID和无线电资源信息(例如,空间流的数量或信道带宽)。如果封包的部分AID与其自己的身份匹配,则通信设备COM1识别出该封包属于自己,并将所识别出的封包的无线电资源信息与无线电资源阈值RRTH1和RRTH2进行比较。确定所识别出的封包的一些无线电资源安排不满足无线电资源阈值RRTH1和RRTH2(例如,所识别出的封包的空间流的数量超过无线电资源阈值RRTH1或所识别出的封包的信道带宽大于无线电资源阈值RRTH2),通信设备COM1确认通信设备COM2没有遵循无线资源重排,并经由重新配置的无线电资源采用特定的操作与第二通信设备进行通信。在该示例中,在步骤405中,通信设备COM1与通信设备COM2解除关联,然后经由重新安排的无线电资源(即,β个天线和带宽BW2)重新连接通信设备COM2。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容易地对上述描述和实施例进行组合,修改和/或更改。例如,第一通信设备可以通过识别除了接收到的封包的部分AID和BSS ID(例如,802.11ax中指定的STA_ID或BSS_COLOR)之外的其他的站点标识符或组标识符来识别接收的封包是否属于自身。另外,包括建议步骤的上述描述,步骤和/或方法流程可以通过硬件,软件,固件(作为硬件装置和计算机指令和数据的组合,计算机指令和数据作为只读软件驻留在该硬件装置上),电子系统或其组合。该装置的一个例子可以是通信设备20。

在本申请中,通信设备能够检测无线资源重排通知是否失败。当检测到无线电资源重排失败时,通信设备将采用其他解决方案来使用重新安排的无线电资源来执行通信。因此,当发生无线电资源重排失败时,通信设备不会发生严重的传输故障。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