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处理装置、数据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记录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16064401发布日期:2018-11-24 12:31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输出并接收根据规定格式对影像信息进行数据化而得到的串行数据的数据处理装置、数据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记录介质。

背景技术

近年来,摄像元件的多像素化和高速化不断进展,每单位时间从摄像元件向图像处理部通信的图像数据量大幅度增加。依照这样的动向,摄像元件与图像处理部之间的电子i/f(接口)正在沿着高速化的道路前进。

具体而言,摄像元件与图像处理部之间的电子i/f从单纯的并行i/f向作为差动串行i/f的sublvds发生技术进步,并且,正向slvs-ec取得了技术进步,在slvs-ec中,在通信数据内嵌入有时钟(clk)且通信比特率更加高速化。

作为这样的技术的一例,在日本特开2012-120158号公报中记载有将8比特的信号转换为10比特的信号并将时钟嵌入到通信数据内的8b10b方式的slvs-ec的技术。

随着技术的进步,每单位数据量的通信的消耗能量降低,但数据量有增大的倾向,因此,其结果,取得1张图像所需的耗电有增加的倾向。具体而言,作为电耗增加的原因,例如可以举出生成高速时钟的pll(相位同步电路)、进行定时调整的电路、差动放大器、cdr(clockdatarecovery:时钟数据恢复部)等。

在进行电池驱动的数字照相机等中,当耗电较大时,不仅可拍摄的张数变少,也无法忽视因电力消耗产生的热对数字照相机的影响。

因此,提出有能够在通信数据内不包含有效数据的情况下中断通信,且在摄像元件(数据输出部)侧和图像处理部(数据的接收部)侧双方中停止与通信相关的电路的动作从而减少耗电的通信协议的停止序列的机制。但是,为了能够实现这种省电化,需要在数据输出部和数据接收部双方中与这样的机制对应。

在各种摄像元件中有在高速动作时(例如,以60fps读出高精细动态图像的情况等)也与上述机制对应地削减通信电力的摄像元件,另一方面,还有在高速动作时不与上述机制对应的摄像元件。

在高速动作时不与上述机制对应的摄像元件相比与上述机制对应的摄像元件,在成本方面更有利,因此,被认为继续有需求。因此,即使在使用了不对应的摄像元件的情况下也能够更进一步削减从摄像元件输出的串行数据为无效的期间的耗电,在这方面是有用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数据输出部无法进行与高速动作对应的数据输出的停止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串行数据为无效的期间的耗电的降低的数据处理装置、数据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记录介质。

简单而言,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数据处理装置具有数据输出部以及数据处理部,该数据输出部利用1个以上的线路反复输出根据规定格式对影像信息进行数据化而得到的串行数据,该数据处理部具有接收上述数据输出部输出的上述串行数据的接收部、以及向上述接收部供给电源的电源部,该数据处理部对上述接收部接收到的上述串行数据进行处理,该数据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数据处理部在上述数据输出部输出的上述串行数据为无效的期间,在维持上述数据输出部输出上述串行数据的状态的情况下,断开上述电源部向上述接收部的电源供给,由此使上述接收部的接收动作停止,上述数据处理部在上述数据输出部输出的上述串行数据为有效的期间开始之前,接通上述电源部向上述接收部的电源供给,在接通向上述接收部的电源供给之后,根据上述数据输出部输出的上述串行数据中包含的预先确定的代码来检测起动上述接收部的接收动作所需的起动用信息,根据检测到的上述起动用信息来建立并开始上述接收部的接收动作。

在本发明的其它方式的数据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中,该数据处理装置具有:数据输出部;以及数据处理部,其具有接收部和电源部,其中,上述数据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具有以下步骤:数据输出步骤,使上述数据输出部利用1个以上的线路反复输出根据规定格式对影像信息进行数据化而得到的串行数据;接收步骤,使上述接收部接收上述数据输出部输出的上述串行数据;电源供给步骤,使上述电源部向上述接收部供给电源;以及数据处理步骤,使上述数据处理部对上述接收部接收到的上述串行数据进行处理,上述数据处理步骤包含以下步骤:第1步骤,在上述数据输出部输出的上述串行数据为无效的期间,在维持上述数据输出部输出上述串行数据的状态的情况下,断开上述电源部向上述接收部的电源供给,由此使上述接收部的接收动作停止;以及第2步骤,在上述数据输出部输出的上述串行数据为有效的期间开始之前,接通上述电源部向上述接收部的电源供给,在接通向上述接收部的电源供给之后,根据上述数据输出部输出的上述串行数据中包含的预先确定的代码来检测起动上述接收部的接收动作所需的起动用信息,根据检测出的上述起动用信息来建立并开始上述接收部的接收动作。

本发明的又一个方式的记录介质是计算机可读取的非暂时性的记录介质,该记录介质记录用于使计算机执行数据处理装置的控制的程序,该数据处理装置具有:数据输出部;以及数据处理部,该数据处理部具有接收部和电源部,其中,上述程序具有以下步骤:数据输出步骤,使上述数据输出部利用1个以上的线路反复输出根据规定格式对影像信息进行数据化而得到的串行数据;接收步骤,使上述接收部接收上述数据输出部输出的上述串行数据;电源供给步骤,使上述电源部向上述接收部供给电源;以及数据处理步骤,使上述数据处理部对上述接收部接收到的上述串行数据进行处理,上述数据处理步骤包含以下步骤:第1步骤,在上述数据输出部输出的上述串行数据为无效的期间,在维持上述数据输出部输出上述串行数据的状态的情况下,断开上述电源部向上述接收部的电源供给,由此使上述接收部的接收动作停止;以及第2步骤,在上述数据输出部输出的上述串行数据为有效的期间开始之前,接通上述电源部向上述接收部的电源供给,在接通向上述接收部的电源供给之后,根据上述数据输出部输出的上述串行数据中包含的预先确定的代码来检测起动上述接收部的接收动作所需的起动用信息,根据检测出的上述起动用信息来建立并开始上述接收部的接收动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应用了本发明实施方式1中的数据处理装置的拍摄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2是示出上述实施方式1中的摄像部和图像处理部的更加详细的结构的框图。

图3是示出上述实施方式1的slvs-ec中的线路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4是示出上述实施方式1中的接收部的结构的图。

图5是示出上述实施方式1的cdr中的输入数据/输出数据、及被恢复的时钟的时序图。

图6是示出上述实施方式1中的1行的串行数据即1行分组的结构例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上述实施方式1的拍摄装置中的有效通信期间和无效通信期间的接收部的电源状态和通信恢复的过程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至图7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图1是示出应用了数据处理装置的拍摄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另外,在图1中示出拍摄装置例如构成为数字照相机的例子,但拍摄装置不限于数字照相机,也可以是数字摄像机、带拍摄功能的电话装置、电子内窥镜、带拍摄功能的显微镜、带拍摄功能的望远镜等具有拍摄功能的各种装置中的任意装置。

如图1所示,该拍摄装置具有:镜头1、具有摄像元件2a的摄像部2、图像处理部3、af(自动对焦)评价值运算部4、显示部5、抖动检测部7、抖动校正部8、曝光控制部9、对焦控制部10、照相机操作部11和照相机控制部12。另外,在图1中还记载了存储卡6,但是该存储卡6以可相对于拍摄装置拆装的方式构成,因此也可以不是拍摄装置中固有的结构。

镜头1是使被摄体的光学像在摄像元件2a上成像的摄像光学系统。该镜头1具有对焦镜头和光圈,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还具有抖动校正功能,该对焦镜头用于调节焦点位置而进行对焦,该光圈用于控制通过的光束的范围。

摄像部2利用摄像元件2a对由镜头1成像的被摄体的光学像进行光电转换,生成影像信息,作为图像信号输出。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的摄像部2以使摄像元件2a能够在与镜头1的摄影光轴垂直的面内移动的方式构成,且具有抖动校正功能。

摄像部2构成为具有a/d转换器的数字摄像部,为了实现高速化,例如具有列并列型a/d转换器,能够将1行的像素数据同时转换为数字信号。

这里,假设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部2是未搭载有高速动作时(例如,以60fps读出高精细动态图像的情况等)断开向数据输出部2b的电源供给的功能的类型。但是,对列并列型a/d转换器等摄像部2内的主要部件的电源供给利用从照相机控制部12经由曝光控制部9的指令来进行控制,在高速动作时也能够进行接通/断开控制。因此,摄像部2通过在不输出有效数据时断开列并列型a/d转换器等摄像部2内的主要部件的动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耗电。此外,摄像部2可以向曝光控制部9输出表示输出有效通信数据的期间(有效通信期间)的有效通信期间指示信号。另外,参照图7可知,有效通信期间指示信号表示的有效通信期间的开始定时比实际的通信数据中的有效通信期间的开始定时早规定时间。该规定时间确保了使接收部3b的接收动作起动所需的时间以上的时间。

图像处理部3输入从摄像部2输出的图像信号,对所输入的图像信号进行各种图像处理,生成显示用或者记录用的图像信号。

af评价值运算部4经由图像处理部3接收从摄像部2输出的图像信号,计算表示合焦状态的af评价值,并输出到照相机控制部12。

显示部5根据由图像处理部3为了显示用而进行了图像处理后的信号,对图像进行显示。该显示部5进行实时取景显示、刚刚拍摄的静态图像显示、已记录的静态图像再现显示、动态图像录制中显示、动态图像再现显示等,并且还显示与该拍摄装置相关的各种信息等。

存储卡6是用于保存由图像处理部3为了记录用而进行了图像处理后的信号(静态图像信号、动态图像信号等)的记录介质。

抖动检测部7构成为具有加速度传感器和角速度传感器等,检测该拍摄装置的抖动并输出到照相机控制部12。

抖动校正部8根据照相机控制部12的控制,使镜头1和摄像元件2a中的至少一方移动以抵消检测出的抖动,减轻在成像于摄像元件2a的光学被摄体像中产生抖动的影响。

曝光控制部9根据由照相机控制部12决定的快门速度(曝光时间),根据该照相机控制部12的控制,控制摄像元件2a的元件快门(在拍摄装置具有光学快门时为光学快门)并使摄像部2取得图像。而且,曝光控制部9还根据由照相机控制部12决定的光圈值,进行镜头1所包含的光圈的控制等。

这里,由照相机控制部12使用根据从摄像部2输出的图像信号而计算出的测光数据、以及由照相机操作部11设定的(或者由照相机控制部12自动设定的)iso感光度等,例如根据依照apex系统的程序线图等,来确定快门速度和光圈值。此外,曝光控制部9向照相机控制部12输出摄像部2的驱动信息。并且,曝光控制部9也可以向照相机控制部12输出基于从摄像部2输入的有效通信期间指示信号的有效通信期间的信息。

对焦控制部10驱动镜头1以调节焦点位置。即,对焦控制部10根据从af评价值运算部4接收到af评价值的照相机控制部12的控制,驱动镜头1中包含的对焦镜头,使成像于摄像元件2a的被摄体像达到合焦。此外,对焦控制部10将镜头位置等镜头驱动信息输出到照相机控制部12。

照相机操作部11是用于进行针对该拍摄装置的各种操作输入的操作部。该照相机操作部11中包括以下等操作部件:用于接通/断开拍摄装置的电源的电源开关;用于指示输入静态图像拍摄、动态图像拍摄等的释放按钮;用于设定静态图像拍摄模式、动态图像拍摄模式、实时取景模式、静态图像/动态图像再现模式等的模式按钮。

照相机控制部12根据来自对焦控制部10的镜头驱动信息、来自af评价值运算部4的af评价值、来自曝光控制部9的摄像部2的驱动信息、来自图像处理部3的处理信息、来自抖动检测部7的抖动信息以及来自照相机操作部11的操作输入等,控制包括图像处理部3、存储卡6、抖动校正部8、曝光控制部9、对焦控制部10等的该拍摄装置整体。此外,照相机控制部12可以向图像处理部3输出从曝光控制部9输入的有效通信期间的信息。另外,在上述中,摄像部2输出的有效通信期间的信息经由曝光控制部9和照相机控制部12发送到图像处理部3,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从摄像部2向图像处理部3直接发送包含有效通信期间的信息的有效通信期间指示信号。

接着,图2是示出摄像部2和图像处理部3的更加详细的结构的框图。

摄像部2除上述摄像元件2a以外还具有数据输出部2b,经由数据输出部2b输出由摄像元件2a生成的图像信号(影像信息)。

该数据输出部2b利用构成通信路径的1个以上的线路(lane)(例如,下述图3所示的多个线路)反复输出根据规定格式而对由摄像元件2a生成的影像信息进行数据化而得到的串行数据。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规定格式采用了作为时钟嵌入(ec:embeddedclock)型的可缩放低电压信号传输(scalablelowvoltagesignaling)的slvs-ec。该slvs-ec包含8b10b方式,作为在数据中嵌入时钟定时信息的方式(slvs-ec中的ec的部分涉及的方式)。该8b10b方式是如下方式:在将8比特的数据编码为10比特时,嵌入时钟再现所需最小限度的10、01的变化边缘,由此能够根据所编码的数据对时钟进行再现。

这里,图3是示出slvs-ec中的线路结构的一例的图。

在该图3所示的例子中,线路0至线路7这8个线路用于作为发送侧的摄像部2与作为接收侧的图像处理部3的通信。

此外,图像处理部3具有数据处理部3a,该数据处理部3a具有接收部3b和电源部3c。

接收部3b接收由数据输出部2b输出的串行数据。

电源部3c向接收部3b供给电源。关于从该电源部3c向接收部3b的电源供给,例如能够由接收到来自照相机控制部12的指令的数据处理部3a来控制接通/断开。

而且,数据处理部3a对接收部3b接收到的串行数据进行处理。

该数据处理部3a在数据输出部2b输出的串行数据为无效的期间,在维持数据输出部2b输出串行数据的状态的情况下断开电源部3c向接收部3b的电源供给,由此使接收部3b的接收动作停止。

并且,数据处理部3a在数据输出部2b输出的串行数据为有效的期间开始之前,接通电源部3c向接收部3b的电源供给,在接通向接收部3b的电源供给之后,根据数据输出部2b输出的串行数据中包含的预先确定的代码,来检测使接收部3b的接收动作起动所需的起动用信息,根据检测到的起动用信息来建立并开始接收部3b的接收动作。

接着,图4是示出接收部3b的结构的图。

首先,按照每个线路设置图4所示的结构的接收部3b,该图4所示的是例如与线路0对应的接收部3b。因此,还分别与线路1~7对应地设置有相同结构的接收部3b。

接收部3b具有:差动终端电阻31;差动放大器32,其对8b10b方式的差动信号进行差动放大;以及cdr(clockdatarecovery:时钟数据恢复部)33,其对嵌入到8b10b方式的串行数据中的时钟定时信息进行恢复。

利用线路而发送来的信号由差动终端电阻31作为终端,并输入到差动放大器32中。这里,在线路0的情况下,分别向差动放大器32的+端子输入信号slvsp[0],向差动放大器32的-端子输入信号slvsm[0]。

这里,分别示出了附加在各信号slvsp[0]、slvsm[0]的最后的[0]是线路0的信号、[0]紧前面的p是正侧的信号(是向+端子输入的信号)、以及[0]紧前面的m是负侧的信号(是向-端子输入的信号)。

差动放大器32通过从向+端子输入的信号slvsp[0]中减去向-端子输入的信号slvsm[0],输出去除了共用噪声且对振幅电压进行放大后的信号。

从差动放大器32输出的信号为输入到cdr33的输入数据。如上所述,cdr33是根据从差动放大器32输入的数据来恢复时钟定时信息的时钟数据恢复部。由此,从cdr33分别输出如图5所示的输出数据和所恢复的时钟定时信息(时钟)。这里,图5是示出cdr33中的输入数据/输出数据、及被恢复的时钟的时序图。

在这种结构中,能够控制来自图2所示的电源部3c的电源向接收部3b的差动放大器32和cdr33的供给的接通/断开。即,数据处理部3a根据来自照相机控制部12的指令,在接通/断开电源部3c向接收部3b的电源供给时,接通/断开向差动放大器32和cdr33的电源供给。这里,如后所述,照相机控制部12可以根据预先知道的定时来进行向图像处理部3(数据处理部3a)的电源供给接通/断开的指示,也可以经由曝光控制部9而输入由摄像部2输出的有效通信期间指示信号,向图像处理部3(数据处理部3a)进行电源供给接通/断开的指示。

接着,图6是示出1行的串行数据即1行分组的结构例的图。

摄像部2的数据输出部2b依照slvs-ec构成如图6所示的1行分组,与水平同步信号同步地依次输出1行分组,由此输出1帧的影像信息。

1行分组依次包含开始代码(startcode)、报头(header)、有效负载数据(payloaddata)、结束代码(endcode)、偏斜代码(deskewcode)、空闲代码(idlecode)。另外,作为选项,可以在有效负载数据与结束代码之间包含脚部(footer)。另外,之后,假设将1行分组中的开始代码至结束代码称作分组。

开始代码是附加于分组内的起始处、表示分组的开始位置的代码(表示影像信息的行的起始的代码)。

报头例如包含表示是否是1帧的起始行或者终端行的信息、有效负载数据是否包含有效像素数据的信息、表示行编号的信息和错误检测码。

有效负载数据基本上是负责影像信息的部分。有效负载数据在有效通信期间(串行数据为有效的期间)包含由摄像元件2a生成的影像信息(因此,数据输出部2b输出的串行数据包含由摄像元件2a生成的影像信息),在无效通信期间(串行数据为无效的期间)中嵌入有虚拟数据。

结束代码是附加于有效负载数据的后侧、分组内的末尾,表示分组的结束位置的代码(表示影像信息的行的结束的代码)。

偏斜代码是附加于结束代码之后、为了确保经由多个线路而传输来的分组的数据的同步而在图像处理部3中使用的代码。

空闲代码是在除分组数据和偏斜代码的传输时以外的期间反复发送的符号(symbol)组。

因此,与数据相关的分组是从开始代码至结束代码,如上所述,将包含与数据相关的分组、偏斜代码和空闲代码的部分(即,从某一开始代码至下一个开始代码之前)称作1行分组。

在slvs-ec中,数据输出部2b在开始通信时,实施被称作训练序列(trainingsequence)的、用于进行通信起动的握手的处理。

训练序列的期间按照时间序列顺序分为初始期间、同步代码期间、偏斜期间这3个期间。

首先,初始期间是向数据输出部2b和接收部3b供给电源但仍未建立通信的期间,从数据输出部2b输出被称作差动低(差动low)的信号。

此外,同步代码期间是确定以串行方式发送的多个比特中的从哪里到哪里为10比特数据的边界的(进行10比特对齐(10bitalignment)的)期间。该10比特对齐通过检测用于识别10比特边界的特殊10比特的符号即逗号符号(commasymbol)(kcharacter(k28.5))来进行。

但是,在slvs-ec中,作为表示比特错误发生的概率的比特错误率,假设了10的-10次幂。因此,在训练序列中,通过连续2次以上检测到相同位置,确定10比特对齐(10比特边界判定)。因此,在同步代码期间,反复多次输出由包含逗号符号的4个符号构成的代码即同步代码。

并且,偏斜期间是检测并校正作为多个线路间的定时偏差量(由接收部3b接收的数据的接收定时的偏差量)的偏斜量的期间。

多个线路间的定时偏差由于发送侧的电路的动作定时的不一致、传输线路的长度的不一致、接收侧的电路的动作定时的不一致等而产生。因此,利用上述偏斜代码判定该偏斜量。

但是,为了检测偏斜量,偏斜代码的发送时间间隔需要大于偏斜量的最大值(作为偏斜量可能产生的最大值)的2倍(否则,无法区分应与某一线路中的某一偏斜代码定时一致的是其它线路中的定时接近的2个偏斜代码中的哪一个)。

因此,在偏斜期间,在某一偏斜代码与下一个偏斜代码之间夹入适当数量的上述空闲代码,由此,在维持大于偏斜量的最大值的2倍的发送时间间隔(规定间隔)的同时,反复发送偏斜代码。

但是,这里,也假设了由于上述比特错误,有时无法判别偏斜代码。因此,在无法以比上述规定间隔长的时间检测偏斜代码的情况下,再次从最初开始执行偏斜量的检测处理。

这样,在8b10b方式中,进行根据逗号符号来检测串行数据的分隔位置的10比特对齐(符号同步)。因此,在数据输出部2b输出的串行数据所包含的预先确定的代码中包含有由8b10b方式规定的逗号符号。

具体而言,逗号符号标准上包含图6所示的1行分组所包含的各代码中的开始代码、结束代码和偏斜代码。因此,开始代码、结束代码和偏斜代码均能够用于10比特对齐。

并且,图6所示的空闲代码包含任意数量的符号,但能够构成为其中包含逗号符号。因此,嵌入有逗号符号的空闲代码也能够用于10比特对齐。

此外,如上所述,偏斜代码还用于检测作为多个线路间的定时偏差量的偏斜量(为进行校正而检测)。但是,不仅偏斜代码,开始代码和结束代码也同样均能够用于偏斜量的检测。

这样,为了起动停止中的接收部3b的接收动作,作为起动用信息,需要检测串行数据的分隔位置(10比特对齐)和作为多个线路间的定时偏差量的偏斜量,并根据检测到的这些起动用信息,建立并开始接收部3b的接收动作。

因此,起动用信息所包含的与串行数据的分隔位置相关的预先确定的代码包含开始代码、结束代码、偏斜代码和嵌入有逗号符号的空闲代码中的至少1方。

此外,起动用信息所包含的与偏斜量相关的预先确定的代码包含开始代码、结束代码和偏斜代码中的至少1方。

接着,图7是用于说明拍摄装置中的有效通信期间和无效通信期间的接收部3b的电源状态和通信恢复的过程的时序图。

如上所述,在摄像部2能够进行与高速动作对应的数据输出的停止的情况下,作为发送侧的摄像部2和作为接收侧的图像处理部3双方依照通信协议的停止序列进行停止即可。由此,断开向列并列型a/d转换器等摄像部2内的主要部件的电源供给,并且断开向数据输出部2b的电源供给,作为接收侧的图像处理部3断开向接收部3b的电源供给,由此,能够实现较高的耗电削减效果(为了之后进行比较,设这时的数据处理装置的耗电为p3)。

另一方面,在摄像部2无法进行与高速动作对应的数据输出的停止的情况下,列并列型a/d转换器等摄像部2内的主要部件、数据输出部2b和接收部3b是全部保持进行动作的状态或者充其量仅断开向列并列型a/d转换器等摄像部2内的主要部件的电源供给(为了之后进行比较,设这时的数据处理装置的耗电为p4)中的任意一种。

与此相对,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在摄像部2无法进行与高速动作对应的数据输出的停止的情况下,数据输出部2b也保持进行动作的状态,但能够断开向列并列型a/d转换器等摄像部2内的主要部件和接收部3b的电源供给、且在所需的定时恢复通信。

首先,图7所示的例子为与垂直同步信号vd同步地以60(fps)的帧为单位取得图像并进行通信的例子。

如上所述,与水平同步信号同步地以1行分组为单位输出串行数据。而且,包含有效的影像信息(这里,有效的影像信息包括ob(opticalblack:光学黑体)信息和嵌入有与图像相关的信息的嵌入数据等)的1行分组持续的期间为有效通信期间,嵌入有虚拟数据等且不包含有效的影像信息的1行分组持续的期间为无效通信期间。

作为具体例子,关于该无效通信期间,即数据输出部2b输出的串行数据为无效的期间,可举出摄像元件2a的垂直消隐期间。但是,不限定于垂直消隐期间,也可以是串行数据为无效的其它期间。

在拍摄装置中,如果确定了驱动摄像部2的驱动模式,则1帧期间(1个垂直同步期间)的无效通信期间的开始定时(紧前面的有效通信期间的结束定时)和无效通信期间的结束定时(紧后面的有效通信期间的开始定时)是已知的。

因此,如果设定了驱动模式,则在有效通信期间读出的1行分组的数量(规定数量)是已知的。因此,如果在检测出垂直同步信号vd之后,检测出规定数量的水平同步信号(或者如果利用计时器对相当于规定数量的水平同步期间(行期间)的时间进行计数),则能够知道有效通信期间结束并开始无效通信期间的定时。但是,如图7所示,可以构成为,通过从摄像元件2a(摄像部2)输出表示有效通信期间或者无效通信期间的定时信号(有效通信期间指示信号)并通知给照相机控制侧(曝光控制部9),使曝光控制部9知道有效通信期间或者无效通信期间的定时。

因此,数据处理部3a根据照相机控制部12的控制,在进入无效通信期间的定时(其中,可以有些许的定时的富余),在维持数据输出部2b输出串行数据的状态的情况下断开电源部3c向接收部3b(具体而言为差动放大器32和cdr33)的电源供给,由此,停止接收部3b的接收动作。

由此,在有效通信期间,原本为通信中的通信状态转移到通信停止。

此外,照相机控制部12通过在进入无效通信期间的定时,控制曝光控制部9,断开向列并列型a/d转换器等摄像部2内的主要部件的电源供给。由此,与通信中的耗电p1相比,能够大幅度削减数据处理装置的通信停止中的耗电p2。

本实施方式中的通信停止中的耗电p2比上述耗电p3高但比耗电p4低。

另一方面,也同样预先知道了无效通信期间结束并开始有效通信期间的定时。因此,在从有效通信期间的开始起回溯规定期间的定时,开始用于恢复通信的处理。该规定期间是为了在即使有时恢复通信的处理发生多次失败的情况下,也能在有效通信期间中可靠地使通信恢复而设定的期间。在该图7所示的例子中,规定期间为(t1+t2+t3)的期间。

即,在从有效通信期间的开始起回溯(t1+t2+t3)的定时,接通电源部3c向接收部3b(差动放大器32和cdr33)的电源供给。但是,也可以替代基于预先知道的定时的方法,而如上所述,采用如下方法:根据从摄像元件2a(摄像部2)输出的有效通信期间指示信号(参照图7),来得知接通向接收部3b的电源供给的定时。

由此,差动放大器32开始动作,但cdr33直到能够根据所输入的slvs-ec数据(8b10b数据)使时钟恢复为止,需要一定程度上的期间。能确保直到该时钟的恢复变得可靠为止的期间的是图7所示的cdr锁定期间t1。这样,cdr33在经过了cdr锁定期间t1的时刻,可靠地使时钟恢复并输出。

这样,在从接收部3b输出了输出数据和时钟之后,在10比特对齐建立期间t2,使用上述开始代码、结束代码、偏斜代码、嵌入有逗号符号的空闲代码中的任意1方以上来进行10比特对齐,取得符号同步。

但是,这里,也与上述训练序列同样,考虑比特错误的影响,通过多次连续检测,来确定10比特对齐(10比特边界)。该图7所示的例子中,在连续2次检测到对齐位置一致的情况下,锁定对齐位置。

因此,例如在使用在开始代码中包含的逗号符号来进行10比特对齐建立的情况下,作为10比特对齐建立期间t2,需要2个水平同步期间以上的期间。但是,在使用开始代码、结束代码、偏斜代码、嵌入有逗号符号的空闲代码中的2个以上中包含的逗号符号来进行10比特对齐建立的情况下,不限于需要2个水平同步期间以上的期间,例如还存在能够在1个水平同步期间完成处理的情况。

在如上所述建立10比特对齐之后,在偏斜量调整期间t3,使用上述开始代码、结束代码、偏斜代码中的任意1方以上,来进行检测偏斜量并进行校正的处理。具体而言,检测全部线路中的例如偏斜代码(或者可以是开始代码或者结束代码),从而检测线路间的定时偏差量(偏斜量),并根据检测到的偏斜量,进行使全部线路的定时一致的校正。作为具体的校正方法,例如有对其它线路的信号给与延迟以与延迟最大的线路的信号一致的方式等。

另外,为了检测偏斜量,例如偏斜代码(或者可以为开始代码或者结束代码)的发送时间间隔需要如上所述大于偏斜量的最大值(作为偏斜量有可能产生的最大值)的2倍。而且,为了满足1个水平同步期间大于偏斜量的最大值的2倍的条件,各行分组中包含的偏斜代码(可以是开始代码或者结束代码)是隔开满足该条件的发送时间间隔而反复发送的代码。

这样,对于串行数据中包含的预先确定的代码,为了数据处理部3a在接通接收部3b的电源供给之后决定起动用信息,隔开大于偏斜量的最大值的2倍的发送时间间隔而进行某一必要数量以上的多次反复发送(相反,确定10比特对齐建立期间t2和偏斜量调整期间t3,以使得进行某一必要数量以上的多次反复发送)。

另外,在上述中对数据输出部2b利用多个线路输出串行数据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还能够应用于利用1个线路进行输出的情况。在该情况下,省略检测偏斜量并进行校正的处理即可。

此外,在上述中对将数据处理装置应用于拍摄装置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只要是利用1个以上的线路对根据规定格式而对影像信息进行数据化而得到的串行数据进行反复通信的装置,都可以将数据处理装置应用于适当的装置。

根据这种实施方式1,在串行数据为无效的期间,断开向接收部3b的电源供给从而停止接收动作,在开始串行数据为有效的期间之前接通向接收部3b的电源供给,根据预先确定的代码来检测起动用信息,建立并开始接收动作,因此,即使在数据输出部2b无法进行与高速动作对应的数据输出的停止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串行数据为无效的期间的耗电的减少。此外,在根据图7所示的有效通信期间指示信号来进行向接收部3b的电源供给的接通/断开控制的情况下,能够实现与摄像元件2a的实际的动作状态匹配的定时的低耗电化。

这时,在串行数据为无效的期间,不仅断开向接收部3b的电源供给,还断开向列并列型a/d转换器等摄像部2内的主要部件的电源供给,由此能够实现更进一步的耗电的削减。

这样,通过实现耗电的减少,不仅能够使可拍摄张数(或者动态图像记录时间)增加,还能够抑制在拍摄装置内产生的热量。特别是,在动态图像拍摄中拍摄装置内产生的热量较大,因此,能够有效地有助于动态图像记录时间的长时间化。

此外,起动用信息包含串行数据的分隔位置和作为多个线路间的定时偏差量的偏斜量,因此,能够确定串行数据通信所需的例如10比特对齐,并且能够进行多个线路中的通信所需的偏斜量的检测和校正。

并且,在预先确定的代码中包含由8b10b方式规定的逗号符号,因此,能够通过与训练序列相同的处理,确定10比特对齐。

而且,隔开大于偏斜量的最大值的2倍的发送时间间隔而发送预先确定的代码,因此,无论实际的偏斜量的大小如何,都能够可靠地检测偏斜量。

除此以外,对预先确定的代码进行某一必要数量以上的多次反复发送,因此,在由于比特错误等而使检测失败了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重新尝试而可靠地检测。

此外,与串行数据的分隔位置相关的预先确定的代码包含开始代码、结束代码、偏斜代码和嵌入有逗号符号的空闲代码中的至少1方,因此,能够在1个水平同步期间至少1次使用任意一个代码来检测10比特对齐。特别是在使用多种代码的情况下,能够以更短的时间进行10比特对齐的确定。

并且,与偏斜量相关的预先确定的代码包含开始代码、结束代码和偏斜代码中的至少1方,因此,如果使用任意的代码,则能够自动满足隔开大于偏斜量的最大值的2倍的发送时间间隔而发送的条件。而且,例如,如果针对1行分组,进行使用某一种类的代码来检测全部线路的偏斜量、以及使用其它种类的代码来检测全部线路的偏斜量这双方,则能够以更短的时间进行偏斜量的确定。

除此以外,在断开向接收部3b的电源供给时,断开向差动放大器32和cdr33的电源供给,因此,能够可靠地停止接收部3b内的耗电比较大的差动放大器32和cdr33的动作,从而有效地实现低耗电化。

此外,在数据处理装置具有摄像元件2a且串行数据包含由摄像元件2a生成的影像信息的情况下,能够在应用了数据处理装置的拍摄装置等中实现如上所述的低耗电化。

并且,在设串行数据无效的期间为摄像元件2a的垂直消隐期间的情况下,垂直消隐期间在1帧期间中占据比较大的时间比率,因此,能够有效地实现低耗电化。

特别是,伴随近年来的摄像元件的高速化,帧期间中的有效通信期间变短。因此,实现无效通信期间的接收侧的耗电削减的本实施方式的技术成为有效地有助于数据处理装置整体的耗电减少且具有较高的有用性的技术。

另外,上述各部的处理可以由构成为硬件的处理器进行。

此外,在上述中主要对数据处理装置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应用了数据处理装置的图像处理装置或者拍摄装置等。而且,可以是如上所述地控制数据处理装置的数据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也可以是使计算机执行数据处理装置的控制并进行与数据处理装置相同处理的程序、可由计算机读取的记录该程序的非暂时性记录介质等。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