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据调度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5743740发布日期:2018-10-23 22:4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数据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多路径传输的通信网络中,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至少两条传输路径中每条传输路径的往返时延,以及基于当前传输状态下通信网络的往返时延比值;其中,所述往返时延比值为往返时延最大的传输路径对应的往返时延与往返时延最小的传输路径对应的往返时延的比值;

确定第一传输路径为当前数据的传输路径,其中,所述第一传输路径为所述至少两条传输路径中往返时延最小的传输路径;

基于所述第一传输路径传输数据,并记录基于所述第一传输路径传输数据的使用次数;

当第一传输路径的使用次数达到最大允许使用次数时,确定至少两条传输路径中拥塞因子最小的第二传输路径为当前数据的传输路径,并在第二传输路径上传输数据,其中,所述最大允许使用次数为不大于往返时延比值的最大整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第二传输路径的使用次数达到预设次数,将第一传输路径和第二传输路径的使用次数重置为零;

确定所述至少两条传输路径中每条传输路径的往返时延,以及基于当前传输状态下通信网络的往返时延比值;其中,所述往返时延比值为往返时延最大的传输路径对应的往返时延与往返时延最小的传输路径对应的往返时延的比值;

确定第三传输路径为当前数据的传输路径,其中,所述第三传输路径传输数据为所述至少两条传输路径中往返时延最小的传输路径;

基于所述第三传输路径传输数据,并记录基于所述第三传输路径传输数据的使用次数;

当第三传输路径的使用次数达到最大允许使用次数时,确定至少两条传输路径中拥塞因子最小的第四传输路径为当前数据的传输路径,并在第四传输路径上传输数据,其中,所述最大允许使用次数为不大于往返时延比值的最大整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次数为1。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至少两条传输路径中每条传输路径的往返时延,具体包括:

针对每条传输路径,确定接收数据时的接收数据时间,以及从所述数据中获取发送数据时间;

基于所述接收数据时间和所述发送数据时间,确定每条传输路径的往返时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接收数据时间和所述发送数据时间,确定每条传输路径的往返时延,具体包括:

基于传输路径中第N+1次传输数据的接收数据时间和发送数据时间,确定第N+1次传输数据的第一往返时延;

根据所述第一往返时延和该传输路径中前N次传输数据的第二往返时延,确定所述传输路径的往返时延;

其中,所述第二往返时延为该传输路径中前N次传输数据的平均往返时延,所述N为整数。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往返时延和该传输路径中前N次传输数据的第二往返时延,确定所述传输路径的往返时延,具体包括:

采用以下公式确定所述传输路径的往返时延;

RTTN+1=(1-α)*RTTN+α*RTTACK (1)

其中,所述RTTN+1为传输路径中第N+1次传输数据的往返时延,所述RTTN为传输路径中前N次传输数据的第二往返时延,所述RTTACK为传输路径中第N+1次传输数据的第一往返时延,所述α为平滑因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至少两条传输路径中拥塞因子最小的第二传输路径为当前数据的传输路径,并在第二传输路径上传输数据,具体包括:

计算至少两条传输路径中每条传输路径的拥塞因子,所述拥塞因子表示传输路径的拥塞程度;

确定拥塞因子最小的第二传输路径为当前数据的传输路径;

基于确定的所述第二传输路径传输数据;

其中,每条传输路径的拥塞因子是每条传输路径中已经发送但仍未确认的数据大小与该传输路径的拥塞窗口大小的比值。

8.一种数据调度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多路径传输的通信网络中,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至少两条传输路径中每条传输路径的往返时延,以及基于当前传输状态下通信网络的往返时延比值;其中,所述往返时延比值为往返时延最大的传输路径对应的往返时延与往返时延最小的传输路径对应的往返时延的比值;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第一传输路径为当前数据的传输路径,其中,所述第一传输路径为所述至少两条传输路径中往返时延最小的传输路径;

传输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传输路径传输数据,并记录基于所述第一传输路径传输数据的使用次数;

切换模块,用于当第一传输路径的使用次数达到最大允许使用次数时,确定至少两条传输路径中拥塞因子最小的第二传输路径为当前数据的传输路径,并在第二传输路径上传输数据,其中,所述最大允许使用次数为不大于往返时延比值的最大整数。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重置模块,用于当第二传输路径的使用次数达到预设次数,将第一传输路径和第二传输路径的使用次数重置为零;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至少两条传输路径中每条传输路径的往返时延,以及基于当前传输状态下通信网络的往返时延比值;其中,所述往返时延比值为往返时延最大的传输路径对应的往返时延与往返时延最小的传输路径对应的往返时延的比值;

所述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第三传输路径为当前数据的传输路径,其中,所述第三传输路径传输数据为所述至少两条传输路径中往返时延最小的传输路径;

所述传输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三传输路径传输数据,并记录基于所述第三传输路径传输数据的使用次数;

所述切换模块,用于当第三传输路径的使用次数达到最大允许使用次数时,确定至少两条传输路径中拥塞因子最小的第四传输路径为当前数据的传输路径,并在第四传输路径上传输数据,其中,所述最大允许使用次数为不大于往返时延比值的最大整数。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次数为1。

11.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在确定至少两条传输路径中每条传输路径的往返时延时,具体用于:

针对每条传输路径,确定接收数据时的接收数据时间,以及从所述数据中获取发送数据时间;

基于所述接收数据时间和所述发送数据时间,确定每条传输路径的往返时延。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在基于所述接收数据时间和所述发送数据时间,确定每条传输路径的往返时延时,具体用于:

基于传输路径中第N+1次传输数据的接收数据时间和发送数据时间,确定第N+1次传输数据的第一往返时延;

根据所述第一往返时延和该传输路径中前N次传输数据的第二往返时延,确定所述传输路径的往返时延;

其中,所述第二往返时延为该传输路径中前N次传输数据的平均往返时延,所述N为整数。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在根据所述第一往返时延和该传输路径中前N次传输数据的第二往返时延确定所述传输路径的往返时延时,具体用于:

采用以下公式确定所述传输路径的往返时延;

RTTN+1=(1-α)*RTTN+α*RTTACK (1)

其中,所述RTTN+1为传输路径中第N+1次传输数据的往返时延,所述RTTN为传输路径中前N次传输数据的第二往返时延,所述RTTACK为传输路径中第N+1次传输数据的第一往返时延,所述α为平滑因子。

14.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模块在确定至少两条传输路径中拥塞因子最小的第二传输路径为当前数据的传输路径,并在第二传输路径上传输数据时,具体用于:

计算至少两条传输路径中每条传输路径的拥塞因子,所述拥塞因子表示传输路径的拥塞程度;

确定拥塞因子最小的第二传输路径为当前数据的传输路径;

基于确定的所述第二传输路径传输数据;

其中,每条传输路径的拥塞因子是每条传输路径中已经发送但仍未确认的数据大小与该传输路径的拥塞窗口大小的比值。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