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话提示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与流程

文档序号:15744217发布日期:2018-10-23 22:48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通话提示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移动终端的快速普及,手机及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已经成为人们必备的通信工具之一。移动终端用户之间的通信方式越来越丰富,例如移动通信运营商提供的传统的电话及短信息等服务,以及各种社交软件中的语音聊天及视频聊天功能等。

对于电话或语音聊天等基于语音的通话方式来说,通话对方对当前用户来说是不可视的,为通话的进行带来了一定的障碍,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话提示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可以优化语音通话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话提示方法,包括:

在检测到预设通话事件被触发或即将被触发时,通过移动终端的摄像头采集环境图像;其中,所述预设通话事件包括呼出事件和/或呼入事件;

对环境图像中出现的人脸图像进行身份识别;

当身份识别结果满足预设条件时,根据所述身份识别结果对通话对方进行相应的提示。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话提示装置,包括:

图像采集模块,用于在检测到预设通话事件被触发或即将被触发时,通过移动终端的摄像头采集环境图像;其中,所述预设通话事件包括呼出事件和/或呼入事件;

身份识别模块,用于对所述环境图像中出现的人脸图像进行身份识别;

提示模块,用于在身份识别结果满足预设条件时,根据所述身份识别结果对通话对方进行相应的提示。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通话提示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通话提示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通话提示方案,在检测到预设通话事件被触发或即将被触发时,通过移动终端的摄像头采集环境图像,对所述环境图像中出现的人脸图像进行身份识别,当身份识别结果满足预设条件时,根据身份识别结果对通话对方进行相应的提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对通话本端的用户进行人脸识别,并向通话对端提示人脸识别结果,让通话对端知晓本端通话者的身份情况,方便沟通,完善了移动终端的语音通话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话提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话提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话提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通话提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话界面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话界面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话提示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更加详细地讨论示例性实施例之前应当提到的是,一些示例性实施例被描述成作为流程图描绘的处理或方法。虽然流程图将各步骤描述成顺序的处理,但是其中的许多步骤可以被并行地、并发地或者同时实施。此外,各步骤的顺序可以被重新安排。当其操作完成时所述处理可以被终止,但是还可以具有未包括在附图中的附加步骤。所述处理可以对应于方法、函数、规程、子例程、子程序等等。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话提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由通话提示装置执行,其中该装置可由软件和/或硬件实现,一般可集成在移动终端中。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在检测到预设通话事件被触发或即将被触发时,通过移动终端的摄像头采集环境图像。

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可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以及个人数字助理等移动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预设通话事件可包括呼出事件和/或呼入事件。示例性的,可包括对应于电话的呼出事件和/或呼入事件,也可包括对应于社交账号的呼出事件和/或呼入事件。

很多移动终端中都设置有用户身份识别模块(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的卡槽,用户可插入从通信运营商处申请得到的SIM卡,每张SIM卡对应一个电话号码(如151XXXXXXXX),将SIM卡插入自己的移动终端中后,便可享受通信运营商提供的电话、短信及移动数据网络等服务。对应于电话的呼出事件,可以包括当前用户利用移动终端以当前SIM卡对应的电话号码呼叫其他用户;对应于电话的呼入事件,可以包括其他用户呼叫当前用户的SIM卡对应的电话号码。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除了基于传统的电话进行通信外,还会采用网络方式进行通信。例如,可通过在社交平台或社交应用程序(如微信或QQ等)中注册社交账号,利用该账号与其他用户进行语音通话。对应于社交账号的呼出事件,可以包括当前用户利用移动终端以当前使用的社交账号向其他其他用户发起语音聊天请求;对应于社交账号的呼入事件,可以包括其他用户向当前用户的社交账号发起语音聊天请求。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预设通话事件被触发的条件不做限定,对预测预设通话事件是否即将被触发的方式也不做限定。

例如,检测到呼出事件被触发或即将被触发包括:检测到移动终端进入到预设界面或检测到通话拨打操作。其中,所述预设界面包括电话簿界面、拨号界面、通话记录界面或社交应用内的联系人界面,当移动终端在用户的操作下进入这些界面时,可以预测出用户可能会主动联系某个联系人。所述通话拨打操作可包括拨号键盘上的数字被触发、拨号键盘中或社交应用中的呼出按钮被触发、电话簿界面中的联系人条目被触发,或通话记录界面中的条目被触发。其中,对于电话来说,用户可能选择数字拨号的形式拨打电话,电话号码通常包含多位数字,当用户触发(如点击或按压)拨号键盘上的至少一个数字时,可预测出用户会拨打电话;在电话号码输入完毕后,用户可触发拨号键盘中的呼出按钮,此时认为对应于电话的呼出事件被触发;当用户在社交应用中查找到想要进行语音通话的联系人后,可触发呼出按钮,此时可认为对应于社交账号的呼出事件被触发;一些移动终端中,用户可以一定的方式(如点击、长按或滑动等)触发电话簿中的联系人条目或通话记录中的号码条目,这样移动终端就会向对应的联系人发送通话请求,此时可认为对应于电话的呼出事件被触发。

例如,检测到呼入事件被触发或即将被触发包括:接收到电话呼叫请求或接收到社交账号的呼叫请求(可认为呼入事件被触发),或者通过备忘录、短息记录或聊天记录等预测出即将有其他用户呼叫用户(可认为呼入事件即将被触发)。

目前,移动终端中多设置有摄像头,可用于拍照、录影或视频聊天等。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摄像头可包括前置摄像头、后置摄像头或旋转摄像头等。可控制移动终端中配置的至少一个摄像头采集取景范围内的图像,作为环境图像。采集环境图像的操作可以是实时进行的,也可以是以预设采集频率进行的,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示例性的,可在确定采集到的环境图像中包含人脸时,停止采集,以节省功耗;也可在检测到通话连接成功时,停止采集,以确保采集到的环境图像是最新的环境图像,也即采集到的人脸为最终真正的通话者。

步骤102、对所述环境图像中出现的人脸图像进行身份识别。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如何确定环境图像中是否包含人脸图像,以及具体如何对人脸图像进行身份识别不做限定。例如,可以基于人的脸部特征(如脸部轮廓及五官分布规律等)对环境图像进行图像识别,确定其中是否包含人脸图像。在确定包含人脸图像时,可继续对人脸图像中的眼睛虹膜、鼻翼及嘴角等特征进行分析,得到身份识别结果。

可选的,若始终无法从环境图像中检测出人脸图像,则可不进行后续的步骤,按照正常的通话流程来执行即可。检测不到人脸的原因可能是移动终端被放在桌面上,通话方式为免提的情况下,移动终端的前置摄像头无法拍摄到包含有人脸图像的环境图像。

步骤103、当身份识别结果满足预设条件时,根据所述身份识别结果对通话对方进行相应的提示。

示例性的,移动终端可预先存储机主的人脸信息,还可预先存储与机主关系比较亲近的人(如丈夫、妻子或孩子等)的人脸信息,当然还可预先存储移动终端中其他联系人的人脸信息。预设条件可以包括人脸图像与任意一个预设人物不匹配,预设人物可由系统默认为机主本人或移动终端当前使用账号的持有者,还可以由用户根据个人情况自主设置,例如可设置为自己和妻子。

示例性的,当人脸图像与任意一个预设人物不匹配时,可以根据身份识别结果对通话对方进行相应的提示,让通话对方了解本端通话者的身份情况。例如,预设人物仅包括机主本人,那么在当前的人脸图像与机主本人不匹配时,可提示通话对方,当前通话者并非机主本人,方便双方的沟通。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具体的提示方式和提示内容不做限定,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通话提示方案,在检测到预设通话事件被触发或即将被触发时,通过移动终端的摄像头采集环境图像,当确定环境图像中包含人脸图像时,对人脸图像进行身份识别,当身份识别结果满足预设条件时,根据身份识别结果对通话对方进行相应的提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对通话本端的用户进行人脸识别,并向通话对端提示人脸识别结果,让通话对端知晓本端通话者的身份情况,方便沟通,完善了移动终端的语音通话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对所述环境图像中出现的人脸图像进行身份识别,包括:识别所述环境图像中出现的人脸图像是否与所述移动终端当前使用账号的持有者相匹配。相应的,当身份识别结果满足预设条件时,根据所述身份识别结果对通话对方进行相应的提示,包括:当身份识别结果包括所述人脸图像与所述持有者不匹配时,对通话对方进行相应的提示,所述提示用于提醒通话对方当前通话者不是所述持有者。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能够让通话对方及时了解本端通话者是否为号码对应的主人,避免一些尴尬的情况发生。在日常的生活场景中,难免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由于用户本人有紧急的事情需要处理而脱不开身,进而需要身边的人帮忙进行拨打电话或接听电话,或朋友亲戚之间临时借用移动终端拨打电话时,往往被对方认为就是机主本人。在电话接通开头,一般都是先说称呼,再说其他通话内容,如称呼爸、妈、老婆、老公或亲爱的等等,就容易产生一些亲戚辈分关系混乱、情人关系之间的暗昧语句隐私的曝光等情况。此外,在心中默认通话对方为机主本人时,还可能直接说一些比较私密的重要事情,让其他人听到,也会造成隐私的泄露。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很好地避免上述情况发生,在完善移动终端功能的同时,优化通话过程,保证沟通的顺畅以及隐私的安全。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关于移动终端当前使用账号的持有者,当此时的预设通话事件对应电话时,移动终端当前使用账号为SIM卡对应的号码,其持有者可认为是移动终端的机主;当此时的预设通话事件对应社交账号时,移动终端当前使用账号为当前登录的社交账号,其持有者可认为是社交账号的注册者,如用户A在微信中注册账号,昵称为“小花”,那么当前使用账号的持有者即用户A,即使用户A使用其他人的移动终端登录微信,当使用“小花”与他人进行语音聊天时,当前使用账号的持有者也为用户A。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身份识别结果对通话对方进行相应的提示,包括:在通话连接成功之前或在通话连接成功后的预设时段内,根据所述身份识别结果对通话对方进行相应的提示。在通话连接成功之前,根据身份识别结果对通话对方进行相应的提示的好处在于,可以让通话对方尽早地接收提示,并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在通话连接成功后的预设时段内,根据所述身份识别结果对通话对方进行相应的提示的好处在于,可以防止通话对方因忙于其他事情或由于其他原因漏掉提示,其中,预设时段可以包括通话连接成功开始的预设时长内,预设时长如5秒。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在通话连接成功之前,根据所述身份识别结果对通话对方进行相应的提示,包括:在通话连接成功之前,以向通话对方发送消息的方式进行相应的提示,所述消息的内容与所述身份识别结果相对应。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可以让通话对方更加直观地获知提示内容。其中,消息可以是短信、彩信、应用通知或应用推送消息等形式,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消息内容的显示位置或显示方式也不做限定,例如可以是在移动终端屏幕的顶部以弹窗或浮窗的形式显示。具体的消息内容可以预先编写,例如可以是“非本人使用,请注意辨别”,具体的内容不做限定,可由系统默认设置或由用户进行个性化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在通话连接成功之前,根据所述身份识别结果对通话对方进行相应的提示,包括:在通话连接成功之前的等待接通期间,以向通话对方发送等候语音的方式进行相应的提示,所述等候语音的内容与所述身份识别结果相对应。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可以在用户拿起移动终端等待通话连接成功的过程中,收听等候语音,防止用户一直将移动终端放在耳边或者忙于其他事情而未及时看到提示消息的情况发生。等候语音的播放方式可以与等候铃声(如彩铃、或间隔播放的滴滴声)的播放方式相同,语音内容可以预先录制,例如可以是“请注意,对方不是本人”,具体的内容不做限定,可由系统默认设置或由用户进行个性化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在通话连接成功后的预设时段内,根据所述身份识别结果对通话对方进行相应的提示,包括:在通话连接成功后的预设时段内,以向通话对方发送语音的方式进行相应的提示,所述语音的内容与所述身份识别结果相对应。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在通话连接成功后,通话双方都会注意收听移动终端接收到的语音,此时播放用于提示的语音,可确保通话对方能够成功接收到提示。另外,为了避免通话本端用户说话的声音对语音提示造成干扰,在向所述通话对方发送语音的过程中,还可屏蔽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通话者的声音。此处语音的语音内容也可以预先录制,例如可以是“请注意,对方不是本人”,具体的内容不做限定,可由系统默认设置或由用户进行个性化设置。对于移动终端来说,也可以向用户播放提示音,用于提示对方当前无法听到用户说的话。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以向通话对方发送消息的方式进行相应的提示,所述消息的内容与所述身份识别结果相对应,包括:判断所述移动终端中是否存储有与所述人脸图像相匹配的联系人;若存在,则以向通话对方发送消息的方式进行相应的提示,所述消息的内容包括所述联系人的人脸图像和/或名称。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可以预先在移动终端中存储各联系人对应的人脸信息或人脸图像,用于与当前检测到的人脸图像进行匹配,若存在匹配成功的联系人,则可将当前通话者的具体身份明确告知通话对方,让通话对方有更加明确的心理准备。其中,联系人可以是移动终端的电话簿里的联系人,还可以是社交账号的联系人列表中的联系人。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通过移动终端的摄像头采集环境图像的过程中,还包括:若检测到所述移动终端的正面被物体遮挡,则停止环境图像的采集。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当确定无法采集到包含人脸的环境图像时,及时停止采集,节省功耗。示例性的,可通过移动终端正面集成的距离传感器或接近传感器检测移动终端的正面是否被物体遮挡。例如,读取距离传感器的距离值,当距离值小于预设距离阈值时,认为移动终端的正面被物体遮挡。当移动终端的正面被物体遮挡时,摄像头一般也无法采集到包含人脸的环境图像,原因可能是用户已将移动终端放到耳边,准备进行通话。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在检测到呼入事件被触发时,判断预设时间范围内是否接收到消息,若确定接收到消息,则判断所接收到的消息的发送方与所述呼入事件的呼出方是否一致,若一致,则:获取消息内容,并在通话界面中显示所述消息内容;或者,控制所述消息在屏幕中的预设位置进行持续显示,直到检测到所述移动终端被用户拿起或直到检测到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被注视。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可确保用户能够查看到通话对方发过来的提示。预设时间范围内可包括呼入事件被触发时刻之前和/或之后的预设时间长度内,预设时间长度例如可以是1分钟。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对方使用的移动终端与当前移动终端均具备上述通话提示功能时,对方的移动终端也会进行人脸检测等操作,在身份识别结果满足预设条件时,也会根据身份识别结果对本端进行相应的提示,这时,本端的移动终端就会接收到消息,如果该消息的发送方与呼入事件的呼出方一致,可认为消息对应的是身份识别结果的提示,此时可采用如下任意一种或同时采用两种方式来确保用户查看到消息内容。

第一种,获取消息内容,并在通话界面中显示所述消息内容。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用户在接听通话之前,通常会在通话界面中查看呼入方的身份,将消息内容直接显示在通话界面中,可以让用户更加直观且及时地查看到消息内容。可选的,当消息的内容包括所述联系人的人脸图像和/或名称时,也可将通话界面中对应的原人脸图像和/名称,替换为所述联系人的人脸图像和/或名称。

第二种,控制所述消息在屏幕中的预设位置进行持续显示,直到检测到所述移动终端被用户拿起或直到检测到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被注视。预设位置可以是屏幕顶端或屏幕中央等,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可通过移动终端中集成的运动传感器或摄像头等部件来检测移动终端是否被用户拿起,或移动终端的屏幕是否被用户注视,进而判断用户是否能够查看到屏幕上的内容。此外,为了确保用户能够查看完整的消息内容,可以在检测到所述移动终端被用户拿起或直到检测到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被注视之后,经过预定时长再停止显示所述消息。也即,控制所述消息在屏幕中的预设位置进行持续显示,直到检测到所述移动终端被用户拿起之后的第一预定时刻或直到检测到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被注视之后的第二预定时刻。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话提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移动终端以手机为例,以预设通话事件为对应于电话的呼出事件为例,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1、检测到手机进入到预设界面。

示例性的,预设界面可包括手机通讯录界面、拨号键盘功能模块界面或通话记录界面。

本申请实施例中,首先可创建编辑好一个短信语句文件,用于在拨打电话确认是非机主本人后,进行提前发出短信通知对方,以便对方能对拨打电话者的身份进行有效的知情和核实。编辑短信语句文件的方法可以是:

1、根据用户的点击操作进入移动终端的短信界面。

2、接收并记录用户输入的预先拟制想好的短信提示语句。如,输入“非本人使用手机,请注意辨别!(具体的短信提示语句内容用户也可以自行来决定)”。

3、将编辑确认好的短信提示语句进行保存为草稿进行保存备用。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安卓(Android)操作系统为例进行说明。可取得TelephonyManager(手机电话管理器服务)对象(tManager=(TelephonyManager);getSystemService(Context.TELEPHONY_SERVICE)),创建一个通话状态监听器(PhoneStateListener listener=newPhoneStateListener()),以便进行监听及判断手机终端进行拨打电话及接听电话时的状态情况。

步骤202、判断是否检测到电话拨打操作,若是,则执行步骤203;否则,重复执行步骤202。

其中,所述电话拨打操作可包括拨号键盘上的数字被触发、拨号键盘中的呼出按钮被触发、电话簿界面中的联系人条目被触发,或通话记录界面中的条目被触发等。

检测到手机在用户的操作下进入到预设界面后,当监听到有用户开始在拨号键盘功能模块界面中点击拨号按钮(对联系人及通话记录的点击最终手机也会处理到底层系统的拨号按钮上,可理解为对联系人和通话记录的点击就是拨号按钮的快捷键)拨打电话时,系统将会调用dialButtonPressedext(int simId)函数用来发送Intent(在安卓操作系统中,可理解为目的,在从当前activity,即界面布局空间或活动窗口,前往另一个acticity时,可通过Intent实现,如从拨号数字界面跳转到拨打电话中的正在呼叫中的界面中),来实现跳转(Intent intent=new Intent(Intent.ACTION_CALL_PRIVILEGED))到拨打电话中的正在呼叫中的界面。当监听到有通过拨号按钮拨打出电话后,系统再跳转到OutgoingCallBroadcaster.java类(号码初级处理阶段)时,将进行下一步,启动手机终端前置相机。

步骤203、通过手机的前置摄像头实时采集环境图像。

示例性的,当确认监听到有用户通过拨号按钮拨打电话时,将启动手机终端前置摄像头(还可以是当前位置位于移动终端正面的可旋转摄像头)进行持续拍摄(cameraInfo.facing==Camera.CameraInfo.CAMERA_FACING_FRONT\\代表摄像头的方位,目前有定义两个值分别为CAMERA_FACING_FRONT前置和CAMERA_FACING_BACK后置),同时将拍摄的照片输入到人脸识别系统模块去进行识别确认。

另外,在此持续拍摄过程中,当监控到手机自带的距离传感器有检测到物体接近遮挡时(System.out.println("its[0]:"+its[0]);if(its[0]==0.0)),可证明用户有在拿起手机进行靠近接听,从手机功耗电量考虑,可注销掉对手机终端前置相机的拍摄(mCamera==null);return false)。

步骤204、判断是否存在包含人脸图像的环境图像,若是,则执行步骤205;否则,执行步骤207。

步骤205、对人脸图像进行身份识别,判断是否与手机机主相匹配,若是,则执行步骤207;否则,执行步骤206。

人脸识别(Facial Recognition),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用摄像机或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再利用核心的算法对其脸部的五官位置、脸型和角度进行计算分析,进而和自身数据库里已有的范本进行比对的一系列相关技术,通常也叫做人像识别、面部识别。

示例性的,可先对人脸进行检测,用于人脸识别的预处理。可先设计一个或数个标准人脸的模板,即基于人的脸部特征(由于人脸具有一定的结构分布特征,如:眼虹膜、鼻翼、嘴角等面像五官轮廓的大小、位置、距离等属性),对拍摄的照片(即输入的环境图像或者视频流),先进行判断其是否存在人脸,如果存在人脸则进一步的给出人脸的位置、大小和各个主要面部器官的位置信息,基于以上特征采用Adaboost学习算法,然后计算测试采集的样品与标准模板之间的匹配程度并通过阈值来判断是否存在人脸,此时的标准模板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即手机机主本人的人脸信息或人脸图像。其中,Adaboost算法是一种用来分类的方法,它把一些比较弱的分类方法合在一起组合出新的很强的分类方法,挑选出一些最能代表人脸的矩形特征(弱分类器),按照加权投票的方式将弱分类器构造为一个强分类器,再将训练得到的若干强分类器串联组成一个级联结构的层叠分类器,可有效地提高分类器的检测速度。

基于人脸检测结果,对人脸图像预处理,使图像进行处理并最终服务于特征提取的过程。系统获取的原始图像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和随机干扰,往往不能直接使用,必须在图像处理的早期阶段对它进行灰度校正、噪声过滤等图像预处理。对于人脸图像而言,其预处理过程主要包括人脸图像的光线补偿、灰度变换、直方图均衡化、归一化、几何校正、滤波以及锐化等。

针对人脸的某些特征,对人脸图像特征进行提取。根据人脸器官的形状描述以及他们之间的距离特性来获得人脸分类的特征数据,其特征分量通常包括特征点间的欧氏距离、曲率和角度等。人脸由眼睛、鼻子、嘴及下巴等局部构成,对这些局部和它们之间结构关系的几何描述,可作为识别人脸的重要特征,这些特征被称为几何特征。

对人脸图像进行匹配与识别。将提取的人脸图像的特征数据与数据库中存储的特征模板进行搜索匹配,通过设定一个阈值,当相似度超过这一阈值,则把匹配得到的结果输出。也就是将待识别的人脸特征与已得到的人脸特征模板进行比较根据相似程度对人脸的信息进行判断,确定拍摄输入的图像是不是与系统录入的人脸相匹配,也即判断当前采集的环境图像中包含的人脸图像是不是与手机中预存的机主人脸相匹配。

可选的,也可不进行步骤204,而直接进行步骤205,先对环境图像进行人脸识别,判断是否存在与手机机主相匹配的人脸图像,若存在,则执行步骤207,否则执行如下步骤:判断环境图像中是否存在没有任何人脸头像相关的图像出现,若是,则执行步骤207,否则,执行步骤206。这样设置的原因在于,不需要对环境图像进行是否包含人脸的确认,直接将环境图像输入至相应的模型中进行人脸识别,当与机主人脸匹配失败后,可进一步确认匹配失败的拍摄图像中是否还存在有除人脸头像以外的图像出现(即没有任何人脸头像相关的图像出现),主要考虑到如果手机放在台面而操作的是免提通话的情形下,前置摄像头则拍摄不到人脸头像。

步骤206、对通话对方进行相应的提示,以提醒接听方当前呼叫者不是机主本人,执行步骤207。

当通过人脸识别检测到与系统录入的人脸不相匹配时,证明当前使用手机拨打电话的用户并非机主本人,则进一步的进行监听手机终端的拨打电话的广播状态。首先会通过AndroidManifest.xml注册广播(uses-permission android:name="android.permission.PROCESS_OUTGOING_CALLS"/),当监听到拨打电话状态改变时,会收到拨打电话的广播(String phoneNumber=intent.getStringExtra(Intent.EXTRA_PHONE_NUMBER);),则证明拨打电话的实时有效性,而不是被取消拨打,同时为下一步将编辑好的短信语句发送做准备。

进行获取拨打电话号码服务(public class OutgoingCallService extends Service),设置按键监听(btnOutgoingCallCancel.setOnClickListener(this)),再获取拨打电话的手机号码(log.info("call OUT:{}",phoneNumber);),如获取手机号码为159XXXXX,用于进行发送事先编辑好的短信语句。

在后台进行调用系统的发送短信的功能模块及界面,进行发送事先编辑好的短信内容。具体操作为,首先创建Uri,设置行为和填写获取的手机号码(Uri uri2=Uri.parse("smsto:"+159XXXXX);),在创建短信意图(Intent intentMessage=new Intent(Intent.ACTION_VIEW,uri2);),后台操作打开系统短信界面(startActivity(intentFinalMessage);),将事先编辑好的短信内容进行填写(intent.putExtra("sms_body",etContent.getText().toString());注:"sms_body"是指系统数据表sms中的body字段,存放的是短信内容),然后进行发送短信(startActivity(intentMessage);)。

步骤207、进入正常的电话拨打后续流程。

例如,当对方选择接听时,采集用户声音并发送至对方,进行通话。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话提示方法,当用户拨打电话时,手机会通过人脸验证的方式判断该用户是否为手机的主人,若不是,则通过发送预先编辑好的短信的方式对被呼叫的用户进行提示,以帮助对方提前了解手机本端使用者的身份情况,做好心理准备,并进行尽可能的识别和风险管控,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提升被动安全系数,进而也解决了手机终端在通话前存在的安全性和隐私泄露风险的问题。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话提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以预设通话事件为对应于社交账号的呼入事件为例,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01、检测到移动终端接收到基于社交应用的语音通话请求。

步骤302、控制移动终端的摄像头实时采集环境图像。

步骤303、判断是否存在包含人脸图像的环境图像,若是,则执行步骤304;否则,执行步骤306。

步骤304、对人脸图像进行身份识别,判断是否与社交应用中当前登录的账号持有者相匹配,若是,则执行步骤306;否则,执行步骤305。

步骤305、向语音通话请求的发起者发送聊天消息,以提醒对方当前接听者不是本人,执行步骤306。

可以理解的是,用户在听到或看到聊天请求时,一般会有几秒的反应时间,移动终端可以利用这一段时间完成身份校验并进行聊天消息的发送。

步骤306、进入正常的语音聊天后续流程。

例如,当检测到用户选择接听时,获取用户的声音,并发送至对方,进行语音通话。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话提示方法,当接收到社交应用的语音通话请求时,移动终端会通过人脸验证的方式判断当前即将接听的用户是否为社交账号的主人,若不是,则通过发送聊天消息的方式对发起语音呼叫的用户进行提示,以帮助对方提前了解接听者的身份情况,做好心理准备,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进而也解决了移动终端在语音聊天时存在的安全性和隐私泄露风险的问题。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通话提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401、在检测到电话拨打事件被触发时,通过移动终端的摄像头采集环境图像。

步骤402、识别环境图像中出现的人脸图像是否与移动终端当前使用账号的持有者相匹配,若是,则执行步骤406;否则,执行步骤403。

步骤403、判断移动终端中是否存储有与人脸图像相匹配的联系人,若是,则执行步骤404;否则,执行步骤405。

步骤404、以向通话对方发送消息的方式进行相应的提示,所述消息的内容包括所述联系人的人脸图像和/或名称,执行步骤406。

步骤405、以向通话对方发送消息的方式进行相应的提示。

所述提示用于提醒通话对方,当前拨打者并非机主本人。

步骤406、进入正常的电话拨打后续流程。

步骤407、检测到来电事件被触发。

示例性的,通话结束后,检测到来电事件被触发。

步骤408、判断预设时间范围内是否接收到消息,若是,则执行步骤409;否则,执行步骤411。

示例性的,获取消息的时间(long timer=msg.getTimestampMillis()),并与来电时间进行比较。

步骤409、判断所接收到的消息的发送方与来电事件的呼出方是否一致,若是,则执行步骤410;否则,执行步骤411。

示例性的,获取消息发送方的号码(String sender=msg.getOriginatingAddress()),确认消息发送方与来电方号码是否一致。

步骤410、获取消息内容,并在通话界面中显示所述消息内容。

示例性的,读取消息的内容(String content=msg.getMessageBody()),通过调用系统的弹出对话框、浮动窗口或来电显示控件等,把获取的短信内容显示在接通的通话界面上,来进行告知对方。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话界面示意图,如图5所示,当其他人使用当前用户爸爸的手机给当前用户打电话时,对方手机识别出呼叫方并不是当前用户的爸爸,会向用户的手机发送短信,当用户的手机判断出短信发送方与来电事件的呼出方一致时,会获取消息内容“请注意,来电者非机主本人”,并显示到通话界面中,提醒用户注意。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话界面示意图,如图6所示,依然以其他人使用当前用户爸爸的手机给当前用户打电话为例,假设其他人在用户爸爸手机里存储了人脸信息以及联系人名称(假设为“小伟”),用户爸爸手机会识别出当前拨打电话的是小伟,那么可将“小伟”和对应的人脸图像作为消息内容发送给当前用户的手机,将原来的爸爸的头像和“爸爸”分别替换为,小伟的头像和“小伟”。进一步的,还可在消息内容中添加“请注意,小伟正在使用爸爸的手机”,用于对当前用户做进一步提示。

步骤411、进入正常的电话接听后续流程。

可以理解的是,拨打电话和接听来电的顺序可以互换。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话提示方法,在拨打电话时,进行人脸识别,若当前拨打者非机主本人,则对通话对方进行提示,同时,若当前拨打者的身份在移动终端中存在记录,则将识别到的身份告知对方。在接听来电时,若接收到提示消息,获取消息内容,并在通话界面中进行显示,以提醒来电者非本人,使用户在接听前就能够获知对方的身份。这样,移动终端同时具备了通知他人和接受通知的功能。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话提示装置的结构框图,该装置可由软件和/或硬件实现,一般集成在移动终端中,可通过执行通话提示方法来进行通话提示。如图7所示,该装置包括:

图像采集模块701,用于在检测到预设通话事件被触发或即将被触发时,通过移动终端的摄像头采集环境图像;其中,所述预设通话事件包括呼出事件和/或呼入事件;

身份识别模块702,用于对所述环境图像中出现的人脸图像进行身份识别;

提示模块703,用于在身份识别结果满足预设条件时,根据所述身份识别结果对通话对方进行相应的提示。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通话提示装置,在检测到预设通话事件被触发或即将被触发时,通过移动终端的摄像头采集环境图像,对所述环境图像中出现的人脸图像进行身份识别,当身份识别结果满足预设条件时,根据身份识别结果对通话对方进行相应的提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对通话本端的用户进行人脸识别,并向通话对端提示人脸识别结果,让通话对端知晓本端通话者的身份情况,方便沟通,完善了移动终端的语音通话功能。

可选的,所述对所述环境图像中出现的人脸图像进行身份识别,包括:

识别所述环境图像中出现的人脸图像是否与所述移动终端当前使用账号的持有者相匹配;

相应的,当身份识别结果满足预设条件时,根据所述身份识别结果对通话对方进行相应的提示,包括:

当身份识别结果包括所述人脸图像与所述持有者不匹配时,对通话对方进行相应的提示,所述提示用于提醒通话对方当前通话者不是所述持有者。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身份识别结果对通话对方进行相应的提示,包括:

在通话连接成功之前或在通话连接成功后的预设时段内,根据所述身份识别结果对通话对方进行相应的提示。

可选的,所述在通话连接成功之前,根据所述身份识别结果对通话对方进行相应的提示,包括:

在通话连接成功之前,以向通话对方发送消息的方式进行相应的提示,所述消息的内容与所述身份识别结果相对应;或者,在通话连接成功之前的等待接通期间,以向通话对方发送等候语音的方式进行相应的提示,所述等候语音的内容与所述身份识别结果相对应;

所述在通话连接成功后的预设时段内,根据所述身份识别结果对通话对方进行相应的提示,包括:

在通话连接成功后的预设时段内,以向通话对方发送语音的方式进行相应的提示,所述语音的内容与所述身份识别结果相对应;其中,在向所述通话对方发送语音的过程中,屏蔽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通话者的声音。

可选的,所述以向通话对方发送消息的方式进行相应的提示,所述消息的内容与所述身份识别结果相对应,包括:

判断所述移动终端中是否存储有与所述人脸图像相匹配的联系人;

若存在,则以向通话对方发送消息的方式进行相应的提示,所述消息的内容包括所述联系人的人脸图像和/或名称。

可选的,检测到呼出事件被触发或即将被触发包括:

检测到移动终端进入到预设界面,其中,所述预设界面包括电话簿界面、拨号界面、通话记录界面或社交应用内的联系人界面;或者,

检测到通话拨打操作,其中,所述电话拨打操作包括拨号键盘上的数字被触发、拨号键盘中或社交应用中的呼出按钮被触发、电话簿界面中的联系人条目被触发,或通话记录界面中的条目被触发。

可选的,图像采集模块还用于:在通过移动终端的摄像头采集环境图像的过程中,若检测到所述移动终端的正面被物体遮挡,则停止环境图像的采集。

可选的,该装置还包括:

消息接收判断模块,用于在检测到呼入事件被触发时,判断预设时间范围内是否接收到消息;

消息发送方判断模块,用于在确定预设时间范围内接收到消息时,判断所接收到的消息的发送方与所述呼入事件的呼出方是否一致;

消息显示处理模块,用于在所接收到的消息的发送方与所述呼入事件的呼出方一致时:

获取消息内容,并在通话界面中显示所述消息内容;或者,控制所述消息在屏幕中的预设位置进行持续显示,直到检测到所述移动终端被用户拿起之后的第一预定时刻或直到检测到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被注视之后的第二预定时刻。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通话提示方法,该方法包括:

在检测到预设通话事件被触发或即将被触发时,通过移动终端的摄像头采集环境图像;其中,所述预设通话事件包括呼出事件和/或呼入事件;

对所述环境图像中出现的人脸图像进行身份识别;

当身份识别结果满足预设条件时,根据所述身份识别结果对通话对方进行相应的提示。

存储介质——任何的各种类型的存储器设备或存储设备。术语“存储介质”旨在包括:安装介质,例如CD-ROM、软盘或磁带装置;计算机系统存储器或随机存取存储器,诸如DRAM、DDRRAM、SRAM、EDORAM,兰巴斯(Rambus)RAM等;非易失性存储器,诸如闪存、磁介质(例如硬盘或光存储);寄存器或其它相似类型的存储器元件等。存储介质可以还包括其它类型的存储器或其组合。另外,存储介质可以位于程序在其中被执行的第一计算机系统中,或者可以位于不同的第二计算机系统中,第二计算机系统通过网络(诸如因特网)连接到第一计算机系统。第二计算机系统可以提供程序指令给第一计算机用于执行。术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可以驻留在不同位置中(例如在通过网络连接的不同计算机系统中)的两个或更多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可以存储可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指令(例如具体实现为计算机程序)。

当然,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其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不限于如上所述的通话提示操作,还可以执行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通话提示方法中的相关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中可集成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话提示装置。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移动终800可以包括:存储器801,处理器802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802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通话提示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可以对通话本端的用户进行人脸识别,并向通话对端提示人脸识别结果,让通话对端知晓本端通话者的身份情况,方便沟通,完善了移动终端的语音通话功能。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该移动终端可以包括:壳体(图中未示出)、存储器901、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902(又称处理器,以下简称CPU)、电路板(图中未示出)和电源电路(图中未示出)。所述电路板安置在所述壳体围成的空间内部;所述CPU902和所述存储器901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电源电路,用于为所述移动终端的各个电路或器件供电;所述存储器901,用于存储可执行程序代码;所述CPU902通过读取所述存储器901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来运行与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对应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以下步骤:

在检测到预设通话事件被触发或即将被触发时,通过移动终端的摄像头采集环境图像;其中,所述预设通话事件包括呼出事件和/或呼入事件;

对环境图像中出现的人脸图像进行身份识别;

当身份识别结果满足预设条件时,根据所述身份识别结果对通话对方进行相应的提示。

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外设接口903、RF(Radio Frequency,射频)电路905、音频电路906、扬声器911、电源管理芯片908、输入/输出(I/O)子系统909、其他输入/控制设备910、触摸屏912、其他输入/控制设备910以及外部端口904,这些部件通过一个或多个通信总线或信号线907来通信。

应该理解的是,图示移动终端900仅仅是移动终端的一个范例,并且移动终端900可以具有比图中所示出的更多的或者更少的部件,可以组合两个或更多的部件,或者可以具有不同的部件配置。图中所示出的各种部件可以在包括一个或多个信号处理和/或专用集成电路在内的硬件、软件、或硬件和软件的组合中实现。

下面就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通话提示的移动终端进行详细的描述,该移动终端以手机为例。

存储器901,所述存储器901可以被CPU902、外设接口903等访问,所述存储器90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一个或多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外设接口903,所述外设接口903可以将设备的输入和输出外设连接到CPU902和存储器901。

I/O子系统909,所述I/O子系统909可以将设备上的输入输出外设,例如触摸屏912和其他输入/控制设备910,连接到外设接口903。I/O子系统909可以包括显示控制器9091和用于控制其他输入/控制设备910的一个或多个输入控制器9092。其中,一个或多个输入控制器9092从其他输入/控制设备910接收电信号或者向其他输入/控制设备910发送电信号,其他输入/控制设备910可以包括物理按钮(按压按钮、摇臂按钮等)、拨号盘、滑动开关、操纵杆、点击滚轮。值得说明的是,输入控制器9092可以与以下任一个连接:键盘、红外端口、USB接口以及诸如鼠标的指示设备。

触摸屏912,所述触摸屏912是用户移动终端与用户之间的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将可视输出显示给用户,可视输出可以包括图形、文本、图标、视频等。

I/O子系统909中的显示控制器9091从触摸屏912接收电信号或者向触摸屏912发送电信号。触摸屏912检测触摸屏上的接触,显示控制器9091将检测到的接触转换为与显示在触摸屏912上的用户界面对象的交互,即实现人机交互,显示在触摸屏912上的用户界面对象可以是运行游戏的图标、联网到相应网络的图标等。值得说明的是,设备还可以包括光鼠,光鼠是不显示可视输出的触摸敏感表面,或者是由触摸屏形成的触摸敏感表面的延伸。

RF电路905,主要用于建立手机与无线网络(即网络侧)的通信,实现手机与无线网络的数据接收和发送。例如收发短信息、电子邮件等。具体地,RF电路905接收并发送RF信号,RF信号也称为电磁信号,RF电路905将电信号转换为电磁信号或将电磁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且通过该电磁信号与通信网络以及其他设备进行通信。RF电路905可以包括用于执行这些功能的已知电路,其包括但不限于天线系统、RF收发机、一个或多个放大器、调谐器、一个或多个振荡器、数字信号处理器、CODEC(COder-DECoder,编译码器)芯片组、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等等。

音频电路906,主要用于从外设接口903接收音频数据,将该音频数据转换为电信号,并且将该电信号发送给扬声器911。

扬声器911,用于将手机通过RF电路905从无线网络接收的语音信号,还原为声音并向用户播放该声音。

电源管理芯片908,用于为CPU902、I/O子系统及外设接口所连接的硬件进行供电及电源管理。

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通话提示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可执行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通话提示方法,具备执行该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未在上述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通话提示方法。

注意,上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申请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申请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申请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