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员运动轨迹的确定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15982390发布日期:2018-11-17 00:29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涉及轨迹跟踪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人员运动轨迹的确定方法、系统、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wifi(wireless-fidelity,无线保真)网络已经随处可见,在公交、校园、商场、企业、各种公共场所甚至整个城市都已经逐渐实现了无线网络的无缝覆盖,而且随着通过无线网络接入互联网的智能移动终端的增加,成千上万的用户会产生极具分析价值的数据。

这些数据就好像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基于不同的分析意图可以得到不同的分析结果,现有技术中,存在对用户上网流量进行分析来得出用户偏好信息的分析方式,但在人员运动轨迹确定方面还并没有一套成熟的解决方法,通常利用智能移动终端与基站的交互和gps定位的方式来获取对应用户的运动轨迹,但在同一基站的覆盖范围内、gps精度不足的情况下,已经无法通过现有技术实现精确定位该范围内的人员运动轨迹。

因此,如何克服现有人员运动轨迹确定技术不适用于小范围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基于wifi网络得到更精确的人员运动轨迹,并据此进行相关分析来充分保障人员安全和及时发现异常行为的人员运动轨迹确定机制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人员运动轨迹的确定方法,利用描述各无线访问接入点所处位置的位置编号来确定接入的智能移动终端所处的位置,同时利用各智能移动终端的唯一识别标识描述相同的智能移动终端,将唯一识别标识与对应所属的位置编号进行绑定后,仅需按时间顺序即可确定相同唯一识别标识对应所持人员的运动轨迹。本申请充分利用了无线访问接入点较小的覆盖范围,即接入某个无线访问接入点即可认为该智能移动终端处于该无线访问接入点的安装位置,实现了较小范围内的精确定位,并依靠唯一识别标识将相同智能移动终端随时间变化产生的位置变化生成对应所持人员的运动轨迹,精确度更高。

本申请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人员运动轨迹的确定系统、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人员运动轨迹的确定方法,包括:

为各无线访问接入点根据设置位置的不同进行命名,得到各接入点位置编号;

获取各所述无线访问接入点信号覆盖范围内所有智能移动终端的唯一识别标识,并建立各所述唯一识别标识与所属无线访问接入点的接入点位置编号间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对应关系确定各相同唯一识别标识所属智能移动终端对应所持人员的运动轨迹。

可选的,该确定方法还包括:

获取各所述唯一识别标识对应智能移动终端的上网流量;

根据所述上网流量所包含的域名信息和应用识别信息分别确定目标访问的网站和当前使用的应用,并生成实时流量使用报告;

为所述实时流量使用报告附加对应所属无线访问接入点的接入点位置编号,以根据所述接入点位置编号确定对应智能移动终端的联网位置。

可选的,该确定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唯一识别标识对应智能移动终端连接至各所述无线访问接入点的接入时间点和接入时长;

判断所述接入时间点是否处于正常无线接入允许时段;

若所述接入时间点处于所述正常无线接入允许时段内,则判断所述接入时长是否超过预设的无线接入允许时长;

若所述接入时间点未处于所述正常无线接入允许时段或所述接入时长超过所述无线接入允许时长,则通过预设路径向对应智能移动终端和网络管理终端发送警报信息。

可选的,在根据所述上网流量所包含的域名信息和应用识别信息分别确定目标访问的网站和当前使用的应用之后,还包括:

判断目标访问的网站是否属于危险网站;

若属于危险网站,则屏蔽对应智能移动终端再次发出的访问所述危险网站的访问请求。

可选的,该确定方法还包括:

实时统计接入各所述无线访问接入点的智能移动终端的数量;

计算各所述智能移动终端在预设时间间隔内占用的带宽;

根据所述数量和所述带宽计算得到各所述无线访问接入点的剩余带宽;

当所述剩余带宽小于正常剩余带宽范围的最小值时,限制所有新连入的智能移动终端的联网速度,并根据预设范围内其它无线访问接入点的剩余带宽给出连入建议。

可选的,在根据所述数量和所述带宽计算得到各所述无线访问接入点的剩余带宽之后,还包括:

暂时将所述剩余带宽超过所述正常剩余带宽的无线访问接入点的可分配带宽分配给所述剩余带宽小于所述正常剩余带宽的无线访问接入点。

可选的,该确定方法还包括:

当两个无线访问接入点的信号覆盖范围存在空隙时,基于惯性将中断的运动轨迹进行补全,并记录补全的部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人员运动轨迹的确定系统,包括:

位置编号命名单元,用于为各无线访问接入点根据设置位置的不同进行命名,得到各接入点位置编号;

唯一识别标识获取及对应关系建立单元,用于获取各所述无线访问接入点信号覆盖范围内所有智能移动终端的唯一识别标识,并建立各所述唯一识别标识与所属无线访问接入点的接入点位置编号间的对应关系;

运动轨迹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对应关系确定各相同唯一识别标识所属智能移动终端对应所持人员的运动轨迹。

可选的,该确定系统还包括:

上网流量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各所述唯一识别标识对应智能移动终端的上网流量;

流量使用报告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上网流量所包含的域名信息和应用识别信息分别确定目标访问的网站和当前使用的应用,并生成实时流量使用报告;

联网位置确定单元,用于为所述实时流量使用报告附加对应所属无线访问接入点的接入点位置编号,以根据所述接入点位置编号确定对应智能移动终端的联网位置。

可选的,该确定系统还包括:

接入时间点及时长确定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唯一识别标识对应智能移动终端连接至各所述无线访问接入点的接入时间点和接入时长;

时间点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接入时间点是否处于正常无线接入允许时段;

接入时长判断单元,用于当所述接入时间点处于所述正常无线接入允许时段内时,判断所述接入时长是否超过预设的无线接入允许时长;

异常接入处理单元,用于当所述接入时间点未处于所述正常无线接入允许时段或所述接入时长超过所述无线接入允许时长时,通过预设路径向对应智能移动终端和网络管理终端发送警报信息。

可选的,该确定系统还包括:

危险网站判断单元,用于判断目标访问的网站是否属于危险网站;

访问请求屏蔽单元,用于当属于危险网站时,屏蔽对应智能移动终端再次发出的访问所述危险网站的访问请求。

可选的,该确定系统还包括:

数量统计单元,用于实时统计接入各所述无线访问接入点的智能移动终端的数量;

占用带宽计算单元,用于计算各所述智能移动终端在预设时间间隔内占用的带宽;

剩余带宽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数量和所述带宽计算得到各所述无线访问接入点的剩余带宽;

连接速度限制及连入建议给出单元,用于当所述剩余带宽小于正常剩余带宽范围的最小值时,限制所有新连入的智能移动终端的联网速度,并根据预设范围内其它无线访问接入点的剩余带宽给出连入建议。

可选的,该确定系统还包括:

可分配带宽调整单元,用于暂时将所述剩余带宽超过所述正常剩余带宽的无线访问接入点的可分配带宽分配给所述剩余带宽小于所述正常剩余带宽的无线访问接入点。

可选的,该确定系统还包括:

运动轨迹补全单元,用于当两个无线访问接入点的信号覆盖范围存在空隙时,基于惯性将中断的运动轨迹进行补全,并记录补全的部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人员运动轨迹的确定装置,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内容所描述的人员运动轨迹的确定方法的步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内容所描述的人员运动轨迹的确定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人员运动轨迹的确定方法:为各无线访问接入点根据设置位置的不同进行命名,得到各接入点位置编号;获取各所述无线访问接入点信号覆盖范围内所有智能移动终端的唯一识别标识,并建立各所述唯一识别标识与所属无线访问接入点的接入点位置编号间的对应关系;根据所述对应关系确定各相同唯一识别标识所属智能移动终端对应所持人员的运动轨迹。

显然,本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利用描述各无线访问接入点所处位置的位置编号来确定接入的智能移动终端所处的位置,相对于基站来说,无线访问接入点提供的无线信号的覆盖范围更小,可实现在较小范围内的精确定位,同时依靠唯一识别标识将相同智能移动终端随时间接入的不同无线访问接入点存在的相应位置变化生成对应所持人员的运动轨迹,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小范围内实现精确定位人员运动轨迹的方法。本申请同时还提供了一种人员运动轨迹的确定系统、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具有上述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人员运动轨迹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在实施例一基础上提供的一种根据用户上网流量生成实时流量报告并利用相应接入点位置编号提供联网位置信息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在实施例二基础上提供的一种对上网流量中包含的目标访问网站进行是否属于危险网站的判断及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在实施例一基础上提供的一种根据接入时间点和接入时长判断当前接入行为是否属于正常接入行为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在实施例一基础上提供的一种根据接入数量和占用带宽计算得到剩余带宽并据此进行后续调整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人员运动轨迹的确定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人员运动轨迹的确定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核心是提供一种人员运动轨迹的确定方法、系统、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利用描述各无线访问接入点所处位置的位置编号来确定接入的智能移动终端所处的位置,相对于基站来说,无线访问接入点提供的无线信号的覆盖范围更小,可实现在较小范围内的精确定位,同时依靠唯一识别标识将相同智能移动终端随时间接入的不同无线访问接入点存在的相应位置变化生成对应所持人员的运动轨迹,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小范围内实现精确定位人员运动轨迹的机制。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以下结合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人员运动轨迹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01:为各无线访问接入点根据设置位置的不同进行命名,得到各接入点位置编号;

本步骤旨在为各无线访问接入点(wirelessaccesspoint,简称ap)命名,命名原则基于各ap的安装位置以及为哪些区域提供无线网络的覆盖,最终能够各ap的接入点位置编号确定接入该ap的智能移动终端所处的位置。

具体的,如何对各ap进行命名的方式多种多样,简单的,直接用从大到小的数字编号为各ap进行命名,得到如01、02、……、10的编号序列,简单的数字编号虽然简短但无法提供足够的位置信息,还可以再为各数字编号设定一个位置关系对应表,例如01对应某大学的1号教学楼的101自习室、02对应102自习室等,以便能够通过该位置关系对应表由简短的数字编号确定出具体的位置信息。

具体的,如果一个智能移动终端接入了数字编号为01的ap,即该智能移动终端将使用01ap提供的无线网络最终接入互联网,则可以通过该位置关系对应表确定出持有该智能移动终端的学生当前位于101自习室。

当然,除简单的数字编号加位置关系对应表的方法外,当为ap命名不受到字符种类或长度的限制时,还可以直接使用其安装的位置作为接入点位置编号,例如直接安装在101自习室的ap命名为1号教学楼101,依次类推,一个接入点位置编号为1号教学楼102的ap即代表其安装在某大学的1号教学楼的102自习室,可为所有位于102自习室中的学生所持的智能移动终端提供无线网络接入服务。

进一步的,为保证定位的精准性,还需要根据具体场景下使用的ap的功率和无线网络信号频段等因素结合各安装位置的面积大小,以免出现信号覆盖重叠现象,即出现位于102自习室却依然可接入安装在101自习室中的ap提供的无线网络信号的现象,此时就会出现定位不准的情况,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根据各自习室面积的不同相应的调节各ap的功率,以使安装在某个自习室中的ap提供的无线网络信号仅能够覆盖该自习室。

由于ap提供的无线网络信号会随着辐射距离的增加而迅速衰减,因此除非学生所处一个十分特殊的位置使其距两个不同的ap的距离相同、信号强度相同,在信号强度不同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筛选出具有较大信号强度的ap进行连接即可较大概率的保证定位的准确性(总距离所处自习室中ap最近)。

s102:获取各无线访问接入点信号覆盖范围内所有智能移动终端的唯一识别标识,并建立各唯一识别标识与所属无线访问接入点的接入点位置编号间的对应关系;

在s101的基础上,本步骤旨在获取所有接入ap的智能移动终端的唯一识别标识,即可以通过该唯一识别标识唯一的确定的一台智能移动终端,并在得到该唯一识别标识的基础上,将接入哪个ap的接入点位置编号与该唯一识别编号进行绑定,以根据绑定的对应关系确定是哪台智能移动接入了哪个ap。

具体的,该唯一识别标识可以为每台设备的mac地址,也可以是基于某种算法得到的具有唯一性的字符串,也可以任意可以区别于其它设备的标识。

进一步的,由于需要为每个不同的智能移动终端均进行唯一识别标识与接入点位置编号的绑定,还可以利用一个队列按照预设规则将这些对应关系进行排列保存,以便后续使用。具体的,根据各智能移动终端的接入顺序,可以按照顺序将这些对应关系排列于fifo(firstinputfirstoutput,先入先出)队列中,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下所有可能存在的特殊要求将这些对应关系排列保存于其它类型的队列中,此处并不做具体限定。

s103:根据对应关系确定各相同唯一识别标识所属智能移动终端对应所持人员的运动轨迹。

在s102的基础上,本步骤旨在根据保存于各ap中的对应关系确定出相同唯一识别标识所属智能移动终端对应所持人员随时间变化产生的运动轨迹。

假定学生a所持智能移动终端x先后接入了分别安装于某大学1号教学楼101自习室、食堂、201宿舍的三个不同ap,这三个ap的接入点位置编号分别为1号教学楼101、食堂、201宿舍,因此可根据时间顺序确定出该学生a在这一段时间内的运动轨迹为:1号教学楼101自习室→食堂→201宿舍。

为实现能够获取不同ap中保存的对应关系的目的,通常还在各ap的上层设有统一的无线总控制器,即所有ap都是无线总控制器下的一个分继器,因此该无线总控制器可获取所有ap中保存的对应关系,也就可以根据所有的对应关系分析得到相同唯一识别标识在不同时间内接入各ap的信息。

通常情况下,持有一台智能移动终端的用户应是固定的,此种情况下可确定出该用户的运动轨迹,若该智能移动终端存在被盗或被因忘带等其它异常因素,会使得新生成的运动轨迹与历史运动轨迹不符,因此还可以在发现与历史运动轨迹严重不符的情况发送警报,以期能够提醒原所持用户。

本申请通过s101、s102以及s103提供了一种通过根据位置信息进行命名的ap确定接入的智能移动终端对应所持人员的运动轨迹的方法,具体情况下,可以利用该运动轨迹基于不同的判断意图得到相应的判断结果,例如分析该学生是否正常上课、是否逃课、是否长时间处于某一位置、与历史运动轨迹是否差异较大等等,由于仅存在运动轨迹数据,能够完成的分析判断还相对较少。进一步的,还可以对智能移动终端的上网流量进行管控分析实现更多类型的分析判断,由于实际情况复杂,会在后续实施例中分别阐述。

进一步的,考虑到实际环境下的复杂性,可能存在信号覆盖的空隙,而基于利用ap实现的定位在空隙中就是运动轨迹的断档,针对此种情况,还可以利用运动惯性将断档进行补全,并对补全过程进行记录以提醒并非是真正的运动轨迹,而是模拟得到的。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人员运动轨迹的确定方法,利用描述各无线访问接入点所处位置的位置编号来确定接入的智能移动终端所处的位置,相对于基站来说,无线访问接入点提供的无线信号的覆盖范围更小,可实现在较小范围内的精确定位,同时依靠唯一识别标识将相同智能移动终端随时间接入的不同无线访问接入点存在的相应位置变化生成对应所持人员的运动轨迹,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小范围内实现精确定位人员运动轨迹的机制。

实施例二

以下结合图2,图2为本申请在实施例一基础上提供的一种根据用户上网流量生成实时流量报告并利用相应接入点位置编号提供联网位置信息的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201:获取各唯一识别标识对应智能移动终端的上网流量;

s202:根据上网流量所包含的域名信息和应用识别信息分别确定目标访问的网站和当前使用的应用,并生成实时流量使用报告;

s203:为实时流量使用报告附加对应所属无线访问接入点的接入点位置编号,以根据接入点位置编号确定对应智能移动终端的联网位置。

本实施例建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增加了获取智能移动终端上网流量,并具体对上网流量中包含的域名信息和应用识别信息进行了分析,以期确定出该智能移动终端的所持人员访问了哪些网站以及使用了哪些应用程序(app),并同时为基于分析结果生成的实时流量报告附加接入的ap的接入点位置编号,以能够确定生成该上网流量的智能移动终端对应所持人员在何处、何时访问了这些网络和使用了哪些应用。

当然,由于这部分信息涉及用户的个人隐私,在获取这些数据之前会首先征得用户的同意,并可利用唯一识别标识建立白名单,以使各ap不收集来自位于白名单中的唯一识别标识对应的智能移动终端的所有信息。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应用场景为具有一定开放性的校园(例如大学校园),这些数据将用于保障学生的安全。

实施例三

以下结合图3,图3为本申请在实施例二基础上提供的一种对上网流量中包含的目标访问网站进行是否属于危险网站的判断及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s301:获取各唯一识别标识对应智能移动终端的上网流量;

s302:根据上网流量所包含的域名信息和应用识别信息分别确定目标访问的网站和当前使用的应用;

s303:判断目标访问的网站是否属于危险网站;

s304:屏蔽对应智能移动终端再次发出的访问该危险网站的访问请求;

本步骤建立在s303的判断结果为目标访问网站属于危险网站的基础上。

s305;根据目标访问的网站和当前使用的应用生成实时流量使用报告;

s306:为实时流量使用报告附加对应所属无线访问接入点的接入点位置编号。

区别于实施例二,本实施例增加了s303和s304,旨在一种如何保障学生安全的方式,即通过判断其是否访问过危险网站,此处的危险网站是指所有包含可能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或潜在威胁或诱导用户做出伤害自己的行为的内容的网站(例如包含蓝鲸等游戏内容的网络),可以提前从具有权威性的发布网站上获取这类网址用于筛选。在确定用户确实在访问此类危险网站时,将屏蔽掉再次发出的访问该危险网站的访问请求,使得用户无法再次对此网站进行访问。为保证确定的准确性,还可以加入管理网络员的人工审核。

类似的,还可以对使用的应用程序进行筛选,确定该应用程序是否包含不健康内容等等,方法与此类似,此处不做过多赘述。

实施例四

以下结合图4,图4为本申请在实施例一基础上提供的一种根据接入时间点和接入时长判断当前接入行为是否属于正常接入行为的方法的流程图。

s401:获取唯一识别标识对应智能移动终端连接至各无线访问接入点的接入时间点和接入时长;

s402:判断接入时间点是否处于正常无线接入允许时段;

s403:判断接入时长是否超过预设的无线接入允许时长;

本步骤建立在s402的判断结果为接入时间点处于正常无线接入允许时段的基础上,再对接入时长是否超过预设的无线接入允许时长进行判断。

s404:判定该智能移动终端的当前接入行为属于正常接入行为;

本步骤建立在s403的判断结果为接入时长未超过预设的无线接入允许时长的基础上,即不仅通过了s402对接入时间点的判断,也通过了s403对接入时长的判断,因此可得到该智能移动终端的当前接入行为属于正常接入行为的结论。

s405:通过预设路径向对应智能移动终端和网络管理终端发送警报信息。

本步骤与s404的存在前提相反,建立未通过s402对接入时间点的判断或通过了s402对接入时间点的判断但未通过s403对接入时长的判断的基础上,因此可得到该智能移动终端的当前接入行为属于非正常接入行为的结论,还可以通过预设路径向对应智能移动终端和网络管理终端发送警报信息。

具体的,该预设路径包括即时通讯软件、邮件、声光报警器等手段,此处并不做具体限定,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

本实施例旨在利用接入时间点和接入时长判断对应所持用户是否在不符合规定的时间点通过ap接入了网络,例如在晚上12点(校园全熄灯)时通过教学楼101自习室的ap又接入了互联网等现象,根据情景的不同接入时长也是一个重要的判断依据,例如看据此得到学生是否长时间处于宿舍等,以便据此分析学生的精神状态,以进一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发现是否存在不便于诉说的问题等等。

实施例五

以下结合图5,图5为本申请在实施例一基础上提供的一种根据接入数量和占用带宽计算得到剩余带宽并据此进行后续调整的方法的流程图。

s501:实时统计接入各无线访问接入点的智能移动终端的数量;

s502:计算各智能移动终端在预设时间间隔内占用的带宽;

s503:根据数量和带宽计算得到各无线访问接入点的剩余带宽;

s504:暂时将剩余带宽超过正常剩余带宽的无线访问接入点的可分配带宽分配给剩余带宽小于正常剩余带宽的无线访问接入点;

本步骤是根据s503的计算结果给出的一种解决方案,即通过调配可分配带宽的方式实现带宽的缓解。

s505:当剩余带宽小于正常剩余带宽范围的最小值时,限制所有新连入的智能移动终端的联网速度,并根据预设范围内其它无线访问接入点的剩余带宽给出连入建议。

本步骤是根据s503的计算结果给出的另一种解决方法,即通过限制联网速度并给出连入建立以期在可选择的情况下以降低接入某个ap的智能移动终端的数量的方式实现缓解。

上述实施例均直接或简单的基于实施例一,针对不同的待解决问题给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旨在方方面面的保证处于此系统覆盖下的用户的安全,因为情况复杂,无法一一列举进行阐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意识到根据本申请提供的基本方法原理结合实际情况可以存在很多的例子,还可以自由组合上述各实施例得到更多的可能性,在不付出足够的创造性劳动下,应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六

下面请参见图6,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人员运动轨迹的确定系统的结构框图,该人员运动轨迹的确定系统可以包括:

位置编号命名单元100,用于为各无线访问接入点根据设置位置的不同进行命名,得到各接入点位置编号;

唯一识别标识获取及对应关系建立单元200,用于获取各无线访问接入点信号覆盖范围内所有智能移动终端的唯一识别标识,并建立各唯一识别标识与所属无线访问接入点的接入点位置编号间的对应关系;

运动轨迹确定单元300,用于根据对应关系确定各相同唯一识别标识所属智能移动终端对应所持人员的运动轨迹。

进一步的,该人员运动轨迹的确定系统还可以包括:

上网流量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各唯一识别标识对应智能移动终端的上网流量;

流量使用报告生成单元,用于根据上网流量所包含的域名信息和应用识别信息分别确定目标访问的网站和当前使用的应用,并生成实时流量使用报告;

联网位置确定单元,用于为实时流量使用报告附加对应所属无线访问接入点的接入点位置编号,以根据接入点位置编号确定对应智能移动终端的联网位置;

接入时间点及时长确定单元,用于获取唯一识别标识对应智能移动终端连接至各无线访问接入点的接入时间点和接入时长;

时间点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接入时间点是否处于正常无线接入允许时段;

接入时长判断单元,用于当接入时间点处于正常无线接入允许时段内时,判断接入时长是否超过预设的无线接入允许时长;

异常接入处理单元,用于当接入时间点未处于正常无线接入允许时段或接入时长超过无线接入允许时长时,通过预设路径向对应智能移动终端和网络管理终端发送警报信息;

数量统计单元,用于实时统计接入各无线访问接入点的智能移动终端的数量;

占用带宽计算单元,用于计算各智能移动终端在预设时间间隔内占用的带宽;

剩余带宽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数量和带宽计算得到各无线访问接入点的剩余带宽;

连接速度限制及连入建议给出单元,用于当剩余带宽小于正常剩余带宽范围的最小值时,限制所有新连入的智能移动终端的联网速度,并根据预设范围内其它无线访问接入点的剩余带宽给出连入建议;

可分配带宽调整单元,用于暂时将剩余带宽超过正常剩余带宽的无线访问接入点的可分配带宽分配给剩余带宽小于正常剩余带宽的无线访问接入点;

运动轨迹补全单元,用于当两个无线访问接入点的信号覆盖范围存在空隙时,基于惯性将中断的运动轨迹进行补全,并记录补全的部分。

更进一步的,该人员运动轨迹的确定系统还可以包括:

危险网站判断单元,用于判断目标访问的网站是否属于危险网站;

访问请求屏蔽单元,用于当属于危险网站时,屏蔽对应智能移动终端再次发出的访问危险网站的访问请求。

实施例七

以下结合图7,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人员运动轨迹的确定系统的结构框图,本实施例以高校为例,使用了能够确定智能移动终端所处位置信息的无线总控制器和各ap,以及能够根据上网流量确定上网行为的上网行为采集设备(部署在互联网出口,采集内网人员上网的行为日志)。

实际实现过程如下:总体思路是无线总控制器将位置信息发送给上网行为采集设备,上网行为采集设备在记录每条行为日志的时候附件记录其位置信息标识,然后数据采集到分析平台后,在分析平台分析人员轨迹及其位置上网内容,具体步骤如下:

(1):在校园各个位置上部署ap提供无线网络功能,若想实现更高的定位精确度可将ap放置的更密集(例如到楼层,甚至到房间级别);同时将ap定义至具体的位置,比如ap1就是教学楼1,ap2就是教学楼2……以此类推定义所有ap所在的位置;

(2):ap主动发探测包,收集其附件开启了wifi功能的智能移动终端的mac地址,并将扫描到的与各智能移动终端对应的mac地址发送给上层的无线总控制器;

(3):无线总控制器将汇集自各ap的对应关系(mac地址与ap编号)发送给上网行为采集设备;

(4):上网行为采集设备汇集这些对应关系到mac地址和ap集合,形成如[(mac1,ap1),(mac2,ap1),(mac3,ap2)……(macn,apn);

(5):上网行为采集设备记录各智能移动终端上网产生的行为日志,并通过每条日志中的mac地址在(mac,ap)集合中查询得到其对应的ap位置信息,并将ap位置信息标记到每条行为日志里;

(6)将标记有ap位置信息的上网行为日志和无线总控制器采集的对应关系(mac地址与ap编号)同时发送至分析平台进行后续分析。

分析平台采集到带有位置信息的上网行为数据,可提供如下功能:

1、人流分布—热力图(人流密度监控)

(1)每个位置多少人,人均停留时长;(2)每个点的人数变化趋势;

(3)每个位置的总流速大小(评估每个位置点的带宽是否够用)。

2、位置上网内容分析

(1)应用:人数、流量;(2)访问网站:人数、域名。

3、轨迹分析

(1)支持查看某个学生的移动轨迹;(2)每个停留位置的时长;

(3)每个停留位置的上网内容。

4、异常告警

(1)学生长时间在某个固定位置(如寝室,表明没去上课,排除周末);

(2)学生凌晨时间却在教学楼;(3)学生近期未发现在校;

(4)人数超限预警。

当然,此处只是提供一些常见的分析方式,可根据本申请的提供的方法基于不同的分析意图得到更多的分析方式和相应的分析结果,此处并不做具体限定。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人员运动轨迹的确定装置,该确定装置可以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该存储器中存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调用该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时,可以实现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步骤。当然,该确定装置还可以包括各种必要的网络接口、电源以及其它零部件等。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执行终端或处理器执行时可以实现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步骤。该存储介质可以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专业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它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