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符合人体工学软垫的耳机及其符合人体工学软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26437发布日期:2019-06-15 00:26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具有符合人体工学软垫的耳机及其符合人体工学软垫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大体上是关于一种耳机,且更具体而言是关于一种包含符合人体工学软垫的入耳式、耳塞式或带话筒的耳机,通常是被设计以佩戴在使用者的外耳(concha)且被构造以提供舒适,同时减少或避免耳机的意外脱落。



背景技术:

耳机具有微型扬声器,以发出声音并让使用者可私密地收听音源。耳机还可用于将便携式设备或行动装置的音频提供给使用者。随着行动装置的广泛应用,耳机的使用仍在增长。除此的外,随着行动装置提供的音频应用程式增加,耳机的佩戴时间也变长。因此,需要一种耳机,其可提供使用者极佳的音频体验,同时即便长时间的佩戴,也能带来增强的舒适感。

耳机通常佩戴于使用者的耳朵中或周围。图1是根据先前技术绘示人类外耳的特定解剖部位。如图1所示,耳轮(helix)是人类耳朵外部的突出边缘。人类耳朵外部还包括对耳轮(antihelix),其是一种大致平行于耳轮且位于耳轮前方的弯曲突出的软骨。对耳轮a形成一像“y”的形状。由对耳轮形成的像“y”形状的“分叉(fork)”中的凹陷被称为三角窝(fossatriangularis)。由对耳轮形成的像“y”形状的“上”部位被称为对耳轮上脚(crusantihelicissuperioris)(绘示于图1三角窝的右边)及对耳轮下脚(crusantihelicisinferioris)(绘示于图1三角窝的左边)。在耳轮及对耳轮之间的凹陷或凹槽是耳舟(scapha)。

外耳係中空或對耳轮的前部位之間的空間,且由耳轮腳(crushelix)區分為上面的甲艇(cymba)和下面的甲腔(cavum)。耳甲艇(cymbaconche)係外耳的最窄端。耳甲腔(cavumconchae)係在耳道(earcanal)前面較大的碗狀中空或空間(未繪示)。人類的外耳還包括耳屏(tragus),其是一小尖形隆起,且位於耳甲腔的前面。就在耳垂(earlobe)上方,人類的外耳包括對耳屏(antitragus)。耳屏及對耳屏由耳屏間切跡(incisuraintertragicaorintertragicnotch)分隔開來。發明人致力於使耳機貼合於使用者的耳甲腔區域裡面。关于耳甲腔區域的一示例绘於第1圖的陰影區域中。



技术实现要素:

据此,本发明的众实施例所涉及的耳机大幅度地消除一个或多个由于先前技术的限制及缺点所产生的问题。

本发明的众实施例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耳机,其提供舒适的佩戴及极佳的音频效果。

本发明的众实施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耳机,其提供于长时间佩戴下持久的舒适感。

还有,本发明的众实施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耳机,其是轻量的、舒适的且耐用的,同时为使用者的耳朵提供紧密的密封。

本发明的众实施例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耳机,其提供增强的音频效果。耳机较佳地沿一轴被佩戴进入或移出使用者的耳朵,所述轴实质垂直于软垫的本体中心平面的一轴,且耳机扬声器隔膜振动轴较佳地实质平行于耳机声音输出轴。

本发明的众实施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耳机用的软垫,用以确保耳机适当地且以其应有的方式被佩戴。如此一来,使用者可以避免提高音量且仍可享受音频或音乐,而不危害使用者的听力。

本发明的众实施例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耳机用的软垫,用以引导耳机的穿戴。软垫包含一本体中心平面。耳机较佳地沿一轴被佩戴进入或移出使用者耳朵,所述轴实质垂直于软垫的本体中心平面的一轴。

本发明的众实施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叙述如下,且部分自说明书中是显而易见,或能从本发明的众实施例的实践来被了解。本发明的众实施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将透过本发明说明书、申请专利范围和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被实现和达到。

为达这些和其他优点,并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目的,如示例与广泛地描述,耳机包含一壳体,壳体包含一第一腔室及一管嘴部,其中所述管嘴部沿一第一轴延伸,且当使用者佩戴所述耳机设备时,所述管嘴部朝向使用者耳朵的耳道延伸;一声波驱动器,用以将应用的音频讯号转换为声能,其中所述声波驱动器声学地耦合至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一腔室;一软垫,所述软垫包含一内凹腔、一耳道孔及一尖端部,其中所述软垫的所述内凹腔容纳所述管嘴部于所述凹腔里面,且所述内凹腔的轴实质平行于所述第一轴,其中当使用者佩戴所述耳机设备时,所述耳道孔在朝向使用者耳朵的耳道开口,且所述尖端部接合使用者耳朵的外耳,以及所述尖端部的轴非平行于第一轴。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如示例与广泛地描述,一耳机设备包含一声音传送壳体,所述声音传送壳体包含一第一腔室及一端部,其中所述端部沿一第一轴延伸,且当使用者佩戴所述耳机设备时,所述端部朝向使用者耳朵的耳道延伸;以及一可卸除耳塞,可卸除耳塞包含一内凹腔、一耳道孔及一尖端部,其中所述软垫的所述内凹腔容纳所述端部于所述凹腔里面,且所述内凹腔的轴实质平行于第一轴,其中当使用者佩戴所述耳机设备时,所述耳道孔在朝向使用者的耳朵的耳道开口,且所述尖端部接合使用者的耳朵的外耳,以及所述尖端部的轴非平行于所述第一轴。

应被理解的是,前述两种一般性描述和接下来的详细描述是示例性和说明性的,且旨在提供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进一步解释。

附图说明

附图包含用于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更进一步了解,且被并入及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附图绘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伴随用以解释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原理的描述。

图1为根据先前技术绘示人类外耳的特定解剖部位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耳机的侧面立体图;

图3a及图3b为图2中所示的耳机软垫;

图4a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示一耳机的前面的示意图;

图4b为图4a的耳机沿着线aa所撷取的剖面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绘示耳机相对于使用者头部的合适佩戴;

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绘示耳机相对于使用者的外耳的合适佩戴的侧面立体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耳机所绘示的爆炸图;

图8a为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所绘示的一耳机软垫的示意图;

图8b为图8a中所示的耳机软垫的侧视图;

图8c为图8a的耳机软垫沿着线dd所撷取的剖面图;

图9a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所绘示的一耳机软垫;

图9b为图9a中所示的耳机软垫的侧视图;

图9c为图9a的耳机软垫沿着线ee所撷取的剖面图;

图10a为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所绘示的一耳机的剖面图;

图10b为图10a中所示的耳机的隔膜振动轴至声音输出管嘴轴之间的轴心对齐;

图11a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所绘示的一耳机的剖面图;以及

图11b为图11a中所示的耳机的隔膜振动轴至声音输出管嘴轴之间的轴心对齐。

附图符号说明:

1隔膜振动轴

2声音输出轴

3使用者穿戴进/出轴

10、20、30、40、50、80、90耳机

100、200、300、400、500、800、900壳体

120、220、320、420、520、620、720、820、920软垫

121、221、321、421、521、621、721本体部

122、222、322、422、522、622、722尖端部

125、225、525、625、725耳道孔

202、502、802、902凹腔

203a、503a第一腔室

204、504、804、904管嘴部

206、506壳体固定器

223、523、623、723内凹腔

223a、523a、623a、723a凹槽

230、530、830、930微型扬声器

501a前壳体盖

501b后壳体盖

727贯穿切口

α、α'、α”'、α””、α*、α**、o角度

cp、cp'、cp”、cp”'、cp””、cp*、cp**中心平面

l”'、l””、l*、y1、y2、r距离

p1隔膜圆顶中心

pp10、pp10'、pp10””、pp10*、pp10**第一点

pp20、pp20'、pp20””、pp20*、pp20**第二点

pp10”'第一压力点

pp20”'第二压力点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是绘示于附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耳机的侧面立体图。如图2所示,耳机10包含一壳体100。壳体100可以容纳微型扬声器。举例而言,壳体100可包含一凹腔以将驱动器、换能器(transducer)、接收器及接受元件(图未示)容纳在壳体100的里面。驱动器、换能器、接收器及接受元件共同可形成一或多个微型扬声器。壳体100包含一管嘴部,管嘴部沿一第一轴自壳体100的本体延伸,用于当使用者佩戴耳机时,朝向使用者的耳道(图未示)延伸。

耳机10也包含一软垫120。软垫120较佳地具有符合人体工学的外型。当使用者佩戴耳机时,软垫120的外型被设计成贴合于使用者耳朵的耳甲腔区域里面(图未示)。软垫120被构造成在佩戴耳机10时为使用者提供舒适性。另外,软垫120被构造成让使用者稳固佩戴耳机10。

软垫120沿其本体包括一内凹腔。软垫120的内凹腔可以容纳壳体100的管嘴部在其中。软垫120还包括朝向使用者的耳道开口的一耳道孔(图未示)。

图3a和图3b是图2中所示的耳机软垫。如图3a所示,软垫120较佳地具有符合人体工学的外型。一中心平面cp可以沿着软垫120的主体被可视化。中心平面cp较佳地穿过软垫120的最宽跨距。

如图3b所示,假想的中心平面cp的最宽跨距的一端以一第一点pp10来表示,而中心平面cp的最宽跨距的相对端以一第二点pp20来表示。软垫120的第一点pp10和第二点pp20之间的距离(l)较佳地在15.0公厘至28.0公厘之间。

当使用者佩戴耳机时,软垫120的外型被设计成贴合使用者耳朵的外耳里面(图未示)。软垫120的第一点pp10与第二点pp20之间的距离(l)接近或对应于使用者耳朵的耳甲腔的长度(图未示)。如后续进一步解释,当使用者佩戴具有软垫120的耳机时,第一点pp10和第二点pp20可以对应于使用者的耳甲腔上的两个分开的压力点。

软垫120包括一软垫本体部121和一软垫尖端部122。软垫本体部121还包括一内凹腔,内凹腔能够容纳壳体的管嘴部(图未示)于其中。

内凹腔的一端可以提供开口以接收壳体的管嘴部(图未明确示出)。在另一端,软垫120的内凹腔连接至一耳道孔125。耳道孔125位于软垫本体部121的一第一端。当使用者佩戴耳机时,耳道孔125在第一端开口朝向使用者耳朵的耳道。

如果内凹腔沿着轴y穿过软垫本体部121具有一空间,则软垫尖端部122将从软垫本体部121以与轴y呈角度α。举例而言,假想的中心平面cp实质上与软垫尖端部122从软垫本体部121延伸的方向对齐。第一点pp10沿着假想的中心平面cp位于软垫本体部121的外表面上。第二点pp20沿着假想的中心平面cp位于软垫尖端部122的外表面上。角度α介于65度至40度之间。更广泛来说,角度α可介于80度到30度之间。

软垫120被构造成当使用者佩戴耳机时以提供舒适感。举例而言,软垫120的外部可以由矽橡胶材料制成。所选择的外部的矽橡胶材料的硬度较佳地为橡胶硬度计自萧氏硬度(shoreoo)40至萧氏硬度(shorea)35,并且摩擦系数范围为0.10至1.0。

图4a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示一耳机的前面,图4b是图4a的耳机沿着aa所撷取的剖面图。如图4a所示,耳机20包括一壳体200和一软垫220。

如图4b所示,耳机20还包括一微型扬声器230。壳体200可包括一内凹腔202。凹腔202的一尖端部较佳地可具有一圆形或一部分球形。凹腔202的尖端部可以具有一圆顶。微型扬声器230定位凹腔202的圆顶内。举例而言,微型扬声器230可以沿着圆顶的中心轴线定位在凹腔202内。

微型扬声器230可以由驱动器、换能器、接收器和接收器元件所组成。举例而言,驱动器,换能器,接收器和接收器元件可以形成一声波驱动器,以将应用的音频讯号转换为声能。使微型扬声器230定位在凹腔202内的圆顶的基部,微型扬声器230的声波驱动器可声学耦合至壳体200的第一腔室203a。

壳体200包括一管嘴部204,其从壳体200的本体沿一第一轴延伸。当使用者佩戴耳机时,管嘴部204朝着使用者耳朵的耳道延伸(图未示)。如图4b所示,如果耳机20的横截面实质沿着xy平面对齐,则管嘴部204可以沿着y轴延伸。

壳体200还可以包括一壳体固定器206。壳体固定器206从管嘴部204的一侧延伸。壳体固定器206可以从管嘴部204的一侧以与y轴呈角度α'延伸。

耳机20的软垫220较佳地具有符合人体工学的外型。软垫220的外型较佳地被设计成佩戴在使用者的耳甲腔区域中。软垫220被构造让使用者稳固佩戴耳机20并且在佩戴耳机20时为使用者提供舒适性。

软垫220沿其本体包括一内凹腔223。软垫220的内凹腔223可以容纳壳体200的管嘴部204在其中。软垫220的内凹腔223还可以包括一侧凹槽223a。凹槽223a可以对应壳体固定器206的形状。举例而言,壳体固定器206可以闩锁至软垫220的凹槽223a中。当壳体固定器206被闩锁至软垫220的侧凹槽223a中时,壳体200与软垫220之间的接合可以更稳定或更牢固。

具有侧凹槽223a的部分可由比软垫220的一般主体更硬(harderorstiffer)的材料来形成。当壳体固定器206与侧凹槽223a接合时,壳体固定器206确保耳软垫220总是相对于扬声器保持在适当位置。

一中心平面cp'可以在软垫220的主体中被可视化。中心平面cp'较佳地跨过软垫220的最宽跨距。

最宽跨距的一端用第一点pp10'表示,中心平面cp'的最宽跨距的相对端用第二点pp20'表示。软垫220的第一点pp10'和第二点pp20'之间的距离(l')较佳地在15.0公厘到28.0公厘之间。如的后进一步解释,当使用者佩戴具有软垫220的耳机时,第一点pp10'和第二点pp20'可以对应于使用者的耳甲腔上的两个分开的压力点。

软垫220包括围绕着第一点pp10'周围的一尖端部222。尖端部222以角度α'从软垫220的本体部221延伸。角度α'在65度到40度之间。更广泛而言,角度α'可以在80度到30度之间。软垫220更包括在其本体的第一端的一耳道孔225。当使用者佩戴耳机时,耳道孔225在朝向使用者耳朵的耳道的第一端开口。中心平面cp'实质对齐尖端部222从软垫220的本体延伸的方向。

如图4b所示,如果耳机20的横截面实质沿着xy平面对齐,则微型扬声器230的隔膜振动轴同样地平行于y轴。管嘴部204的声音输出轴也平行于y轴。微型扬声器230的隔膜振动轴和管嘴部204的声音输出轴实质上彼此平行,藉此对使用者产生更有效且定向的声学表现。另外,彼此实质平行的微型扬声器230的隔膜振动轴以及管嘴部204的声音输出轴可以由于如从耳机壳体的内壁的阻塞和反射较少,来防止声能的损失。

微型扬声器230的隔膜圆顶中心p1可以位于凹腔202的中心。另外,微型扬声器230的隔膜圆顶中心p1可以与耳道孔225对齐。更具体而言,扬声器隔膜圆顶中心p1与凹腔202的尖端部的顶部之间的距离(y1)较佳地在0.10公厘至18.0公厘之间。

另外,当壳体固定器206与软垫内凹腔223中的凹槽223a啮合时,壳体固定器206保持微型扬声器230与耳软垫220的耳道孔225的一外缘之间的距离(y2)实质一致。扬声器隔膜中心p1与耳软垫220的耳道孔225的一外缘之间的距离(y2)较佳地在8.0公厘至15.0公厘之间。这个距离范围为使用者提供了最佳的声学表现。当壳体固定器206与侧凹槽223a接合时,壳体固定器206可以保持距离(y2)实质一致。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绘示耳机相对于使用者头部的合适佩戴。在图5中,耳机30包括一壳体300和一软垫320。

软垫320较佳地具有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外型。当使用者佩戴耳机30时,软垫320的外型被设计成贴合于一使用者耳朵的耳甲腔区域内。另外,软垫320被构造为让使用者稳固佩戴耳机30并且在佩戴耳机30时为使用者提供舒适性。

软垫320包括一软垫本体部321和一软垫尖端部322。软垫本体部321还包括一内凹腔,所述内凹腔可以容纳壳体的管嘴部在其中(图未明确示出)。

一中心平面cp”可以沿着软垫320的本体被可视化。软垫中心平面cp”较佳地跨过软垫320的最宽跨距。软垫尖端部322将从软垫本体部321与轴线y呈一角度α”延伸。角度α”在65度至40度之间。更广泛而言,角度α”可以在80度到30度之间。

如图5所示,当从使用者头部的俯视观的,如果使用者沿着一使用者穿戴进/出轴(3)佩戴耳机30的横截面。使用者穿戴进/出轴(3)与软垫中心平面cp”垂直。壳体300内部的微型扬声器(图未明确示出)的隔膜振动轴(1)以及耳机30的声音输出轴(2)都不平行于使用者穿戴进/出轴(3)。

在一较佳地实施例中,使用者穿戴进/出轴(3)和隔膜振动轴(1)之间的角度o在25度至50度之间。更广泛而言,使用者穿戴进/出轴(3)与隔膜振动轴(1)之间的角度o较佳地在10度至60度之间。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绘示耳机相对于使用者的外耳的合适佩戴的侧面立体图。在图6中,耳机40包括一壳体400和一软垫420。

软垫420较佳地具有符合人体工学的外型。当使用者佩戴耳机40时,软垫420的外型被设计成贴合于使用者耳朵的耳甲腔区域内。软垫420被构造为让使用者稳固佩戴耳机40并且在佩戴耳机40时为使用者提供舒适性。

软垫420包括一软垫本体部421和一软垫尖端部422。软垫本体部421还包括一内凹腔,所述内凹腔可以容纳壳体的管嘴部在其中(图未明确示出)。

一中心平面cp”'可以沿着软垫420的本体被可视化。软垫中心平面cp”'较佳地跨过软垫420的最宽跨距。软垫尖端部422将从软垫本体421与轴线y呈一角度α”'延伸。角度α”'在65度到40度之间。更广泛而言,角度α”'可以在80度到30度之间。

中心平面cp”'较佳地跨过软垫420的最宽跨距。最宽跨距的一端用第一压力点pp10”'表示,且中心平面cp”的最宽跨距的相对端用第二压力点pp20”'表示。第一压力点pp10”'沿着假想的中心平面cp”'位于软垫本体部421的外表面上。第二压力点pp20”'沿着假想的中心平面cp”'位于软垫尖端部422的外表面上。

软垫420的第一压力点pp10”'和第二压力点pp20”'之间的距离(l”')较佳地在15.0公厘至28.0公厘之间。更具体而言,软垫420的第一压力点pp10”'和第二压力点pp20”'之间的距离(l”')非常接近使用者耳朵的耳甲腔的尺寸。

如图6所示,第一压力点pp10”'和第二压力点pp20”'较佳地贴合于使用者的耳朵的耳甲腔内。举例而言,第一压力点pp10”'被贴合在使用者耳内的耳屏下方。第二压力点pp20”'被贴合在使用者耳内的对耳屏下方。距离(l”')旨在覆盖使用者的耳甲腔区域以提供稳定性、贴合性和舒适性。

如图6所示,软垫420增强了耳机在使用者耳朵中的舒适性和紧密密封。软垫420还确保了耳机在使用者耳朵中的适当的佩戴、贴合度或位置。由于两个压力点pp10”'和pp20”'贴合在耳朵耳甲腔区域里面,所以软垫420确保了在佩戴过程中使声源更接近耳道并将声音直接输送到耳膜中。因此,使用者不一定需要提高音量大小以欣赏音乐。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耳机所绘示的爆炸图。在图7中,一耳机50包括一壳体500、一软垫520和一微型扬声器530。壳体500可以包括一前壳体盖501a和一后壳体盖501b。前壳体盖501a和后壳体盖501b中的每一个可以具有一内凹腔。当前壳体盖501a和后壳体盖501b彼此接合时,一内部壳体凹腔502可以形成在前壳体盖501a和后壳体盖501b里面。

后壳体盖501b的内凹腔的一尖端部较佳地可以具有圆形或部分球形。后壳体盖501b的内凹腔的尖端部可以具有一圆顶。

微型扬声器530定位在壳体凹腔502的圆顶内的前壳体盖501a和后壳体盖501b之间。举例而言,微型扬声器530可以沿着圆顶的一中心轴定位在壳体凹腔502内。

微型扬声器530可以由驱动器、换能器、接收器和接收器元件组成。举例而言,驱动器、换能器、接收器和接收器元件可以形成一声波驱动器,以将应用的音频讯号转换为声能。具有的微型扬声器530定位在壳体凹腔502内的圆顶内的一基部处,微型扬声器530的声波驱动器可声学耦合至壳体500的一第一腔室503a。

前壳体盖501a包括从壳体500的本体沿第一轴延伸的一管嘴部504。当使用者佩戴耳机时,管嘴部504朝向使用者耳朵的耳道延伸(图未示)。如果耳机50的横截面实质沿着xy平面对齐,则管嘴部504可以沿着y轴延伸。

前壳体盖501a还可以包括一壳体固定器506。壳体固定器506从管嘴部504的侧面延伸。壳体固定器506可以从管嘴部504的一侧以与y轴呈角度α””延伸。

耳机50的软垫520较佳地具有符合人体工学的外型。软垫520的外型较佳地被设计佩戴在使用者的耳甲腔区域内。另外,软垫520被构造为让使用者稳固佩戴耳机50并且在佩戴耳机50时为使用者提供舒适性。

软垫520包括沿其本体的一内凹腔523。软垫520的内凹腔523可以容纳壳体500的管嘴部504在其中。软垫520的内凹腔523还可以包括一侧凹槽523a。凹槽523a可以对应于壳体固定器506的形状。举例而言,壳体固定器506可以闩锁至软垫520的凹槽523a中。当壳体固定器506被闩锁至软垫520的侧凹槽523a中时,壳体500与软垫520之间的接合可以更安全或更稳定。

具有侧凹槽的部分(图未明确示出)可以由比软垫520的一般主体更硬或更坚硬的材料形成。当壳体固定器506与固定器部分中的凹槽接合时,壳体固定器506确保耳软垫520总是相对于扬声器保持在适当位置。

一中心平面cp””可以在软垫520的本体中被可视化。中心平面cp””较佳地跨过软垫520的最宽跨距。

最宽跨距的一端用一第一点pp10””表示,中心平面cp””的最宽跨距的相对端用一第二点pp20””表示。软垫520的第一点pp10””和第二点pp20””之间的距离(l””)较佳地在15.0公厘至28.0公厘之间。当使用者佩戴具有软垫520的耳机50时,第一点pp10””和第二点pp20””较佳地对应于使用者耳甲腔区域上两个分开的压力点。

软垫520包括在围绕着第一点pp1””周围的一尖端部522。尖端部522从软垫520的本体部521以一角度α””延伸。角度α””在65度到40度之间。更广泛而言,角度α””可以在80度到30度之间。软垫520更包括在其本体部521的一第一端处的一耳道孔525。当使用者佩戴耳机时,耳道孔525在朝向使用者耳朵的耳道的第一端开口。中心平面cp””实质对齐尖端部522从软垫520的本体延伸的方向。

图8a是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所绘示的一耳机软垫。图8b是图8a中所示的耳机软垫的侧视图,且图8c是图8a的耳机软垫沿着线dd所撷取的剖面图。图8a绘示一耳机软垫620。软垫620较佳地具有符合人体工学的外型。软垫620的外型较佳地被设计成佩戴在使用者的耳甲腔区域中。另外,软垫620被构造成让使用者稳固佩戴耳机并且在佩戴耳机时为使用者提供舒适性。

软垫620包括沿其本体的一内凹腔623。软垫620的内凹腔623可以容纳耳机壳体的至少一部分在其中。软垫620的内凹腔623还可以包括一侧凹槽623a。凹槽623a可以对应于耳机壳体的突出部分的形状。举例而言,耳机壳体可以包括一突出壳体固定器,所述突出壳体固定器可以闩锁至软垫620的凹槽623a中。当突出壳体固定器被闩锁至软垫620的侧凹槽623a中时,耳机壳体与软垫620之间的接合可以更安全或更稳定。

包括凹槽623a的软垫620的区域可以由比软垫620的外部更硬或更坚硬的材料所形成。举例而言,固定器部分也可以由矽橡胶材料所形成。固定器矽橡胶材料的硬度较佳地为萧氏硬度(shorea)0至萧氏硬度(shorea)70。

一中心平面cp*可以在软垫620的本体中被可视化。中心平面cp*较佳地跨过软垫620的最宽跨距。

最宽跨距的一端用一第一点pp10*表示,而中心平面cp*的最宽跨距的相对端用一第二点pp20*表示。软垫620的第一点pp10*和第二点pp20*之间的距离(l*)较佳地在15.0公厘至28.0公厘之间。当使用者佩戴具有软垫620的耳机时,第一点pp10*和第二点pp20*较佳地对应于使用者耳甲腔区域上两个分开的压力点。

软垫620包括围绕着第一点pp10*周围的一尖端部622。尖端部622从软垫620的本体部621以一角度α*延伸。角度α*在65度到40度之间。更广泛而言,角度α*可以在80度到30度之间。软垫620更包括在其本体的一第一端的一耳道孔625。当使用者佩戴耳机时,耳道孔625在朝向使用者耳朵的耳道的第一端开口。中心面cp*实质对齐尖端部622从软垫620的本体延伸的方向。

软垫620包含应力消除特征。当使用者佩戴耳机设备时,在后区段中的内部中空腔减小了对使用者的对耳屏的压力。举例而言,如果软垫材料具有萧式硬度(shorea)10矽树脂的硬度,则相对于距离的后部压缩力(rearcompressionforce)将在0.10牛顿/公厘(n/mm)至0.20牛顿/公厘(n/mm)的范围内。

图9a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所绘示的一耳机软垫。图9b是图9a中所示的耳机软垫的侧视图,且图9c为图9a的耳机软垫沿着线ee所撷取的剖面图。图9a绘示一耳机软垫720。软垫720较佳地具有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外型。软垫720的外型较佳地被设计成佩戴在使用者的耳甲腔区域中。另外,软垫720构造成让使用者稳固佩戴耳机并且在佩戴耳机时为使用者提供舒适性。

软垫720包括沿其本体的一内凹腔723。软垫720的内凹腔723可以容纳耳机壳体的至少一部分在其中。软垫720的内凹腔723还可以包括一侧凹槽723a。凹槽723a可以对应于耳机壳体的一突出部分的形状。举例而言,耳机壳体可以包括一突出壳体固定器,所述突出壳体固定器可以闩锁到软垫720的凹槽723a中。当突出壳体固定器被闩锁至软垫720的侧凹槽723a中时,耳机壳体和软垫720之间的接合可以更安全或更稳定。

包括凹槽723a的软垫720的区域可以由比软垫720的外部更硬或更坚硬的材料所形成。举例而言,固定器部分也可以由矽橡胶材料形成。固定器矽橡胶材料的硬度较佳地为硬度计自萧氏硬度(shorea)0至萧氏硬度(shorea)70。

一中心平面cp**可以在软垫720的本体中被可视化。中心平面cp**较佳地跨过软垫720的最宽跨距。

最宽跨距的一端用一第一点pp10**表示,中间平面cp**的最宽跨距的相对端用一第二点pp20**表示。软垫720的第一点pp10**和第二点pp20**之间的距离(l**)较佳地在15.0公厘至28.0公厘之间。当具有软垫720的耳机被使用者佩戴时,第一点pp10**和第二点pp20**较佳地对应于使用者耳甲腔区域上两个分开的压力点。

软垫720包括围绕着第一点pp10**周围的一尖端部722。尖端部722从软垫720的本体部721以一角度α**延伸。角度α**在65度到40度之间。更广泛而言,角度α**可以在80度到30度之间。软垫720更包括在其本体的一第一端处的一耳道孔725。当使用者佩戴耳机时,耳道孔725在朝向使用者耳朵的耳道的第一端开口。中心平面cp**实质对齐尖端部722从软垫720的本体延伸的方向。

软垫720还包括一贯穿切口727。当使用者佩戴耳机设备时,具有贯穿切口727的内部中空腔可以进一步减小对使用者的对耳屏的压力。举例而言,如果主要软垫材料为萧式硬度(shorea)10矽树脂,则相对于距离的后部压缩力将在0.05牛顿/公厘至0.15牛顿/公厘的范围内。

图10a是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所绘示的一耳机的剖面,且图10b为图10a中所示的耳机的隔膜振动轴至声音输出管嘴轴之间的轴心对齐。在图10a中,耳机80包括一壳体800、一软垫820和一微型扬声器830。

壳体800包括一内凹腔802。内凹腔802的一尖端部较佳地可以具有一圆形或一部分球形。壳体800的内凹腔802的尖端部可以具有一圆顶。

微型扬声器830定位在壳体凹腔802的圆顶里面。更具体而言,微型扬声器830沿着圆顶的一中心轴定位在壳体凹腔802里面。微型扬声器830可由驱动器、换能器、接收器和接收器元件组成。举例而言,驱动器、换能器、接收器和接收器元件可以形成一声波驱动器,以将应用的音频讯号转换为声能。具有的微型扬声器830定位在壳体凹腔802内的圆顶的一基部处,微型扬声器830的声波驱动器可声学耦合至壳体800的第一内腔室。

壳体800还包括从壳体800一管嘴部804,管嘴部804沿第一轴从壳体800的本体延伸。当使用者佩戴耳机时,管嘴部804朝着使用者耳朵的耳道延伸(图未示)。如果耳机80的横截面实质沿着xy平面对齐,则管嘴部804可以沿着y轴延伸。如图10a所示,沿管嘴部802延伸的第一轴与壳体凹腔802内的圆顶的中心轴共线。

如图10a和图10b所示,隔膜振动轴较佳地平行于耳机的一声音输出管嘴轴。然而,隔膜振动轴不必与声音输出管嘴轴相同或完全重叠。隔膜振动轴与声音输出管嘴轴之间的距离(r)较佳地在0.01公厘至3.5公厘之间。

图11a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所绘示的一耳机的剖面图,图11b是图11a中所示的耳机的隔膜振动轴与声音输出管嘴轴之间的轴心对齐。在图11a中,耳机90包括一壳体900、一软垫920和一微型扬声器930。

壳体900包括一内凹腔902。内凹腔902的一尖端部较佳地可以具有一圆形或一部分球形。壳体900的内凹腔902的尖端部可以具有一圆顶。

微型扬声器930定位壳体凹腔902的圆顶里面。更具体地说,微型扬声器930沿圆顶的一中心轴定位在壳体凹腔902内。微型扬声器930可由驱动器、换能器、接收器和接收器元件组成。举例而言,驱动器、换能器、接收器和接收器元件可以形成一声波驱动器,以将应用的音频讯号转换为声能。使微型扬声器930定位在壳体凹腔902内的圆顶的一基部处,微型扬声器930的声波驱动器可以声学耦合至壳体900的一第一内腔室。

壳体900还包括一管嘴部904,其沿着一第一轴线从壳体900的本体延伸。当使用者佩戴耳机时,管嘴部904朝向使用者耳朵的耳道延伸(图未示)。如果耳机90的横截面实质沿着xy平面对准,则管嘴部904可以沿着y轴延伸。如图11a所示,沿管嘴部902延伸的第一轴平行但不共线于壳体凹腔902内的圆顶的中心轴。

如图11b所示,隔膜振动轴较佳地平行于耳机的一声音输出管嘴轴。然而,隔膜振动轴不必与声音输出管嘴轴相同或完全重叠。较佳地,隔膜振动轴和声音输出管嘴轴之间的距离不超过3.5公厘。

虽然图中未示出,但壳体900可以包括多于一个微型扬声器930。如第11图所示,多个微型扬声器930中的至少一个可以使其隔膜振动轴离开声音输出管嘴轴。这种微型扬声器930的隔膜振动轴与壳体900的声音输出管嘴轴之间的距离较佳地不超过3.5公厘。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耳机可以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化。因此,本发明的实施例意图涵盖随附申请专利范围及其等同范围内的本发明作出的修改和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