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见即所得镜像拍摄方法、装置和终端机与流程

文档序号:15981362发布日期:2018-11-17 00:22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拍摄装置,尤其是一种所见即所得镜像拍摄方法、装置和终端机,属于拍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照片拍摄方法,是通过专门人员采用照相机协助进行拍摄、然后导出、处理相片,最后显示成果,因为被拍照者无法掌控过程,照片质量依靠别人甚至运气,成本高,耗时长,成效低,体验差,难以让群众满意。

目前市面上的自助拍照机,虽减少了人工成本,协助群众自主拍摄,完成证件照采集。原理是通过在靠近摄像头的位置设置显示屏,计算机处理以同步显示摄像头拍摄到的人物形象,个人可以根据显示屏中的人像对自己的姿势进行调整,以达到满意效果。

但上述的自助拍照机仍存在以下缺点:

1)成本高:现行自助拍照机虽然减少人工辅助,但是增加了各种设备仪器,造价昂贵,装机、运输、维修成本大、超出一般消费群体承受力。

2)耗时长:现行自助拍照机功能繁多,操作流程也多,操作起来麻烦,群众拍照获取回执时间长。

3)所见非所得:现行拍照自助机虽然让人们参与到拍照的过程,一定程度的掌握主权,但现今技术看到的预览效果并不是最终或者最佳效果,这些自助机在计算机显示屏上方或其他靠近显示屏的位置设置摄像头,个人看到显示屏中的实时人像的眼睛并不是正视,而是有一个偏差角度,或上或下或左或右;如要使得眼睛正视,用户必须要正视摄像头,自然就无法查看显示屏中的人像情况,同样无法实时调整自身的姿势;最后还得让人们拍照看镜头,无法做到“所见即所得”,看着镜子拍照的自然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所见即所得镜像拍摄装置,该拍摄装置可以实现用户正视单向透视镜反射的镜像,即可实时观察用户自己在拍摄设备中实际拍摄出的人像,即该镜像中显示的人像也是拍摄后所获得的最终照片效果,能够实现所见即所得的自助拍摄效果,使得用户在自助拍摄过程中能根据镜像中显示的影像来快速调整表情、姿势及着装等,获得满意的相片或合格的照片,并采用输入设备,在成像后通过其他输出设备(如用户携带的移动设备)预览拍摄效果,提高自助拍摄的效率与质量,提升用户体验。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含上述拍摄装置的终端机。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上述拍摄装置的所见即所得镜像拍摄方法。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一种所见即所得镜像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体、拍摄设备、控制设备、屏幕和单向透视镜,所述框架体的前部开口,所述控制设备与拍摄设备相连,所述屏幕设置在框架体的顶部、底部、左部或右部,用于显示控制设备输出的图像,所述单向透视镜和拍摄设备设置在框架体内部,单向透视镜的一端接近或接触屏幕,并与屏幕呈一定角度的夹角,另一端接近或接触框架体开口,拍摄设备的镜头透过单向透视镜朝向框架体开口。

进一步的,所述框架体为长方体结构,所述单向透视镜为平板状矩形结构;

所述屏幕设置在框架体顶部时,所述单向透视镜分别与框架体的顶部平面、底部平面、前部平面和后部平面形成一定角度的夹角,并分别与框架体的左部平面和右部平面垂直,单向透视镜的反射面朝向框架体的前部和顶部交界处,单向透视镜的透光面朝向框架体的后部和底部交界处;

所述屏幕设置在框架体底部时,所述单向透视镜分别与框架体的顶部平面、底部平面、前部平面和后部平面形成一定角度的夹角,并分别与框架体的左部平面和右部平面垂直,单向透视镜的反射面朝向框架体的前部和底部交界处,单向透视镜的透光面朝向框架体的后部和顶部交界处;

所述屏幕设置在框架体左部时,所述单向透视镜分别与框架体的左部平面、右部平面、前部平面和后部平面形成一定角度的夹角,并分别与框架体的顶部平面和底部平面垂直,单向透视镜的反射面朝向框架体的前部和左部交界处,单向透视镜的透光面朝向框架体的后部和右部交界处;

所述屏幕设置在框架体右部时,所述单向透视镜分别与框架体的左部前面、右部平面、前部平面和后部平面形成一定角度的夹角,并分别与框架体的顶部平面和底部平面垂直,单向透视镜的反射面朝向框架体的前部和右部交界处,单向透视镜的透光面朝向框架体的后部和左部交界处。

进一步的,所述屏幕为显示器,该屏幕与控制设备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拍摄装置还包括投影仪,所述投影仪设置在框架体内部,并与控制设备相连,投影仪的镜头朝向所述屏幕。

进一步的,所述拍摄装置还包括第一移动机构,所述第一移动机构与控制设备相连,用于带动框架体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拍摄装置还包括第二移动机构,所述第二移动机构设置在框架体内部,并与控制设备相连,用于带动拍摄设备移动。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还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一种所见即所得镜像拍摄装置,包括框架体、拍摄设备、控制设备、第一屏幕、第二屏幕、第一单向透视镜和第二单向透视镜,所述框架体的前部开口,所述控制设备与拍摄设备相连,所述第一屏幕和第二屏幕分别设置在框架体的顶部和底部,或分别设置在框架体的左部和右部,第一屏幕和第二屏幕用于显示控制设备输出的图像,所述拍摄设备、第一单向透视镜和第二单向透视镜设置在框架体内部,第一单向透视镜的一端接近或接触第一屏幕,并与第一屏幕呈一定角度的夹角,第二单向透视镜的一端接近或接触第二屏幕,并与第二屏幕呈一定角度的夹角,第一单向透视镜的另一端与第二单向透视镜的另一端相连,拍摄设备的镜头透过第一单向透视镜与第二单向透视镜的相连处朝向框架体开口。

进一步的,所述框架体为长方体结构,所述第一单向透视镜和第二单向透视镜均为平板状矩形结构;

所述第一屏幕和第二屏幕分别设置在框架体的顶部和底部时,所述第一单向透视镜分别与框架体的顶部平面、前部平面和后部平面形成一定角度的夹角,并分别与框架体的左部平面和右部平面垂直,第一单向透视镜的反射面朝向框架体的前部和顶部交界处,第一单向透视镜的透光面朝向框架体的后部和底部交界处;所述第二单向透视镜分别与框架体的底部平面、前部平面和后部平面形成一定角度的夹角,并分别与框架体的左部平面和右部平面垂直,第二单向透视镜的反射面朝向框架体的前部和底部交界处,第二单向透视镜的透光面朝向框架体的后部和顶部交界处;

所述第一屏幕和第二屏幕分别设置在框架体的左部和右部时,所述第一单向透视镜分别与框架体的左部平面、前部平面和后部平面形成一定角度的夹角,并分别与框架体的顶部平面和底部平面垂直,第一单向透视镜的反射面朝向框架体的前部和左部交界处,第一单向透视镜的透光面朝向框架体的后部和右部交界处;所述第二单向透视镜分别与框架体的右部平面、前部平面和后部平面形成一定角度的夹角,并分别与框架体的顶部平面和底部平面垂直,第二单向透视镜的反射面朝向框架体的前部和右部交界处,第二单向透视镜的透光面朝向框架体的后部和左部交界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屏幕和第二屏幕均为显示器,第一屏幕和第二屏幕分别与控制设备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拍摄装置还包括第一投影仪和第二投影仪,第一投影仪和第二投影仪设置在框架体内部,并分别与控制设备相连,第一投影仪的镜头朝向第一屏幕,第二投影仪的镜头朝向第二屏幕。

进一步的,所述拍摄装置还包括第一移动机构,所述第一移动机构与控制设备相连,用于带动框架体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拍摄装置还包括第二移动机构,所述第二移动机构设置在框架体内部,并与控制设备相连,用于带动拍摄设备移动。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一种终端机,包括机箱以及上述的拍摄装置,所述拍摄装置设置在机箱内。

进一步的,所述终端机还包括伸缩部件,所述伸缩部件与机箱的顶部相连,且伸缩部件的末端设有升降背景布。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一种所见即所得镜像拍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拍摄设备接收到用户发出的拍摄指令后,透过单向透视镜的透光面拍摄到用户人像,并将用户人像传送给控制设备;

控制设备将拍摄的用户人像跟系统内的预设参数进行比对,对用户人像进行处理;

控制设备将处理后的用户人像进行翻转,并将翻转后的用户人像输出到屏幕上进行显示;

单向透视镜的反射面将屏幕的镜像反射出去,呈现用户人像。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还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一种所见即所得镜像拍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拍摄设备接收到用户发出的拍摄指令后,透过第一单向透视镜与第二单向透视镜的相连处拍摄到用户人像,并将用户人像传送给控制设备;

控制设备将拍摄的用户人像跟系统内的预设参数进行比对,对用户人像进行处理;

控制设备将处理后的用户人像进行翻转,将翻转后的用户人像分为两部分,并将用户人像的两部分分别输出到第一屏幕和第二屏幕上进行显示;

第一单向透视镜的反射面将第一屏幕的镜像反射出去,第二单向透视镜的反射面将第二屏幕的镜像反射出去,组合呈现用户人像。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拍摄装置实现了“所见即所得”的效果,利用单向透视镜的原理,可以将一块单向透视镜设置在一个框架体内部,使用户正视单向透视镜反射的镜像,同时由于拍摄设备的镜头透过单向透视镜朝向框架体开口,因此用户可以从镜像中看到拍摄设备投影的效果,此外还设置了移动机构,控制设备可以根据拍摄设备获取的图像情况,快速控制移动机构移动框架体和/或拍摄设备,使人脸居中,最终使获得的是“所见即所得”的相片效果,用户只需要正视单向透视镜反射出的实时拍摄的人像,就可以像照镜子那样实时看到自己的表现并及时纠正,改善了用户体验同时提高了自助拍摄的效率、提升了照片的质量。

2、本发明的拍摄装置具有轻便低成本的特点,将拍摄设备、单向透视镜和屏幕包装在不透光的框架体内,框架体既保护了设置在其内部的部件,又提供了一个近似暗室的封闭拍摄空间,保证了拍摄和单向透视镜的反射质量,同时减少了其他外设,减轻拍摄装置整体重量,缩小体积,降低成本,便携式拍摄装置把不受环境限制的随处专业自助拍摄变为可行;此外,利用两块屏幕和两块单向透视镜构成m字型结构,减少整个拍摄装置前后之间的厚度,更是把空间利用率提升到极致,满足公共业务少占空间资源的需求。

3、本发明的拍摄装置具有智能拍照功能,采用国际先进的“傻瓜式”人工智能理念设计,任何大众用户都可根据系统简单的“人机交互”提示指引,通过全程人性化的智能语音、文字、图像提示等人机交互方式,提示用户注意拍摄事项,引导用户按要求坐直、调整好头部和身体端正姿态,系统实时识别用户的人脸位置,并据此自动调节框架体和/或拍摄设备的位置,自动检测判断符合拍摄要求后,发出语音指令,自动抓拍最佳影像,用户无需按拍照按钮,即可轻松完成人像拍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拍摄装置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拍摄装置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拍摄装置拍摄原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拍摄装置反射效果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拍摄装置立体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拍摄装置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拍摄装置反射效果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拍摄装置立体结构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拍摄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拍摄装置反射效果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拍摄装置立体结构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拍摄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拍摄装置反射效果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5的拍摄装置立体结构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5的拍摄装置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5的拍摄装置反射效果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6的拍摄装置立体结构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6的拍摄装置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6的拍摄装置反射效果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7的拍摄装置立体结构图。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7的拍摄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7的拍摄装置反射效果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8的拍摄装置立体结构图。

图24为本发明实施例8的拍摄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实施例8的拍摄装置反射效果示意图。

图26为本发明实施例9的拍摄装置立体结构图。

图27为本发明实施例9的拍摄装置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8为本发明实施例9的拍摄装置反射效果示意图。

图29为本发明实施例10的拍摄装置立体结构图。

图30为本发明实施例10的拍摄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1为本发明实施例10的拍摄装置反射效果示意图。

图32为本发明实施例11的拍摄装置立体结构图。

图33为本发明实施例11的拍摄装置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4为本发明实施例11的拍摄装置反射效果示意图。

图35为本发明实施例12的拍摄装置立体结构图。

图36为本发明实施例12的拍摄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7为本发明实施例12的拍摄装置反射效果示意图。

图38为本发明实施例13的终端机立体结构图。

图39为本发明实施例14的终端机立体结构图。

图40为本发明实施例15的终端机立体结构图。

图1~图25中,1-框架体,2-拍摄设备,3-输入设备,4-控制设备,5-屏幕,6-单向透视镜,61-透光面,62-反射面,7-钢化玻璃,8-投影仪。

图26~图40中,1-框架体,2-拍摄设备,3-输入设备,4-控制设备,5-第一屏幕,6-第二屏幕,7-第一单向透视镜,71-第一透光面,72-第一反射面,8-第二单向透视镜,81-第二透光面,82-第二反射面,9-钢化玻璃,10-第一投影仪,11-第二投影仪,12-机箱,13-伸缩部件,14-升降背景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所见即所得镜像拍摄装置,该拍摄装置包括框架体1、拍摄设备2、输入设备3、控制设备4、屏幕5和单向透视镜6,框架体1为长方体结构,其具有前部、后部、顶部、底部、左部和右部,且前部开口,屏幕5设置在框架体1的底部,具体设置在框架体1的底部内侧,单向透视镜6安装在框架体1内部,其具有透光面61和反射面62,拍摄设备2设置在框架体1内部,且位于单向透视镜6的后方,控制设备4通过数据传输线或者其他无线传输方式分别与拍摄设备2、输入设备3、屏幕5相连。

所述框架体1采用不透光的材料制成,内部表面涂有防反光涂层;具体地,框架体1的底部内侧设置有与屏幕5的尺寸相匹配的卡位和用于固定屏幕5的螺纹孔,框架体1的作用在于:1)保护设置在框架体7内部的单向透视镜6,拍摄设备2和屏幕5;2)为单向透视镜6提供一个近似暗室的封闭环境,保证单向透视镜6能够发挥其单向透光的性能。

为了移动框架体1,本实施例的拍摄装置还包括第一移动机构(图中未示出),该第一移动机构与控制设备4相连,框架体1由第一移动机构带动移动;所述第一移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一移动轨道,框架体1设置在第一移动轨道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组件包括升降驱动组件和水平驱动组件,第一移动轨道包括升降轨道和水平轨道,升降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框架体1沿升降轨道上下移动(即在垂直方向上移动),水平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框架体1沿水平轨道左右移动(即在水平方向上移动)。

本实施例的拍摄装置还包括钢化玻璃7,钢化玻璃7具有高透光性与防爆功能,为透明无色结构,其设置在框架体1的前部开口处;具体地,框架体1的前部开口处设置有与钢化玻璃7的尺寸相匹配的卡位和用于固定钢化玻璃7的螺纹孔,使得钢化玻璃7可以通过螺钉与螺纹孔配合固定在框架体1前部开口处的卡位上,使框架体7形成密闭结构,其作用在于:1)保护框架体1内的各个部件不受外界损害;2)利用其高透光性,保证框架体1外的光线能透过钢化玻璃7到达单向透视镜6,到达拍摄设备2,同时用户能通过钢化玻璃7及单向透视镜6看到框架体1顶部的屏幕5在单向透视镜6上呈现的镜像。

所述拍摄设备2采用数码相机,其镜头朝向单向透视镜6的透光面61,并透过单向透视镜6朝向框架体1,可以将采集到的人像信息传输给控制设备进行图像处理,使图像可以在屏幕5上显示。

为了移动拍摄设备2,本实施例的拍摄装置还包括第二移动机构(图中未示出),第二移动机构设置在框架体1内部,且位于单向透视镜6的后方,该第二移动机构与控制设备4相连,拍摄设备2由第二移动机构带动移动;所述第二移动机构包括第二驱动组件和第二移动轨道,拍摄设备2设置在第二移动轨道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组件包括升降驱动组件和水平驱动组件,第二移动轨道包括升降轨道和水平轨道,升降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拍摄设备2沿升降轨道上下移动(即在垂直方向上移动),水平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拍摄设备2沿水平轨道左右移动(即在水平方向上移动)。

本实施例以第二移动机构为例进行说明,具体如下:

升降驱动组件包括升降电机和升降丝杆,升降轨道包括升降滑轨和升降滑块,升降滑块滑动设置在升降滑轨上,拍摄设备2固定在升降滑块上,优选采用螺钉将拍摄设备2固定在升降滑块上,升降滑块开有螺纹孔,并通过螺纹孔与升降丝杆相连,升降电机转动后,带动升降丝杆转动,使升降滑块上的拍摄设备2沿升降滑轨上下移动。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升降驱动组件也可以采用另一种结构,升降驱动组件包括升降电机、皮带和两个同步轮,两个同步轮分别设置在升降驱动组件的上下两端,升降电机与其中一个同步轮相连,两个同步轮之间通过皮带相连,升降滑块滑动设置在升降滑轨上,拍摄设备2固定在升降滑块上,并与皮带固定相连,升降电机转动后,带动与升降电机相连的同步轮转动,通过皮带使另一个同步轮转动,在皮带转动的过程中,带动拍摄设备2沿升降滑轨上下移动。

水平驱动组件包括水平电机和水平丝杆,水平轨道包括水平滑轨和水平滑块,水平滑块滑动设置在水平滑轨上,升降驱动组件固定在水平滑块上,水平滑块开有螺纹孔,并通过螺纹孔与水平丝杆相连,水平电机转动后,带动水平丝杆转动,使水平滑块上的升降驱动组件沿水平滑轨左右移动,从而使升降滑块上的拍摄设备2随升降驱动组件沿水平滑轨左右移动。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水平驱动组件也可以采用另一种结构,水平驱动组件包括水平电机、皮带和两个同步轮,两个同步轮分别设置在水平驱动组件的左右两端,水平电机与其中一个同步轮相连,两个同步轮之间通过皮带相连,水平滑块滑动设置在水平滑轨上,升降驱动组件固定在水平滑块上,并与皮带固定相连,水平电机转动后,带动与水平电机相连的同步轮转动,通过皮带使另一个同步轮转动,在皮带转动的过程中,带动水平滑块上的升降驱动组件沿水平滑轨左右移动,从而使升降滑块上的拍摄设备2随升降驱动组件沿水平滑轨左右移动。

由上述内容可知,第一移动机构和第二移动机构的具体结构是通过现有部件实现的,在此虽然没有提供相应的附图,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能够理解。此外,第一驱动组件还可以为升降驱动组件,相应地,第一移动轨道为升降轨道,使得框架体1只能上下移动,第一驱动组件也可以为水平驱动组件,相应地,第一移动轨道为水平轨道,使得框架体1只能左右移动;同样地,第二驱动组件还可以为升降驱动组件,相应地,第二移动轨道为升降轨道,使得拍摄设备2只能上下移动,第二驱动组件也可以为水平驱动组件,相应地,第二移动轨道为水平轨道,使得拍摄设备2只能左右移动。

所述输入设备3采用触摸屏,用于人机交互,其设置在框架体1前部的下方,并与框架体1的下边缘固定相连,用户可以对输入设备3进行操作,将指令反馈给控制设备4。

所述控制设备4采用工控机,可以根据输入设备3的指令,将拍摄设备2采集的图像经过实时处理后显示在屏幕5上,同时具有拍摄、重拍、语音识别、图像优化处理、特效处理、与外部网络进行通讯、上传数据、下载数据、打印等多种功能。

所述屏幕5采用平板显示器,其通过螺钉与螺纹孔配合固定在框架体1底部内侧的卡位上,可以将控制设备4从拍摄设备2采集到的人像信息经过运算显示在屏幕5上,此图像为动态实时的画面,与拍摄设备2采集到的人像实时同步。

所述单向透视镜6为平板状矩形结构,其一端接近或接触屏幕5,并与屏幕5呈一定角度的夹角,另一端接近或接触框架体1开口,具体地,单向透视镜6分别与框架体1的顶部平面、底部平面、前部平面和后部平面形成一定角度的夹角(最佳角度为45度),并分别与框架体1的左部平面和右部平面垂直,单向透视镜6的反射面62朝向框架体1的前部和底部交界处,反射面62镀有一层具有单面反射性能的材料,能够实现镜面成像,且成像不存在重影,保证成像清晰,能够将光线进行一定角度拐弯,即将屏幕5发出的光线反射到人眼,让位于框架体1前部的人接收到屏幕5通过单向透视镜6反射到人眼的图像,让用户看到图像;单向透视镜6的透光面61朝向框架体1的后部和顶部交界处,由于拍摄设备2位于单向透视镜2的后方,且拍摄设备2镜头朝向单向透视镜6的透光面61,外部光线通过单向透视镜6射入拍摄设备2,拍摄设备2的镜头透过单向透视镜6,然后透过钢化玻璃7拍摄人像;其原理是:反射面62一侧的光线强于透光面61一侧的光线,反射面62能够呈现镜面反射,使得用户通过单向透视镜6看到的是屏幕5显示的图像,并且看不到拍摄设备2,同时在拍摄设备2拍摄时,拍摄设备2的镜头又能透过单向透视镜6捕捉到人像。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拍摄装置的拍摄原理如下:

拍摄设备2的一侧无光源,且由于拍摄设备2朝向单向透视镜6的透光面61,拍摄设备2能够透过单向透视镜6及钢化玻璃7拍摄到用户的清晰影像并传送给控制设备4,控制设备4输出的图像呈现在屏幕5上,必要时控制设备4可以根据屏幕5显示的人像情况,控制第一移动机构移动框架体1和/或第二移动机构移动拍摄设备2,使人脸居中;从屏幕5方向观察单向透视镜6,框架体1的顶部为单向透视镜6的背景,无光源,屏幕5发出较强光线,单向透视镜6的反射面62呈现良好的反射成像效果,由于单向透视镜6所在平面与屏幕5所在平面成一定夹角(最佳45度),单向透视镜6能将屏幕5显示的图像反射出去,即用户观察的方向,因此用户能够实时看到屏幕5显示的图像,且由于拍摄设备2的一侧无光源,用户只能看到屏幕5显示的图像而不会看到拍摄设备2;由于用户看到的屏幕5显示的图像是经过单向透视镜6反射的镜面图像,而因为拍摄设备2直接采集用户人像,为保证用户看到拍摄设备2采集的用户人像,控制设备6会对采集到的用户人像进行相应的镜像翻转处理,才显示在屏幕5上,用户通过单向透视镜6看到的屏幕5显示的图像即为用户人像了。

实施例2:

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所见即所得镜像拍摄装置,该拍摄装置包括框架体1、拍摄设备2、输入设备3、控制设备4、屏幕5、单向透视镜6、第一移动机构(图中未示出)和第二移动机构(图中未示出),框架体1为长方体结构,其具有前部、后部、顶部、底部、左部和右部,且前部开口,屏幕5设置在框架体1的顶部,具体设置在框架体1的顶部内侧,单向透视镜6安装在框架体1内部,其具有透光面61和反射面62,拍摄设备2和第二移动机构设置在框架体1内部,且拍摄设备2和第二移动机构均位于单向透视镜6的后方,控制设备4分别与拍摄设备2、输入设备3、屏幕5、第一移动机构、第二移动机构相连。

本实施例的框架体1的顶部内侧设置有与屏幕5的尺寸相匹配的卡位和用于固定屏幕5的螺纹孔,相应地,屏幕5通过螺钉与螺纹孔配合固定在框架体1顶部内侧的卡位上;本实施例的拍摄设备2、输入设备3、控制设备4、第一移动机构和第二移动机构的具体说明同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单向透视镜6分别与框架体1的顶部平面、底部平面、前部平面和后部平面形成一定角度的夹角(最佳角度为45度),并分别与框架体1的左部平面和右部平面垂直,单向透视镜6的反射面62朝向框架体1的前部和顶部交界处,反射面62镀有一层具有单面反射性能的材料,能够实现镜面成像,且成像不存在重影,保证成像清晰,能够将光线进行一定角度拐弯,即将屏幕5发出的光线反射到人眼,让位于框架体1前部的人接收到屏幕5通过单向透视镜6反射到人眼的图像,让用户看到图像;单向透视镜6的透光面61朝向框架体1的后部和底部交界处,由于拍摄设备2位于单向透视镜2的后方,且拍摄设备2的镜头朝向单向透视镜6的透光面61,外部光线通过单向透视镜6射入拍摄设备2,拍摄设备2的镜头透过单向透视镜6,然后透过钢化玻璃7拍摄人像;其原理是:由于反射面62一侧的光线强于透光面61一侧的光线,反射面62能够呈现镜面反射,使得用户通过单向透视镜6看到的是屏幕5显示的图像,并且看不到拍摄设备2的镜头,同时在拍摄设备2拍摄时,拍摄设备2的镜头又能透过单向透视镜6捕捉到人像。

如图5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拍摄装置的拍摄原理如下:

拍摄设备2的一侧无光源,且由于拍摄设备2朝向单向透视镜6的透光面61,拍摄设备2能够透过单向透视镜6及钢化玻璃7拍摄到用户的清晰影像并传送给控制设备4,控制设备4输出的图像呈现在屏幕5上,必要时控制设备4可以根据屏幕5显示的人像情况,控制第一移动机构移动框架体1和/或第二移动机构移动拍摄设备2,使人脸居中;从屏幕5方向观察单向透视镜6,框架体1的底部为单向透视镜6的背景,无光源,屏幕5发出较强光线,单向透视镜6的反射面62呈现良好的反射成像效果,由于单向透视镜6所在平面与屏幕5所在平面成一定夹角(最佳45度),单向透视镜6能将屏幕5显示的图像反射出去,即用户观察的方向,因此用户能够实时看到屏幕5显示的图像,且由于拍摄设备2的一侧无光源,用户只能看到屏幕5显示的图像而不会看到拍摄设备2;由于用户看到的屏幕5显示的图像是经过单向透视镜6反射的镜面图像,而因为拍摄设备2直接采集用户人像,为保证用户看到拍摄设备2采集的用户人像,控制设备6会对采集到的用户人像进行相应的镜像翻转处理,才显示在屏幕5上,用户通过单向透视镜6看到的屏幕5显示的图像即为用户人像了。

实施例3:

如图8和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所见即所得镜像拍摄装置,该拍摄装置包括框架体1、拍摄设备2、输入设备3、控制设备4、屏幕5、单向透视镜6、第一移动机构(图中未示出)和第二移动机构(图中未示出),框架体1为长方体结构,其具有前部、后部、顶部、底部、左部和右部,且前部开口,屏幕5设置在框架体1的左部,具体设置在框架体1的左部内侧,单向透视镜6安装在框架体1内部,其具有透光面61和反射面62,拍摄设备2和第二移动机构设置在框架体1内部,且拍摄设备2和第二移动机构均位于单向透视镜6的后方,控制设备4分别与拍摄设备2、输入设备3、屏幕5、第一移动机构、第二移动机构相连。

本实施例的框架体1的左部内侧设置有与屏幕5的尺寸相匹配的卡位和用于固定屏幕5的螺纹孔,相应地,屏幕5通过螺钉与螺纹孔配合固定在框架体1左部内侧的卡位上;本实施例的拍摄设备2、输入设备3、控制设备4、第一移动机构和第二移动机构的具体说明同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单向透视镜6分别与框架体1的左部平面、右部平面、前部平面和后部平面形成一定角度的夹角(最佳角度为45度),并分别与框架体1的顶部平面和底部平面垂直,单向透视镜6的反射面62朝向框架体1的前部和左部交界处,反射面62镀有一层具有单面反射性能的材料,能够实现镜面成像,且成像不存在重影,保证成像清晰,能够将光线进行一定角度拐弯,即将屏幕5发出的光线反射到人眼,让位于框架体1前部的人接收到屏幕5通过单向透视镜6反射到人眼的图像,让用户看到图像;单向透视镜6的透光面61朝向框架体1的后部和右部交界处,由于拍摄设备2位于单向透视镜2的后方,且拍摄设备2的镜头朝向单向透视镜6的透光面61,外部光线通过单向透视镜6射入拍摄设备2,拍摄设备2的镜头透过单向透视镜6,然后透过钢化玻璃7拍摄人像;其原理是:由于反射面62一侧的光线强于透光面61一侧的光线,反射面62能够呈现镜面反射,使得用户通过单向透视镜6看到的是屏幕5显示的图像,并且看不到拍摄设备2的镜头,同时在拍摄设备2拍摄时,拍摄设备2的镜头又能透过单向透视镜6捕捉到人像。

如图8和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拍摄装置的拍摄原理如下:

拍摄设备2的一侧无光源,且由于拍摄设备2朝向单向透视镜6的透光面61,拍摄设备2能够透过单向透视镜6及钢化玻璃7拍摄到用户的清晰影像并传送给控制设备4,控制设备4输出的图像呈现在屏幕5上,必要时控制设备4可以根据屏幕5显示的人像情况,控制第一移动机构移动框架体1和/或第二移动机构移动拍摄设备2,使人脸居中;从屏幕5方向观察单向透视镜6,框架体1的右部为单向透视镜6的背景,无光源,屏幕5发出较强光线,单向透视镜6的反射面62呈现良好的反射成像效果,由于单向透视镜6所在平面与屏幕5所在平面成一定夹角(最佳45度),单向透视镜6能将屏幕5显示的图像反射出去,即用户观察的方向,因此用户能够实时看到屏幕5显示的图像,且由于拍摄设备2的一侧无光源,用户只能看到屏幕5显示的图像而不会看到拍摄设备2;由于用户看到的屏幕5显示的图像是经过单向透视镜6反射的镜面图像,而因为拍摄设备2直接采集用户人像,为保证用户看到拍摄设备2采集的用户人像,控制设备6会对采集到的用户人像进行相应的镜像翻转处理,才显示在屏幕5上,用户通过单向透视镜6看到的屏幕5显示的图像即为用户人像了。

实施例4:

如图11和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所见即所得镜像拍摄装置,该拍摄装置包括框架体1、拍摄设备2、输入设备3、控制设备4、屏幕5、单向透视镜6、第一移动机构(图中未示出)和第二移动机构(图中未示出),框架体1为长方体结构,其具有前部、后部、顶部、底部、左部和右部,且前部开口,屏幕5设置在框架体1的右部,具体设置在框架体1的右部内侧,单向透视镜6安装在框架体1内部,其具有透光面61和反射面62,拍摄设备2和第二移动机构设置在框架体1内部,且拍摄设备2和第二移动机构均位于单向透视镜6的后方,控制设备4分别与拍摄设备2、输入设备3、屏幕5、第一移动机构、第二移动机构相连。

本实施例的框架体1的右部内侧设置有与屏幕5的尺寸相匹配的卡位和用于固定屏幕5的螺纹孔,相应地,屏幕5通过螺钉与螺纹孔配合固定在框架体1右部内侧的卡位上;本实施例的拍摄设备2、输入设备3、控制设备4、第一移动机构和第二移动机构的具体说明同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单向透视镜6分别与框架体1的左部平面、右部平面、前部平面和后部平面形成一定角度的夹角(最佳角度为45度),并分别与框架体1的顶部平面和底部平面垂直,单向透视镜6的反射面62朝向框架体1的前部和右部交界处,反射面62镀有一层具有单面反射性能的材料,能够实现镜面成像,且成像不存在重影,保证成像清晰,能够将光线进行一定角度拐弯,即将屏幕5发出的光线反射到人眼,让位于框架体1前部的人接收到屏幕5通过单向透视镜6反射到人眼的图像,让用户看到图像;单向透视镜6的透光面61朝向框架体1的后部和左部交界处,由于拍摄设备2位于单向透视镜2的后方,且拍摄设备2的镜头朝向单向透视镜6的透光面61,外部光线通过单向透视镜6射入拍摄设备2,拍摄设备2的镜头透过单向透视镜6,然后透过钢化玻璃7拍摄人像;其原理是:由于反射面62一侧的光线强于透光面61一侧的光线,反射面62能够呈现镜面反射,使得用户通过单向透视镜6看到的是屏幕5显示的图像,并且看不到拍摄设备2的镜头,同时在拍摄设备2拍摄时,拍摄设备2的镜头又能透过单向透视镜6捕捉到人像。

如图11和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拍摄装置的拍摄原理如下:

拍摄设备2的一侧无光源,且由于拍摄设备2朝向单向透视镜6的透光面61,拍摄设备2能够透过单向透视镜6及钢化玻璃7拍摄到用户的清晰影像并传送给控制设备4,控制设备4输出的图像呈现在屏幕5上,必要时控制设备4可以根据屏幕5显示的人像情况,控制第一移动机构移动框架体1和/或第二移动机构移动拍摄设备2,使人脸居中;从屏幕5方向观察单向透视镜6,框架体1的左部为单向透视镜6的背景,无光源,屏幕5发出较强光线,单向透视镜6的反射面62呈现良好的反射成像效果,由于单向透视镜6所在平面与屏幕5所在平面成一定夹角(最佳45度),单向透视镜6能将屏幕5显示的图像反射出去,即用户观察的方向,因此用户能够实时看到屏幕5显示的图像,且由于拍摄设备2的一侧无光源,用户只能看到屏幕5显示的图像而不会看到拍摄设备2;由于用户看到的屏幕5显示的图像是经过单向透视镜6反射的镜面图像,而因为拍摄设备2直接采集用户人像,为保证用户看到拍摄设备2采集的用户人像,控制设备6会对采集到的用户人像进行相应的镜像翻转处理,才显示在屏幕5上,用户通过单向透视镜6看到的屏幕5显示的图像即为用户人像了。

实施例5:

如图14和图1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所见即所得镜像拍摄装置,该拍摄装置包括框架体1、拍摄设备2、输入设备3、控制设备4、屏幕5、单向透视镜6、投影仪8、第一移动机构(图中未示出)和第二移动机构(图中未示出),框架体1为长方体结构,其具有前部、后部、顶部、底部、左部和右部,且前部开口,屏幕5设置在框架体1的底部,具体设置在框架体1的底部内侧,投影仪8安装在框架体1内部,其镜头朝向屏幕5,可以将控制设备4输出的图像投射在屏幕5上,单向透视镜6安装在框架体1内部,其具有透光面61和反射面62,拍摄设备2和第二移动机构设置在框架体1内部,且拍摄设备2和第二移动机构均位于单向透视镜6的后方,控制设备4分别与拍摄设备2、输入设备3、投影仪8、第一移动机构、第二移动机构相连。

所述单向透视镜6的一端接近或接触屏幕5,并与该屏幕5呈一定角度的夹角,另一端接近或接触框架体开口,具体地,单向透视镜6分别与框架体1的顶部平面、底部平面、前部平面和后部平面形成一定角度的夹角(最佳角度为45度),并分别与框架体1的左部平面和右部平面垂直,单向透视镜6的反射面62朝向框架体1的前部和底部交界处,反射面62镀有一层具有单面反射性能的材料,能够实现镜面成像,且成像不存在重影,保证成像清晰,能够将光线进行一定角度拐弯,即将屏幕5的光线反射到人眼,让位于框架体1前部的人接收到屏幕5通过单向透视镜6反射到人眼的图像,让用户看到图像;单向透视镜6的透光面61朝向框架体1的后部和顶部交界处,由于拍摄设备2位于单向透视镜2的后方,且拍摄设备2镜头朝向单向透视镜6的透光面61,外部光线通过单向透视镜6射入拍摄设备2,拍摄设备2的镜头透过单向透视镜6,然后透过钢化玻璃7拍摄人像;其原理是:反射面62一侧的光线强于透光面61一侧的光线,反射面62能够呈现镜面反射,使得用户通过单向透视镜6看到的是屏幕5显示的图像,并且看不到拍摄设备2,同时在拍摄设备2拍摄时,拍摄设备2的镜头又能透过单向透视镜6捕捉到人像;本实施例的拍摄设备2、输入设备3、控制设备4、第一移动机构、第二移动机构的具体说明同实施例1。

如图14和图16所示,本实施例的拍摄装置的拍摄原理如下:

拍摄设备2的一侧无光源,且由于拍摄设备2朝向单向透视镜6的透光面61,拍摄设备2能够透过单向透视镜6及钢化玻璃7拍摄到用户的清晰影像并传送给控制设备4,控制设备4输出的图像通过投影仪8投射在屏幕5上,必要时控制设备4可以根据投影仪8投影的人像情况,控制第一移动机构移动框架体1和/或第二移动机构移动拍摄设备2,使人脸居中;从屏幕5方向观察单向透视镜6,框架体1的顶部为单向透视镜6的背景,无光源,屏幕5发出较强光线,单向透视镜6的反射面62呈现良好的反射成像效果,由于单向透视镜6所在平面与屏幕5所在平面成一定夹角(最佳45度),单向透视镜6能将屏幕5显示的图像反射出去,即用户观察的方向,因此用户能够实时看到屏幕5显示的图像,且由于拍摄设备2的一侧无光源,用户只能看到屏幕5显示的图像而不会看到拍摄设备2;由于用户看到的屏幕5显示的图像是经过单向透视镜6反射的镜面图像,而因为拍摄设备2直接采集用户人像,为保证用户看到拍摄设备2采集的用户人像,控制设备6会对采集到的用户人像进行相应的镜像翻转处理,才通过投影仪8投射在屏幕5上,用户通过单向透视镜6看到的镜面图像即为用户人像了。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拍摄装置还包括棱镜(图中未示出),投影仪8的镜头发出的光线透过棱镜投射在屏幕5上,即投影仪8可以透过棱镜将控制设备输出的图像投射在屏幕5上。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屏幕5需要保证投影仪8投射的图像清晰,可以为框架体1的底部平面,也可以为贴上投影贴膜或者涂上投影涂层的底部平面,还可以为安装在框架体1底部的投影幕布等。

实施例6:

如图17和图1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所见即所得镜像拍摄装置,该拍摄装置包括框架体1、拍摄设备2、输入设备3、控制设备4、屏幕5、单向透视镜6、投影仪8、第一移动机构(图中未示出)和第二移动机构(图中未示出),框架体1为长方体结构,其具有前部、后部、顶部、底部、左部和右部,且前部开口,屏幕5设置在框架体1的顶部,具体设置在框架体1的顶部内侧,可以为框架体1的顶部平面,也可以为贴上投影贴膜或者涂上投影涂层的顶部平面,还可以为安装在框架体1顶部的投影幕布等,投影仪8安装在框架体1内部,其镜头朝向屏幕5,可以将控制设备4输出的图像投射在屏幕5上,单向透视镜6安装在框架体1内部,其具有透光面61和反射面62,拍摄设备2和第二移动机构设置在框架体1内部,且拍摄设备2和第二移动机构均位于单向透视镜6的后方,控制设备4分别与拍摄设备2、输入设备3、投影仪8、第一移动机构、第二移动机构相连。

所述单向透视镜6的一端接近或接触屏幕5,并与该屏幕5呈一定角度的夹角,另一端接近或接触框架体开口,具体地,单向透视镜6分别与框架体1的顶部平面、底部平面、前部平面和后部平面形成一定角度的夹角(最佳角度为45度),并分别与框架体1的左部平面和右部平面垂直,单向透视镜6的反射面62朝向框架体1的前部和顶部交界处,反射面62镀有一层具有单面反射性能的材料,能够实现镜面成像,且成像不存在重影,保证成像清晰,能够将光线进行一定角度拐弯,即将屏幕5的光线反射到人眼,让位于框架体1前部的人接收到屏幕5通过单向透视镜6反射到人眼的图像,让用户看到图像;单向透视镜6的透光面61朝向框架体1的后部和底部交界处,由于拍摄设备2位于单向透视镜2的后方,且拍摄设备2镜头朝向单向透视镜6的透光面61,外部光线通过单向透视镜6射入拍摄设备2,拍摄设备2的镜头透过单向透视镜6,然后透过钢化玻璃7拍摄人像;其原理是:反射面62一侧的光线强于透光面61一侧的光线,反射面62能够呈现镜面反射,使得用户通过单向透视镜6看到的是屏幕5显示的图像,并且看不到拍摄设备2,同时在拍摄设备2拍摄时,拍摄设备2的镜头又能透过单向透视镜6捕捉到人像;本实施例的拍摄设备2、输入设备3、控制设备4、第一移动机构、第二移动机构的具体说明同实施例1。

如图17和图19所示,本实施例的拍摄装置的拍摄原理如下:

拍摄设备2的一侧无光源,且由于拍摄设备2朝向单向透视镜6的透光面61,拍摄设备2能够透过单向透视镜6及钢化玻璃7拍摄到用户的清晰影像并传送给控制设备4,控制设备4输出的图像通过投影仪8投射在屏幕5上,必要时控制设备4可以根据投影仪8投影的人像情况,控制第一移动机构移动框架体1和/或第二移动机构移动拍摄设备2,使人脸居中;从屏幕5方向观察单向透视镜6,框架体1的底部为单向透视镜6的背景,屏幕5发出较强光线,单向透视镜6的反射面62呈现良好的反射成像效果,由于单向透视镜6所在平面与屏幕5所在平面成一定夹角(最佳45度),单向透视镜6能将屏幕5显示的图像反射出去,即用户观察的方向,因此用户能够实时看到屏幕5显示的图像,且由于拍摄设备2的一侧无光源,用户只能看到屏幕5显示的图像而不会看到拍摄设备2;由于用户看到的屏幕5显示的图像是经过单向透视镜6反射的镜面图像,而因为拍摄设备2直接采集用户人像,为保证用户看到拍摄设备2采集的用户人像,控制设备6会对采集到的用户人像进行相应的镜像翻转处理,才通过投影仪8投射在屏幕5上,用户通过单向透视镜6看到的镜面图像即为用户人像了。

实施例7:

如图20和图2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所见即所得镜像拍摄装置,该拍摄装置包括框架体1、拍摄设备2、输入设备3、控制设备4、屏幕5、单向透视镜6、投影仪8、第一移动机构(图中未示出)和第二移动机构(图中未示出),框架体1为长方体结构,其具有前部、后部、顶部、底部、左部和右部,且前部开口,屏幕5设置在框架体1的左部,具体设置在框架体1的左部内侧,可以为框架体1的左部平面,也可以为贴上投影贴膜或者涂上投影涂层的左部平面,还可以为安装在框架体1左部的投影幕布等,投影仪8安装在框架体1内部,其镜头朝向屏幕5,可以将控制设备4输出的图像投射在屏幕5上,单向透视镜6安装在框架体1内部,其具有透光面61和反射面62,拍摄设备2和第二移动机构设置在框架体1内部,且拍摄设备2和第二移动机构均位于单向透视镜6的后方,控制设备4分别与拍摄设备2、输入设备3、投影仪8、第一移动机构、第二移动机构相连。

所述单向透视镜6的一端接近或接触屏幕5,并与该屏幕5呈一定角度的夹角,另一端接近或接触框架体开口,具体地,单向透视镜6分别与框架体1的左部平面、右部平面、前部平面和后部平面形成一定角度的夹角(最佳角度为45度),并分别与框架体1的顶部平面和底部平面垂直,单向透视镜6的反射面62朝向框架体1的前部和左部交界处,反射面62镀有一层具有单面反射性能的材料,能够实现镜面成像,且成像不存在重影,保证成像清晰,能够将光线进行一定角度拐弯,即将屏幕5发出的光线反射到人眼,让位于框架体1前部的人接收到屏幕5通过单向透视镜6反射到人眼的图像,让用户看到图像;单向透视镜6的透光面61朝向框架体1的后部和右部交界处,由于拍摄设备2位于单向透视镜2的后方,且拍摄设备2镜头朝向单向透视镜6的透光面61,外部光线通过单向透视镜6射入拍摄设备2,拍摄设备2的镜头透过单向透视镜6,然后透过钢化玻璃7拍摄人像;其原理是:反射面62一侧的光线强于透光面61一侧的光线,反射面62能够呈现镜面反射,使得用户通过单向透视镜6看到的是屏幕5显示的图像,并且看不到拍摄设备2,同时在拍摄设备2拍摄时,拍摄设备2的镜头又能透过单向透视镜6捕捉到人像;本实施例的拍摄设备2、输入设备3、控制设备4、第一移动机构、第二移动机构的具体说明同实施例1。

如图20和图22所示,本实施例的拍摄装置的拍摄原理如下:

拍摄设备2的一侧无光源,且由于拍摄设备2朝向单向透视镜6的透光面61,拍摄设备2能够透过单向透视镜6及钢化玻璃7拍摄到用户的清晰影像并传送给控制设备4,控制设备4输出的图像通过投影仪8投射在屏幕5上,必要时控制设备4可以根据投影仪8投影的人像情况,控制第一移动机构移动框架体1和/或第二移动机构移动拍摄设备2,使人脸居中;从屏幕5方向观察单向透视镜6,框架体1的右部为单向透视镜6的背景,屏幕5发出较强光线,单向透视镜6的反射面62呈现良好的反射成像效果,由于单向透视镜6所在平面与屏幕5所在平面成一定夹角(最佳45度),单向透视镜6能将屏幕5显示的图像反射出去,即用户观察的方向,因此用户能够实时看到屏幕5显示的图像,且由于拍摄设备2的一侧无光源,用户只能看到屏幕5显示的图像而不会看到拍摄设备2;由于用户看到的屏幕5显示的图像是经过单向透视镜6反射的镜面图像,而因为拍摄设备2直接采集用户人像,为保证用户看到拍摄设备2采集的用户人像,控制设备6会对采集到的用户人像进行相应的镜像翻转处理,才通过投影仪8投射在屏幕5上,用户通过单向透视镜6看到的镜面图像即为用户人像了。

实施例8:

如图23和图2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所见即所得镜像拍摄装置,该拍摄装置包括框架体1、拍摄设备2、输入设备3、控制设备4、屏幕5、单向透视镜6、投影仪8、第一移动机构(图中未示出)和第二移动机构(图中未示出),框架体1为长方体结构,其具有前部、后部、顶部、底部、左部和右部,且前部开口,屏幕5设置在框架体1的右部,具体设置在框架体1的右部内侧,可以为框架体1的右部平面,也可以为贴上投影贴膜或者涂上投影涂层的右部平面,还可以为安装在框架体1右部的投影幕布等,投影仪8安装在框架体1内部,其镜头朝向屏幕5,可以将控制设备4输出的图像投射在屏幕5上,单向透视镜6安装在框架体1内部,其具有透光面61和反射面62,拍摄设备2和第二移动机构设置在框架体1内部,且拍摄设备2和第二移动机构均位于单向透视镜6的后方,控制设备4分别与拍摄设备2、输入设备3、投影仪8、第一移动机构、第二移动机构相连。

所述单向透视镜6的一端接近或接触屏幕5,并与该屏幕5呈一定角度的夹角,另一端接近或接触框架体开口,具体地,单向透视镜6分别与框架体1的左部平面、右部平面、前部平面和后部平面形成一定角度的夹角(最佳角度为45度),并分别与框架体1的顶部平面和底部平面垂直,单向透视镜6的反射面62朝向框架体1的前部和右部交界处,反射面62镀有一层具有单面反射性能的材料,能够实现镜面成像,且成像不存在重影,保证成像清晰,能够将光线进行一定角度拐弯,即将屏幕5发出的光线反射到人眼,让位于框架体1前部的人接收到屏幕5通过单向透视镜6反射到人眼的图像,让用户看到图像;单向透视镜6的透光面61朝向框架体1的后部和左部交界处,由于拍摄设备2位于单向透视镜2的后方,且拍摄设备2镜头朝向单向透视镜6的透光面61,外部光线通过单向透视镜6射入拍摄设备2,拍摄设备2的镜头透过单向透视镜6,然后透过钢化玻璃7拍摄人像;其原理是:反射面62一侧的光线强于透光面61一侧的光线,反射面62能够呈现镜面反射,使得用户通过单向透视镜6看到的是屏幕5显示的图像,并且看不到拍摄设备2,同时在拍摄设备2拍摄时,拍摄设备2的镜头又能透过单向透视镜6捕捉到人像;本实施例的拍摄设备2、输入设备3、控制设备4、第一移动机构、第二移动机构的具体说明同实施例1。

如图23和图25所示,本实施例的拍摄装置的拍摄原理如下:

拍摄设备2的一侧无光源,且由于拍摄设备2朝向单向透视镜6的透光面61,拍摄设备2能够透过单向透视镜6及钢化玻璃7拍摄到用户的清晰影像并传送给控制设备4,控制设备4输出的图像通过投影仪8投射在屏幕5上,必要时控制设备4可以根据投影仪8投影的人像情况,控制第一移动机构移动框架体1和/或第二移动机构移动拍摄设备2,使人脸居中;从屏幕5方向观察单向透视镜6,框架体1的左部为单向透视镜6的背景,屏幕5发出较强光线,单向透视镜6的反射面62呈现良好的反射成像效果,由于单向透视镜6所在平面与屏幕5所在平面成一定夹角(最佳45度),单向透视镜6能将屏幕5显示的图像反射出去,即用户观察的方向,因此用户能够实时看到屏幕5显示的图像,且由于拍摄设备2的一侧无光源,用户只能看到屏幕5显示的图像而不会看到拍摄设备2;由于用户看到的屏幕5显示的图像是经过单向透视镜6反射的镜面图像,而因为拍摄设备2直接采集用户人像,为保证用户看到拍摄设备2采集的用户人像,控制设备6会对采集到的用户人像进行相应的镜像翻转处理,才通过投影仪8投射在屏幕5上,用户通过单向透视镜6看到的镜面图像即为用户人像了。

上述实施例1~8的拍摄装置具体拍摄流程如下:

s1、拍摄装置接收用户的唤醒指令,待机状态转为工作状态,唤醒指令可以且不仅限于为以下指令的任意一种:

a)语音指令;b)红外人体检测;c)触摸点击;d)摇杆与按钮;e)遥控器。

s2、拍摄装置发出提示引导用户使用,提示可以且不仅限于为以下提示的任意一种或者多种:

a)语音提示;b)显示提示;c)帮助说明文本;d)图形提示。

s3、控制设备4通过拍摄设备2获取图像信息,把所获取的图像实时显示在屏幕5上,并对图像进行分析,自动判断人像位置,并控制第一移动机构带动框架体和/或第二移动机构带动拍摄设备2移动到最佳的拍摄位置,位置调整完成后,提示用户发出拍摄指令。

s4、拍摄装置接收用户的拍摄指令,拍摄指令可以且不仅限于为以下指令的任意一种:

a)预设语音指令;b)按钮点击;c)预设表情、动作指令;d)触摸点击;e)遥控器。

s5、拍摄设备2拍摄用户,控制设备4将拍摄获取的人像跟系统内的预设参数进行比对,对人像进行处理(如裁剪等),完成后进行翻转,将翻转的人像显示在屏幕5上供用户确认。

s6、拍摄设备2连续拍摄用户,控制设备4将拍摄获取的多个图像进行运算,筛选并处理得出效果较好图像,供用户预览选择。

s7、拍摄装置接收用户的确认指令,确认指令可以且不仅限于为以下指令的任意一种:

a)预设语音指令;b)按钮点击;c)预设表情、动作指令;d)触摸点击;e)遥控器。

s8、拍摄装置将相片发送给用户,发送方式可以且不仅限于为以下方式的任意一种:

a)打印发送,如远程打印、直接打印等;b)互联网发送,如qq、微信、邮件等。

实施例9:

如图26~图2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所见即所得镜像拍摄装置,该拍摄装置包括框架体1、拍摄设备2、输入设备3、控制设备4、第一屏幕5、第二屏幕6、第一单向透视镜7和第二单向透视镜8,框架体1为长方体结构,其具有前部、后部、顶部、底部、左部和右部,且前部开口,第一屏幕5设置在框架体1的顶部,具体设置在框架体1的顶部内侧,第二屏幕6设置在框架体1的底部,具体设置在框架体1的底部内侧,第一单向透视镜7和第一单向透视镜8均为平板状矩形结构,且安装在框架体1内部,第一单向透视镜7的一端接近或接触第一屏幕5,并与第一屏幕5呈一定角度的第一夹角,第二单向透视镜8的一端接近或接触第二屏幕6,并与第二屏幕6呈一定角度的第二夹角,第一单向透视镜7的另一端与第二单向透视镜8的另一端相连,可以理解,在这两端相连后,第一单向透视镜7与第二单向透视镜8必定呈一定角度的第三夹角,该第三夹角为第一夹角与第二夹角之和,第一单向透视镜7具有第一透光面71和第一反射面72,第二单向透视镜8具有第二透光面81和第二反射面82,拍摄设备2设置在框架体1内部,且位于单向透视镜6的后方,控制设备4通过数据传输线或者其他无线传输方式分别与拍摄设备2、输入设备3、第一屏幕5、第二屏幕6相连。

所述框架体1采用不透光的材料制成,内部表面涂有防反光涂层;具体地,框架体1的顶部内侧设置有与第一屏幕5的尺寸相匹配的卡位和用于固定第一屏幕5的螺纹孔,底部内侧设置有与第二屏幕6的尺寸相匹配的卡位和用于固定第二屏幕6的螺纹孔,框架体1的作用在于:1)保护设置在框架体7内部的拍摄设备2、第一屏幕5、第二屏幕6、第一单向透视镜7和第二单向透视镜8;2)为第一单向透视镜7和第二单向透视镜8提供一个近似暗室的封闭环境,保证第一单向透视镜7和第二单向透视镜8能够发挥其单向透光的性能。

为了移动框架体1,本实施例的拍摄装置还包括第一移动机构(图中未示出),该第一移动机构与控制设备4相连,框架体1由第一移动机构带动移动;所述第一移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一移动轨道,框架体1设置在第一移动轨道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组件包括升降驱动组件和水平驱动组件,第一移动轨道包括升降轨道和水平轨道,升降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框架体1沿升降轨道上下移动(即在垂直方向上移动),水平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框架体1沿水平轨道左右移动(即在水平方向上移动)。

本实施例的拍摄装置还包括钢化玻璃9,钢化玻璃9具有高透光性与防爆功能,为透明无色结构,其设置在框架体1的前部开口处;具体地,框架体1的前部开口处设置有与钢化玻璃9的尺寸相匹配的卡位和用于固定钢化玻璃9的螺纹孔,使得钢化玻璃9可以通过螺钉与螺纹孔配合固定在框架体1前部开口处的卡位上,使框架体7形成密闭结构,其作用在于:1)保护框架体1内的各个部件不受外界损害;2)利用其高透光性,保证框架体1外的光线能透过钢化玻璃9到达单向透视镜6,到达拍摄设备2,同时用户能通过钢化玻璃9、第一单向透视镜7和第二单向透视镜8,能够看到第一屏幕5和第二屏幕6在第一单向透视镜7与第二单向透视镜8的相连处上组合呈现的镜像。

所述拍摄设备2采用数码相机,其设置在框架体1的内部,具体固定在框架体1内部的后侧,且位于第一单向透视镜7与第二单向透视镜8的后方,其镜头朝向第一透光面71和第二透光面81的相连处,并透过第一单向透视镜7与第二单向透视镜8的相连处朝向框架体1开口,可以通过数据传输线将采集到的人像信息传输给控制设备进行图像处理,使图像可以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在第一屏幕5的屏幕上显示,另一部分在第二屏幕6的屏幕上显示,例如拍摄的人像中,人像脖子以上的部分在第一屏幕5的屏幕上显示,人像脖子以下的部分在第二屏幕6的屏幕上显示。

为了移动拍摄设备2,本实施例的拍摄装置还包括第二移动机构(图中未示出),第二移动机构设置在框架体1内部,且位于单向透视镜6的后方,该第二移动机构与控制设备4相连,拍摄设备2由第二移动机构带动移动;所述第二移动机构包括第二驱动组件和第二移动轨道,拍摄设备2设置在第二移动轨道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组件包括升降驱动组件和水平驱动组件,第二移动轨道包括升降轨道和水平轨道,升降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拍摄设备2沿升降轨道上下移动(即在垂直方向上移动),水平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拍摄设备2沿水平轨道左右移动(即在水平方向上移动)。

本实施例以第一移动机构为例进行说明,具体如下:

升降驱动组件包括升降电机和升降丝杆,升降轨道包括升降滑轨和升降滑块,升降滑块滑动设置在升降滑轨上,框架体1固定在升降滑块上,优选采用螺钉将框架体1固定在升降滑块上,升降滑块开有螺纹孔,并通过螺纹孔与升降丝杆相连,升降电机转动后,带动升降丝杆转动,使升降滑块上的框架体1沿升降滑轨上下移动。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升降驱动组件也可以采用另一种结构,升降驱动组件包括升降电机、皮带和两个同步轮,两个同步轮分别设置在升降驱动组件的上下两端,升降电机与其中一个同步轮相连,两个同步轮之间通过皮带相连,升降滑块滑动设置在升降滑轨上,框架体1固定在升降滑块上,并与皮带固定相连,升降电机转动后,带动与升降电机相连的同步轮转动,通过皮带使另一个同步轮转动,在皮带转动的过程中,带动框架体1沿升降滑轨上下移动。

水平驱动组件包括水平电机和水平丝杆,水平轨道包括水平滑轨和水平滑块,水平滑块滑动设置在水平滑轨上,升降驱动组件固定在水平滑块上,水平滑块开有螺纹孔,并通过螺纹孔与水平丝杆相连,水平电机转动后,带动水平丝杆转动,使水平滑块上的升降驱动组件沿水平滑轨左右移动,从而使升降滑块上的框架体1随升降驱动组件沿水平滑轨左右移动。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水平驱动组件也可以采用另一种结构,水平驱动组件包括水平电机、皮带和两个同步轮,两个同步轮分别设置在水平驱动组件的左右两端,水平电机与其中一个同步轮相连,两个同步轮之间通过皮带相连,水平滑块滑动设置在水平滑轨上,升降驱动组件固定在水平滑块上,并与皮带固定相连,水平电机转动后,带动与水平电机相连的同步轮转动,通过皮带使另一个同步轮转动,在皮带转动的过程中,带动水平滑块上的升降驱动组件沿水平滑轨左右移动,从而使升降滑块上的框架体1随升降驱动组件沿水平滑轨左右移动。

由上述内容可知,第一移动机构和第二移动机构的具体结构是通过现有部件实现的,在此虽然没有提供相应的附图,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能够理解。此外,第一驱动组件还可以为升降驱动组件,相应地,第一移动轨道为升降轨道,使得框架体1只能上下移动,第一驱动组件也可以为水平驱动组件,相应地,第一移动轨道为水平轨道,使得框架体1只能左右移动;同样地,第二驱动组件还可以为升降驱动组件,相应地,第二移动轨道为升降轨道,使得拍摄设备2只能上下移动,第二驱动组件也可以为水平驱动组件,相应地,第二移动轨道为水平轨道,使得拍摄设备2只能左右移动。

所述输入设备3采用触摸屏,用于人机交互,其设置在框架体1前部的下方,并与框架体1的下边缘固定相连,用户可以对输入设备3进行操作,将指令反馈给控制设备4。

所述控制设备4采用工控机,可以根据输入设备3的指令,将拍摄设备2采集的图像经过实时处理后分为两部分显示在第一屏幕5和第二屏幕6上,同时具有拍摄、重拍、语音识别、图像优化处理、特效处理、与外部网络进行通讯、上传数据、下载数据、打印等多种功能。

所述第一屏幕5和第二屏幕6采用平板屏幕,其中第一屏幕5通过螺钉与螺纹孔配合固定在框架体1顶部内侧的卡位上,第二屏幕6通过螺钉与螺纹孔配合固定在框架体1底部内侧的卡位上,可以将控制设备4从拍摄设备2采集到的人像信息经过运算分为两部分显示在第一屏幕5和第二屏幕6上,此图像为动态实时的画面,与拍摄设备2采集到的人像实时同步。

所述第一单向透视镜7分别与框架体1的顶部平面、前部平面和后部平面形成一定角度的夹角(最佳45度),并分别与框架体1的左部平面和右部平面垂直,其第一反射面72朝向框架体1的前部和顶部交界处,第一透光面71朝向框架体1的后部和底部交界处,第二单向透视镜8分别与框架体1的底部平面、前部平面和后部平面形成一定角度的夹角(最佳45度),并分别与框架体1的左部平面和右部平面垂直,其第二反射面82朝向框架体1的前部和底部交界处,第二透光面81朝向框架体1的后部和顶部交界处,也就是说第一单向透视镜7和第二单向透视镜8之间的第三夹角最佳角度为90度,第一屏幕5、第二屏幕6、第一单向透视镜7和第二单向透视镜8在框架体1内构成垂直m字型结构,可以减少整个拍摄装置前后之间的厚度;第一反射面72和第二反射面82镀有一层具有单面反射性能的材料,能够实现镜面成像,且成像不存在重影,保证成像清晰,能够将光线进行一定角度拐弯,即将第一屏幕5和第二屏幕6的光线反射到人眼,让位于框架体1前部的人接收到第一屏幕5通过第一单向透视镜7以及第二屏幕6通过第二单向透视镜8反射到人眼的图像,让用户看到组合的图像,由于拍摄设备2位于第一单向透视镜7和第二单向透视镜8的后方,且拍摄设备2的镜头朝向第一透光面71和第二透光面81的相连处,外部光线通过第一单向透视镜7和第二单向透视镜8射入拍摄设备2,拍摄设备2的镜头透过第一单向透视镜7与第二单向透视镜8的相连处,然后透过钢化玻璃9拍摄人像;两块单向透视镜的原理是:第一反射面72和第二反射面82一侧的光线强于第一透光面71和第二透光面72一侧的光线,第一反射面72和第二反射面72能够呈现镜面反射,使得用户通过第一单向透视镜7与第二单向透视镜8的相连处看到的是第一屏幕5和第二屏幕6显示的图像组合,并且看不到拍摄设备2,同时在拍摄设备2拍摄时,拍摄设备2的镜头又能透过第一单向透视镜7与第二单向透视镜8的相连处捕捉到人像。

如图26和图28所示,本实施例的拍摄装置的拍摄原理如下:

拍摄设备2的一侧无光源,且由于拍摄设备2的镜头朝向第一透光面71和第二透光面81的相连处,拍摄设备2能够透过第一单向透视镜7与第二单向透视镜8的相连处、钢化玻璃9拍摄到用户的清晰影像并传送给控制设备4,控制设备4根据拍摄设备2获取的图像情况,控制第一移动机构上下移动框架体1,使第一单向透视镜7与第二单向透视镜8的相连处(即两块单向透视镜的相交线)正对人脸,必要时控制第一移动机构左右移动框架体1和/或第二移动机构移动拍摄设备2,使人脸居中,然后控制设备4将人像分为两部分输出,再分别呈现在第一屏幕5和第二屏幕6上(即分屏显示),其中第一屏幕5显示人像脖子以上的部分,第二屏幕6显示人像脖子以下的部分;从第一屏幕5的方向观察第一单向透视镜7,以及从第二屏幕6的方向观察第二单向透视镜8,第一屏幕5和第二屏幕6发出较强光线,第一单向透视镜7的第一反射面72和第二单向透视镜8的第二反射面82呈现良好的反射成像效果,由于第一单向透视镜7所在平面与第一屏幕5所在平面成一定夹角,第二单向透视镜8所在平面也与第二屏幕6所在平面成一定夹角,第一单向透视镜7能将第一屏幕5上显示的图像反射出去,第二单向透视镜8也能将第二屏幕6上显示的图像反射出去,即用户观察的方向,第一单向透视镜7和第二单向透视镜8组合呈现的镜像即用户整体图像,因此用户能够实时看到第一屏幕5和第二屏幕6显示的图像组合,且由于拍摄设备2的一侧无光源,用户只能看到第一屏幕5和第二屏幕6的图像而不会看到拍摄设备2;由于用户看到的第一屏幕5和第二屏幕6的图像是经过第一单向透视镜7和第二单向透视镜8反射的镜面图像,而因为拍摄设备2直接采集用户人像,为保证用户看到拍摄设备2采集的用户人像,控制设备4会对采集到的用户人像进行相应的镜像翻转处理,才通过第一屏幕5和第二屏幕6进行分屏显示,这样用户通过第一单向透视镜7与第二单向透视镜8的相连处看到的图像即为用户人像了。

控制设备4根据拍摄设备2获取的图像情况,控制第一移动机构上下移动框架体1,使第一单向透视镜7与第二单向透视镜8的相连处正对人脸,具体为:控制设备4通过拍摄设备2获取图像,当识别到图像有人脸时,采用人脸跟踪算法,在每一帧快速定位人脸的人眼位置,然后自动判断人脸中眼睛水平位置(人眼水平线),然后通过比对当前的人眼水平线与单向透视镜闭合线(指两块单向透视镜的相交线)的差值,得出人眼水平线对比框架体1的偏移方向与距离,以此根据来驱动第一移动机构移动框架体1向人眼水平线移动,通过上下移动框架体1的位置致使单向透视镜闭合线正对人眼水平线。

实施例10:

如图29~图3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所见即所得镜像拍摄装置,该拍摄装置包括框架体1、拍摄设备2、输入设备3、控制设备4、第一屏幕5、第二屏幕6、第一单向透视镜7、第二单向透视镜8、第一移动机构(图中未示出)和第二移动机构(图中未示出),框架体1为长方体结构,其具有前部、后部、顶部、底部、左部和右部,且前部开口,第一屏幕5设置在框架体1的左部,具体设置在框架体1的左部内侧,第二屏幕6设置在框架体1的右部,具体设置在框架体1的右部内侧,第一单向透视镜7和第一单向透视镜8安装在框架体1内部,第一单向透视镜7的一端接近或接触第一屏幕5,并与第一屏幕5呈一定角度的第一夹角,第二单向透视镜8的一端接近或接触第二屏幕6,并与第二屏幕6呈一定角度的第二夹角,第一单向透视镜7的另一端与第二单向透视镜8的另一端相连,可以理解,在这两端相连后,第一单向透视镜7与第二单向透视镜8必定呈一定角度的第三夹角,该第三夹角为第一夹角与第二夹角之和,第一单向透视镜7具有第一透光面71和第一反射面72,第二单向透视镜8具有第二透光面81和第二反射面82,拍摄设备2和第二移动机构设置在框架体1内部,且拍摄设备2和第二移动机构均位于单向透视镜6的后方,控制设备4分别与拍摄设备2、输入设备3、第一屏幕5、第二屏幕6、第一移动机构、第二移动机构相连。

本实施例的框架体1的左部内侧设置有与第一屏幕5的尺寸相匹配的卡位和用于固定第一屏幕5的螺纹孔,相应地,第一屏幕5通过螺钉与螺纹孔配合固定在框架体1左部内侧的卡位上,框架体1的右部内侧设置有与第一屏幕5的尺寸相匹配的卡位和用于固定第二屏幕6的螺纹孔,相应地,第二屏幕6通过螺钉与螺纹孔配合固定在框架体1右部内侧的卡位上;本实施例的拍摄设备2、输入设备3、控制设备4、第一移动机构、第二移动机构的具体说明同实施例9。

本实施例的第一单向透视镜7分别与框架体1的左部平面、前部平面和后部平面形成一定角度的夹角形成一定角度的夹角(最佳45度),并分别与框架体1的顶部平面和底部平面垂直,其第一反射面72朝向框架体1的前部和左部交界处,第一透光面71朝向框架体1的后部和右部交界处,第二单向透视镜8分别与框架体1的右部平面、前部平面和后部平面形成一定角度的夹角(最佳45度),并分别与框架体1的左部平面和右部平面垂直,其第二反射面82朝向框架体1的前部和右部交界处,第二透光面81朝向框架体1的后部和左部交界处,也就是说第一单向透视镜7和第二单向透视镜8之间的第三夹角最佳角度为90度,第一屏幕5、第二屏幕6、第一单向透视镜7和第二单向透视镜8在框架体1内构成水平m字型结构,可以减少整个拍摄装置前后之间的厚度;第一反射面72和第二反射面82镀有一层具有单面反射性能的材料,能够实现镜面成像,且成像不存在重影,保证成像清晰,能够将光线进行一定角度拐弯,即将第一屏幕5和第二屏幕6的光线反射到人眼,让位于框架体1前部的人接收到第一屏幕5通过第一单向透视镜7以及第二屏幕6通过第二单向透视镜8反射到人眼的图像,让用户看到组合的图像,由于拍摄设备2位于第一单向透视镜7和第二单向透视镜8的后方,且拍摄设备2的镜头朝向第一透光面71和第二透光面81的相连处,外部光线通过第一单向透视镜7和第二单向透视镜8射入拍摄设备2,拍摄设备2的镜头透过第一单向透视镜7与第二单向透视镜8的相连处,然后透过钢化玻璃9拍摄人像;两块单向透视镜的原理是:第一反射面72和第二反射面82一侧的光线强于第一透光面71和第二透光面72一侧的光线,第一反射面72和第二反射面72能够呈现镜面反射,使得用户通过第一单向透视镜7与第二单向透视镜8的相连处看到的是第一屏幕5和第二屏幕6显示的图像组合,并且看不到拍摄设备2,同时在拍摄设备2拍摄时,拍摄设备2的镜头又能透过第一单向透视镜7与第二单向透视镜8的相连处捕捉到人像。

如图29和图31所示,本实施例的拍摄装置的拍摄原理如下:

拍摄设备2的一侧无光源,且由于拍摄设备2的镜头朝向第一透光面71和第二透光面81的相连处,拍摄设备2能够透过第一单向透视镜7与第二单向透视镜8的相连处、钢化玻璃9拍摄到用户的清晰影像并传送给控制设备4,控制设备4根据拍摄设备2获取的图像情况,控制第一移动机构左右移动框架体1,使第一单向透视镜7与第二单向透视镜8的相连处(即两块单向透视镜的相交线)正对人脸,必要时控制第一移动机构上下移动框架体1和/或第二移动机构移动拍摄设备2,使人脸居中,然后控制设备4将人像分为两部分输出,再分别呈现在第一屏幕5和第二屏幕6上(即分屏显示),其中第一屏幕5显示人像左半身部分,第二屏幕6显示人像右半身部分;从第一屏幕5的方向观察第一单向透视镜7,以及从第二屏幕6的方向观察第二单向透视镜8,第一屏幕5和第二屏幕6发出较强光线,第一单向透视镜7的第一反射面72和第二单向透视镜8的第二反射面82呈现良好的反射成像效果,由于第一单向透视镜7所在平面与第一屏幕5所在平面成一定夹角,第二单向透视镜8所在平面也与第二屏幕6所在平面成一定夹角,第一单向透视镜7能将第一屏幕5上显示的图像反射出去,第二单向透视镜8也能将第二屏幕6上显示的图像反射出去,即用户观察的方向,第一单向透视镜7和第二单向透视镜8组合呈现的镜像即用户整体图像,因此用户能够实时看到第一屏幕5和第二屏幕6显示的图像组合,且由于拍摄设备2的一侧无光源,用户只能看到第一屏幕5和第二屏幕6的图像而不会看到拍摄设备2;由于用户看到的第一屏幕5和第二屏幕6的图像是经过第一单向透视镜7和第二单向透视镜8反射的镜面图像,而因为拍摄设备2直接采集用户人像,为保证用户看到拍摄设备2采集的用户人像,控制设备4会对采集到的用户人像进行相应的镜像翻转处理,才通过第一屏幕5和第二屏幕6进行分屏显示,这样用户通过第一单向透视镜7与第二单向透视镜8的相连处看到的图像即为用户人像了。

控制设备4根据拍摄设备2获取的图像情况,控制第一移动机构左右移动框架体1,使第一单向透视镜7与第二单向透视镜8的相连处正对人脸,具体为:控制设备4通过拍摄设备2获取图像,当识别到图像有人脸时,采用人脸跟踪算法,在每一帧快速定位人脸的人眼位置,然后自动判断人脸中两眼之间的中心位置(人脸中线),然后通过比对当前的人脸中线与单向透视镜闭合线(指两块单向透视镜相交线)的差值,得出人脸中线对比框架体1的偏移方向与距离,以此根据来驱动第一移动机构带动框架体1向人脸中线移动,通过左右移动框架体1的位置致使单向透视镜闭合线正对人脸中线。

实施例11:

如图32~图3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所见即所得镜像拍摄装置,该拍摄装置包括框架体1、拍摄设备2、输入设备3、控制设备4、第一屏幕5、第二屏幕6、第一投影仪10、第二投影仪11、第一单向透视镜7、第二单向透视镜8、第一移动机构(图中未示出)和第二移动机构(图中未示出),框架体1为长方体结构,其具有前部、后部、顶部、底部、左部和右部,且前部开口,第一屏幕5设置在框架体1的顶部,具体设置在框架体1的顶部内侧,第二屏幕6设置在框架体1的底部,具体设置在框架体1的底部内侧,第一投影仪10和第二投影仪11安装在框架体1内部,第一投影仪10的镜头朝向第一屏幕5,可以将控制设备4输出的一部分人像投射在第一屏幕5上,第二投影仪11的镜头第二屏幕6,可以将控制设备4输出的另一部分人像投射在第二屏幕6上,第一单向透视镜7和第一单向透视镜8均为平板状矩形结构,且安装在框架体1内部,第一单向透视镜7的一端接近或接触第一屏幕5,并与第一屏幕5呈一定角度的第一夹角,第二单向透视镜8的一端接近或接触第二屏幕6,并与第二屏幕6呈一定角度的第二夹角,第一单向透视镜7的另一端与第二单向透视镜8的另一端相连,可以理解,在这两端相连后,第一单向透视镜7与第二单向透视镜8必定呈一定角度的第三夹角,该第三夹角为第一夹角与第二夹角之和,第一单向透视镜7具有第一透光面71和第一反射面72,第二单向透视镜8具有第二透光面81和第二反射面82,拍摄设备2和第二移动机构设置在框架体1内部,且拍摄设备2和第二移动机构均位于单向透视镜6的后方,控制设备4分别与拍摄设备2、输入设备3、第一投影仪10、第二投影仪11、第一移动机构、第二移动机构相连。

所述第一单向透视镜7分别与框架体1的顶部平面、前部平面和后部平面形成一定角度的夹角(最佳45度),并分别与框架体1的左部平面和右部平面垂直,其第一反射面72朝向框架体1的前部和顶部交界处,第一透光面71朝向框架体1的后部和底部交界处,第二单向透视镜8分别与框架体1的底部平面、前部平面和后部平面形成一定角度的夹角(最佳45度),并分别与框架体1的左部平面和右部平面垂直,其第二反射面82朝向框架体1的前部和底部交界处,第二透光面81朝向框架体1的后部和顶部交界处,也就是说第一单向透视镜7和第二单向透视镜8之间的第三夹角最佳角度为90度,第一屏幕5、第二屏幕6、第一单向透视镜7和第二单向透视镜8在框架体1内构成垂直m字型结构,可以减少整个拍摄装置前后之间的厚度;第一反射面72和第二反射面82镀有一层具有单面反射性能的材料,能够实现镜面成像,且成像不存在重影,保证成像清晰,能够将光线进行一定角度拐弯,即将第一屏幕5和第二屏幕6的光线反射到人眼,让位于框架体1前部的人接收到第一屏幕5通过第一单向透视镜7以及第二屏幕6通过第二单向透视镜8反射到人眼的图像,让用户看到组合的图像,由于拍摄设备2位于第一单向透视镜7和第二单向透视镜8的后方,且拍摄设备2的镜头朝向第一透光面71和第二透光面81的相连处,外部光线通过第一单向透视镜7和第二单向透视镜8射入拍摄设备2,拍摄设备2的镜头透过第一单向透视镜7与第二单向透视镜8的相连处,然后透过钢化玻璃9拍摄人像;两块单向透视镜的原理是:第一反射面72和第二反射面82一侧的光线强于第一透光面71和第二透光面72一侧的光线,第一反射面72和第二反射面72能够呈现镜面反射,使得用户通过第一单向透视镜7与第二单向透视镜8的相连处看到的是第一屏幕5和第二屏幕6显示的图像组合,并且看不到拍摄设备2,同时在拍摄设备2拍摄时,拍摄设备2的镜头又能透过第一单向透视镜7与第二单向透视镜8的相连处捕捉到人像;本实施例的拍摄设备2、输入设备3、控制设备4、第一移动机构、第二移动机构的具体说明同实施例9。

如图32和图34所示,本实施例的拍摄装置的拍摄原理如下:

拍摄设备2的一侧无光源,且由于拍摄设备2的镜头朝向第一透光面71和第二透光面81的相连处,拍摄设备2能够透过第一单向透视镜7与第二单向透视镜8的相连处、钢化玻璃9拍摄到用户的清晰影像并传送给控制设备4,控制设备4根据拍摄设备2获取的图像情况,控制第一移动机构上下移动框架体1,使第一单向透视镜7与第二单向透视镜8的相连处(即两块单向透视镜的相交线)正对人脸,必要时控制第一移动机构左右移动框架体1和/或第二移动机构移动拍摄设备2,使人脸居中,然后控制设备4将人像分为两部分输出,再分别通过第一投影仪10和第二投影仪11投射在第一屏幕5和第二屏幕6上,其中第一屏幕5显示人像脖子以上的部分,第二屏幕6显示人像脖子以下的部分;从第一屏幕5的方向观察第一单向透视镜7,以及从第二屏幕6的方向观察第二单向透视镜8,第一屏幕5和第二屏幕6发出较强光线,第一单向透视镜7的第一反射面72和第二单向透视镜8的第二反射面82呈现良好的反射成像效果,由于第一单向透视镜7所在平面与第一屏幕5所在平面成一定夹角,第二单向透视镜8所在平面也与第二屏幕6成一定夹角,第一单向透视镜7能将第一屏幕5上显示的图像反射出去,第二单向透视镜8也能将第二屏幕5上显示的图像反射出去,即用户观察的方向,第一单向透视镜7和第二单向透视镜8组合呈现的镜像即用户整体图像,因此用户能够实时看到第一屏幕5和第二屏幕6显示的图像组合,且由于拍摄设备2的一侧无光源,用户只能看到第一屏幕5和第二屏幕6的图像而不会看到拍摄设备2;由于用户看到的第一屏幕5和第二屏幕6的图像是经过第一单向透视镜7和第二单向透视镜8反射的镜面图像,而因为拍摄设备2直接采集用户人像,为保证用户看到拍摄设备2采集的用户人像,控制设备4会对采集到的用户人像进行相应的镜像翻转处理,才通过第一投影仪10和第二投影仪11分为两部分进行投射,这样用户通过第一单向透视镜7与第二单向透视镜8的相连处看到的图像即为用户人像了。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拍摄装置还包括第一棱镜(图中未示出)和第二棱镜(图中未示出),第一投影仪10的镜头发出的光线透过第一棱镜投射在第一屏幕5上,即第一投影仪10可以透过第一棱镜将控制设备4输出的一部分人像投射在第一屏幕5上,第二投影仪11的镜头发出的光线透过第二棱镜投射在第二屏幕6上,即第二投影仪11可以透过第二棱镜将控制设备4输出的另一部分人像投射在第二屏幕6上。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第一屏幕5需要保证第一投影仪10投射的图像清晰,可以为框架体1的顶部平面,也可以为贴上投影贴膜或者涂上投影涂层的顶部平面,还可以为安装在框架体1顶部的投影幕布等,同样地,第二屏幕6需要保证第二投影仪11投射的图像清晰,可以为框架体1的底部平面,也可以为贴上投影贴膜或者涂上投影涂层的底部平面,还可以为安装在框架体1底部的投影幕布等。

实施例12:

如图35~图3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所见即所得镜像拍摄装置,该拍摄装置包括框架体1、拍摄设备2、输入设备3、控制设备4、第一屏幕5、第二屏幕6、第一投影仪10、第二投影仪11、第一单向透视镜7、第二单向透视镜8、第一移动机构(图中未示出)和第二移动机构(图中未示出),框架体1为长方体结构,其具有前部、后部、顶部、底部、左部和右部,且前部开口,第一屏幕5设置在框架体1的左部,具体设置在框架体1的左部内侧,其可以为框架体1的左部平面,也可以为贴上投影贴膜或者涂上投影涂层的左部平面,还可以为安装在框架体1左部的投影幕布等,第二屏幕6设置在框架体1的右部,具体设置在框架体1的右部内侧,可以为框架体1的右部平面,也可以为贴上投影贴膜或者涂上投影涂层的右部平面,还可以为安装在框架体1右部的投影幕布等,第一投影仪10和第二投影仪11安装在框架体1内部,第一投影仪10的镜头朝向第一屏幕5,可以将控制设备4输出的一部分人像投射在第一屏幕5上,第二投影仪11的镜头朝向第二屏幕5,可以将控制设备4输出的另一部分人像投射在第一屏幕5上,第一单向透视镜7和第一单向透视镜8均为平板状矩形结构,且安装在框架体1内部,第一单向透视镜7的一端接近或接触第一屏幕5,并与第一屏幕5呈一定角度的第一夹角,第二单向透视镜8的一端接近或接触第二屏幕6,并与第二屏幕6呈一定角度的第二夹角,第一单向透视镜7的另一端与第二单向透视镜8的另一端相连,可以理解,在这两端相连后,第一单向透视镜7与第二单向透视镜8必定呈一定角度的第三夹角,该第三夹角为第一夹角与第二夹角之和,第一单向透视镜7具有第一透光面71和第一反射面72,第二单向透视镜8具有第二透光面81和第二反射面82,拍摄设备2和第二移动机构设置在框架体1内部,且拍摄设备2和第二移动机构均位于单向透视镜6的后方,控制设备4分别与拍摄设备2、输入设备3、第一投影仪10、第二投影仪11、第一移动机构、第二移动机构相连。

本实施例的第一单向透视镜7分别与框架体1的左部平面、前部平面和后部平面形成一定角度的夹角形成一定角度的夹角(最佳45度),并分别与框架体1的顶部平面和底部平面垂直,其第一反射面72朝向框架体1的前部和左部交界处,第一透光面71朝向框架体1的后部和右部交界处,第二单向透视镜8分别与框架体1的右部平面、前部平面和后部平面形成一定角度的夹角(最佳45度),并分别与框架体1的左部平面和右部平面垂直,其第二反射面82朝向框架体1的前部和右部交界处,第二透光面81朝向框架体1的后部和左部交界处,也就是说第一单向透视镜7和第二单向透视镜8之间的第三夹角最佳角度为90度,第一屏幕5、第二屏幕6、第一单向透视镜7和第二单向透视镜8在框架体1内构成水平m字型结构,可以减少整个拍摄装置前后之间的厚度;第一反射面72和第二反射面82镀有一层具有单面反射性能的材料,能够实现镜面成像,且成像不存在重影,保证成像清晰,能够将光线进行一定角度拐弯,即将第一屏幕5和第二屏幕6的光线反射到人眼,让位于框架体1前部的人接收到第一屏幕5通过第一单向透视镜7以及第二屏幕6通过第二单向透视镜8反射到人眼的图像,让用户看到组合的图像,由于拍摄设备2位于第一单向透视镜7和第二单向透视镜8的后方,且拍摄设备2的镜头朝向第一透光面71和第二透光面81的相连处,外部光线通过第一单向透视镜7和第二单向透视镜8射入拍摄设备2,拍摄设备2的镜头透过第一单向透视镜7与第二单向透视镜8的相连处,然后透过钢化玻璃9拍摄人像;两块单向透视镜的原理是:第一反射面72和第二反射面82一侧的光线强于第一透光面71和第二透光面72一侧的光线,第一反射面72和第二反射面72能够呈现镜面反射,使得用户通过第一单向透视镜7与第二单向透视镜8的相连处看到的是第一屏幕5和第二屏幕6显示的图像组合,并且看不到拍摄设备2,同时在拍摄设备2拍摄时,拍摄设备2的镜头又能透过第一单向透视镜7与第二单向透视镜8的相连处捕捉到人像;本实施例的拍摄设备2、输入设备3、控制设备4、第一移动机构、第二移动机构的具体说明同实施例9。

如图35和图37所示,本实施例的拍摄装置的拍摄原理如下:

拍摄设备2的一侧无光源,且由于拍摄设备2的镜头朝向第一透光面71和第二透光面81的相连处,拍摄设备2能够透过第一单向透视镜7与第二单向透视镜8的相连处、钢化玻璃9拍摄到用户的清晰影像并传送给控制设备4,控制设备4根据拍摄设备2获取的图像情况,控制第一移动机构左右移动框架体1,使第一单向透视镜7与第二单向透视镜8的相连处(即两块单向透视镜的相交线)正对人脸,必要时控制第一移动机构上下移动框架体1和/或第二移动机构移动拍摄设备2,使人脸居中,然后控制设备4将人像分为两部分输出,再分别通过第一投影仪10和第二投影仪11投射在第一屏幕5和第二屏幕6上,其中第一屏幕5显示人像左半身部分,第二屏幕6显示人像右半身部分;从第一屏幕5的方向观察第一单向透视镜7,以及从第二屏幕6的方向观察第二单向透视镜8,第一屏幕5和第二屏幕6发出较强光线,第一单向透视镜7的第一反射面72和第二单向透视镜8的第二反射面82呈现良好的反射成像效果,由于第一单向透视镜7所在平面与第一屏幕5所在平面成一定夹角,第二单向透视镜8所在平面也与第二屏幕6所在平面成一定夹角,第一单向透视镜7能将第一屏幕5上显示的图像反射出去,第二单向透视镜8也能将第二屏幕6上显示的图像反射出去,即用户观察的方向,第一单向透视镜7和第二单向透视镜8组合呈现的镜像即用户整体图像,因此用户能够实时看到第一屏幕5和第二屏幕6显示的图像组合,且由于拍摄设备2的一侧无光源,用户只能看到第一屏幕5和第二屏幕6的图像而不会看到拍摄设备2;由于用户看到的第一屏幕5和第二屏幕6的图像是经过第一单向透视镜7和第二单向透视镜8反射的镜面图像,而因为拍摄设备2直接采集用户人像,为保证用户看到拍摄设备2采集的用户人像,控制设备4会对采集到的用户人像进行相应的镜像翻转处理,才通过第一投影仪10和第二投影仪11分为两部分进行投射,这样用户通过第一单向透视镜7与第二单向透视镜8的相连处看到的图像即为用户人像了。

上述实施例9~12的拍摄装置具体拍摄流程如下:

s1、拍摄装置接收用户的唤醒指令,待机状态转为工作状态,唤醒指令可以且不仅限于为以下指令的任意一种:

a)语音指令;b)红外人体检测;c)触摸点击;d)摇杆与按钮;e)遥控器。

s2、拍摄装置发出提示引导用户使用,提示可以且不仅限于为以下提示的任意一种或者多种:

a)语音提示;b)显示提示;c)帮助说明文本;d)图形提示。

s3、控制设备4通过拍摄设备2获取图像信息,把所获取的图像实时显示在第一屏幕5和第二屏幕6上,并对图像进行分析,自动判断人像位置,并控制第一移动机构带动框架体1和/或第二移动机构带动拍摄设备2移动到最佳的拍摄位置,位置调整完成后,提示用户发出拍摄指令。

s4、拍摄装置接收用户的拍摄指令,拍摄指令可以且不仅限于为以下指令的任意一种:

a)预设语音指令;b)按钮点击;c)预设表情、动作指令;d)触摸点击;e)遥控器。

s5、拍摄设备2拍摄用户,控制设备4将拍摄获取的人像跟系统内的预设参数进行比对,对人像进行处理(如裁剪等),完成后进行翻转,并将翻转后的人像分为两部分显示在第一屏幕5和第二屏幕6上供用户确认。

s6、拍摄设备2连续拍摄用户,控制设备4将拍摄获取的多个图像进行运算,筛选并处理得出效果较好图像,供用户预览选择。

s7、拍摄装置接收用户的确认指令,确认指令可以且不仅限于为以下指令的任意一种:

a)预设语音指令;b)按钮点击;c)预设表情、动作指令;d)触摸点击;e)遥控器。

s8、拍摄装置将相片发送给用户,发送方式可以且不仅限于为以下方式的任意一种:

a)打印发送,如远程打印、直接打印等;b)互联网发送,如qq、微信、邮件等。

上述实施例1~12中,所述拍摄设备2还可以为摄像头2或其他可进行拍摄、图像采集设备;所述输入设备3还可以鼠标、键盘、蓝牙设备、无线设备、红外线设备、摇杆、语音设备等其他输入设备,输入设备3还可以设置在框架体1的前部左侧或右侧,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用户除了采用输入设备3输入指令外,用户还可以通过动作(如各种手势等)输入指令,由拍摄设备2拍摄并进行用户的动作识别来接收指令;所述控制设备4还可以为平板、手机、树莓派及其他开发版等其他可进行运算的设备,且控制设备4不限于图中所展示的位置。

实施例13:

如图3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机,该终端机可以为自助拍摄终端机、自助拍摄与办证一体终端机等,其包括机箱12和上述实施例1~12中的拍摄装置,该拍摄装置设置在机箱12内。

实施例14:

如图3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机,该终端机为一种便携式的终端机,其尺寸远远小于实施例13的终端机,同样地,上述实施例1~12中的拍摄装置设置在该终端机的机箱12内。

实施例15:

如图40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4的终端机基础上,增加一伸缩部件13,该伸缩部件13与机箱12的顶部相连,因此伸缩部件13可相对机箱12伸缩,且伸缩部件13的末端设有升降背景布14,在使用时,可以将升降背景布14放下,提供了完善的人像拍摄环境。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拍摄装置实现了“所见即所得”的效果,利用单向透视镜的原理,可以将一块单向透视镜设置在一个框架体内部,使用户正视单向透视镜反射的镜像,同时由于拍摄设备的镜头透过单向透视镜朝向框架体开口,因此用户可以从镜像中看到拍摄设备投影的效果,此外还设置了移动机构,控制设备可以根据拍摄设备获取的图像情况,快速控制移动机构移动框架体和/或拍摄设备,使人脸居中,最终使获得的是“所见即所得”的相片效果,用户只需要正视单向透视镜反射出的实时拍摄的人像,就可以像照镜子那样实时看到自己的表现并及时纠正,改善了用户体验同时提高了自助拍摄的效率、提升了照片的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专利可选的实施例,但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专利所公开的范围内,根据本发明专利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专利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属于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