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螺旋轨道升降的麦克风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73276发布日期:2018-11-07 21:46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置螺旋轨道升降的麦克风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专利涉及一种麦克风支架,尤其涉及一种内置螺旋道轨升降的麦克风支架。



背景技术:

现时的麦克风升降支架有很多种:通常的是由一条主杆套住副杆,再在接口处装上螺旋紧松把手,升降都由螺旋紧松把手来控制。每次升或降都要经过顺时针旋转打开、时针收紧,才能把副管收紧,达到想要的高度;还有其它的如—梯级升降装置支架、滑块升降装置支架等都存在不同情度的缺陷,这是传统麦克风升降支架不足之处。

随着麦克风升降支架的普及和广泛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使用不便就和缺陷慢慢呈现出来。因为传统麦克风升降支架要拧松手柄后才能升或降到合适的高度,到达合适的高度后又需要拧紧手柄固定锁定到合适的高度不让升降麦克风的副杆下滑、之前有几种升降麦克风支架结构均未能克服以上之缺点,故此,这是能克服和解决以上不足之处—一种内置螺旋轨道升降的麦克风支架应运而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内置螺旋轨道升降的麦克风支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置螺旋轨道升降的麦克风支架,包括圆管,所述圆管内表面开有两条交叉的升降螺旋导轨槽,所述圆管内套装有椭圆管,所述椭圆管上端套装有把手,所述把手一侧表面开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滑块固定位,所述滑块固定位一侧表面开有一对的螺丝孔,一对所述螺丝孔螺丝连接有按压释放键,所述凹槽内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一端连接有释放键弹出块,所述凹槽内设有复位压片,所述复位压片连接有制动牵引线,所述制动牵引线穿过椭圆管连接有齿合制动块,所述齿合制动块嵌装在齿合式自动升降装置基座内,所述齿合式升降装置基座表面套装有升降导航滑轮,所述齿合式自动升降装置基座表面位于升降导航滑轮上端套装有顶部压片。

优选的,所述把手上表面设有螺牙。

优选的,所述升降导航滑轮可以在升降螺旋导轨槽内滑动。

优选的,所述升降螺旋导轨槽为梯形槽。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制作的内置螺旋轨道升降的麦克风支架,适合各种表演娱乐场所和环境:广场、电影院、大小型的会议厅、大小型的音乐会,并且稳定可靠,造价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内置螺旋轨道升降的麦克风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内置螺旋轨道升降的麦克风支架的局部零件结构图;

图中,1、圆管;2、升降螺旋导轨槽;3、椭圆管;4、把手;5、凹槽;6、滑块固定位;7、螺丝孔;8、按压释放键;9、弹簧;10、释放键弹出块;11、复位压片;12、制动牵引线;13、齿合制动块;14、齿合式自动升降装置基座;15、升降导航滑轮;16、顶部压片;17、螺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2所示的一种内置螺旋轨道升降的麦克风支架,包括圆管1,所述圆管1内表面开有两条交叉的升降螺旋导轨槽2,所述圆管1内套装有椭圆管3,所述椭圆管3上端套装有把手4,所述把手4一侧表面开有凹槽5,所述凹槽5内设有滑块固定位6,所述滑块固定位6一侧表面开有一对的螺丝孔7,一对所述螺丝孔7螺丝连接有按压释放键8,所述凹槽5内设有弹簧9,所述弹簧9一端连接有释放键弹出块10,所述凹槽5内设有复位压片11,所述复位压片11连接有制动牵引线12,所述制动牵引线12穿过椭圆管3连接有齿合制动块13,所述齿合制动块13嵌装在齿合式自动升降装置基座14内,所述齿合式升降装置基座表面套装有升降导航滑轮15,所述齿合式自动升降装置基座14表面位于升降导航滑轮15上端套装有顶部压片16;所述把手4上表面设有螺牙17;所述升降导航滑轮15可以在升降螺旋导轨槽2内滑动;所述升降螺旋导轨槽2为梯形槽。

具体使用时:用手握住把手4,经按压释放键8,释放键弹出块10,通过手的用力按压,复位压片11等作为打开升降开关,拉动制动牵引线12将齿合制动块13与升降导航滑轮15分离,升降导航滑轮15就会可以在升降螺旋导轨槽2内自由滑动,从而达到此支架的升或降,松手后齿合制动块13与升降导航滑轮15连接,升降导航滑轮15就会因相互咬定而不能在转动,随即悬停在接合时的位置,从而固定了椭圆管3的高度,达成此支架的升降,螺丝孔7用来固定滑块固定位6与按压释放键8的连接,螺牙17用来连接麦克风。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