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网口的导轨式MBUS数据采集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59238发布日期:2019-01-02 22:27阅读:508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网口的导轨式MBUS数据采集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数据采集器,具体是一种带网口的导轨式MBUS数据采集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MBUS数据采集器产品主要是非导轨式的,且不带网口,此类产品缺点有:

1、不便于安装在控制柜中。

2、拆装和更换不够方便。

3、如果是无线的,在控制柜中信号不好,需要外接天线,不易与服务器连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网口的导轨式MBUS数据采集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网口的导轨式MBUS数据采集器,包括光电隔离模块、微控制器模块、网络控制模块、MBUS收发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分别连接光电隔离模块、微控制器模块、网络控制模块和MBUS收发模块,光电隔离模块还分别连接微控制器模块和MBUS收发模块,微控制器模还连接网络控制模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MBUS收发模块包括三极管Q3、三极管Q5、电阻R27和MOS管Q1,电阻R27一端接微控制器的发送信号端,另一端接三极管Q3的b极;三极管Q3的c极接电阻R37的一端和光耦Y3-A的2脚,三极管Q3的e极接地;电阻R37的另一端与电阻R38的一端连接,并接到3.3V;光耦Y3-A的1脚接R38的另一端,光耦Y3-B的4脚接5V,3脚接R42和R25的一端;电阻R42另一端接地;电阻R25另一端及三极管三极管Q5的b极;三极管三极管Q5的e极接地,c接电阻R19的一端;三极管Q1是P型MOS管,三极管Q1d 1脚接电阻R19的另一端和R24的一端;三极管Q1的2脚接电阻R24的另一端,并接到36V;三极管Q1的3脚接二极管D2的负极和保险丝F1的一端,其另一端是MBUS的正极输出;二极管D2的另一端接24V。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保险丝F1是自恢复保险丝。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三极管Q3和三极管Q5均为N型三极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三极管Q3和三极管Q5均为N型三极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使用导轨式外壳,便于安装在控制柜中,便于集中布线,外观美观。

2.拆装方便,更换方便

3.带网口,可以直接接到服务器或连接到Internet网络,信号稳定,速度快。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方框图。

图2为MBUS收发模块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一种带网口的导轨式MBUS数据采集器,包括光电隔离模块、微控制器模块、网络控制模块、MBUS收发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分别连接光电隔离模块、微控制器模块、网络控制模块和MBUS收发模块,光电隔离模块还分别连接微控制器模块和MBUS收发模块,微控制器模还连接网络控制模块。

其中,MBUS收发模块包括三极管Q3、三极管Q5、电阻R27和MOS管Q1,电阻R27一端接微控制器的发送信号端,另一端接三极管Q3的b极;三极管Q3的c极接电阻R37的一端和光耦Y3-A的2脚,三极管Q3的e极接地;电阻R37的另一端与电阻R38的一端连接,并接到3.3V;光耦Y3-A的1脚接R38的另一端,光耦Y3-B的4脚接5V,3脚接R42和R25的一端;电阻R42另一端接地;电阻R25另一端及三极管三极管Q5的b极;三极管三极管Q5的e极接地,c接电阻R19的一端;三极管Q1是P型MOS管,三极管Q1d 1脚接电阻R19的另一端和R24的一端;三极管Q1的2脚接电阻R24的另一端,并接到36V;三极管Q1的3脚接二极管D2的负极和保险丝F1的一端,其另一端是MBUS的正极输出;二极管D2的另一端接24V。保险丝F1是自恢复保险丝。三极管Q3和三极管Q5均为N型三极管。三极管Q3和三极管Q5均为N型三极管。

电路的原理是,当微控制器的发送信号是高电平时,MBUS+输出36V;当微控制器的发送信号是低电平时,MBUS+输出24V,完成了MBUS协议所需要的电平调制。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