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93313发布日期:2019-02-01 19:44阅读:693来源:国知局
一种耳撑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配件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耳撑。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常用的入耳式耳机,在使用过程中会耳机容易从使用者耳中脱落,通常都会在耳机上设置耳撑来避免耳机脱落。一种是通过耳撑与耳甲艇配合的形式固定在耳朵上,但耳撑与耳朵不能完全贴合,耳撑与耳朵之间接触面积较小,在运动状态下还是容易出现脱落的情况,而且戴的时间过久容易使耳朵疼痛不适;另一种是采用较大耳撑固定在耳甲腔内来固定耳机,虽然能够解决耳机脱落的问题,但耳朵佩戴不舒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佩戴稳固且舒适度高的耳撑。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耳撑,所述耳撑为喇叭状结构且所述耳撑与耳甲腔匹配,所述耳撑内设有用于与耳机连接的连接腔,所述耳撑的小口径端为耳机连接部,所述耳撑的大口径端设有与耳甲腔贴合的支撑部,连接于所述支撑部与所述耳机连接部之间的部位为所述耳撑的侧壁,所述耳撑的侧壁上设有通孔,且所述通孔沿所述耳撑的轴向方向贯通所述支撑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耳撑由软性材料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耳机连接部和所述支撑部均为圆环形且相互平行,所述连接部的外圆圆心在所述支撑部上的投影与所述支撑部的外圆圆心不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根据所述耳撑的侧壁母线的长度,母线越长,所述通孔越大。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连接腔与耳机可转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支撑部为圆筒结构。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耳撑,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耳撑与耳朵的接触面积,耳撑的侧壁的通孔能够增大耳撑与耳甲腔的摩擦力,支撑部能够卡设在耳甲腔与耳屏之间,使耳机佩戴更加稳固而不容易脱落,且耳撑的形状与耳廓的耳甲腔的形状相匹配,使耳撑贴合地佩戴在耳朵,提高佩戴舒适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耳撑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耳撑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一种耳撑,所述耳撑为喇叭状中空结构且所述耳撑与耳甲腔匹配,所述耳撑内设有用于与耳机连接的连接腔5,所述耳撑的小口径端为耳机连接部1,所述耳撑的大口径端设有与耳甲腔贴合的支撑部2,连接于所述支撑部2与所述耳机连接部1之间的部位为所述耳撑的侧壁3,所述耳撑的侧壁3上设有通孔4,且所述通孔4沿所述耳撑的轴向方向贯通所述支撑部2。

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耳撑与耳朵的接触面积,耳撑的侧壁3的通孔4能够增大耳撑与耳甲腔的摩擦力,支撑部2能够卡设在耳甲腔与耳屏之间,使耳机佩戴更加稳固而不容易脱落,且耳撑的形状与耳廓的耳甲腔的形状相匹配,使耳撑贴合地佩戴在耳朵,提高佩戴舒适度。

更佳地,所述耳撑由软性材料制成,能够使通孔4根据佩戴者耳朵大小进行收缩,能够适合不同耳朵大小的使用者佩戴使用。

如图2所示,所述耳机连接部1和所述支撑部2均为圆环形且相互平行,所述耳机连接部1的外圆圆心在所述支撑部2上的投影与所述支撑部2的外圆圆心不重合,根据所述耳撑的侧壁3母线的长度,母线越长,所述通孔4越大,所述通孔4优选为长条孔,通孔4在耳撑的侧壁3与耳甲腔贴合的部分的两端往中部由小到大排列,使得耳撑的支撑部2支撑耳朵的力在耳撑的侧壁3的两端往中部由强到弱,在保证耳撑的支撑效果的前提下能够减少对耳朵的挤压力,提高耳撑的舒适度。

更佳地,所述连接腔5与耳机可转动连接,使用者能够通过连接腔5调整耳撑的位置,保证耳撑与耳朵更好地贴合。

为增大耳撑与耳朵的接触面积,使耳撑更好地卡设在耳甲腔与耳屏之间,所述支撑部2优选为圆筒结构。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