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腕戴信息终端设备的侧置摄像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14271发布日期:2018-11-30 20:12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军用加固计算机领域,具体为一种腕戴信息终端设备的侧置摄像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设备终端在军用领域已经得到很大的普及。同时,为满足训练的需要,一些腕戴信息终端设备由此产生。

腕戴式单兵通信终端设备的摄像模组固定在设备侧边,首先要解决侧置摄像头固定的问题,同时也需要考虑摄像头抗振动性能来满足单兵战时环境;而且侧置摄像模组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闪光灯无法直接布置在主板上;而且闪光灯工作时瞬时大电流,产生了散热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适于军用的一种腕戴信息终端设备的侧置摄像模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腕戴信息终端设备的侧置摄像模组,包括摄像头1、闪光灯4和固定装置6,通过固定装置6将摄像头1与闪光灯4固定在机壳7的侧面;所述的固定装置6一侧开有摄像头固定腔,另一侧固定连接柔性PCB板5,柔性PCB板5插接在主板上,固定装置6的两端通过螺钉8与机壳7固定连接;

所述柔性PCB板5折弯成L形结构,柔性PCB板5的折弯端配置有闪光灯4和定位孔,柔性PCB板5通过螺钉8固定在固定装置6上,固定装置6上有定位块10,定位块10与定位孔对应设置。

进一步的优选的结构为,所述的摄像头固定腔的内壁上配置有缓冲层。

进一步的优选的结构为,所述的缓冲层为泡棉9。

进一步的优选的结构为,所述的摄像头的外侧配置有摄像头玻璃,摄像头玻璃通过自身背胶粘固与机壳上。

进一步的优选的结构为,所述的闪光灯的外侧配置有闪光灯透镜,闪光灯透镜粘固在机壳上。

进一步的优选的结构为,所述的闪光灯透镜通过防水硅胶粘固在机壳上。

进一步的优选的结构为,所述的固定装置的材质为铝合金。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腕戴信息终端设备的侧置摄像模组和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如下:

1、利用柔性PCB板的L形结构保证闪光灯的灯光垂直侧面射出,从而实现摄像模组侧置。

2、固定装置采用铝合金材料,既能满足闪光灯与PCB板的固定,又能容纳闪光灯工作时,瞬间大电流带来的高热量,避免了柔性PCB板过热变形损坏。

3、压件与泡棉的组合既能实现压紧摄像头,又能保证摄像头在强冲击与震动下不被损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一种腕戴信息终端设备的侧置摄像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固定装置将摄像头固定在外壳上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固定装置与闪光灯固定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腕戴信息终端设备的侧置摄像模组,包括摄像头1、闪光灯4和固定装置6,通过固定装置6将摄像头1与闪光灯4固定在机壳7的侧面;所述的固定装置6一侧开有摄像头固定腔,所述的摄像头固定腔的内壁上配置有缓冲层。所述的缓冲层为泡棉9。所述的摄像头1的外侧配置有摄像头玻璃2,摄像头玻璃2通过自身背胶粘固与机壳7上。

另一侧固定连接柔性PCB板5,柔性PCB板5插接在主板上,固定装置6的两端通过螺钉8与机壳7固定连接;

所述柔性PCB板5折弯成L形结构,柔性PCB板5的折弯端配置有闪光灯4和定位孔,柔性PCB板5通过螺钉8固定在固定装置6上,固定装置6上有定位块10,定位块10与定位孔对应设置。所述的闪光灯4的外侧配置有闪光灯透镜3,闪光灯透镜3通过防水硅胶粘固在机壳7上。所述的固定装置6的材质为铝合金。

具体安装方式:

参照附图1,本实用新型专利摄像模组的组成主要包括:摄像头1、摄像头玻璃2、闪光灯透镜3、闪光灯4、柔性PCB板5、固定装置6摄像头1和柔性PCB板5通过固定装置6固定在机壳7上,闪光灯透镜3通过防水硅胶粘在机壳7上,摄像头玻璃通过自身背胶粘在机壳7上。

参照附图2,固定摄像头的方式为:固定装置6上开摄像头固定腔,并且通过三边的泡棉9压紧摄像头,固定装置6通过两颗螺钉8固定在机壳7上。此结构形式既能准确的为摄像头定位,又能保证摄像头有良好的抗冲击和振动性能。

参照附图3,固定闪光灯的方式为:闪光灯4布置在柔性PCB板5上,柔性PCB板5上开有两个孔,分别为固定孔和定位孔。柔性PCB板5通过固定孔和定位孔固定在固定装置6上,固定装置6的定位块10与定位孔卡合。此固定方式保证闪光灯工作区域与固定装置6有最大接触面积。

固定装置6材料选用易加工、热容高的铝合金材料,保证闪光灯工作时瞬时大电流产生的热量可以被固定装置6充分散失。

通过上面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容易的实现本实用新型。但是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的几种具体实施方式。在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任意组合不同的技术特征,从而实现不同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