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腔体式多媒体高音喇叭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72837发布日期:2019-01-13 17:14阅读:715来源:国知局
一种腔体式多媒体高音喇叭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喇叭,具体涉及一种腔体式多媒体高音喇叭。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高音喇叭,SPL(声压)频宽要求高;鉴于现在的高音喇叭FS(单元的谐振频率)很难降低,同口径增加Mms(震动系统质量)会导致灵敏度降和低高频延伸下降;减少磁液量承受功率下降和失真加大产品不良率增高;使设计很难满足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延伸频宽的腔体式多媒体高音喇叭。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腔体式多媒体高音喇叭,包括支架、与支架连接的振动系统和用于驱动振动系统的磁路系统,振动系统包括膜片和音圈,音圈和设置于支架上端的膜片连接,磁路系统底端设置有后腔壳,后腔壳的容腔内设置有吸音棉。

进一步地,所述磁路系统上端设置有不织布。

进一步地,所述磁路系统包括中穿极片、中穿磁钢和中穿U铁,所述后腔壳与中穿U铁连接,中穿U铁上设置有中穿磁钢,中穿磁钢上设置有中穿极片,所述不织布设置于中穿极片上。

进一步地,所述中穿U铁的底端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后腔壳上端插入环形凹槽内。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增加高音喇叭后腔容积,在不改变客户喇叭安装口径情况下,做到延伸SPL频宽,使喇叭分频时频段衔接更均衡。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腔体式多媒体高音喇叭剖视图;

图2为一种腔体式多媒体高音喇叭立体图;

图3为一种腔体式多媒体高音喇叭爆炸图;

图4为一种腔体式多媒体高音局部示意图。

其中,1-支架,2-膜片,3-音圈,4-不织布,5-中穿极片,6-中穿磁钢,7-中穿U铁,8-后腔壳,9-吸音棉。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4所示,一种腔体式多媒体高音喇叭,包括支架1、与支架1连接的振动系统和用于驱动振动系统的磁路系统,振动系统包括膜片2和音圈3,音圈3和设置于支架1上端的膜片2连接,磁路系统上端设置有不织布4,磁路系统底端设置有后腔壳8,后腔壳8的容腔内设置有吸音棉9。

本实施例中,磁路系统包括中穿极片5、中穿磁钢6和中穿U铁7,后腔壳8与中穿U铁7连接,中穿U铁7上设置有中穿磁钢6,中穿磁钢6上设置有中穿极片5,不织布4设置于中穿极片5上端。音圈3设置于中穿极片5的外侧。

本实施例中,中穿U铁7的底端设置有环形凹槽,后腔壳8上端插入环形凹槽内。

本实用新型包括有支架1、膜片2、音圈3、不织布4、中穿极片5、中穿磁钢6、中穿U铁7、后腔壳8和吸音棉9,支架1后面是磁路系统;前面是振动系统;磁路系统包括极片、磁钢和U铁;振动系统包括膜片2和音圈3;U铁背部粘接装有吸音棉9的后腔壳8,极片正表面中穿处粘贴不织布4。后腔壳8和吸音棉9有加大容积效果,使喇叭工作时内部气压密度小,使最低共振频率点降低提升中频段,最终达到延伸频宽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后腔提升高音喇叭对中频音域的补偿,使分频式音响在中高频段分频点更好的衔接。在两分频多媒体音响中弥补重低音喇叭对中高频段部分的缺失,达到高保真音频效果可广泛应用在HIFI,监听音箱等产品中。

以上对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