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中框与中板的高强度间隙拉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91813发布日期:2019-02-01 19:39阅读:602来源:国知局
手机中框与中板的高强度间隙拉胶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零部件产品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手机中框与中板的高强度间隙拉胶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手机中框中板一般均直接采用铝合金板直接通过镂空、切割等工艺生产整体的中框和中板,这种加工方式采用CNC加工,工艺较为复杂,加工难度大、成本高,且材料利用率较低。为此,业内也有采用分别压铸成型后再组装的方式来加工中框与中板以降低成本。而这种方式对中框与中板结合强度要求较高,多数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来连接,工序也相对复杂,操作也不便利,生产效率也相应下降。此外,一些产品会在中板两端和中框两端通过注塑塑胶材料来进一步提高结合强度,而在中板与中框的两侧通常是不注塑并且中框与中板两侧几乎无间隙。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设备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手机中框与中板的高强度间隙拉胶结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手机中框与中板的高强度间隙拉胶结构,其包括呈矩形的中框和设置在中框内部的压铸中板,其中:于所述中框的两条长边框内壁成型有数个向内突出的定位凸部,于压铸中板的下表面两侧长边边缘处分别成型有数个与所述定位凸部形状对应的定位凹部,且定位凸部的下表面与中板的下表面平齐;所述中框两条长边内壁与中板的两条长边外壁之间形成宽度0.5mm-1mm的间隙,且于该间隙中注塑成型有连接中框与中板的塑胶连接层;于中框的两条长边内壁还成型有数条凹槽,凹槽分两排设置,一排位于定位凸部上方,一排与定位凸部相平齐;于中板的下表面边缘还成型有若干间隔排列的燕尾槽,所述塑胶连接层分别渗入中框的凹槽中以及中板的燕尾槽中。

本实用新型中中框与中板分别压铸成型后再组装,并且在中框与中板的两侧壁之间形成间隙,并在中框内壁设凹槽、中板下表面设燕尾槽等结构,使注塑后在间隙、凹槽、燕尾槽中填充形成一体式的连接中框与中板的塑胶连接层,形成稳定的拉胶结构,使中框与中板稳固连接,同时还有利于提高整个手机框架的抗摔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框与中板结合后下表面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是一种手机中框与中板的高强度间隙拉胶结构,其包括呈矩形的中框1和设置在中框1内部的压铸中板2,其中:于所述中框1的两条长边框内壁成型有数个向内突出的定位凸部11,于压铸中板2的下表面两侧长边边缘处分别成型有数个与所述定位凸部11形状对应的定位凹部21,且定位凸部11的下表面与中板2的下表面平齐,有利于保证中框1与中板2结合后结合处的平整性,提高空间利用率;所述中框1两条长边内壁与中板2的两条长边外壁之间形成宽度0.5mm-1mm的间隙100,且于该间隙100中注塑成型有连接中框1与中板2的塑胶连接层3;于中框的两条长边内壁还成型有数条凹槽12,凹槽12分两排设置,一排位于定位凸部11上方,一排与定位凸部相平齐;于中板2的下表面边缘还成型有若干间隔排列的燕尾槽22,所述塑胶连接层3分别渗入中框的凹槽12中以及中板的燕尾槽22中,塑胶连接层3呈“上”字形结构。

中板2与中框1通过定位凸部11和定位凹部21初步定位组装后置入注塑模具中,通过注塑是两侧的间隙中注入塑胶,并且塑胶渗入中框1侧壁的凹槽12和中板2下表面的燕尾槽22中,凝固成型后形成塑胶连接层3,从而将中框1与中板2稳定地连接在一起,通过凹槽12增大塑胶连接层接3触面积,燕尾槽22既增大面积又形成卡扣结构,进一步增强拉胶结构的稳定性。同时,相比两侧不注胶的铆接或者螺纹连接方式,本实用新型通过注胶结构能具有一定的缓冲效果,能提高产品的密封性以及抗摔性。

本实用新型中中框与中板分别压铸成型后再组装,并且在中框与中板的两侧壁之间形成间隙,并在中框内壁设凹槽、中板下表面设燕尾槽等结构,使注塑后在间隙、凹槽、燕尾槽中填充形成一体式的连接中框与中板的塑胶连接层,形成稳定的拉胶结构,使中框与中板稳固连接,同时还有利于提高整个手机框架的抗摔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