铆接式手机压铸中板中框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91817发布日期:2019-02-01 19:39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铆接式手机压铸中板中框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零部件产品技术领域,特指一种铆接式手机压铸中板中框组件。



背景技术:

传统的手机中框中板一般均直接采用铝合金板直接通过镂空、切割等工艺生产整体的中框和中板,这种加工方式采用CNC加工,工艺较为复杂,加工难度大、成本高,且材料利用率较低。为此,业内也有采用分别压铸成型后再组装的方式来加工中框与中板以降低成本。而这种方式对中框与中板结合强度要求较高,多数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来连接,工序也相对复杂,操作也不便利,生产效率也相应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设备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铆接式手机压铸中板中框组件。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铆接式手机压铸中板中框组件,其包括呈矩形的中框和设置在中框内部的压铸中板,于所述中框的两条长边框内壁成型有数个向内突出的铆接部,每个铆接部上开设有至少一个铆接孔;于压铸中板的下表面两侧长边边缘处分别成型有数个与所述铆接部形状对应的凹部,于每个凹部中成型有与所述铆接孔对应的铆接柱并且铆接柱穿入铆接孔中;于中框的两条宽边框内壁成型有数个长条形支耳,且在宽边框内壁处还分别成型有数条沿宽度方向的条形突条,每个条形突条上成型有数个过半圆柱形槽。

本实用新型中中框与中板分别压铸成型后再组装,通过铆接孔与铆接柱定位组装后再一次性铆压,形成稳固的铆接,可提高组装生产效率30%-50%;同时,在两端需要注塑之处再通过注塑进一步拉胶连接,且通过突条、过半圆柱形槽等结构增强拉胶强度,使中板与中框进一步稳固地连接,还有利于提高手机框架的抗摔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手机中框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框与中板结合后下表面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是一种铆接式手机压铸中板中框组件,其包括呈矩形的中框1和设置在中框1内部的压铸中板2,其中:于所述中框1的两条长边框内壁成型有数个向内突出的铆接部11,每个铆接部11上开设有至少一个铆接孔110;于压铸中板2的下表面两侧长边边缘处分别成型有数个与所述铆接部11形状对应的凹部21,使得铆接部11恰好容纳进凹部21中并且铆接部11下表面与中板2下表面平齐;于每个凹部21中成型有与所述铆接孔110对应的铆接柱211并且铆接柱211穿入铆接孔110中;铆接柱211穿入铆接孔110中后再通过模具压铆,使铆接柱211与铆接孔110形成铆接,从而使中框2与中板1形成铆接固定,并且铆接后铆接部11下表面与中板2下表面保持平齐,这样可以扩大中板可利用的表面积,提高空间利用率;于中框1的两条宽边框内壁成型有数个长条形支耳12,且在宽边框内壁处还分别成型有数条沿宽度方向的条形突条13,每个条形突条13上成型有数个过半圆柱形槽131;利用长条形支耳12以安装连接手机电子部件;利用条形突条13及其上的过半圆柱形槽131,在中框1与中板2两端进行注塑时,加大注塑的塑胶材料与中框1的接触面积,从而使中框1与中板2及塑胶材料连接更为紧密,提高拉胶强度,使整体产品的强度和抗摔性均有所提高。

本实用新型中中框与中板分别压铸成型后再组装,通过铆接孔与铆接柱定位组装后再一次性铆压,形成稳固的铆接,可提高组装生产效率30%-50%;同时,在两端需要注塑之处再通过注塑进一步拉胶连接,且通过突条、过半圆柱形槽等结构增强拉胶强度,使中板与中框进一步稳固地连接,还有利于提高手机框架的抗摔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