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26012发布日期:2019-02-10 23:16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可折叠耳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折叠耳机。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MP3、MP4等数码产品的普及,耳机也成了人们的需求产品,为了得到好的听觉效果和方便配戴,头戴耳机人们用得越来越多。

作为头戴耳机,可折叠功能是越来越受欢迎的,但折叠部份因涉及到运动机构其可靠性是作为结构设计重点需要考虑的问题。另外,折叠过程中尽量少的制造硬摩擦噪声也是评价一副耳机舒适性的关键点。

可折叠头戴耳机一般通过一旋转机构实现耳机壳和耳罩之间的旋转折叠。现有的头戴耳机在多次的旋转折叠后,旋转机构容易磨损、导致结构不稳定,可靠性差,并且,在旋转折叠过程中,旋转机构的零部件之间摩擦容易产生较大的噪声,降低了使用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的可折叠耳机在折叠旋转过程中旋转机构可靠性差和噪音大的问题,提供一种可折叠耳机。

一种可折叠耳机,包括一壳体和与所述壳体两端连接的耳罩,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壳体内部的旋转组件,每个所述耳罩通过一所述旋转组件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所述旋转组件包括一塑胶支座和与所述塑胶支座转动连接的金属支架,所述金属支架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金属支架包括一固定板和分别固定于所述固定板两侧的两个连接板,每个所述连接板的自由末端连接一金属臂,所述塑胶支座通过第一金属轴连接在两个所述连接板之间,所述塑胶支座的两侧分别转动连接一第二金属轴,当所述耳罩从折叠状态旋转至展开状态时,所述金属臂与所述第二金属轴之间从未限位状态转变为过盈配合连接状态。

进一步的,上述可折叠耳机,其中,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与所述上壳体相互盖合的下壳体,所述下壳体的一端开设有与所述塑胶支座适配的缺口,所述下壳体上固设有两个安装座,两个所述安装座分别位于所述缺口的两侧,每个所述安装座上开设一安装孔,每个所述金属支架还包括分别固定于所述两个所述连接板上端的安装板,每个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与所述安装座对应的安装孔。

进一步的,上述可折叠耳机,其中,每个所述安装座连接一限位柱,每个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与所述限位柱适配的限位孔。

进一步的,上述可折叠耳机,其中,所述上壳体的端部的两侧分别固定一固定座,每个所述固定座上开设一固定孔,所述下壳体的端部开设有与固定座对应的固定孔,通过穿设于固定座和下壳体上的固定孔的固定件可将上壳体和下壳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上述可折叠耳机,其中,所述塑胶支座包括一底板、与所述底板一端连接的挡板、固定于所述挡板上的连接座,以及固定于所述底板上的支撑座,所述连接座与所述耳罩连接,所述底板上开设有两个分别与所述第二金属轴匹配的凹槽,所述第二金属轴位于所述凹槽内,所述支撑座位于两个所述连接板之间,且通过所述第一金属轴与所述连接板连接。

进一步的,上述可折叠耳机,其中,所述壳体的上端开设有与所述第二金属轴匹配的凹槽,所述第二金属轴的上端位于所述壳体的凹槽内。

进一步的,上述可折叠耳机,其中,所述金属臂包括与该连接板连接的折弯部和与该折弯部连接的抵靠部,该折弯部呈弧形,当所述耳罩展开时,所述第二金属轴位于该折弯部形成的弯曲区域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设计的旋转组件实现耳罩和壳体的转动连接,该旋转组件中,塑胶支座和金属支架通过第一金属轴转动连接。当耳机从折叠状态转动至展开状态时,金属支架的金属臂位置与第二金属轴盈配合连接从而达到限位的作用。由于金属支架与第二金属轴都是金属零件,抗磨损的性能较强,因此可靠性高。折叠旋转过程中当金属支架上的金属臂位置接触到第二金属轴时,第二金属轴是可以在底板上的凹槽里自由旋转的,所以金属臂第二金属轴接触时会因为这种旋转的力让摩擦系数变小,从而大大的减低折叠动作的噪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折叠状态下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耳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耳机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塑胶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金属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耳机折叠状态下旋转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耳机展开状态下旋转组件的侧视图;

图8为图7中沿着剖面线A-A的剖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该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和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可折叠耳机,包括一壳体10和与壳体10两端连接的耳罩20,还包括固定于壳体10内部的旋转组件30,每个耳罩20通过一个旋转组件30与壳体10连接,以实现可折叠的功能。

如图3所示,该壳体10包括相互盖合的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上下壳体通过螺栓等固定件固定连接。具体的,该上壳体11的端部的两侧分别固定一固定座(图未示),每个固定座上开设一固定孔,该固定孔例如为螺栓孔。下壳体的端面上开设有该固定座对应的固定孔121(如螺栓孔),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通过穿设于固定座和下壳体12端面上的螺栓进行连接。

该旋转组件30包括一塑胶支座31和与塑胶支座31转动连接的金属支架32。该下壳体12的一端开设有与所述塑胶支座31适配的缺口122,通过该旋转组件30使塑胶支座31在该缺口内转动。如图4所示,该塑胶支座31包括一底板311、与底板311一端连接的挡板312、固定于挡板312上的连接座313,以及固定于底板311上的支撑座。该挡板312以及该底板311与下壳体12上的缺口122的尺寸匹配,其作为下壳体12表面组成的一部分。该连接座313用于连接耳机的耳罩20。该支撑座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板314,该两个侧板314均与挡板312及底板311固定连接。该两个侧板314上开设有轴孔,该侧板314通过穿设于该轴孔中的第一金属轴40连接该金属支架32。

支撑座两侧的底板上分别开设一凹槽,每个凹槽内竖直设置一第二金属轴50,该第二金属轴50在该凹槽内的旋转方向不受约束。可以理解的在上壳体11对应第二金属轴50的位置也开设有凹槽,第二金属轴的上端位于上壳体11的凹槽内,该第二金属轴50用于对金属支架32进行限位。

如图5所示,该金属支架32采用金属材料例如不锈钢等制成,该金属支架32与耳机的下壳体12固定连接。具体的,该金属支架32包括一固定板321和分别固定于固定板321两侧的两个连接板322,以及固定于每个连接板322上端的安装板323。该固定板321、两个连接板322大致呈“匚”字形。塑胶支座31的两个侧板314通过第一金属轴40与两个连接板322转动连接。

每个安装板323上开设有一安装孔33,该安装孔33例如为螺栓孔,通过该安装孔33实现与下壳体12的安装连接。具体的,下壳体12上固设有两个安装座123,两个安装座123分别位于缺口的两侧,每个安装座123上开设一与安装板323对应的安装孔。通过穿设于安装板233和安装座123上的安装孔的固定件,可将该金属支架32固定在下壳体12上。

进一步的,每个安装座123固定连接一限位柱124,每个安装板323上开设有与限位柱124适配的限位孔34。通过该限位柱124和限位孔34的作用实现金属支架32与下壳体12的快速定位和装配。

每个连接板322上垂直连接一金属臂35,每个金属臂35包括与该连接板322连接的折弯部351和与该折弯部351连接的抵靠部352,该折弯部351呈弧形。如图6至图8所示,耳机从折叠状态旋转至为展开状态时,金属臂与第二金属轴从未限位状态转变为限位状态。耳罩折叠时,第二金属轴50位于该折弯部351形成的弯曲区域内,且与折弯部351产生过盈配合接触达到折叠限位的目的,同时因第二金属轴50是旋转不受约束的部件,在摩擦过程中会自旋转从而大大降低折叠过程中的噪声。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计的旋转组件实现耳罩和壳体的转动连接,该旋转组件中,塑胶支座和金属支架通过第一金属轴转动连接。当耳机从折叠状态转动至展开状态时,金属支架的金属臂位置与第二金属轴盈配合连接从而达到限位的作用。由于金属支架与第二金属轴都是金属零件,抗磨损的性能较强,因此可靠性高。折叠旋转过程中当金属支架上的金属臂位置接触到第二金属轴时,第二金属轴是可以在底板上的凹槽里自由旋转的,所以金属臂第二金属轴接触时会因为这种旋转的力让摩擦系数变小,从而大大的减低折叠动作的噪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