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手机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72331发布日期:2019-01-13 17:10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新型手机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壳。



背景技术:

手机壳适用于套合在手机上形成防摔防撞保护的配件,常见的有一体式塑胶壳,该类型手机壳长时间使用会导致弹性性能衰减,与手机的契合度变差,且塑胶的还存在易破损、易变色的缺陷。市场逐渐出现硬材质的手机壳,如硬塑料、金属等,由于硬材质刚性大而难以变形,不便于手机套合,所以该类型的手机壳常采用连接件来实现多组件组装。例如,采用小螺栓拧入金属手机壳的组件间进行固接,虽然组装稳定,但操作不便。此外,硬质手机壳也容易造成手机表面的磨损,影响外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组装的手机壳。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新型手机壳,由多个组件组装而成,组件包括框架与硬质背壳,所述框架包括软内框、硬外框,所述硬外框通过二次注塑固定于所述软内框的上围;所述硬质背壳包括板体,沿板体边缘向上延伸出一圈侧包边;所述侧包边与所述软内框的下围匹配,两者通过卡扣结构可拆解组装;其中,所述软内框各顶角处设有护角部,所述护角部覆盖于硬外框表面,所述护角部下端与所述软内框之间形成有间隙,以供所述硬质背壳的侧包边顶角嵌入,所述卡扣结构设置在所述护角部、侧包边顶角之间。

如前所述的新型手机壳,所述卡扣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护角部的凹槽,设置在所述侧包边顶角用于与所述凹槽匹配的凸条。

如前所述的新型手机壳,所述卡扣结构还包括:分设在软内框侧边外壁、侧包边边缘部分的卡扣、卡槽。

如前所述的新型手机壳,所述卡扣结构还包括:分设在硬外框底部、侧包边顶面的插接口、插接片。

如前所述的新型手机壳,所述侧包边顶角顶部向外延伸凸起形成所述凸条。

如前所述的新型手机壳,所述侧包边顶角两侧形成有缺口。

如前所述的新型手机壳,所述手机壳上设有挂绳孔。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带来的一个有益效果:改进后的手机壳通过软内框与手机接触,避免磨损手机表面,而且手机壳的组装由卡扣结构实现,易操作。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

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部分爆炸示意图;

图中标识说明如下:

1、手机壳;100、挂绳孔;2、软内框;20、护角部;3、硬外框;4、硬质背壳;400、板体;401、侧包边;40、侧包边顶角;41、凸条;42、缺口;43、卡扣;44、卡槽;45、插接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如图1-3所示的新型手机壳,由多个组件组装而成,组件包括框架与硬质背壳4,所述框架包括软内框2、硬外框3,所述硬外框3通过二次注塑固定于所述软内框2的上围;所述硬质背壳4包括板体400,沿板体400边缘向上延伸出一圈侧包边401;所述侧包边401与所述软内框2的下围匹配,两者通过卡扣结构可拆解组装;其中,所述软内框2各顶角处设有护角部20,所述护角部20覆盖于硬外框3表面,所述护角部下端与所述软内框2之间形成有间隙,以供所述硬质背壳4的侧包边顶角40嵌入,所述卡扣结构设置在所述护角部、侧包边顶角40之间。

手机壳1整体材质优选为塑料,软内框2可采用TPU,硬外框3、硬质背壳4可以采用PC材质。二次注塑是一种成熟的工艺,将硬外框3固接在软内框2的上围,即省去了组装的繁琐,又借助了软硬材质结合的双重优点,即硬外框有助于稳定整个框架的形状,而软内框2在内部与手机直接接触,有缓冲作用,也避免了现有硬质壳容易磨损手机的缺点。硬质背壳4通过卡扣结构与软内框2组装,材质上的一硬一软便于装配,而且最终呈现的外围的均为硬质材料,其结构稳定,确保了与手机的契合度,同时也不易变色。

一些实施例中,卡扣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护角部的凹槽,设置在所述侧包边顶角40用于与所述凹槽匹配的凸条41。具体的,侧包边顶角40顶部向外延伸凸起形成所述凸条41。卡扣结构的配合位置被护角部20包覆隐藏,不易因外力碰撞为解除。

进一步的,卡扣结构还包括设置在软内框侧边外壁面的卡扣43,设置在侧包边边缘部分与所述卡扣43匹配的卡槽44;更进一步的,卡扣结构还包括设置在硬外框底部的插接口,设置在侧包边顶面与所述插接口匹配的插接片45。通过多重卡扣结构使得手机壳的组装更加牢固可靠。

优选地,侧包边顶角40两侧形成有缺口42,缺口42位置使得中间的侧包边顶角40相对独立,在安装时能迅速卡入定位;拆卸时可减少结构间的干扰,便于快速拆解。例如,操作时一般会稍微扭动,而缺口42的存在会形成一种让位效果,能使软内框2与侧包边401之间的配合位置出现一点错位,由此打破两者的契合度,加快拆解速度。此外,在手机壳上可以设置挂绳孔100,一般设置在手机壳的侧边上,便于用户穿设挂绳。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组合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