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入耳式发光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23413发布日期:2019-04-29 12:32阅读:4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入耳式发光耳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入耳式发光耳机。



背景技术:

耳机的种类有很多,如头戴式耳机、运动式耳机、有线线控耳机、蓝牙单边耳机等等;传统技术中,一般的耳机都是限定于一种颜色的外观,也有些耳机是多种颜色组合在一起,以达到炫酷、引人耳目效果,但是其耳机不能满足部分消费者对耳机的外观有较高的追求。

后来,一些人研究发明了一种具有发光效果的耳机,通过在耳机头的部位安装有LED灯或者其他的发光电子元件,以达到耳机在听音乐时能有光效出现,其结构复杂,功能单一,成本高,发光区域小以及耳机头在不小心掉落在地时,LED灯或者其他发光电子元件容易损坏,导致耳机不能再次发光使用;还有,现有的耳机也存在组装定位合理性欠佳等不足。

因此,需要研究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入耳式发光耳机,其于后壳内设置有LED灯,将后壳设计为透光结构,灯光透过后壳往外呈现,合理利用了耳机内部空间,利用后壳本身作为发光区域,结构设计简单,可用性佳,成本低,发光区域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入耳式发光耳机,包括有用于接入电子设备的数据接头、用于播放音频的耳机头,用于连接数据接头和耳机头的连接线及安装于连接线上的控制器;

所述耳机头具有壳体、扬声器及耳帽;所述壳体包括有前后可拆装式设置的前壳体和后壳体,所述耳帽安装于前壳体的前端位置,所述后壳体为透光结构;所述前壳体和后壳体围构形成有内部设置的容置腔,扬声器安装于容置腔内,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朝向后壳发光的LED灯,LED灯的光线透过后壳往外发出;所述控制器连接于前述扬声器及LED灯。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LED灯安装于扬声器的后侧,LED灯的引脚通过焊接固定于扬声器后侧的PCB板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前壳体后端凸设有凸台,凸台上设有扣位件,所述后壳体前端内侧凹设有扣位槽,扣位件适配于扣位槽。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前壳体向前凸设延伸有轴形凸部,轴形凸部内设置有通孔,通孔前后贯通轴形凸部,所述耳帽后端设置有安装孔,耳帽安装于前壳体的轴形凸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后壳体的外侧设置有外护罩,所述外护罩为镂空状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后壳体的前端外表面凸设有安装凸块,外护罩的前端内侧面凹设有定位凹槽,后壳体的安装凸块适配于前述外护罩的定位凹槽。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前壳体的后端具有第一台阶面,前壳体的内侧面形成有第二台阶面,第二台阶面位于第一台阶面的前侧;后壳体的内侧面形成有第三台阶面;前壳体的第一台阶面适配定位于后壳体的第三台阶面,扬声器适配定位于前壳体的第二台阶面。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于后壳内设置有LED灯,将后壳设计为透光结构,灯光透过后壳往外呈现,合理利用了耳机内部空间,利用后壳本身作为发光区域,结构设计简单,可用性佳,成本低,发光区域大;以及,外护罩的外表面设置有若干不规则的通孔,能呈现不同图案或文字、logo等效果,且外护罩具有较好的耐磨性,还能保护耳机头掉落在地不会损坏;还有,前壳、后壳、扬声器、外护罩等这些部件之间的安装结构设计巧妙,易于组装,定位效果好。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另一角度剖视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数据接头 20、连接线

21、主线 22、分线

30、耳机头 31、耳帽

32、前壳体 321、轴形凸部

322、凸台 323、扣位件

324、第一台阶面 325、第二台阶面

33、后壳体 331、扣位槽

332、安装凸块 333、第三台阶面

34、扬声器 35、外护罩

351、定位凹槽 40、控制器

50、LED灯。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

一种入耳式发光耳机,包括有用于接入电子设备的数据接头10、用于播放音频的耳机头30,用于连接数据接头10和耳机头30的连接线20及安装于连接线上的控制器40;

所述耳机头30具有壳体、扬声器34及耳帽31,所述壳体为前后可拆装式设置,其定义为前壳体32、后壳体33,所述耳帽31安装于前壳体32的前端位置,所述后壳体33为透光结构;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容置腔,扬声器34安装于容置腔内,所述扬声器34上设置有LED灯50,优选地,将LED灯50安装于扬声器34的后侧,LED灯50的引脚通过焊接固定于扬声器34后侧的PCB板上;所述后壳体33底部设置有通孔,连接线20穿过通孔连接于扬声器34上;所述外护罩35安装于后壳体33的外侧;

所述控制器连接于前述扬声器及LED灯50。

所述连接线20包括有主线21及分线22,主线21设置有一条,分线22设置有两条,本实施例中,所述主线21的一端连接于数据接头10,另一端连接于两条分线22的一端,两条分线2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两个耳机头30。

所述前壳体32后端凸设有凸台322,凸台322上设有扣位件323,所述后壳体33前端内侧凹设有扣位槽331,扣位件323适配于扣位槽331;所述后壳体33的外侧设置有外护罩35,优选地,后壳体33的前端外表面凸设有安装凸块332,外护罩35前端内侧面凹设有定位凹槽351,后壳体33的安装凸块332适配于前述外护罩35的定位凹槽351。

以及,主要参照图3所示,所述前壳体32的后端具有第一台阶面324,前壳体32的内侧面形成有第二台阶面325,第二台阶面325位于第一台阶面324的前侧;后壳体33的内侧面形成有第三台阶面333;前壳体32的第一台阶面适324配定位于后壳体33的第三台阶面333,扬声器34适配定位于前壳体32的第二台阶面325,如此,实现前壳体32、后壳体33、扬声器34的组装定位,使得耳机产品在组装时定位简单,更易于自动化制程。

所述前壳体32向前凸设延伸有轴形凸部321,轴形凸部321内设置有通孔,通孔前后贯通轴形凸部321,所述耳帽31后端设置有安装孔,耳帽31安装于前壳体32的轴形凸部321;本实施例中,所述两个耳机头30的前壳体321延伸方向相反,一个耳机头30的前壳体32凸部向左前方延伸设置,另一个耳机头30的前壳体32凸部向右前方延伸设置。

本实施例中,在扬声器34上设置有LED灯50,利用控制器40控制LED灯50的开关及转换LED灯50的灯光效果;优选地,LED灯50的灯光为单种颜色或多种颜色的灯光;当然,对LED灯光不同颜色或闪烁状态等控制原理,已为LED领域的习知技术,本文中不再作赘述。

优选地,所述外护罩35设计为镂空状,这样,光线透过镂空处可以呈现不同图案或文字、logo或其它装饰效果等,且外护罩能保护耳机头掉落在地不会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于后壳内设置有LED灯,将后壳设计为透光结构,灯光透过后壳往外呈现,合理利用了耳机内部空间,利用后壳本身作为发光区域,结构设计简单,可用性佳,成本低,发光区域大;以及,外护罩的外表面设置有若干不规则的通孔,能呈现不同图案或文字、logo等效果,且外护罩具有较好的耐磨性,还能保护耳机头掉落在地不会损坏;还有,前壳、后壳、扬声器、外护罩等这些部件之间的安装结构设计巧妙,易于组装,定位效果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