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膜及扬声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70327发布日期:2019-03-22 19:36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音膜及扬声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扬声器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音膜及运用该音膜的扬声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扬声器件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子产品,尤其是使用范围最广的移动通讯设备上,人们不但要求其微型化、多功能,更对其语音效果的质量、失真度、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常扬声器件包括振动系统、磁路系统及保护外壳。振动系统包括悬于磁间隙中的音圈及与音圈连接并受之驱动而振动的音膜。作为扬声器件的核心部件,音膜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声学器件的性能。

相关技术的音膜包括折环部,由折环部的外边缘向外延伸形成的固定部、由折环部的内边缘向内延伸形成的中间部。所述折环部上设有若干第一加强部和第二加强部,所述第二加强部在每两个所述第一加强部中间设置来增加折环强度,常规的第二加强部为x型,若相比于两条第一加强部中间的空白区域太小,起不到很好的加强作用;反之太大时,则会影响音膜不同振动位置处的刚度分布,对产品的可靠性和失真造成影响。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音膜及运用该音膜的扬声器。在提高音膜可靠性的同时,不影响产品的声学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声学性能优良,可靠性好、寿命高的音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音膜,其包括折环部及由所述折环部的外边缘向外延伸形成的固定部、由所述折环部的内边缘向内延伸形成的中间部,所述折环部设置有若干第一加强部和第二加强部,所述第一加强部由所述折环部的外边缘向所述中间部延伸,所述第二加强部设置在相邻两条所述第一加强部之间,所述第二加强部包括沿所述折环部的外边缘延伸的第一边、与第一边相对设置的第二边,连接所述第一边和所述第二边的第三边和第四边,所述第三边和所述第四边之间的距离由所述折环部向所述中间部的方向变小。

优选的,所述音膜呈中心对称结构。

优选的,所述折环部呈圆角矩形,包括四个拐角部,每个拐角部上均设置所述第一加强部和所述第二加强部。

优选的,每个拐角部的第一加强部数量相等且关于所在拐角部的中心线对称,每个拐角部的第二加强部数量相等且关于所在拐角部的中心线对称。

优选的,设置在拐角部的中心线处的第二加强部的第二边为半圆形,所述第三边和所述第四边为向第二加强部内部凹陷的曲线。

优选的,所述第一加强部的凸起方向与所述第二加强部的凸起方向相同。

优选的,所述第一加强部的凸起方向与所述第二加强部的凸起方向相反。

优选的,所述折环部上设置有第三加强部,所述第三加强部由所述折环部的内边缘向所述固定部延伸。

优选的,所述第一加强部和所述第三加强部交错设置,且所述第一加强部比所述第三加强部少一个。

一种扬声器,扬声器包括如上所述的音膜。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加强部根据需要设置在两条第一加强部之间,第二加强部的形状保证了其与两条第一加强部中间的空白区域相当,会对音膜的强度起到很好的加强作用,防止瘪膜的发生,而且也不会对音膜不同振动位置处的刚度分布造成影响,不会影响产品的失真。在提高音膜可靠性和寿命的同时,不会影响产品的声学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音膜立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音膜100包括中间部1、环绕设置在中间部1外侧的折环部2及环绕设置在折环部2外侧的固定部3,所述折环部2包括外边缘21、中间连接部22及内边缘23,在图1的实施例中,中间部1、折环部2和固定部3共同组成呈圆角矩形的音膜100。所述音膜 100也可以是除圆角矩形外的其余形状,如圆形或椭圆形。

具体的,中间部1可以是平板状结构,也可以是向上凸起或向下凹陷的截面呈圆弧形的拱形结构,也可以在中间部1设置贯穿其上的通孔,在通孔上贴附一个覆盖所述通孔的加强板,用于增加所述音膜的强度。

折环部2既可以设置为一个向上的凸起,也可以设置为一个向下的凹陷,还可以同时设置多个向上的凸起和/或多个向下的凹陷,即多段折环。

在本实施例中,折环部2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长轴边22a、对称设置的两个短轴边22b以及连接相邻的长轴边22a和短轴边22b的四个拐角部24,折环部2的边缘部分包括与内侧中间部1相连的内边缘23和与外侧固定部3相连的外边缘21。中间连接部22向上凸起,内边缘23和外边缘21 为圆角矩形。

折环部2设置有若干加强部4用来增大折环部强度,提高音膜稳定性。通常为了平衡音膜的振动区域,优选的,加强部4对称、均匀地分布在折环部2上。在本实施例中,加强部4包括第一加强部41、第二加强部42 和第三加强部43,加强部4可以根据需要调节在折环部2上的分布状态,加强部4关于所述音膜100的中心对称设置。

其中,第一加强部41由所述折环部2的外边缘21向所述中间部1延伸,可以是长条状或其他形状;所述第二加强部42设置在相邻两条所述第一加强部41之间,所述第二加强部42包括沿所述折环部2的外边缘21 延伸的第一边421、与第一边421相对设置的第二边422,连接所述第一边 421和所述第二边422的第三边423和第四边424,所述第三边423和所述第四边424之间的距离由所述折环部2向所述中间部1的方向变小;所述第三加强部43可根据需要设置在折环部2靠近中间部1一侧,第三加强部 43由所述折环部2的内边缘23向所述固定部3延伸。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折环部2呈圆角矩形,包括四个拐角部24,所述拐角部24上设置所述第一加强部41、第二加强部42和第三加强部43。每个拐角部24的第一加强部41数量相等且关于所在拐角部24的中心线25 对称,同理,每个拐角部24的第二加强部42、第三加强部43数量相等且关于所在拐角部24的中心线25对称。

优选的,所述第一加强部41比所述第三加强部43少一个。

优选的,拐角部24的中心线25处设置的第二加强部42的第二边422 为半圆形,所述第三边423和第四边424为向第二加强部42内部凹陷的曲线。

所述第一加强部41的凸起方向与所述第二加强部42的凸起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即第一、第二加强部41、42可以都是沿折环部2的表面向下凹陷的凹陷部,也可以都是沿折环部2表面向上凸出的凸出部,也可以是一个为沿折环部2的表面向下凹陷的凹陷部,另一个为沿折环部2表面向上凸出的凸出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扬声器,其包括如上所述的音膜。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