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媒体通讯用发射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64743发布日期:2019-01-29 17:55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媒体通讯用发射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射机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媒体通讯用发射机。



背景技术:

国内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自行研制了多种机载火控雷达,其中多部已经定型并装备部队。几十年的研制积累了大量机载雷达结构设计经验,特别是机载雷达的结构设计难点——发射机的设计,通过大量的工程实验,机载雷达发射机的结构设计日趋成熟,近年来随着新型轻型歼击机的研制成功,对机载雷达有了全新的要求。

例如,申请号为201810196441.1,专利名称为一种DX发射机的实用新型专利:

其通过采用真空电容,并且采用紧凑型的真空电容,提高了射频电流,并且增大了散热面积。使得电容的工作温度和机箱的温度一致,避免了云母电容炸裂后腐蚀液体对高价值的母版、效率线圈板、功率模块等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提高了DX发射机使用时的安全性。

但是,现有的新媒体通讯用发射机存在以下缺陷:

(1)目前我国装备的机载雷达发射机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在发射功率相同的情况下,体积大50%,重量重40%,并且国外发射机的数据采集量比我国的大1倍,因此急需研制一种全新的机载多功能火控雷达,对发射机的整体结构进行重新设计;

(2)现有的发射机功能复杂、组件较多,在主体结构设计时必须不满足发射机与雷达框架的安装结构及使用环境的强度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案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媒体通讯用发射机,能有效的解决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媒体通讯用发射机,包括机体框架和主体组件,所述机体框架的内部设置有主体组件,所述机体框架的上部镶嵌有行波管卡槽,所述行波管卡槽的上部卡接有行波管,所述行波管的上部设置有输出波导管,所述输出波导管的上部设置有上盖板,所述上盖板的两侧与主体组件相连接,所述主体组件包括左右侧板、底座和印制背板,所述左右侧板的上部与上盖板相连接,所述左右侧板的下部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左右侧板的后部通过锁紧螺钉与印制背板相连接,所述底座的前部设置有锁紧螺母,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上还设置有锁紧槽,所述印制背板的下部还设置有后部定位衬套,所述后部定位衬套的内壁上还设置有L型插拔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L型插拔组件包括L型连接板和高压连接器,所述L型连接板的上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高压连接器,所述L型连接板的上部通过锁固螺栓固定安装有锁紧用导槽。

进一步地,所述L型连接板的侧面上还设置有散热风道。

进一步地,所述L型连接板的左侧面上还固定安装有矩形连接器。

进一步地,所述左右侧板之间还设置有主冷板,所述主冷板的正面上设置有组件供风管道,所述主冷板的后部设置有进风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新媒体通讯用发射机,采用双行波管、多功能、高低电压混合组件的模块化、一体化机载发射机结构形式,有利于组件的大批量生产、调试和组件的互换性,大大减少了外场维护更换时间,适应范围广,可以延伸到使用电子管发射机的其他平台;

(2)本实用新型的新媒体通讯用发射机,采用了轻量化拼装结构,同时内部又设计有一体化的用于承重及集中散热的风冷板,即能够承受发射机的重量并满足大振动量级的环境要求,同时又减少了与雷达安装架间的安装偏差,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主冷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L型插拔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印制背板后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

1-机体框架;2-主体组件;3-行波管;4-输出波导管;5-上盖板;6-行波管卡槽;

201-左右侧板;202-主冷板;203-底座;204-印制背板;205-锁紧螺母;206-锁紧槽;207-后部定位衬套;208-L型插拔组件;

2021-组件供风管道;2022-进风孔;

2081-L型连接板;2082-高压连接器;2083-锁紧用导槽;8084-锁固螺栓;2085-散热风道;2086-矩形连接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媒体通讯用发射机,包括机体框架1和主体组件2,机体框架1的内部设置有主体组件2,机体框架1的上部镶嵌有行波管卡槽6,行波管卡槽6的上部卡接有行波管3,行波管3的上部设置有输出波导管4,输出波导管4的上部设置有上盖板5,上盖板5的两侧与主体组件2相连接,主体组件2包括左右侧板201、底座203和印制背板204,左右侧板201的上部与上盖板5相连接,左右侧板201的下部与底座203固定连接,左右侧板201的后部通过锁紧螺钉与印制背板204相连接,底座203的前部设置有锁紧螺母205,底座203的上表面上还设置有锁紧槽206,印制背板204的下部还设置有后部定位衬套207,后部定位衬套207的内壁上还设置有L型插拔组件208。

本实施例中,机体框架1主要负责承受发射机的重量、设置发射机与雷达框架的结构安装接口和发射机的主冷却通道进出风口,并且设计有主体组件2的结构及电路接口,自制的组件主要通过插拔方式从发射机前部装入,通过螺栓、锁紧机构及插座与框架紧固,发射机的两个行波管从框架上部装入,输出波导从发射机上部导出,折弯后延上盖板平行输出与雷达馈线波导连接。

本实施例中,底座203上设置有螺栓和衬套孔,有利于提高螺栓间、衬套间及螺栓与衬套间的加工尺寸精度,同时又能减少与雷达安装架间的安装偏差,为了承受发射机的重量并满足大振动量级的环境要求,底座203采用了高强度防锈铝锻造加工成型,并且设计有便于组件安装固定的导槽和紧固件。

L型插拔组件208包括L型连接板2081和高压连接器2082,L型连接板2081的上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高压连接器2082,L型连接板2081的上部通过锁固螺栓2084固定安装有锁紧用导槽2083,L型连接板2081的侧面上还设置有散热风道2085,L型连接板2081的左侧面上还固定安装有矩形连接器2086。

本实施例中,L型插拔组件208出了采用L型插拔形式的外体结构外,模块还采用了全密封的结构形式以保证高电压器件在高空低气压下的可靠性,在L型插拔组件208上还设计了一体化的由散热冷板结构组成的散热风道2085,使主冷板分配出部分冷却风来单独给该模块散热,同时相较于其他模块,增加了固定螺钉的数量以提高其抗振性能。

左右侧板201之间还设置有主冷板202,主冷板202的正面上设置有组件供风管道2021,主冷板202的后部设置有进风孔2022。

本实施例中,主冷板202主要用于两个行波管的安装、冷却以及组件的辅助风冷通道,冷却风从冷板后部的圆形进风孔2022导入,70%的风量供两个行波管冷却,从冷板右侧面导出,同时冷板的前侧还设计有3个圆形小型组件供风管道2021以供不同的组件散热。

本实施例中,主冷板202同时又作为发射机内部的中层支架连接侧板、后板等结构件,因此必须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在设计上该冷板底座采用了可焊接高强度铝合金,并且内部设计了加强结构,在经过与翅片及导热上盖焊接后,又对材料进行了强化处理,在保证其冷却散热作用的同时又能满足在强振动下上部安装的行波管和发射机的抗振性。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