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声发声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23678发布日期:2019-04-29 12:34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声发声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声发声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导电端子的电声发声器。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讯的发展,全球移动电话用户越来越多,用户对移动电话的要求已不仅满足于通话,而且要能够提供高质量的通话效果,尤其是目前移动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移动电话的通话质量更显重要,移动电话的麦克风作为移动电话的语音拾取装置,其设计好坏直接影响通话质量。

通常电声发声器包括磁路系统、振动发声的振动单元以及包括导电端子的辅助单元,当电声发声器的导电端子通入交变音频电流时,振动单元的音圈在磁路系统中受到交变的推动力,产生交变运动,从而带动振动单元的振膜振动发出声音。由此可见导电端子对发声器来讲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现有的发声器中导电端子与音圈连接不牢固,连接处常存在虚焊风险, 导致音圈点焊拉力不足,不利于发声器性能稳定。

因而有必要研究一种导电端子与音圈引线虚焊风险低、连接牢固、性能稳定的电声发声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性能稳定的电声发声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声发声器,其包括盆架、导电端子、音圈组件和振膜;盆架包括上壁、与上壁相对的下壁、连接上壁和下壁的内侧壁、由内侧壁围设而成的收容空间以及与内侧壁相对的外侧壁,振膜固定于上壁。

音圈组件收容于收容空间,音圈组件包括驱动振膜振动的音圈主体和从音圈主体延伸而出的音圈引线。导电端子包括焊接部、接触部以及连接焊接部和接触部的延伸部,盆架还包括自内侧壁向收容空间延伸的安装部,焊接部嵌设于安装部,延伸部自焊接部延伸至盆架外,接触部自延伸部的末端延伸;焊接部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且外露于安装部的焊接面,音圈引线与其对应的导电端子的焊接部的至少两个焊接面分别焊接连接。

优选的,导电端子还包括自接触部朝收容空间延伸的卡持部,盆架还包括自外侧壁向内侧壁凹陷的卡持槽,卡持部卡持固定于卡持槽。

优选的,焊接部还包括位于相邻两焊接面之间且连接相邻两焊接面的连接部,连接部自焊接面朝延伸部凹陷。

优选的,延伸部自焊接部沿盆架外侧壁弯折延伸至盆架下壁的下方。

优选的,接触部自延伸部的末端呈曲线形延伸。

优选的,焊接部的焊接面为两个。

优选的,盆架还包括贯穿外侧壁和内侧壁的泄漏孔,音圈引线延伸至泄漏孔。

优选的,安装部设置有让位斜面,让位斜面位于音圈引线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电声发声器,其导电端子包括焊接部、接触部以及连接焊接部和接触部的延伸部,盆架还包括自内侧壁向收容空间延伸的安装部,焊接部嵌设于安装部,延伸部自焊接部延伸至盆架外,接触部自延伸部的末端延伸;焊接部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且暴露于安装部外的焊接面,音圈引线分段焊接于焊接面。不同于现有技术中的导电端子只设置一个焊接面供音圈引线点焊,导电端子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焊接面,音圈引线可分段依次点焊,大大降低了虚焊风险,同时提高了音圈引线的电焊拉力,有利于提升电声发声器的振动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电声发声器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沿A-A线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电声发声器的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盆架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导电端子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导电端子的左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盆架、音圈组件和磁路系统的装配体俯视图;

图8为图7沿B-B线的剖视图。

图1至图8中,包括:上盖1、上盖本体11、金属片12、出声孔121、透气隔离件13、振动系统2、振膜21、音圈组件22、音圈主体221、音圈引线222、盆架3、上壁31、下壁32、内侧壁33、外侧壁34、收容空间 35、安装部36、让位斜面361、卡持槽37、泄漏孔38、导电端子4、焊接部41、焊接面411、连接部412、接触部42、延伸部43、卡持部44、磁路系统5、上夹板51、磁碗52、主磁钢53、边磁钢5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声发声器,如图1-8所示,其包括上盖1、振动系统2、盆架3、导电端子4和磁路系统5。

所述上盖1包括上盖本体11、嵌设于所述上盖本体11的金属片12和透气隔离件13,所述金属片12设置有出声孔121,所述透气隔离件13盖设于所述出声孔121上方,起防尘作用。

所述振动系统2包括振膜21和驱动振膜21发声的音圈组件22,所述音圈组件22包括音圈主体221和从音圈主体221两侧延伸而出的音圈引线 222,所述音圈引线222焊接于所述导电端子4。

所述盆架3包括上壁31、与上壁31相对的下壁32、连接上壁31和下壁32的内侧壁33、由内侧壁33围设而成的收容空间35以及与内侧壁33 相对的外侧壁34,所述振膜21固定于上壁31。

所述音圈组件22收容于收容空间35,所述音圈组件22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35,所述音圈组件22包括驱动所述振膜21振动的音圈主体221和从所述音圈主体221延伸而出的音圈引线222,所述上盖本体11盖设于振膜21上方并与盆架3相连。

所述磁路系统5收容于收容空间35,其包括上夹板51、磁碗52以及置于磁碗52内的主磁钢53和边磁钢54。所述边磁钢54位于主磁钢53两侧且与主磁钢53间隔设置形成磁间隙,所述音圈组件22插设于磁间隙中,音圈组件22在通电过程中在磁间隙内受力,驱动振膜21沿竖直方向振动。所述上夹板51叠设于主磁钢53和边磁钢54上方,上夹板为导磁材料制成,用于起导磁作用,汇聚磁场,提高产品的磁感应性能。

导电端子4与盆架3为一体注塑成型。导电端子4包括焊接部41、接触部42、连接焊接部41和接触部42的延伸部43以及自接触部42朝收容空间35延伸的卡持部44。盆架3还包括自内侧壁33向收容空间35延伸的安装部36以及自外侧壁34向内侧壁33凹陷的卡持槽37,焊接部41嵌设于安装部36,延伸部43自焊接部41延伸至盆架3外,接触部42自延伸部43的末端延伸,卡持部44卡持固定于卡持槽37。焊接部41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且外露于安装部的焊接面411,音圈引线222与其对应的导电端子4的焊接部41的至少两个焊接面411分别焊接连接。优选的,焊接面411为两个,音圈引线222分别前后焊接于间隔设置的两个焊接面 411。焊接部41还包括位于相邻两焊接面411之间且连接相邻两焊接面411 的连接部412,连接部412自焊接面411朝延伸部43凹陷。所述连接部412 嵌设于安装部36且凹陷有利于提高导电端子4的焊接部41与盆架3的安装部36的结合力。

进一步的,延伸部43自焊接部41沿外侧壁34弯折延伸至下壁32的下方。接触部42自延伸部43的末端呈曲线形延伸,接触部42优选的为远离下壁的弧形结构。当然,在其他可选择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为其他结构,延伸部43和接触部42的延伸形式因外界电路的位置而确定,只要能够实现外部电连接即可。

在其他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盆架3还包括贯穿外侧壁34和内侧壁 33的泄漏孔38,音圈引线222延伸至泄漏孔38。泄漏孔38用于散热,防止发声器长时间工作温度过高而影响其发声性能。

在另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安装部36设置有让位斜面361,让位斜面 361位于音圈引线222下方。由于让位斜面361在结构上的避让,可以给音圈引线222留出足够的空间使其能够随音圈主体221垂直振动,减小了音圈引线222对焊接处的作用力,保证了电声发声器的性能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电声发声器,其导电端子包括焊接部、接触部以及连接焊接部和接触部的延伸部,盆架还包括自内侧壁向收容空间延伸的安装部,焊接部嵌设于安装部,延伸部自焊接部延伸至盆架外,接触部自延伸部的末端延伸;焊接部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且暴露于安装部外的焊接面,音圈引线分段焊接于焊接面。不同于现有技术中的导电端子只设置一个焊接面供音圈引线点焊,导电端子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焊接面,音圈引线可分段依次点焊,大大降低了虚焊风险,同时提高了音圈引线的电焊拉力,有利于提升电声发声器的振动稳定性。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