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39890发布日期:2019-10-09 06:45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一种,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现今,为了获得更佳的使用体验,用户对手机大屏显示的需求越发迫切。然而,由于手机正面通常还需要排布如摄像头等器件,这些器件限制了显示屏的排布空间,导致手机的屏占比难以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屏占比大的移动终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壳体、显示屏、转动件及摄像头,所述壳体包括正面及连接所述正面的第一侧面,所述壳体具有凹槽,所述凹槽自所述第一侧面向所述壳体内部凹陷,所述显示屏安装于所述正面,所述摄像头安装于所述转动件,且所述摄像头的图像采集面的朝向与所述显示屏的朝向相同;

所述转动件和所述壳体中的一者设有弧形滑槽、另一者设有滑块,所述滑块滑动安装于所述弧形滑槽,以使所述转动件能够携带所述摄像头相对所述壳体转动,且围绕所述弧形滑槽的轴线转出或转入所述凹槽。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所述转动件能够携带所述摄像头转入或转出所述凹槽,在需要拍摄时,所述转动件能够携带所述摄像头转出所述凹槽以进行拍摄,在无需进行拍摄时,所述转动件携带所述摄像头转入所述凹槽内,因此所述摄像头无需占用所述移动终端的前侧面的空间,所述显示屏能够尽可能大地排布于所述移动终端的前侧面,使得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占比较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移动终端在另一种使用状态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的移动终端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所示的移动终端在另一种使用状态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在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图23所示的移动终端在另一种使用状态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3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3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3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3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3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3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3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3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3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3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40是图39所示的移动终端在另一种使用状态中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中,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通信终端可以被称为“无线通信终端”、“无线终端”或“移动终端”。作为在此使用的“通信终端”(或简称为“终端”)包括但不限于被设置成经由有线线路连接(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数字用户线路(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以及/或另一数据连接/网络)和/或经由(例如,针对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LAN)、诸如DVB-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AM-FM广播发送器,以及/或另一通信终端的)无线接口接收/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移动终端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卫星或蜂窝电话;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CS)终端;可以包括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以及/或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器的PDA;以及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或包括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的其它电子装置。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100。移动终端100包括壳体10、显示屏20、转动件30及摄像头40。可以理解的是,显示屏30为显示电子图像的区域。显示屏30可以是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屏,也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此外,摄像头40的数量本申请不作具体的限制。当摄像头40的数量为多个时,每个摄像头40可以具有不同的拍摄功能。例如,当摄像头40的数量为两个时,其中一个摄像头40可以为彩色摄像头,另一个摄像头40可以为黑白摄像头。当然,当摄像头40的数量为两个时,一个摄像头40也可以为长焦摄像头,另一个摄像头40也可以为广角摄像头。具体的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转动件30的材质与壳体10的材质相同,具体的,壳体10的材质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铝合金或不锈钢。

如图1及图2所示,壳体10包括正面11及连接正面11的第一侧面12。可以理解的是,正面11指的是壳体10朝向用户的表面。第一侧面12可以是连接正面11的壳体10的顶面,也可以是壳体10的两侧面中的一侧面。附图2给出的是第一侧面12为壳体10的顶面。壳体10具有凹槽13。凹槽13自第一侧面12向壳体10内部凹陷,即凹槽13的开口至少部分设于第一侧面12。凹槽13的形状可以与转动件30的形状适配,具体的本申请不作限制。再者,显示屏20安装在壳体10上。具体的,显示屏20安装于正面11。此时,壳体10可用于保护显示屏20,即避免显示屏30在跌落或者触碰过程中发生损坏或者产生裂纹。此外,转动件30转动连接壳体10。摄像头40安装于转动件30,且摄像头40的图像采集面41朝向显示屏20,即摄像头40可用于拍摄显示屏20正面的图像。

进一步的,如图1及图2所示,转动件30和壳体10中的一者设有弧形滑槽31、另一者设有滑块14,即当转动件30设有弧形滑槽31时,壳体10设有滑块14。当转动件30设有滑块14时,壳体10设有弧形滑槽31。可以理解的是,弧形滑槽3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槽壁311及第二槽壁312与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壁313及第二端壁314。第一端壁313及第二端壁314连接在第一槽壁311与第二槽壁312之间。

其中,第一槽壁311及第二槽壁312之间形成的中心面,中心面与第一槽壁311之间的距离等于中心面与第二槽壁312之间的距离。该中心面的轴线为弧形滑槽31的轴线,中心面上的每个点到轴线的垂直距离均相等。换言之,弧形滑槽31在转动件30的转动平面上具有圆心,弧形滑槽31的轴线穿过圆心,且垂直于转动平面。

请再次参阅图1至图2,滑块14滑动安装于弧形滑槽31,以使转动件30携带摄像头40绕弧形滑槽31的轴线转出或转入凹槽13。当滑块14靠近第一端壁313时,转动件30携带摄像头40绕弧形滑槽31的轴线转入凹槽13,此时,转动件30收容于凹槽13内,即摄像头40的图像采集面41被壳体10所遮挡。当滑块14靠近第二端壁314时,转动件30携带摄像头40绕弧形滑槽31的轴线转出凹槽13,此时,摄像头40的图像采集面41相对壳体10露出,即摄像头40的图像采集面41不会被壳体10所遮挡。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转动件30能够携带摄像头40转入或转出凹槽13,在需要拍摄时,转动件30能够携带摄像头40转出凹槽13以进行拍摄,在无需进行拍摄时,转动件30即携带摄像头40转入凹槽13内,因此摄像头40无需占用移动终端100的前侧面的空间,显示屏20能够尽可能大地排布于移动终端100的前侧面,使得移动终端100的屏占比较高。

例如,移动终端100的屏占比可高达85%,甚至95%。屏占比是指:在移动终端100的厚度方向的垂直平面上,移动终端100的屏幕(如显示屏30)的显示区域与移动终端100整体的投影面积之比。

在本申请中,滑块14在弧形滑槽31中移动,弧形滑槽31限定滑块14的运动轨迹,从而限定与滑块14相固定的转动件30的运动轨迹,使得转动件30绕弧形滑槽31的轴线转动。

在本申请中,弧形滑槽31的弧度小于或等于2π/5。转动件30相对第一侧面12转动的角度受弧形滑槽31的弧度大小的限制。本申请中,摄像头40位于转动件30远离弧形滑槽31的轴线的一端,使得转动件30相对第一侧面12转动较小角度时,摄像头40即可相对壳体10露出。

在本实施例中,滑块14具有多种的设置方式:

实施方式一:如图1及图2所示,滑块14的数量为一个。滑块14的外周面抵接于第一槽壁311与第二槽壁312。滑块14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圆柱体。当转动件30转出凹槽13时,滑块14自第一端壁313向第二端壁314滚动,此时,滑块14的外周面在第一槽壁311与第二槽壁312上滚动。当转动件30转入凹槽13时,滑块14自第二端壁314向第一端壁313滚动,此时,滑块14的外周面在第一槽壁311与第二槽壁312上滚动。再者,由于滑块14的外周面抵接于第一槽壁311与第二槽壁312,使得转动件30的移动方向受到限制,即滑块14不会从凹槽13内脱出,从而使得转动件30围绕弧形滑槽31的轴线转动。

实施方式二,与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如图3所示,滑块14的数量为两个。一个滑块14的外周面抵接于第一槽壁311。另一个滑块14的外周面抵接于第二槽壁312。滑块14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圆柱体。当转动件30转出凹槽13时,两个滑块14均自第一端壁313向第二端壁314滚动,此时,一个滑块14的外周面在第一槽壁311上滚动,另一个滑块14在第二槽壁312上滚动。当转动件30转入凹槽13时,两个滑块14均自第二端壁314向第一端壁313滚动,此时,一个滑块14的外周面在第一槽壁311上滚动,另一个滑块14在第二槽壁312上滚动。再者,由于一个滑块14的外周面抵接于第一槽壁311,另一个滑块14的外周面抵接于第二槽壁312,使得转动件30的移动方向受到限制,即滑块14不会从凹槽13内脱出,从而使得转动件30围绕弧形滑槽31的轴线转动。

实施方式三,与实施方式一及实施方式二不同的是:如图4所示,滑块14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滑动弧面141及第二滑动弧面142。第一滑动弧面141的轴线与中心面的轴线重合且抵持第一槽壁311。第二滑动弧面142的轴线与中心面的轴线重合且抵持第二槽壁312。当转动件30收容在凹槽13内时,滑块14靠近第一端壁313或者抵持于第一端壁313。当转动件30转出凹槽13时,滑块14靠近第二端壁314或者抵持于第二端壁314。当转动件30转入凹槽13的过程中,滑块14自第二端壁314向第一端壁313移动,且滑块14的第一滑动弧面141相对第一槽壁311滑动,第二滑动弧面142相对第二槽壁312滑动。此时,由于第一滑动弧面141的外周面抵接于第一槽壁311时,第二滑动弧面142的外周面抵接于第二槽壁312,使得转动件30的移动方向受到限制,从而转动件30围绕弧形滑槽31的轴线转动。

进一步的,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转动件30和壳体10中的一者还设有辅助弧形滑槽32、另一者设有辅助滑块16。可以理解的是,当转动件30设有辅助弧形滑槽32时,壳体10设置辅助滑块16。当转动件30设有辅助滑块16时,壳体10设有辅助弧形滑槽32。本实施方式以转动件30设置辅助弧形滑槽32,壳体10设置辅助滑块16为例进行阐述。辅助弧形滑槽32与弧形滑槽31间隔设置。辅助弧形滑槽32的轴线与弧形滑槽31的轴线重合,辅助滑块16滑动安装于辅助弧形滑槽32。一种实施方式,辅助弧形滑槽3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辅助槽壁321及第二辅助槽壁322。第一辅助槽壁321及第二辅助槽壁322的辅助中心面的轴线为辅助弧形滑槽32的轴线。此外,辅助弧形滑槽32相对弧形滑槽31更靠近轴线设置,即辅助弧形滑槽32的中心面的大小小于弧形滑槽31的中心面的大小。此外,辅助滑块16的设置方式与滑块14的设置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过多阐述。故而,通过在转动件30设置辅助弧形滑槽32,壳体10设置辅助滑块16,以进一步的保证转动件30在转动过程中不会发生晃动,即增强转动件30的稳定性。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辅助弧形滑槽32相对弧形滑槽31更远离轴线设置,即辅助弧形滑槽32的中心面的大小大于弧形滑槽31的中心面的大小。

一种实施方式,如图2及图6所示,转动件30包括第一侧壁32、第二侧壁33、第三侧壁34、第四侧壁35、第五侧壁36及第六侧壁37。第一侧壁32朝向显示屏20设置。第二侧壁33与第一侧壁32相背设置。第三侧壁34与第四侧壁35相背地连接在第一侧壁32与第二侧壁33之间。第四侧壁35朝向壳体10内部设置。第五侧壁36与第六侧壁37相背地连接在第一侧壁32与第二侧壁33之间及第三侧壁34与第四侧壁35之间。

弧形滑槽31的轴线位于第三侧壁34与第五侧壁36的交接处,或者,弧形滑槽31的轴线位于第三侧壁34与第六侧壁37的交接处,或者,弧形滑槽31的轴线位于第四侧壁35与第五侧壁36的交接处,或者,弧形滑槽31的轴线位于第四侧壁35与第六侧壁37的交接处。

其中,本申请中,当两个侧壁之间直接相交时,则交接处定义为两个侧壁相交线及其周围小范围内的区域。当两个侧壁之间通过弧面、小倒圆或小倒角过渡连接时,则交接处定义为两个侧壁的延伸面相交所形成的相交线及其周围小范围内的区域。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中,A与B的交接处包括与A和B的交接线距离小于0.5毫米的区域。例如,如图2所示,第三侧壁34与第六侧壁37的交接处包括与第三侧壁34和第六侧壁37的交接线距离小于0.5毫米的区域,即附图2的A区域。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三侧壁34与第六侧壁37直接相交时,交接线为第三侧壁34与第六侧壁37的连接位置。附图2中为移动终端100的正视图,使得交接线为一个交点。当第三侧壁34与第六侧壁37通过弧面过渡时,交接线为第三侧壁34与第六侧壁37所延伸的连接位置。可选的,当第三侧壁34与第六侧壁37的交接处在与第三侧壁34和第六侧壁37的交接线距离小于0.2毫米的区域内时,转动件30可以紧密地靠近凹槽13,从而减小移动终端100的表面缝隙宽度。

一种实施例中,第三侧壁34大致平行于第四侧壁35。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三侧壁34也可以与第五侧壁35之间形成一个小于15°的夹角。

在本实施例中,凹槽13具有多种设置方式:

实施方式一:请再次参阅图2所示,壳体10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二侧面15和第三侧面16。第一侧面12及正面11连接在第二侧面15与第三侧面16之间。附图2给出的第一侧面12位于壳体10的顶面,但第一侧面12也可以位于壳体10的侧面,具体的在以下的实施方式及附图可以体现,这里不做具体的介绍。凹槽13与第二侧面15及第三侧面16间隔设置,即凹槽13的不贯穿第二侧面15和第三侧面16或者说凹槽13只有一开口,该开口位于第一侧面12。当转动件30转入凹槽13内时,第五侧壁36朝向第二侧面15设置,第六侧壁37朝向第三侧面16设置。弧形滑槽31的轴线在第三侧壁34与第五侧壁36的交接处或第三侧壁34与第六侧壁37的交接处。可以理解的是,第五侧壁36朝向第二侧面15指的是第五侧壁36上法向量与第二侧面15的法向量的夹角为锐角。

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及图2所示,壳体10包括与第一侧面12相背设置的第四侧面17。第四侧面17连接在第二侧面15与第三侧面16之间。第二侧面15与第三侧面16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一侧面12与第四侧面17之间的间距。此时,第一侧面12形成移动终端100的顶面或底面。本实施方式,附图1以第一侧面12为移动终端100的顶面进行示例,即凹槽13的开口设于壳体10的顶面。此外,弧形滑槽31的轴线在第三侧壁34与第六侧壁37的交接处。摄像头40安装于转动件30远离弧形滑槽31的一端,即摄像头40靠近第五侧壁36设置时。当滑块14自弧形滑槽31的第一端壁313向弧形滑槽31的第二端壁314滑动时,转动件30围绕轴线相对壳体10转出凹槽13,此时,转动件30的第三侧壁34及第五侧壁36至少部分自第一侧面12转出凹槽13,进而使得摄像头40的图像采集面41露出壳体10,以用于图像的拍摄。当滑块14自弧形滑槽31的第二端壁314向弧形滑槽31的第一端壁313滑动时,转动件30围绕轴线相对壳体10转入凹槽13,此时,转动件30的第三侧壁34及第五侧壁36收容于凹槽13内,进而使得摄像头40的图像采集面41与壳体10重叠。

进一步的,如图1及图2所示,第五侧壁36为弧面。凹槽13面向第五侧壁36的槽壁133为弧面。槽壁133的形状与第五侧壁36的形状相同,以使转动件30能够顺利转入或转出凹槽13。

其中,第五侧壁36的轴线及槽壁133的形状与弧形滑槽31的轴线重合。一种实施例中,第五侧壁36与凹槽13的槽壁133之间可形成缝隙。此时,当滑块14自弧形滑槽31的第一端壁313向弧形滑槽31的第二端壁314滑动,第五侧壁36相对凹槽13的槽壁133滑动时,凹槽13的槽壁133几乎不会与第五侧壁36发生干涉,使得第五侧壁36与凹槽13的槽壁133之间的缝隙宽度可以设置较小值。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五侧壁36与凹槽13的槽壁133间隙配合。

其中,由于槽壁133的形状与第五侧壁36均为弧面,且轴线与弧形滑槽31的轴线重合,因此槽壁133与第五侧面36之间的限位结构、能够和弧形滑槽31与滑块14之间的限位结构相配合,从而共同限制转动件30绕弧形滑槽31的轴线转动。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方式同样适用于滑块14为圆柱体的方案中。

进一步的,第三侧壁34与第六侧壁37垂直相交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在工艺设计以及生产过程中,由于受误差或者工艺水平的限制,本申请的垂直设置并不是严格的互相垂直,而是第三侧壁34与第六侧壁37垂直之间的夹角接近90°,此时,第三侧壁34与第六侧壁37垂直之间的夹角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应该是能够接受的,且该夹角不应该影响本申请实施例目的的实现。此外,在生产过程中,第三侧壁34与第六侧壁的连接处会形成一定的弧面,相较于本实施例的垂直设置,该弧面并不应该影响本申请实施例目的的实现。此外,当第三侧壁34与第六侧壁37的连接处存在该弧面时,通过延长第三侧壁34与第六侧壁37,以使第三侧壁34与第六侧壁37相交。当转动件30转入凹槽13内时,第三侧壁34与第六侧壁37贴合,从而避免在移动终端的100的外观面上形成凹陷,以保证移动终端100的外观一致性。进一步的,当转动件30转入凹槽13内时,第三侧壁34与第一侧面12平齐。

另一种实施方式,如图7所示,弧形滑槽31的轴线在第三侧壁34与第五侧壁36的交接处,且摄像头40安装于转动件30远离弧形滑槽31的一端,即摄像头40靠近第六侧壁37设置。当滑块14自弧形滑槽31的第一端壁313向弧形滑槽31的第二端壁314滑动时,转动件30围绕轴线相对壳体10转出凹槽13,此时,转动件30的第三侧壁34及第六侧壁37至少部分从第一侧面12转出凹槽13,进而使得摄像头40的图像采集面41露出壳体10,以用于图像的拍摄。当滑块14自弧形滑槽31的第二端壁314向弧形滑槽31的第一端壁313滑动时,转动件30围绕轴线相对壳体10转入凹槽13,此时,转动件30的第三侧壁34及第六侧壁37收容于凹槽13内,进而使得摄像头40的图像采集面41与壳体10重叠。

进一步的,如图7所示,第六侧壁37为弧面。凹槽13面向第六侧壁37的槽壁133为弧面。槽壁133的形状与第六侧壁37的形状相同,以使转动件30能够顺利转入或转出凹槽13。

其中,第六侧壁37的轴线及槽壁133的形状与弧形滑槽31的轴线重合。一种实施例中,第六侧壁37与凹槽13的槽壁133之间可形成缝隙。此时,当滑块14自弧形滑槽31的第一端壁313向弧形滑槽31的第二端壁314滑动,第六侧壁37相对凹槽13的槽壁133滑动时,凹槽13的槽壁133几乎不会与第六侧壁37发生干涉,使得第六侧壁37与凹槽13的槽壁133之间的缝隙宽度可以设置较小值。另一种实施例中,第六侧壁37与凹槽13的槽壁133间隙配合。

进一步的,第三侧壁34与第五侧壁36垂直相交设置。当转动件30转入凹槽13内时,第三侧壁34与第五侧壁36贴合,从而避免在移动终端的100的外观面上形成凹陷,以保证移动终端100的外观一致性。

进一步的,当转动件30转入凹槽13内时,第三侧壁34与第一侧面12平齐。

进一步的,如图7所示,转动件30还设有摄像模组、虹膜识别模组、人脸识别模组、闪光灯、麦克风、感光器中的至少一者。举例而言,转动件30还设有摄像模组50。摄像模组50可以用于拍摄显示屏20背面的图像。摄像模组50可以包括多个摄像头。每个摄像头的功能可以不一样。此时,当需要拍摄显示屏20背面的图像时,转动件30携带摄像模组转出凹槽13以进行拍摄。在无需进行拍摄时,转动件30携带摄像模组转入凹槽13内,从而避免在壳体10上开设通孔,进而保证移动终端100的外观一致性。

另一种实施方式,与上述两种实施方式不同的是:第二侧面15与第三侧面16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一侧面12与第四侧面17之间的间距。此时,第一侧面12形成移动终端100的左侧面或右侧面。具体的,凹槽13的具体设置这里不再赘述,参考附图8至11。图8为第一侧面12为壳体10的左侧面,且弧形滑槽31的轴线在第三侧壁34与第六侧壁37的交接处。图9为第一侧面12为壳体10的左侧面,且弧形滑槽31的轴线在第三侧壁34与第五侧壁36的交接处。图10为第一侧面12为壳体10的右侧面,且弧形滑槽31的轴线在第三侧壁34与第六侧壁37的交接处。图11为第一侧面12为壳体10的右侧面,且弧形滑槽31的轴线在第三侧壁34与第五侧壁36的交接处。

进一步的,如图8所示,转动件30还设有按键38。当需要拍摄图像时,转动件30携带摄像头40从移动终端100的左侧面转出凹槽13进行拍摄,此时,按键也随着转动件30从左侧面转出凹槽13。按键38可以用于开启或关闭移动终端100的开关。当然,按键38也可以作为拍摄图像的亮度调节开关。当需要调高图像的亮度时,将转动件30转出凹槽13,以使按键随着转动件30转出凹槽13。故而,通过在转动件30设置按键,可以避免在移动终端100上额外开设通孔以用于安装按键,从而使得移动终端100的外观更加的简洁,即保证移动终端100的外观一致性。

实施方式二,与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如图12及图13所示,凹槽13延伸至第二侧面15,且凹槽13与第三侧面16彼此间隔,即凹槽13包括另一开口,该开口设于第二侧面15。附图12的第一侧面12位于壳体10的顶面,第一侧面12也可以位于壳体10的左侧面或右侧面。当转动件30转入凹槽13内时,第五侧壁36朝向第二侧面15设置,第六侧壁37朝向第三侧面16设置。弧形滑槽31的轴线在第三侧壁34与第五侧壁36的交接处,或者,弧形滑槽31的轴线位于第三侧壁34与第六侧壁37的交接处,或者,弧形滑槽31的轴线位于第四侧壁35与第五侧壁36的交接处。

一种实施方式,请再次参与图12及图13,第一侧面12为壳体10的顶面,即凹槽13的一开口位于壳体10的顶面。再者,第二侧面15可以为壳体10的左侧面也可以为壳体10的右侧面。本实施方式以第二侧面15为壳体10的左侧面为例。此外,弧形滑槽31的轴线在第三侧壁34与第六侧壁37的交接处时,且摄像头40安装于转动件30远离弧形滑槽31的一端,即摄像头40靠近第五侧壁36设置。当滑块14自弧形滑槽31的第一端壁313向弧形滑槽31的第二端壁314滑动时,转动件30围绕轴线相对壳体10转出凹槽13,此时,转动件30的第三侧壁34至少部分从第一侧面12转出凹槽13,第五侧壁36至少部分从第二侧面15转出,从而摄像头40的图像采集面露出壳体10,进而用于图像的拍摄。当滑块14自弧形滑槽31的第二端壁314向弧形滑槽31的第一端壁313滑动时,转动件30围绕轴线相对壳体10转入凹槽13,此时,转动件30的第三侧壁34及第五侧壁36收容于凹槽13内。

进一步的,第三侧壁34与第六侧壁37垂直设置。当转动件30转入凹槽13内时,第三侧壁34与第六侧壁37贴合,从而避免在移动终端的100的外观面上形成凹陷,以保证移动终端100的外观一致性。进一步的,当转动件30转入凹槽13内时,第三侧壁34与第一侧面12平齐。

进一步的,请再次参与图12及图13,转动件30转入凹槽13时,第三侧壁34与第一侧面12齐平,即第三侧壁34与第一侧面12处于同一平面。第五侧壁36与第二侧面15齐平,即第五侧壁36与第二侧面15处于同一平面。附图12隐去了第三侧壁34与第五侧壁36标号,可结合图13理解。第三侧壁34与第五侧壁36的连接处呈弧面过渡,附图13中的粗线表示弧面。此时,转动件30的第三侧壁34与壳体10的第一侧面12形成移动终端100的表面。第五侧壁36与第二侧面15形成移动终端100的左侧面。故而,当第三侧壁34与第五侧壁36的连接处呈弧面过渡时,可以避免移动终端100的表面不会因第三侧壁34与第五侧壁36的连接处出现角度设置而导致移动终端100的用户体验性差。

另一实施方式,如图14所示,弧形滑槽31的轴线在第四侧壁35与第五侧壁36的交接处。当滑块14自弧形滑槽31的第一端壁313向弧形滑槽31的第二端壁314滑动时,转动件30围绕轴线相对壳体10转出凹槽13,此时,转动件30的第三侧壁34及第六侧壁37至少部分均从第一侧面12转出凹槽13,第五侧壁36至少部分从第二侧面15转出凹槽13,从而使得摄像头40的图像采集面41露出壳体10,进而用于图像的拍摄。

进一步的,如图14所示,第六侧壁37为弧面。凹槽13面向第六侧壁37的槽壁133为弧面。槽壁133的形状与第六侧壁37的形状相同,以使转动件30能够顺利转入或转出凹槽13。

其中,第六侧壁37的轴线及槽壁133的形状与弧形滑槽31的轴线重合。一种实施例中,第六侧壁37与凹槽13的槽壁133之间可形成缝隙。此时,当滑块14自弧形滑槽31的第一端壁313向弧形滑槽31的第二端壁314滑动,第六侧壁37相对凹槽13的槽壁133滑动时,凹槽13的槽壁133几乎不会与第六侧壁37发生干涉,使得第六侧壁37与凹槽13的槽壁133之间的缝隙宽度可以设置较小值。另一种实施例中,第六侧壁37与凹槽13的槽壁133间隙配合。

另一实施方式,如图15所示,弧形滑槽31的轴线在第三侧壁34与第五侧壁36的交接处。由于第三侧壁34与第五侧壁36是通过弧面过渡,此时,第三侧壁34与第五侧壁36的交接线为第三侧壁34与第五侧壁36的延伸位置,即附图15的B点。当滑块14自弧形滑槽31的第一端壁313向弧形滑槽31的第二端壁314滑动时,转动件30围绕轴线相对壳体10转出凹槽13,此时,转动件30的第三侧壁34及第六侧壁37的至少部分从第一侧面12转出凹槽13,从而使得摄像头40的图像采集面41露出壳体10,进而用于图像的拍摄。

进一步的,如图15所示,第六侧壁37为弧面。凹槽13面向第六侧壁37的槽壁133为弧面。槽壁133的形状与第六侧壁37的形状相同,以使转动件30能够顺利转入或转出凹槽13。

其中,第六侧壁37的轴线及槽壁133的形状与弧形滑槽31的轴线重合。一种实施例中,第六侧壁37与凹槽13的槽壁133之间可形成缝隙。此时,当滑块14自弧形滑槽31的第一端壁313向弧形滑槽31的第二端壁314滑动,第六侧壁37相对凹槽13的槽壁133滑动时,凹槽13的槽壁133几乎不会与第六侧壁37发生干涉,使得第六侧壁37与凹槽13的槽壁133之间的缝隙宽度可以设置较小值。另一种实施例中,第六侧壁37与凹槽13的槽壁133间隙配合。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侧面15也可以为壳体10的右侧面,第三侧面15也可以为壳体10的左侧面。此时,凹槽13的设置方式参照附图16至图18,这里不再详细的叙述。图16为弧形滑槽31的轴线在第三侧壁34与第六侧壁37的交接处。图17为弧形滑槽31的轴线在第三侧壁34与第五侧壁36的交接处。图18为弧形滑槽31的轴线在第四侧壁35与第五侧壁36的交接处。此外,第一侧面12也可以为移动终端100的左侧面或右侧面。此时,第二侧面15可以为移动终端100的顶面或底面,参考附图19至图22。具体的凹槽13的设置这里不再具体的阐述。图19为弧形滑槽31的轴线在第三侧壁34与第六侧壁37的交接处。图20为弧形滑槽31的轴线在第三侧壁34与第五侧壁36的交接处。图21为弧形滑槽31的轴线在第四侧壁35与第五侧壁36的交接处。图22为第一侧面12在壳体的左侧面,弧形滑槽31的轴线在第三侧壁34与第六侧壁37的交接处。当然,第一侧面12位于壳体的左侧面时,弧形滑槽31的轴线还有其他形式,这里不再一一列举,可参考附图20及图21。

实施方式三,与实施方式二不同的是:如图23及图24所示,附图22给出的第一侧面12位于壳体10的顶面,但第一侧面12也可以位于壳体10的侧面,具体的在以下的实施方式及附图可以体现,这里不做具体的介绍。凹槽13延伸至第二侧面15及第三侧面16,即凹槽包括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及第三开口,第一开口设于第一侧面12、第二开口设于第二侧面15及第三开口设于第三侧面16。当转动件30转入凹槽13内时,第五侧壁36朝向第二侧面15设置,第六侧壁37朝向第三侧面16设置,弧形滑槽31的轴线在第三侧壁34与第五侧壁36的交接处、第三侧壁34与第六侧壁37的交接处、第四侧壁35与第五侧壁36的交接处或第四侧壁35与第六侧壁37的交接处。

一种实施方式,如图24所示,第一侧面12为壳体10的顶面,即凹槽13的第一开口设于壳体10的顶面。再者,第二侧面15可以为壳体10的左侧面,第三侧面16为壳体10的右侧面,或第二侧面15为壳体10的右侧面,第三侧面16为壳体10的左侧面。本实施方式以第二侧面15为壳体10的左侧面,第三侧面16为壳体10的右侧面为例。当弧形滑槽31的轴线在第三侧壁34与第六侧壁37的交接处时,且摄像头40安装于转动件30远离弧形滑槽31的一端,即摄像头40靠近第五侧壁36设置。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三侧壁34与第六侧壁37是通过弧面过渡,此时,第三侧壁34与第六侧壁37的交接线为第三侧壁34与第六侧壁37的延伸位置,即附图23的C点。当滑块14自弧形滑槽31的第一端壁313向弧形滑槽31的第二端壁314滑动时,转动件30围绕轴线相对壳体10转出凹槽13,此时,转动件30的第三侧壁34至少部分从第一侧面12转出凹槽13,第五侧壁37至少部分从第二侧面15转出凹槽13,从而摄像头40的图像采集面露出壳体10,进而用于图像的拍摄。

进一步的,如图24所示,转动件30转入凹槽13时,第三侧壁34与第一侧面12齐平,即第三侧壁34与第一侧面12处于同一平面,第五侧壁36与第二侧面15齐平,即第五侧壁36与第二侧面15处于同一平面,第六侧壁37与第三侧面16齐平,即第六侧壁37与第三侧面16处于同一平面,第三侧壁34与第六侧壁37的连接处呈弧面过渡,圆弧在附图23以粗线表示。此时,转动件30的第三侧壁34与第一侧面12形成移动终端100的顶面,第五侧壁36与第二侧面15形成移动终端100的左侧面及第六侧壁37与第三侧面16形成移动终端100的右侧面。故而,当第三侧壁34与第六侧壁37的连接处呈弧面过渡时,可以避免移动终端100的表面不会因第三侧壁34与第六侧壁37的连接处呈弧面过渡的连接处出现角度设置而导致移动终端100的用户体验性差。

另一种实施方式,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是:如图25所示,弧形的轴线在第四侧壁35与第六侧壁37的交接处。当滑块14自弧形滑槽31的第一端壁313向弧形滑槽31的第二端壁314滑动时,转动件30围绕轴线相对壳体10转出凹槽13,此时,转动件30的第三侧壁34至少部分从第一侧面12转出凹槽13,第五侧壁36至少部分从第二侧面15转出凹槽13,第六侧壁37至少部分从第三侧面16转出凹槽13,从而摄像头40的图像采集面露出壳体10,进而用于图像的拍摄。

另一种实施方式,弧形滑槽31的轴线在第三侧壁34与第五侧壁36的交接处与弧形滑槽31的轴线在第四侧壁35与第五侧壁36的交接处的转动过程在此不再过多赘述,分别详见附图26及图27。此外,当第一侧面12为壳体10的右侧面时,凹槽13的具体设置在此也不再过多的赘述,详见附图28及图29。附图28为当弧形滑槽31的轴线在第三侧壁34与第六侧壁37的交接处时。图29为弧形滑槽31的轴线在第四侧壁35与第六侧壁37的交接处。再者,当第一侧面12为壳体10的左侧面时,凹槽13的具体设置在此也不再过多的赘述,详见附图30及图31。附图30为当弧形滑槽31的轴线在第三侧壁34与第六侧壁37的交接处时。图31为弧形滑槽31的轴线在第四侧壁35与第六侧壁37的交接处。当然,当第一侧面12为壳体10的左侧面或右侧面时,弧形滑槽31的轴线还有其他形式,但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进一步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32所示,壳体10包括本体部18及凸部19。凸部19凸设于本体部18远离显示屏20的表面。一部分凹槽13设于凸部19。另一部分凹槽13设于本体部18。具体的,凸部19的顶面与本体部18的顶面齐平,即凸部19的顶面与本体部18的顶面形成壳体10的顶面。当一部分凹槽13设于凸部19,另一部分凹槽13设于本体部18时,一部分的转动件30设于凸部19的内部,另一部分的转动件30设于本体部18的内部。在此,本实施例以凹槽13与第二侧面15及第三侧面16间隔设置,即凹槽13的不贯穿第二侧面15和第三侧面16为例进行叙述。

在本实施例中,转动件30相对壳体10转动具有多种方式。

实施方式一:如图33所示,移动终端100包括驱动器件71、齿轮组72、丝杆73、传动杆74及推杆75。驱动器件71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马达。驱动器件71、齿轮组72及丝杆73设于壳体10的内部。丝杆73固定连接于齿轮组72的输出端721。丝杆73的外周侧设有螺旋槽731,传动杆74的一端部分嵌入螺旋槽731,以滑动连接于丝杆73。推杆75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751及第二端752,第一端751转动连接于传动杆74的另一端,第二端752铰接于转动件30远离弧形滑槽31的一端。驱动器件71用于驱动齿轮组72的输入端722转动,以使齿轮组72的输出端721带动丝杆73转动,传动杆74相对丝杆73滑动,推杆75带动转动件30转入或转出凹槽13。可以理解的是,齿轮组72的输入端722可以为齿轮也可以为转轴。齿轮组72的输出端723可以为齿轮,也可以为固定转轴。

实施方式二:如图34所示,移动终端100包括驱动器件71、齿轮组72、丝杆73及传动杆74。驱动器件71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马达。驱动器件71、齿轮组72及丝杆73设于壳体10的内部。丝杆73固定连接于齿轮组72的输出端721。丝杆73的外周侧设有螺旋槽731。传动杆74的一端部分嵌入螺旋槽731,以滑动连接于丝杆73,另一端磁性连接于转动件30远离弧形滑槽31的一端。驱动器件71用于驱动齿轮组72的输入端722转动,以使齿轮组72的输出端721带动丝杆73转动,传动杆74相对丝杆73滑动,以带动转动件30转入或转出凹槽13。可以理解的是,齿轮组72的输入端722可以为齿轮也可以为转轴。齿轮组72的输出端723可以为齿轮,也可以为固定转轴。

一种实施方式,如图34所示,传动杆74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端部741及第二端部742。第一端部741部分嵌入螺旋槽731,以滑动连接于丝杆73。第二端部742设有第一磁性件7421。转动件30远离弧形滑槽31的一端设有第二磁性件7422。第一磁性件7421为条形块。第二磁性件7422为半球状。当转动件30转出凹槽13时,第一磁性件7421从第二磁性件7422的一端滑至另一端。当转动件30转入凹槽13内时,第一磁性件7421从第二磁性件7422的另一端滑至一端。故而,第二磁性件7422既可以通过与第一磁性件7421的磁力连接于转动件30,即避免在转动件30的转动过程中,推杆75与转动件30发生脱离,又可以保证第一磁性件7421能够相对第二磁性件7422相互转动。

实施方式三,与实施方式一及实施方式二不同的是:如图35所示,移动终端100包括气缸60、第一气囊61及第二气囊62。第一气囊61位于弧形滑槽31的一端与滑块14之间。第二气囊62位于弧形滑槽31的另一端与滑块14之间。第一气囊61及第二气囊62分别连接气缸60。气缸60用于对第一气囊61充气且对第二气囊62抽气。气缸60还用于对第一气囊61抽气且对第二气囊62充气。一种实施方式,气缸60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缸体63及第二缸体64。第一缸体63连通第一气囊61。第一缸体63用于对第一气囊61抽气或充气。第二缸体64连通第二气囊62。第二缸体64用于对第二气囊62进行抽气或充气操作。具体的,当第一缸体63对第一气囊61充气时,第二缸体64对第二气囊62抽气时,滑块14在第一气囊61的推动下,沿着弧形滑槽31滑动,此时,转动件30相对壳体10转出凹槽13。当第一缸体63对第二气囊62充气,第二缸体64对第一气囊61抽气时,滑块14在第二气囊62的推动下,沿着弧形滑槽31滑动,此时,转动件30相对壳体10转入凹槽13。

在其他实施例中,通过手动拨动转动件30以使转动件30相对壳体10转动。具体的,如图36所示,弧形滑槽31的第一端壁313设有第一磁吸片71。弧形滑槽31的第二端壁314设有第二磁吸片72。当需要摄像头40拍摄时,通过手部拨动转动件30远离弧形滑槽31的一端或者通过手部按压转动件30的设有弧形滑槽31的一端,以使转动件30围绕轴线转出凹槽13。此时,滑块14吸住第一磁吸片71,转动件30相对壳体10固定住,从而方便用户拍摄。再者,当不需要摄像头40拍摄时,通过手动拨动转动件30远离弧形滑槽31的一端或者通过手部按压转动件30的设有弧形滑槽31的一端,转动件30转入凹槽13内,滑块14吸住第二磁吸片72,转动件30相对壳体10固定住,从而避免转动件30在不使用过程中转出凹槽13。

进一步的,如图36所示,凹槽13的槽壁设有凹陷区131。转动件30设有限位块132。当转动件30转入凹槽13内时,限位块132与凹陷区131过盈连接或卡扣连接。此时,当转动件30转入凹槽13内时,由于限位块132被限制在凹陷区131内,使得转动件30进一步的被固定在壳体10上,以增强转动件30的连接牢固度。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7及图38所示,壳体10包括与正面11相背设置的背面101。背面101连接第一侧面12。壳体10具有透光孔102。透光孔102的开口设于背面101。移动终端100包括摄像模组1及闪光灯2。摄像模组1安装于壳体10的内部,且摄像模组2经透光孔102采集光线。闪光灯2的发光面202的朝向与显示屏20的朝向相反。其中,闪光灯2的设置位置具有多种方式:

实施方式一:如图37所示,闪光灯2设于转动件30。当转动件30转入凹槽13时,闪光灯2与壳体10重叠。当转动件30转出凹槽13时,闪光灯2相对壳体10露出。具体的,当用户在外界光线较充足的环境中进行图像拍摄时,用户不需要使用闪光灯2,此时将转动30件转入凹槽13内,以将闪光灯2收容于凹槽13内,从而既可以避免闪光灯2因长期露在壳体10的外部而发生损坏,又可以减少在壳体10上开设通孔,以保证移动终端100的外观简洁。此外,当用户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图像拍摄时,用户只需将转动件30转出凹槽13,以使转动件30携带闪光灯2的发光面相对壳体10露出,并配合摄像模组1进行拍照。

实施方式二:如图38所示,闪光灯2安装于壳体10的内部。可以理解的是,当摄像模组1在外界光线较暗的环境中进行拍摄时,闪光灯2可以增加摄像模组1的曝光量,从而保证摄像模组1的拍摄质量。

可选的,如图39及图40所示,摄像头40内的感光元件的像素阵列区401呈矩形区域。感光元件即图像传感器,可以是CCD(电荷耦合器件)也可以是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图像传感器的像素阵列区401呈矩形区域,即可以是正方形区域也可是长方形区域。矩形区域包括两条长边402和相对地连接在两条长边402之间的短边。矩形区域的长边402与矩形区域的短边大致垂直。

转动件30携带摄像头40转出凹槽13时,矩形区域的长边402大致平行或垂直于移动终端100的长度方向X。如图39和图40所示,移动终端100的长度方向X一般为移动终端100的竖直方向。矩形区域的长边402大致垂直于长度方向X时,矩形区域的短边大致平行于长度方向X。矩形区域的长边402大致平行于长度方向X时,矩形区域的短边大致垂直于长度方向X。其中,显示屏20的长边也可以大致平行于移动终端100的长度方向X。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摄像头40转出凹槽13时,其感光元件的矩形区域的的长边402大致平行或垂直于移动终端100的长度方向X,因此摄像头40的感光元件所获取的图像能够更好地转化成图片,也方便直接展现在显示屏20中。

可以理解的,本申请通过对摄像头40的感光元件的像素阵列区401的排布方位,使得移动终端100内部的图像处理芯片可以采用传统算法处理图像,从而降低移动终端100的研发费用和生产成本。

一种实施例中,第一侧面12可以为移动终端100的顶面。第一侧面12与长度方向X大致垂直。其他实施例中,第一侧面12也可以为移动终端100的左侧面、右侧面或底面。

一种实施例中,摄像头40相对转动件30固定。转动件30携带摄像头40转入凹槽13时,矩形区域的长边402相对移动终端100的长度方向X倾斜。也即,矩形区域的长边402与移动终端100的长度方向X之间形成钝角或锐角。

其他实施例中,摄像头40能够相对转动件30转动,摄像头40的矩形区域的长边402与移动终端100的长度方向X之间的关系,随着转动件30与移动终端100的长度方向X之间的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以上是本申请的可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