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局部厚胶的壳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83787发布日期:2019-05-17 20:14阅读:6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局部厚胶的壳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壳体结构的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局部厚胶的壳体结构。



背景技术:

在产品设计领域,尤其是当产品作为外观件而需要具备优良的外观品质时,往往需要提供产品外观面没有瑕疵的产品设计。

以手机壳体为例,产品设计者们通常既需要考虑所述壳体的整体外观达到客户需求,同时还需要考虑产品的生产制造工艺等因素,因此,常常不可避免的,在所述壳体的局部区域存在厚胶区域,请参照附图1,壳体100上,存在局部的厚胶区域101;显然,所述厚胶区域101产生的最大缺陷是表面缩水及应力集中;为此,通常采取的做法有两种,其一将所述局部厚胶区域101采用正面掏胶,如附图2所示,其中掏胶区域为1011;其二将所述局部厚胶区域101自内部侧壁掏胶,如附图3所示,其中掏胶区域为1012;这两种解决方法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表面缩水的问题,可以满足对于外观品质要求不太高的产品要求,但是,却产生了新的缺陷,依然无法满足对外观品质要求高的产品要求,其中,对于方法一,由于所述厚胶区域101的外观面在成型过程中为掏胶后胶流的汇流集中处,因此将存在外观夹线问题;而对于方法二的内部掏胶方式,则在成型过程中,模具需要设计斜顶方式才能成型并脱模,因此存在模具结构复杂、模具成本高的问题。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以完全改善产品存在局部厚胶区域时的外观品质不良,同时又不增加模具成本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对以上现有技术中存在问题的考量,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局部厚胶的壳体结构,所述结构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对于存在局部厚胶区域的外观产品,采用正面掏胶存在的夹线问题,以及采用内侧壁掏胶存在的模具结构复杂、开发成本高的问题。

一种具有局部厚胶的壳体结构,其包括一壳体,所述壳体设置有一平均胶厚,与所述平均胶厚相较,所述壳体至少包括一位于局部的厚胶区,所述壳体结构还包括一内置件,所述内置件部分内嵌于所述厚胶区的内部且与所述厚胶区为一体结构,且所述厚胶区与所述内置件之间的胶厚不大于所述平均胶厚。

进一步的,所述内置件为一独立构件,通过模内成型与所述厚胶区连接为一体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包括一内侧面,所述内置件自所述内侧面嵌入所述厚胶区,且除所述内置件凸出于所述内侧面0.5~1mm外,所述内置件的其他部分均包覆于所述厚胶区内。

进一步的,所述内置件为一五金件,所述五金件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厚胶区上则设置有与所述凹槽相对应且配合的凸块,所述凸块位于所述凹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厚胶区还包括一连接面,所述内置件则包括一组装面,所述内置件自所述连接面嵌入所述厚胶区,且除所述组装面低于所述连接面0.5~1mm外,所述内置件的其他部分均包覆于所述厚胶区内。

进一步的,所述内置件为一五金螺母,所述内置件还包括一外侧壁,所述外侧壁为锯齿形结构,所述厚胶区设置有与所述外侧壁相对应且配合的槽孔结构,所述锯齿形结构与所述槽孔结构相互嵌合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具有局部厚胶的壳体结构中,在结构设计上,采用内置件的设计方式,通过模内成型技术,实现所述内置件与所述壳体之间的良好连接;同时,还考虑到对于局部厚胶区的有效利用,包括将厚胶区设置为所述壳体与其他构件的连接位,此时两所述内置件设置为五金螺母的方式,而为了确保所述内置件与所述厚胶区的连接良好,还于所述内置件的外侧壁上设置了包括但不限于凹槽、锯齿结构等侧壁形式,配合所述厚胶区与之对应的结构设计,使得所述内置件与所述厚胶区在外侧壁连接处,相互嵌合,获得较佳的连接性,确保所述内置件与所述厚胶区的一体结构;而在所述壳体的生成制造过程中,由于所述内置件的支撑及填充,既保证了所述壳体本体结构胶厚的基本一致性而克服表面缩水问题,同时还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掏胶方式存在的各种问题,使得所述壳体不仅具有优良的外观品质,同时还由于所述内置件为五金件的嵌入,增强了所述壳体的整体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厚胶区域图示。

图2是现有技术厚胶区域掏胶方式一图示。

图3是现有技术厚胶区域掏胶方式二图示。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图示。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图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局部厚胶的壳体结构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施例将以一具有局部厚胶区域的手机外壳为例,结合附图用于对本申请所述的壳体结构进行具体说明。

请参照图4及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壳体结构的图示说明,所述壳体结构包括一壳体1,所述壳体1设置有一平均胶厚A,与所述平均胶厚A相较,所述壳体1包括有一位于壳体外周处的局部厚胶区11,所述壳体结构还包括一内置件2,所述内置件2部分内嵌于所述厚胶区11的内部且与所述厚胶区11为一体结构,且所述厚胶区11与所述内置件2之间的胶厚不大于所述平均胶厚A。

在产品设计中,通常都参照平均胶厚来进行产品设计,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对于产品外观要求较高的局部胶厚处理方案。本实施例中,将所述壳体1的平均胶厚定义为A,而对于所述壳体1的局部胶厚大于2.5A以上的区域,则定义为厚胶区11,本申请以将所述内置件2部分内嵌于所述厚胶区11的结构形式,来解决所述厚胶区11导致的所述壳体1的表面不良。

此外,在考虑所述内置件2的大小时,通常在所述内置件2嵌入所述厚胶区11后,所述厚胶区11任意位置的胶厚均不大于所述平均胶厚A。

进一步的,所述内置件2为一独立构件,通过模内成型与所述厚胶区11连接为一体结构。

对于所述内置件2本身的结构形式,以及所述内置件2与所述厚胶区11的内嵌结合方式,本申请提供两种最基本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一。

请参照附图4,为所述内置件2与所述厚胶区11的连接关系剖视图。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包括一内侧面12,所述内置件2自所述内侧面12嵌入所述厚胶区11,且除所述内置件2凸出于所述内侧面12所在平面0.5~1mm外,所述内置件2的其他部分均包覆于所述厚胶区11内。

以上结构中,将所述内置件2设置为凸出于所述内侧面12所在平面0.5~1mm,主要是基于所述壳体1于该部位的生产制造考虑,这种凸出的结构方式,可以通过最通常的对开式模具结构实现所述壳体1的成型工艺;而自所述内侧面12嵌入所述内置件2,也可以实现模内成型时,放置所述内置件2十分简单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内置件2为一五金件,所述五金件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凹槽21,所述厚胶区11上则设置有与所述凹槽21相对应且配合的凸块13,所述凸块13位于所述凹槽21内。

可见,本实施例中,为了获取所述内置件2与所述壳体1之间连接的可靠性,采用所述凸块13与所述凹槽21的相互嵌合的方式,同时借由模内成型的生产工艺来实现。而五金材质的所述内置件2,无疑可以为所述壳体1提供更好的结构强度。

实施方式二。

考虑到通常一个产品由多个构件组成,而构件之间是需要相互连接的,而螺丝锁合则为最常规的构件连接方式;由此,本实施例提出的是一种将局部厚胶区设置为螺丝连接位的一种技术方案。

请参照附图5,为将所述厚胶区11’设置为螺丝位的情形下,所述内置件2’与所述壳体1’的连接结构剖视图。如图示,所述厚胶区11’包括一连接面12’,所述内置件2’则包括一组装面21’,所述内置件2’自所述连接面12’嵌入所述厚胶区11’,且除所述组装面21’低于所述连接面12所在平面0.5~1mm外,所述内置件2’的其他部分均包覆于所述厚胶区11’内。

进一步的,所述内置件2’为一五金螺母,所述内置件2’还包括一外侧壁22’,所述外侧壁22’为锯齿形结构,所述厚胶区11’设置有与所述外侧壁22’相对应且配合的槽孔结构13’,所述外侧壁22’上设置的锯齿形结构与所述槽孔结构13’相互嵌合在一起。

可见,本实施例中,所述内置件2’为一五金螺母,其于所述连接面12内置入所述厚胶区11’中,既解决了局部厚胶所导致的表面缩水问题,同时又提供了螺丝锁合位,使得所述壳体1可借由所述五金螺母而与其他构件实现连接。

另外,本实施例中,还于所述外侧壁22’上设置了锯齿形结构,同时所述壳体1’上设置了与所述锯齿形相对应且配合的所述槽孔结构13’,所述锯齿形结构与所述槽孔结构13’相互嵌合在一起,从而所述内置件2’与所述壳体1’紧密可靠地连接为一体结构。

对于以上两个实施例,其结构形式都在于通过于所述厚胶区嵌入五金材质的所述内置件,将局部的多余的胶厚由所述内置件进行分担,使得所述壳体的胶厚分布趋于均匀,成型过程中,易于充填,流速均匀,改善了夹线的外观缺陷;而同时具有均匀胶厚的所述壳体由于所述内置件的支撑,消除了表面缩水问题,大为提升了所述壳体的外观品质。

本实用新型所述实施例仅仅列举了所述一种具有局部厚胶的壳体结构的两种结构形式及其连接关系,显然,所述壳体结构形式并不受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产品设计领域中,但凡涉及到产品存在无法避免的局部厚胶区,同时所述厚胶区严重影响到产品的表面品质,而产品的外观品质要求较高的情形,都可以借鉴本申请所述一种具有局部厚胶的壳体结构进行变化及拓展,都应当归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