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远程监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84559发布日期:2019-08-21 00:03阅读:47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机远程监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监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机远程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的电机在使用的过程中总会发生异常情况,如果不能及时知悉和及时处理就会造成电机损坏,由于电机专业技术人员不可能长期现场蹲守在电机旁边监控电机运行情况,造成电机异常情况得不到及时反馈和处理,进而造成电机损坏。同时,若实现电机远程监控,则如何避免现场操作和远程操作同时进行发生事故,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设计一种电机远程监控系统以实现远程实时监控电机运行情况并避免现场与远程同时操作发生事故,便成为目前电机监控领域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机远程监控系统,该系统通过增加数据采集模块、远程调试开关、无线传输模块、云端服务器和远程操作终端设备,实现了远程实时监控电机运行情况,并避免了现场与远程同时操作发生事故,使电机异常情况得到及时处理成为可能。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而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机远程监控系统,其包括电机、电机驱动器、云端服务器和远程操作终端设备,所述电机驱动器还包括数据采集模块、驱动模块、异常报警指示灯、远程查询指示灯、远程调试指示灯、远程调试开关、无线传输模块,所述驱动模块与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异常报警指示灯、远程查询指示灯、远程调试指示灯、远程调试开关、无线传输模块连接,所述数据采集模块与所述无线传输模块连接;所述电机驱动器通过所述驱动模块、数据采集模块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电机驱动器通过所述无线传输模块与所述云端服务器连接,所述云端服务器与所述远程操作终端设备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数据采集模块、驱动模块、异常报警指示灯、远程查询指示灯、远程调试指示灯、远程调试开关、无线传输模块集成在同一机盒内。

进一步的,所述远程操作终端设备为PC或者手机。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实时采集电机运行数据,再通过所述无线传输模块将电机运行数据传输到所述云端服务器上存储,所述云端服务器再将电机运行情况信息发送至所述远程操作终端设备。远程技术人员根据实时信息采取措施,并通过所述远程操作终端设备输入控制指令,依次通过所述云端服务器、无线传输模块向所述驱动器传输控制指令,从而实时调整电机运行状态。在进行现场调试时,现场技术人员关闭所述远程调试开关,以禁止远程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系统通过增加所述数据采集模块、远程调试开关、无线传输模块、云端服务器和远程操作终端设备,实现了远程实时监控电机运行情况,并通过控制所述远程调试开关避免了现场与远程同时操作发生事故,使电机异常情况得到及时处理成为可能,减少了电机损坏几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机远程监控系统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1中标记的含义是:10.电机,20.电机驱动器,21.数据采集模块,22.驱动模块,23.异常报警指示灯,24.远程查询指示灯,25.远程调试指示灯,26.远程调试开关,27.无线传输模块,30.云端服务器,40.远程操作终端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图1所示实施例中,一种电机远程监控系统,其包括电机10、电机驱动器20、云端服务器30和远程操作终端设备40,电机驱动器20还包括数据采集模块21、驱动模块22、异常报警指示灯23、远程查询指示灯24、远程调试指示灯25、远程调试开关26、无线传输模块27;驱动模块22与数据采集模块21、异常报警指示灯23、远程查询指示灯24、远程调试指示灯25、远程调试开关26、无线传输模块27连接,数据采集模块21与无线传输模块27连接;电机驱动器20通过驱动模块22、数据采集模块21与电机10连接,实现控制电机运行并实时采集电机运行数据;电机驱动器20通过无线传输模块27与云端服务器30连接,云端服务器30与远程操作终端设备40连接,实现电机运行数据发送和接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数据采集模块21、驱动模块22、异常报警指示灯23、远程查询指示灯24、远程调试指示灯25、远程调试开关26、无线传输模块27集成在同一机盒内。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远程操作终端设备40为PC或者手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该系统通过增加数据采集模块21、远程调试开关26、无线传输模块27、云端服务器30和远程操作终端设备40,实现了远程实时监控电机运行情况,并通过控制远程调试开关26避免了现场与远程同时操作发生事故,使电机异常情况得到及时处理成为可能,减少了电机损坏几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的描述,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在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领域普通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