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机架式调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76651发布日期:2019-06-21 23:50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机架式调音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调音台,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型机架式调音台。



背景技术:

目前,在现有技术中,机架式调音台是将按键控制模块和输入/输出端口结合成一体,这使得调音台体积较大,不便于搬运,而且,如果当按键控制模块或输入/输出端口有损坏,那么,整体维修起来就不是非常方便,同时,按键控制模块和输入/输出端口较近,也会产生一些信号干扰,损害音效的质量,随着人们对声音的音效的要求的提高,对调音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新型机架式调音台,将按键控制模块和输入/输出端口独立分开,便于搬运和维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机架式调音台,它包括按键控制台和输入/输出单元,所述按键控制台设有音质处理器、前置放大器、微型处理器和信号发送端口,所述输入/输出单元设有信号接收端口、后置放大器和用于连接外部音箱的音箱输出端口,所述音质处理器、微型处理器、前置放大器和信号发送端口依次通过电连接,所述信号发送端口与所述信号接收端口通过信号控制总线电连接,所述信号接收端口、后置放大器和音箱输出端口依次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按键控制台设有无线发送装置,所述输入/输出单元设有无线接收装置,所述无线发送装置与所述无线接收装置通过互联网无线连接。

优选地,新型机架式调音台还包括混响器,所述混响器设有混响输出端口,所述输入/输出单元设有混响输入端口,所述混响输出端口与所述混响输入端口通过混响控制线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输入/输出单元设有降噪处理器,所述降噪处理器分别与所述后置放大器和所述音响输出端口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输入/输出单元设有监听耳机输出端口,所述监听耳机输出端口与降噪处理器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信号发送端口、信号接收端口、混响输出端口和混响输入端口均为USB端口。

优选地,所述的微型处理器为数字音频处理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将按键控制台和输入/输出单元两个工作模块独立分开工作,使得在结构上更加紧凑,便于搬运,当某一工作模块发生故障,无需整体去维修,降低了维修难度,同时,按键控制台通过信号控制总线进行控制输入/输出单元,信号控制总线可根据人们需求选择适当长度线路,增加了控制距离,使得控制更加灵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机架式调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机架式调音台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描述:

参考图1-图2,一种新型机架式调音台,它包括按键控制台1和输入/输出单元2,其按键控制台1是用于调控音质的工作台,按键控制台1设有音质处理器11、前置放大器13、微型处理器12和信号发送端口10,输入/输出单元2是用于进行向外部音箱等部件发送声音信号的工作模块,输入/输出单元2设有信号接收端口20、后置放大器24和用于连接外部音箱的音箱输出端口26,音质处理器11、微型处理器12、前置放大器13和信号发送端口10依次通过电连接,信号发送端口10与所述信号接收端口20通过信号控制总线电连接,信号接收端口20、后置放大器24和音箱输出端口26依次电连接,这样,经过信号通过音质处理器11处理后再经过微型处理器12压缩并传输至前置放大器13进行功率放大,之后,通过信号发送端口10发送至信号接收端口20,再经过后置放大器24进行放大,已达到音效功率的更大化,最后通过音箱输出端口26传输至外部音箱。在本实施例中,微型处理器12为数字音频处理器,具有良好的压缩质量及传输速率。

另外,随着无线传输技术的发展,更加增加了传输控制的灵活性,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按键控制台1还设有无线发送装置14,输入/输出单元2设有无线接收装置28,无线发送装置14与所述无线接收装置28通过互联网无线连接,其互联网可为无线WIFI。

为了音效更佳,本实施例中的新型机架式调音台还包括混响器3,混响器3设有混响输出端口30,输入/输出单元2设有混响输入端口21,混响输出端口30与混响输入端口21通过混响控制线电连接。

同时,为了防止外部声音或其他电子信号干扰,避免输出的音效不佳,输入/输出单元2设有降噪处理器25,降噪处理器25分别与后置放大器24和音响输出端口26电连接。

另外,输入/输出单元2设有监听耳机输出端口27,监听耳机输出端口27与降噪处理器25电连接,可以通过监听耳机与监听耳机输出端口27连接,来返听调试输出的音效。

为了便于信号控制总线和混响控制线的选择,信号发送端口10、信号接收端口20、混响输出端口30和混响输入端口21均为USB端口,信号控制总线和混响控制线可均采用USB传输线。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