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保障硬件设备稳定运行的交换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80859发布日期:2019-06-13 10:35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可保障硬件设备稳定运行的交换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交换机,特别是一种可保障硬件设备稳定运行的交换机。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的普遍发展,以太网交换机的数据处理量越来越大,特别是数据中心的以太网交换机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大量的工作,而在工作过程中的以太网交换机可能会出现故障,需要维修。由于机房或数据中心的设备较多、线路繁多且复杂,为了避免杂乱且便于管理,通常将以太网交换机通过安装耳部配合螺钉而安装在机架上,但是,以太网交换机通过螺钉固定就位后,便无法再轻松地前后移动,而是需要先对其进行拆卸,这样不利于交换机的后期维护。现有技术则为一种能够利用滑动装置进行前后移动作业的交换机,解决了交换机因锁定安装而不便于维护的问题

中国实用新型申请公开说明书CN207782848U就公开了一种交换机,通过设置的滑动槽以及滑动装置上相应的引脚配合作业,能实现以太网交换机相对于安装耳部沿滑动槽方向前后移动,但是交换机本身在长时间的前后移动后容易出现磨损,且在移动过程中容易出现插口的脱落导致网络故障,不稳定,且交换机的上表面设置有滑槽用来连接和移动,交换机本身的散热效果大打折扣。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保障硬件设备稳定运行的交换机,在满足交换机本身方便移动的同时,能够在移动过程中不易出现磨损,增加使用时间,且插口的牢固性高,不容易脱落,避免交换机在正常运作过程中因为移动导致插头脱落,网络故障,且散热性能良好。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可保障硬件设备稳定运行的交换机,包括交换机本体,交换机本体上设置有若干个网络端口,还包括一个可以在机架上前后移动的可移动装置,交换机本体固定安装在可移动装置上,并且随着可移动装置在机架上前后移动。。

为了方便移动,并使得移动过程中交换机保持稳定,所述的可移动装置包括了底板、滑轨和用于将交换机本体固定在底板上的连接板,连接板为L型,其垂直面固定安装在交换机本体的侧面,其水平面固定安装在底板的上表面,所述底板的两侧均安装有滑轨,滑轨安装位置与机架上的滑槽相对应,使底板在机架上前后滑动。

为了在移动过程中解决插头容易脱落的问题,并且方便插头插拔,所述的网络端口前端安装有用于卡住连接线的支撑架,支撑架铰接在交换机本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交换机本体前端面的一侧设置有以太网端口,所述以太网端口的前端安装有用于卡住连接线的第一支撑架,所述以太网端口一侧的上端设置有管理用以太网口,所述管理用以太网口的前端安装有用于卡住连接线的第二支撑架,所述管理用以太网口的一侧设置有控制台接入端口,所述控制台接入端口的前端安装有用于卡住连接线的第三支撑架,所述以太网端口一侧的下端设置有转换口,所述转换口的前端安装有用于卡住连接线的第四支撑架,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第三支撑架和第四支撑架均铰接在交换机本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交换机本体后端面的一侧设置有开关,所述开关的下端设置有用于插接插头的插孔,所述开关一侧设置有散热扇风口,所述散热扇风口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安装电池的电源插槽,所述电源插槽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安装拓展卡的拓展卡插槽。

为了防止移动过程中电源插头脱落,所述开关的下端安装有插头,所述插孔上方设置有用于卡住插头的第五支撑架,第五支撑架铰接在交换机本体上。

为了用电安全,交换机本体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地线的接地螺钉。

为了更好的散热,所述交换机本体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散热孔,交换机本体的后端设置有第二散热孔。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将交换机本体与连接装置的固定安装在一起,能够避免因经常移动连接板出现松动的问题,并且在前后移动时交换机更加稳定,通过设置支撑架,在各种连接线连接时卡住连接线的底端,连接更紧密,不松动,对连接线的插拔没有影响,但是在交换机本体进行前后移动时,各个支撑架卡住连接线,不会将连接线拽离交换机本体,造成网络故障,不稳定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图;

图2是交换机后端示意图;

图3是交换机电源插头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可保障硬件设备稳定运行的交换机,包括交换机本体1,交换机本体1的两侧均安装有连接板4,连接板4可以固定安装在底板5上表面上,底板5的两侧均安装有滑轨12,滑轨12与其所安装的机架的滑槽相对应,能够实现交换机本体1相对于机架沿滑轨12方向前后移动,交换机本体1前端面的一侧设置有以太网端口2,以太网端口2的前端安装有第一支撑架3,以太网端口2一侧的上端设置有管理用以太网口6,管理用以太网口6的前端安装有第二支撑架7,管理用以太网口6的一侧设置有控制台接入端口8,控制台接入端口8的前端安装有第三支撑架9,以太网端口2一侧的下端设置有转换口10,转换口10的前端安装有第四支撑架11,交换机本体1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散热孔13,交换机本体1前端面的一侧设置有接地螺钉14,通过与大地的连接,能将电流导入地下,起到防雷的作用,避免自然雷暴天气对于交换机本体1有损坏,接地螺钉14的一侧设置有开关15,开关15的下端设置有插孔16,用来插入插头22,连接电源,开始工作,开关15和插孔16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散热孔17,插孔16的两侧均设置有螺纹孔,插头22通过螺纹固定,不会脱落,第二散热孔17的一侧设置有散热扇风口18。第一散热孔13贯穿交换机本体1,第二散热孔17贯穿交换机本体1。散热扇风口18设置为螺旋结构,能够更好地将内部的热空气带离。通过第一散热孔的设置,在交换机本体的两端散热,通过第二散热孔的设置,能够加强交换机本体内部的空气流通,通过散热扇风口的设置,起到主要的散热功能。电源插槽19和拓展卡插槽20均通过螺纹与交换机本体1连接,方便拆卸,连接电源以及插入拓展卡。散热扇风口18的一侧设置有电源插槽19,电源插槽19的一侧设置有拓展卡插槽20,开关15的下端安装有插头22,插头22的下端安装有第五支撑架21。

交换机本体1与连接板4既可固定也可方便拆卸,连接板4与底板5也是既可固定也可方便拆卸。例如本例中,连接板4与交换机本体1设置为一体结构,既能固定在底板5上,又不对交换机本体1本身造成破坏,且连接板4不会出现松动,连接板4通过螺纹与底板5连接,滑轨12通过螺纹与底板5连接。

以太网端口2、管理用以太网口6、控制台接入端口8和转换口10均延伸至交换机本体1的内部,分别连接各种连接线,发挥交换机本体1的作用,第一支撑架3、第二支撑架7、第三支撑架9、第四支撑架11和第五支撑架21均铰接在交换机本体1上,且第五支撑架21的铰接处的下端设置有缺口,第五支撑架21在没有连接线连接的时候,能够贴合,避免占用多余空间,第五支撑架21的下端与插头22贴合连接,从而将插头22卡住,不会因为交换机本体1的移动而脱离。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