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湿度检测功能的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15737发布日期:2019-06-26 00:44阅读:14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湿度检测功能的手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手机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湿度检测功能的手机。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设备的发展尤为迅速,尤其是手机,已经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一项通讯工具。

对于手机来说,手机的核心是主板,主板上集成有信号发射电路、充电接口电路等等,因此对主板的保护使手机基本功能之一,由于手机主板电路由电池供电,电池的正常工作是确保手机功能正常的基本要求之一,由于空气潮湿可能导致手机电池无法正常工作,因此,设计一种具有湿度检测功能的手机是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湿度检测功能的手机,其结构简单,功能化完善,避免手机因环境湿度高对手机主板造成损坏。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湿度检测功能的手机,包括湿度检测电路,湿度检测电路包括湿敏电阻、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电压比较器、第一NPN三极管、PNP三极管及单片机;

湿敏电阻与第一电阻串联,湿敏电阻与第一电阻的公共端与电压比较器同相输入端连接,第二电阻与第三电阻串联,且第二电阻与第三电阻的公共端与电压比较器反相输入端连接,电压比较器输出端与第一NPN三极管基极连接,第一NPN三极管发射极与电池负极连接,第一NPN三极管集电极与PNP三极管基极连接,PNP三极管发射极通过第四电阻与电池正极连接,PNP三极管集电极与第一NPN三极管基极连接,PNP三极管集电极还通过第五电阻与电池负极连接,第一NPN三极管集电极与单片机连接。

优选地,所述湿度检测电路还包括信号调理单元电路,信号调理单元电路包括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及第二NPN三极管,湿敏电阻和第一电阻的公共端通过第六电阻与第二NPN三极管基极连接,第七电阻和第八电阻串联,且第七电阻和第八电阻的公共端与第二NPN三极管基极连接,第二NPN三极管集电极通过第九电阻与电池正极连接,第二NPN三极管集电极还与电压比较器同相输入端连接,第二NPN三极管发射极通过第十电阻与电池负极连接。

优选地,所述信号调理单元电路还包括第一稳压管、第二稳压管,第一稳压管负极与电池正极连接,第一稳压管正极与第二稳压管负极连接,第一稳压管正极还与第二NPN三极管基极连接,第二稳压管正极与电池负极连接。

优选地,所述信号调理单元电路还包括隔离电容,隔离电容一端与第二NPN三极管集电极连接,隔离电容另一端与电压比较器同相输入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湿度检测电路还包括第三稳压管,第三稳压管负极与电压比较器输出端连接,第三稳压管正极与电池负极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湿敏电阻检测手机的使用环境的湿度值,若湿度值过高,手机立即进入低电量模式,避免手机短路或手机进一步损坏,增加对手机因湿度过高的保护,具有结构简单、方便使用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原理示意图。

附图标记:1-信号调理单元电路,E-电池,HR-湿敏电阻,R1-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R3-第三电阻,R4-第四电阻,R5-第五电阻,R6-第六电阻,R7-第七电阻,R8-第八电阻,R9-第九电阻,R10-第十电阻,U-电压比较器,D1-第一稳压管,D2-第二稳压管,D3-第三稳压管,Q1-第一NPN三极管,Q2-PNP三极管,Q3-第二NPN三极管,C-隔离电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附图标记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更详细的说明,使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在研读本说明书后能据以实施。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水平”、“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 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参见附图1,附图2所示的一种具有湿度检测功能的手机,包括湿度检测电路,湿度检测电路包括湿敏电阻HR、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电压比较器U、第一NPN三极管Q1、PNP三极管Q2及单片机;

湿敏电阻HR与第一电阻R1串联,湿敏电阻HR与第一电阻R1的公共端与电压比较器U同相输入端连接,第二电阻R2与第三电阻R3串联,且第二电阻R2与第三电阻R3的公共端与电压比较器U反相输入端连接,电压比较器U输出端与第一NPN三极管Q1基极连接,第一NPN三极管Q1发射极与电池E负极连接,第一NPN三极管Q1集电极与PNP三极管Q2基极连接,PNP三极管Q2发射极通过第四电阻R4与电池E正极连接,PNP三极管Q2集电极与第一NPN三极管Q1基极连接,PNP三极管Q2集电极还通过第五电阻R5与电池E负极连接,第一NPN三极管Q1集电极与单片机连接。

本实施例中,通过湿敏电阻HR检测手机的使用环境的湿度值,湿度值过高,手机立即进入低电量模式,避免手机短路或手机进一步损坏,增加对手机因湿度过高的保护,具有结构简单、方便使用的特点。

以下对湿度检测电路的工作原理做进一步解释说明:

湿敏电阻HR一般是在绝缘物上浸渍吸湿性物质,或者通过蒸发、涂覆等工艺制备一层金属、半导体、高分子薄膜和粉末状颗粒而制作的,在湿敏电阻HR的吸湿和脱湿过程中,水分子分解出的离子H+的传导状态发生变化,从而使元件的电阻值随湿度而变化,且湿敏电阻HR的阻值与湿度呈反比关系,即正常情况下,湿敏电阻HR的阻值大,遇水情况下,湿敏电阻HR的阻值小,湿敏电阻HR与第一电阻R1串联的分压值为检测值,第二电阻R2与第三电阻R3的串联分压值为阈值。具体的,正常情况下,由于湿敏电阻HR的阻值大,因此接入电压比较器U同相输入端的检测值小,且该检测值小于阈值,则电压比较器U输出低电平至第一NPN三极管Q1,第一NPN三极管Q1截止,PNP三极管Q2截止,单片机不接收使能信号,手机的主板供电为正常模式;

环境湿度较高的情况下,由于湿敏电阻HR的阻值小,因此接入电压比较器U同相输入端的检测值大,且该检测值大于阈值,则电压比较器U输出高电平至第一NPN三极管Q1,第一NPN三极管Q1导通,第一NPN三极管Q1的集电极被拉低,此时,与第一NPN三极管Q1集电极连接的单片机接收低电平使能信号,单片机使手机主板进入低电量供电模式,PNP三级管Q2基极与第一NPN三极管Q1集电极连接,因此,在第一NPN三级管Q1集电极被拉低的同时,PNP三极管Q2基极被拉低,使PNP三极管Q2导通,第五电阻R5为第一NPN三极管Q1提供偏置电压,使第一NPN三极管Q1持续导通,使单片机持续接收低电平使能信号,即保持主板的低电量模式,保护主板不会因空气湿度过高而损坏。

其中,电压比较器U直接由电池E供电,其电源端与电池E正极连接。

优选地,所述湿度检测电路还包括信号调理单元电路1,信号调理单元电路1包括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及第二NPN三极管Q3,湿敏电阻HR和第一电阻R1的公共端通过第六电阻R6与第二NPN三极管Q3基极连接,第七电阻R7和第八电阻R8串联,且第七电阻R7和第八电阻R8的公共端与第二NPN三极管Q2基极连接,第二NPN三极管Q2集电极通过第九电阻R9与电池E正极连接,第二NPN三极管Q3集电极还与电压比较器U同相输入端连接,第二NPN三极管Q3发射极通过第十电阻R10与电池E负极连接。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信号调理单元电路1是放大电路,主要对检测值进行放大处理,其放大倍数由第十电阻R10和第二NPN三极管Q3决定,通过对检测值进行放大,可以加强整个电路检测的精确性。

优选地,所述信号调理单元电路1还包括第一稳压管D1、第二稳压管D2,第一稳压管D1负极与电池E正极连接,第一稳压管D1正极与第二稳压管D2负极连接,第一稳压管D1正极还与第二NPN三极管Q3基极连接,第二稳压管Q2正极与电池E负极连接。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稳压管D1和第二稳压管D2为保护器件,避免出现电压过高和负电压故障,增强整个电路的安全性。

优选地,所述信号调理单元电路1还包括隔离电容C,隔离电容C一端与第二NPN三极管Q3集电极连接,隔离电容C另一端与电压比较器U同相输入端连接。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隔离电容C为防止前后两级电路对检测造成影响,因此,信号调理单元电路1与电压比较器U之间设置隔离电容C,增强整个电路的工作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湿度检测电路还包括第三稳压管D3,第三稳压管D3负极与电压比较器U输出端连接,第三稳压管D3正极与电池E负极连接。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三稳压管D3作为保护器件,其主要避免出现高电压击穿第一NPN三极管Q1,保护第一NPN三极管Q1。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