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76362发布日期:2019-06-21 23:49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耳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声学产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耳机。
背景技术
:现有头戴式耳机内通过设置连通前声腔和后声腔的声短路孔,以通过声短路孔进行音频调试,在主观听音达到较高的音质水准,然而,声短路孔的存在,会造成耳机降噪效果较差。若是耳机内不设置所述声短路孔,会实现较好的耳机降噪效果,但是主观听音调试上音质平平,尤其在低频一般表现的很差。如何使耳机同时兼容音质较好的情况和降噪效果好的情况,成为生产厂商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耳机,旨在使所述耳机同时具有较优的降噪性能以及较优的音质性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耳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形成有腔体;隔板,与所述壳体连接,以将所述腔体至少分隔形成第一声腔和第二声腔,所述隔板上设有发声元件,且所述隔板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声腔和所述第二声腔的声短路孔;遮挡件,包括本体以及贯穿所述本体上的连通孔,所述遮挡件与所述隔板活动连接,以使遮挡件连通所述声短路孔或者遮盖所述声短路孔。优选地,所述耳机还包括与所述遮挡件连接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遮挡件连通所述声短路孔或者遮盖所述声短路孔。优选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推拉件,且所述推拉件与所述壳体和/或所述隔板连接,且所述推拉件与所述遮挡件连接,以使所述遮挡件移动至连通所述声短路孔的位置或者遮盖所述声短路孔的位置。优选地,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弹性件,且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壳体和/或所述隔板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遮挡件连接;所述弹性件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遮挡件位于连通所述声短路孔的位置或者遮盖所述声短路孔的位置,当所述推拉件作用于所述遮挡件时,所述遮挡件对应移动至遮盖所述声短路孔的位置或连通所述声短路孔的位置。优选地,所述推拉件包括磁性件以及电磁继电器,所述磁性件与所述遮挡件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件与所述电磁继电器分设于所述遮挡件的两侧,所述耳机还包括电池,所述电池与所述电磁继电器连接,以为所述电磁继电器供电。优选地,所述耳机还包括控制电路、以及均与所述控制电路电连接的电源电路、开关电路;所述电源电路通过所述开关电路与所述电池连接;所述开关电路包括开关元件,所述开关元件用于控制所述电源电路与所述电池之间电路的通断。优选地,所述遮挡件呈板状,且所述磁性件设于所述遮挡件靠近所述电磁继电器的一侧。优选地,所述壳体和/或所述隔板上还设有加速度传感器;所述加速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加速度传感器根据检测到所述壳体和/或所述隔板的加速度值输出第一触发信号至所述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根据所述第一触发信号,控制所述电磁继电器工作。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相互连接的前壳和后壳,所述隔板设置于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之间,以将所述腔体分隔形成前声腔和后声腔;所述前壳上设置有耳套以及出声孔。优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为头戴式耳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遮挡件,通过在所述遮挡件上设置连通孔,且使所述遮挡件与所述隔板活动连接,以通过使所述遮挡件发生位移,进而使所述耳机具有所述连通孔与所述声短路孔连通的自然音效模式以及所述遮挡件遮盖所述声短路孔的降噪模式,提高了所述耳机的使用灵活性,便于用户根据不同的需求以及使用环境,通过调节所述遮挡件的位置状态而调节所述耳机的不同模式,提升了用户体验。进一步地,本申请设置所述遮挡件与所述隔板活动连接,以更好的实现对声短路孔的切换,保证了所述耳机的音质效果与整机的结构稳定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耳机为头戴式耳机时,其一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耳机一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遮挡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所述遮挡件处于连通所述声短路孔的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所述遮挡件处于遮盖所述声短路孔的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耳机52电池10壳体53磁性件20隔板60加速度传感器30遮挡件3010a后壳40发声元件10b耳套21声短路孔10c前壳31连通孔70头戴式耳机50弹性件71连接件51电磁继电器72第一耳机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耳机100,请参阅图1至2,所述耳机100可以为头戴式耳机70或其他形式的耳机。请参阅图2至6,所述耳机100包括壳体10、隔板20以及遮挡件30,所述壳体10内部形成有腔体,所述隔板20与所述壳体10连接,以将所述腔体至少分隔形成第一声腔和第二声腔,所述隔板20上设有发声元件40,且所述隔板20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声腔和所述第二声腔的声短路孔21,所述声短路孔21至少有一个;所述遮挡件30包括本体以及贯穿所述本体上的连通孔31,所述遮挡件30与所述隔板20活动连接,以使遮挡件30连通所述声短路孔21或者遮盖所述声短路孔21。在此不限制所述壳体10的结构,所述壳体10可以是一个整体式结构,也可以是由至少两部分通过连接结构共同形成,在此以头戴式耳机70为例,所述壳体10包括相互连接的前壳10c和后壳10a,所述前壳10c上设置有耳套10b以及出声孔;所述隔板设置于所述前壳10c和所述后壳10a之间,以对所述后壳10a与前壳10c之间形成的腔体进行分割,通过设置所述隔板20的结构,可以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腔,在此不对所述声腔的形状做具体限定。于本实施例中,所述隔板20将所述腔体分割形成前声腔和后声腔,所述前声腔由所述前壳10c与所述隔板20形成,所述后声腔由所述隔板20与所述后壳10a形成。本申请中所述发声元件40优选为扬声器。所述声短路孔21的数量和形状在此不做限定,所述声短路孔21设置于所述隔板20上,所述遮挡件30也对应与所述隔板20活动连接,所述遮挡件30具有连通所述声短路孔21的位置状态以及遮盖所述声短路孔21的位置状态;当所述遮挡件30处于连通所述声短路孔21的位置时,所述连通孔31与所述声短路孔21连通,以使所述声短路孔21实现连通所述第一声腔和第二声腔,进而可以通过所述声短路孔21进行调试,以使所述耳机100获得较好的音质效果;当所述遮挡件30处于遮盖所述声短路孔21的位置状态,所述遮挡件30遮盖所述声短路孔21,以使所述第一声腔和第二声腔隔离,进而可以获得较好的降噪效果,以营造良好的低频频响。在此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设置所述遮挡件30上连通孔31的设置,可以使所述连通孔31与所述声短路孔21在个数和形状上完全对应,也可以是部分对应,在此不做具体限定。进一步地,所述遮挡件30在连通所述声短路孔21或者遮盖所述声短路孔21的位置状态之间的切换可以通过用户手动触发,具体的,可以设置所述遮挡件30延伸出所述壳体10外侧,以使用户可触碰,进而使用户可以触发所述遮挡件30的移动,当然所述遮挡件30也可以通过电执行部件出发,以上两种实施方式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本申请中设置所述遮挡件30与所述隔板20活动连接,以更好的实现对声短路孔21的切换,这是由于所述声短路是设置于所述隔板20上的,所述遮挡件30与所述隔板20活动连接,使得所述隔板20与所述遮挡件30能够进行模块化生产,便于提高所述遮挡件30与所述隔板20的连接稳定性,而且也更加方便地对遮挡件的位置进行调试使得所述遮挡件30更加贴近所述隔板20,以更好的遮盖所述声短路孔21,以及避免声音传播自所述隔板20与所述遮挡件30之间的区域,影响音质效果。在此优选设置,所述遮挡件30呈板状,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遮挡件30,通过在所述遮挡件30上设置连通孔31,且使所述遮挡件30与所述隔板20活动连接,以通过使所述遮挡件30发生位移,进而使所述耳机100具有所述连通孔31与所述声短路孔21连通的自然音效模式以及所述遮挡件30遮盖所述声短路孔21的降噪模式,提高了所述耳机100的使用灵活性,便于用户根据不同的需求以及使用环境,通过调节所述遮挡件30的位置状态而调节所述耳机100的不同模式,提升了用户体验。进一步地,本申请设置所述遮挡件30与所述隔板20活动连接,以更好的实现对声短路孔21的切换,保证了所述耳机100的音质效果与整机的结构稳定性。本申请中,优选设置所述耳机100还包括与所述遮挡件30连接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遮挡件30移动至连通所述声短路孔21的位置或者遮盖所述声短路孔21的位置。所述驱动组件可以是由多个结构件组成,多个结构件通过连接关系连接,并相互配合以实现传动效果,以带动所述遮挡件30移动,所述驱动组件也可以是电动执行部件,例如继电器,电机等部件,以带动所述遮挡件30移动。优选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推拉件,且所述推拉件与所述壳体10和/或所述隔板20连接,且所述推拉件与所述遮挡件30连接,以使所述遮挡件30移动至连通所述声短路孔21的位置或者遮盖所述声短路孔21的位置。所述推拉件可以为继电器,电机等部件,以带动所述遮挡件30移动。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调节所述继电器、或电机的通电极性,可以实现推或者拉的动作,进而带动所述遮挡件30移动。所述推拉件也可以为两个,以相对设置于所述遮挡件30的两侧。请参阅图5和图6,进一步地,优选地,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弹性件50,且所述弹性件50的一端与所述壳体10和/或所述隔板20连接,所述弹性件50的另一端与所述遮挡件30连接;所述弹性件50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遮挡件30移动至连通所述声短路孔21的位置或者遮盖所述声短路孔21的位置,当所述推拉件作用于所述遮挡件30时,所述遮挡件30对应移动至遮盖所述声短路孔21的位置或连通所述声短路孔21的位置。所述弹性件50可以为弹片、弹簧等能够为所述遮挡件30提供回复力的部件,本申请中所述弹性件50优选为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隔板20上,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遮挡件30上;所述推拉件包括磁性件以及电磁继电器51、电池52;所述磁性件53设于所述遮挡件30上,所述弹性件50与所述电磁继电器51分设于所述遮挡件30的两侧,所述电池52与所述电磁继电器51连接,以为所述电磁继电器51供电。优选地,所述磁性件、电池52均设置于所述隔板20上,所述磁性件53设于所述遮挡件30靠近所述电磁继电器51的一侧。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电磁继电器51也可以由所述耳机100的供电电路供电,所述电池52可以用于在所述耳机100未连接外部电源时,为所述电磁继电器51供电。所述电磁继电器51可以以用电磁铁来代替,所述磁性件可以为金属材质,优选地,所述磁性件为磁铁。当所述弹性件50处于自然状态下,所述遮挡件30位于连通所述声短路孔21的位置状态,此时所述连通孔31与所述声短路孔21连通,当所述耳机100需要进入降噪模式时,所述通过控制所述电磁继电器51通电,以使所述电磁继电器51产生磁性,以对所述磁性件53产生吸力,进而所述磁性件53带动所述遮挡件30共同朝所述电磁继电器51方向移动。所述耳机100包括控制电路、以及均与所述控制电路电连接的电源电路、开关电路;所述电源电路通过所述开关电路与所述电池52连接;所述开关电路包括开关元件,所述开关元件用于控制所述电源电路与所述电池52之间电路的通断。用户可以通过控制所述开关元件,以控制所述开关电路的通断,进而控制所述电磁继电器51的供电,以使所述遮挡件30处于连通所述声短路孔21的位置状态或遮挡所述声短路孔21的位置状态。当开关元件打开时,所述耳机100处于开机状态,此时所述电磁继电器51对磁性件53产生吸力,所述遮挡件30遮盖所述声短路孔21,此时所述耳机100处于降噪模式;所述耳机100处于关机状态,此时所述遮挡件30在弹性件50恢复力的作用下,使得所述遮挡件30移动至连通所述声短路孔21的位置状态,使得所述声短路孔21处于打开状态,而是所述耳机100获得自然音效模式。基于以上实施例,为了防止当声短路孔21处于被所述遮挡件30遮挡的状态,耳机100从高处跌落或者在具有加速度的情况下与一固体发生碰撞,而造成耳机100内发生元件的损坏,例如喇叭膜折,影响产品可靠性。因此本申请设置所述壳体10和/或所述隔板20上还设有加速度传感器60,所述加速度传感器60不仅能够检测沿重力方向的加速度,也能够检测其他任意方向的加速度。具体的,所述加速度传感器60与所述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加速度传感器60根据检测到所述壳体10和/或所述隔板20的加速度值输出第一触发信号至所述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根据所述第一触发信号,控制所述电磁继电器51工作,以使所述遮挡件30移动至连通所述声短路孔21的位置状态,即使声短路处于打开状态,以避免耳机100以一较快的速度与固体碰撞而造成内部结构的损伤。例如,在耳机100的开关元件处于打开状态,根据上述实施例的分析,此时所述声短路孔21处于闭合状态,而当耳机100跌落时,所述加速度传感器60输出一触发信号至所述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进而控制断开所述电磁继电器51的供电,以使所述遮挡件30在弹性件的拉力作用下使得所述耳机100的声短路孔21处于打开状态,从而保护所述耳机100内部结构以及电路的安全性。优选地,所述耳机100为头戴式耳机70,所述头戴式耳机70包括第一耳机、第二耳机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耳机和所述第二耳机的连接件71,所述第一耳机和/或所述第二耳机100的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特别的,所述头戴式耳机70为ANC(ActiveNoiseCancelling)头戴式耳机。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