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声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76787发布日期:2019-06-21 23:50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扬声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扬声器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扬声器。



背景技术:

微型电声器件广泛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助听器等便携式电子设备。随着这些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应用于其中的微型电声器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音圈作为微型发声器件的动件,当交变音频电流通过音圈时,音圈产生随音频电流变化而变化的磁场,变化的磁场与微型电声器件的磁路系统的磁场发生相吸或相斥的作用,导致音圈产生机械振动从而带动微型电声器件的振膜振动,振膜振动反复推动空气而发出声音,可见音圈影响着整个微型电声器件的性能。

传统的音圈通常为单个一体成型,理想情况下音圈应该是在预设位置反复振动,但在实际工作中,音圈在振动过程中会偏离预设设置,偏离预设位置后导致经过音圈的磁场强度发生变化,且这种位置的偏移难以被监测到,即无法矫正,从而导致音圈振动不稳定,进而使振膜的振动也不稳定;另外,传统的音圈具有两根引线,即入线和出线,入线和出线悬空设置,并与外壳电连接,在音圈上下振动的过程中,引线容易对振动系统产生牵拉力,造成偏振现象;以上两种情况均会对电声器件整体的声学性能造成较大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扬声器,旨在解决如何提高扬声器声学性能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扬声器,包括振动系统和对所述振动系统进行弹性支撑的定心支片,所述振动系统包括振膜和音圈组件,所述定心支片上设有电连接的内焊盘和外焊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音圈组件包括:

第一音圈,包括第一本体、及与所述第一本体相连的第一入线和第一出线;以及

第二音圈,包括第二本体、及与所述第二本体相连的第二入线和第二出线,所述第二本体与第一本体上下层叠设置;其中,

所述定心支片包括内固定部、外固定部和连接在所述内固定部和所述外固定部之间的形变部,所述内固定部与所述音圈组件的下端部连接,所述内固定部上设有若干个所述内焊盘,所述第一入线、第一出线、第二入线以及第二出线电连接在所述内焊盘上。

可选地,所述音圈组件的下端面或下端侧面与所述定心支片的内固定部连接。

可选地,所述内固定部上设有四个内焊盘,所述外固定部上设有与四个内焊盘一一对应电连接的四个外焊盘,所述第一入线、第一出线、第二入线以及第二出线分别与四个内焊盘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定心支片包括第一定心支片和第二定心支片,所述第一定心支片和所述第二定心支片分别连接于所述音圈组件的两短边上;

或者,所述第一定心支片和所述第二定心支片分别连接于所述音圈组件的两长边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为矩形环状结构,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具有四个边角,所述第一入线、第一出线、第二入线以及第二出线分别从四个边角位置引出。

可选地,所述第一入线和所述第一出线从相邻的两个边角位置引出;或者,

所述第一入线和所述第一出线从相对的两个对角位置引出。

可选地,所述第一定心支片包括第一内固定部、第一外固定部和第一形变部,所述第二定心支片包括第二内固定部、第二外固定部和第二形变部,在所述第一内固定部的两端外边缘上设有两个第一内焊盘,在所述第二内固定部的两端外边缘上设有两个第二内焊盘,所述第一入线、第一出线、第二入线以及第二出线分别电连接在所述两个第一内焊盘和两个第二内焊盘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音圈与第二音圈通过胶水粘接;或

所述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采用漆包线材绕制形成,所述漆包线材的表面涂覆有自粘性漆,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通过邻近的漆包线材上的自粘性漆粘接在一起。

可选地,所述第一入线和第一出线连接于所述第一本体背离所述第二本体的一侧,所述第二入线和第二出线连接于所述第二本体背离所述第一本体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第一音圈和所述第二音圈串联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将扬声器的音圈组件,设置为相互连接的第一音圈和第二音圈,以通过检测第一音圈与第二音圈连接处的电压差,计算并时时纠正音圈组件的震动位置,以增强振膜振动的稳定性,而且,引入定心支片以弹性支撑整个振动系统,该定心支片外侧与外壳电连接、内侧与音圈组件的各引线电连接,且可伴随振动系统运动,以有效消除引线对振动系统的牵扯力,避免音圈组件出现偏振情况,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提高扬声器的整体声学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扬声器一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音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第一音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第二音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定心支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音圈组件安装于容置腔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扬声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6,该扬声器包括振动系统和对振动系统进行弹性支撑的定心支片8,振动系统包括振膜1和音圈组件2,定心支片8上设有电连接的内焊盘和外焊盘,其特征在于,该音圈组件2包括:

第一音圈21,包括第一本体211、及与第一本体211相连的第一入线212和第一出线213;以及

第二音圈22,包括第二本体221、及与第二本体221相连的第二入线222和第二出线223,第二本体221与第一本体211上下层叠设置;其中,

定心支片8包括内固定部、外固定部和连接在内固定部和外固定部之间的形变部,内固定部与音圈组件2的下端部连接,内固定部上设有若干个内焊盘,第一入线212、第一出线213、第二入线222以及第二出线223电连接在内焊盘上。

参照图1,可以理解,扬声器通常包括外壳3、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其中,外壳3围合形成容置腔,磁路系统以及振动系统设置于容置腔,磁路系统包括导磁轭7、安装在导磁轭7上的中心磁铁5和边磁铁6、以及设于中心磁铁5上的中心导磁板4和设于边磁铁6上的边导磁板,其中,边导磁板在本实施例中注塑于外壳3上,中心磁铁5、中心导磁板4与边磁铁6、边导磁板之间形成磁通间隙,振动系统包括振膜1和音圈组件2,音圈组件2环设于磁通间隙,振膜1连接于音圈组件2的一端,振膜1的另一侧还会设置补强部11,以降低振动系统的质量,调节整体声学性能。在扬声器的工作过程中,磁通间隙中产生磁场,音圈组件2通电,通电的音圈组件2在磁场中会受安培力的作用而产生振动,振动的音圈组件2会带动振膜1一起振动,从而使振膜1策动空气发声。音圈组件2通常由导电金属线绕制形成,音圈绕制成型后,通常会形成环状的本体和连接于本体外周面的引线,容易理解的,该引线通常包括将电流引入本体的入线和将电流引出本体的出线。

参照图2至图4,容易理解的是,对于音圈组件2而言,其势必具有相互垂直的两个尺寸方向,即长度方向(长边方向)和宽度方向(短边方向),应当说明的是,当音圈组件2两相互垂直方向的尺寸均相等时,该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定义仍然适用。本实施例中,第一音圈21和第二音圈22呈尺寸一致的矩形框状设置,当然,两者并非呈标准的矩形,在两者各自的边角处呈圆滑过渡设置,以降低音圈与外界磕碰受损的概率。应当说明的是,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音圈21和第二音圈22还可具体呈其他相互一致的形状设置。

例如但不限于,本实施例中,第一音圈21与第二音圈22通过胶水粘接。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一音圈21与第二音圈22相对的一侧相接后用胶水粘接,通过简单方便的方式实现第一音圈21与第二音圈22的稳固连接。可以理解的是,胶水应不会影响第一音圈21与第二音圈22间的电流流动,以实现第一音圈21与第二音圈22的电性串联。应当说明的是,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本体211及第二本体221采用漆包线材绕制形成,漆包线材的表面涂覆有自粘性漆,第一本体211与第二本体221通过邻近的漆包线材上的自粘性漆粘接在一起。

对于在扬声器工作过程中,音圈会偏离预设位置振动的情况,以致振膜1振动不稳定的情况,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一音圈21及第二音圈22相连接,使得在音圈组件2工作的过程中,第一音圈21及第二音圈22由于在磁场中的位置不同,因此穿过第一音圈21及第二音圈22的磁感应强度也不同,从而第一音圈21及第二音圈22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也不同,通过检测第一音圈21与第二音圈22连接处的电压差,可实时计算得出第一音圈21与第二音圈22在磁场中的相对位置,即音圈组件2整体在磁场中的振动位置。若音圈组件2在振动过程中偏离预设位置,则第一音圈21及第二音圈22的位置均会发生变化,此时穿过第一音圈21及第二音圈22的磁感应强度也会发生变化,从而第一音圈21及第二音圈22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也会发生变化,即第一音圈21与第二音圈22连接处的电压差发生变化,通过检测到电压差的变化可得出音圈组件2整体的偏移,从而可通过外部输入补偿电流的方式使音圈组件2回到预设位置,实现对音圈组件2位置的矫正,以使音圈组件2在磁场中的振动更加稳定,从而使振膜1的振动也更加稳定,有效提高扬声器的整体声学性能。

另外,对于引线对振动系统产生牵扯力,以致音圈容易偏振的情况,本发明通过引入用以弹性支撑振动系统的定心支片8,该定心支片8的外固定部上设有与外壳3电连接的外焊盘,内固定部上设有若干与引线电连接的内焊盘,且内固定部与外固定部之间通过形变部相连,由于该形变部可伴随振动系统上下运动,因此,引线的两端均随着振动系统上下运动,有效消除了引线对振动系统的牵扯力,从而避免了偏振情况的产生,提高了扬声器的整体声学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将扬声器的音圈组件2设置为相互连接的第一音圈21和第二音圈22,以通过检测第一音圈21与第二音圈22连接处的电压差,计算并时时纠正音圈组件2的震动位置,以增强振膜1振动的稳定性,而且,引入定心支片8以弹性支撑整个振动系统,该定心支片8外侧与外壳3电连接、内侧与音圈组件2的各引线电连接,且可伴随振动系统运动,以有效消除引线对振动系统的牵扯力,避免音圈组件2出现偏振情况,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提高扬声器的整体声学性能。

进一步地,音圈组件2的下端面或下端侧面与定心支片8的内固定部连接。可以理解,如此设置,定心支片8消除引线牵扯力的同时,还能起到支撑音圈组件2的作用,有效提高音圈组件2安装的便捷性与可靠性。

进一步地,第一入线212和第一出线213连接于第一本体211背离第二本体221的一侧,第二入线222和第二出线223连接于第二本体221背离第一本体211的一侧。可以理解,如此设置,尽量降低引线的进出线,对第一本体211和第二本体221之间连接的干扰。需要说明的是,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引线211和第二引线221中至少一者自第一本体211与第二本体221相互面对的一侧引出,本设计不限于此。

进一步地,内固定部上设有四个内焊盘,外固定部上设有与四个内焊盘一一对应电连接的四个外焊盘,第一入线212、第一出线213、第二入线222以及第二出线223分别与四个内焊盘电连接。可以理解,对应每一引线分别设置一内焊盘,有利于避免各引线之间出现串流的情况,而对应每一内焊盘设置一外焊盘,有利于保证定心支片8与外壳3电连接的可靠性。具体地,定心支片8为多层结构,内嵌有导电的铜箔层,该铜箔层于各内焊盘821处显露于外,以便与对应的引线相焊接。应当说明的是,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内固定部上设有两个内焊盘,第一入线212、第一出线213、第二入线222以及第二出线223中两两与一内焊盘821电连接。

参照图5和图6,本实施例中,定心支片8包括第一定心支片81和第二定心支片82,第一定心支片81和第二定心支片82分别连接于音圈组件2的两短边上。可以理解,将定心支片8设为两个,有利于减少定心支片8的耗材,继而降低扬声器的整体材料成本。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定心支片81和第二定心支片82分别连接于音圈组件2的两长边上。应当说明的是,本设计不限于此,第一定心支片81和第二定心支片82分别连接于音圈组件2的两长边上。

容易理解的是,音圈组件2的入线和出线在设计时,位于音圈的同一侧会导致音圈受到的回弹力不一致,以致两侧振幅不一样,使产品产生偏振,影响扬声器的声学性能,因此,本实施例中,参照图2至图4,第一本体211和第二本体221具有四个边角,第一入线212、第一出线213、第二入线222以及第二出线223分别从四个边角位置引出。可以理解,如此设置,使音圈组件2各个方向的引线所产生的偏振力相互抵消,达到产品振动系统在水平方向上的有效平衡,有效提高扬声器的整体声学性能。应当说明的是,第一入线212(第二入线222)和第一出线213(第二出线223)不限于从相邻的两个边角或者相对的两个边角引出,只要其能使两者各自产生的偏振力相互抵消即可。具体地,第一本体21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长边211a和第二长边211b,第一入线212与第一长边211a相接,第一出线213与第二长边211b相接;第二本体22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三长边221a和第四长边221b,第二入线222与第三长边221a相接,第二出线223与第四长边221b相接;另外,第一长边211a和第三长边221a位于音圈组件2宽度方向的同一侧,第二长边211b和第四长边221b位于音圈组件2宽度方向的同一侧。换言之,第一入线212与第二入线222位于音圈组件2宽度方向的同一侧,第一出线213与第二出线223位于音圈宽度方向的同一侧。可以理解,对于第一音圈21而言,第一入线212与第一出线213的设置位置相对,其所产生的振动方向相反,相互抵消,从而维持第一音圈21振动过程中的平衡,对于第二音圈22而言,第二入线222与第二出线223的设置位置相对,其所产生的振动方向相反,相互抵消,从而维持第二音圈22振动过程中的平衡,如此,以更好地保证音圈组件2振动的可靠性。

参照图5和图6,进一步地,第一定心支片81包括第一内固定部813、第一外固定部811和第一形变部812,第二定心支片82包括第二内固定部823、第二外固定部821和第二形变部822,在第一内固定部813的两端外边缘上设有两个第一内焊盘813a,在第二内固定部的两端外边缘上设有两个第二内焊盘823a,第一入线212、第一出线213、第二入线222以及第二出线223分别电连接在两个第一内焊盘813a和两个第二内焊盘823a上。可以理解,为了尽量缩短各引线与对应内焊盘的距离,以避免各入线和出线设置的过长,增大偏振力,因此,将两第一内焊盘813a和两第二内焊盘823a分别对应音圈组件2的四个边角设置。应当说明的是,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两第一内焊盘813a和/或两第二内焊盘823a还可具体按照其他方式排布。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