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摔的手机主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74742发布日期:2019-06-21 23:43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摔的手机主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手机主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摔的手机主板。



背景技术:

手机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手机大多具有安装于壳体内的主板,主板上的电子元件非常脆弱,一旦移动电子设备遭受摔落,电子元件极易发生故障,从而影响移动电子设备的使用。通常手机主板通过螺丝直接固定在手机壳体上,使得手机在摔落时,手机壳体直接把撞击力传递给主板,使得主板和其上安装的电子元件易受到损坏。

公告号为CN208227091U的一种抗辐射、防震的手机主板,将主板通过螺栓安装在手机壳体上,主板与螺栓之间滑动连接,主板与手机壳体之间设有减震弹簧,该手机主板能够缓冲沿螺栓轴向主板所遭受的冲击力,但是手机遭受摔落撞击时,手机主板不仅仅遭受沿连接机构轴向的冲击力,也通常遭受沿径向的冲击力,径向冲击力也容易损坏主板甚至导致连接机构断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防摔的手机主板,该手机主板安装于手机壳体内能够在摔落时有效的缓冲主板遭受的轴向和径向惯性力,从而减小主板的振动,避免主板与手机壳体的轴向连接机构受力损坏,防止主板与手机壳体碰撞而损坏。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防摔的手机主板,包括主板、轴向连接机构和径向缓冲机构,所述轴向连接机构包括第一圆柱和第一弹簧,第一圆柱内设有开口向下的用于安装第一弹簧的第一空腔,第一弹簧的顶端固定在第一空腔的顶端,第一圆柱的顶端与主板固定连接,所述径向缓冲机构包括第二圆柱和套设于第一圆柱外的柱状缓冲层,所述第二圆柱内设有开口向上的用于容纳柱状缓冲层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一弹簧的底端固定在第二空腔的底端,在手机壳体内安装主板时,第二圆柱的底端与手机壳体固定连接;当主板遭受轴向惯性力时,第一弹簧能够缓冲轴向惯性力,当主板遭受径向惯性力时,主板带动第一圆柱沿径向移动从而使第一圆柱挤压柱状缓冲层,柱状缓冲层能够缓冲径向惯性力,主板所遭受的轴向和径向惯性力均能够被缓冲,从而能减小主板遭受惯性力时其沿轴向和径向的振动,能够有效防止主板遭受损坏。

优选的,所述第一圆柱与柱状缓冲层之间设有轴向缓冲机构,所述轴向缓冲机构包括从下往上套设于第一圆柱上的第一空心圆盘、第二弹簧和第二空心圆盘,所述第一空心圆盘固定在第一圆柱的外壁,所述第二圆柱的上端固定设有用于限制第二空心圆盘向上移动的第三空心圆盘,第三空心圆盘能限位第二空心圆盘,从而使第二弹簧能沿第一圆柱的轴向向下伸缩并推动第一空心圆盘移动,当主板遭受轴向惯性力时,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能缓冲轴向惯性力,并减小主板的振动幅度,使主板更平稳。

优选的,所述第一空心圆盘和第二空心圆盘的外径相等,第三空心圆盘的内径大于第二空心圆盘的内径且小于第二空心圆盘的外径,从而使第三空心圆盘能限位第二空心圆盘,并使第一空心圆盘和第二空心圆盘有沿径向移动的间隙,当主板遭受径向惯性力时,主板将径向惯性力传递给第一圆柱,第一圆柱推动第一空心圆盘和第二空心圆盘沿径向移动并挤压柱状缓冲层,从而缓冲径向惯性力。

优选的,所述第二弹簧外套设有第二空心圆柱,第二空心圆柱外套设有第一空心圆柱,第二空心圆柱的上端与第二空心圆盘固定连接,第一空心圆柱的下端与第一空心圆盘固定连接,第二空心圆柱能限制第二弹簧偏离轴线,第一空心圆柱能限制第二空心圆柱和第二空心圆盘偏离轴线。

优选的,所述第一空心圆柱和第一空心圆盘的外径相等,第一空心圆柱与柱状缓冲层之间设有内壁光滑的第三空心圆柱,相比于第一空心圆柱沿缓冲材料层的内壁轴向移动,第一空心圆柱沿第三空心圆柱内壁轴向移动时摩擦力较小,主板遭受径向惯性力时,通过第三空心圆柱挤压柱状缓冲层,能够更均衡的缓冲径向惯性力。

优选的,所述第一弹簧的下部套设有第四空心圆柱,第四空心圆柱的底端固定在第二圆柱内第二空腔的底端,第四空心圆柱能稳固第一弹簧的下部,防止第一弹簧错动。

优选的,所述第一圆柱的上部设有内螺纹孔,主板与第一圆柱通过螺钉固定连接,相比于传统焊接的方式,使主板方便安装和拆卸。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摔的手机主板,有益效果在于:该手机主板因摔落而遭受轴向和径向惯性力时,能够通过轴向连接机构和径向缓冲机构分别缓冲轴向和径向惯性力,从而能够减小主板的振动,避免主板与手机壳体的轴向连接机构受力损坏,防止主板与手机壳体碰撞而损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为图1中A-A方向剖视图。

图3为图2中I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中:1-主板,2-轴向连接机构,21-第一圆柱,211-第一空腔,212-内螺纹孔,213-螺钉,22-第一弹簧,3-径向缓冲机构,31-第二圆柱,311-第二空腔,312-第三空心圆盘,32-柱状缓冲层,4-轴向缓冲机构,41-第一空心圆盘,42-第二弹簧,43-第二空心圆盘,51-第一空心圆柱,52-第二空心圆柱,53-第三空心圆柱,54-第四空心圆柱,6-手机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防摔的手机主板,包括主板1、轴向连接机构2和径向缓冲机构3,所述轴向连接机构2包括第一圆柱21和第一弹簧22,第一圆柱21内设有开口向下的用于安装第一弹簧22的第一空腔211,第一弹簧22的顶端固定在第一空腔211的顶端,第一圆柱21的上部设有内螺纹孔212,主板1与第一圆柱21通过螺钉213固定连接,径向缓冲机构3包括第二圆柱31和套设于第一圆柱21外的柱状缓冲层32,所述第二圆柱31内设有开口向上的用于容纳柱状缓冲层32的第二空腔311,所述第一弹簧22的底端固定在第二空腔311的底端,所述第一弹簧22的下部套设有第四空心圆柱54,第四空心圆柱54的底端固定在第二圆柱31内第二空腔311的底端,在手机壳体6内安装主板1时,第二圆柱31的底端与手机壳体6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圆柱21与柱状缓冲层32之间设有轴向缓冲机构4,所述轴向缓冲机构4包括从下往上套设于第一圆柱21上的第一空心圆盘41、第二弹簧42和第二空心圆盘43,所述第一空心圆盘41固定在第一圆柱21的外壁,所述第二圆柱31的上端固定设有用于限制第二空心圆盘43向上移动的第三空心圆盘312,第三空心圆盘312能限位第二空心圆盘43,从而使第二弹簧42能沿第一圆柱21的轴向向下伸缩并推动第一空心圆盘41移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空心圆盘41和第二空心圆盘43的外径相等,第三空心圆盘312的内径大于第二空心圆盘43的内径且小于第二空心圆盘43的外径,从而使第三空心圆盘312能限位第二空心圆盘43,并使第一空心圆盘41和第二空心圆盘43有沿径向移动的间隙。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弹簧42外套设有第二空心圆柱52,第二空心圆柱52外套设有第一空心圆柱51,第二空心圆柱52的上端与第二空心圆盘43固定连接,第一空心圆柱51的下端与第一空心圆盘41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空心圆柱51和第一空心圆盘41的外径相等,第一空心圆柱51与柱状缓冲层32之间设有内壁光滑的第三空心圆柱53。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

主板1安装于手机壳体6内,当手机壳体6摔落,主板1遭受轴向惯性力,主板1推动第一圆柱21向下移动时,第一弹簧22收缩,第一弹簧22缓冲轴向向下的惯性力,主板1带动第一圆柱21向上移动时,第一弹簧22伸展,同时第一空心圆盘41压缩第二弹簧42,第一弹簧22和第二弹簧42能缓冲主板1遭受的轴向惯性力,并减小主板1的振动幅度,使主板1摔落时在轴向上保持平稳;

当主板1遭受径向惯性力,主板1带动第一圆柱21轴向移动,第一圆柱21推动第一空心圆盘41和第二空心圆盘43沿径向移动,第一空心圆盘41和第二空心圆盘43通过第三空心圆柱53挤压柱状缓冲层32,柱状缓冲层32能够缓冲径向惯性力,减小主板1径向的振动幅度,使主板1摔落时在径向上保持平稳,避免主板1与手机壳体6的轴向连接机构2受力损坏,防止主板1与手机壳体6碰撞而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