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延伸并提升共振的耳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74019发布日期:2019-07-03 04:05阅读:548来源:国知局
可延伸并提升共振的耳机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延伸并提升共振的耳机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可延伸并提升共振的耳机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科技的进步下,人们越来越习惯利用如手机、平板计算机等行动装置收听音乐或观看影片,而为了让使用者在不干扰他人的环境下收听音乐或观看影片,耳机俨然已成为个人行动装置的必要配件,而目前市面上的耳机主要区分有耳罩式耳机、耳挂式耳机及耳塞(道)式耳机,而目前一般耳机主要结构包括有外壳及单体及前罩体,而其中单体设置于所述外壳内,而前罩体则设置于外壳一侧且用以贴附耳部,一般而言,单体的直径越大,耳机的性能越出色,而在上述的各种耳机的中则以耳罩式耳机的驱动单元的直径最大,耳塞式耳机和入耳式耳机的驱动单元的直径最小,另外,耳机内的容腔空间也是性能的重点之一,而目前耳机主要是利用外壳的容腔空间来让单体产生振幅且使声音反射,但耳机在设计上因有外型及体积上的限制,所以外壳的容腔空间尺寸有限且使空气对单体压缩阻力大,相对造成单体振幅冲程位移幅度小且空气对声音的抑制增加,也因此无法传递最完整的音效及听觉感受。

因此,现有技术中亟需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延伸并提升共振的耳机结构,解决现有的可延伸并提升共振的耳机结构存在的因外壳的容腔空间尺寸有限且使空气对单体压缩阻力大,相对造成单体振幅冲程位移幅度小且空气对声音的抑制增加,也因此无法传递最完整的音效及听觉感受效果的技术问题。

一种可延伸并提升共振的耳机结构,包括一主体,该主体一侧边形成有一容置部,该容置部内设置有一单体喇叭,并该主体贯穿有至少一主导音孔及至少一侧导音孔;

一盖体,该盖体设置于所述主体后侧且与该主体间形成有一后腔空间,该后腔空间连通所述侧导音孔;

一罩体,该罩体设置于所述主体前侧,并该罩体具有相互连接之一外环部及一内环部,且该罩体于内环部间形成有一前腔空间,并该外环部与该内环部间形成有一后腔延伸空间连通所述侧导音孔及后腔延伸空间。

进一步,所述主体于两侧边分别形成有至少一罩卡部及至少一盖卡部。

进一步,所述主导音孔形成于所述容置部内且相对应于所述单体喇叭,而所述侧导音孔间隔环绕形成于所述容置部外。

进一步,所述内环部端缘形成有一内环卡部,而该外环部端缘形成有一外环卡部,并该内环卡部与外环卡部与罩卡部相互组设且固定该罩体于主体前侧。

进一步,所述盖体端缘与该盖卡部相互组设且固定于主体后侧,并该后腔空间连通所述侧导音孔。

进一步,所述主体由一前固定件及一后固定件所组成。

进一步,所述前固定件一侧边形成有所述罩卡部,并该前固定件相对罩卡部另一侧位置处形成有复数凸部,及该前固定件贯穿有所述侧导音孔。

进一步,所述后固定件一侧边形成有所述容置部及所述盖卡部,并且该后固定件贯穿有复数孔洞及所述侧导音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发明能够带来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延伸并提升共振的耳机结构,包括有一主体及及一盖体及一罩体,该主体具有一容置部及设置有一单体喇叭,且该主体于容置部贯穿有复数主导音孔及复数侧导音孔,另该盖体与该主体间形成有一后腔空间,而该罩体形成有一后腔延伸空间连通所述侧导音孔及后腔空间,借此,所述可延伸并提升共振的耳机结构可通过其后腔延伸空间连通后腔空间而降低空气阻尼,以达到使单体喇叭冲程位移提升且降低空气抑制声音的功效,进而达传递最完整的音效及听觉感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可延伸并提升共振的耳机结构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立体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另一角度平面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另一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又一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中,1-可延伸并提升共振的耳机结构、2-主体、21-容置部、22-单体喇叭、23-主导音孔、24-侧导音孔、25-罩卡部、26-盖卡部、27-前固定件、271-凸部、28-后固定件、281-孔洞、3-盖体、31-后腔空间、4-罩体、41-外环部、411-外环卡部、42-内环部、421-内环卡部、43-前腔空间、44-后腔延伸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为本发明可延伸并提升共振的耳机结构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及立体分解示意图及立体剖视示意图及另一角度平面剖视示意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其中所述可延伸并提升共振的耳机结构1包括有一主体2及一盖体3及一罩体4,其中所述主体2于后侧边位置处凸出形成有一容置部21,且该主体2于容置部21内设置有一单体喇叭22,又该主体2贯穿有复数主导音孔23及复数侧导音孔24,所述主导音孔23形成于所述容置部21内且相对应于所述单体喇叭22,而所述侧导音孔24间隔环绕形成于所述容置部21外,另该主体2于前侧边及后侧边分别形成有至少一罩卡部25及至少一盖卡部26。

其中该盖体3设置于所述主体2后侧且与该主体2间形成有一后腔空间31,该后腔空间31连通所述侧导音孔24,又该盖体3端缘与该盖卡部26相互组设且固定于主体2后侧。

其中该罩体4设置于所述主体2前侧边位置处,该罩体4可为塑胶射出或真空成形或热压成形,其材质可为橡胶、硅胶、塑胶、泡棉、皮革或织品组成物等材质所成形,且该罩体4具有一外环部41及一内环部42,并该罩体4于所述内环部42间形成有一前腔空间43,又该罩体4于该外环部41与该内环部42相互连接且之间形成有一后腔延伸空间44,该后腔延伸空间44相对连通所述侧导音孔24,且该内环部42端缘形成有一内环卡部421,而该外环部41端缘形成有一外环卡部411,并该内环卡部421与外环卡部411与罩卡部25相互组设且固定该罩体4于主体2前侧。

再请参阅图5所示,为本发明可延伸并提升共振的耳机结构的实施示意图,其中所述可延伸并提升共振的耳机结构1的后腔空间31连通所述侧导音孔24及连通所述后腔延伸空间44,使该可延伸并提升共振的耳机结构1可增加其整体的腔体空间,而在该腔体空间增加的同时,可使该可延伸并提升共振的耳机结构1内的空气压缩阻力变小,而当该单体喇叭22收到音源且产生振动时,可有效提升该单体喇叭22的冲程位移,同时在该腔体空间增加的状况下,该可延伸并提升共振的耳机结构1内的空气可减少对声音的抑制,进而达到该可延伸并提升共振的耳机结构1可有效传递最完整的音效及听觉感受效果的功效。

再请参阅图6及图7所示,为本发明可延伸并提升共振的耳机结构的另一立体分解示意图及又一立体分解示意图,其中所述可延伸并提升共振的耳机结构1的主体2可由一前固定件27及一后固定件28所组成,其中所述前固定件27一侧边形成有所述罩卡部25,并该前固定件27相对罩卡部25另一侧位置处形成有复数凸部271,及该前固定件27贯穿有所述侧导音孔24,而该后固定件28一侧边形成有所述容置部21及所述盖卡部26,并该后固定件28贯穿有复数孔洞281及所述侧导音孔24,其中所述前固定件27设置所述后固定件28的前侧,且该前固定件27的凸部271与该后固定件28的孔洞281相互组设,及该前固定件27的侧导音孔24与后固定件28的侧导音孔24相互连通设置,而该罩体4设置于所述前固定件27前侧边位置处,且由该后腔延伸空间44相对连通所述侧导音孔24,并该内环卡部421与外环卡部411与罩卡部25相互组设且固定该罩体4于主体2前侧,另该盖体3设置于所述后固定件28后侧且与该后固定件28间形成有所述后腔空间31,该后腔空间31连通所述侧导音孔24,又该盖体3端缘与该盖卡部26相互组设且固定于主体2后侧,以使该后腔延伸空间44连通所述侧导音孔24及后腔空间31,使该可延伸并提升共振的耳机结构1可增加其整体的腔体空间,而在该腔体空间增加的同时,可使该可延伸并提升共振的耳机结构1内的空气压缩阻力变小,而当该单体喇叭22收到音源且产生振动时,可有效提升该单体喇叭22的冲程位移,更同时在该腔体空间增加的状况下,该可延伸并提升共振的耳机结构1内的空气可减少对声音的抑制,进而达到该可延伸并提升共振的耳机结构1可有效传递最完整的音效及听觉感受的功效。

最后请参阅图7所示,为本发明可延伸并提升共振的耳机结构1的又一立体分解示意图,其中所述前固定件27另可与该罩体4相互一体双料射出成形,使该前固定件27的侧导音孔24与后固定件28的侧导音孔24相互连通设置,另该盖体3设置于所述后固定件28后侧且与该后固定件28间形成有所述后腔空间31,该后腔空间31连通所述侧导音孔24,以使该后腔延伸空间44连通所述侧导音孔24及后腔空间31,进而达到该可延伸并提升共振的耳机结构1可有效传递最完整的音效及听觉感受的功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指引下,所作出的等效替换与修饰,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