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设备的故障转移方法和监护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22118940发布日期:2020-09-04 15:56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院内设备的故障转移方法和监护系统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院内设备的故障转移方法和监护系统。



背景技术:

监护系统包括监护仪、中央站、工作站、查看站和接口服务器,监护系统负责24小时持续监测病人的数据,并将病人的数据进行保存和转发至医院其他系统。随着科室规模的增加以及医院信息化的提升,监护系统中的单个设备故障对医院信息化整体系统、医护人员和it管理人员造成的影响日益明显,因而需要一套完备的冗余机制来保证病人的数据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目前,对于监护设备常见的冗余方法是多备一些监护设备,发现某个监护设备有故障后,就使用新监护设备替换掉故障监护设备,但是需要重新配置网络连接信息,并在中央监护系统中重新接收新监护设备,以及采用人工方式将故障监护设备采集到的病人的数据转移和新监护设备采集的数据合并,而且对于和接口服务器相连的医院其他系统也需要将两个监护设备对应的数据进行合并。然而,在重新配置网络连接信息的过程中,容易导致设备采集到的数据出现缺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院内设备的故障转移方法和监护系统,用于保证设备采集到的数据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院内设备的故障转移方法,院内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工作设备和至少一个备份设备,方法包括:

备份设备获取其对应的工作设备的工作状态;

若备份设备基于工作设备的工作状态确定到其对应的至少一个工作设备中存在第一目标工作设备,则备份设备替换第一目标工作设备上线工作,第一目标工作设备的工作状态为故障状态。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备份设备获取其对应的工作设备的工作状态,包括:

备份设备周期性地发送心跳包至其对应的工作设备;

若备份设备在第一时长内未接收到工作设备反馈的心跳包,则备份设备将对应的工作设备的工作状态确定为故障状态;

或者,

备份设备周期性地获取其对应的工作设备在第二时长内的数据传输量;

若工作设备在第二时长内的数据传输量小于第一阈值,则备份设备将对应的工作设备的工作状态确定为故障状态;

或者,

备份设备周期性地获取其对应的工作设备周期性发送的状态消息;

若备份设备在第三时长内未接收到工作设备发送的状态消息,则备份设备将对应的工作设备的工作状态确定为故障状态。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备份设备替换第一目标工作设备上线工作,包括:

备份设备获取第一目标工作设备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

备份设备将第一目标工作设备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导入备份设备本身;

备份设备控制备份设备本身由备份状态切换为工作状态。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备份设备获取第一目标工作设备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包括:

备份设备从第一目标工作设备中获取第一目标工作设备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

或者,

备份设备从共享存储器中获取第一目标工作设备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配置信息包括第一目标工作设备的设备标识。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配置信息还包括第一目标工作设备的ip地址。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另一种院内设备的故障转移方法,院内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工作设备、至少一个备份设备和第一主控设备,方法包括:

第一主控设备获取工作设备的工作状态;

若第一主控设备基于至少一个工作设备的工作状态确定到工作设备中存在第二目标工作设备,则第一主控设备控制对应的备份设备替换第二目标工作设备上线工作,第二目标工作设备的工作状态为故障状态。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第一主控设备获取工作设备的工作状态,包括:

第一主控设备周期性地发送心跳包至工作设备;

若第一主控设备在第四时长内未接收到工作设备反馈的心跳包,则第一主控设备将对应的工作设备的工作状态确定为故障状态;

或者,

第一主控设备周期性地获取工作设备在第五时长内的数据传输量;

若工作设备在第五时长内的数据传输量小于第二阈值,则第一主控设备将对应的工作设备的工作状态确定为故障状态;

或者,

第一主控设备周期性地获取工作设备周期性发送的状态消息;

若第一主控设备在第六时长内未接收到工作设备发送的状态消息,则第一主控设备将对应的工作设备的工作状态确定为故障状态。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第一主控设备控制对应的备份设备替换第二目标工作设备上线工作,包括:

第一主控设备获取第二目标工作设备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

第一主控设备将第二目标工作设备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导入第二目标工作设备对应的备份设备;

第一主控设备控制第二目标工作设备对应的备份设备由备份状态切换为工作状态。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第一主控设备获取第二目标工作设备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包括:

第一主控设备从第二目标工作设备中获取第二目标工作设备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

或者,

第一主控设备从共享存储器中获取第二目标工作设备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配置信息包括第二目标工作设备的设备标识。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配置信息还包括第二目标工作设备的ip地址。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监护仪的故障转移方法,方法包括:

备份监护仪获取其对应的工作监护仪的工作状态;

若备份监护仪基于工作监护仪的工作状态确定到其对应的至少一个工作监护仪中存在第一目标工作监护仪,则备份监护仪替换第一目标工作监护仪上线工作,第一目标工作监护仪的工作状态为故障状态。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备份监护仪获取其对应的工作监护仪的工作状态,包括:

备份监护仪周期性地发送心跳包至其对应的工作监护仪;

若备份监护仪在第七时长内未接收到工作监护仪反馈的心跳包,则备份监护仪将对应的工作监护仪的工作状态确定为故障状态;

或者,

备份监护仪周期性地获取其对应的工作监护仪在第八时长内的数据传输量;

若工作监护仪在第八时长内的数据传输量小于第三阈值,则备份监护仪将对应的工作监护仪的工作状态确定为故障状态;

或者,

备份监护仪周期性地获取其对应的工作监护仪周期性发送的状态消息;

若备份监护仪在第九时长内未接收到工作监护仪发送的状态消息,则备份监护仪将对应的工作监护仪的工作状态确定为故障状态。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备份监护仪替换第一目标工作监护仪上线工作,包括:

备份监护仪获取第一目标工作监护仪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

备份监护仪将第一目标工作监护仪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导入备份监护仪本身;

备份监护仪控制备份监护仪本身由备份状态切换为监护状态。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备份监护仪获取第一目标工作监护仪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包括:

备份监护仪从第一目标工作监护仪中获取第一目标工作监护仪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

或者,

备份监护仪从共享存储器中获取第一目标工作监护仪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配置信息包括第一目标工作监护仪的设备标识。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配置信息还包括第一目标工作监护仪的科室信息。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另一种监护仪的故障转移方法,方法包括:

第二主控设备获取工作监护仪的工作状态;

若第二主控设备基于至少一个工作监护仪的工作状态确定到工作监护仪中存在第二目标工作监护仪,则第二主控设备控制备份监护仪替换第二目标工作监护仪上线工作,第二目标工作监护仪的工作状态为故障状态。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第二主控设备获取工作监护仪的工作状态,包括:

第二主控设备周期性地发送心跳包至工作监护仪;

若第二主控设备在第十时长内未接收到工作监护仪反馈的心跳包,则第二主控设备将对应的工作监护仪的工作状态确定为故障状态;

或者,

第二主控设备周期性地获取工作监护仪在第十一时长内的数据传输量;

若工作监护仪在第十一时长内的数据传输量小于第四阈值,则第二主控设备将对应的工作监护仪的工作状态确定为故障状态;

或者,

第二主控设备周期性地获取工作监护仪周期性发送的状态消息;

若第二主控设备在第十二时长内未接收到工作监护仪发送的状态消息,则第二主控设备将对应的工作监护仪的工作状态确定为故障状态。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第二主控设备控制备份监护仪替换第二目标工作监护仪上线工作,包括:

第二主控设备获取第二目标工作监护仪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

第二主控设备将第二目标工作监护仪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导入第二目标工作监护仪对应的备份监护仪;

第二主控设备控制第二目标工作监护仪对应的备份监护仪由备份状态切换为监护状态。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第二主控设备获取第二目标工作监护仪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包括:

第二主控设备从第二目标工作监护仪中获取第二目标工作监护仪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

或者,

第二主控设备从共享存储器中获取第二目标工作监护仪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配置信息包括第二目标工作监护仪的设备标识。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配置信息还包括第二目标工作监护仪的科室信息。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第二主控设备为中央监护设备。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监护设备的故障转移方法,应用于包括第三主控设备的监护系统,监护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监护仪、备份监护仪、至少一个中央站、备份中央站、至少一个工作站、备份中央站、至少一个查看站、备份查看站、至少一个接口服务器和备份接口服务器,方法包括:

第三主控设备获取监护仪、中央站、工作站、查看站以及接口服务器的工作状态;

第三主控设备基于至少一个监护仪、至少一个中央站、至少一个工作站、至少一个查看站以及至少一个接口服务器的工作状态确定至少一个监护仪、至少一个中央站、至少一个工作站、至少一个查看站以及至少一个接口服务器中是否存在故障监护设备,故障监护设备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监护仪、中央站、工作站、查看站、接口服务器;

若是,则第三主控设备控制对应的备份监护设备替换故障监护设备上线工作,备份监护设备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备份监护仪、备份中央站、备份工作站、备份查看站、备份接口服务器。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监护系统还包括监护仪网络、中央监护网络、医院网络和共享存储器,至少一个监护仪和备份监护仪均与监护仪网络具有连接关系,至少一个中央站和备份中央站均与监护仪网络具有连接关系,至少一个中央站和备份中央站均与中央监护网络具有连接关系,至少一个工作站和备份工作站均与中央监护网络具有连接关系,至少一个查看站和备份查看站均与中央监护网络具有连接关系,至少一个接口服务器和备份接口服务器均与中央监护网络具有连接关系,至少一个接口服务器和备份接口服务器均与医院网络具有连接关系,共享存储器与中央监护网络具有连接关系。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第三主控设备获取监护仪、中央站、工作站、查看站以及接口服务器的工作状态,包括:

第三主控设备周期性地发送心跳包至监护仪、中央站、工作站、查看站以及接口服务器;

若第三主控设备在第十三时长内未接收到监护仪反馈的心跳包,则第三主控设备将对应的监护仪的工作状态确定为故障状态;

若第三主控设备在第十四时长内未接收到中央站反馈的心跳包,则第三主控设备将对应的中央站的工作状态确定为故障状态;

若第三主控设备在第十五时长内未接收到工作站反馈的心跳包,则第三主控设备将对应的工作站的工作状态确定为故障状态;

若第三主控设备在第十六时长内未接收到查看站反馈的心跳包,则第三主控设备将对应的查看站的工作状态确定为故障状态;

若第三主控设备在第十七时长内未接收到接口服务器反馈的心跳包,则第三主控设备将对应的接口服务器的工作状态确定为故障状态。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第三主控设备获取监护仪、中央站、工作站、查看站以及接口服务器的工作状态,包括:

第三主控设备周期性地获取监护仪、中央站、工作站、查看站以及接口服务器在第十八时长内的数据传输量;

若监护仪在第十八时长内的数据传输量小于第五阈值,则第三主控设备将对应的监护仪的工作状态确定为故障状态;

若中央站在第十八时长内的数据传输量小于第六阈值,则第三主控设备将对应的中央站的工作状态确定为故障状态;

若工作站在第十八时长内的数据传输量小于第七阈值,则第三主控设备将对应的工作站的工作状态确定为故障状态;

若查看站在第十八时长内的数据传输量小于第八阈值,则第三主控设备将对应的查看站的工作状态确定为故障状态;

若接口服务器在十八时长内的数据传输量小于第九阈值,则第三主控设备将对应的接口服务器的工作状态确定为故障状态。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第三主控设备获取监护仪、中央站、工作站、查看站以及接口服务器的工作状态,包括:

第三主控设备周期性地获取监护仪、中央站、工作站、查看站以及接口服务器周期性发送的状态消息;

若第三主控设备在第十九时长内未接收到监护仪发送的状态消息,则第三主控设备将对应的监护仪的工作状态确定为故障状态;

若第三主控设备在第二十时长内未接收到中央站发送的状态消息,则第三主控设备将对应的中央站的工作状态确定为故障状态;

若第三主控设备在第二十一时长内未接收到工作站发送的状态消息,则第三主控设备将对应的工作站的工作状态确定为故障状态;

若第三主控设备在第二十二时长内未接收到查看站发送的状态消息,则第三主控设备将对应的查看站的工作状态确定为故障状态;

若第三主控设备在第二十三时长内未接收到接口服务器发送的状态消息,则第三主控设备将对应的接口服务器的工作状态确定为故障状态。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第三主控设备控制对应的备份监护设备替换故障监护设备上线工作,包括:

当故障监护设备为第一监护仪时,第三主控设备获取第一监护仪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第一监护仪为至少一个监护仪中的其中一个;

第三主控设备将第一监护仪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导入备份监护仪;

第三主控设备控制备份监护仪由备份状态切换为监护状态。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第三主控设备控制对应的备份监护设备替换故障监护设备上线工作,包括:

当故障监护设备为第一中央站时,第三主控设备获取第一中央站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第一中央站为至少一个中央站中的其中一个;

第三主控设备将第一中央站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导入备份中央站;

第三主控设备控制备份中央站由备份状态切换为工作状态。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第三主控设备控制对应的备份监护设备替换故障监护设备上线工作,包括:

当故障监护设备为第一工作站时,第三主控设备获取第一工作站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第一工作站为至少一个工作站中的其中一个;

第三主控设备将第一工作站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导入备份工作站;

第三主控设备控制备份工作站由关机状态切换为工作状态。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第三主控设备控制对应的备份监护设备替换故障监护设备上线工作,包括:

当故障监护设备为第一查看站时,第三主控设备获取第一查看站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第一查看站为至少一个查看站中的其中一个;

第三主控设备将第一查看站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导入备份查看站;

第三主控设备控制备份查看站由关机状态切换为工作状态。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第三主控设备控制对应的备份监护设备替换故障监护设备上线工作,包括:

当故障监护设备为第一接口服务器时,第三主控设备获取第一接口服务器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第一接口服务器为至少一个接口服务器中的其中一个;

第三主控设备将第一接口服务器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导入备份接口服务器;

第三主控设备控制备份接口服务器由备份状态切换为工作状态。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监护系统,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上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上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由上述处理器执行,上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任一方面的方法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的指令。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上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任一方面的方法中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计算机程序可操作来使计算机执行如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任一方面的方法中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为一个软件安装包。

可以看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备份设备获取其对应的工作设备的工作状态,若基于工作设备的工作状态确定到其对应的至少一个工作设备中存在第一目标工设备,则备份设备替换第一目标工作设备上线工作,第一目标工作设备的工作状态为故障状态。相较于当监护设备故障时,重新配置网络连接信息,并在中央监护系统中重新接收新监护设备,以及采用人工方式将故障监护设备采集到的病人的数据转移和新监护设备采集的数据合并,进而使得新监护设备可以自动替换故障监护设备上线工作,在本申请中备份设备自动替换第一目标工作设备上线工作,这样有助于保证设备采集到的数据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本申请的这些方面或其他方面在以下实施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图1是一种院内设备的故障转移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另一种院内设备的故障转移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一种监护仪的故障转移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另一种监护仪的故障转移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一种监护设备的故障转移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一种院内设备的故障转移装置的功能单元组成框图;

图7是另一种院内设备的故障转移装置的功能单元组成框图;

图8是一种监护仪的故障转移装置的功能单元组成框图;

图9是另一种监护仪的故障转移装置的功能单元组成框图;

图10是一种监护设备的故障转移装置的功能单元组成框图。

具体实现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所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介绍。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院内设备的故障转移方法的流程示意图,院内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工作设备和至少一个备份设备,方法包括:

步骤101:备份设备获取其对应的工作设备的工作状态。

其中,若备份设备为备份中央站,则工作设备为中央站;若备份设备为备份工作站,则工作设备为工作站;若备份设备为备份查看站,则工作设备为查看站;若备份设备为备份监护仪,则工作设备为监护仪;若备份设备为备份接口服务器,则工作设备为接口服务器。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备份设备获取其对应的工作设备的工作状态,包括:

备份设备周期性地发送心跳包至其对应的工作设备;

若备份设备在第一时长内未接收到工作设备反馈的心跳包,则备份设备将对应的工作设备的工作状态确定为故障状态;

或者,

备份设备周期性地获取其对应的工作设备在第二时长内的数据传输量;

若工作设备在第二时长内的数据传输量小于第一阈值,则备份设备将对应的工作设备的工作状态确定为故障状态;

或者,

备份设备周期性地获取其对应的工作设备周期性发送的状态消息;

若备份设备在第三时长内未接收到工作设备发送的状态消息,则备份设备将对应的工作设备的工作状态确定为故障状态。

其中,工作设备的工作状态为故障状态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工作设备无法向备份设备发送心跳包、工作设备向备份设备发送心跳包的周期大于第一时长、工作设备在第二时长内的数据传输量小于第一阈值、工作设备无法向备份设备发送状态消息、工作设备无法周期性地向备份设备发送状态消息、工作设备向备份设备发送状态消息的周期大于第三时长。

步骤102:若备份设备基于工作设备的工作状态确定到其对应的至少一个工作设备中存在第一目标工作设备,则备份设备替换第一目标工作设备上线工作,第一目标工作设备的工作状态为故障状态。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备份设备替换第一目标工作设备上线工作,包括:

备份设备获取第一目标工作设备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

备份设备将第一目标工作设备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导入备份设备本身;

备份设备控制备份设备本身由备份状态切换为工作状态。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备份设备获取第一目标工作设备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包括:

备份设备从第一目标工作设备中获取第一目标工作设备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

或者,

备份设备从共享存储器中获取第一目标工作设备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配置信息包括第一目标工作设备的设备标识。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配置信息还包括第一目标工作设备的ip地址。

其中,若第一目标工作设备为中央站,则第一目标工作设备的配置信息包括中央站的设备标识和ip地址;若第一目标工作设备为工作站,则第一目标工作设备的配置信息包括工作站的设备标识和ip地址;若第一目标工作设备为查看站,则第一目标工作设备的配置信息包括查看站的设备标识和ip地址;若第一目标工作设备为监护仪,则第一目标工作设备的配置信息包括监护仪的设备标识和科室信息;若第一目标工作设备为接口服务器,则第一目标工作设备的配置信息包括接口服务器的设备标识和ip地址。

可以看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备份设备获取其对应的工作设备的工作状态,若基于工作设备的工作状态确定到其对应的至少一个工作设备中存在第一目标工设备,则备份设备替换第一目标工作设备上线工作,第一目标工作设备的工作状态为故障状态。相较于当监护设备故障时,重新配置网络连接信息,并在中央监护系统中重新接收新监护设备,以及采用人工方式将故障监护设备采集到的病人的数据转移和新监护设备采集的数据合并,进而使得新监护设备替换故障监护设备上线工作,在本申请中备份设备自动替换第一目标工作设备上线工作,这样有助于保证设备采集到的数据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进一步地,相较于采用n+1方式(n+1方式为n设备配置一个备份设备,当n个设备中的某个设备发生故障时,手动更改备份设备的配置,使得备份设备的配置与故障设备的配置相同,采用备份设备替换故障设备)进行设备的故障转移,n+1方式设备的故障转移较低,设备的可维护性较差,在本申请中备份设备自动替换第一目标工作设备上线工作,这样提升了设备的故障转移效率;相较于采用n×2方式(n×2方式为n个设备中的每个设备准备一个配置相同的备份设备,当n个设备中的某个设备发生故障时,采用备份设备替换故障设备)进行设备的故障转移,n×2方式成本较高,在本申请中一个备份设备对应至少一个工作设备,这样不仅大幅度降低了成本,而且提升了设备的可维护性。

请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院内设备的故障转移方法的流程示意图,院内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工作设备、至少一个备份设备和第一主控设备,方法包括:

步骤201:第一主控设备获取工作设备的工作状态。

具体的,第一主控设备可以为中央站,工作设备可以为工作站、查看站、监护仪、接口服务器等。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第一主控设备获取工作设备的工作状态,包括:

第一主控设备周期性地发送心跳包至工作设备;

若第一主控设备在第四时长内未接收到工作设备反馈的心跳包,则第一主控设备将对应的工作设备的工作状态确定为故障状态;

或者,

第一主控设备周期性地获取工作设备在第五时长内的数据传输量;

若工作设备在第五时长内的数据传输量小于第二阈值,则第一主控设备将对应的工作设备的工作状态确定为故障状态;

或者,

第一主控设备周期性地获取工作设备周期性发送的状态消息;

若第一主控设备在第六时长内未接收到工作设备发送的状态消息,则第一主控设备将对应的工作设备的工作状态确定为故障状态。

其中,工作设备的工作状态为故障状态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工作设备无法向第一主控设备发送心跳包、工作设备向第一主控设备发送心跳包的周期大于第四时长、工作设备在第五时长内的数据传输量小于第二阈值、工作设备无法向第一主控设备发送状态消息、工作设备无法周期性地向第一主控设备发送状态消息、工作设备向第一主控设备发送状态消息的周期大于第六时长。

步骤202:若第一主控设备基于至少一个工作设备的工作状态确定到工作设备中存在第二目标工作设备,则第一主控设备控制对应的备份设备替换第二目标工作设备上线工作,第二目标工作设备的工作状态为故障状态。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第一主控设备控制对应的备份设备替换第二目标工作设备上线工作,包括:

第一主控设备获取第二目标工作设备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

第一主控设备将第二目标工作设备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导入第二目标工作设备对应的备份设备;

第一主控设备控制第二目标工作设备对应的备份设备由备份状态切换为工作状态。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第一主控设备获取第二目标工作设备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包括:

第一主控设备从第二目标工作设备中获取第二目标工作设备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

或者,

第一主控设备从共享存储器中获取第二目标工作设备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配置信息包括第二目标工作设备的设备标识。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配置信息还包括第二目标工作设备的ip地址。

其中,若第二目标工作设备为工作站,则第二目标工作设备的配置信息包括工作站的设备标识和ip地址;若第二目标工作设备为查看站,则第二目标工作设备的配置信息包括查看站的设备标识和ip地址;若第二目标工作设备为监护仪,则第二目标工作设备的配置信息包括监护仪的设备标识和科室信息;若第二目标工作设备为接口服务器,则第二目标工作设备的配置信息包括接口服务器的设备标识和ip地址。

可以看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主控设备获取工作设备的工作状态,若基于至少一个工作设备的工作状态确定到工作设备中存在第二目标工作设备,则第一主控设备控制对应的备份设备替换第二目标工作设备上线工作,第二目标工作设备的工作状态为故障状态。相较于当监护设备故障时,重新配置网络连接信息,并在中央监护系统中重新接收新监护设备,以及采用人工方式将故障监护设备采集到的病人的数据转移和新监护设备采集的数据合并,进而使得新监护设备替换故障监护设备上线工作,在本申请中第一主控设备控制对应的备份设备自动替换第二目标工作设备上线工作,这样有助于保证设备采集到的数据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进一步地,相较于采用n+1方式(n+1方式为n设备配置一个备份设备,当n个设备中的某个设备发生故障时,手动更改备份设备的配置,使得备份设备的配置与故障设备的配置相同,采用备份设备替换故障设备)进行设备的故障转移,n+1方式设备的故障转移较低,设备的可维护性较差,在本申请中第一主控设备自动控制对应的备份设备替换第二目标工作设备上线工作,这样提升了设备的故障转移效率;相较于采用n×2方式(n×2方式为n个设备中的每个设备准备一个配置相同的备份设备,当n个设备中的某个设备发生故障时,采用备份设备替换故障设备)进行设备的故障转移,n×2方式成本较高,在本申请中一个备份设备对应至少一个工作设备,这样不仅大幅度降低了成本,而且提升了设备的可维护性。

请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监护仪的故障转移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方法包括:

步骤301:备份监护仪获取其对应的工作监护仪的工作状态。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备份监护仪获取其对应的工作监护仪的工作状态,包括:

备份监护仪周期性地发送心跳包至其对应的工作监护仪;

若备份监护仪在第七时长内未接收到工作监护仪反馈的心跳包,则备份监护仪将对应的工作监护仪的工作状态确定为故障状态;

或者,

备份监护仪周期性地获取其对应的工作监护仪在第八时长内的数据传输量;

若工作监护仪在第八时长内的数据传输量小于第三阈值,则备份监护仪将对应的工作监护仪的工作状态确定为故障状态;

或者,

备份监护仪周期性地获取其对应的工作监护仪周期性发送的状态消息;

若备份监护仪在第九时长内未接收到工作监护仪发送的状态消息,则备份监护仪将对应的工作监护仪的工作状态确定为故障状态。

其中,工作监护仪的工作状态为故障状态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情况:工作监护仪无法向备份监护仪发送心跳包、工作监护仪向备份监护仪发送心跳包的周期大于第七时长、工作监护仪在第八时长内的数据传输量小于第三阈值、工作监护仪无法向备份监护仪发送状态消息、工作监护仪无法周期性地向备份监护仪发送状态信息、工作监护仪向备份监护仪发送状态消息的周期大于第九时长。

步骤302:若备份监护仪基于工作监护仪的工作状态确定到其对应的至少一个工作监护仪中存在第一目标工作监护仪,则备份监护仪替换第一目标工作监护仪上线工作,第一目标工作监护仪的工作状态为故障状态。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备份监护仪替换第一目标工作监护仪上线工作,包括:

备份监护仪获取第一目标工作监护仪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

备份监护仪将第一目标工作监护仪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导入备份监护仪本身;

备份监护仪控制备份监护仪本身由备份状态切换为监护状态。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备份监护仪获取第一目标工作监护仪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包括:

备份监护仪从第一目标工作监护仪中获取第一目标工作监护仪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

或者,

备份监护仪从共享存储器中获取第一目标工作监护仪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配置信息包括第一目标工作监护仪的设备标识。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配置信息还包括第一目标工作监护仪的科室信息。

可以看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备份监护仪获取其对应的工作监护仪的工作状态,若基于工作监护仪的工作状态确定到其对应的至少一个工作监护仪中存在第一目标工作监护仪,则备份监护仪替换第一目标工作监护仪上线工作,第一目标工作监护仪的工作状态为故障状态。相较于当监护设备故障时,重新配置网络连接信息,并在中央监护系统中重新接收新监护设备,以及采用人工方式将故障监护设备采集到的病人的数据转移和新监护设备采集的数据合并,进而使得新监护设备替换故障监护设备上线工作,在本申请中备份监护仪自动替换第一目标工作监护仪上线工作,这样有助于保证设备采集到的数据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进一步地,相较于采用n+1方式(n+1方式为n设备配置一个备份设备,当n个设备中的某个设备发生故障时,手动更改备份设备的配置,使得备份设备的配置与故障设备的配置相同,采用备份设备替换故障设备)进行监护仪的故障转移,n+1方式设备的故障转移较低,设备的可维护性较差,在本申请中备份监护仪自动替换第一目标工作监护仪上线工作,这样提升了监护仪的故障转移效率;相较于采用n×2方式(n×2方式为n个设备中的每个设备准备一个配置相同的备份设备,当n个设备中的某个设备发生故障时,采用备份设备替换故障设备)进行监护仪的故障转移,n×2方式成本较高,在本申请中一个备份监护仪对应至少一个工作监护仪,这样不仅大幅度降低了成本,而且提升了监护仪的可维护性。

请参阅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监护仪的故障转移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方法包括:

步骤401:第二主控设备获取工作监护仪的工作状态。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第二主控设备获取工作监护仪的工作状态,包括:

第二主控设备周期性地发送心跳包至工作监护仪;

若第二主控设备在第十时长内未接收到工作监护仪反馈的心跳包,则第二主控设备将对应的工作监护仪的工作状态确定为故障状态;

或者,

第二主控设备周期性地获取工作监护仪在第十一时长内的数据传输量;

若工作监护仪在第十一时长内的数据传输量小于第四阈值,则第二主控设备将对应的工作监护仪的工作状态确定为故障状态;

或者,

第二主控设备周期性地获取工作监护仪周期性发送的状态消息;

若第二主控设备在第十二时长内未接收到工作监护仪发送的状态消息,则第二主控设备将对应的工作监护仪的工作状态确定为故障状态。

其中,工作监护仪的工作状态为故障状态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情况:工作监护仪无法向第二主控设备发送心跳包、工作监护仪向第二主控设备发送心跳包的周期大于第十时长、工作监护仪在第十一时长内的数据传输量小于第四阈值、工作监护仪无法向第二主控设备发送状态信息、工作监护仪无法周期性地向第二主控设备发送状态信息、工作监护仪向第二主控设备发送状态信息的周期大于第十二时长。

步骤402:若第二主控设备基于至少一个工作监护仪的工作状态确定到工作监护仪中存在第二目标工作监护仪,则第二主控设备控制备份监护仪替换第二目标工作监护仪上线工作,第二目标工作监护仪的工作状态为故障状态。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第二主控设备控制备份监护仪替换第二目标工作监护仪上线工作,包括:

第二主控设备获取第二目标工作监护仪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

第二主控设备将第二目标工作监护仪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导入第二目标工作监护仪对应的备份监护仪;

第二主控设备控制第二目标工作监护仪对应的备份监护仪由备份状态切换为监护状态。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第二主控设备获取第二目标工作监护仪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包括:

第二主控设备从第二目标工作监护仪中获取第二目标工作监护仪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

或者,

第二主控设备从共享存储器中获取第二目标工作监护仪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配置信息包括第二目标工作监护仪的设备标识。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配置信息还包括第二目标工作监护仪的科室信息。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第二主控设备为中央监护设备。

可以看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主控设备获取工作监护仪的工作状态,若基于至少一个工作监护仪的工作状态确定到工作监护仪中存在第二目标工作监护仪,则第二主控设备控制对应的备份监护仪替换第二目标工作监护仪上线工作,第二目标工作监护仪的工作状态为故障状态。相较于当监护设备故障时,重新配置网络连接信息,并在中央监护系统中重新接收新监护设备,以及采用人工方式将故障监护设备采集到的病人的数据转移和新监护设备采集的数据合并,进而使得新监护设备替换故障监护设备上线工作,在本申请中第二主控设备自动控制备份监护仪替换第二目标工作监护仪上线工作,这样有助于保证设备采集到的数据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进一步地,相较于采用n+1方式(n+1方式为n设备配置一个备份设备,当n个设备中的某个设备发生故障时,手动更改备份设备的配置,使得备份设备的配置与故障设备的配置相同,采用备份设备替换故障设备)进行监护仪的故障转移,n+1方式设备的故障转移较低,设备的可维护性较差,在本申请中第二主控设备自动控制备份监护仪替换第二目标工作监护仪上线工作,这样提升了监护仪的故障转移效率;相较于采用n×2方式(n×2方式为n个设备中的每个设备准备一个配置相同的备份设备,当n个设备中的某个设备发生故障时,采用备份设备替换故障设备)进行监护仪的故障转移,n×2方式成本较高,在本申请中一个备份监护仪对应至少一个工作监护仪,这样不仅大幅度降低了成本,而且提升了监护仪的可维护性。

请参阅图5,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监护设备的故障转移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应用于包括第三主控设备的监护系统,监护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监护仪、备份监护仪、至少一个中央站、备份中央站、至少一个工作站、备份工作站、至少一个查看站、备份查看站、至少一个接口服务器和备份接口服务器,方法包括:

步骤501:第三主控设备获取监护仪、中央站、工作站、查看站以及接口服务器的工作状态。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第三主控设备获取监护仪、中央站、工作站、查看站以及接口服务器的工作状态,包括:

第三主控设备周期性地发送心跳包至监护仪、中央站、工作站、查看站以及接口服务器;

若第三主控设备在第十三时长内未接收到监护仪反馈的心跳包,则第三主控设备将对应的监护仪的工作状态确定为故障状态;

若第三主控设备在第十四时长内未接收到中央站反馈的心跳包,则第三主控设备将对应的中央站的工作状态确定为故障状态;

若第三主控设备在第十五时长内未接收到工作站反馈的心跳包,则第三主控设备将对应的工作站的工作状态确定为故障状态;

若第三主控设备在第十六时长内未接收到查看站反馈的心跳包,则第三主控设备将对应的查看站的工作状态确定为故障状态;

若第三主控设备在第十七时长内未接收到接口服务器反馈的心跳包,则第三主控设备将对应的接口服务器的工作状态确定为故障状态。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第三主控设备获取监护仪、中央站、工作站、查看站以及接口服务器的工作状态,包括:

第三主控设备周期性地获取监护仪、中央站、工作站、查看站以及接口服务器在第十八时长内的数据传输量;

若监护仪在第十八时长内的数据传输量小于第五阈值,则第三主控设备将对应的监护仪的工作状态确定为故障状态;

若中央站在第十八时长内的数据传输量小于第六阈值,则第三主控设备将对应的中央站的工作状态确定为故障状态;

若工作站在第十八时长内的数据传输量小于第七阈值,则第三主控设备将对应的工作站的工作状态确定为故障状态;

若查看站在第十八时长内的数据传输量小于第八阈值,则第三主控设备将对应的查看站的工作状态确定为故障状态;

若接口服务器在十八时长内的数据传输量小于第九阈值,则第三主控设备将对应的接口服务器的工作状态确定为故障状态。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第三主控设备获取监护仪、中央站、工作站、查看站以及接口服务器的工作状态,包括:

第三主控设备周期性地获取监护仪、中央站、工作站、查看站以及接口服务器周期性发送的状态消息;

若第三主控设备在第十九时长内未接收到监护仪发送的状态消息,则第三主控设备将对应的监护仪的工作状态确定为故障状态;

若第三主控设备在第二十时长内未接收到中央站发送的状态消息,则第三主控设备将对应的中央站的工作状态确定为故障状态;

若第三主控设备在第二十一时长内未接收到工作站发送的状态消息,则第三主控设备将对应的工作站的工作状态确定为故障状态;

若第三主控设备在第二十二时长内未接收到查看站发送的状态消息,则第三主控设备将对应的查看站的工作状态确定为故障状态;

若第三主控设备在第二十三时长内未接收到接口服务器发送的状态消息,则第三主控设备将对应的接口服务器的工作状态确定为故障状态。

其中,监护仪的工作状态为故障状态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情况:监护仪无法向第三主控设备发送心跳包、监护仪向第三主控设备发送心跳包的周期小于第十三时长、监护仪在第十八时长内的数据传输量小于第五阈值、监护仪无法向第三主控设备发送状态信息、监护仪无法周期性地向第三主控设备发送状态信息、监护仪向第三主控设备发送状态信息的周期小于第十九时长。

其中,中央站的工作状态为故障状态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情况:中央站无法向第三主控设备发送心跳包、中央站向第三主控设备发送心跳包的周期小于第十四时长、中央站在第十八时长内的数据传输量小于第六阈值、中央站无法向第三主控设备发送状态信息、中央站无法周期性地向第三主控设备发送状态信息、中央站向第三主控设备发送状态信息的周期小于第二十时长。

其中,工作站的工作状态为故障状态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情况:工作站无法向第三主控设备发送心跳包、工作站向第三主控设备发送心跳包的周期小于第十五时长、工作站在第十八时长内的数据传输量小于第七阈值、工作站无法向第三主控设备发送状态信息、工作站无法周期性地向第三主控设备发送状态信息、工作站向第三主控设备发送状态信息的周期小于第二十一时长。

其中,查看站的工作状态为故障状态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情况:查看站无法向第三主控设备发送心跳包、查看站向第三主控设备发送心跳包的周期小于第十六时长、查看站在第十八时长内的数据传输量小于第八阈值、查看站无法向第三主控设备发送状态信息、查看站无法周期性地向第三主控设备发送状态信息、查看站向第三主控设备发送状态信息的周期小于第二十二时长。

其中,接口服务器的工作状态为故障状态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情况:接口服务器无法向第三主控设备发送心跳包、接口服务器向第三主控设备发送心跳包的周期小于第十七时长、接口服务器在第十八时长内的数据传输量小于第九阈值、接口服务器无法向第三主控设备发送状态信息、接口服务器无法周期性地向第三主控设备发送状态信息、接口服务器向第三主控设备发送状态信息的周期小于第二十三时长。

步骤502:第三主控设备基于至少一个监护仪、至少一个中央站、至少一个工作站、至少一个查看站以及至少一个接口服务器的工作状态确定至少一个监护仪、至少一个中央站、至少一个工作站、至少一个查看站以及至少一个接口服务器中是否存在故障监护设备,故障监护设备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监护仪、中央站、工作站、查看站、接口服务器。

步骤503:若是,则第三主控设备控制对应的备份监护设备替换故障监护设备上线工作,备份监护设备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备份监护仪、备份中央站、备份工作站、备份查看站、备份接口服务器。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监护系统还包括监护仪网络、中央监护网络、医院网络和共享存储器,至少一个监护仪和备份监护仪均与监护仪网络具有连接关系,至少一个中央站和备份中央站均与监护仪网络具有连接关系,至少一个中央站和备份中央站均与中央监护网络具有连接关系,至少一个工作站和备份工作站均与中央监护网络具有连接关系,至少一个查看站和备份查看站均与中央监护网络具有连接关系,至少一个接口服务器和备份接口服务器均与中央监护网络具有连接关系,至少一个接口服务器和备份接口服务器均与医院网络具有连接关系,共享存储器与中央监护网络具有连接关系。

其中,接口服务器为egateway,egateway用于中央监护网络与医院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第三主控设备控制对应的备份监护设备替换故障监护设备上线工作,包括:

当故障监护设备为第一监护仪时,第三主控设备获取第一监护仪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第一监护仪为至少一个监护仪中的其中一个;

第三主控设备将第一监护仪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导入备份监护仪;

第三主控设备控制备份监护仪由备份状态切换为监护状态。

具体地,第三主控设备获取第一监护仪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的实施方式可以为:

第三主控设备从第一监护仪中获取第一监护仪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

或者,

第三主控设备从共享存储器中获取第一监护仪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

其中,第一监护仪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一监护仪的设备标识和科室信息。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第三主控设备控制对应的备份监护设备替换故障监护设备上线工作,包括:

当故障监护设备为第一中央站时,第三主控设备获取第一中央站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第一中央站为至少一个中央站中的其中一个;

第三主控设备将第一中央站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导入备份中央站;

第三主控设备控制备份中央站由备份状态切换为工作状态。

具体地,第三主控设备获取第一中央站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的实施方式可以为:

第三主控设备从第一中央站中获取第一中央站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

或者,

第三主控设备从共享存储器中获取第一中央站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

其中,第一中央站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一中央站的设备标识和ip地址。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第三主控设备控制对应的备份监护设备替换故障监护设备上线工作,包括:

当故障监护设备为第一工作站时,第三主控设备获取第一工作站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第一工作站为至少一个工作站中的其中一个;

第三主控设备将第一工作站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导入备份工作站;

第三主控设备控制备份工作站由关机状态切换为工作状态。

具体地,第三主控设备获取第一工作站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的实施方式可以为:

第三主控设备从第一工作站中获取第一工作站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

或者,

第三主控设备从共享存储器中获取第一工作站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

其中,第一工作站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一工作站的设备标识和ip地址。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第三主控设备控制对应的备份监护设备替换故障监护设备上线工作,包括:

当故障监护设备为第一查看站时,第三主控设备获取第一查看站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第一查看站为至少一个查看站中的其中一个;

第三主控设备将第一查看站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导入备份查看站;

第三主控设备控制备份查看站由关机状态切换为工作状态。

具体地,第三主控设备获取第一查看站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的实施方式可以为:

第三主控设备从第一查看站中获取第一查看站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

或者,

第三主控设备从共享存储器中获取第一查看站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

其中,第一查看站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一查看站的设备标识和ip地址。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第三主控设备控制对应的备份监护设备替换故障监护设备上线工作,包括:

当故障监护设备为第一接口服务器时,第三主控设备获取第一接口服务器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第一接口服务器为至少一个接口服务器中的其中一个;

第三主控设备将第一接口服务器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导入备份接口服务器;

第三主控设备控制备份接口服务器由备份状态切换为工作状态。

具体地,第三主控设备获取第一接口服务器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的实施方式可以为:

第三主控设备从第一接口服务器中获取第一接口服务器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

或者,

第三主控设备从共享存储器中获取第一接口服务器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

其中,第一接口服务器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一接口服务器的设备标识和ip地址。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第三主控设备控制对应的备份监护设备替换故障监护设备上线工作,包括:

当故障监护设备为第二中央站和第二监护仪时,第三主控设备分别获取第二中央站和第二监护仪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第二中央站为至少一个中央站中的其中一个,第二监护仪为至少一个监护仪中的其中一个;

第三主控设备将第二中央站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导入备份中央站,以及控制备份中央站由备份状态切换为工作状态;

第三主控设备将第二监护仪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导入备份监护仪,以及控制备份监护仪由备份状态切换为监护状态。

其中,第二中央站包括第二中央站的设备标识和ip地址。

其中,第二监护仪包括第二监护仪的设备标识和科室信息。

其中,第三主控设备获取第二中央站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的实施方式与第三主控设备获取第一中央站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的实施方式是相同的,在此不再叙述。

其中,第三主控设备获取第二监护仪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的实施方式与第三主控设备获取第一监护仪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的实施方式是相同的,在此不再叙述。

其中,当故障监护设备为以下九种情况中的其中一种时,第三主控设备控制对应的备份监护设备替换故障监护设备上线工作的实施方式可以参照当故障监护设备为中央站和监护仪时,第三主控设备控制对应的备份监护设备替换故障监护设备上线工作的实施方式,九种情况包括中央站和工作站、中央站和查看站、中央站和接口服务器、工作站和查看站、工作站和监护仪、工作站和接口服务器、查看站和监护仪、查看站和接口服务器、监护仪和接口服务器,监护设备的替换等级为:中央站>工作站>查看站>监护仪>接口服务器。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第三主控设备控制对应的备份监护设备替换故障监护设备上线工作,包括:

当故障监护设备为第三中央站、第二工作站和第三监护仪时,第三主控设备分别获取第三中央站、第二工作站和第三监护仪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第三中央站为至少一个中央站中的其中一个,第二工作站为至少一个工作站中的其中一个,第三监护仪为至少一个监护仪中的其中一个;

第三主控设备将第三中央站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导入备份中央站,以及控制备份中央站由备份状态切换为工作状态;

第三主控设备将第二工作站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导入备份工作站,以及控制备份工作站由关机状态切换为工作状态;

第三主控设备将第三监护仪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导入备份监护仪,以及控制备份监护仪由备份状态切换为监护状态。

其中,第三中央站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三中央站的设备标识和ip地址。

其中,第二工作站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二工作站的设备标识和ip地址。

其中,第三监护仪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三监护仪的设备标识和科室信息。

其中,第三主控设备获取第三中央站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的实施方式与第三主控设备获取第一中央站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的实施方式是相同的,在此不再叙述。

其中,第三主控设备获取第二工作站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的实施方式与第三主控设备获取第一工作站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的实施方式是相同的,在此不再叙述。

其中,第三主控设备获取第三监护仪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的实施方式与第三主控设备获取第一监护仪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的实施方式是相同的,在此不再叙述。

其中,当故障监护设备包括以下九种情况中的其中一种时,第三主控设备控制对应的备份监护设备替换故障监护设备上线工作可以参照当故障监护设备为中央站、工作站和监护仪时,第三主控设备控制对应的备份监护设备替换故障监护设备上线工作的实施方式,九种情况包括中央站、工作站和查看站,中央站、工作站和接口服务器,中央站、查看站和监护仪,中央站、查看站和接口服务器,中央站、监护仪和接口服务器,工作站、查看站和监护仪,工作站、查看站和接口服务器,工作站、监护仪和接口服务器,查看站、监护仪和接口服务器,监护设备的替换等级为:中央站>工作站>查看站>监护仪>接口服务器。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第三主控设备控制对应的备份监护设备替换故障监护设备上线工作,包括:

当故障监护设备为第四中央站、第三工作站、第二查看站和第四监护仪时,第三主控设备分别获取第四中央站、第三工作站、第二查看站和第四监护仪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第四中央站为至少一个中央站中的其中一个,第三工作站为至少一个工作站中的其中一个,第二查看站为至少一个查看站中的其中一个,第四监护仪为至少一个监护仪中的其中一个;

第三主控设备将第四中央站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导入备份中央站,以及控制备份中央站由备份状态切换为工作状态;

第三主控设备将第三工作站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导入备份工作站,以及控制备份工作站由关闭状态切换为工作状态;

第三主控设备将第二查看站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导入备份查看站,以及控制备份查看站由关闭状态切换为工作状态;

第三主控设备将第四监护仪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导入备份监护仪,以及控制备份监护仪由备份状态切换为监护状态。

其中,第四中央站的配置信息包括第四中央站的设备标识和ip地址。

其中,第三工作站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三工作站的设备标识和ip地址。

其中,第二查看站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二查看站的设备标识和ip地址。

其中,第四监护仪的配置信息包括第四监护仪的设备标识和科室信息。

其中,第三主控设备获取第四中央站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的实施方式与第三主控设备获取第一中央站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的实施方式是相同的,在此不再叙述。

其中,第三主控设备获取第三工作站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的实施方式与第三主控设备获取第一工作站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的实施方式是相同的,在此不再叙述。

其中,第三主控设备获取第二查看站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的实施方式与第三主控设备获取第一查看站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的实施方式是相同的,在此不再叙述。

其中,第三主控设备获取第四监护仪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的实施方式与第三主控设备获取第一监护仪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的实施方式是相同的,在此不再叙述。

其中,当故障监护设备为以下四种情况中的其中一种时,第三主控设备控制对应的备份监护设备替换故障监护设备上线工作的实施方式可以参照当故障监护设备为第四中央站、第三工作站、第二查看站和第四监护仪时,第三主控设备控制对应的备份监护设备替换故障监护设备上线工作的实施方式,四种情况包括中央站、工作站、查看站和接口服务器,中央站、工作站、监护仪和接口服务器,中央站、查看站、监护仪和接口服务器,工作站、查看站、监护仪和接口服务器,监护设备的替换等级为:中央站>工作站>查看站>监护仪>接口服务器。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第三主控设备控制对应的备份监护设备替换故障监护设备上线工作,包括:

当故障监护设备为第五中央站、第四工作站、第三查看站、第五监护仪和第二接口服务器时,第三主控设备分别获取第五中央站、第四工作站、第三查看站、第五监护仪和第二接口服务器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第五中央站为至少一个中央站中的其中一个,第四工作站为至少一个工作站中的其中一个,第三查看站为至少一个查看站中的其中一个,第五监护仪为至少一个监护仪中的其中一个,第二接口服务器为至少一个接口服务器中的其中一个;

第三主控设备将第五中央站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导入备份中央站,以及控制备份中央站由备份状态切换为工作状态;

第三主控设备将第四工作站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导入备份工作站,以及控制备份工作站由关闭状态切换为工作状态;

第三主控设备将第三查看站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导入备份查看站,以及控制备份查看站由关闭状态切换为工作状态;

第三主控设备将第五监护仪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导入备份监护仪,以及控制备份监护仪由备份状态切换为监护状态;

第三主控设备将第二接口服务器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导入备份接口服务器,以及控制备份接口服务器由备份状态切换为工作状态。

其中,第五中央站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五中央站的设备标识和ip地址。

其中,第四工作站的配置信息包括第四工作站的设备标识和ip地址。

其中,第三查看站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三查看站的设备标识和ip地址。

其中,第五监护仪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五监护仪的设备标识和科室信息。

其中,第二接口服务器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二接口服务器的设备标识和ip地址。

其中,第三主控设备获取第五中央站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的实施方式与第三主控设备获取第一中央站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的实施方式是相同的,在此不再叙述。

其中,第三主控设备获取第四工作站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的实施方式与第三主控设备获取第一工作站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的实施方式是相同的,在此不再叙述。

其中,第三主控设备获取第三查看站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的实施方式与第三主控设备获取第一查看站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的实施方式是相同的,在此不再叙述。

其中,第三主控设备获取第五监护仪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的实施方式与第三主控设备获取第一监护仪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的实施方式是相同的,在此不再叙述。

其中,第三主控设备获取第二接口服务器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的实施方式与第三主控设备获取第一接口服务器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的实施方式是相同的,在此不再叙述。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第三主控设备可以为除至少一个中央站之外的一个中央站,也可以为中央服务器在此不作限定。

可以看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主控设备获取监护仪、中央站、工作站、查看站以及接口服务器的工作状态,基于至少一个监护仪、至少一个中央站、至少一个工作站、至少一个查看站以及至少一个接口服务器的工作状态确定至少一个监护仪、至少一个中央站、至少一个工作站、至少一个查看站以及至少一个接口服务器中是否存在故障监护设备,故障监护设备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监护仪、中央站、工作站、查看站、接口服务器,若是,则第三主控设备控制对应的备份监护设备替换故障监护设备上线工作,备份监护设备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备份监护仪、备份中央站、备份工作站、备份查看站、备份接口服务器。相较于当监护设备故障时,重新配置网络连接信息,并在中央监护系统中重新接收新监护设备,以及采用人工方式将故障监护设备采集到的病人的数据转移和新监护设备采集的数据合并,进而使得新监护设备替换故障监护设备上线工作,在本申请中第三主控设备自动控制对应的备份监护设备替换故障监护设备上线工作,这样有助于保证设备采集到的数据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进一步地,相较于采用n+1方式(n+1方式为n设备配置一个备份设备,当n个设备中的某个设备发生故障时,手动更改备份设备的配置,使得备份设备的配置与故障设备的配置相同,采用备份设备替换故障设备)进行监护设备的故障转移,n+1方式设备的故障转移较低,设备的可维护性较差,在本申请中第三主控设备自动控制对应的备份监护设备替换故障监护设备上线工作,这样提升了监护设备的故障转移效率;相较于采用n×2方式(n×2方式为n个设备中的每个设备准备一个配置相同的备份设备,当n个设备中的某个设备发生故障时,采用备份设备替换故障设备)进行监护设备的故障转移,n×2方式成本较高,在本申请中一个备份监护设备对应至少一个监护设备,这样不仅大幅度降低了成本,而且提升了监护设备的可维护性。

请参阅图6,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院内设备的故障转移装置的功能单元组成框图,该院内设备的故障转移装置600包括第一获取单元601和第一替换单元602,其中:

第一获取单元601,用于获取其对应的工作设备的工作状态;

第一替换单元602,用于若备份设备基于工作设备的工作状态确定到其对应的至少一个工作设备中存在第一目标工作设备,则替换第一目标工作设备上线工作,第一目标工作设备的工作状态为故障状态。

可以看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获取其对应的工作设备的工作状态,若基于工作设备的工作状态确定到其对应的至少一个工作设备中存在第一目标工设备,则替换第一目标工作设备上线工作,第一目标工作设备的工作状态为故障状态。相较于当监护设备故障时,重新配置网络连接信息,并在中央监护系统中重新接收新监护设备,以及采用人工方式将故障监护设备采集到的病人的数据转移和新监护设备采集的数据合并,进而使得新监护设备替换故障监护设备上线工作,在本申请中备份设备自动替换第一目标工作设备上线工作,这样有助于保证设备采集到的数据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进一步地,相较于采用n+1方式(n+1方式为n设备配置一个备份设备,当n个设备中的某个设备发生故障时,手动更改备份设备的配置,使得备份设备的配置与故障设备的配置相同,采用备份设备替换故障设备)进行设备的故障转移,n+1方式设备的故障转移较低,设备的可维护性较差,在本申请中备份设备自动替换第一目标工作设备上线工作,这样提升了设备的故障转移效率;相较于采用n×2方式(n×2方式为n个设备中的每个设备准备一个配置相同的备份设备,当n个设备中的某个设备发生故障时,采用备份设备替换故障设备)进行设备的故障转移,n×2方式成本较高,在本申请中一个备份设备对应至少一个工作设备,这样不仅大幅度降低了成本,而且提升了设备的可维护性。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获取其对应的工作设备的工作状态方面,上述第一获取单元601具体用于:

周期性地发送心跳包至其对应的工作设备;

若备份设备在第一时长内未接收到工作设备反馈的心跳包,则将对应的工作设备的工作状态确定为故障状态;

或者,

周期性地获取其对应的工作设备在第二时长内的数据传输量;

若工作设备在第二时长内的数据传输量小于第一阈值,则将对应的工作设备的工作状态确定为故障状态;

或者,

周期性地获取其对应的工作设备周期性发送的状态消息;

若备份设备在第三时长内未接收到工作设备发送的状态消息,则将对应的工作设备的工作状态确定为故障状态。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替换第一目标工作设备上线工作方面,上述第一替换单元602具体用于:

获取第一目标工作设备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

将第一目标工作设备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导入备份设备本身;

控制备份设备本身由备份状态切换为工作状态。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获取第一目标工作设备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方面,上述第一替换单元602具体用于:

从第一目标工作设备中获取第一目标工作设备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

或者,

从共享存储器中获取第一目标工作设备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配置信息还包括第一目标工作设备的设备标识。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配置信息还包括第一目标工作设备的ip地址。

请参阅图7,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院内设备的故障转移装置的功能单元组成框图,该院内设备的故障转移装置700包括第二获取单元701和第二替换单元702,其中:

第二获取单元701,用于获取工作设备的工作状态;

第二替换单元702,用于若第一主控设备基于至少一个工作设备的工作状态确定到工作设备中存在第二目标工作设备,则控制对应的备份设备替换第二目标工作设备上线工作,第二目标工作设备的工作状态为故障状态。

可以看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获取工作设备的工作状态,若基于至少一个工作设备的工作状态确定到工作设备中存在第二目标工作设备,则控制对应的备份设备替换第二目标工作设备上线工作,第二目标工作设备的工作状态为故障状态。相较于当监护设备故障时,重新配置网络连接信息,并在中央监护系统中重新接收新监护设备,以及采用人工方式将故障监护设备采集到的病人的数据转移和新监护设备采集的数据合并,进而使得新监护设备替换故障监护设备上线工作,在本申请中第一主控设备控制对应的备份设备自动替换第二目标工作设备上线工作,这样有助于保证设备采集到的数据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进一步地,相较于采用n+1方式(n+1方式为n设备配置一个备份设备,当n个设备中的某个设备发生故障时,手动更改备份设备的配置,使得备份设备的配置与故障设备的配置相同,采用备份设备替换故障设备)进行设备的故障转移,n+1方式设备的故障转移较低,设备的可维护性较差,在本申请中第一主控设备自动控制对应的备份设备替换第二目标工作设备上线工作,这样提升了设备的故障转移效率;相较于采用n×2方式(n×2方式为n个设备中的每个设备准备一个配置相同的备份设备,当n个设备中的某个设备发生故障时,采用备份设备替换故障设备)进行设备的故障转移,n×2方式成本较高,在本申请中一个备份设备对应至少一个工作设备,这样不仅大幅度降低了成本,而且提升了设备的可维护性。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获取工作设备的工作状态方面,上述第二获取单元701具体用于:

周期性地发送心跳包至工作设备;

若第一主控设备在第四时长内未接收到工作设备反馈的心跳包,则将对应的工作设备的工作状态确定为故障状态;

或者,

周期性地获取工作设备在第五时长内的数据传输量;

若工作设备在第五时长内的数据传输量小于第二阈值,则将对应的工作设备的工作状态确定为故障状态;

或者,

周期性地获取工作设备周期性发送的状态消息;

若第一主控设备在第六时长内未接收到工作设备发送的状态消息,则将对应的工作设备的工作状态确定为故障状态。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控制对应的备份设备替换第二目标工作设备上线工作方面,上述第二替换单元702具体用于:

获取第二目标工作设备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

将第二目标工作设备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导入第二目标工作设备对应的备份设备;

控制第二目标工作设备对应的备份设备由备份状态切换为工作状态。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获取第二目标工作设备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方面,上述第二替换单元702具体用于:

从第二目标工作设备中获取第二目标工作设备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

或者,

从共享存储器中获取第二目标工作设备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配置信息包括第二目标工作设备的设备标识。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配置信息还包括第二目标工作设备的ip地址。

请参阅图8,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监护仪的故障转移装置的功能单元组成框图,该监护仪的故障转移装置800包括第三获取单元801和第三替换单元802,其中:

第三获取单元801,用于获取其对应的工作监护仪的工作状态;

第三替换单元802,用于若备份监护仪基于工作监护仪的工作状态确定到其对应的至少一个工作监护仪中存在第一目标工作监护仪,则替换第一目标工作监护仪上线工作,第一目标工作监护仪的工作状态为故障状态。

可以看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获取其对应的工作监护仪的工作状态,若基于工作监护仪的工作状态确定到其对应的至少一个工作监护仪中存在第一目标工作监护仪,则替换第一目标工作监护仪上线工作,第一目标工作监护仪的工作状态为故障状态。相较于监护设备,以及采用人工方式将故障监护设备采集到的病人的数据转移和新监护设备采集的数据合并,进而使得新监护设备替换故障监护设备上线工作,在本申请中备份监护仪自动替换第一目标工作监护仪上线工作,这样有助于保证设备采集到的数据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进一步地,相较于采用n+1方式(n+1方式为n设备配置一个备份设备,当n个设备中的某个设备发生故障时,手动更改备份设备的配置,使得备份设备的配置与故障设备的配置相同,采用备份设备替换故障设备)进行监护仪的故障转移,n+1方式设备的故障转移较低,设备的可维护性较差,在本申请中备份监护仪自动替换第一目标工作监护仪上线工作,这样提升了监护仪的故障转移效率;相较于采用n×2方式(n×2方式为n个设备中的每个设备准备一个配置相同的备份设备,当n个设备中的某个设备发生故障时,采用备份设备替换故障设备)进行监护仪的故障转移,n×2方式成本较高,在本申请中一个备份监护仪对应至少一个工作监护仪,这样不仅大幅度降低了成本,而且提升了监护仪的可维护性。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获取其对应的工作监护仪的工作状态方面,上述第三获取单元801具体用于:

周期性地发送心跳包至其对应的工作监护仪;

若备份监护仪在第七时长内未接收到工作监护仪反馈的心跳包,则将对应的工作监护仪的工作状态确定为故障状态;

或者,

周期性地获取其对应的工作监护仪在第八时长内的数据传输量;

若工作监护仪在第八时长内的数据传输量小于第三阈值,则将对应的工作监护仪的工作状态确定为故障状态;

或者,

周期性地获取其对应的工作监护仪周期性发送的状态消息;

若备份监护仪在第九时长内未接收到工作监护仪发送的状态消息,则将对应的工作监护仪的工作状态确定为故障状态。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替换第一目标工作监护仪上线工作方面,上述第三替换单元802具体用于:

获取第一目标工作监护仪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

将第一目标工作监护仪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导入备份监护仪本身;

控制备份监护仪本身由备份状态切换为监护状态。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获取第一目标工作监护仪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方面,上述第三替换单元802具体用于:

从第一目标工作监护仪中获取第一目标工作监护仪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

或者,

从共享存储器中获取第一目标工作监护仪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配置信息包括第一目标工作监护仪的设备标识。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配置信息还包括第一目标工作监护仪的科室信息。

请参阅图9,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监护仪的故障转移装置的功能单元组成框图,该监护仪的故障转移装置900包括第四获取单元901和第四替换单元902,其中:

第四获取单元901,用于获取工作监护仪的工作状态;

第四替换单元902,用于若第二主控设备基于至少一个工作监护仪的工作状态确定到工作监护仪中存在第二目标工作监护仪,则控制备份监护仪替换第二目标工作监护仪上线工作,第二目标工作监护仪的工作状态为故障状态。

可以看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获取工作监护仪的工作状态,若基于至少一个工作监护仪的工作状态确定到工作监护仪中存在第二目标工作监护仪,则控制对应的备份监护仪替换第二目标工作监护仪上线工作,第二目标工作监护仪的工作状态为故障状态。相较于当监护设备故障时,重新配置网络连接信息,并在中央监护系统中重新接收新监护设备,以及采用人工方式将故障监护设备采集到的病人的数据转移和新监护设备采集的数据合并,进而使得新监护设备替换故障监护设备上线工作,在本申请中第二主控设备自动控制备份监护仪替换第二目标工作监护仪上线工作,这样有助于保证设备采集到的数据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进一步地,相较于采用n+1方式(n+1方式为n设备配置一个备份设备,当n个设备中的某个设备发生故障时,手动更改备份设备的配置,使得备份设备的配置与故障设备的配置相同,采用备份设备替换故障设备)进行监护仪的故障转移,n+1方式设备的故障转移较低,设备的可维护性较差,在本申请中第二主控设备自动控制备份监护仪替换第二目标工作监护仪上线工作,这样提升了监护仪的故障转移效率;相较于采用n×2方式(n×2方式为n个设备中的每个设备准备一个配置相同的备份设备,当n个设备中的某个设备发生故障时,采用备份设备替换故障设备)进行监护仪的故障转移,n×2方式成本较高,在本申请中一个备份监护仪对应至少一个工作监护仪,这样不仅大幅度降低了成本,而且提升了监护仪的可维护性。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获取工作监护仪的工作状态方面,上述第四获取单元901具体用于:

周期性地发送心跳包至工作监护仪;

若第二主控设备在第十时长内未接收到工作监护仪反馈的心跳包,则将对应的工作监护仪的工作状态确定为故障状态;

或者,

周期性地获取工作监护仪在第十一时长内的数据传输量;

若工作监护仪在第十一时长内的数据传输量小于第四阈值,则将对应的工作监护仪的工作状态确定为故障状态;

或者,

周期性地获取工作监护仪周期性发送的状态消息;

若第二主控设备在第十二时长内未接收到工作监护仪发送的状态消息,则将对应的工作监护仪的工作状态确定为故障状态。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控制备份监护仪替换第二目标工作监护仪上线工作方面,上述第四替换单元902具体用于:

获取第二目标工作监护仪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

将第二目标工作监护仪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导入第二目标工作监护仪对应的备份监护仪;

控制第二目标工作监护仪对应的备份监护仪由备份状态切换为监护状态。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获取第二目标工作监护仪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方面,上述第四替换单元902具体用于:

从第二目标工作监护仪中获取第二目标工作监护仪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

或者,

从共享存储器中获取第二目标工作监护仪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配置信息包括第二目标工作监护仪的设备标识。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配置信息还包括第二目标工作监护仪的科室信息。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第二主控设备为中央监护设备。

请参阅图10,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监护设备的故障转移装置的功能单元组成框图,该监护设备的故障转移装置1000包括第五获取单元1001、确定单元1002和第五替换单元1003,其中:

第五获取单元1001,用于获取监护仪、中央站、工作站、查看站以及接口服务器的工作状态;

确定单元1002,用于基于至少一个监护仪、至少一个中央站、至少一个工作站、至少一个查看站以及至少一个接口服务器的工作状态确定至少一个监护仪、至少一个中央站、至少一个工作站、至少一个查看站以及至少一个接口服务器中是否存在故障监护设备,故障监护设备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监护仪、中央站、工作站、查看站、接口服务器;

第五替换单元1003,用于若确定单元1002确定至少一个监护仪、至少一个中央站、至少一个工作站、至少一个查看站以及至少一个接口服务器中存在故障监护设备,则控制对应的备份监护设备替换故障监护设备上线工作,备份监护设备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备份监护仪、备份中央站、备份工作站、备份查看站、备份接口服务器。

可以看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获取监护仪、中央站、工作站、查看站以及接口服务器的工作状态,基于至少一个监护仪、至少一个中央站、至少一个工作站、至少一个查看站以及至少一个接口服务器的工作状态确定至少一个监护仪、至少一个中央站、至少一个工作站、至少一个查看站以及至少一个接口服务器中是否存在故障监护设备,故障监护设备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监护仪、中央站、工作站、查看站、接口服务器,若是,则控制对应的备份监护设备替换故障监护设备上线工作,备份监护设备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备份监护仪、备份中央站、备份工作站、备份查看站、备份接口服务器。相较于当监护设备故障时,重新配置网络连接信息,并在中央监护系统中重新接收新监护设备,以及采用人工方式将故障监护设备采集到的病人的数据转移和新监护设备采集的数据合并,进而使得新监护设备替换故障监护设备上线工作,在本申请中第三主控设备自动控制对应的备份监护设备替换故障监护设备上线工作,这样有助于保证设备采集到的数据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进一步地,相较于采用n+1方式(n+1方式为n设备配置一个备份设备,当n个设备中的某个设备发生故障时,手动更改备份设备的配置,使得备份设备的配置与故障设备的配置相同,采用备份设备替换故障设备)进行监护设备的故障转移,n+1方式设备的故障转移较低,设备的可维护性较差,在本申请中第三主控设备自动控制对应的备份监护设备替换故障监护设备上线工作,这样提升了监护设备的故障转移效率;相较于采用n×2方式(n×2方式为n个设备中的每个设备准备一个配置相同的备份设备,当n个设备中的某个设备发生故障时,采用备份设备替换故障设备)进行监护设备的故障转移,n×2方式成本较高,在本申请中一个备份监护设备对应至少一个监护设备,这样不仅大幅度降低了成本,而且提升了监护设备的可维护性。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监护系统还包括监护仪网络、中央监护网络、医院网络和共享存储器,至少一个监护仪和备份监护仪均与监护仪网络具有连接关系,至少一个中央站和备份中央站均与监护仪网络具有连接关系,至少一个中央站和备份中央站均与中央监护网络具有连接关系,至少一个工作站和备份工作站均与中央监护网络具有连接关系,至少一个查看站和备份查看站均与中央监护网络具有连接关系,至少一个接口服务器和备份接口服务器均与中央监护网络具有连接关系,至少一个接口服务器和备份接口服务器均与医院网络具有连接关系,共享存储器与中央监护网络具有连接关系。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获取监护仪、中央站、工作站、查看站以及接口服务器的工作状态方面,上述第五获取单元1001具体用于:

周期性地发送心跳包至监护仪、中央站、工作站、查看站以及接口服务器;

若第三主控设备在第十三时长内未接收到监护仪反馈的心跳包,则将对应的监护仪的工作状态确定为故障状态;

若第三主控设备在第十四时长内未接收到中央站反馈的心跳包,则将对应的中央站的工作状态确定为故障状态;

若第三主控设备在第十五时长内未接收到工作站反馈的心跳包,则将对应的工作站的工作状态确定为故障状态;

若第三主控设备在第十六时长内未接收到查看站反馈的心跳包,则将对应的查看站的工作状态确定为故障状态;

若第三主控设备在第十七时长内未接收到接口服务器反馈的心跳包,则将对应的接口服务器的工作状态确定为故障状态。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获取监护仪、中央站、工作站、查看站以及接口服务器的工作状态方面,上述第五获取单元1001具体用于:

周期性地获取监护仪、中央站、工作站、查看站以及接口服务器在第十八时长内的数据传输量;

若监护仪在第十八时长内的数据传输量小于第五阈值,则将对应的监护仪的工作状态确定为故障状态;

若中央站在第十八时长内的数据传输量小于第六阈值,则将对应的中央站的工作状态确定为故障状态;

若工作站在第十八时长内的数据传输量小于第七阈值,则将对应的工作站的工作状态确定为故障状态;

若查看站在第十八时长内的数据传输量小于第八阈值,则将对应的查看站的工作状态确定为故障状态;

若接口服务器在十八时长内的数据传输量小于第九阈值,则将对应的接口服务器的工作状态确定为故障状态。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获取监护仪、中央站、工作站、查看站以及接口服务器的工作状态方面,上述第五获取单元1001具体用于:

周期性地获取监护仪、中央站、工作站、查看站以及接口服务器周期性发送的状态消息;

若第三主控设备在第十九时长内未接收到监护仪发送的状态消息,则将对应的监护仪的工作状态确定为故障状态;

若第三主控设备在第二十时长内未接收到中央站发送的状态消息,则将对应的中央站的工作状态确定为故障状态;

若第三主控设备在第二十一时长内未接收到工作站发送的状态消息,则将对应的工作站的工作状态确定为故障状态;

若第三主控设备在第二十二时长内未接收到查看站发送的状态消息,则将对应的查看站的工作状态确定为故障状态;

若第三主控设备在第二十三时长内未接收到接口服务器发送的状态消息,则将对应的接口服务器的工作状态确定为故障状态。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控制对应的备份监护设备替换故障监护设备上线工作方面,上述第五替换单元1003具体用于:

当故障监护设备为第一监护仪时,获取第一监护仪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第一监护仪为至少一个监护仪中的其中一个;

将第一监护仪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导入备份监护仪;

控制备份监护仪由备份状态切换为监护状态。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控制对应的备份监护设备替换故障监护设备上线工作方面,上述第五替换单元1003具体用于:

当故障监护设备为第一中央站时,获取第一中央站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第一中央站为至少一个中央站中的其中一个;

将第一中央站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导入备份中央站;

控制备份中央站由备份状态切换为工作状态。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控制对应的备份监护设备替换故障监护设备上线工作方面,上述第五替换单元1003具体用于:

当故障监护设备为第一工作站时,获取第一工作站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第一工作站为至少一个工作站中的其中一个;

将第一工作站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导入备份工作站;

控制备份工作站由关机状态切换为工作状态。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控制对应的备份监护设备替换故障监护设备上线工作方面,上述第五替换单元1003具体用于:

当故障监护设备为第一查看站时,获取第一查看站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第一查看站为至少一个查看站中的其中一个;

将第一查看站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导入备份查看站;

控制备份查看站由关机状态切换为工作状态。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控制对应的备份监护设备替换故障监护设备上线工作方面,上述第五替换单元1003具体用于:

当故障监护设备为第一接口服务器时,获取第一接口服务器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第一接口服务器为至少一个接口服务器中的其中一个;

将第一接口服务器的配置信息和/或原始采集数据导入备份接口服务器;

控制备份接口服务器由备份状态切换为工作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监护系统,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上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上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由上述处理器执行,上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一的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的指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上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一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计算机程序可操作来使计算机执行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一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为一个软件安装包。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上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上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存储器可以包括:闪存盘、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器(英文:randomaccessmemory,简称:ram)、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现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上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