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声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03645发布日期:2019-09-17 23:19阅读:478来源:国知局
发声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声电转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声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消费者越来越多地使用带有语音功能的移动通讯设备,例如便携式电话、掌上游戏机、手提电脑、膝上型计算机、多媒体播放器及能够通过公共或专用通信网络进行通信的其他设备。而发声器作为语音的播放装置,其设计好坏直接影响移动通讯设备的性能。

相关技术中,发声器包括振动系统及驱动所述振动系统振动发声的磁路系统,振动系统包括振膜及驱动振膜振动的音圈,振膜包括叠设固定的振膜本体和球顶,球顶设于靠近音圈一侧,音圈与球顶通过打胶固定。

然而,相关技术中的球顶与音圈的胶合处均为平面结构,导致胶合时会存在胶合不良或溢胶,从而影响发声器的使用性能。同时,由于球顶的影响,减少了音圈与磁路系统中的磁轭的底面之间的间隔距离,音圈在振动时,可能会撞击到磁轭,引起纯音不良等问题。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发声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发声器由于受到球顶结构的影响,导致音圈与球顶胶合处会存在胶合不良或溢胶现象的发生,同时也减少了音圈与磁轭之间的间隔距离,导致音圈振动时,可能会撞击到磁轭,从而影响到发声器的使用性能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靠性更佳的发声器。

一种发声器,其包括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振膜及驱动所述振膜振动发声的音圈,所述振膜包括相互叠设固定的振膜本体及球顶,所述球顶包括本体部及与所述本体部间隔设置并形成容纳空间的边缘部,所述音圈部分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并与所述振膜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振膜本体包括与所述球顶固定连接的振动部及自所述振动部周缘延伸形成的折环部,所述本体部叠设固定于所述振动部的中间位置,所述边缘部叠设固定于所述振动部的边缘位置。

优选的,所述音圈包括靠近所述振膜本体一侧的顶面及自所述顶面两侧分别弯折延伸形成的内侧面和外侧面,所述顶面与所述振动部胶合,所述内侧面与所述本体部胶合,所述外侧面与所述边缘部胶合。

优选的,所述本体部为平板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本体部包括两相对设置的长轴边及连接两所述长轴边的两短轴边,所述边缘部包括正对所述长轴边设置的第一部分及正对所述短轴边设置的第二部分。

优选的,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相互间隔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部分设有两个,两所述第一部分分别对应两所述长轴边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二部分设有两个,两所述第二部分分别对应两所述短轴边设置。

优选的,所述振膜本体与所述球顶一体注塑成型。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发声器通过将所述球顶设置为所述本体部与所述边缘部分离的结构,使得所述本体部与所述边缘部可以间隔形成所述容纳空间收容所述音圈,从而使得所述音圈可以分别与所述振膜本体、所述本体部及所述边缘部胶合,使得所述音圈与所述振膜胶合状态更好,进而提升了所述发声器的可靠性;同时由于设置所述容纳空间,使得所述音圈可以部分插入至所述容纳空间内,从而增加了所述音圈与磁路系统之间的间隔距离,改善了发声器的纯音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发声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发声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球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iv-iv截面的剖视图;

图5为图4所示v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声器100,其包括盆架10、收容于所述盆架10内的磁路系统30和振动系统50及盖设于所述盆架10上的前盖70。

所述磁路系统30用于驱动所述振动系统50振动发声,所述磁路系统30包括磁轭31、组配于所述磁轭31上的磁钢33及叠设于所述磁钢33上的极芯35。所述磁轭31包括底壁311及自所述底壁311弯折延伸形成的侧壁313,所述磁钢33与所述侧壁313间隔设置形成磁间隙。

所述振动系统50包括用于振动发声的振膜51及用于驱动所述振膜51振动发声的音圈53,所述音圈53至少部分插入所述磁间隙内。

所述振膜51包括相互叠设固定的振膜本体511及球顶513。具体的,所述振膜本体511与所述球顶513通过注塑成型为一体结构,使得所述振膜51不受所述球顶513尺寸的影响,同一成型模具中可生产不同规格的所述振膜51,生产成本低,且粘接工艺简单。同时也可防止所述振膜本体511与所述球顶513之间粘接面不平整的问题,从而可进一步提高所述振膜51的性能。

所述振膜本体511包括与所述球顶513固定连接的振动部5111、自所述振动部5111周缘延伸的折环部5112及自所述折环部5112周缘延伸的固定部5113,所述固定部5113固定于所述盆架10上。

请结合参阅图3。所述球顶513包括本体部5131及与所述本体部5131间隔设置并形成容纳空间5133的边缘部5135,所述本体部5131叠设固定于所述振动部5111的中间位置,所述边缘部5135叠设固定于所述振动部5111的边缘位置。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所述本体部5131与所述边缘部5135叠设固定于所述振动部5111上,使得所述本体部5131和所述边缘部5135与所述振膜本体511之间的固定效果良好。同时所述本体部5131与所述边缘部5135之间间隔形成所述容纳空间5133,使得所述音圈53可伸入所述容纳空间5133与所述球顶513及所述振膜本体511进行胶合,从而让所述音圈53与所述振膜51之间的胶合状态更好,提升了可靠性,并且也增加了所述音圈53与所述底壁311之间的间隔距离。

所述本体部5131为平板状结构,具体的,所述本体部5131包括两相对设置的长轴边5136及连接两所述长轴边5136的两短轴边5137。

所述边缘部5135包括正对所述长轴边5136设置的第一部分5138及正对所述短轴边5137设置的第二部分5139,所述第一部分5138与所述第二部分5139相互间隔设置。具体的,所述第一部分5138与所述第二部分5139分别设置有两个,两所述第一部分5138分别对应两所述长轴边5136设置,两所述第二部分5139分别对应两所述短轴边5137设置。通过将所述第一部分5138正对所述长轴边5136设置,所述第二部分5139正对所述短轴边5137设置,使得所述音圈53与所述球顶513胶合时,所述第一部分5138与所述长轴边5136和所述音圈53之间的粘接面更加平整,所述第二部分5139与所述短轴边5137和所述音圈53之间的粘接面更加平整,从而可进一步提高所述发声器100的性能。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5138与所述第二部分5139可相互首尾相接围绕所述本体部5131设置,即只需所述本体部5131与所述边缘部5135相互间隔形成所述容纳空间5133用于收容所述音圈53即可。

请结合参阅图4和图5。所述音圈53一侧部分位于所述磁间隙内,另一侧部分位于所述容纳空间5133内与所述振膜51固定。具体的,所述音圈53包括靠近所述振膜本体511一侧的顶面531及自所述顶面531两侧分别弯折延伸形成的内侧面533和外侧面535,所述顶面531与所述振动部5111对应胶合,所述内侧面533与所述本体部5131对应胶合,所述外侧面535与所述边缘部5135对应胶合。通过将所述顶面531与所述振动部5111胶合,所述内侧面533与所述本体部5131胶合,所述外侧面535与所述边缘部5135胶合,从而让所述音圈53与所述振膜51之间的固定效果更佳,增加了所述音圈53与所述振膜51之间的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所述球顶513设置为分体结构,即将所述球顶513设置为相互间隔设置的所述本体部5131和所述边缘部5135,使得在所述本体部5131与所述边缘部5135之间形成所述容纳空间5133可用于收容所述音圈53,使得音圈53可以与所述振膜51更好的胶合,并且也不容易发生溢胶情况。同时,由于所述音圈53部分收容于所述容纳空间5133内,使得所述音圈53的另一侧与所述底壁311之间的间隔距离增加,从而可以避免所述音圈53在振动时撞击到所述底壁311,进而提升了所述发声器的纯音性能。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发声器通过将所述球顶设置为所述本体部与所述边缘部分离的结构,使得所述本体部与所述边缘部可以间隔形成所述容纳空间收容所述音圈,从而使得所述音圈可以分别与所述振膜本体、所述本体部及所述边缘部胶合,使得所述音圈与所述振膜胶合状态更好,进而提升了所述发声器的可靠性;同时由于设置所述容纳空间,使得所述音圈可以部分插入至所述容纳空间内,从而增加了所述音圈与磁路系统之间的间隔距离,改善了发声器的纯音性能。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